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悲剧,悲得如此轰轰烈烈。
结尾曲《空白格》响起,我还没回过神,还没回过神来就开始追忆过去。
你说多荒谬,当初那个成绩优异面容姣好的人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身兼数职辛苦地生存,而当初那浑身脏兮兮、红领巾破了好几个孔、连一根糖葫芦都买不起的人却顺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如今成了大老板。
像是反过来了,一切都变了。
但唯独不变的是,20年过去了,他们仍旧互相牵挂。
安然问赵永远,你信命吗?
赵永远回答,不信。
我信这里。
数年以后他们的再次相遇,到误会解开却又被迫分离,这些不是命运能决定的,而靠的是一颗真心。
真心能让人在等待中不感到绝望,让人相信对方终究会回头,让人一听到她的脚步声就知道是她,为她做早饭(不得不说,这里浓浓一股“12道锋味”的即视感)。
还能在安然说“离开我吧”的时候放手,然后拍拍她的脑袋。
拍脑袋的这个细节,让我鼻子一酸。
还好他终于等到她了,但是她却从此失去他了。
实在令人唏嘘。
可就算它是场悲剧,这段爱情也实在太完美了点。
现实大多是,20年后他们早就忘记了儿时那个有点特别的人;或他永远去不了美国,只能继续在北京平淡而平凡地活着;或他一辈子等不到她,她终嫁为他人妻。
大多的错过,就是一辈子的事。
再见面已不易,何谈再在一起?
所以能拍成电影的,都不是平凡之事。
PS. 谈谈电影本身。
导演在剧情上的刻画实在太缺乏,可以推进深入的地方竟然一笔带过地进入了下一个场景,实在可惜。
剧情的高潮部分缺乏爆发感。
而第二段床戏的时候影院大多数人竟开始玩手机,以及电影还未结束就离场的观影人,都可以说明,影片在叙事方面问题不少。
而高圆圆真的老了,眼角和嘴角的皱纹明显,这种情况导演还要通篇地面部特写真的是……
1976年的北京。
安然的母亲抗震救灾,一去,就是永远。
-这让我想起一个孩子冲着坟头喊妈妈城里生活的安然被爸爸送去了离家较远的小学,赵永远一个埋汰的小孩,就这样一直跟在了安然的身后。
安然渐渐习惯了身后的脚步,而赵永远也一直习惯着安然的脚步。
赵永远一个埋汰小孩,没有父母,奶奶去世了。
永远被舅舅带去了广州。
脚步没有了,身影没有了,两个彼此习惯的小孩就这样分隔两地。
淡淡的思念,深深的烙印,两个认成年后时长回去老家的车站牌,只想再见对方一面。
安然想去美国留学,而永远是一个街头卖货的傻小子。
永远说: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我们没有未来,但我只希望你幸福。
永远只想赚钱让安然到美国不用住地下室打工。
安然和永远在一起了,却又分开了,永远因倒外币得罪了地头蛇,打人被抓入狱。
安然不知情,只能去美国。
永远出狱后,批发,买衣服,成了老板。
永远来到美国找安然。
安然因刚到美国怀孕流产认识了同在饭店打工的画家。
安然和画家相依为命。
安然和永远又到了一起。
画家想找回安然,却看到永远,出门离去除了车祸。
安然和永远道别要陪在画家身边。
两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在同一个城市发呆。
画家告别了安然,让她追寻幸福。
这一刻,安然给永远打来电话。
永远说:你知道吗,我一直在纽约等你。
飞机撞向大楼,永远,再也不见。
两个人,就这样,没有了以后。
虽然没有一辈子,但爱。。
一生一世。
昨晚去看了《一生一世》的試映。
吸引我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兩位喜歡的演員有在(高圓圓,謝霆鋒),巴黎夢幻的街景讓我對這部片子十分憧憬。
明知可能會是爛片一部,但始終抱著一點希望想要看看。
不出我所料,這片子不僅爛,而且爛得很可以。
片子開頭的十幾分鐘我開始坐不住了,一個小時左右就想離場了。
先縱觀這部片子,故意、生硬地安插Drama,毫無感情的對白和表演,故事老土也就算了,橋段非常地莫名其妙。
最致命的是,片子不斷地提示各種中國主義特色好。
整部片子的哭點,確實熱鬧哄哄地笑點。
說,讓人怎麼看?
