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电影公社策划之地震题材灾难电影季之三 日本会沉没吗至电影《日本沉没》,欢迎品阅,转发有你!
本文只关乎电影无关于政治
出品:十月电影公社 编辑:十巅原创作品 非请勿转视频等素材来自源网络,转载不可用于商业用途向辛勤工作的所有字幕组牛人门致敬!!!
一句话影评美国大片的套路都是当了英雄又赢得美人,日本大片倒是很好运用了逆向思维,而且还在关键时刻“把持住了”。
为什么要看这部电影据某些媒体报道,《日本沉没》可能成为现实,这次精彩的预演一定不能错过。
影评《日本沉没》改编自小松左京所著的同名小说。
这整部电影描述的破坏场面只占135分钟电影时长的很少一部分,电影剧情更多的描述了一个国家的不确定未来,对于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小小的个体来说,这样的恐惧是难以战胜的,在这样的环境里,人性的真善美、凶险恶都被淋漓尽致的展现。
人类脆弱的秩序和道德是否经得起考验,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命题。
电影一开始,美国专家就介绍了对日本沉没的预测,并用巨大反差的场景来对应末日论的独白。
戏说剧情史上最LOW首相:日本正面临亡国之际,刚上任的首相却将国宝转移以卖国求荣,甚至不关心国民的生死。
这首相真LOW爆了。
就在拯救日本于绝境的最后一刻,平民男主角用生命的代价赢得了成功,难道不LOW的日本人都深藏民间。
其实男主角在关键时刻也LOW了一下,也许是导演怕男主角拯救日本时发虚,误了拯救国家的大事,才让男主角LOW了一下。
但是,在盛产爱情动作片的日本,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说来说去,富士山到最后还是没有喷发,这就代表着日本人的信仰还在,日本也没有倒下。
如果富士山真的喷发了,《富士山下》这首歌也许就该改名为《富士山上》了。
身处这样的灾难,我们能做些什么据说日本的地震都是由于背着世界的巨鲶的生气时突然颤动造成的,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只让这只巨鲶背着日本就好了。
电影启示录面对大自然,人类甚是渺小。
将来,地壳运动也许真的会将《日本沉没》《2012》这样史诗级别的场面带入我们的世界。
另类观影感据说某些国家的民众看完《日本沉没》后感觉很爽。
也许导演就是要利用这种情绪大捞一笔。
如果导演接着拍摄《富士山爆发》,票房也必定大卖。
亲们如果也带着某种情绪观影,你会是什么心情?
欢迎留下评论。
向辛勤工作的所有字幕组牛人门致敬!!!
谢谢品阅 电影浓缩人生转发有你,欢迎大家关注 “十月电影公社”
重看《日本沉没》:用灾难临摹现实 范典/文 3月11日的日本9级大地震造成核电站爆炸,甚至引发中国超市碘盐瞬间脱销。
最近又重新翻出《日本沉没》,以定心绪。
《日本沉没》是1973年出版、由小松左京写的科幻小说。
同年东宝将之拍成电影,结果大大轰动了日本社会,该片也成为灾难电影热潮的先驱者,2006年又由东宝重拍。
当年我把《日本沉没》当作是科幻片看待,而今重看时却怀揣近在咫尺的恐惧感,电影中电脑特效制成的山崩地裂、海啸、火山喷发场面与现在电视新闻中的极其相似。
然而,令我感触最深的并非该片对灾难场景的描述,而在于它对于人性的描述与如今电视画面的实时报道竟如此相似。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地震高发国家,民众的忧患意识极强,尽管地震灾难一次次冲向顶峰,直抵科幻片阶段,这里仍井然有序,人们互帮共济。
电影中女主角玲子是一名消防员,从小家人就在灾难中丧命,于是灾难来临时她充当了救人勇士,作为“女流之辈”,却担负起英雄般的救人职责。
再来看最近的新闻,被采访的日本国民说:“抱怨什么呢?
