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看木乃伊3和绿巨人,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好莱坞的猛士都喜欢打飞机。
比如这两部片子里,不但李连杰饰演的秦始皇变成猛兽把飞机打下来,绿巨人布鲁斯同学也是一怒为红颜打掉了美军的直升机。
除却刚说过的两部片子之外,今年刚上映的钢铁侠也是打飞机高手,而且打的是战斗机。
当然,我想打飞机次数最多,力量最猛的还是要数金刚兄弟吧。
想他为了保护心爱的女人,单身于帝国大厦的顶端,一口气打了不知多少次飞机,最后精疲力尽,壮烈牺牲了。
当然,打飞机的猛士绝对不限于以上几个,只不过是我孤陋寡闻,不能再举更多的例子而已。
蜘蛛侠蝙蝠侠和超人有打过飞机吗?
我想恐怕是有的,即便是现在还没有哦,以后也难免会有的。
昨晚去看电影,“功夫熊猫”竟然已经下线。
找电影,一个叫“魔幻王国2”,一个叫“新变形侠医”,名字都很弱智;其余强些的电影名全在8点以后上映,太晚;后来发现“魔幻王国”已经开演,便没得挑了。
看完电影,才从H口里知道,这个就是以前我想看的“绿巨人”的翻版,原来不过是这么一个典型的美式漫画故事而已。
场面虽然不错,但打来打去看得人头晕,也没觉得有多震撼。
情节有这类故事常见的漏洞,依然归咎于简单、粗糙和程式化。
最粗糙的是结尾的打斗:向来的高潮部分,却在绿巨人刚扳回一局后戛然而止,很不过瘾。
不过整体而言,比同类型的“变形金刚”和“蜘蛛人3”好看,至少不让人犯困。
特别是前者,看得我快睡着了,强撑着才看完(当时我准妹夫睡着了,表弟想睡,太吵了没睡成)。
除了漂亮的丽芙·泰勒,出彩的地方都在开头。
短短几分钟的片头演员表,就交待了绿巨人隐居巴西的原因,让人很快入戏,处理得满好看。
巴西的场景在观感上有些新意,特别是一个俯瞰镜头,城市里布满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村屋,很有意思。
只是,不希望中国以后变成这样。
还有一个好玩的地方,那个反派怪物竟然是俄国出生、英国长大。
美国人拍电影,也太注意形象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那就是adequate.豆瓣只给了这部电影6.5分,这只能说明豆瓣的观众群年龄跟70年代同名漫画大红的那个时代已经相距甚远了。
作为一个看过几本该漫画的人来说,我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观众对于李安的第一本电影如此失望,而对于这一部却大加赞赏。
续集把人们带回了同名漫画、同名电视剧,也带回了Marvel大家庭。
在这部影片中,The Incredible Hulk最大的敌人Abomination终于粉末登场。
虽然Abomination跟漫画中的原型(KGB特工)有所出入,却很好地衔接到了Marvel的主线上--General Ross给Emil Blonsky注射的“super soldier serum”就是Marvel漫画体系中制造了Captain America, Isaiah Bradley, Patriot, Protocide以及Josiah X的药品。
如果说李安的绿巨人是一名学院派电影中的逃犯,那么本片中的Hulk就是一名忠于原作的英雄。
李安在第一部里颠覆了太多Hulk的细节,使Marvel迷们对于这个人物感到陌生。
他块头过大,力量过强,太刀枪不入,又欠一个称手的敌人。
这些如果都可以忽略,那么Hulk的来龙去脉也被改头换面,从为了救小孩而遭受gamma射线袭击的英雄事迹变成一个天才生物学家制造的一起实验事故,就不能简单被解释成一次高明的剧本改写了吧。
当然李安的Hulk是有他的特色的。
Eric Bana是一个很善于表现inner conflict的演员, 而Hulk正是这样一个角色--他在人性和兽性中挣扎,在对于自我失控的恐惧和逃避追捕中挣扎, 在接近爱人和因为害怕伤害爱人而远离爱人的举棋不定中挣扎。
Bana在Troy, 特别是Munich当中所展现出来的关于是非曲直的挣扎令人称道;也许李安和Spielberg都是看重了Bana在这方面的气质。
而这恰是Norton版的Incredible Hulk所缺少的。
另一方面,Hulk的漫画原形却从没有在“一心向善”这一个立场中挣扎过。
但第一部的剧本更多是在将其塑造成一个被动地逃避失心疯的军队追捕的逃犯;而缺乏主动表现人物正义感的情节。
也许漫迷和动作片迷们并不是冲着去看Edward Norton的内心戏才买的电影票,因此续集在这里的薄弱表现也没有受到太多人的指责。
但Leterrier的电影尽管忠实于原著,却缺少一个经典画面。
只能说当Robert Downey Jr.进入酒吧的一刻,Marvel漫迷们都怦然心动了。
除此之外,驮着sound-wave cannons的军用悍马一如变形金刚里的无数镜头,再次成为美军兵器展台之一。
而李安版Hulk的另外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好镜头上。
Spider-Man2当中在纽约街头高楼之间的摆荡以及Hulk在原野上巨大的跳跃可以说是近年来漫画英雄人物被搬上银幕中最难令我忘怀的两个镜头。
最后写几句对于这两部Hulk男主角以及导演的一些题外话。
Norton是Hulk漫画的大迷。
他本来表示有意出演第一部,但看完剧本后非常失望;在参加续集拍摄之前,他重新改写了剧本,得到了菜鸟导演的认可和采用。
而Bana本人对于漫画没什么兴趣,但他曾追过70年代末的Hulk电视剧。
对于李安这样一个善于塑造细腻的人物内心世界但对于美国漫画一窍不通的华人大导演来说,Bana应该是很好的完成了导演的任务。
但因为剧本的局限,该片褒贬不一,票房平平。
紧接着《Iron Man》(2008)拍摄制作和上映, 明显是Marvel Studios Inc.攒足了劲正式打响独立自主革命的连环攻势之一。
故事承接5年前李安执导的版本,讲述Bruce意外地受辐射感染后逃遁隐匿于巴西,试图透过呼吸法和柔道结合的疗法来控制体内的“绿色怪物”。
不知是否因为当年的版本被普遍评论认为是一部“未完成的不完整的作品” 而决心一雪前耻地应用了大量的电脑技术和特技,力图打造震撼的视觉效果和打斗场面。
不解之谜:1. 既然是续集,为什么不沿用之前的班底而把演员都换掉?
