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始,女主玛丽安出身宾西法利亚小城,父亲去世后没有留下任何遗产,于是去投奔在纽约的姑妈。
帮玛利安处理父亲遗产事物的律师瑞克斯,对女主有好感,没有收费帮她。
去往纽约要转车四次,在第一趟出发等车时,玛丽安没有出门经验,被小偷打架转移注意力就被偷走了钱包👛。
仿佛预示着女主天真不经世事,后面她还要继续被忽悠。
没有车票和钱的玛丽安在等车的长椅子上流泪,同座位的黑人女士佩吉于心不忍,出手帮了玛丽安买票,帮她到了纽约,以后两人成为朋友。
《镀金时代》第一季在这个新旧贵族交织的上流社会中,玛丽安卷入了复杂的斗争与阴谋,同时与神秘女子佩姬·斯科特(Peggy Scott)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成长。
剧情围绕“新钱”(New Money,即新兴富豪)与“老钱”(Old Money,即老牌贵族)之间的明争暗斗展开。
以罗素家族为代表的新贵族,通过铁路等新兴产业积累了巨额财富,却难以融入由老牌贵族把持的上流社交圈。
罗素家族、阿斯特家族和范德比尔特家族等新老贵族成员,各自有着鲜明的性格和复杂的动机,共同编织了一幅上流社会的群像图。
剧集的服化道制作精良,完美还原了19世纪末纽约上流社会的风貌。
服装设计师将上世纪三十到五十年代的时装元素巧妙融入1882年的服饰中,既保留了历史感,又不失时尚气息。
主要角色们的服饰华丽精致,每一套都经过精心设计,不仅展现了角色的身份和地位,也反映了他们的性格和情感变化。
剧集在制作上下了很大功夫,无论是场景布置、服装设计还是配乐选择,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精美的历史画卷。
主要角色们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他们的言行举止都符合各自的身份和背景,使得剧情更加真实可信。
剧集通过新老贵族之间的斗争,反映了19世纪末美国社会的变革和冲突,同时也探讨了人性、权力、财富等永恒的主题。
剧情节奏稍显拖沓,尤其是在一些支线情节上花费了过多笔墨,影响了整体的观剧体验。
《镀金时代》第一季是一部制作精良、主题深刻的年代剧,通过新老贵族之间的斗争,展现了19世纪末美国社会的变革和冲突。
虽然剧情节奏和女主角表现存在一些不足,但整体而言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美国HBO参照著名英剧【唐顿庄园】打造了【镀金时代】。
这是部关于19世纪末内战后,美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时期,纽约新旧贵族群像图的年代剧。
目前只上映了第一季的九集。
有人吐槽【镀金时代】第一季高开低走。
但个人觉得,剧情虽稍显狗血,但对那个时期新旧贵族的做派,富有资产阶级想方设法融入旧贵族社交圈的渴望和实战的刻画,还是令人印象深刻,更勿说,服装道具的成功年代感。
整个第一季九集最主要的笔墨在两处: 宾州没落贵族之女玛丽安.布克,在父亲破产并死后到纽约第五大道投靠属于旧贵族的两位姑姑(大姑艾格尼丝,二姑艾达。
二姑在寡居的大姑家寄居,大姑拥有话语权),以及她在纽约上流社会的经历和情感失意;大姑家街对面刚搬来的新富豪罗素一家,特别是女主人罗素太太一心想打入纽约旧贵族圈的故事。
当然剧情还涉及很多与这两家人有关的贵族圈内外的其他角色、两家的家仆,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变化、发展和生存状态。
本文的着墨点主要在玛丽安的爱情故事上。
纽约旧贵族圈向来不屑与新型资产阶级(实业家、银行家等)为伍,会非常谨慎地与新贵打交道,因为旧贵族最看重的就是有历史渊源的高贵出身和符合圈子礼仪道德的行为。
而被他们怠慢的新资产阶级们,父辈并非贵族,家谱无名,是冒出来的暴发户。
虽然这些资本家有产有业,但还是高级打工人;真正的传统贵族是不用上班的,靠继承的地产租金和投资就可保有贵族生活方式。
