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人格+探案引人注目老套但精彩的男主人设,过目不忘,家破人亡,双重人格,灾星体质,寄人篱下(x)。
看似平静了十年的布河市在男主同学离奇死亡后开始躁动,目标直指十年前的火灾灭门案。
剧的开端落在毒品纵火案,故事发展落在余烬之上的人心,活着的人是否能挣脱欲望,从灰烬中重生。
隔壁白夜忙忙碌碌因为回避原则接近不了的真相在这里,与警长动动嘴皮就参与进来(编外人员不归他们管?
)当然这么大的买卖有内部人员参与布局也在正常不过。
不论是bug还是幕后黑手的安排下,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成功参与到了一系列案件中来,依靠魂体哥哥(自学成才),总能先一步抓到疑犯行踪,探明真相(当然不排除是警局人手不够的嫌疑)。
案件本身剧情演绎的比推理要精彩的多(不要小看女孩子们直接的羁绊呀),受害者们用性命,用身份去报复,去成全,去掩盖,极端的去描述友情,亲情,爱情。
(这里少不了本体哥哥的教唆,罪孽深重,结局堪忧)随着旧照片里的行凶者的陆续死亡,男主与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魂体哥哥离开,本体哥哥冒头(无缝衔接),原来哥哥一直都在默默的注视着男主(阴郁潮湿地)。
哥哥一段话解释清楚了旧案和现状,然后弟弟加入复仇队伍,然后哥哥被感化决定干完这票早日自首出来包饺子(这段转折快的我不禁思考过去的十年哥哥弟弟双方都在cd冷却,好憋个大的)探案人的英姿蒙蔽了我的双眼,只希望春华姐和廖知白结局不要太惨。
故事背景和设定确实奇怪 看得晕头转向 这个剧真的感觉是摩天大楼 沉默的真相 边水往事等等悬疑剧的拼凑版本还有毕竟是在东南亚 能不能找点南方口音的配音啊?
一个个一股北京味真的很出戏这个剧到底还要抄沉默的真相多少啊。。。。
廖思远演技不咋地 弹幕一堆弱智尬吹挺烦的 还有他太像田雨了 真受不了哈哈哈哈纳威是替身这个有点太扯淡了 忍不了戚美华姐被抓都有点过于突然了吧?
早干嘛去了都 杀人案这么多年没破就不追查了?
整个国家都不联网?
他早就走出永安村了吧 那时候应该没过追溯期吧?
还有她最后给自己罪行的解释 居然能给廖思远听哭。。。。
omg 她可是杀了你哥你爸你妈啊大哥!
还有就是戚夏和廖思远对于他妈是杀人凶手的事有点过于淡定了。。
非常不合理廖知白没死更是扯淡 尸体都他妈解剖了 结尾非得硬营造仿佛没死的气氛干嘛啊???
Bug真的有点过于多了 想给四分给不出手
追查了多年的灭门惨案真凶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虽然一开始就猜到美华姐的身份不简单,但真心抚养主角长大的,那么飒的美华姐,竟然是幕后大毒枭,震惊却又没那么难以理解,杀夫且不忘带走AH7的配方,孤身在异乡,也能晓之以情,诱之以利,拉人入伙,利用廖父的果干厂制毒,只不过看了一场无聊的话剧,就能想到狸猫换太子,掌控那威的产业,摆脱他的控制,发现廖少白想劝父自首,即使我视他如亲子,即使他和我女儿在一起了,也照杀不误,如果不是那威的私生子盖因发癫,她真的就做到了十四年毫无破绽,这么有事业心和规划,难怪能把所有人玩的团团转。
发现真假那威的时候,真的让我感到很荒唐,廖少白赌上一切的钢笔✒️,竟没有“那威”的DNA,如果不是麦克白自爆,突然开始拽演戏理论,廖少白也发现不了真相,还是这么荒谬的真相。
当然最痛心的还是,兜兜转转,廖少白还是死了。
诛心之局,由沈从心的破釜沉舟为起点,到廖思远用廖少白的尸体,接手廖少白的布局为终点,兄弟两个不再争执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对错,也再也争执不起来了。
剧的前半段,廖少白是廖思远幻想出来的人格,是廖思远记忆中最美好的样子,温暖,阳光,是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后半段,是真实的,从地狱里爬回来的恶鬼,一脸苦相,即使是和自己仅存的亲人,也话不投机,怨恨世界,至死不知真相。
(打满分是为了王子奇,其他不重要)这剧能看!