2. 进入国境比起进大学图书馆不要容易太多。
男主Brunce在一次变身之后从巴西莫名去了危地马拉,赤身裸体hitch-hike了一辆货车说要回家之后,居然就出现在了美国。
途中省略掉的比如说他由于被通缉,所以有可能要用假证件入境,而且当时情形肯定没有随身,因而要先回到巴西的家中拿好证件再入美国境的细节,估计是要观众们自己脑内补完了。
可是尽管如此,当看到Brunce被Culver University的保安大叔吓退的时候,还是难免会觉得怎么连后911的美国边检都过得了,居然还拿一个学校入口没辙儿?!
难道是故意地要小讽刺一下美国的边检制度?
彩蛋攻略:1.李爷爷惨成某饮品的杯具代言人。。。
2.Ending Scene里的Tony一出, 这姊妹篇的角儿还能再明显一点吗?
复联4结束,11年终局落幕,22部MCU电影构成一个庞大的宇宙。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观众,复联1后的2013年入坑,这几年以量取胜成长为了一个小资深粉。
复联4后我将完整重温一遍22部“无限传奇”阶段影片,结合完整世界观在每部电影每一帧中寻找细节、彩蛋,并加上私人感受分享给同道中人。
“无限传奇”(The Infinity Saga):自2008年《钢铁侠》起,至2019年《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止,11年22部MCU系列电影的阶段统称。
《无敌浩克》×3,此部对于无限传奇之意义:绿巨人“浩克”布鲁斯班纳首登场。
1.开头闪回画面显示罗斯将军在追捕浩克时调用了斯塔克工业生产的武器,并展示了搭载音波炮的装甲车的概念图,此武器也在影片中校园捕获行动中使用,但并没有限制住浩克。
《无敌浩克》
《无敌浩克》
《无敌浩克》可以看出诸如音波炮的特殊武器很有可能是斯塔克工业得到罗斯将军的指示,为浩克定制的系列武器。
在复仇者联盟成立后,由于浩克的不稳定性,布鲁斯班纳也帮助托尼斯塔克打造了用来对付自己的“浩克定制”武器,反浩克装甲“维罗妮卡”。
《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
《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2.闪回画面中还出现了神盾局的文件和局长尼克弗瑞的指示,可见其也关注着浩克的动向。
《无敌浩克》3.威廉赫特在片中扮演撒迪厄斯罗斯将军,其是布鲁斯班纳女友贝蒂罗斯的父亲,同时是主导新一期美军超级士兵改造计划的陆军将领,后指挥对班纳的追捕行动,嗜烟嗜酒,家庭关系不和睦。
此角色在后作中也有出现,《美国队长3》中,摇身一变成了美国国务卿。
(哪说理去)继续充当着美国政府高层的傀儡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后作中完全没有其与马克鲁弗洛版班纳的对手戏,这曾经的岳婿关系,甚至死敌关系不再有体现,不知是此部不够受重视还是编剧刻意为之。
漫画中罗斯后成为超级英雄“红浩克”,但这个剧情应该不会出现在MCU中了。
《无敌浩克》
《美国队长3:内战》4.MCU绿巨人浩克首次正面形象照,后作形象变化较大。
《无敌浩克》5.罗斯讲述的便是二战时期史蒂夫罗杰斯参与的超级士兵计划。
《无敌浩克》
《无敌浩克》
《美国队长》6.大学的电脑上出现了诺顿杀毒(Norton)的广告,而本片的男主角名叫爱德华·诺顿(Edward Norton)。
《无敌浩克》7.罗斯将军在神秘房间取出的蓝色血清应该是美国队长使用的血清的模仿版,应该是二战后美国科学家试图复制厄斯金博士发明的血清而研发的产物,注射即用,其效力并不能制造出超级士兵,剂量超限可能出现危险,是不完美的半成品。
《无敌浩克》
《无敌浩克》
《美国队长》此血清的容器上标注着研发者是Dr.Reinstein,有可能其指的即是厄斯金博士本人(MCU第二部电影可能还没对细节彩蛋的制作太上心),也有可能是另外一个二战后对超级士兵血清的继续研发者。
不管事实是哪个,单从这个名字以及厄斯金博士的名字(Abraham Erskine)和形象来看,很明显血清的研发者们这个设定是在致敬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无敌浩克》
《美国队长》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8.罗斯将军被女儿现男友呛了之后,说出这句抱怨的话,意指女儿找的男朋友都是和自己理念不同的叛逆科学男。
《无敌浩克》9.此幕类似《金刚》。
《无敌浩克》10.贝蒂给布鲁斯买的这条紫色裤子致敬了李安版《绿巨人浩克》的形象也就是漫画中绿巨人的经典形象。
《无敌浩克》
《绿巨人浩克》11.史登博士与布朗斯基的对话中出现了abomination这个词,意指其经过实验有可能变成一个“令人厌恶的祸害”,后来布朗斯基所变成的怪物便是以此词为名号,憎恶(Abomination)。
《无敌浩克》
《无敌浩克》12.在憎恶破坏实验室时,史登博士头部伤口混入了布鲁斯的血液样本,并同时暴露在了伽马射线下,可以看到其头部产生了变异,他便是漫画中浩克的另一宿敌,首脑(Leader)。
