《在蓝色时分飞翔》的开头,是夏帆饰演的女主角在晨蓝微光中拿手机轻戳男人的后背,示意他醒来。
她似乎再次梦到了儿时在微蓝天空下奔跑的画面,这一幕被作为开场镜头提前给与观众,而且将在影片中反复出现。
至此,观众似乎还无法明朗两人的关系,不过已经有了预期:这种关系必定不太寻常。
紧接着的镜头是夏帆等在前景系鞋带,男人在后景结账;在他们走出酒店(猜到了)后,一位扮相华丽的风尘女子正从外面进去。
乘着晨光,车子穿过空无一人的街巷,似乎在奔向黎明。
在车内的对话中,我们进一步明了两人的关系确属婚外恋情,各有家室,而且两人是共事的同事。
以情戏开场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凯莉·雷查德的《某种女人》和克莱尔·德尼的《心灵暖阳》都以一场偷情戏打头——为何女导演喜欢如此开放?
是值得研究的话题——但能做到精简,不言明的同时又让人回味,实属难得。
整部电影即以如此这般“尽在不言中”的设计贯穿全场:极好地把握在一个限度之内,由此在松弛的日常生活影像表层产生了张力。
如同恋爱初期的暧昧,双方都心知肚明,但就是不捅破那层纸。
电影的剧情如果转述为文字,显得稀疏平常。
无非是一个女人在爱情和事业双重困境下,与好友搭上回家之旅,然后获得新生的故事。
这种老套的剧情倘使放在好莱坞,大概率会被处理成当代女性寻找自我的励志故事,并闲扯上女性主义的正确价值观。
箱田优子似乎并不这么看,既然主题和内容已经给定(电影改编自高畑勋的动画《岁月的童话》),那么唯有在表达上才能显示“作者”的价值。
于是在不少场景中,我们都看到了让人会心一笑的有趣设计,它们往往通过剪辑或配乐完成。
《在蓝色时光飞翔》是一部箱田优子的个人作品,独创性浸润在影像中。
寻找自我的主题被极度削弱了,虽然最终女主角必须回到这一点——回家之旅似乎对女主没有产生本质影响,但已然不同。
故事内容上,原本的流俗也被处理得清新:家庭与职场,亲情与友情,都属老生常谈,让情节变得不寻常的是人物的独特。
每个人都有某种怪癖:父亲花巨资收藏古董、宅男哥哥讲只有自己会笑的破笑话、母亲一边看电视一边煲电话……相较而言,女主显得正常得多,但就算正常,她不是也陷入了困顿。
这难道在说,女主遭受的是每位女性都可以遇到的人生际遇?
《在蓝色时分飞翔》作为一部处女作,向我们给出了一位有着无限未来的女导演:箱田优子。
对于她本人,我们几乎还一无所知。
但在冥冥中,我们有一种确信:不用多久,箱田优子就能让我们见到她身上的耀眼光芒。
她不仅为日本强大的女性导演传统增添上一个新名额,同时她与深田晃司、滨口龙介、三宅唱等青年导演一样,正在成为日本电影新的一代,他们拍摄“无作者”的作者电影,创造了“无风格”的风格,:风格从影像中寻找,而不是镜头。
今天很冷,所以就转掉海豚刑警的门票去暖融融的电影院看电影。
啊咧……好奇怪。
女主角的心理活动好像我呐……听见和自己偷情的男同事老婆怀了二胎,虽然还是要笑但是心里另一个自己把画到半成品的金枪鱼扔在一边,在转椅上瘫着转圈圈。
就这么毫无计划的驱车和朋友回了乡下的老家,跟自己毫不亲近的父母哥哥都还在,自己就像是沾了泥的球鞋一样处处不好落脚……阿,亲人是这么回事吗。
明明哪里都不像也处不来却是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
他们的体内装着自己的一些曾经。
长大以后从东京远道而来重新审视故乡茨城。
充斥荤段子和直白的乡下小酒馆,斑驳的河童雕塑,已经不爱吃的零嘴点心,少女时期画的暧昧不清的漫画,妈妈的大嗓门和早上给自己盛上的一碗白米饭,奶奶的剪刀手,还有总是凌晨和傍晚分不清的蓝色时刻,那个倔强傻气,又野野的小女孩的笑声哭声咕噜咕噜自言自语的声音,她奋力奔跑在这样的时刻。
原来回到故乡,幸而我们能回到故乡。
生和死怎么样呢?