剧情很大胆!
剧本也很敢写!
在我心里是担得起7分的剧!
大方向逻辑通,主旨鲜明,情节一环接一环,人物也丰富。
但是bug不少,套路很多,细节也有漏洞,架空了又没完全架空(这一点上《边水往事》的含金量是无可比拟的),具体的故事和人设稍微有点禁不起推敲。
结局的部分,有种硬凑的感觉,真假纳威、 苏汰普和尼克的叛变、戚美华的暗黑,都有些刻意,像是为了圆这出戏,为了结局而结局,有出乎意料,但也有没必要为之的感觉。
最难受的点莫过于台词,为了过审后期配音,词不对嘴型看得确实出戏。
演员的台词是带着情绪和状态的,原台词是最配最适合当下戏的,后配的始终比不了,导致台词情绪对不上就可别扭了。
当然这是为了过审,实在没法,也能理解。
因此,也得感谢演员,各位主演们的颜值和演技是真的扛住了!
各角色间的关系,单是看演员的表现就已经清晰明了了,不用过于刻意的演绎,是演员们吃透了剧本的功劳。
尤其16集!
全员高光啊!
哥哥的心狠,姐姐的心疼,弟弟的挣扎与痛苦,全在这一场戏里体验得淋漓精致,真的演技大爆发!
一个女人,终生是物品。
从生下来到没有嫁人之前,是父族的所有物,父让她嫁谁他就得嫁谁。
这个阶段如果她在父族可保护的范围之外,被外界的坏人盯上了,比如外出买东西落单了,她大概率没有能力反抗——一是体力悬殊,反抗最终无效或者权力悬殊,她根本没有表达不愿意的立场,二是她即使反抗也没用,在每个人眼中,只要她被性骚扰了,不管性骚扰的程度到了哪一步,她都等于“毁了 zhenjie”→那就是不自爱,是她“勾引”男人。
她会受到千夫所指,一辈子活在 df 羞辱中。
所以为了贞洁以及不被世人荡妇羞辱,她只能 sha 掉自己。
这个杀,除了物理层面的自 sha,也包括精神层面——变成疯子。
婚后她是夫的所有物。
这个阶段她会相对安全一些——因为夫族保护私有物的力量和警惕性大于父族,也因为全社会的坏人都默认未婚女性比已婚女性更有诱惑力。
但是她依然会被无良的人盯上,并被侵犯。
此时夫家不但不会站在她这边,反而会将她判定为“通 jian”。
她再次被钉在耻辱柱上。
如果丈夫早死,或者被休,她就是一颗弃子,要么被婆家像二手物品一样被贱卖给下家,要么孤苦独生。
这种情况下,她的 renquan 得不到任何保障,随便任何一个男人,都有权力侵犯她,不会有任何人站出来保护她的安全。
应了那句“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也救不了你”——孤弱无依仗的女性,下场只有被践踏至死。
所以河神单元,正是捏造了一个超自然的力量才能保护克辛不再被村里的流氓侵犯——是的,只能托神庇佑,任何一个自然人都没有能力保护水深火热的女性,因为整个系统,整个环境,就是鼓励所有人欺负弱女的。
荒诞,又那么现实。
即便她有孩子,命运也因孩子的性别而迥异。
大多数女性生不出儿子就没有未来了,她和她的女儿将一起被夫家丢弃,她的女儿命运还不如自己。
如果“命好”生了儿子,她将成为子权的“供品”——供在“父”的神位旁边,作为父的附属品接受子孙进行的叩拜(表孝心工具人)、供养(喂饭)等仪轨——后者假模假式儿丧失真心,前者无权拥有自己的灵魂
廖思远,你说的对。
自由,起码是与人无害的。
自由是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
想买什么买什么?