所以,刚到纽约的玛丽安,表明自己想自食其力去当家庭教师时,强势、严遵旧贵族作派的大姑艾格尼丝马上就反对,因为贵族家的小姐是不能去打工的,最后只允许玛丽安去参与贵妇圈的‘慈善’活动。
玛丽安在姑姑家安顿好后,开始介入纽约贵妇圈的社交:喝茶、看剧、舞会、赴宴、游玩以及慈善义卖等活动。
与此同时,在玛丽安家乡宾州曾帮她处理父亲身后事的律师-汤姆瑞克先生,也来纽约发展,并找到一份律师所的工作。
在现代人看来,律师工作,是个高级的身份名片,但在19世纪末的纽约旧贵族上流社会,会被认定是穷鬼,是想攀附有家底贵族小姐的投机人士。
温文尔雅、一表人才、年轻有为的瑞克先生,一到纽约就去拜访心仪的玛丽安,并不掩饰自己来纽约发展的另一个动力是玛丽安。
玛丽安对自己的同乡也有好感。
世故、且一开始就看出苗头的大姑警告玛丽安,像瑞克先生这样的投机分子迟早会迷失正在纽约的繁华中,而且他的身份也配不上玛丽安,并说不希望他到家里来拜访。
但二姑艾达却仍相信真爱的存在。
玛丽安和勤奋打拼的瑞克先生也不时借各种机会偷偷会面。
瑞克先生向玛丽安承诺,自己会努力打拼并在纽约立足。
感情和信任逐渐升温的两人,憧憬着未来。
但同时,玛丽安也深知,即便瑞克先生能立足纽约,但因为门第,身为家长的大姑艾格尼丝也不会同意两人的婚事。
善良、务实、包容的玛丽安在纽约上流社会很受欢迎;曾当过贵族的情妇再被扶正的钱柏林太太,是不被贵妇圈接纳的人,却也成为玛丽安的朋友。
感恩玛丽安对自己的善意和友情,钱柏林太太让玛丽安和瑞克先生到她家来见面约会。
渐渐的,玛丽安发现和自己恋爱中的瑞克先生非常喜欢这座发达繁荣的城市,而且他也凭自己的学识和外表慢慢打入贵族社交圈,许多场合也能看到他的身影,甚至还有其他贵族女同他一起同出入。
但瑞克先生对玛丽安的爱是真诚的;玛丽安也深信,瑞克出入上流社交圈同自己出入社交圈的初衷一样: 两人都并不留恋这个圈子,随时可撤离。
随着两人见面次数的增加和感情的升温,两人甚至计划起了私奔和结婚,因为只有这样先斩后奏地确定婚姻关系,玛丽安觉得大姑艾格尼丝才可能被迫接受汤姆瑞克。
瑞克先生看起来急于同玛丽安私奔,两人商定某个周五在钱柏林太太家汇合后远走高飞。
钱柏林太太说,只要确定是真爱,她支持他们。
商定好的私奔日终于到来,二姑艾达猜出玛丽安离家的苗头。
玛丽安不舍地离开了姑妈家前往钱柏林太太处,等情郎一起走。
与此同时,玛丽安的另一贵妇表亲费恩夫人却觉得自己有必要告知玛丽安:她昨晚在看演出的包厢里无意发现,瑞克先生和之前曾成双入对的贵族女举止亲密。
而她知道玛丽安是钟情于瑞克的。
费恩夫人在二姑妈艾达的指示下到钱柏林太太家找到玛丽安,细说原委。
玛丽安不信瑞克的变心,但确实早该来同自己汇合的汤姆瑞克,迟迟未现身。
心事重重的玛丽安到瑞克办公室,果然,他爽约了。
他坦言,他很爱玛丽安,但若两人都不顾一切放弃在纽约的一切,于他而言也是很难的;毕竟自己现在在纽约的发展才刚开始,自己也很享受上流社会的一切。
失落的玛丽安终于明白,为何汤姆瑞克嘴上很着急地想落实他们的私奔计划,因为他其实在另一贵族女的追求下已经开始退缩了,毕竟多金的贵族女能让他在纽约如鱼得水;但他也放不下深爱的玛丽安,于是想以尽快私奔来催促自己了断,来看看自己究竟有无勇气同玛丽安一道走出去,为自己的情感作个交代。
但他最后退缩了。
虽然汤姆瑞克很爱玛丽安,但玛丽安只是投奔姑母的没落贵族之女,本身无财力,即便玛丽安的姑母同意他们的婚事,没有嫁妆的她,也不能助攻他在纽约上流社会的发展。
瑞克也痛苦无奈也挣扎,于他而言,他和玛丽安的爱情,不得不让位于纽约繁华生活的呼唤。
以为真爱可以打败一切的玛丽安也好像瞬间长大了,汤姆瑞克或许正像大姑艾格尼丝说的那样,是个投机分子,已经被纽约的花花世界所俘获。
玛丽安只好马上收拾情绪,回到姑妈家。
还好,大姑还不知道自己私奔失败的事,一切可以照旧,还能赶上对面新贵罗素家彰显成功打入纽约旧贵族圈的舞会。
舞会上,玛丽安碰到瑞克和贵族女友。
玛丽安和罗素家很绅士的公子莱瑞,本来就以朋友相称;舞会上得知玛丽安情感经历的莱瑞,善解人意,百般安慰。
经此一劫,相信善良的玛丽安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会更加成熟自立。
期待下一季【镀金年代】的波澜和其中人与人、圈与圈的互动与碰撞,以及那个时代的大发展。
-END-(原文首发于公众号‘铁稻米’,敬请关注!
