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工作赶赴女儿生日派对时,行经刚开通的河图隧道,突然一阵天摇地动,让他经历此生最孤立无援的三十五天,而在隧道外,政府的办事不利,狗仗人势的嘲讽。
男主小帅,在买着蛋糕回家给女儿过生日在过隧道的时候居然遭遇了隧道坍塌;没想到这个蛋糕居然成了他生命的维持品,我真的想说这是什么豆腐渣工程,!
在这么绝望的情况下,男主凭借着两瓶水和一个蛋糕坚持到最后。
与此同时,外面营救小帅的人只有这个施工队长和老婆在一直坚持着,在面临这种紧张死人的状态下,外面的记着和政府高官居然还在摆拍!?
只想说这种作为国家级建筑工程的东西,咱们能好好做吗,极力吐槽豆腐渣工程做作的官员,人民要实质性的帮助。
一部稍微平淡点的韩国灾难片,汽车销售员李正洙开车经过河图隧道,没想到发生隧道坍塌,被困在现场,然后政府部门就展开一系列救援工作。
韩国片一大特色就是喜欢融合进尖锐的话题,比如批评政府官员腐败,媒体冷血,路人阴冷……这次的电影也是差不多主题。
拨打119救援电话,接线员不紧不慢;政府官员只会逢场作戏,拍照合影,吹嘘功绩;媒体记者只会制作头条新闻,没有人文关怀;救援到一半,发现隧道图纸是错误的,而且还是豆腐渣工程;……韩国片看多了,会感觉世上还是坏人多……公众号:思想假
《隧道》这部影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的镜头,一系列晃动的镜头与人物的特写镜头巧妙的衔接,制造出了强烈的紧张感,压抑狭小的空间也烘托出了人物内心的慌乱。
对于影片中和主角一同被困在隧道的女孩,在我看来,也许不是真实存在的,处在这样没有光亮,也难以看到希望的环境之下,没有满足生理需求的水和食物之下,人出现幻觉是合理存在的,导演对女孩的结局也是采取了开放式的讲述,在主角被救出来之后,并没有看到女孩的尸体。
也有种说法是主角把女孩吃了,这也是合理的,毕竟几十天没有食物想要存活是不大可能的,那支撑主角活下来的,也许就是女孩的血和肉,《饥饿站台》十分不避讳的讲述了在强烈饥饿之下人吃人的现象,而《隧道》也许是隐晦的想要引导人们去接受这个可能性,这个悬念也留给观众遐想的空间。
也许是因为疫情,特别想看灾难片,韩国灾难片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
敢于直白赤裸的讽刺政府讽刺人性。
漫长的17天里:拨打救援电话时,接线员不紧不慢的态度;隧道口媒体记者只想抢到头条新闻,满眼都是利益,把生命视如草芥; 救援过程中,发现隧道隧道图纸是错误的,而且还是个豆腐渣工程;救援成功后政府官员忙着作秀拍照合影,对受害者更是虚情假意…每一点都让人气到牙痒痒,但却是真实反映如今社会现象。
不过整部剧里还是有最美心灵在的。
吴达洙从头到尾都不曾放弃救援,珍惜每分每秒,用尽全力真的很让人感动。
特别是为了节省时间,甚至吃了掉在地上的食物,人设在乌烟瘴气的氛围中犹如一盏明火,充满希望和温暖。
灾难剧是有他的魔力在的,让人不得不对生命充满更大的敬畏,对生活及环境产生进一步的思考…🧐
跟风看了《釜山行》《首尔站》和《隧道》。
相较于丧尸片,《隧道》的真实性高一点,据说原著是悲剧结尾,电影的结尾很让人欣慰了。
看到女主在广播里告知隧道里的李正洙放弃救援的时候我是震惊的,不敢相信,难道这个人对她来说不是全世界吗?
不敢想象如果真的放弃救援,李正洙就这样死去,女主之后的人生会怎么样。
与整个国家为敌?
怎么样以平和的心态教育年纪尚小的孩子?
真的不敢想象。
怪不得原著的结局是都离开了世界,说是离开了这个世界,不如果是这个国家的人逼迫她们离开了这个世界。
政府不作为和豆腐渣工程是被吐槽烂了;然而,民众从新闻刚开始的关心到后续的抱怨及冷漠,看起来像极了当今中国。
就是这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热搜”“热门话题”吸引着民众的眼球,不管是媒体还是商家的操纵,络绎不急的热门词汇和事件消耗着民众的时间,关心评论完这件事,然后遗忘,继而再去搜索下一个新鲜出炉的。
“乔任梁”这三个字恐怕是大多数人前几周都搜索过的,现在呢,我想大部分人早起转头其他热门事件了吧。
可以说民众冷漠,但这也是媒体操作下的一种普遍现象,不是吗?
