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

念念,Murmur of the Hearts

主演:梁洛施,张孝全,柯宇纶,李心洁,王识贤,陈志朋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念念》剧照

念念 剧照 NO.1念念 剧照 NO.2念念 剧照 NO.3念念 剧照 NO.4念念 剧照 NO.5念念 剧照 NO.6念念 剧照 NO.13念念 剧照 NO.14念念 剧照 NO.15念念 剧照 NO.16念念 剧照 NO.17念念 剧照 NO.18念念 剧照 NO.19念念 剧照 NO.20

《念念》剧情介绍

念念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繁忙的大都市,每个人在快节奏的世界中生活着,繁重的生活重担让他们无瑕估计其他,然而,总有一些阴影在时时影响着他们。 育美(梁洛施 饰)发现自己怀了男友阿翔(张孝全 饰)的孩子,但因为过去父母离婚后,母亲(李心洁 饰)难产而死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她,让她迷失了方向。育美几次想找阿翔商量,但梦想成为奥运拳击手的阿翔正因为眼疾的关系,濒临被禁赛的命运,不甘心失败的他,每天如着魔般练习,却不知不觉冷落了育美。育美思考再三提出分手。 育美的哥哥育男(柯宇纶 饰)从小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去世后,渴望家庭温暖的他终于鼓足勇气,外出寻找失去联系的妹妹。阿翔寻找育美到海边,遇到一个与遭遇海难的父亲非常相像的男人。 没有影子的男人,能穿越时间的酒吧,疑似遭海难的父亲,人们必须直面自己的恐惧。究竟旧日恋人能否复合?失散兄妹能否重聚?一个关于爱情与青春的故事,在美丽的绿岛之滨,...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战国妖狐千魔混沌篇支书和他的媳妇大爱撑天超越母与子将错灵异直播间伦敦黑帮第三季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皇家次子女秘密组织告白攻击脱轨时代守塔人干涉极品老妈第八季烈日灼人2(上):逃难秘密手稿今夜,就算这份爱恋从世界上消失大风水面包与玫瑰功夫神犬铁血柔情四月厄运逃生美女公寓D4DJ迷你动画PetitMix尾随者灯下不黑之铜山往事终极面试部长风花凜子的恋情

《念念》长篇影评

 1 ) 《念念》:为什么今天变成这个样子

梁洛施在《念念》里质问:“我一直很想知道,为什么今天变成这个样子?

是一开始就注定会变成这个样子,还是我们做了什么,结果今天变成这个样子?

”这种面对历史和命运的无力感,瞬间戳中了我的心窝——作为一名“陆客”,我在看《念念》时始终体会到的那股无力感,终于在这句台词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念念》所带给我的那种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的奇特疏离体验,甚至让我想起1942年冬天德军第6集团军士兵写的家书:“斯大林格勒就在我面前,但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就像片中的绿岛之于台湾,一个台湾人人熟悉但似乎又很陌生的离岛;当然,也更像现实中的台湾之于大陆。

这种无力感也弥漫在剧中的角色身上,育美(梁洛施)、阿翔、育男,他们每个人都与自己的父母(家庭)疏离了——从剧情上看,这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尚年幼时就主动选择了缺席,于是,他们的今天变成了这个样子。

张艾嘉通过青年一代的视角回溯了台湾近世的社会变迁——曾经的绿岛政治犯,原来与育美的母亲有着一段不伦私情,时下则变身为一位绿岛作家,时过境迁之后,跟育美相逢,昔日情人的女儿还是咽下了秘密,让这位有光环的老男人继续保有他的光环。