但这一反派伏笔因为迟迟没有浩克的单人电影而石沉大海。
《无敌浩克》
“首脑”漫画形象13.布鲁斯选择用跳下飞机的方式促使自己变身,这种粗暴的变身方法在后作也时常出现。
《无敌浩克》
《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
《雷神3:诸神黄昏》14.浩克出击(Hulk Smash)是MCU里极少数有名称的英雄招式,其实也就是一顿爆锤,在《复仇者联盟4》中,还成为了其粉丝的应援口号。
《无敌浩克》
《复仇者联盟》15.此片是22部电影中除《复仇者联盟4》外唯一没有片尾彩蛋的一部MCU电影(其实是把彩蛋内容放到正片里了..)。
彩蛋中,托尼斯塔克找到了罗斯将军,跟他说了“复仇者联盟”计划,并流露了招募队员的意愿,但表面上,并看不出来他所指的这个不寻常的问题是指逃亡中的浩克还是目前由军方所控制的“憎恶”。
《无敌浩克》
《无敌浩克》漫威在2011年的短片《神盾顾问》解释了本片的这个彩蛋,在审核神盾局上报的“复仇者”计划时,世界安全理事会希望让“憎恶”布朗斯基加入复仇者联盟,但神盾局并不希望其入队,于是寇森想到让一个能惹恼罗斯将军的人前去要人,这样罗斯就能不释放“憎恶”,以解决神盾局的苦恼。
他派出的这个人便是“神盾顾问”(Consultant)托尼斯塔克,并且完成了任务。
(其实像是对这个逻辑不清的彩蛋的强行解释)
《神盾顾问》
《神盾顾问》
《神盾顾问》
《神盾顾问》16.斯坦·李在本片中客串扮演误喝了混入布鲁斯班纳血液的汽水的美国居民。
《无敌浩克》
很娱乐的片子,好长时间没有看到拍得这么牛X的娱乐片了。
光开场5分钟就能看出剪片子的功力。
导演很强,整部片子分寸拿捏得很准,剧情该松时松该紧时紧,很多插科打诨的笑料也是自然而然的融入剧情里,即让观众在大场面后休息神经又能承接剧情描绘人物(那个床戏场面还有车上对话片断很经典)。
我觉得这片子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导演充分拍出了娱乐片的精髓:不要求观众用大脑但仍然会让他们高度集中注意力。
要知道拍成这样是很有难度的。
你拍深了,就成了李安的闷骚型Hulk,剧情很深奥观众很郁闷。
你拍浅了,就是典型的烂片,支离破碎观众更郁闷。
所以你要拍到观众看得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但又能吊起足够的好奇心接着看下去那样,在典型的两难境地下达到平衡,不容易。
在此我要再次向很好很强大的导演致敬,您拍得片子很娱乐!
性价比:超值观看理由:Edward Norton的忧郁演技,Tyler的geek科学家,hulk的强壮电脑动画肌肉,原始牛逼的巨人快打,南美洲的外景参观。
題材相同,主角不變,票房有拼,事隔N年,新版的Hulk和老版的被拿來對比勢不可免。
然而打擂也分一個重量級,正所謂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門,沒有標準就沒有真相,那麼打之前先來稱稱重分分級。
電影界有一個奇妙的現象——就是分類型,也就是先入為主貼標簽。
怎麼貼法,接下來請大家注意我使用的連詞是“只要……就”。
一部電影裡只要主角有用劍打那就是武打片,只要主角有用拳頭打那就是功夫片,只要主角有用槍打那就是槍戰片,統稱為“動作類”;只要主角有遇到連環殺人狂那就是尖叫片,只要主角有遇到靈鬼那就是神鬼片,只要主角有遇到怪獸那就是哥斯拉片,統稱為“恐怖類”;只要主角有一個是外星人就是科幻片,只要主角有一個是同性戀就是gay片,只要主角有一個是動物就是萊西片,統稱為“弱勢群體類”(外星人在地球上當然是弱勢群體)。
那如果主角又會劍又會槍又會拳頭又遇到鬼又遇到外星人而且還是一個養恐龍的gay,那個叫做“搞笑片”。
然後咧,上述條件全部不滿足的時候,才會被分入“愛情片”——雖然在武打片裡主角好像有很多時間是在談情說愛;“社會倫理片”——雖然主角在哥斯拉片裡也可以亂倫;還有“文藝片”——雖然在萊西片裡主角也可以對著自家的狗狗念詩。
為什麼當愛情與刀劍齊飛時愛情會淪為二級分類,倫理共神鬼一色時倫理會淪為二級分類咧?
為什麼!
為什麼!
為什麼!
因為大家都對口味比較重的佐料比較敏感啊。
愛情和倫理是鹽巴,刀劍和神鬼就是胡椒,只要一道菜裡沒有加胡椒時我們才會對鹽放得多少有直接的反應,不然我們拍桌子叫的第一句一定是“老板!
胡椒放太多了喂!
”想當年《臥虎藏龍》上映的時候我跟人家爭論說這本質上應該是一部文藝片,但它的類型裡就是寫“武俠片”,誰理你啊?
《斷背山》在我看來明明就是一部愛情片(《男孩不哭》這種探討同性戀生存模式和心理狀態的片子才叫做gay片),但是它就被分進gay片裡,你去咬誰啊?
不過人家的標準是人家的,我的地盤我做主。
李安的綠巨人和Norton的綠巨人怎麼分類咧?
很多人會以為反正主角都是一樣的,當然是同類型的片子,但是當一部電影裡出現一個怪力無敵的超自然人類的時候,伊有可能是Frankenstein,也有可能是superhero,到底要怎麼區分咧?