)
生活中见多了没有眼界,却野心勃勃的人。
胆识也是眼界的喂养物啊,太喜欢罗素夫妇了。
喜欢美剧里这种革新,看完《长安三万里》归来,都是定性思维,一定都羡慕起中年奋发图强最后荣登大官后的风光,却觉得李白无能起来。
其实长安三万里,哪有一里是黎明百姓的呢?
但,美剧不同。
也如最后那句“这里可是美国啊!
”。
尽管新贵和老钱们,依旧斗得你死我活,依然可以看见进取的路在前方。
哪一个厉害角色,衬不起他们的性格。
都是一一匹配。
懦弱如哪位死去的老钱,当他下跪的那一霎,注定了他要死去。
在战斗中谈不下来尊严和权力,吃屎也不会找回来。
很欣赏罗素夫妇的其利断金,一个有智慧的夫妻,携手共进。
爬上床的其他女人,哪里比得了太太的金句迷人。
夫妻同心,才能把生活搭理的漂亮!
(更是源于欣赏和尊重)疼老婆的丈夫,事业都不差。
一眼看透人心的姑妈,真是搬去做邻居,学习一下如何慧眼识珠。
每一句打趣的俏皮话都凝结着过上如意生活的真本领。
co cute!
每一个自救的人都值得别人伸出援手。
黑人小姑娘非常明白创作的重要性。
只要有一双手,写出自己的心,何愁前路不会有坦途呢。
一个罗素夫人,从外部打进圈子的不屈不挠,虽说凭借丈夫的金钱加持,但能把我住时代脉搏的人肯定值得嘉奖。
一个时代来临,总会有判断说许多人要失去工作。
另一部分人,却驾驭新时代的工具,成为跳跃者。
看镀金时代,看剧里聪明人的较量!
看处处的转机,和转机来临时弄潮儿的一出大戏。
好久没看到过这么有趣的19世纪欧美剧了,对欧美贵族风范毫无抵抗力。
1、最浪漫的邂逅女主(灰姑娘)的狗狗快被马车撞到了,男主救了狗狗,还给了女主,算是两人认识。
女主目送男主离开,狗狗舔了舔女主的嘴唇!!!!!
这个暗示绝了!!!
男主自然是很帅的,一开始帮着女主安排父亲后事的律师也很帅。
可惜律师只能眼睁睁看着女主去寄人篱下。
律师到底作何感想呢?
他如果真的爱女主,为何不挽留?
如果不爱,为何又情意款款,又是送她去车站,又是提出给她写信。
也许是因为律师还没有实力养活女主,也许因为律师看不上这个灰姑娘,也许是因为女主应该有个去处,这样才符合礼法。
真是缠绵悱恻的离别。
2、职业女性在崛起女配角是一个黑姑娘,帮着丢了钱包的女主到姑姑家,还非常顺利地成为女主姑妈的秘书,有点顺利过头了,很难想象一个古板的贵妇人会聘黑人做秘书,万恶的政治正确啊。
虽然受到父亲的偏见、仆人的刁难,但黑姑娘仍然坚守着写作的梦想,在万籁俱寂、黑灯瞎火的晚上写作。
咳咳。
3、不守规矩的灰姑娘女主灰姑娘明明是寄人篱下,却处处与姑妈作对,确实有点不符合逻辑。
最刺激的是女主背着姑妈去参加邻居家的宴会,去私会新认识的男主。
而黑姑娘则担任红娘角色,帮女主放风。
一对坏丫头!!