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想去哪里就出发?
可以自由持qiang?
手握重权随心所欲?
美华姐的自由,终于承认了接受了自己的自私和欲望,她不再被束缚。
可是人类群居社会,最大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思想思维的自由和豁达超脱的境界。
说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戴着镣铐跳舞。
很多人,往往被自己的欲望束缚,虚荣、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Se欲、自私、盲目、攀比……被这些词语支配,即使努力拼搏挣扎,仍跳不出自我局限。
总是强调自己的原则和自尊,却没有尊重他人的原则和自尊;不想委屈自己讨好别人,却对别人做不到丢本性来讨好自己感到不爽;拒绝被批评,却盲目又感性地评论他人;批判他人的行为,然而自己也会做同样的事;我们对自己无比宽容,要求别人对自己宽容,却又与人斤斤计较;我们逃避心理的缺陷,缺少面对的勇气;我们向外延伸,寻找着各种原因,却从未想过是否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
我们跳不出自己思想的囚牢,高兴于满足那些私欲,浪费着时间和精力去平复由于各种束缚带来的情绪,也许已经掉进了深渊。
屠龙人,一念成佛,一念成恶龙。
人们永远追求的,归根到底就是自由。
可自由,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事。
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深夜面对黑暗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跳出自我,客观的审视自己,问问自己。
毛主席说过,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小时候只是机械的背课文,其实这句话,意义深远呀。
——来自小地瓜“啦啦的生活”(已授权搬运)
余烬之上前期杂糅元素很多,一时好看一时儿戏的,但是低开高走,真正的廖知白出现后剧情才串起来,前几案对女性困境和互相救赎的刻画也瑕不掩瑜。
躺在礼盒的廖知白让我想到蜷缩在行李箱的江阳,江阳是以身殉道,而廖知白是不择手段复仇的鬼;踏着受害者的血前行,策划自己的死当投名状,廖知白的死是必然的,他只是十年前烧剩的一把余烬…… 最遗憾的应该是戚夏吧,用了十年的时间去释怀,却在廖知白“死而复生”后见的第一面是交接物证,第二面就是解剖遗体… 白寒的白是廖知白的白。
十年前白寒说出那句不死不休时,有想过廖知白真的会走向死亡吗?
最后又是以怎样的心情去配合他的计划…
“死灰不会复燃, 但余烬会。
” 时隔多月,再次回到《余烬之上》,它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仍然令人久久不能平静,豆瓣 7.2 的评分其实并不低,故事就像是梦与现实的交织?
影片是人生缩影,是片段的拼凑,更是一生的意难平。
遗憾才是人生常态——有的爱得不到,有的是对命运的不公,有的却又是死亡倒计时。
结局的反转,令人一度再一度泪目,或许……人的一生能够平平安安地活下去,哪怕平平淡淡,但却安安稳稳,这也许已是最大的幸运了。
《余烬之上》一场悬疑与人性的极致盛宴,每一帧 都直击我的灵魂,它毫无偏差地展现出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那些为了生活,为了爱,却要承受痛苦的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
他们面对家庭的困境,女性的挣扎,以及体制的腐败。
于是,总有一些人为了挣脱心中的枷锁,打开心结,甚至奋不顾身, 哪怕结局已定是死亡,但这绝对是解脱痛苦最好的,最正确的安排!
“善与恶的界限,从来不是非黑即白 ”,我早已明白,戚美华是剧中,在背后最大的boss, 可等真相揭晓时,我还是会情不自禁地破防 。
廖知白之死,弟弟送他“ 回家,”是当时的沉默与泪的交叉;戚夏,是亲自为曾经的爱人验伤,以家属名义为他签订死亡证明;沭河,是那个从不犯错的沭河啊!
却因为他,仍然把当晚监控删除,事发至此,他们到底有多痛心呢, 才做出这样的反应?
曾经的六人组,最终只剩下三个人,所有人托举廖知白完成了最后的复仇表演,十年的忍隐换来一个真相,这值得吗?
值得,因为群像的魅力正在于此,但是我想: 在真相与惩罚凶手之间,究竟哪个更重要啊?