生和死不是我们嘴上这么说着这么简单的,人总是很矛盾的,活着的时候想死,死之前又想活着。
土气又怎么样呢?
因为土气,我们更像活着。
朋友清浦从东京来,叽叽喳喳,跑上跑下,对什么都好奇都喜欢,有趣精怪。
自己总在很多时刻感到孤独,好像小时候跑不出乡下,只拥有那片天空一样的孤独。
并且在这样的时刻,却还是露出笑容“我没有关系”。
讨厌小孩,不想延续后代,看到年老萎缩的奶奶咿呀讲话,跟着做像幼稚园小朋友那样的手势康复操,好像个小孩子啊。
看到了蝉蜕,和死去的蝉,在乡间生锈的轨道上,拿起水管,只要向上翘起来,就能形成隧道喔,但是又看到刚飞下来的鸟儿被撞死,就算是已经三十几岁的自己,仍然像小孩那样“阿”。
想起了童年时候知道的那只猫的死亡。
农场的牛只能一辈子待在牛棚里,降生,产奶,生产,然后变成肉。
“那里是被生父破掉处女膜的少女们的乐园啊”,你这么恶趣味的想。
但是你离开故乡的那个下午,仍然是不能区分凌晨和傍晚的蓝色,你痛快的说“真讨厌乡下呀!
”,转头看到了那个小女孩挥着手“拜——拜——”你又笑了,就像是往常那样笑得分不清心情。
然后驾驶位上的清浦变成了自己——原来那个好友是自己吗。
啊。
人啊,活着真好。
简单记录几条团队来纽约参加Q&A时获取的信息:1)剧本一部分基于导演自己的经历,尤其是童年和故乡的部分,导演还带夏帆回茨城见了实家的父母2)KIYO的白色连体工装是在cos小王子!
也算是对soul friend的隐喻吧3)片中女主儿时的漫画涂鸦是子役的杰作www4)给阿婆剪指甲的场景是以纪录片形式拍摄的,夏帆说人生第一次给别人剪指甲,超紧张;导演说拍这场戏是想表现触手可及的(生々しい)活着的感觉,指甲放着不管也一定会长出来,去剪短它,也是感受生命的方式5)沈恩京说喜欢的日本导演是是枝裕和跟岩井俊二~6)主持人问了一个超宽泛的问题,“平时怎么酝酿创造力”,夏帆回答说,喝酒!
7)去年夏帆和沈恩京有来纽约旅游,一起喝茶逛街聊天,和片中的两个人一样,私下也成为了朋友8)导演说,父亲偏执的兴趣爱好,母亲对电视自言自语,哥哥的家里蹲等等,都是想表现小小家庭里每个人想要捍卫自我的意识(和主人公的寻找自我有所呼应?
)另加一个观察:配角的伊藤沙莉在小酒吧抓住机会帮早安打歌,粉丝实力不输圈内好友松岡茉優
被沈恩京小姐姐看镜头啦 导演(右)也好活泼
夏帆的笑容还是跟《天然子结构》里一个样
拿着导演手机帮忙录小视频的夏帆
这个角度,我是不是被拍进去了?
嘻嘻
02年03年的时候,洪川那一片还是村庄,夏夜的傍晚,我喜欢骑自行车去那里,风里有草垛堆积的腐味,有田野呼吸的气息,有流水潺潺的声响,有幻变莫测的蓝色天际。
我骑着自行车,想大声呼喊,又害怕蚊虫飞进嘴里,只能用力地蹬车,感觉到周遭一切在当时并不能言说的孤独,感受到周遭一切在当时并不能言说的美好。
那是我最怀念的时光。
但我从来没有在那里停留过,更谈不上生活。
《在蓝色时分飞翔》里的村庄,有我感受到的这些,但更多的仍旧是村庄身体与灵魂的破落,以及困在当中的砂田的窘迫。
我们看远方,总看到美好,从不在意当中会有的苟且,以为苟且只属于自己的家乡,而不是别人的家乡,因为我们一直在逃离。
贾樟柯大概表达过这么一个意思:离开家乡,才会读懂家乡,了解家乡。
《在蓝色时分飞翔》里,只有逃离,没有理解,只有彻底的否定,这让人感同身受与不痛快,以及面对一种彻底否定时的莫名愤怒。
这种愤怒在最后得到所谓反转,是真的反转。
原本以为是一出混乱,最后变成了告别与理解。
在蓝色时分飞翔的小女孩,痛痛快快地飞走了。
带着蓝色时分飞翔的小女孩,痛痛快快地飞走了。
因为始终还是有好的记忆在,始终还是有牵挂在。
“我努力地活着,但却不知道活着的意义。
”说出这句话的老人,还是心有期待、心有牵挂,可能这就是她的意义,她们的意义。
为什么我们越长大,离快乐反而越来越远?