阿翔的父亲是个海员,阿翔戮力苦练拳击,无非是想求得父亲的认同,但父亲在自己的成长中始终缺席,阿翔只能在想象中与父亲对练,歇斯底里般的完成对父权的膜拜祭仪。

育男在母亲和妹妹出走绿岛后,独力来到台湾本岛打拼,同时面临着大都会与离岛家乡间的无尽牵扯。

那个昔日专门关押政治犯的监狱之岛,现在已成了云淡风轻的旅游景点,小小的绿岛,无法及时救治育男的父亲,也承载不了育男的职场理想。

而育男这个角色,正是在金融风暴后承受着巨大生存压力的当下台湾青年的真实写照,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里,育男辛苦打拼,也只能在星巴克喝一杯咖啡姑且取暖,只能在想象中与母亲重逢……陈文茜在《树,不在了》一书中对于台湾当下的世相描摹,简直就是对《念念》最好的读解。

所谓“台湾对不起年轻人”的文锋,不正是落在了育美、育男和阿翔们的身上?

陈文茜也提到,在经济低迷的时代,“年轻人疏离”已经成了亚洲社会里普遍的集体症候,老一辈的人甚至认为世界已经分裂成了“他们的”和“我们的”,这不正是《念念》所传递出的思绪?

——透过几位青年主角父母的缺席呈现出来。

而《念念》源自一位日本演员的故事,被张艾嘉看中然后毫无违和感的移植到台湾语境中,也凸显出这种社会集体症候的“泛亚性”。

回到文首那句梁洛施的质问,正映照着时下台湾年轻人的心声,父辈曾经坐享经济起飞的繁华景象,现在都已雨打风吹去——是后来者做错了什么吗?

还是一早注定只能接受这一命运变迁?

陈文茜在《树,不在了》里写道:“是的,我们还活着,好似活在一个小幸福的世界。

可是我们被巨大的不安包围着,心中曾有的温暖、勇气、信赖,渐渐被冰封。

”最后,育男和育美重逢,阿翔和育美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可是,这点小小的确幸,真的让问题都解决了么?

今天还是变成了这个样子。

就酱紫。

 2 ) 童年阴影这种事情讲得实在矫情

可能讲心理学的,童年阴影的电影多了,相比起来,张艾嘉实在太弱。

深刻的心理问题没讲出来,矫情倒是不少。

现代人,还有几个没点神经病的。

梁洛施和张孝全就是一对精神上的残疾人,还要相爱,那必定是相爱相杀,力透纸背的互相伤害跟撕逼,梁洛施和他哥也是但是张艾嘉太淡了。

可能这也是我不喜欢的原因,这电影太淡了。

又要讲爱情,又要讲亲情,又要讲三个人的童年,太杂了,就不够深入。

倘若可以,我以为讲梁洛施一个人就可以,再多一点,讲梁洛施和张孝全就可以,抑或讲梁洛施和她哥就可以。

可是偏偏,这部120分钟的电影讲了三个人的童年,三条线,讲真,每一条线都不够让人入戏。

原本还指望看着两个精神病人的恋爱,结果轻描淡写就结束了,问题也莫名其妙就结束了。

梁洛施旁观了一场生产,张孝全对着海边的父亲幻象打了一架,这种处理未免太狗血,太普通。

不够出乎意外。

所以失望。

surprise me 好么--讲心理问题的,讲现代精神病的,张艾嘉实在不够好,太弱!

虽然我一时想不出我喜欢谁的,搏击俱乐部好像不算,实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原本以为自己是2号的机票,今天一查,竟然是3号。

20号交终稿,可是其实时间不多了,论文啊论文。

 3 ) 《念念》------坐下来,好好和自己聊个天

文/瑜宝其实以前没有看过张艾嘉导演的作品,但小时候还是看过很多她演的港片,印象中其大银幕的形象时而温婉可人时而古灵精怪,也算是为数不多小时候就挺喜欢的演员。

初闻此片时,第一眼看到了导演是张艾嘉,第一反应是许久没有看她的作品,再加上她导演的作品一直只是有所耳闻,不由得关注了一下。

假期的最后一天,独自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终于得以欣赏了本片,回来的地铁上,一直在细细回味,想到了很多,即使是现在坐在电脑前写这篇评,脑海中还一直念念不忘这段关于过往、现在和未来的故事。