4、我最爱的老贵妇一直对欧洲贵族风范心向往之,女主的姑妈绝对是其中的典范,因循守旧,对家族历史如数家珍,对新资产阶级没有好感。
他儿子批评她太保守固执,她竟然说:我就当成是至高完美。
一个活脱脱的老古板跃然纸上,是她们对贵族文明的坚持延续着古老的传统。
听台湾大学欧丽娟《中国文学史》,我知道了古代中国也有贵族文明,见识了贵族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与大家规范,真的不是我能想象的,心向往之。
5、穷丫头投奔富姑妈这种穷亲戚投奔富亲戚的故事,总能触动我最敏感的神经。
我父亲兄弟姐妹5人,只有我父亲在家种地。
小时候我经常被接到伯父叔叔姑家,尤其是伯父家。
那也算一种穷亲戚去富亲戚家。
记得当时只有羡慕,谨小慎微,非常拘束,唯恐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只有仰望的份。
在伯父家,有时候和弟弟姐姐闹别扭,就会哭,非常想回家。
哎,真是没办法。
穷亲戚和富亲戚的纠葛,何时才能结束。
如果说《唐顿庄园》是不温不火的变革,那么《镀金时代》绝对算得上如火如荼的对抗。
剧集背景设定在1882年,这是美国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一段时期。
在这个将向现代社会转型、令人激动的新世界中,老牌贵族Old Money与后起新贵New Money之间也创造了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故事主角是一位年轻的孤女玛丽安·布鲁克,她是一名南方将军的女儿。
原本生活优渥,是典型的白富美,可一切在父亲老布鲁克先生去世后,她才意识到父亲早就一贫如洗,留给她的遗产仅有30美金。
无奈之下,她只好奔赴纽约,投奔两位几乎没有联系的姑妈家。
天不逢时,原本就贫困的玛丽安在等车时还遇上了小偷,车票与现金全被偷走,悲愤交加的她只好坐在站台哭泣。
一位黑人女子看到后主动为她付了票钱,巧合的是,两人的目的地几乎一致。
攀谈中,女子告诉玛丽安自己名叫佩姬,准备前往布鲁克林寻找父母。
玛丽安很感激佩姬的帮助,在得知布鲁克林的渡轮取消后,她主动邀请佩姬在姑姑家留宿一晚。
另一边,住在纽约市中心东61街第五大道的凡瑞恩夫人满是烦心事。
她是玛丽安的姑姑之一,年轻时被迫嫁给了一位有钱的贵族,但是并无感情,算得上利益婚姻。
她将此事归咎于玛丽安的父亲,认为当年是他卷走了家里所有钱财,致使她不得已嫁给不爱的人才得以让自己和妹妹艾达幸存于世。
如今,哥哥去世,那个未曾谋面的侄女却要她来养活,心中自然有气。
同时,她家对面搬进了一户新邻居,罗素家族。
罗素家族依靠经营铁路和水上运输发家致富,是当时美国新贵之一。
阔气的罗素一家不仅豪掷千金买下这幢别墅,内部装修更是奢华,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然而,凡瑞恩夫人却并不待见他们,作为老牌贵族的她格外看不惯新贵族。
在她的认知中,老贵族早在独立革命之前就已经确立了领导地位,直到这些乱世中发了横财的暴发户们出现,企图动摇老贵族们的地位。
像她这样的老贵族们几乎抱有同样的观念,他们排斥新贵族,同时也忌惮新贵族的财力,便抱团排挤他们。
因此,在玛丽安刚到家里就给她定下规矩:永远不能结交新贵。
对于姑姑的顽固,玛丽安无法理解,初入社会的她对一切充满着好奇,特别是对面的罗素家。
罗素夫人在刚搬家时就打定主意要让美国上等贵族社会接纳她们,这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且有助于为女儿谋得好夫婿。
为此,她十分卖力,主动与各个老贵族的夫人示好,还大办晚宴,邀请她们。
其中,玛丽安与两位姑姑也在邀请名单之列。
玛丽安曾与罗素家的大儿子简单聊过天,英俊绅士的他也得到了玛丽安的好感,再加上这幢豪宅的吸引,玛丽安十分期待前去赴宴。
可是姑姑却不愿意,无奈之下,她只好偷偷前去待了一会。
这一去才注意到,偌大的房子几乎没有人。
罗素夫人准备了200位宾客的晚宴,真正来到的人寥寥无几,唯一一位老贵族夫人前来还只是为了让罗素家出资慈善拍卖。
被排挤的罗素夫人又气又恨,她不明白为什么老贵族们要如此排斥他们,自家财富要远超老贵族,难道他们不应该上赶着巴结?