曾经我们看一切都是蓝色的,好奇着一切,无所顾忌地奔跑,追逐着梦中的乐园,我们对未来满怀希望和憧憬...可那只是不谙世事的童年,长大后我们离开家乡,奔向大城市,我们以为这是我们期待的远方,可多的是迷茫挣扎和小确丧的生存状态。
对于家乡,我们总是在怀念和逃离中摇摆,但终究还是会选择哪怕苦涩也要自由的飞翔。
但是,无论在哪里,我们都会时不时感慨:随着年龄增长,时间跑得越来越快。
我们知道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乏味的无趣的,可还是会努力活下去。
生活中,我们会讨厌这里,烦透了那里,其实,我们只是讨厌这样的自己。
很多时候,对于生活的不满意,源于对自己的不满意。
所以,当事业劳累,爱情困顿,人生停滞不前时,我们希望或是幻想去远方来打破生活的困境。
今天推荐一部能够引发你上述思绪的影片——《在蓝色时分飞翔》
女一为夏帆,她是《海街日记》中独立自我的三妹香田千佳。
夏帆气质清奇,笑起来很甜,有别于她以往的银幕印象,这一次是最爽快的夏帆!
女二为沈恩京,她是《阳光姐妹淘》中无敌可爱的任娜美。
沈恩京是颇有灵气的演员,20岁凭《奇怪的她》获百想艺术大赏等多个影后,本片中的她依然活泼可爱。
夏帆+沈恩京这个组合很神奇,对于偏爱她们的人而言,不失为一次愉悦的欣赏。
影片整体呈现的结果也可以用“日韩两大女神飙戏,可爱又治愈”来简单概括。
影片开头,三十多岁的广告女导演砂田(夏帆 饰),和她的情人在宾馆开房,完事后会引导他和她玩摸头杀。
之后,回各自的家,可在坐上他的车的一刹那,她听到了一个孩子的声音对她说:「你好傻哦。
」
在家里,砂田面对的是没有新鲜感的丈夫(渡边大知 饰),在公司里,她也如往常一样应付着各种糟心事。
下班了和同事喝酒放松,闲聊时也避免不了大大的尴尬。
她的观念里,生个孩子是给自己添乱,因为就算是亲生骨肉也可能彼此无法沟通,自己往这种火坑里跳的人是有多犯贱啊!
那样也不会幸福吧。
有的男同事尴尬的直喝水。
有的男同事表示不解,问她干嘛结婚啊。
这时候传出来了与她同桌的情人被爆出生二胎的消息,大家都纷纷为他庆祝。
砂田只好默默喝起了酒,安慰自己说:「工作停下来你就会死掉,反正只剩下半条命了......」
就在陷入这样不堪的人生困境时,砂田的好友清浦(沈恩京 饰)出现了。
清浦是个大大咧咧,有点咋咋呼呼的可爱姑娘。
她们在饭馆闲聊和盯着一对小年轻谈恋爱,之后,又无所事事地离开,可上了车竟然不知道能和现在的对方去哪里...
砂田接了妈妈的电话,问她回老家的事,原来,砂田计划在奶奶身体还算健康时回去看望她,但时间未定。
而无聊的清浦本着「可以把下乡当做谈资,莫名其妙的地方才有趣」的想法决定现在就陪砂田一同返乡。
砂田带着清浦回到家乡,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家人, 却亲近不起来 ,或许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无法和他们沟通,也不了解他们吧。
近期迷上了古董却习惯性忽略亲人感受的爸爸,经常和妈妈吵架,甚至还过分地说,「怎么她还没有咽气啊,奶奶她还打算活多久。
」爱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的妈妈,居然与她聊关于性侵的事并告诫她男人都不可靠。
宅男哥哥只会讲自己才会笑的奇怪的笑话...