我们生来与灾难相伴,无处逃遁。
”他们和电影中那些小人物一样,在灾难面前保持内心平静,而不是抱怨。
危难关头,总会牺牲极少数人来拯救国家,这在美国影片中时有见到,但美国人升华了那种个人英雄主义,比如《超人》、《蜘蛛侠》。
而日本人则更强调普罗大众与国家同忧患的意识和精神。
《日本沉没》中两位最后牺牲的优秀潜艇驾驶员,他们原本已接到英国潜艇队的录用书,可是他们依然放弃逃生的机会,置个人生命于不顾,在专家安排下去炸毁兆岩的断裂层。
现实新闻里也有这样的志愿者,主动提出进入核反应堆做封闭处理,以保障其他所有人的生命安全。
影片同样涉及政府利益与专家权威的冲突,田所博士指出日本将于不到一年之内由于地壳变动整个沉入太平洋,但政府却漠然处之,又对外宣称是五年。
前者在危机来临前思谋拯救方案,后者却逃避现实,有意拖延疏散民众的时间,当然也出现了鹰神沙织这样的危机管理大臣,最终在她有效及时的处理下,国家转危为安。
这层矛盾的隐指,其实也反映出徒具防患意识远远不够,更需呼唤良知与正义感。
也许是去年《2012》带来的末日景象已让观众震撼不已,时近2012年果然人心惶惶。
《日本沉没》提供了一种借鉴,像领先全球似的作出一个告别手势,提前临摹写实。
据说日本在二战期间遭受原子弹爆炸之后,便时常被“毁灭”感围绕,一次次用艺术形式作出假设,而今,这种假设成为现实,国民与政府都保持冷静,这种姿态是他们提前“演习”的结果,也是全人类值得临摹和学习的。
至少我们意识到,科幻片的假设也是基于人类对灾难的恐惧意识而构建的,它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借鉴。
《海防最前线》(The Guardian)(简称海),《日本沉没》(Sinking of Japan)(简称日)海:哇,你用那么多的钱来拍喔!
20亿日元哩!
日:那里那里。
你才厉害,叫好又叫座!
海:都是各位乡情父老赏脸而已。
你也不差呀,日本政府倾全力支持拍摄喔,出动各相关的机构,还邀请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担任顾问,让影片出现的特效更真实。
日:谢谢,其实这部该片自小松左京的著作《日本沉没》,在1973年就曾被搬上银幕,现在重拍是因为有了雄厚的资金,加上特效技术一日千里,所以才能拍成这史上投资最大的电影。
海:我觉得我们很相像叻,都是英雄主义国家,无论什么事情发生,我们都以大英雄来拯救世界。
日 :是吗?
我还记得二战时期被你炸得粉身碎骨,都是靠我们大和民族自强不息、埋头苦干,经营了二、三十年的时间迅速爬起。
我们的英雄主义,跟你们的相差甚远。
海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最佳盟友,哈哈!!
日 :你片中的男主角Kevin Costner,已经难现昔日风采了,自从凭Dances with Wolf一片夺得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他本人)后,便难得再看见他有水准(比起Dances一片)之作了。
不过,他还是选对了戏路,不再谈情说爱,做个海防员教官,踏实地演好这个角色,佩服佩服。
海 :哈哈,谢谢。
你的男主角草什么剪,演的很木哩……我们的Ashton Kutcher虽然年轻,有个大他16年的老婆Demi Moore,但是他的演出是多么的精彩,真是扣人心弦!
日 :是吗?
他是草剪刚—我们日本最有名的人气偶像团体SMAP的成员哩,酱你都不认识?
海 :是吗?
又酱的团员吗?
没有听他的名字哩。
我只听过木村拓……海,不是不是,……对,拓哉!