看得我很是尷尬。
說說幾個比較深刻的地方:謝霆鋒這個角色背景是從小非常貧窮,前半生非常苦命的一個人。
沒受過任何正當教育,卻在監獄蹲了一年出來后英文流利地可以進入美國上流社會(當然這麼說中介skip了很多情節,但大框架看來確實如此)。
高圓圓和謝霆鋒幾次離別和相遇的橋段,極其老土和故意;中間還莫名其妙蹦出個程咬金,之後還被車撞,撞了要高圓圓照顧一輩子。。。
這些老套到不行的故事情節,不用看也能猜到了。。
啊,最好笑的是,高圓圓懷孕這個點,而上一顆鏡頭是謝霆鋒和高圓圓剛XXOO完,霆鋒被警察抓入獄,下一顆鏡頭就是圓圓到美國苦命工作而流產的畫面,兩個畫面的時空感給觀眾是相隔了幾年了,那到底圓圓的BB是誰的啊。。。
最後,好笑到不行,兩個人終於要在一次了,謝霆鋒因為911事件在雙子星大樓里而喪生。。。。。
看完了影片,就兩字:坑爹啊!
真心不知道導演要創造1979年-2014年這個環境的意義在哪裡,911、戴安娜去世、香港回歸、中國海歸潮、唐山大地震。。
這些關係在哪裡,整個劇情完全體現不出來。。。。。。。
其實這部電影就不應該在香港上了。。
因為香港的觀眾未必能感受到東北腔的語言氛圍,以及當時內地環境氛圍。
還有那個大大個的特步的Logo,以及橄欖油。。。
這廣告買得是很隱晦但又很明顯。。。
(還有部分演員的表演,我真的不想再吐槽了。。
)導演整體把調得很冷,很愛把暖光用在XXOO場面,搞得貌似很夢幻。。。
鏡頭很恍惚,手法極度MV。。。
場景也沒有突出城市特色,來來去去就是那些石屎森林。。。
哎。。。
Anyway,整個故事描述,鏡頭,用光都非常地MV。
一句話說,我看了106分鐘的MV!!!
我喜欢的电影,我都要去电影院去看。
是为了在舒适的环境中欣赏到我喜欢的故事,还有演绎这个故事的人。
就这样,我走进影院,来看《一生一世》。
这个故事发生的场景,我好像都很熟悉,上世纪七十年代到这个世纪初,正是中国变革和大发展的时期。
赵永远和安然,境遇相差那么多的两个人却产生了感情。
但这份感情却不会让安然的家庭接纳。
当时出国的很多人,过着平凡的生活,而留在国内的人,却可能因努力而变成很出色的人,我们身边就很多这样的人,而谢霆锋饰演的赵永远正是这样的人。
他演得很像。
高圆圆饰演的安然,正是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那样的少女,单纯、美好、正直而软弱,高圆圆饰演这样的角色毫无压力,手到擒来。
这一对俊男靓女演出的这部剧,剧情是慢慢道来,我喜欢。
首先:男主角被911撞死了。
如果高圆圆是什么刚出道的女星,恐怕所有人都会第一时间怀疑这电影是不是就是为了她才拍的。
不过高圆圆的确好看,虽然倚天屠龙记里输给了贾静雯,她的美也让这电影里那些莫名其妙的镜头算是没有浪费。
当然了,我居然会跑去看什么爱情电影这简直就是个奇迹,所以那些莫名其妙的桥段和对白可能只是我没有鉴赏能力吧。
我他妈又要说 那些年 了,各单位注意。