砂田像个陌生人般回到了老家,而清浦则像个好奇的孩子,体验着一切:儿时画的漫画本,母亲做的纳豆早餐,甚至是田野的一阵风和牧场的每一头牛...在家很心烦,那就出去散散心吧,来到小酒馆喝酒她们又把这辈子都没有听过的荤段子都听了个遍,看着其他人快活地唱歌,砂田挤出笑容,被心直口快的老板揭穿:「你这样笑,虽然有的人觉得很可爱,但是我很讨厌。
」去他的笑对人生,去他的积极面对生活,因为就是有很多丧的瞬间啊。
砂田又一次在醒来不知是清晨还是傍晚,似乎她又回到了那个充满蓝色的童年,在那里快乐地奔跑,没有束缚,也没有尽头......
影片《在蓝色时分飞翔》是日本新人导演箱田优子的处女作,并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
它是一部很私人化的一部电影,剧情基于导演本人的部分经历所改编。
影片中没有男性凝视,没有渣男,没有所谓的政治正确,只是以温柔平和的视角展现了女性的生活困境和内心挣扎。
导演箱田优子说「想用细致的方式拍一部不完美的普通的人的电影」,我看完后觉得她做到了。
而且影片本身还很可爱,有种古灵精怪的奇异特质。
片中的女主角砂田身上有着一种与生活之间的疏离感,她和身边的人会刻意保持着一种安全距离。
当同事问她几岁了,她回答说,「我两岁,因为我体内一直有个小女孩在不停地奔跑,不小心就穿越到了现在。
」她和丈夫之间也不能坦诚相待,只是维持着一种婚姻关系。
她不爱频繁联络。
只因为她不太喜欢那种说喜欢她的人。
她试图和情人偶尔打造亲密关系来寻求认同感,可还是会保持一份分寸,选择更安全的暧昧状态, 而不是那种算得上是在一块的离开时需要分手的关系。
她和家人更是无法敞开心扉的交流,就好比当母亲对她大声喊着「你声音太小了」的时候,她依然保持着小声,保持着距离。
似乎,砂田对家乡里的一切都很厌烦,但除了一个人例外。
卧病在床的奶奶,是她内心割舍不掉的柔软,她给奶奶剪指甲,拍视频,听奶奶唱歌,只有这个时候她像极了单纯的孩子。
奶奶对她说,「我很努力地活着,但是不知道努力活着有什么意义。
」可她依然对生活抱有热爱,当砂田插花时,她同样会期待。
可爱的她还偷偷地塞零花钱给砂田。
与奶奶相处的短暂时光,让砂田感受到了生命的消损的无可奈何,自己对时间逐渐消退的恐惧,以及她一直以来不敢直视现实生活的自己。
最后回去的路上,砂田在车里忍不住哭了,她哭那个对悲伤失去感受力的自己,她哭那个自顾自地追逐生活而无力挣扎的自己,她哭的是对生活渐渐麻木的自己...有的时候,人还是要一些小尴尬和小丢人的,因为比起麻木,那些哪怕不太美好的瞬间,也是自己感受世界的真实情绪的流露。
直至这结尾处,导演才来了一个惊艳的反转,这里就不剧透了,留有你们自己观看。
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了美丽至极的「蓝色时分」以及一个奔跑的小女孩的意向,这其实呼应的是砂田内心的波动和混乱。
蓝色时分,指的是日出前和日落后的一段时间,那时天空会出现一段大密度的蓝色,清醒而自由。
奔跑的小女孩,指的是砂田内心里渴望的那个纯真的童趣的真实的自己,这些都与当下的带着一副面具生活的她,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通过砂田的经历我们可以得知,回到过去或是一次逃离并不能解决我们人生的困境,所以是和解也好,还是勇于挑战也好,其实,最重要的是勇于正视自己的心,学会和自己沟通。
或许一切都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生活还将继续,砂田依然选择了开着车奔向城市。
但也不能说,这对她完全没有作用,毕竟她已学会了接纳了那个不堪的、可爱的、孤独的、柔软的自己...影片最后以一首酷酷的摇滚乐结尾:假如你就是从前的我,或许会在我讨厌的城市闯出一片天地。
最好的电影不过如此,潜台词(潜文本)丰富到爆炸。
无论是片中的那个角色,可能都已经超越了表演的范畴。
片中女主勾起回忆的同时,我的回忆竟然也同步勾起着。
于是三条线并行的看完了这部电影。