对于妻子的忧虑,罗素先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先是从事业上打击老贵族,确保霸权地位,接着邀请社交名媛夫人圈中的红人夫妇前来用餐,示意她们将慈善拍卖会放在罗素家,以此让社交圈接纳罗素夫人。
结果并不奏效,人家宁可把拍卖会放在不入流的小饭店,也不来罗素家。
于是,罗素先生直接在慈善拍卖当天霸气的演了一出“霸道总裁爱上我”,花大手笔把拍卖产品通通买下,十分钟内解决了整个拍卖会。
这样令人咋舌的举动显然是向老贵族们宣战,Old Money和New Money之间的战争想必会愈演愈烈...《镀金时代》的剧名引用自马克吐温的小说,原文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大胆揭露了美国南北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腐朽黑暗,而从南北战争结束到20世纪初叶的美国历史时期也就被定名为"镀金时代"。
该剧也借助于新老贵族地位之争,还原出当时上流社会纸醉金迷、勾心斗角的奢侈景象,以及展现了工业进程、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真实状态等。
同时,剧中的一些桥段还讽刺了贵族奢靡,「底层人民」受苦受难的“贫*富*差*距“”。
当然,最主要的是该剧的整体质量很不错。
服化道考究严谨,演员颜值和演技也都在线...绝对算得上HBO近期难得的一部作品了。
《镀金时代》一共9集(目前已经放出两集资源),喜欢这个类型的剧迷可以去下载看看。
女主玛丽安好双标啊,她觉得姑妈是通过有色眼镜看待新贵,但她自己又何尝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两个姑妈。
女主父亲早年不顾两个妹妹死活将家产挥霍一空连房子都卖了,他去世后本已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妹妹不计前嫌收留了一无所有的女主,女主吃饱穿暖后就开始各种挑剔。
女主总是在阴阳怪气和毫无来由的傲慢,更期待分别代表名门望族与新贵的姑妈和罗素夫人之间的针锋相对,生机勃勃且充满战意。
美国孤女的镀金时代孤女只身投奔亲戚,是英剧最重要的一个梗,无数的戏剧冲突就此展开,幸福的家庭有啥好说的啦?
吃喝拉撒,无聊透顶,缺憾才能先博取观众的同情,然后有无限的可能性来填空。
这回唐顿庄园的团队打造了一个美国孤女玛丽安从宾州乡下来到纽约,那是一个new money崛起,在金融能源铁路等领域掘金的时代,而美国那些当年坐着五月花轮船漂洋过海而后富裕起来的第一代美漂,坚决阻击新贵,old money尚未破落,new people迫不及待的想占据社交圈说了算,结果导致了这个镀金时代产生的新贵们的女儿们带着百万美元的嫁妆又远渡重洋回欧洲大陆 ,去给破落贵族扶贫,修城堡,补交税款,这风水轮流转的,让人目瞪口呆,一个贵族头衔也太昂贵了吧?