电影中的无良记者说了一句“再有一天就可以破纪录了”,真的好想扇他巴掌啊……因为李正洙对于这个记者来说只是一个或许可以产生头条的新闻源泉吧,甚至不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突然想到,如果隧道塌陷后隧道里只有一条狗呢?
大概会有更多的人以看戏的心态看待救援狗狗吧。
(前提是如果政府会救援狗狗)不记得在哪里看到的话,不要随意评论你没有切身经历过的任何事情。
如果媒体不要胡乱发表意见,如果民众不要以冷漠为前提给予受害者家人压力,或许女主可以再坚持救援。
虽然电影的结局是令人欣慰的,但是放到现实中,恐怕没那么多的好运气。
愿每个人多一点包容心,多一份温柔,对待这个世界,对待自己。
剧情别出心意,细节刻画其实,演员演技类似自然生理反映,也可称之为演技的表达贴合生活的真实,亦有对官方的调侃式的冷幽默讽刺,观众看后得到情绪宣泄,容易共情。
社会关系具象表达,社会阶层各关糸维度真实刻画,代入感很强。
男主的演技尤其突出,支撑起了这部剧,也是成功的元素之一,好演员真的是不可多得啊,天赋与努力并重。
你会不会为了一个可能活不下去的人让出自己活下去的唯一水源?
你会不会在一次又一次失望后失去再次相信希望的能力?
片中每对对比都有很强碰撞:越造越多越造越快的豆腐渣隧道VS一个星期都挖不穿坍塌隧道;隧道里被困的李VS救援第一天把隧道口堵得水泄不通的媒体和合影报道的领导;隧道口无助的被困者家属VS和家属争相合影的政府官员;扫雪车该救城市给无数市民带来隐患的积雪VS救隧道里被困的一个人;在预估解救日得知挖错位置了的李VS电视台主播不痛不痒的一句“相比统计数字 我们更相信希望”;李的太太安安静静、尽一己之力帮救援队端茶送水VS遇难官兵的妈妈把儿子的死怪罪在李头上、斥责李太太;二十多天后65%群众希望停止无谓的救援VS救援队长被舆论和上层压迫无法违抗、但最后一刻为李放手一搏;媒体只关心你的状况和反应够不够爆炸性VS家人只关心你还活着就好……【媒体】救援第一天把隧道口堵得水泄不通、要求救援队蹲低一点不要当着他们拍摄;对坍塌、豆腐渣工程、救援的报道看似有理有据、积极向上(列举数字、相信希望),实则没有建设性意义,也没有推动豆腐渣工程的产物重建或升级;救出李的时候再次把隧道口堵得水泄不通,挡在救援队护送李上直升机的路上不断喧闹提问;李感谢救援队长帮自己把那句愤怒的粗话大声喊出竖起的大拇指,被解读成对国家和政府不懈救援的感谢,所以媒体根本不需要真相,只需要给社会传递正能量,拍一张照片,故事随便编。
【部长发言人】救援二十天、发现挖错了后,会上听着说准备放弃救援李、重新开始隔壁的爆破建设工程,不同意也不反对,不装好人也不做坏人;救出李后,走狗们最先考虑的不是尽快送他去医治,而是等部长来了和部长一起上直升机让媒体报道;救援事件后是一句轻飘的“人命重于一切”……可真要说她做错了什么,好像真说不出来,就像她听见救援队长帮李骂的那句“你们这群混蛋给我滚开”的时候的莫名其妙:“我吗?
为什么?
嗯?