人生到底有多么不纠结和纠结,脱离了黑色白色和灰色,脱离了冷色和暖色,脱离了补色对比,脱离了构图,脱离了剧情,脱离了狗血,脱离了表演,脱离了朋友与自己的界限,脱离了亲人,脱离了猫。
偶有的灵感会在瞬间消失不见,有人会说神经质的表演谁都会,影史上并不缺神经质的表演,但是如果能把神经质的表演表演的不神经质却又神经质,我觉得这可能就脱离了表演的犯愁。
如果一个导演,如果一个演员,能把自己的内心和盘托出,如果她是个天才,那么就会带来天才般的表现,让人觉得似梦似真。
每一个下一秒钟都是不可预测的,并且这部电影再也不会有那种豆瓣式通篇描述情节的影评出现因为,这部电影并不是由电影中的情节或者故事组成,每一个场景只是一种情绪的累积,甚至于并不一定是累积。
电影将你完全带入其中,看似悲伤的画面,看似欢快的画面,看似生气的画面,你却什么情绪也没有。
当电影结束后,你可能完全回不过来神,如果你尚有那么一点经历或者说阴暗面的话。
电影结束后,对于影片完全不会有任何的疑问,甚至我一句话也不能,针对影片描述出来。
我是从小那种那人都不说一个脏字的人。
其实并不是不说脏字,而是不知道脏字应该,怎么使用。
自从看过姜文的电影,以后,我学会了他妈的。
我要说,这部电影真的他妈的他妈的他妈的好看。
可能像这样的电影,一生只有一部,因为她几乎浓缩了一生。
我总算总算看到了一部不是别人说好就我也得使劲往好了看的电影。
为了这部电影,我可能真的得把日语精进一下。
能够拍出这样的电影,人生真的不能再叫苦不能再赖责任与别人真的要非常的抓紧即便这部电影完完全全没有任何励志的内容,整体真的是丧的不行。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部电影,那么我会用“可爱”。
这才是真正的“可爱”。
完。
都市丧返乡团这种题材,拍成文艺小清新就是《小森林》,走剧情文艺纪录片则是《祖谷物语》,玩剧情轻喜剧就是《这里好无聊,快来接我》与《青色归途》,玩奇幻喜剧片则有《平成狸合战》,搞社会人生励志梗则是《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与本作《在蓝色时分飞翔》;其实,早在30年前,一代巨擘高畑勋在其编导的作品《岁月的童话》中就对这种故事类型进行了生动、细腻、温情的诠释,这种历史的前瞻性可以秒杀一大泼证券分析师了。
霓虹与天朝形色各异或又殊途同归,虽然国朝煮流媒体日以继夜传播着返乡创业1024正能量,然而当大城市逐渐扩充为超级城市圈、城市黑洞恣意狂放的吞噬着周围的一切、房价在大官人严控之下仍在不断推高、猪周期与蒜姜葱各种将军已从顽童进阶成为老炮儿;还好自电商崛起有了“双十一”这个狠货,否则花同样的钱钱“吃土人”就得吃垚冤屈至死......实事种种无疑都在倾诉着对于大多数人而言,996当然是“福报”,因为有007和715在地下室托底,而回不去的故乡则早已成为了“新常态”。
片尾探访养老院的桥段真心辛酸,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新一代。
时光荏苒,少年不在,健健康康,安乐茶饭,足矣。
结尾处女主与闺蜜离开家乡,于蓝色的云霞之下,一个回头,一个刹那,少女与孩童时的单纯的自己挥手作别(这是《记忆中的玛妮》的梗吧,直接预示影片结局惊艳反转);“就是因为根本不伤心,所以我才伤心”,此刻分明应该响起孙燕姿的那首《天黑黑》才对嘛。
与自己和解,试着接纳那个脆弱的、坚强的、复杂的、纯粹的、冷峻的、柔软的、在逼仄的现实社会中挣扎着生活的自己;那女孩对自己说,你笑起来真好看。
我有一壶酒,一杯敬现实,一杯敬自己。
哈利路亚,愿满天神佛与诸位“打工人”同在,大家伙儿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努力的好好活下去吧。
“蓝色就像天空和群山一般遥远,我们总爱慕蓝色,在蓝色中思考,因为蓝色牵引着我们,令我们向往。
” - 歌德在《在蓝色时分飞翔》里,牵引着砂田的正是家乡茨城凌晨与傍晚时分最大密度的蓝色。
身为导演的女主角砂田,终日疲于工作与感情,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与意义。