不仅将大把的美元回流欧洲创造基建GDP,更加葬送了这些年轻女孩们的青春和爱情,一代人的悲剧。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玛丽安却是个身无分文的亲戚,大小姑妈分别是傲骨之战的戴安娜以及欲望都市的米兰达的扮演者,大姑妈与律师戴安娜一样的强悍和人间清醒,让人都要串戏了 ,而玛丽安的扮演者是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小女儿路易莎,骨子里的倔强 ,跟梅姨年轻的时候有的一拼。
第一季尚未更新完,目测比唐顿庄园好看,没有假模假样,台词精辟的让人一时反应不过来,剧中人的脑回路突然变得悠长 ,智商在美洲大陆突然变得高了许多,不装X,果然有效率,整部剧的节奏也随之快了许多,老爷太太小姐少爷就是主子,从小门进出的就是丫鬟厨子,想装贵族,必须聘请隔壁管家来坐镇才不会贻笑大方。
当然无产者玛丽安除了任性,还有野心,在客居姑妈家的时期, 尽快搞定自己的未来才是头等大事,所以投机是必须的,这个小女孩从来就是不简单的内核,弹幕说,有第一炉香的即视感,但大姑妈硬核正派多了,有old money的底气,小姑娘也是理智多于感情,眼观六路,各路大神都敢结交,清醒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游刃有余着呢。
有点期待早点看到女主花落谁家,凤凰男宾州来的律师?
或者富家子?
据说本剧准备拍三季,希望不要像唐顿庄园那样烂尾。
第九集 https://www.douban.com/note/828053887/?_i=7990067Mga-wyJ第八集 https://www.douban.com/note/827599736/?_i=7397204HvC2jsv本剧和《唐顿庄园》共有同一个编剧,乍看上去有很多相似性,尤其是拍摄手法,跟随仆人在豪宅里的长镜头、纽波特掠过水面的航拍等等。
两剧年代相差不多,都是有关富人的生活。
根据IMDb,编剧Julian Fellowes说过考虑让年轻的Granthan伯爵夫人Cora在《镀金时代》某个时间点出现。
《镀金时代》讲述的是美国故事,必须有美国视角;而《唐顿庄园》则有关于光辉和荣耀的逝去,一个年代的终结,因此以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开局。
在《镀金时代》里看到的是美国梦的开始,工业化的美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年代和地方,美国顶替英国成为世界的超级力量。
——《镀金时代》执行制片人Gareth Neame“The Gilded Age”通常指1870到1900年这段时间,也有扩展到一战前的。
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纯真年代》设定上也差不多是同一时间。
本剧和《纯真年代》一样,场景中都用了大量艺术品,特别是这个年代的画作。
一、部分画作
片头的舞蹈镜头,灵感像是来自威廉-高斯的画作Detail of Hofball in Wien (1900)。
第四集玛丽安拜访钱伯林府,看到的第一幅画是爱德加-德加“芭蕾舞系列”中的一幅。
这幅“Dance Class”之后在第六集也出现过,第七集律师瑞克斯也见到了这幅画。
Corot的《枫丹白露森林》。
让-巴蒂斯-卡米耶-柯洛(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1796-1885),法国著名的巴比松派画家,也被誉为19世纪最出色的抒情风景画家。
画风自然,朴素,充满迷蒙的空间感。
这里玛丽安问钱伯林夫人她的画作是继承自哪方家庭,但显然钱伯林夫妇都是艾格尼斯姑妈眼中的“新贵”,没有继承一说都是买来的;在《唐顿庄园》有反向对话,玛丽的一个追求者问她家的画值多少钱,她淡淡地说不知道没买过,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这边有一幅莫奈的《拿雨伞的女人》。
莫奈画前面的雕像又是德加作品,“年仅14岁的小舞者”,可以看作是“芭蕾舞系列”之一。
这个舞者雕像在第七集瑞克斯的场景中又出现过。
两人告别之前玛丽安背后是德加“芭蕾舞系列”的另一幅画作。
二、部分真实人物
创建红十字会的Clara Barton。
镀金时代纽约名流Maime Fish。