很簡單,有一個相當能體現人類自私本性的硬性指標——伊有沒有拯救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有沒有為我們人類犧牲自己的覺悟。
有,伊就是英雄,沒有,伊就是怪物。
所以結果很明顯了,老版的綠巨人是“科學怪人片”,新版的綠巨人是“悲情英雄片”。
那都不是一個類型了,要怎麼比?
當然在立意上沒得比,只能就大體結構,人物塑造,演員的表演和場面上這麼泛泛地比比看了。
s1409006 李安是我最喜歡的導演之一,量化地來說,如果張藝謀在我心裡的得分是-30起跳,陳凱歌是-10起跳,馮小剛是0分起跳,徐克和吳宇森都是+10起跳,王家衛是+30起跳,那麼李安就是+60起跳,也就是說直到目前為止只要有他的名字掛在導演欄,我就直接給及格分。
這種偏愛——當然是一種偏愛,當然不是無緣無故的,也不是完全基於技術水平的,而是靈魂層面的,我覺得很不好懂或者完全不能認同其審美觀的導演就直接扣分,能夠理解並且心有戚戚焉的就加分,上面這些個分是這麼多年來這些導演加減得來的,李導只能說又有創意,穩定度又夠,又不在意突破自我,而且每每都能喚起我的共鳴,所以得分自然就高嚕。
他導《綠巨人》不是說不好,但是我覺得他如果想討論科學與人類的宿命,長輩與後輩的矛盾,憤怒與愛情的平衡,他應該就直接去拍《科學怪人》會比較好,至少大家比較容易拋開對於主角的“英雄”型憧憬,而直接進入命題的中心,而不是捧著一大把爆米花等動作鏡頭左等等不來右等等不來而開罵這樣。
他的綠巨人並不是一部關於超級英雄養成並最終拯救人類的類型片,說穿了其實是一部傳記片。
記錄了Hulk出生,長大,意外變身,及變身後的迷惘,反抗到最終接受自己的故事。
在那部《綠巨人》裡我看到了一個非常掙扎而內心動蕩的李安,在《色戒》之前,這樣扯下面具和撕開小心翼翼包覆的外殼,切入地宣泄一些負面情緒的李安是很罕見的,我印象中他總是隱忍寬容而嘆息著,突然把黑暗面嘶吼出來。
無論是綠巨人之前大戰惡狗,還是後來的綠巨人逃逸戰,那些畫面都是帶著切實的情緒,甚至可以說是滲透了快感,特效當然不能和時下的來比,嚇人的不是場面,而是那個導演竟然坦白了不那麼好的感情。
將縛死之人的掙扎。
他的Hulk一路上都是被逼的,基因不是他選擇的,記憶不是他想要的,意外不是他策劃的,這個自己不是他喜歡的(所以我格外理解他),可是內心的憤怒,乃至因此催化出來的破壞力,確實又是他的責任無法推托。
基本上我對於人類是否應該依靠科學把自己變成神這個問題是無視的——因為說也是白說,人類總是要滅絕的,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到底是在過程上推了一把還是拉了一下,現在都無法判斷,只是當我們擁有了一種能力之後,絕對沒有可能克制住使用它的慾望,所有的辯論理由都只是實現慾望的借口,所有的反對聲音都只是害怕這樣的慾望而已,與其這樣,不如坦承地來使用好了。
但是,當我們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被丟出伊甸園要怎麼辦?
這部其實應該改名叫《綠巨人 Hulk傳記》的電影裡,主角從否認,憤怒,妥協,沮喪直到接受,這個心理上的死亡五部曲至少是層次分明地呈現了,雖然我不喜歡最後那個隱藏著光亮的結局,但是李安安排的那一場在槍林彈雨,高樓倒塌,世界崩壞之中愛的擁抱,淚的原諒,那是他的溫暖,也是我的希望,所以似乎沒有什麼可抱怨的。
新版的Hulk,我稱為Norton版的,雖然他不是導演,但是作為主演和編劇,我相信對這部電影他比導演更有話事權,這個綠巨人體現的應該是完完整整他心目中的形象。
2008416123652.20137119Edward Norton,小唐說他不該生活在現代,不該在好萊塢。
他就應該是“那個時代”<--《面紗》的背景時代的人,做著醫生或者律師這樣冰冷冷的工作,一身纖塵不染的筆挺的白色復古西裝,不太說話,大部分時間面無表情,只有一雙藍眼睛情緒飽滿地盯著你,一旦恨上了輕易不原諒,一言蔽之就是老派的典型摩羯男。
他是極少數的擁有禁欲的古典氣質的好萊塢男演員——我們一致認同。
他就應該在狂風呼襲芭蕉撩亂的晚上,裹著白色浴袍頭髮一絲不亂地坐在落地窗前的搖椅裡,手裡端一本難懂的書,聽到動靜時只是稍稍抬一下眼睛又即刻垂下眼簾,湊過去想吻他光潔的額頭時,他會微微閃身卻不會真的躲避,就是永遠也捕不住唇邊輕掠驚閃的一抹笑意。
他其實不算很英俊或者帥氣,就是有一種很電人的磁場,我很喜歡看他剃鬍子的樣子——但一定要用手動的老式剃刀。
如果穿現代的服飾,那個魅力就打折。
據說李安曾經想要找他當自己的男主角。
李安看上了Norton的哪一點呢?
當然不是他的臉(因為後來那個替補Eric Bana實在不是我的菜<--來來來提醒一下童鞋們,伊就是演那個抽瘋享利八世的傢伙),可能是那種距離感。
外表冰冷的人,會讓人對他們內心 hold住的情緒到底有多澎湃有所期待,這樣容易演出綠巨人五個心理層次落差。
不過Norton當時拒了。
拒絕的原因從他自己的這部綠巨人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與李安不同,他根本不關心綠巨人到底是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他經歷如何的心路歷程,對自己有了什麼樣的認定,他在乎的是當你已經被社會所遺棄時,怎樣克服困難,繼續扮演好英雄的角色。
所以他的電影是回歸,出逃,再回歸這樣的架構。
跟李安的比哪個比較完滿呢?