日 :那你的女主角Melissa Sagemiller只是花瓶叻,不像我们的柴崎辛身为拯救员,不但英勇救了草剪刚和小女孩,而且还下定决心不要苟且偷生,留下来解救更多灾民。
海 :的确……柴崎辛的演技从以前的日剧《Good Luck》开始就很耀眼,我们的Melissa Sagemiller就输了一大载,不过Melissa也有点亮丽的演出嘛……日 :哈哈,算是吧。
那你有什么感动的情节吗?
海 :哇,整套戏都充满了感动!
一句“你如何决定谁将活下来,谁将死去?
”超炫吧!
日 :有钱、有权的留下,其他的给我死去吧,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海 :你这就是势利眼!
我说要救人,就从我最先接触到的受害者开始,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们一个个地救上!
日 :你认为你比按着老婆,不断往海面上浮的老啊伯好很多吗?
海 :(哭…)对,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才能明白这个道理……日 :那你能感受我们矛盾的痛苦吗?
当你的国家即将毁于一旦,你将如何做出选择,要逃离这个养育你的国土(寄人篱下、依靠有限的外国援助,能吗?
),还是留下自救?
海 :当然是自救!
槟城不也有自救会吗?
听说好搞得有声有色,自己的问题,自己来解决!
不要依赖别人,等候上天的眷顾,那是妄想!
日 :我们没有上帝,只有靖国神社!
海 :哦,就是那小泉不顾邻国如何反对都坚持参拜的靖国神社?
日 :是的!
我们的战神!
海 :你们舍身救国的精神,也叫我们汗颜!
不顾自己的性命,驾驭潜水艇到深不可测的渊谷里点燃核炸药,试问有多少人能如此鞠躬尽瘁,为国捐躯?
对比自私自利、卖国求荣的代首相,他是多么的无耻,留下国民陷入万劫不复的窘境,自己先行逃离日本,简直是你们日本人的耻辱!
日 :难得海兄如此深晓大义,我们日本人绝对不是贪生怕死的懦夫。
再来,我们一定能同心协力,统治亚洲!
呵呵!
海 :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后记:1. 以上纯属虚构,文章内容未必反映真实状况。
2. 国际关系上日本的最亲密盟友为美国,而由于美国在当地驻军,令日本在美国的东亚外交策略中有一定影响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日本努力在世界舞台上争取与之相等的角色;曾联同德国、巴西及印度国组成四国集团向联合国提交改革安全理事会建议,其中提出加入该等国家为常任理事国。
某些问题,例如捕鲸,偶尔令日本成为国际组织的批评对象,但日本与世界关系基本和谐。
与此相对的是由于对二战历史、领土划界及军事威胁等的认知不尽相同,日本跟邻国,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韩及南韩的关系则相对紧张。
资料取自维基百科
晚饭后和朋友及她老公一起去看电影,这俩相当爱国的人士立刻选了《日本沉没》这部电影,一部宣传为耗资上亿,创世上灾难巨片的电影。
影片开始后没有多久就出现了灾难性可怕的场面,转瞬消失。
然后是男女的相遇,感情的萌动;前妻和前夫开始共同拯救日本。
都开始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浪漫而温柔的气氛充斥其中,灾难的背景只是一个烘托,或者感觉是场景需要。
性急的人是没法看下去的。