片名叫《念念》,可以理解成对过往的放不下,但我更偏向于理解成碎碎的自言自语,而本片就像片名一样,一段段关于现在和过去的碎片拼接在一起,汇聚成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

本片的剧情其实很简单,三个人在对现实的迷茫和无力中渐渐释怀过往的故事。

故事很简单,道理也很简单,而本片也没有太多的波澜,就像是片中李心洁饰演的母亲给兄妹俩讲故事一样,只是一直静静地看着我们,向我们慢慢地诉说着。

虽然影片中的几个角色几乎都有着强烈的内心冲突,本片自始至终都是平和的,安静的片头,安静的空镜头,安静的配乐,或许和张艾嘉如今的心境有关吧,经历的多了,人都是会平静下来的。

片中的三位主角,张孝全饰演的阿翔,努力打拳,只为了得到幼时便很少见到而如今早已离去的父亲的认可,却无奈视网膜脱落,无法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他不甘心,不甘心无力的现在,也不甘心七岁就被父亲送去学打拳的过往。

梁洛施饰演的育美,阿翔的女友,一个将情绪发泄在画作上的画家,因幼时被母亲带走离开父亲和哥哥而后母亲难产去世一直觉得自己的生活不该是这样,无法释怀。

柯宇纶饰演的育男,育美的哥哥,一个不想要回到家乡的导游,只因幼时母亲和妹妹的不辞而别,他恨母亲的偏心,他恨那个他们一直生活的地方。

他们不甘于过往,但又无力改变,背着内心的阴影缓缓前行,一路磕磕绊绊。

而现实里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总是会后悔于一些过去做的决定或是过往的经历,一直纠结着,无法过好眼下的生活。

所幸在影片中,他们最终释怀了,拥有了本就在他们面前的美好生活。

本片的主旨自始至终都是释怀,我们只有放下过往,才能正视现在,从而拥有本就该属于我们的美好的明天。

其中的三场戏我印象很深,一场是育男梦境中与母亲的对话,烛光下安静的对话中流露出育男对母亲偏心的误解和母亲对兄妹俩深深的爱,那一对一模一样的包包就是爱的证明,育男在梦境中得以释怀,而这段对话中那母子的之间的感情也缓缓铺开来。

另一场是阿翔在海边与幻想出的父亲的对话,阿翔将对父亲和过往的不满都发泄了出来,也领悟到自己没能得到父亲的爱,但要将这份爱给即将到来自己的孩子。

还有一场就是育美看孕妇接生后的哭戏,这也是她对母亲难产而死的释怀。

很喜欢本片在感情上的处理,一开始观影的时候很难有情感上的代入感,但随着故事的推进,那种与角色的距离感渐渐消失,得益于导演对一些细节的把握,也得益于演员们的精彩表现。

现在和过往时间线的穿插,现实和梦境的交织,都处理得十分自然,没有一丝突兀,观影时稍不专心确实会有一种破碎感,但当你投入其中,会发现这一切就像是一首平静而又悠扬的诗。

我们从来都不该是某一个其他人的中心,我们自己永远是和自己最亲近的人,但同时我们也是和自己最有距离的人。

我们对于过往的执念只能通过我们自己来释怀,我们如今的生活从来都不是谁造成的,只有我们爱自己,才能够去爱别人去拥有别人的爱。

坐下来,好好和自己聊个天吧。

 4 ) 老气横秋的亲情片

印象中好久没看张艾嘉导演的电影,或者说她好久都没拍了。

一直觉得她属于老派的导演,作品也是那种传统而平实的居多,这部新作要表达的亲情主题自然也不例外,然而过于工整的处理手法却让我觉得无趣。

除了男主、男配分别跟各自父亲/母亲的幻想/梦境戏让我满意之外,其余的表达手法过于刻意,巧合的营造毫无新意可言,也导致缓慢的剧情节奏变得矫揉造作。

即使把宝押在梁洛施身上也没用,多年没演戏的她让我感觉大不如前,这结果也导致男女主角相拥的几款海报显得误导性十足。

看完之后感觉要得最好的却是柯宇伦,庆幸他刚好获得今年金马奖提名。

 5 ) 62岁的张艾嘉,让女人成为大地之母!