因為一個是傳記片,一個是英雄片,所以就自身的體裁來說都很完滿。
我不想說Norton對他心目中的綠巨人投射了什麼“個人英雄主義”的浪漫,因為綠巨人到底不像超人,蝙蝠俠,蜘蛛俠那樣PaintedVeil 會在第二天看到自己的照片登在報紙的頭版,聽到新聞裡對他們歌功頌德,混在人群中享受那種隱秘的“與眾不同”的高級感。
但確實他的綠巨人並沒有反社會的傾向,他逃跑,想要治癒自己並不像李安的綠巨人那樣是出於自我和社會認知的不協調,只是不願意軍方用他的基因製造生化武器危害世界,他回去,冒著危險變身並不是因為無法控制內心負面的情緒,而是抱著犧牲自己拯救世界的情操。
這樣的綠巨人,其實是一個有著缺陷的正統英雄。
當然其魅力值在我看來就不如一個被逼上絕路的反英雄(參看我喜歡的那些電影和小說裡的角色,用小唐的話說就是“好端端的人我都不會喜歡”)。
eric_bana12 Edward Norton而演員的部分,Eric Bana在當時還是顆小草,即使到現在其演技仍然2266,只好走大放大開的路線,當時可想而知怎一個模式化了得,很多心理戲都廢在他這張臉上了。
可以說當時Norton拒了李安,我深以為憾。
因為在Norton自己的綠巨人,由於沒有迷惘期(從開頭來看幾乎有點像李安版的續集),沒有對自己的否認,從頭到尾都展現了非常積極的生活態度,所以Norton也沒什麼太大挑戰的空間,我還寧可看他在文藝片裡放電。
女主角的話,Jennifer Connelly和Liv Tyler外表都是我喜歡的型,但是要論演技的話,可以說我給新版綠巨人那些精彩的打鬥場面加的分在Tyler一個人身上就扣光了(一點也不誇張)。
jennifer_connelly Liv1這個女主角的身分是將軍的女兒,生物學博士,Hulk的工作夥伴,女友兼心靈監護人,這樣說出來心裡會浮現出什麼樣的女性形象——硬朗、成熟、堅強及勇敢。
Connelly的五官線條就很硬朗,身材挺拔,說話的時候咬字清楚,動作不拖泥帶水,伊去演女軍官也很有說服力(跟Demi Moore的氣質有點像)。
這種強勢的感覺的女性,最後從直升飛機上跳下去抱住Hulk這樣的怪物時才不會有突兀感。
Tyler的話(嘆氣),要說年紀也不小了,也算是熟女了,怎麼還等著媽媽喂飯吃的少女一樣?
而且最要命的是這個少女的體形ms有點走樣(我和小唐都驚異於她居然胖成這樣)。
整部電影裡聽到她很捨不得丹田似的用氣聲完全沒有重音地念著台詞(哇咧她一定沒有受過舞台劇訓練),我就整個抓狂,真想給她狠狠的巴下去(印象最深刻是有一場公路逃跑的戲碼,她望向後面說“發生什麼事?
”,居然完全地沒有語氣,她有上過台詞課嗎?
不是,應該說是連簡單的朗讀都沒有學過吧)。
然後她那張本來就很文藝片女主角的臉還終日露出一副思春少女的表情,由於很少看到我們專業的博士會展現這種臉,中間我有忍不住有偷偷問小唐說“你們專業的博士都這樣嗎?
”,她就差點沒把頭搖掉了(其實Tyler剛剛出場沒有多久,她就在我耳朵旁邊小聲笑說“生物學的博士哪有這麼多俊男美女”)。
Norton 跟她在一起好像舅舅帶著外甥女似的(嘆氣),本來應該是成人之間的戀愛,旗鼓相當的感情,這搞得好像大齡少男少女過家家似的(當然這是考慮到角色身份背景的說法,如果只是簡單地當成調劑型的殺必死還是OK的)。
他們差點搞上床的那場戲本來應該挺浪漫的,但我和小唐都覺得是女主角在撒嬌兼吃豆腐(無語 ing)。
我果然對這個型的偽loli莫啥愛。
可憐了Norton,U不適合配loli,要配就索性配個真的,這個偽的真是不合適啊,敗壞你的氣質啊我說。
因為這女人從頭到尾都一副小女兒家態,我想說忍忍習慣就好了,就當是個PL的花瓶還不行嘛。
結果她在最後大戰的節骨眼上嬌嬌柔柔地爬出來,還是那麼沒丹田沒重音地叫“住手!
”,而Hulk就真的住手了。
我是還好,旁邊的小唐差點沒跳起來破口大罵。
花瓶就好好擺著嘛,跑出來破壞了整個氣勢啊(如果女主角很強勢的話,就不至於這麼惹人生氣了)。
說到畫面的部分,其實大戰那幾個場面是李安的比較合我的意。
因為比較開闊,Norton的有點像啥哥斯拉的場面(or變型金剛?