美华,她的确就是个超级大反派,但并非全 然无情,她爱她的孩子,爱从她身上是真实的真真切切地让我看见一位母亲为了孩子,所愿意付出的一切,虽然她坏事做尽,可回过头来,我们可否想过她的从前?
曾经的她,也是一名受害者,被丈夫连连家暴,“女子本弱, 为母则刚 ”她不惜一切,为了生活,为了保护孩子,保护自己,不得不杀了丈夫,谁都没想过后来的她,为了钱,走上一条永不回头的路,越走 越远,越来越远…可惜纸是包不住火的,终究还是坏人的一网打尽,死刑前最后的时光,与女儿面对面的沟通,后悔过吗?
美华姐,你甚至还没见到女儿穿上婚纱的样子呢!
遗憾是有的,但她的离去,也是为找到真正的,唯一的自由,唯一的答案,唯一的解脱!
“死灰不会复燃,但余烬会 ”,那天起,戚夏与廖思远相依为命,他们是彼此最大的依靠,我相信会幸福的,一定!
片尾思远的信,字句未提廖知白惨痛离去,可纸上处处都是他的痕迹,我也相信,在世的廖知白一定是个很好很好的人,所以在他背后,他的朋友与亲人,永远都是他的底气,他的后盾。
我个人认为,他一直都是天才探事人——廖知白,最好的,也是唯一的!
信中说了,在课堂上,孩子们问思远有哥哥吗?
好朋友在直播间卖花时,戚夏也同时发现了虞美人丛, 处处都是花,处处都是虞美人,可“全剧终 ”仅三字,为一切画上了句号…… 开播期间,每天守在腾讯的我,不!
是千千万万个我们,大家都站在对立看尽人间百态。
短短14天,如梦,来得匆匆;去时又像烟云般,消散无影无踪。
程浩导演拍的部剧真的很不错,画面的渲染和剧情的反转无疑让《余烬之上》这部剧,让布河这个城市,让那里的人都活起来了,它教会我们如何勇敢地去爱,爱得深沉,虽然有些爱的不正当,但仍然是爱的证明,这过程中,我们难免会有失得,我也知道,如果有人真的喜欢剧中情节,那就去了解,去体会,去思考,“布河 ”这个地方绝对会在彼此心中重新活起来。
因为喜欢,从不分时差,从不分次元。
《余烬之上》,是故事,是生活,是人性的缩影。
为什么是人都总差那么一点运气呢?
是差一点就幸福的我们,去面对命运与现实的缠绕,成了破碎的自己,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会幸福吗?
会幸福!
因为在追寻的过程,在每个拐角处都留下我们不停奔波的印记,回望过去,过程中的心酸快乐只有我们懂,但这都因为爱,去追爱的人,去寻爱的物,去随爱的事,这样的人生才够精彩。
有两句歌词我很喜欢“继续追,谁的光荣不是伴着眼泪,”道路不论再坎坷,再艰险,只要一路披荆斩棘,终见繁花似锦;“昙花若只一现,更要开的耀眼,别回头去拥抱属于你更好的世界,”生命不求长短,而求光芒;昙花一现,也要绽放如焰!
即使你不够优秀,不够完美,不够幸运,但地球它再怎么转,还是那个地球,身边的人兜兜转转,还是那几个人,或是只有你一个人,我们不为谁而活,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就像是…思远,他后来也渐渐去习惯哥哥不在身边的日子,走出来了,对吗?
所以,我们要向前走,别回头,在灵魂深处一定有一团永不熄灭的余烬照耀着你,所以不要向自己低头,我们有无限可能,无限进步!
虞美人花开,思远执笔,故人却未归,灰烬散尽,余温犹在,爱与痛终将成永恒!
十年余烬, 一世意难平。
像是在看港剧,多线叙事,节奏紧凑,反转迭起,总有人在正邪之间,深刻的兄弟情义、点出权利腐败之下警界或政商勾结的黑暗面。
每个单元故事都围绕主题展开:追求真相重要还是让坏人受到惩罚重要?