在好友清浦的陪同下,不情愿地回到老家,简单的几天乡村生活后,渐渐找回曾经的自己,重拾生活的信心。
小时候的她,每次醒来不知是清晨还是傍晚,天空总是很蓝,就算用尽全力奔跑也一直没有尽头。
公司聚会上,同事问她几岁了。
她说,我才两岁,因为每天不停地在奔跑,不小心就穿越到了现在。
砂田带着清浦回到乡下,溜达在荒废的旅游公园,听酒吧里充斥的荤段子,与怪异的哥哥尴尬对话,看老妈喂食在牛栏里度过一生的奶牛,给卧床不便的奶奶剪指甲…她像一个陌生人般重新体验老家的生活,回想起曾经的自己。
在回去的车上,砂田哭了,她悲伤的事情是,在城市里奔波的她已经失去了感受到悲伤的能力。
正如老妈跟她念叨的:你跟你哥都随你爸,都是自顾自的人。
影片最让人感动的,是家乡的人情与家人的面貌,使得女主角从几十年不自知的自顾自性格中觉醒。
于是,便有了片尾曲中写给过去的自己的歌词:如果你是曾经的我,或许你会在我讨厌的城市闯出一番天地。
在最后砂田放声哭出来的时候,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她内心被隐藏的情感禁区被唤醒。
也是在这个时候,导演巧妙地完成了砂田与清浦这两个角色的合体,这个设计是本片最有创意的惊喜。
再加上片中时常出现的在蓝色时分奔跑的童年砂田,电影实现了三个时空的交错。
记得几年前看过一部港片《29+1》,同样是通过将自己与另一种人生对比,最后遇见过去的自己,重拾对人生的信心。
或许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或多或少开始想起自己的过往经历,假想能跟过去的自己隔空对话,期望曾经的你能告知现在的你该怎么做。
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无外乎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情感的疑惑,或者面对死亡的思考。
《在蓝色时分飞翔》里砂田都遇到了这些问题。
让人诧异的是,童年杀死小动物的乐趣,如今竟清晰真实地回荡在砂田的脑海。
回家看望童年依偎的奶奶,真实地感触到生命的消损。
砂田拿起DV机准备给奶奶拍一段视频的时候,那一刻我很伤感,有多少人做这件事时心里是带着趁被摄者还活着的心态?
与另一个自己对话,是很多人想要做的事吧,或许因为某些遗憾,或许因为某个意识的觉醒。
《在蓝色时分飞翔》里清浦与砂田两种完全不同人设的相互映衬,正好表达了许多在城市里生活的平凡人的生活状态,满足了他们想要换一种活法重新来过的欲望,从而达到一种非常日式的励志效果。
沈恩京的表演非常入乡随俗,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个韩国演员,夏帆的气质与主角砂田的忧郁丧气不谋而合。
因为人设和剧本的原因,两个角色之间还产生了微妙的类似同性恋的气息。
导演的拍摄手法很平静简洁,叙事方式非常细腻,偶尔俏皮的画外音乐,非常的活泼。
她说想用细致的方式为不完美的平凡人拍摄一部电影,她也确实做到了,在这部作品里我们感受到了最细腻的情感与自我寻获。
年轻的砂田喜欢用DV拍摄纪录,长大后当了导演,这个心路历程或许跟导演箱田优子的亲身经历有一定的关系。
也许,在每一个细腻感性的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片宁静的蓝色区域。
希望同在城市奋斗的平凡人,在每一个醒来的清晨或是傍晚,偶尔能想起自己曾经享受过顷刻的虫鸣鸟叫,和自由飞翔般的奔跑。
影像领域有一个词叫做“魔法时刻”,是指太阳或刚刚升起或开始落下的清晨与黄昏时分,阳光呈现温暖的橘色,光影交汇,影子拉长,万物笼罩上一层温柔的暖光。
片子的女主角砂田总会梦到一个分不清是凌晨还是傍晚的时刻,天空的颜色是蓝色,四周孤独又宁静。
梦里,童年时的自己总是在田间奔跑。
砂田在乡下长大,在都市里做着电视导演的工作,人到中年,还奔波在一线处理各种各样糟心的问题,对未来看不到任何方向,没有孩子,却有婚外情。