于是开始和朋友在玩“找茬”游戏一样的看片子,计划一年左右消失的日本感觉在以一个月消失的速度进行破坏;首相的飞机竟然低空飞行,结果被喷发的火山给崩了下来,于是代理总统隐瞒事实,最后干脆去美国避难了;请来各国支援打柱子在海底,准备炸毁断层,岛国四周均海底火山喷发、地震,唯独打柱之处没有任何事情风平浪静;在关键时刻总是会发生地震,任务失败;浪漫爱情展开,美好回忆开始,一切又恢复平静,好拾趣的地震;造价很高的潜水艇下去就不经撞,连一点英雄的事情都没有发生,人就死了,老杨说得好:跟日本车一德行,钢的换成塑料壳子,不破才怪,然而驾驶一个已经用于参观的古老潜水艇竟然成功,不过人是都回不来滴。
那干嘛不学学伊斯兰兄弟,直接人体炸弹,还要费力去拣一点火装置.....数不清的这种搞笑细节,我俩忍不住笑的很放肆,惹得旁边的哥哥很有礼貌的说:请你们小声一点。
看完觉得,这个导演也许没有学好编导,也许他没有生活常识,任意天马行空的幻想,但是他一定学过心理学,那么牢牢抓住了中国人的心里,钞票赚到腰包里比什么都踏实。
所以他们依然很猥亵。
模仿美国灾难大片的手法,却学的扭曲。
美国是要拯救人类,日本要拯救自己,所以他们会用相当于核弹的威力去炸了断层,而不顾会对周围国家整个全球有什么影响。
所以他们打心里还是很自私。
不过他们飘在太平洋中,脚没根基的感觉真的很不踏实,岛国的思想就会作祟,想侵占陆地,想称王称霸。
这样的日本沉没太兴师动众,要是我拍电影可以几分钟就直接The End.一天晚上东半球大家互到晚安,然后就寝,西半球还在开始忙碌。
一切正常。
第二天醒来的东亚,大家竞相报道:日本消失在了太平洋中。
于是马上头版头条,科学家开始分析。
有人感叹有人庆祝。
这样安静,才不扰民。
不过,冲着这麽好个名字,看这电影也值咯
最近1年很喜歡看日劇日影日本人所表現的很多精神真的值得學習我最厭惡的是憤青盲目一天一天的反日而不知道從自身開始去成熟去強大這部片子倒是真正看到了日本的危機意識所以我希望真正的中國人能真正去看這部片子對於我們四川地震過來的人應該更能體會
今天中午回公司时,Jerry说她BF来电说富士山爆发了,然后说美国的处理核问题队伍也要从日本撤退了。
着实吓了一大跳啊!!
回到公司饭也顾不上吃,马上看新闻,马上吁了一口气,虚惊一场,Jerry的BF不愧是O型血的。
公司同事吵着说要马上找定工作了,我和ANNA说幸好咱英语不算差,应该还能找到欧美的工作。
感觉日本一步步每况愈下,我真不知道日本最坏的情况会是怎么样。
我自认是很爱国的一个人,虽然糊里糊涂地大学选了日语,但是若然中日战争国家需要我的话 绝对义不容辞。
但是日本到了这惨况,看着日本难民身处绝境,首先作为一个生命体,我不可能无动于衷的。
其次,学了这门语言,总有期盼要去日本看一看。
日本,挺着啊,我还想去看4月的樱花东京,北海道,名古屋,京都。。。。。。
转回正题,因为3.11大地震,专门找了这片子来看,虽然剧情逻辑等实在欠奉,但是一边看一边惊叹,怎么这么相似,oh my lady gaga,除了福岛被弄成完全相反的情况,(电影里福岛是唯一没受灾的地方)其他都有很多惊人的巧合。
日本真的要沉没吗?
还是,3.11只是2012的序曲?
看到这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评论都差,我感到有些诧异。
比起2012这类宏伟巨片,我更倾向于这部电影里的关于人的描写。
有天灾的地方必然有人性光芒的闪耀。
谈到灾难,无可避免的会探究人类面对灾难的态度。
可能我个人不太喜欢好莱坞式以视觉效果为噱头的灾难片,并且英雄总是奇迹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逃过了灾难。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莫名的有种想哭的冲动。
听到日本即将沉没的消息,一家人竟然相视而笑,然后坦然的继续喝酒聊天。
难道还能跟老天作斗争?
说到底,当真真切切的面对人类的渺小的时候,老百姓们不也只能顺从天意吗。
渺小但不代表人类不能争取。
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正是跟灾难战斗的最有效的武器吗?