为了以牙还牙,伤害他人甚至牺牲生命是否值得?
人追求自由的边界在哪里?
人们之所以愿意抑制自己复仇的冲动,是因为他们相信第三方能够带来正义。
然而,一旦这种信任出现裂痕,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许多事情就会开始失控,秩序也随之瓦解。
站在每一个人当时的立场上看,似乎并没有更好的选择,这大概就是命运的捉弄吧。
从受害者到大boss都是女性,莱拉是一位女儿、婚纱案的受害者是普通女性、克辛是一位妻子、沈从心是一位母亲,是与美华姐作恶的动机都有所对应。
不禁感叹世人的步履匆匆如临深渊,生命多艰;感叹女子原本柔弱,却如同浮萍般随波逐流,命运如烟般飘渺不定。
然而,也有女子心坚如铁,不惜以身祭道,断羽相怜。
叹世人被贪嗔痴念所困,欲望难以填满;劳碌奔忙于虚幻的浮华之中;困于尘世的罗网,追逐利益与权力;执迷不悟,难见青天。
剧情很扎实紧凑、人物动机很充分、埋的伏笔也都基本有解答,比如哥哥没死,那廖家大火案的第三具尸体是谁?
哥哥被劫走之后,复仇小分队兵分两路想帮哥哥实现他的目的结果三个人都被抓了,苏汰普又死了,那么愿意帮助哥哥把他的尸体移到地铁口以吸引民众视线的人还能是谁?
比如为什么纳威会亲自去廖家,而不是找个清道夫除掉廖家人?
剧的镜头语言,有很多互动,铺垫了廖思远在阳光下骑着小电驴载着哥哥在菜市场横冲直撞的画面,后面廖思远黑夜里骑着小电驴哭着载死去的哥哥,在没有冬季的城市里,两个女孩约定要去看雪,然后她们真的在雪中手拉手舞蹈。
配乐的出场都恰到好处,又烘托气氛。
这部剧前面我都觉得很好看,后面揭秘的几集让我觉得完全是高开低走。
前面哥哥弟弟和哥哥姐姐都非常好磕,怎么磕都可以,不过作为悬疑剧,该有的答案它还是有。
前面铺垫了很多剧中妈妈美华姐这个角色,也给到许多意味深长的特写来塑造人物的神秘特点。
最终结果告诉观众她就是大boss也没有悬念,然而给的理由太过轻飘飘了。
你要写她是罪犯你就直接写,为何还要给她塑造一个被家暴而不得不为之的过往?
你要写她是罪犯你可以多角度,为何不断以她牺牲一个又一个女性、家庭为代价为她的欲望、自由买单?
自由是目的,但人不是你的手段啊!
一边是终日无所事事只爱酗酒的好妈妈形象,背后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眼前是对待恩人之子如同己出,背后是追上恩人之子不死不休。
为了所谓的欲望,自私的欲望,一边塑造爱女儿的形象,一边在背后毁掉女儿的幸福,人如何能够这样割裂,或许这就是人性之一吧。
我觉得人性的确就是多面性,然而国产剧里总是致力于创作女性狠角色,又给她披一层贤妻良母的形象,再去说她犯罪的不得已理由,这是我觉得非常差劲的地方。
既然你写了这个人物的狠,那么你就不要再描绘一些想让观众共情的悲剧过往,别说什么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凭什么要用别人的命运和幸福来背负她所谓的可怜?
戚美华,这十年,你真的自由了吗?
我不懂最后的台词为何还要津津乐道地用角色本人的口吻来描述所谓的自由,只觉得荒谬,编剧想表达的也是反讽吗?
这个剧我再一次看到了孙怡演戏的某些情绪点和爆发力,非常舒服。
孙阳演得也不错,港普说得很好。
王子奇的表现不太好说,时好时坏的感觉。
女二荔枝最近经常看见她,我觉得她的表演也很自然,形象也不错,可塑性很高。
这个剧其实很多bug,不过我一路追来体验感还是不错的,所以鼓励一下哈。
看了第一个案子
就浪费孙阳和王子奇啊,到处都是泰文的热带国家基本是讲各地方言的国人,尴尬的不要不要的。一个悬疑剧,愣是整出东北插班生的效果,但是也没那剧好看啊。刘波儿,你又去毒蛇帮卧底去啦?