回家以后,觉得好空虚好寂寞好想被强暴,我就久违的翻了翻豆瓣影评来看,这部电影不出意外的得到了我非常想看到的影评——这种一出生就感觉是来骗钱的东西简直就是全民公敌。
虽然拍得那叫一个唯美大手笔、谁谁谁唱的那首空白格也很好听,但假大空三个字已经毫无情面的碾压了整部电影。
高圆圆拍得再好看,没有任何铺垫也没办法给人留下印象,而包子脸陈妍希的那个马尾的画面,我却又要提一遍。
在刚才的那些年的影评里,我看到了一句话:每个出色的女孩子,都让男生们成长。
我想沈佳宜,和你心目中第一时间想到的那个女孩,就做到了。
为了她改变自己,为了配得上她去努力,为了让她幸福而去奋斗。
我个人觉得很多男生其实超级随便,人生也没什么追求,但幸好这世界上有这么一些出色的女生,让你觉得改变自己的安逸生活也不错。
那些年其实拍的很烂,有些镜头和配乐都莫名其妙,但我读小说的时候,看到九把刀说自己在婚礼上想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并最终在电影里看到那个结局时,觉得真配。
那个屌屌的男生长大了,还是一副玩世不恭,就连最后的感情流露,依然是那么别扭而倔强。
男人永远是男孩,只要他有爱好和爱人。
剧毒术士柯震东演得真好,只可惜他本人是个大笨蛋。
大笨蛋才会喜欢你那么久/我也很喜欢,当年喜欢过你的那个我自己/喜欢对的人,身上会发光哦这些对白真是让人爱不释手至于我们的谢家大少爷嘛,算了……就当时被剧本毁了吧。
国产片X你娘。
跟《白发魔女》一个调调,纯属浪费资源,谢高两人怎么也算是俊男靓女嘛,怎么合拍部爱情片,就那么不堪入目呢?
怎么一年里同出两个关于爱情的烂片呢?
你说那情节,分分合合,想塑造个悲剧感动观众,可里边的曲折实在太过戏剧,通片看过就没有感受到半分情爱。
遥想当年那部《大话西游》都并不完全讲爱情,却可以让我流了一次又一次的泪。
而现在这些爱情片,实在是……太烂了
电影中的男女组合,有的看似奇怪,可在银幕上却非常和谐,像《幸福终点站》里的汤姆汉克斯和凯瑟琳泽塔琼斯,一憨一媚,偏生仿佛顺理成章。
这种效果除开导演的调教功力和演员的多变演技外,两人的气场是否吻合也很重要。
而有的组合明明男的帅女的美,可站在一起就是让人产生浓郁的违和感,这真的不是导演或演员的问题,只能归结于,不是所有帅哥美女都会来电,就像《一生一世》中的谢霆锋和高圆圆。
更何况,本片中导演和演员也真的都有问题。
首先说演员方面。
高圆圆的表演尚且及格,问题出在谢霆锋身上。
这样一部爱情作品,谁也没指望从中欣赏到多么精湛的演技,但至少,你们俩得让观众觉得饰演的真是一对情侣好不好?
小谢童鞋饰演的赵永远,发迹前像是个把妹的富二代,发迹后更像是携小秘出游的土豪,哪有一点情深款款的意思?
整部电影下来,那张如同万年大理石般冷酷的面孔上,五官几乎都不带移位,面瘫一词简直量身定做,童叟无欺。
论演技,那个脸上永远挂着鼻涕的小永远也甩他十条街有木有?