先告诉准男友要看《念念》。

“下午游个泳,晚上去看个电影《念念》,应该不是你的菜”。

“没听过这片。

”“……”“等《横冲直撞好莱坞》上了陪我看吧。

”“好。

”然后约3个基友陪看,一个说刚从青岛回来就“已读不回”,一个说“阿里巴巴的程序员是不可能7点下班去看电影的”,一个说“8点最合适,7点还在加班,9点的散场就没地铁了”。

张艾嘉是票房毒药么?

我自己去!

就7点场。

7点场诶!

大概12个人,8女4男的性别比。

我哭了三回呢,你应该不会。

【第一回】从小练拳的拳击手,有一天因为眼睛受伤被告知不能继续打了,教练还撂狠话,“你没有天分”!!!

张孝全暴走了,一把推开教练,甩掉包,右拳敲碎玻璃,蹬上摩托车就走了。

外面下着雨。

谁知道过了多久,骑摩托车淋雨绕几圈发泄吧,回来了,提上包,和教练对视,然后双膝跪地。

我哭了,很奇怪的哭点。

为什么回来?

为什么下跪?

还跪得那么诚恳,像认错和忏悔。

为什么对教练这样?

陪他从小打拳到大的教练,某种程度扮演着父亲的角色?

父亲角色在这个拳击手生命里缺失有多少?

父亲是船员,张孝全说,父亲可能早就死了,或者没有死,只是躲在某个地方。

那一跪,有某种神圣感,跟父亲隔空喊话一样。

【第二回】柯宇纶演的哥哥,在台北和离开自己十几年的母亲偶遇,第一眼应该没有认出,慢慢的,和小时候自己家一样的面馆,这个女人讲给小朋友听的,和自己小时候一样的童谣,结账拿出的钱包,和这个女人曾经做的几乎一样……哥哥离开的时候喊了一声“妈”。

妈妈没有听到这一声,回说“欸,怎么了?

”哥哥看着这个女人,这个带着妹妹离开家,抛下自己和爸爸的女人,这个小时候摸着自己的头,讲“海和美人鱼”故事哄自己睡觉的女人,这个眉目清朗,开面店养孩子,依然散发着母爱的女人。

背景好像有海浪的声音,配着台湾原住民清静幽远的古调。

我又哭了。

探讨母子关系的一幕,十几年未见的妈啊,时间真的好久好久。

这个狭小的面店,台风天,下着雨,海浪在翻滚,就在这间没有一盏灯的小黑屋,母亲点着蜡烛,离自己那么近,又那么远。

【第三回】梁洛施演的妹妹在公交上遭遇事故,身边的孕妇压到了肚子,孩子马上就要出生。

作为陌生人,妹妹见证了陌生人的孩子出生全部过程。

妈妈在旁边因疼痛而嘶吼,孩子被从妈妈身体里拔出来,像个怪物一样,五官挤在一起,黏液沾满全身,一条系带还勾连着,医生用剪刀剪断。

嗡的一声,鱼群穿过阳光照射的海面,镜头在海地对准海面的鱼群。

母亲与新生命的关系,就是海水与鱼的关系。

妹妹自然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小小就带着自己离开家来到台北,有了新男人,有了新孩子,在生产这个新生命时,妈妈在手术台上永远闭上了眼。

她才十几岁的样子,在妈妈的面店一直等,一直等,可是这个女人,再也没有回来。

她生下了和拳击手男友的孩子,出了画册,配上了已逝的母亲小时候讲的童谣。

62岁的张艾嘉在讲什么?

生命吧。

不断重复的海水、海浪,象征着女人、子宫,和延续后代的力量。

男人呢?