)但是我不喜歡李安中間安排的那個四格漫畫式的插畫法,宅們都應該有體會,一本好的漫畫重要的第一點是佈局美好,啥叫佈局美好就是不勞累我們這些讀者的眼睛的同時又方便我們“腦內補完”(簡稱“腦補”),也就是幾根線條,加點象聲詞,我們就能自動在腦內補完戰鬥場面。
但是本來就是會動的畫,這樣插在一起就有點信息量過大,勞累到眼睛和大腦了,如果要想有漫畫的感覺的話,索性應該把畫面弄成停止的,或者一幀幀的,讓我們自己腦補完吧。
Norton版的綠巨人ms不夠丑,尤其是跟最後的boss比。
就算不是心理陰暗面的外在體現,Hulk還是應該再噁心人一點吧。
整體氣氛上來說Norton版的Hulk要歡樂輕鬆一點。
李安把Hulk的變身啟動機制設定成“憤怒”,也即是一種負面情緒,是心理層面上的,每一次發作的時候都是一次心理陰暗面的展露,事後面對自己的時候會為此而痛苦<--我這個曾經接受心理輔導來學會“制怒”的人絕對感同身受。
所以整部電影壓抑而糾結,只是一個套著流行漫畫角色套子的社會片。
而 Norton既然沒有要反社會的意思,就把它設定為“心跳過速”,也即是一種反應,是生理層面上的,所以就可以大玩“我不可以太興奮”這樣的梗。
是一部稍微暗黑了那麼一點點(因為還暗黑不過Tim Burton版的蝙蝠俠)的英雄片。
而且還很“細心體貼”地為觀眾解釋了Hulk的內褲問題——其實沒有看過這部漫畫的人對這種體貼不會有什麼感覺,而我是直接理解成Hulk每次變身都是光著的,只是考慮到發行的問題,所以在畫面上才多加了一條破內褲而已<--這也是一種“腦補”,有些事情不需要講得這麼明白才有趣味嘛。
另外有一個細節頗有趣的就是在電影中刻意出現了“Norton殺毒”的畫面(一定是刻意的),大家都覺得老西的招術很好玩是不是,不過這個還算有創意啦。
除了最後突然出現IronMan讓人有點不知所以之外(我開玩笑說大概續集是IronMan大戰綠巨人),作為一部超級英雄片,這部Hulk絕對是合格的,只是在情節設定上不如SuperMan,SpiderMan,BatMan這些老牌的Man來得奇峰突起的有梗而已,而且那個終極大boss有點腦殘(缺少背景鋪陳的戰鬥狂這種類型我有點接受不能,而且為啥要硬拗人家是在俄羅斯出生的咧)。
如果撇開類型不同,僅以“好看”這樣簡單的標準而論(就是在看的時候心裡有所動盪,看過之後心裡會回想某些場景台詞或者畫面),那我覺得李安版的比較好看。
就醬。
发现漫威超级英雄里面就绿巨人的定位尴尬了点,钢铁侠就是要做全世界人都知道的超级英雄明星;雷神是神族,在神族呆腻了或者和任性弟弟撕起来的话,就到地球做会超级英雄,顺便交个女朋友啥的;美队就是美国的精神领袖。
至于黑寡妇,鹰眼他们,本来就是神盾局特工,定位无比明确。
只有我们的绿巨人,他很反感自己的这种超能力,又不得不用这种力量去保护身边的人,这本来就是一个很悲剧的事。
更悲剧的是,他变身之后的样子确实不像是好人,最后那场打斗,感觉是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中颜值最低的了吧。
可惜这部片子没有对班纳的挣扎进行探讨,完全拍成了那种爆米花的打斗片。
这部电影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史塔克出现的那几分钟吧,成为漫威大宇宙观体系中承接复仇者联盟的纽带。
至于之后几部中绿巨人的表现。。。
很明显,只是一个战争机器。
(别给我说复联2里面和黑寡妇别扭的调情)最后,mark一下,至此,漫威大宇宙观体系所有电影全部补完!
PS:mark一下,这是我看过所有漫威电影里面唯一一部能一眼就找到斯坦李老爷子的。
漫威竟然有无敌浩克这样苦情的戏,看之前以为漫威选错角怎么会诺顿,看了才知道诺顿太适合这样眼底有情有无奈的细腻角色了。
而没有继续接拍则真的为他的坚持高兴,他在快餐的好莱坞真真是难得。
一个会选戏并真正懂自己的人才是个好演员,可惜大陆那位我觉得和他类型很像,却看不清自己的演员。
有些戏是难看到一点不想看的边看边歇边玩的磨下去的,而有些戏是难受的看一点心痛一点的断断续续啃着看的,这部就是后者,这似乎是最不诺顿的诺顿的戏,却又似乎是最不漫威的漫威戏。
久别重逢,心疼的询问,被一句调笑掩去。
嘴角的笑意牵出心底的无奈与哀伤,指尖的抚触倾泻满溢的思念与爱恋,川眉的微拧高筑恐惧的心理与生理。
一明一暗,恰似两人的分离与重聚。
诺顿对情感表达的细枝末节都处理得那么丝丝入扣,美好到帧帧有戏点。
犹记面纱、爱在山谷下,那种笑若孩童的纯真感,愁若世界之大却无容身感都那么的迷人。
看多了爆米花片,我还是想念3D以前的那些日子那些片子那些情感。。。
我简直把这戏一帧一帧在看的看了整一个星期了。。。
曾经有过一阵的对诺顿柔中带哀的眼神的迷恋又似乎死灰复燃。。。
在那个似诀别的吻后,垂下睫毛,向后仰去落下机舱时怜爱的感觉,像心尖肉在跳舞一般。
我知道它不是什么完美的电影,内容像看奥特曼打小怪兽,爱情断断续续,人文也只能算三言两语,可是却沉醉在诺顿深情变幻的神色中,帧帧读来,不舍得看完。
有人遗憾诺顿自此拒绝了漫威的该角色,而我却欣喜,因为只有这个一个Dr.Banner就足够了
电影海报一名男子因受到辐射导致基因变异,愤怒的时候就会变成一头绿色怪物。
就像这样这名男子为了控制住愤怒去到复杂且混乱不堪的贫民窟,闯进只见过一面的姑娘家逃命,还强吻了姑娘。
这姑娘怎么全身汗,要不要我帮你擦擦一名女子因找到许久未见的前任男友当即甩掉了现任男友。
就是她一名士兵被绿色怪物一脚踢飞后不仅没死,还成为这头怪物日后的威胁。
就是这个家伙这部变态恶心操作如此之多的电影,就是漫威宇宙超英狗血爱情剧李安版《绿巨人浩克》那部看似是续作又不想成为续作的《无敌浩克》。
那有人肯定会疑惑了,这不是部超级英雄动作片吗,怎么能跟狗血剧扯上关系了?