从1998年处女作《新古惑仔》至今,谢霆锋也算有了十多年和数十部影视作品的表演经验,但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寥寥无几。
少数为人称道的代表作,不是因奋不顾身而受好评如《新警察故事》,就是扮傻装呆如《十月围城》。
但凡角色心理变化稍稍有层次一些,立刻原形毕露。
不厚道的说,给他带过绿帽的冠希老师,可是在20出头的年纪,就拿出过《无间道》这种经典。
对谢霆锋今后的演艺道路,我替他想了两条出路,一是拼命上健身房拼命吃蛋白粉,练出一身腱子肉,或许能试试施瓦辛格或是史泰龙那种面瘫硬汉的戏路。
还有一种,就是好好经营《十二道锋味》,转型美食栏目主持人,倒也不啻是门好营生。
再说导演。
我一直以为会是个MV出身的导演,才会时时不忘用大逆光和特写展示女神风采。
查阅资料方才得知,这个名叫邹佡的身兼编剧和导演数职的女人,有着诸如美亚娱乐中国区前制作部总监、中央电视台节目代理部制作人、好几个文化传播公司董事或董事长的头衔,甚至在10多年前,她还曾以邹雪的名字与赵薇合作开餐馆,并一手策划出“军旗装事件”和“赵薇司机殴打孕妇事件”而与赵薇反目成仇。
著名作家、演员转行导演,至少有个炒作噱头,也能吸引真粉捧场买单。
编剧、美设、武指或摄影师转行导演,至少能带来技术上的真本领,保证作品在某一方面的质量。
而这位邹大妈,既没有将瓷器活干好的金刚钻,也没有让老板们潜规则的资本,说得不好听一点,不过娱乐圈幕后炒家或者掮客一流,竟然也能亲自操刀这种明星阵容的商业大制作。
她到底凭借什么让以万达和英皇为首的投资方青眼相加,实在匪夷所思。
且不论主题上的肤浅和影像风格上的低级,光是看剧情的俗套至极和故事里的种种BUG,就能知道这位新人导演如何缺乏对全局的掌控力。
连老老实实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都不具备,还要学人家玩结构,结果一开篇看到“2001,纽约”,我想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猜到了结局,唯一的悬念只是在于男女主角谁才是那个倒霉蛋。
接下来的各种情节发展和转折,几乎都是80集肥皂剧的节奏。
青梅竹马、天各一方,屌丝逆袭、女神沦陷,误会叠生、旧情难却……每一步的发展都能用脚趾头预测出来,而每一次关键的转折又显得无比狗血和幼稚。
本片最大的BUG,在于赵永远那不菲身家的由来。
按照影片时间线,1994年,他还在秀水街练摊,并被逮捕入狱。
95年重获自由,97年便能以跨国大公司老总的身份赴美国商务谈判,而且还是能在画廊中一掷千金的豪富。
两年时间,除开走私军火毒品,请问时间上有哪种生意能致富如此迅速?
好吧,就算天上天天掉金砖而且每块都砸到了赵永远他们家院子里,可那一口流利英语和行为举止中的上位者气质,也是两三年时间能培养出来的?
其实只要稍稍改动剧本,将两人重新会面的时间安排到十多年之后,赵身上的种种变化虽然仍显突兀,但就勉强能够说得过去了。
可邹大妈又实在不愿放弃“911”这个终极大梗,只好让小谢参加大富翁超级速成班,弄出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桥段。
如果你是在家用电脑观看本片,最好的方法是善用快进键,选择那些高圆圆唯美出镜的画面好好欣赏,本片的观赏价值已经利用了九成。
至于情节……那玩意,存在吗?