为很多富人设计过住宅的Stanford White,设计了著名的华盛顿广场拱门,高77英尺(23米),模仿巴黎凯旋门(1806年),后者则模仿罗马的提图斯凯旋门。
怀特这个人最后是被人大庭广众之下杀死的,因为做人不太名誉。
复制维多利亚时期的服装,右图来自佛罗里达州志,一位无名女性,the face of victorian era。
《镀金时代》第一季看完。
来自小城镇父亲去世只留下30美金的玛莉安小姐投靠在纽约的两位老钱派姑妈。
姑妈的新邻居新钱派暴发户罗素一家,急于在纽约上流社会打开社交圈,一直受挫于不接受的老钱派家族。
玛丽安被同镇来纽约的律师追求并不顾姑妈们的反对要私奔,结果律师贪恋有钱人家的女儿悔婚,玛丽安似乎也得到了邻居罗素家儿子的青睐。
新钱派罗素一家在经历了加入妇女协会,捐钱红十字会,火车出轨危机,投资规划铁路,向银行供贷等一系列事件,终于举办全城上流社会齐聚的舞会,成功引荐自己的女儿。
剧还是很精彩的,除了初闯纽约的玛丽安,保守的姑妈们,无所不用其极的邻居罗素夫妇,还有玛丽安认识的搭救自己的黑人女孩佩吉(反抗家庭结婚生子,为报社写报道,励志出书),双性恋表哥(试图诱骗有钱的罗素家女儿结婚),两家的仆人们(英式美式互相看不惯的管家们,装作法国大厨的德克萨厨师,勾引男家主未遂出卖主人信息的贴身女仆,一直怀念死于大火灾母亲的男仆,为照顾老病母亲终身未婚的贴身女仆),有点《唐顿庄园》和《傲慢与偏见》结合又赶上了大时代变革的感觉,当人们倒数看爱迪生点亮电灯的时候,有种人类新纪元的时代感。
很是期待下一季了。
其实很无聊,但是又忍不住往下看😆正统肥皂剧啊!对比起唐顿庄园,美国无论是新贵还是老钱,都像暴发户
跟唐顿庄园的起跑线就不一样,谁要看美国的历史故事啊
服装四星半,颜值四星半
一个由英国人写的美国镀金时代的剧本;Meryl Streep女儿穿着Cinderella裙子演丧父遗孤,要不是在玩我,要不是观众眼瞎了;我非常期待打脸,请日后尽情不要大意地;怪不得我确实从没喜欢过纽约 | 我实在不太确定这个剧的不伦不类到底是来自the gilded age还是来自英国人写的美国故事
The whole thing seems to be such a trifle.
请让傲战两位BOSS下季碰面并添加戏份!
纽约版唐家屯,比之唐顿优雅不足,冲突更激烈。不过19世纪末的美国人真心没有什么文化自信,什么都是大西洋那头的好。
对这种打着年代历史剧的旗号却丝毫不尊重历史的剧感到很心累,本质就是唐顿加绅士杰克土豪女主礼服一套一套地换,说话嚼着后槽牙像一匹马;全然不在意那个年代做一件衣服可能要几个月,衣服的形制也各种各样,在背景犹如凡尔赛宫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各种花花绿绿的提花面料,人都被吞掉了土豪男主的钱好像天上掉下来的,用力过猛、丝毫不懂四两拨千斤,审美太差了几个主要演员都太熟悉,戴安、欲望都市、纸牌屋总统,显得梅姨女儿很弱无法融入,而且她剧外还出柜了我就无语,人设也很讨厌。唯一值得上星的表演是两个姑妈,云淡风轻却很真实用力过猛的基反派眉毛都要囧顶天了,还搞个骗婚情节,老土且弱智几个下人完全是唐顿的复刻,硬加个黑人秘书虽然人设不错,但一切都很跳脱,她和母亲哪变来那么多华服啊?那个年代的种族问题不是这样的吧
后期有点疲,才第一季,看后续怎么发展了。
有点拉垮
好蠢的电视剧,人物全部立不起来,故事全靠巧合和钱推进,一个赛一个的做作。
Are we headed in the right direction?
节奏比唐家屯快得多,观赏性高出不止一点点,期待第二季
抱了很大的期望 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大的失望
食之无味
女主一副除了自家亲戚谁都是好人的状态
服道化我是无可指摘,但总觉得差点什么。节奏属实不算快,情节属实不算精妙,人物只顾换着场景巴拉巴拉念角色该说的台词,一再强化已经扁平无趣的形象。搞得整部剧就是一个徒有其表的观感。ps.Marian这个角色属实不太讨喜且令人费解。
傲慢的老钱与装腔的新贵。女主角,是梅姨的小女儿,怪不得没啥作品也没有过人的哪哪就出演女主。所以有些撑不起,3.5反正。
服装好看的剧真是赏心悦目。剧本不太自然。
艾格姑妈和她儿子承包金句,朱利安大人的剧本里老太太永远是家里的定海神针,睿智世故毒舌精干,像条千年蟒蛇一样护着家人,又在不经意地流露出对聪明人的友善。肯定很难成为唐顿一样的现象级作品,但绝对是精良有趣洞察世故的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