其实我跟你说,这部电影讲的是一名士兵迷恋绿巨人的身材,但绿巨人显然只想和女友重逢,于是这名士兵后来成为憎恶因爱生恨干掉绿巨人却因爱得不能自拔后又被反杀的一波三折的奇葩爱情故事。
看完我这解释是不是瞬间恍然大悟?
没想到漫威你还给我搁这暗黑玩深度呢,你可真是潜力无限呐。
————剧透分割线————
无敌浩克 (2008)7.12008 / 美国 / 动作 科幻 惊悚 / 路易斯·莱特里尔 / 爱德华·诺顿 丽芙·泰勒好了,我也不想再阴阳怪气了。
言归正传,男主是一个骨瘦如柴的科学家,叫布鲁斯•班纳(Bruce)。
军方为了复制二战时期的“超级士兵血清(也就是美队注射的那个血清),研究血清的辐射抗性。
他自愿参加了人体实验,因为受到伽马射线的辐射导致变异成为一个绿色大怪物,唯独那条怎么撑都不会破的裤子不会变成绿色。
其实也正常,要是破了估计也过不了审。
然后怪物打伤了女主贝蒂和她的冷血父亲罗斯将军,对的,就是那个阴魂不散心机贼大眼珠子贼小的罗斯将军。
这张图里他好像把眼睛瞪大了此前Bruce为了控制愤怒找到治疗方法并躲避军方的追捕。
军方之所以追捕Bruce,一是傻,傻在了捉住Bruce全靠Bruce割破手后血滴进了一瓶饮料被斯坦李老爷子喝了才知道Bruce的位置,那你说如果Bruce没有割破手,血没有滴进饮料里,老爷子没有喝饮料的话你们是不是永远找不到Bruce了?
二是蠢,蠢在了军方只带了那么几名特种兵来对付绿巨人。
三是罗斯将军想带绿巨人回去研究并利用绿巨人做成杀伤力武器,奈何野心很大,实力太弱。
士兵布朗斯基在里约热内卢追捕绿巨人的时候对绿巨人强壮的身体和无穷的力量为之迷恋,当Bruce的怒气值达到200时就会变成绿巨人,越愤怒实力就越强。
不用想了就是他布朗斯基请求罗斯将军让他也成为像绿巨人那样的超级战士,于是罗斯将军给布朗斯基注射了超级士兵血清。
痛吗我想问另一边,Bruce从巴西乞讨一直讨到了美国,首先我觉得Bruce一点也不像一个科学家,但是你说他能从巴西一直乞讨到美国,我就暂且算他有点儿本事吧。
此前Bruce和一位网名叫蓝先生的网友交流,蓝先生声称自己有可能让Bruce治愈,于是Bruce将自己的血液寄给了蓝先生,但蓝先生说他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
Bruce深知实验数据在实验所在大学的实验室里,所以Bruce要找到女友贝蒂,贝蒂正好也是一名科学家,所以他俩趣味相投,不对,应该是臭味相投,走到一起也合乎情理了。
Bruce去到美国找到了朋友,巧的是朋友的餐厅里Bruce见到了贝蒂和她的新男友。
Bruce你太失败了好哇,没想到几个月不见你就另寻新欢了,我本以为Bruce会怀着失望的心情离开,然后全片完。
结果贝蒂见到Bruce二话不说,两人重归于好。
哎?
你在看谁呢
呀!
原来是在看他不是……就……你俩分清楚状况了吗?
你考虑过你现任男友的感受吗?
本来你好好提个分手走人也没什么,结果你交代都不交代一声就走人了?
我看你成天泡在大雨底下你成海王了是吧?
脑子进水了是吧,脸咋这么厚呢……
你看我找到证据了打这开始,《无敌浩克》从超英动作片论为了狗血爱情片,为什么用“论为了”,因为狗血片的套路就是为了男女主在一起以外一切逻辑都乱来,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择手段连脸都不要,这正是影片存在最大的问题。
我可以说他俩的爱情线一点也不动人。
电影的主线是班纳博士控制愤怒和绿巨人拯救地球,两者其实是有一定的矛盾和冲突的,这点后面会详细分析。
而支线(或分线)是Bruce与贝蒂的爱情线,影片把支线剧情放在了主导位置,直到结尾才恢复主线剧情。
军方捉住了贝蒂,Bruce怒了又变成绿巨人。
浩克怒了布朗斯基上前挑衅。
这怕不是狗血爱情剧的美好相遇?!
浩克:我的心里只有她,没有你即使他注射了和美队一样的超级士兵血清,但依然不是绿巨人的对手,因为队长不仅注射了超级士兵血清,还进行了痛苦万分的生命射线的照射。
所以你说同样都姓布,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
是不是投错胎了还是咋的?
美国队长 (2011)7.22011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冒险 / 乔·庄斯顿 / 克里斯·埃文斯 海莉·阿特维尔紧接着,绿巨人带着女友逃到了一座山洞里。
这是美女与野兽吗?!