第一次看点映,心情到现在还有点小激动呢~不过直到现在我都没想明白为什么导演要用一张过曝了的合照作为本片的海报。
导演可能是学摄影出身的或者找了个以前拍mv的摄影来拍这部电影。
摄影大哥从360度各个方位无死角的来体现了圆圆的美和峰哥的帅。
不管是在晴天还是雨天,是笑还是哭,是走路还是站着,是做爱还是做完爱。
一帧帧画面按暂停键截图出来那都是可以打印成明信片的水准。
不过这也就是本片最大的优点了,所以如果你纯喜爱看帅哥美女走路吃饭做爱并定时间歇性互虐,这张电影票无疑是能值回票价的。
电影用了大量的篇幅在讲男女主人公在纽约后的感情发展,所以纽约的街景夜景各种景在镜头下被拍得异常迷人。
我特别喜欢圆圆在地铁里以及她在夕阳下的几个镜头,能让我想起《超脱》的结尾部分,站在铁丝网旁的女孩给老师送礼物的场景。
其实没什么联系,但就是会想到。
但是问题也出在这个过于美丽的画面语言上。
电影的美丽画面会间歇性定时出现,但总伴随着十分跳戏和毫无惊喜的只有80年代家庭伦理剧中才出现的老套台词。
比如剧中人物马上就要说下一句话了,观众想,该不会是说这句话吧,我去,人家还真说了这句话了,紧接着就是现场一片“噗...”声和”我天...“。
而最致命的地方,在我看来则是导演并没有把一个原本可以讲得很凄美动人的故事讲好(当然这个故事并不凄美动人),导致剧情上实在嘈点无数(这里我就不吐了,把舞台留给别人)。
仿佛主人公们说了几句脑残台词以后观众们就需要被醉人的画面治愈一下,但过不了几分钟,同样但症状又会再次复发。
当观众度过了这脱节的100分钟后,我们脑子里记住全是圆圆在各种明暗暖柔光线交错下的摇镜头,和峰哥让人流口水的身材以及纽约如风景记录片一般的剪影。
至于故事,呵呵,您自己脑补。
在宣传上好像主创们打的是一段跨越多少年恋情的旗号,但是除了电影制作者生硬的加入年份以提醒观众该撕日历了哈,剧情方面没有任何自然的推动让观众感受到这是主人公下一步或许该有的举动。
还有个大嘈点,那就是孙跃进的扮演者杜先生了。
他的戏份并不少,以至于让我感觉到现在是不是只要有演员有知名度,不管会不会演戏都可以演电影。
如果导演纯粹是想找个体型偏胖的演员来演不如直接选择电影中打手们里的那个胖哥哥,那个演员虽说出场时间少,但是打人和挨打的那一瞬间你可以看到他的身上是有戏的,是融入在电影中的。
其实孙跃进这个形象是可以有很大发挥空间的,他是永远的好朋友,又曾经喜欢过安然,结果当永远入狱不能赴约的时候,告知安然的这个任务却落在了他身上,这样一种具有矛盾意义的情绪在演员身上因该是有可发挥空间的。
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干煸的,十分符号性的,无论是台词还是演出都十分糟糕的孙跃进。
无论是他倒卖外币时浮夸的吹嘘还是当他有钱之后在飞机上那种格格不入,这种蹩脚的演技直接导致杜先生的片段给人一种“这一定是《快乐大本营》某小短片”的即视感。
就像有人评价《老男孩猛龙过江》那样,他们把观众对原来微电影那觉得还不错的褒奖当作称赞,所以他们按照这个路子拍,把他们原有的东西放大放大再放大,却发现大电影面世后,那些不错也就变成错了。
不过片子还有两个我十分喜欢的两个地方,也就是另外两个配角,秦昊和林雪。
上一次看秦昊的电影还是大二时接触到娄烨的《春风沉醉的夜晚》,今天看到他感觉很惊喜。
他扮演着一个只画他女朋友的画家,虽然说了一些编剧写好的烂台词和做了一些编剧写好的瞎举动,但是依旧不能掩盖从他眉梢发间举手投足中分泌出来的浓浓戏味,这种味道牵引着我把我努力拽进这个演员营造起来的气场里。
可惜败就败在安然那真妙真妙真真妙的一句“你永远是我的好朋友”,此话一出,现场的气氛那也是醉了,看过的朋友你一定懂我在说什么。
林雪的话,不多说,就是喜欢没有理由,哪怕他演过那么多的烂片。
这种喜欢是常年累月从那些或大或小的电影中累积出来的。
不管片大片小,留给这个胖子的位置总是有却少的,但是他总能恰到好处的给到电影需要的那个火候,也许演员也是煲出来的,煲久了,味道自然就出来了。
烂片。
谈不上。
和一颗星星间差着几个白发魔女,和三颗星星间差着几个四大名捕。
也有观感类似电影原来可以用ppt来拍,或者你确定这不是几个广告微电影的联合发布会诸如此类的。
不过还是用三颗星星来纪念我第一次的点映经历吧:)
刚看到这个电影题目,以为会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