”【救援队长】在本片中可以说是除了主角一家以外最正面的角色了吧,是最后救出李的最后一根稻草,尽职尽力分析隧道结构、规划救援,为了帮助李亲自喝尿给他建议……可他也是人,就会有缺憾——他敢在大会上提出“隧道下压的不是蝾螈,而是活生生的人”,但扛不住救援人员死亡带来的舆论压力,虽然没有相关的镜头,但再看到他时他只是看到停止救援、重新开工建设隔壁隧道的新闻无奈地独自下隧道尝试搜寻;他把好脾气都留给了被困者、被困家属,对待下属态度暴躁、毫无耐心;他是救出了被困近一个月的李的大英雄,可到头来功劳都由部长和政府领取,他只是一个角落里为“为什么在媒体面前骂脏话”的小喽啰……队长的形象真的很立体,放在整个社会事件里,他能立足不是反面人物,也只是多亏他成功了……【李正洙】拥有绝对主角光环的正面角色,他聪明,第一时间联系上救援,有车作为庇护所;他幸运,有水有蛋糕,有女孩给狗买的狗粮;他善良,不辞辛劳一次次爬去帮助素不相识的被困女孩,让出自己的水源、电话(借用)和手电;他乐观,在预估救援日到来之前在后备箱给自己找乐子,在墙上倒数那一天、在墙上画画,用指甲钳剪胡子,和狗狗聊天;他伟大,创造了人类被困最长纪录,他最终活了下来;他有脾气,不是一个毫无性格的软柿子,被救出后让围堵的记者和姗姗来迟的部长滚蛋吧……【李太太】也是有主角光环的正面角色,最主要的特点是温柔善良:刚来到救援队时不知道能干什么,作为受害人家属居然帮忙给救援队端菜加蛋;舆论将救援人员的死归于李,女儿被同学嘲笑,她没有抱怨,只是让婆婆带女儿回家等她回来;政府半强迫她在65%市民同意停止救援的文件上签字时,她最后的挣扎是去电台、在丈夫最喜欢的古典乐台说了一段给丈夫最后的话;李被救出来的时候,记者们一拥而上不断发问,她跌跌撞撞地冲上去抱着丈夫眼泪不住地流;再次带丈夫开车要进入隧道时,她看到了丈夫的不安,紧紧地握住丈夫的手……【另一个被困女孩儿】事故的另一个受害者,她的情况比李危急——被巨石压住、昏迷两天半刚醒,脸上有伤(更不要说身上的内伤有没有),这些其实都预示了女孩儿撑不到最后;她不能独立,她需要李分给她水、借她手机、帮她擦眼泪,对李来说这是一个负担人物,是成为李获救路上的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全看她能不能健全自如地活下来(但从他们第一次相遇李显然推不开她身上的巨石,其实就已经预示了这是一个绊脚石角色);她甚至有点自私,明知道水源稀缺(虽然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水)喝了小半瓶以后还提出请求李喂给她的狗一点水,耗费李手机的电给妈妈打了个毫不言简意赅的电话,她爱她的狗但是和很多爱狗主人一样为了人类社会和自己的方便给狗戴防叫电项圈……但这种自私又因为是小女孩的年纪得到了更多原谅(刚入职的员工,二十三四岁)。
韩国电影批判法制的,像素媛、熔炉等,有批判民主制度的,有批判政府不作为的,在韩国电影中几乎没有政府阳光的一面。
看韩国电影就像深井里抬头,周围一片黑暗,头顶一个光点,只要你向上总有光明。
而我们的电影,360度围着探照灯,全是光全是正能量,而你除了刺眼啥也看不到……………………………………………………………………………………………………………………………………………………………………………………………………………………………………………………………………………………………………………………………………………………………………………………………………………………………………………………………………………………………………………………………………………………………………………………………………………………………………………………………………………………………………………………………………………………………………………………………………………………………………………………………………………………………………………………………………………………………………………………………………………………………………………………………………………………………………………………………………………………………………………………………………………………………………………………………………………………………………………………………………………………………………………………………………………………………………………………………………………………………………………………………………………………………………………………………………………………
绝地隧战——2018 在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紧张时期,韩国民间军事企业(PMC)的领队Ahab(河正宇饰)从美国中央情报局处接到一项绝密任务,目标是率领战斗小队在板门店地下30米深的隧道内,消灭朝鲜的领导人王。
此时他和他的12个伙伴都处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空袭轰炸的危险之中。
他别无选择,只得与朝鲜军医合作,小队在地下30米深的隧道内,展开了一场秘密而激烈的战斗。
最终他们赢得了战斗,保护王存活,获得支援,顺利地走出了地堡。
在运输机遇袭后,跳伞再一次营救王,医生。
电影一开始有点拖沓,后面还是非常紧张、激烈。
因为电影虚构的情节,豆瓣上都查不到。
河正宇的演技还是没得说,总是能让人代入进去,但是看多了也发现一个大多数演员的通病,就是表演化单一,电影的结局比小说结局要好很多,庆幸自己看到一半迫不及待搜索了一下这部电影结局,没想到在百度上看到的是小说版的结局,当看完电影结局的时候竟然感觉到一丝幸福,因为我本身不喜欢黑暗结局。
在小说里主角是没有救出来的,妻子也被人网暴导致自杀,而在电影版主角活了下来,但是也辛亏是有一个负责人的救援队长,如果放在现实中可能也没有机会了吧,狗狗也是关键,估计这只狗出去后身价飙升了吧?