男人和女人吵架,男人打女人,男人是离开家的船员,男人有一天活明白了,写了一本书,叫《有罪》。

尽管如此,因为如大海一样的女人,男人最终还是得到了女人的爱。

世界那么大,女人就是大地之母。

 6 ) 电影慢谈之[0355] 念念

梁洛施在17岁的时候就遇到最合适的彭浩翔和最好的杜汶泽,所以有了最好的[伊莎贝拉]。

而之后,就在流言蜚语中走过自己的20并且来到30。

生了三个儿子、赚了10几亿(或许更多?

)之后的出山之作,在老文艺女青年张艾嘉的带领下,中年文艺女青年刘若英的歌声(她的那首《念念》,值得一听)衬托下,拍一部很台湾的文艺片。

念念不忘,是否能“必有回响”?

正如一个命运多舛的孩子的一生,是不是能够在很多年以后,找到自己的亲人和归宿?

也正如当年红得发紫的陈志朋,如今只能在电影里几乎看不到正脸地打打酱油但是依然在圈子里坚持着?

 7 ) 手足·父母

手足生命前十五年的记忆,竟占据生命如此大的比重。

生命最纯然快乐的记忆几乎都来自于这短短十数年。

“手足情深”,是因为在生命伊始最懵懂的年间,是你,给了我最纯粹的快乐。

这份情谊仅由陪伴而生,清清淡淡,无关牺牲付出,却真挚深刻,始终在彼此之间连起一根牢固的线。

缘起?

无法解释。

却也无从割舍。

父母女主怀孕,男女主都害怕了。

长久以来,他们一直处于自己与父母之间关系的思考中,执著而不自知,深陷其中,一直问自己“为什么妈妈当初要这样做”“爸爸为什么这样说”,执著地想让爸爸为自己骄傲,执著得几成病癔。

正因如此,在自己要成为父母的关口,却步了:我自己都还没想明白自己的父母,这样的我就要成为别人的父母了吗?

那孩子有同样困惑时,我要如何给他答案?

如果我到现在还没有想明白如何解决父母给我造成的这个困境,我要让我的孩子也承受同样的痛苦吗?

我不会成为他人的父母。

 8 ) 从极度的女性视角阐述如何走出童年阴影

在百老汇电影中心看了夜间最后一场,人很少,看的很舒服,这是一部很适合这个时间段静静在电影院看的片子。

整部片子的结构非常完整,虽然乍一看仿佛零星散落的情节组成了整部影片,但实际却是由很多的细节不断暗示与串联而完整的表达了想要表达的内容,张艾嘉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平淡却动人的故事。

电影主要讲了三个角色走出童年阴影的过程,但最终却映射到了每一个角色以及观者的身上。

第一部分:角色定位影片设计了不同生活层面和阶级的角色,让观众很容易产生共鸣。

阿妹:一个自由艺术家。

艺术家往往被定位在一个脱离普通人思想层面的位置,本片中的阿妹也是一样。

但在脱离的同时她又面临着与其他人同样的问题。

阿翔:拳击手。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定,或许因为拳击这个运动本身就很有对外表现的特点。

阿南:导游。

非常亲民的一项工作。

爸爸和妈妈:小店老板与服务生。

非常普通的社会低收入阶级。

这几个角色在影片中都在不断的和自我内心斗争,但却有截然不同的对外表现。

在影片中,也通过不同的手法进行了表达:阿妹主要通过自我挣扎与思考,阿翔主要通过与女友和教练的矛盾表达,阿南主要通过与他人接触的细节表达,而爸爸和妈妈则主要通过和子女与对方的关系来表达。

第二部分:性格暗示张艾嘉在影片里面将很多的性格暗示放在前,而将引发这些暗示的因素放在后面揭晓。

阿妹:开篇头一段阿妹去找阿翔之后,在路边呕吐的时候看到了没有影子的男人,暗示了阿妹对怀孕的恐惧与自我怀疑。

之后和心理医生讲述自己对母亲的看法与不理解,同时从男友阿翔那边也感受到不被理解,暗示了母亲不被父亲理解而做出的选择对她的生活造成的影响。

后来心理医生的问题:你不告诉阿翔你怀孕了是担心阿翔会离开还是害怕生孩子?