可看到最后却很虐。
不禁感慨,两小无猜的剧情却充斥着无奈的人生,那种以为后会无期般的分离、那种没有分别的分离,是最让人心碎,当时也有多心碎,再相遇时就有多欢喜。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会有一次难忘的初爱,就像当年的安然和赵永远,可能年纪还很小,根本不懂得区别什么喜欢和爱,却在某个眼神交汇的瞬间,如中闪电,开始彻底的痴迷对方,这算得是一种最纯粹的爱情,完全不沾染任何属于成人世界的物质功利。
可是,很少有人能把这样一份爱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人生就像空中身不由己的飞絮,太多变数,而安然和赵永远,一度让我们相信,爱可以无惧一切,但在那个大雨的夜晚,赵永远又告诉我们,因为爱,所以残酷。
很多人穷尽一生都未找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即使找到了,互生情愫,到尾也未必有完满的结局。
看到电影的结局,很多观众都会流泪,包括我也哭的不行,结尾确实伤感,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对于这样尽历磨难的两个人来说,只要心在一起了,结局都无所谓了,就像安然说的:只要爱过,就是一生一世。
《一生一世》通过这样一场爱情,让人开始重温了一份久违的美好,尽管,它看起来是如此残酷。
这部电影一点都不缺厚度,它涵盖了一段漫长的青春记忆,从唐山大地震到改革开放,英语热,出国潮,97回归,911,安然和赵永远的爱情,串起了太多光阴的痕迹,翻出了太多已经遗失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它并不是简单的串起这些记忆,而是通过一对恋人的颠沛流离,把现实与理想,成长与爱情一并置于时代的脉搏中,几乎每一处时间的切换都能击中一个时代的烙印,看着那些已随雨打风吹花落去的时光在银幕上闪回,看的时候或许还不觉得怎样,过后偶尔再回想起那些难忘的画面,若非铁石心肠,很难忍得住泪流满面。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会有一次难忘的初爱,就像当年的安然和赵永远,可能年纪还很小,根本不懂得区别什么喜欢和爱,却在某个眼神交汇的瞬间,如中闪电,开始彻底的痴迷对方,这算得是一种最纯粹的爱情,完全不沾染任何属于成人世界的物质、功利、性欲。
可是,很少有人能把这样一份爱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人生就像空中身不由己的飞絮,太多变数,而安然和赵永远,一度让我们相信,爱可以无惧一切,但在那个大雨的夜晚,赵永远又告诉我们,因为爱,所以残酷。
《一生一世》通过这样一场爱情,让人开始重温了一份久违的美好,尽管,它看起来是如此残酷。
青春其实是共同的,70、80、90后看似中间隔着十年又十年,但活在同一片蓝天白云下,有太多相近的记忆,之于《致青春》,我们看到的两小无猜和出国梦,之于《中国合伙人》,我们看到的loser到行业领袖的逆袭,之于《同桌的你》,我们看到爱情与现实的较量,之于更久远的《甜蜜蜜》,我们看到两个异乡客的相依与无奈,《一生一世》约等于N加一,但更多侧重于爱情,制作同样精益求精,甚至具有更加唯美的视听效果,而且,高圆圆真的越来越美,继叶蓝秋之后,竟然逆生长,让时光倒流,塑造的70后校花安然,有一张令人窒息的颜,和一骑红尘的女神气质。
安然和赵永远的故事很虐心,对于相爱的人来说,最难承受的有时候并非车祸绝症和第三者,而是承受没有真相的分手,赵永远两次人间消失,让安然变得孤独、痛苦,但那个年代人特有的自尊和独立推着她继续住前走,只身在纽约打拼,并委身于秦昊饰演的画家,而赵永远的再度到来,让两个人开始重新衡量爱与现实的关系,这半部分的戏码波澜起庆,人物情感张力十足,三角关系。
看到电影的结局,很多女观众都会流泪,确实伤感,却未尝不是一个解脱,说于这样尽历磨难的两个人来说,只要心在一起了,结局都无所谓了,就像安然说的:只要爱过,就是一生一世。
看到恐怖袭击那儿瞬间就笑的粉末型掉节操了!给四星,保留一颗星的比惨空间!