你陪着我长大,我给你收尸,我要哭死在廖知白和思远的兄弟情里了
为什么受伤害的都是女性?救风尘传统项目了?
总觉得看着别扭……
确实要素过多了,逻辑也不够严谨,比较混乱。但是廖知白这个角色真的太出彩了,有一段时间没看到这样的角色了。(礼盒尸体那一段真的幻视白夜追凶关宏峰之死,无比遗憾和悲伤,但前者多是惋惜与无奈,后者更多一些凭什么编剧要在这突然发疯的愤怒)六兄弟也幻视警校五人组了……总之,这部戏的情绪戏写得很好,太多印象深刻的都不想一一挑出来说了。作为悬疑剧,老生常谈、牵强,但每个故事也算吸引人。情绪张力部分真的很出色,7.5吧。
中间美华姐有钱有有势力就开始怀疑,没想到最后真的是她,不过廖父也参与制毒还是出乎意料的
悬疑剧其实有相对固定的受众,这部输在太刻意了……设计情节不是硬凑情节,“屠龙者终成恶龙”的套路因为从主线到单元剧的“层层滥用”而失效了,反而没达到本想追求的“层层反转”。一以贯之的“虐女”叙事即使在终章也没能幸免,真没想到最后能归结到一个女性对无序自由的追求上,为了迎合悲剧的崇高,硬凹一个和麦克白夫人的互文,好没脑子。更可笑的是,据传因为不能美化犯罪人而删掉了美华姐一开始行恶的初衷,都没能想到她本身不是最合适的犯罪者人选。又是个登味十足的导演😡 剧情设定选址有点意思,东南亚国家的中国小镇,这就不得不问,为什么中国的悬疑剧都爱在东南亚拍?唐探系列也是,东南亚几国本就不好的风评愈发在国人心目中岌岌可危
总体还可以吧,属于看下来体验不算差但是有些地方又稍微有点草率
正常倍速看了10集后不得不加快脚步1.5倍速看完了 编剧想要制造悬疑的意图太过明显 一个案子套一个案子 本来以为长线钓大鱼最后搞个大的但是却高开低走地胡乱收尾 有些设定不错 但是大多逻辑都经不起推敲。这是我为看王子奇这张可爱疯了的脸浪费的不知道第多少个小时了(
开播之前很期待,结果发现这个剧看不进去。画面很暗,色调很奇怪看着不舒服,声音也怪怪的。有几个演员表情木木的,就是我很努力看进去但是看不进去。
不要按头让我磕骨科!!!
看完第一案,真难看,弃了。情节AI味很重,像是糅合了非常多推理悬疑作品洗出来的稿,故事背景像模仿了《边水往事》但又没人家用心,滤镜好像是既要东南亚犯罪风又想兼顾点偶像剧柔光,结果不上不下没有一点实感,拍摄手法又仿佛看到了《唐探》的影子。
导演把一群操着不同口音的大龄男女,突然间扔在一部泰国校园腐剧水平的架空网剧里,各拿各的剧本尬演,演了半天发现我拿的是校园家庭伤痛剧,你拿的是科幻超能剧,他拿的是悬疑推理剧,不过没关系,大家都是一个表情演到底,谁也不耽误谁
很少见的后半部分比前面好看的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介入任何人的因果,不要相信任何人。
前面一般,后面还挺精彩。演员演技就那样吧看着有点尬,
该怎么形容如今的侦探悬疑推理剧?就像一道预制菜。开头陈年大案,有冤情,然后自己想办法侦破,途中还要穿插各种案件支撑几十集的剧情,最后结果一定是沉冤得雪,而且还是最熟悉的人伤害你最深。至于中间加的各种配菜,也必须是当今最受关注的话题:家暴,女性救赎,私生子,原生家庭教育变味等等。
就到第八集暂时弃剧吧,不会就我一个人看不下去吧…
3.5星,整体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