本片是双女主设定,糅杂了很多公路片元素,女孩阿清和砂田一起回到乡下,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也在旅程中碰撞出了许多火花。
画面不断推拉,日本乡下的风景一一摇曳,勾勒出一幅很美的田园风景。
比起砂田对乡下的厌倦,阿清则对乡下充满好奇,她单纯、乐观、热情、对一切充满好奇,就像曾经的砂田。
尾声的蓝色时分,阿清和砂田说了再见,紧接着片尾曲唱道:假如你就是从前的我,或许会在我讨厌的这座城市闯出一片天地。
这或许是砂田对故乡的和解,接受现在的自己,才会有勇气迎接未来。
整体来讲,影片是比较套路的日影剧情,在大城市奋斗的主人公事业劳累、爱情困顿,人到中年仍然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在回归田园、回归家庭的过程中重新找到勇气和奋斗的意义。
不过其中夹带了很多导演的个人情感与经历,尤其是奶奶这条线的亲情部分还是会被感动到。
相信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奋斗的你我,一定会从中找到共鸣。
好久没有看到一部让我看完后有所触动的电影了,这部影片的氛围就像蓝色时分的天空一样,深沉、忧郁,但又带着一股晨曦之前的绝美。
女主角夏帆是《海街日记》中的妹妹,在这部影片中,她饰演的是一个有点忧郁、颓丧的都市女性——沙田。
她有一个很爱她的老公,没有孩子,在东京做着电视广告导演的工作,偶尔和同事偷情,在凌晨时分,带着牛奶回家。
因为对都市生活的疲惫,她和好友阿清一起开车决定回老家转一圈。
然而,回到老家,一系列的际遇让她陷入了对往昔的不美好回忆。
沙田出生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穷乡僻壤,父母经营一个小养牛场,每天干着又重又累的活,互相嫌弃斗嘴,家里糟乱。
父亲把钱都花在收集古董上,母亲则靠着舔屏电视剧男主找点乐趣。
沙田还有个哥哥,但她跟哥哥也不怎么亲密,在妈妈的口中,哥哥是那种会有性侵学生风险的老师,也是废宅油腻大叔,她甚至提醒沙田理他远点,注意安全。
在酒吧里遇到的乡民粗鄙野蛮,荤段子不离口,同时又对她们城里人过于客气的态度看不惯。
在乡下的这几天,沙田总能想起小时候虐待蜜蜂等小动物的往事,关于死亡和痛苦的记忆总是最先浮现于脑海。
这大概和家乡带给她的整体感触脱不开关系。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人总是会变得敏感、阴郁,追求新鲜感,但同时也总是想要做梦,逃离,逃出这个破败、凋敝的地方。
从阿清发现的沙田少女时期的漫画可以看出,沙田曾经的少女心。
她是一个在蓝色时分奋力奔跑的女孩。
这也不难解释她在东京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产生的疲惫和忧郁。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自己和很多从小城市走来的都市女孩,他们身上共有的特性。
总是很拼,很要强,适应能力很强,但也最容易在都市中感到孤独,格格不入,甚至迷失自我。
沙田的乡下之行刚开始像是一种逃离都市的回归之旅,但最后当她和阿清踏上回城的路时,我们才发现,她真正想逃离的其实是那个在破败不堪的小城中脆弱而敏感的自己。
就像沙田在车上所说,当离开家时,她发现没有什么可悲伤的,这才是最悲伤的事情。
也因此,她才能以重生的姿态回到东京,继续着繁复的、无趣、腐败的都市生活。
影片的转折之处,其实是沙田看望奶奶的那幕。
奶奶躺在病床上,瘦弱又无助,还需要她来帮忙剪指甲,她对沙田说,“我还在努力活下去,但不知道努力地活着有什么意义。
看到你们健健康康,我就很开心了。
”也许,人只有在看到人在迟暮之年的无力之后,才会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
看望奶奶的经历让她从家乡带给她的忧伤中解脱出来,看到东京生活的新希望。
每个人都在努力活着不是吗?