1、不是主角脑残粉的话 能坚持看完?2、监制张一白 一白出品必属烂片3、一颗星给俺们家谢霆锋的腹肌 但是好好说普通话会死?“眼神儿”?一口老血4、导演是拍MV出身的吗?玩光线玩得一点逼格也没有好嘛5、剧情扯淡也不算什么吧 这年头没几部院线片子剧情不扯的
脑残粉颜控抱着看MV的心态就觉得还不错!剧情什么的就当我没看过。。。
作为一个孤独精,其实回国我也是感觉没有太多乐子,除了能吃到好多我喜欢吃的。其实,当初我要早想明白了,留在国外也没什么不好的。那里更安静更纯粹。只是往往留下的永远是最难过的。。。
一星给俩人的颜!真的不来电啊
故事很庞大,但就是戳不中泪点~
影片跨度年代较长,人物关系虽简单,但感情真挚,仿佛娓娓诉说着一个人的一生,普通却坎坷,同时带出了北京的发展历程。影视语言运用自如,叙事和光影剪辑都很成熟。为什么被这么多人批呢,豆瓣评分过低,看来大众不喜欢这口味,但导演水平OK,影片整体表现中等偏上,因为越简单的故事越难讲好。
装得太厉害了男女主,剧情还狗血,老觉得谢霆锋演戏没表情,高圆圆总是演这种惨兮兮的美女也是腻了!
合拍片的问题就是语言的问题,语言的问题就是细节的问题,细节的问题就是导演的问题,导演的问题就是电影的问题。
旧时北京和小学的年代感还原得不错,但最大的问题仍是:命大还是情大?
摄影是真的很美。主角是自带柔光的那种美,音乐会上或者是纽约街头,他们都是带着光的。海报和剧照也承袭了这种柔光的美丽,是挺好看的。感受到了导演想要讲一个两个人相爱但是现实中总有这样那样的身不由己的事情总不能在一起的故事。但是,这样那样的身不由己总有些意外的成分在,就会显得矫情啊。。就,安然啊,如果那么多年之后的重逢,长大后的赵永远不是顶着小谢这张脸,你还会这么纠结么?嗯?
高圆圆就是这样一种女人,只穿基本款白衬衫和牛仔裤就可以完爆大多数女艺人。近些年来越发觉得谢霆锋很帅,似乎也是从他从小青年变得成熟稳重开始。
作
拍这种电影的意义是?!
俊男靓女的超长MV
高圆圆真漂亮,总是那么迷人
7分电影。女性导演还是很重视细节的表现的。高圆圆最大的问题不在演技,而是声音台词弱。
根据演员杜海涛的合理客观公正的打分
圆圆美爆了,电影太过于文艺,有点苍白
一星给谢霆锋身材,一星给高圆圆颜。现在谢霆锋的表情几乎都十月围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