本以为主角会在下面把他吃掉的,让人厌烦的就是部长们和媒体们,这种媒体因为给了一部分特殊权利后,从影片中也能看出来其实是阻碍了救援队的进度,比如一开始给主角打电话,以及和官方救援一起飞无人机,以及最后主角被救出来后的拥堵,但是我希望有这种媒体,因为有他们这种的存在,或许会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事情被报道出来。
说一下部长们,简直就是蛀虫,其实他们并不关系这个人到底活没活,救还是救不出来,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己在荧幕上树立的人设,所以去看他们好像是很努力在施救,但是心里漠不关心,救援队们也是这种,不顾那个把鸡蛋掉在地上吃的救援人员是这里为数不多的好人。
最后主角被困在下面几十天,然后最后凭着最后的力量往前爬了一百米,我觉得这个有点过分了,饿了这么多天这也太离谱了,最后几天纯就是喝尿度过的,所以这里看得出来手机电量很重要,为什么救援队会选择放弃?
就是因为没电也联系不上主角,所以认定主角已经死亡,但是如果手机有电能联系的上外界,外界肯定也会继续救援。
但是又说回来,假如一开始手机就在下面打不通电话,是不是说他肯定就活不成了?
因为不知道下面有没有人,不知道具体位置。
主角最后竖起来了大拇指这个是赞扬救援队长的,最后却被报道感谢国家。
这一点挺讽刺的。
最后说一下蝴蝶效应,如果主角加油的时候,不上加满,或者就能开出隧道了对吧。
进入剧情比较快 这点我比较喜欢 后半段比较拖沓 中间加入的小女孩和狗感觉没啥意义 没有预想的那么好看不如釜山行 潘多拉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人物的刻画非常苍白,尤其是心理部分浅尝辄止,反而充斥着各种浅显的讽刺梗,导致故事的主体几乎没有放在男主如何撑过53天,女主如何面对政府停止施救的心理刻画上。逼站洋洋洒洒的弹幕也可以看出本片思想性一般,话题是被五毛和皿煮粪子撕逼炒起来的。
幸亏我不是韩国人
比《釜山行》好了一个裴斗娜。
对救援中人性的拷问,成了韩国片的强项。第一次在私人影院看片,体验不错。10.3 with 斌
韩影的分依然虚高。这么好的立意一定能有不错的故事啊,结果我看的是什么鬼
从头到尾都是槽点。如果这片子是大韩民国高级黑它值得十颗星。从釜山行到流感到隧道都展现出韩国政府多么无能又傻逼。先不说手机一二十天还可以超长待机,都能打通电话不能定个位吗?这也能挖错?救援工伤而死不怪工具豆腐渣有脸去怪被困者家属,因为他倒霉被困我儿子去救你而死了?逻辑在哪里?
其他不说,河叔演技吊打隔壁孔侑
哪怕全世界都放弃了,她依然相信丈夫还活着;前半部分讲搜救,后半部分讲人性。河正宇和裴斗娜演技双双在线,尤其后者戏份不多,但一个潸然泪下的独白就能戳中我。PS导演跟媒体还有朴槿惠是有多大仇,这是往死里嘲的节奏啊...
4.5那個大拇指太特麼諷刺了。對,狗屁政府,狗屁領導,你們跟那些跑一線的戲子沒什麼區別,都在演,都在賣,都在裝。河正宇現在選片子越來越趨向這種風格,恐怖直播就夠勁,這片更特麼直接。整個過程居然沒人譴責豆腐渣工程,他老婆居然還能去簽字同意爆炸,換我打死都得給爺們撈出來啊。
除了最后结局处理有一点点小粗糙
还行 多是对症府的讽刺吧 对灾难里面男主角也没怎么挖掘 觉得河正宇野没什么发挥演技的地方啊 为什么还有人在这里攻击孔侑啊...觉得釜山行给男主的发挥空间比这里多的多惹
看得气死
演技没得说,真的好到不行主配角都那么好。节奏…偶分心了~,连看几部灾难片后大概有点审美疲劳,照例是要批判一下社会现实的,不过批得很好。结局前救出来后的段落很爽。各种倒霉事发生的时候有些会喜感。唯一bug就是找不到被困者位置的时候没有gprs定位,有手机信号的啊。
三星给斗娜……片子到后半部分有些失控了……
剧情太扯了,还有那点儿食物可以坚持三十五天也有点儿像科幻片,所以。
韩国政府和媒体又被自家的电影完美地黑了一次
过于现实的讽刺,每一句对白都在抽相关部门的耳光,耳光抽过得到的却更加压抑的现实。 就像我们抽总局大人的耳光还少吗,可这类片子还是看不到啊。
河正宇被救出来后,领导也正在赶来合影,蜂拥的记者让他说一句,他凑在救援队长的耳边说了一句,队长大声转达了他的话:“都滚吧,你们这些混蛋。”戴着眼罩的河正宇朝队长竖了个大拇指。后续报道,截取这个竖大拇指:被救者感谢政府和国民。
各方面都挺好的,没有明显的不足,电影拍成这样已经足够,把该讲的故事讲好了,不需要用力过度。主要是揭露社会和人性,救援和生存不占太多比重。推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