连八十岁的将要入土的老人都在努力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悲伤呢。
我想,影片所讲的蓝色时分大概也是这样的瞬间,当幼年的沙田在凌晨空旷的乡下奔跑的时候,她是在幻想着飞跃这里的现实,抵达一个理想的家乡。
而当沙田在蓝色时分驾驶着小破车离开家乡的时候,她也经历了这样的从现实到理想的飞跃。
人终究是靠着一种对美好的向往,对前路的希望活着的。
就像最后那首动人心魄的歌里唱的那样:就算前路一无所有,我们也要一路奔跑。
结尾加分,剧情还是日本电影拿手的回乡生活里的琐事,但是也不紧不慢的看完了。夏帆和沈恩京难免不让人偏爱。
你们对日影也太过誉了,沈恩京倒是意外的率性治愈
#SIFF# 题材趣味寥寥,还乡、赖在过去面对自我。最后又想指明弥留之际,半明半暗的蓝色时分。但两个角色对于观众都是煎熬,夏帆的角色更像变态人格,而沈恩京的表演令人厌恶,多动症一般
女一女二全程假笑,看着太难受了。而片子本身就是在讲各种拧巴。
蓝色时分的镜头是挺漂亮的特别想跳进去,两位女主也漂亮,有点联想到桂纶镁和窦靖童,还有配乐也亮……一次可能没什么作用的返乡之旅,讨厌这里,烦透那里,都一样,只能自己和自己。20191214@广州猎德百丽宫日本影展导演映后见面场
沈恩京做作的像个脑残,全片看着恶心
田园生活和自我接受,后半好看~前半只觉得两位妹子太聒噪了
#JapaneseFilmFestivalSydney 配乐好评,色调好评,女二好评,故事流畅
不好看
喜欢这样的闺蜜。
孤独难过 抱抱内在小孩
看得昏昏欲睡
「茨城的凌晨与傍晚总有最哀愁的蓝色」。是我喜欢的夏帆啊,利落的,清爽的,忧伤的,彷徨的,落寞的,少女的,成熟的,交织出的是每一个身处都市却依然渴望被故乡拥抱的我们。从唱着尾崎丰开始的回乡记:乡下小酒馆里说着荤段子唱着中森明菜的客人们(伊藤沙莉你又抢戏了ww),斑驳的河童塑像,性格古怪却一直都在的父母和哥哥,病床上奶奶的剪刀手,从出生到死去都只能待在牛棚里的奶牛们,每次醒来却不知清晨还是傍晚,被蓝色的光线包围着,就算全力奔跑也一直没有尽头。不管城市将我们改变成什么样子,不管童年的记忆还残留着多少,如果有可以回去的场所,似乎就能毫不畏惧地奔向前方。荒地里只有一小段的铁轨,踩在上面的时候,是否想象过,与当下的我们相连的,是怎样的过去与未来?
喜欢夏帆,喜欢女性好友两人为主角,喜欢夏日乡村影象。家乡家人的刻画还挺真实的,还有那种龃龉又分不开的相处。用DV录下一些瞬间,在紫色天空的傍晚和过去说再见,just drive on。
蛮舒服和细腻的片子,就是沈恩京这个角色说不出的怪
最大的看点沈恩京!
从一年前看到海报和电影名的时候就一直期待,宣传说是《岁月的童话》的真人版,要拍真人还有点担忧,因为太爱高田勋老爷子的《岁月的童话》,看完果真失望,真的完完全全不是一个等级!拍得很平庸和无趣……散漫也没什么剧情,唯一的亮点是倒数第二个镜头,恍然大悟原来都是同一个人啊。沈恩京的演技有点怪怪的,不过那件白色连体服我也是穿了好几年,看她剧中穿着白色连体服拿着小DV的样子还以为在看自己……清晨的蓝色时分也让我想起了侯麦《双姝奇缘》里的blue hour。
总想着死了算了,可还想要活下去。
@SIFF
#沈恩敬#超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