暗示了母亲难产而死对她的影响。

阿翔:影片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阿翔与女友之间的矛盾,临近比赛,但自己眼睛的伤势却越来越严重,隐瞒了女友和教练,所有的活动都是在暗示小时候父亲的话与行为对他造成的影响。

阿南:作为导游带着游客前来自己的故乡,遇见神父,交谈中提到父亲的死与幻觉中见到母亲,暗示了对于儿时母亲离去的不理解以及父亲对他造成的不自信。

妈妈与爸爸:从一开始妈妈讲的故事,到后来爸爸对阿南讲的话,都暗示了之后他们分别做出的选择。

妈妈不断的表达出对自由的向往,同时还把这种向往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爸爸本身就表现出一种不自信与矛盾,一方面无法理解妈妈的想法,同时却希望阿南可以读书而不至于走上自己的路。

第三部分:美人鱼美人鱼这个元素贯穿了整个影片,妈妈说:“我的故事讲来讲去其实都只有一个故事”,也就是美人鱼的故事,同时阿南在妈妈讲完故事之后偷偷告诉阿妹:“妈妈骗我们,世界上根本没有美人鱼”,而阿妹则回答:“妈妈说有就有。

” 这种不确定是否相信,但同时又非常向往的感觉,实际就是电影中每一个人物对于自我想法的一种态度。

第四部分:幻觉电影中阿南和阿妹都多次出现过幻觉。

并且两人都不记得爸爸和妈妈死的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

阿翔:爸爸死的前一天夜里,因为台风而被困在台北,误打误撞进入了一间酒吧。

几杯酒下肚之后就仿佛变了一个人,忘记了自己的不自信,尽情的娱乐起来,但后来回到自己的角色之后却又立即拾起了骨子里的性格:无论明天我是谁,都非常感谢你陪我过这一晚。

之后便是梦到自己与母亲的对话,他对母亲提出了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你更偏爱女儿对吗?

你希望你儿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阿妹:从开篇阿妹就开始不断出现幻觉,没影子的人,地铁里面的背影。

后来和阿翔吃面的时候仿佛看到自己,从而回忆起妈妈死的那一天的情景。

所有的幻觉其实最终都是起因于先前的一些经历,这段经历或许本人都不记得了,但其造成的影响却仍不断的出现在生命中。

阿翔在影片后半段中在码头钓鱼时,也出现了幻觉,但不同于阿南和阿妹的幻觉,这段是阿翔对自我进行认知的一个过程。

他创造了一个不认识的大叔,大叔与他分享了一些故事,从不了解到渐渐熟络,最终发觉这实际是自己脑中塑造出来的父亲,于是父亲说:来吧,让我看看你到底是没有天赋还是教练故意那么说让你死心?

两个人练了几把拳之后阿翔击中了父亲,然后终于达到了自我认知的最后: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有在努力练拳。

本片中的角色基本没有和社会环境的冲突,都是一种思想的纠结和对自我认知的不断改变,这在我看来是一种极有女性特色的表现方式,表达结果也细腻而婉转,但从娱乐性上来讲,或许男性观众会觉得很无聊吧。

虽然《万物生长》实在和本片不是一个级别的,但是错开档还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一部是极度的男性视角,一部是极度的女性视角,前者在票房上必定会更占优势。

另:和教练冲突的那场戏张孝全演的真的很棒

 9 ) 美人鱼的故事和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呢?