浩克不怒了大学实验室里的相关实验数据被删了,但贝蒂说她有备份,原来她事先还留了一手。
于是Bruce和贝蒂找到了蓝先生,并且成功地让绿巨人变回了Bruce,而且是在女友的安抚下完成的。
蓝先生害怕实验不成功,所以做了很多浩克血液的样本来研究,Bruce担心样本会被军方所利用,让蓝先生立刻销毁所有样本。
但是没来得及,这次军方总算长记性了,上一次没能在Bruce变成浩克前制住他,虽然有声波炮但没什么用,这一次先发射了一支麻醉针,Bruce和贝蒂被罗斯将军带走了。
布朗斯基威胁蓝先生给他注射浩克的血液,并且也遭到伽马射线的辐射导致基因变异,他成为了强大的憎恶,并且永远无法变回肉身,将成为真正的绿色怪物。
至于为什么,你想象一下罗斯将军注射憎恶的血液就明白了。
大决战被迫打响了,罗斯将军所要制造的杀伤力武器成为了肆意破坏的憎恶,而憎恶是自愿的,浩克却不是自愿的。
Bruce不知道自己能否再变成绿巨人,但他愿意一试,他吻了贝蒂之后从直升机上跳了下去。
求布朗斯基内心的阴影面积他成功了(所以蓝先生是个骗子对吗,不对他好像也没有拿到什么好处,而且也没有后续了)!
我认为Bruce变成绿巨人靠的是心率值不是愤怒值,或者说只不过他心率高达200多半都是因为愤怒。
Bruce能再次变成绿巨人,一是蓝先生不确定Bruce是否完全治愈了,二是从高空跳下来心率不高就怪了。
浩克VS憎恶。
决战开始
正派浩克登场:浩克出击!
反派憎恶登场:没有口号!
浩克与憎恶正面交锋。
浩克被憎恶扑倒在地,憎恶随手把浩克甩出几米开外,浩克起身,憎恶又开始了一如既往的挑衅,浩克将警车撕成两半。
越怒越强朝着憎恶拼命地砸,憎恶被打翻在地,浩克一记重拳下去。
浩克:吃我一拳!
又一拳后被憎恶再次甩开,罗斯将军终于长了回脑子出手相助,直升机攻击憎恶,憎恶尝试拽下直升机,浩克也拽下憎恶。
直升机坠机眼看就要爆炸,但浩克被憎恶死死牵制着。
生死拼搏浩克用尽全力摆脱束缚,一个巴掌拍下去火就灭了,而且还是朝着直升机身上蔓延过后灭的。
证据确凿
证据确凿憎恶则趁机用铁链偷袭被浩克反杀,但贝蒂叫住了浩克才没有杀死憎恶,浩克胜利了,但它并不被人们所认可。
浩克胜利怒吼Bruce则隐居了起来。
这一笑可以的钢铁侠托尼•斯塔克找到了罗斯将军,复仇者联盟的计划再一次被提及。
彩蛋被放到了正片那么下一篇将会深入谈谈电影的不足,探究影片的一些问题(有关超级士兵血清,主线的矛盾和冲突,罗斯将军的错,动作戏分析等内容)。
电影海报未完待续…………
幹嘛要非去電影院看這種東西啊....
美国人是会抓眼球,巴西贫民区的取景已谈不上新鲜,但是全片最好的一个段落,其余部分尤其是结尾的打斗使电影沦为三流作品。
蒂姆罗斯在这片中怎么看都很猥琐,连身上的肌肉都看着猥琐...丽芙和诺顿还行啊,演起来感觉挺好的~
诺顿美翻了。还以为提姆罗斯就是罗斯博士,那个造型真颠覆,那么老了还走动作派。反派最后莫名其妙就萎了。情节简单的可以和地心引力比了。浩克真姚明,你敢好看点么。精神内涵弱化不少。女二比女一出彩多了编剧你要是后面让女二出现该多好。再次说明人类始终是猪队友拖后腿。校园里的打斗帅呆2013#248
喜欢超人题材的。可能因为是跟特殊的人看的所以觉得还凑合
看了个枪版的。。。那时候。。。不评论
没想象的难看,但中规中矩到全是尿点这种事更显得中规中矩的失策。
很无聊的电影,导演明明想往过瘾上靠,可还是弄个半调子。
是一部爆米花式的通俗影片,故事简单、动作也比较多。
两个绿巨人的决斗很精彩,但最后居然跑出个客串的钢铁侠...囧
因为心率一过200就会变绿巨人所以甚至不能跟女朋友ooxx啊哈哈哈哈。
因为李安版本的缘故,一直以为绿巨人会比较闷,看完后《复仇者联盟》,觉得有必要看看《绿巨人》,发现原来这部是续集,动作场面不错,帅哥美女养眼,蒂姆·罗斯老戏骨,只是这个人物变化太快了,有点突兀。
后面那段俩绿巨人的打斗太MAN了!
08年再次拍摄《绿巨人》,我想不外乎两个原因。其一、为复仇者热身,将阔别五年的绿巨人重新拉回观众视线;其二、彻底颠覆掉之前李安建构的人文绿巨人形象,回归商业。so...即便是爱德华诺顿和蒂姆罗斯,也只能淹没在一片坚定不移的bomb-popcorn中。
比我想象中好看得多。爱德华诺顿可能缺钱花了吧。
剧本实在太烂了。加一颗星给诺叔的最帅Hulk。
比我想像的好,但是如果没有诺顿我还是不会去影院看的
这部续集集结了更多大牌明星:爱德华·诺顿、蒂姆·罗斯、丽芙·泰勒。尽管导演路易斯·莱特里尔非常喜欢之前那部由李安执导的《绿巨人浩克》,可是他也对神奇漫画公司要求续集得背离李安之前创造的人文主义风格、更多地关注动作场面的要求,表示同意。片尾的史德先生就是钢铁侠。
原来这时候就为后来的复仇者联盟打基础了,小萝卜风骚亮相啊最后
真蛋疼。。。。我大半部都在研究浩克的小鸡鸡问题。。。。可是浩克每次都穿着裤子。。。。皮埃斯布朗斯基木有小鸡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