毫无疑问,念念是一部文艺的不能再文艺的文艺片。

片子一如既往。

讲的是关于亲情和爱情,讲的是青青少年的伤痛和迷茫,对往事的美好和因此生怨的念念不忘。

整部影片算得上清新,节奏略慢。

每个人都带着深深浅浅的忧伤和回忆。

儿时因父母离异而分开的姐弟二人,长大后各自的生活,本来是相爱的两个人,一个因为忙碌,一个因为陷入童年的阴影,从而忽略彼此的感受。

期间不经意的各种回忆的片段穿插,真的很需要观影人的静心,跟随者主演的思绪,一起飘荡,飘到以前,那里有明媚,有温暖,也有无奈和可怕的,总之难以忘怀,而且跟眼前的生活状态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起,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情绪,真的叫人潸然泪下。

电影里的所表述的人生艰辛也是浪漫和耐人寻味的,现实中的各种辛苦和漫无目的的渴求找不到出路,有时候会觉得,仅仅需要一点点的温暖就好,但是四周却怎么也找不到,只有少年的回忆,柳絮似的轻,又网一般的缠绕,压得人喘不过气。

育美、阿翔、育男,上一辈,这一辈,他们的生活都如此不易。

但是我们相信爱情、亲情总会找到出路的,所幸,影片最后,给了我们这种温暖。

另外,影片前半段有点刻意营造的压抑、诡异气氛,无论是看起来明朗的风景,还是波谲诡异的大海,甚至在大海里徜徉的美人鱼--母亲,总觉得有点故弄玄虚,关于回忆的穿插,一不留神就跟不上趟,容易让人一头雾水。

其他无论是服装,还是道具,还是导演或远或近的取景,满满的文艺气息。

最后总归是圆满,父母造就了我们的童年,是好,是坏,等我们自己做了父母,就一切都释然了。

对过去的念念不忘,或许只是我们还不够成熟,没有设身处地,年少的执着,成年的思考,勇敢的走出过去,迎接未来。

 10 ) 温柔的慈悲

外面下着大雨,我刚看完《念念》。

张艾嘉是我一直喜欢的导演。

她细腻,柔软,像是嵌在崖壁上的绝世独立的花。

年纪越大,历练越多,于是越坚强也越温柔慈悲。

如果说当年的《心动》是一曲关于爱情的咏叹调,那么如今的《念念》则更多的是关于内在关于自我的一段呓语呢喃。

就像很多人多年以后再回过头去看《心动》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心动一样,我相信也势必有很多人再看《念念》的时候才会明白什么是念念。

缓慢的节奏,不断流转的空镜头,刻意节制的音乐,是这部片子最为让我感动的视听语言。

她们都是张艾嘉的武器,直指人心。

总觉得每个人物的心中都有一种喷薄欲出的情感,他们有千言万语,你听不到,但是却能感受得到。

好的片子自有一股饱满的力量,它们能够透过画面、台词、音乐甚至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元素来打动你。

《念念》是一部不太大众的电影,她文艺却不清新,浑身打满沉重的烙印。

但是却又让人感觉到平和,这说起来似乎很矛盾,说它沉重是因为故事当中的三个主人公都活在过去的阴影里,育美脆弱敏感靠着安眠药才能入眠,耿耿于怀母亲带她出走绿岛离开哥哥的事情,更加被母亲难产去世时的情境所纠缠不休,导致她一直阴郁甚至要心理医生的开导。

而阿翔原本以为是可以给育美安全感的男人,却也有自己的心结,始终不相信别人,哪怕对自己的女朋友都无法敞开心扉。

而育男一直对母亲带走妹妹抛弃自己而心有怨恨,一直以为母亲不爱自己。

这三个人身上都有着童年时经历过的苦难的烙印,所以分外沉重。

但是最终他们都放过了自己,在经历过越多的事情之后,他们终于长大,开始面对自己,面对过去。

而张艾嘉最终给了他们圆满的结局,爱情最终开花结果,离散的亲人最终得以相见。

这是张艾嘉的慈悲。

她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来诉说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我们很多人却不一定能够懂得。

成长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那些念念不忘的人和事,总有一天你会放下。

在这之前,我们要做的是学会与自己对话,学会跟以往的艰难的经历说再见。

自己与自己和解,首先要放过自己,才可以看得到身边的其他人,才可以感受得到这个世界上的温暖与爱。

《念念》短评

张艾嘉还是一如既往的矫情⋯张孝全还是理想型的样子!

8分钟前
  • 豆友1969662
  • 较差

念念,一念是念叨,是破碎往昔里解不開的埋怨,是生離死別間,未知與殘存間的間離;再念是思念,是相見不如懷念,是不能相見只好懷念的化解,是墻上影,海上光和流浪的小魚。經久別離,念念成疾。

13分钟前
  • 副作用极浓
  • 推荐

太散了。

16分钟前
  • Sabrina
  • 还行

久違了!張艾嘉導演的#念念#我蠻喜歡!在看之前,對電影故事與演員皆不太有感,卻在看的過程中莫名其妙哭成了狗!一路哭到了結局......是一部細節非常動人的電影。非常喜歡李心潔的演出,雖然戲份不多,但每一幕都像深海裡悠游的美人魚,留下暗影也照進光。看完之後,想聽台北的天空,想再去綠島一次。

17分钟前
  • 愛永
  • 推荐

看的时候心里念念得最多的是:“这到底是想怎样?”又慢又散又矫情,又幻觉又穿越地解心结,最后告诉你:多去书店多看书吧。。。诚品应该砸了不少钱。5/10

22分钟前
  • 瓦力
  • 还行

因为惨烈的排片,直到今天才赶在下线以前给看了,居然是今年最打动我心的电影,好多蓝天大海的空镜头,缓慢细碎的故事,情绪却如暗涌的海,浓烈到化不开。几段超现实的对话和过分巧合的戏剧安排不仅让我心里念叨起老王的念念不忘跟久别重逢。成长,是和过去的自己和解,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27分钟前
  • 少年夏不安
  • 推荐

真的完全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什么,很简单的一个起因,却演变出了繁复而文艺的结果……

31分钟前
  • 薇罗妮卡
  • 较差

不知所谓

34分钟前
  • 罗夏
  • 较差

多一星给梁洛施

39分钟前
  • 麻油叶
  • 推荐

张艾嘉在历经岁月后喃喃讲述的这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有种温暖的力量,柯宇纶与母亲重逢的那段戏十分催泪,但不喜欢为了圆故事而设置的太多巧合。我们需要向过去和解,更需要明白,大多数人都只是平庸的长大。

43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过于做作了,故事本身简单平淡,叙事手法也没加分,快进方式勉强看完。

47分钟前
  • Joanne
  • 较差

“有些事跟自己最爱的人最难说出口,因为怕失望。”——张艾嘉

49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李心洁真美。私心不太感冒,但细节还是不错的,7分。关于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答案的执念。热门里说大多数人都只是平庸的长大,并不,看似平庸而已,各有各的不寻常。我们不是向过去和解,而是跟任何时态的自己。

51分钟前
  • 富嶽百景
  • 还行

简单平凡不过的故事,以奇幻唯美的方式呈现。回忆、意象和现实交叉,隐喻手法穿梭其中。李心洁很漂亮,梁洛施女神肉眼可见老了,眼角皱纹已明显,国语没想到这么标准。看到最后我的脑洞已经开到《深海寻人》那里去了。

56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兄妹在幻想中与父母和解。

59分钟前
  • Lucas刘
  • 推荐

矫情,做作。

1小时前
  • 言由
  • 较差

一切都会到来 一切都会过去

1小时前
  • 吴邪
  • 还行

有情饮水饱

1小时前
  • MY BMM
  • 还行

画面很美,与自我童年的和解。缺点是匠气多了点。大早上的保利除了我就一对情侣,又是几乎包场,舒服。

1小时前
  • 阿朽
  • 推荐

能一次看完的都是神仙。

1小时前
  • 赵无眠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