电影里将人类的态度作了更多的细节描述。
我喜欢这种更细腻的描写人性,或许只有同是亚洲人才能感受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吧。
影片中的一些措施让我也不得不对日本感到有些佩服。
对于应该将日本人民遣送到哪个救助国,日本人很明显的表达出对美国的不信任,以及世界各国对日本人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他们很客观,没有把自己大和民族看做是不可一世的世界的主心骨,他们还是知道自己在世界的地位,在世界各国眼中的地位。
结局可能有些个人英雄主义了,不过毕竟是商业片,利益放在第一位啊。
看到玲子想拯救更多的孩子那里,个人稍稍的起了下鸡皮疙瘩哈,却很感触。
可能看了2012后,发现整个世界都会灭亡,那真的只剩绝望(毕竟我可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具有“猪坚强”般顽强意志力和超光速的反应能力并可以在只有0.000001%存活几率下携带一屋子大大小小成功登上大船还完全没有背井离乡所带来的沉痛并面带微笑镇定自然的说“我们搬新家啦!
”的那个神话般人物),我可没那么多堆幸运。
但当我看完日本沉没,我却感到于每个小小的人都能做一个个小小的事,而小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大大的希望。
欸,讲的我都不知所云了.....
文/Jeff典型的日本电影,灾难片都能做到如此温情。
老美的《后天》中的情感描写和人性挖掘就显得相形见绌。
《情书》般唯美的爱情感故事融合《后天》般震撼的灾害描写,不需要如《后天》般装模作样地追究全人类的环保责任,却也凸显出一个民族自救情节下的人性悲怆。
如果你还痛恨日本这个民族的种种劣迹嘛,或许你还在鄙视日本这个民族种种猥琐和极端的性格,那么在这部电影当中你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个独自拥有全球20%大地震的国家血液当中充溢的危机意识。
如果说《后天》不过是美国人借环境破坏这茬来大秀自己特效水平的高度的话,《日本沉没》则绝对是集中反映日本民族有史以来所拥有的民族和国家危机感的出口,从这个角度来讲,《日本沉没》在反思人类面对灭绝性灾害时所应有的态度方面显得更有诚意,也更能引起人的共鸣。
起码作为日本邻国的中国人的我,在以后对待日本人、日本民族的时候会多一个角度去体察。
这部《后天》版《情书》,或者《情书》版《后天》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更深地理解了日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
作为一部国民级情怀电影,06年的日本沉没是及格的,它表现出了在灾难面前人类的无力,阶级分化的世界多么世态炎凉,自诩正义的政客总是第一个抛弃自己的国家,而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们却总是那么伟大。
但作为一部灾难电影,它是不及格的,即便在06年也显得粗糙的特效,以及可有可无的爱情故事,导演似乎想说很多,但奈何功力不够。
多说一句,事实证明,只要日本一天不沉没,日本的从业者们对于"沉没"这个题材的创作就永远都不会终止,期待更精彩的作品,四星献给居安思危的情怀。
最近又看了一遍这片子,联系了最近的日本,担忧,害怕有一天真会这样,虽然是中国人,但对日本并没坏念。
但愿,保佑
虽然烂 大部分时间看得开心
有点唐山大地震的味道
太拖沓,技术含量浅。
蛮好看的。
完全忘记说了什么,只记得似乎是爱情片。
岛国真要沉没啊?真的要?这样不好吧,嘿嘿
让我怎么说
D9 NL-3744
commercial crap
比唐山大地震拍的好太多了。。。
特效的确比美国同类电影差很多,开始我以为这是7、80年代的电影,没想到是2006年~~~
沉闷,而且好好的灾难片加上柴崎幸就变爱情片了= =……
如果不是英雄主义。。。多好。。。
看了地震再来看这个电影 吓死个人啊TAT
基本在全睡眠狀態下看完.除了因爲看的是配音版以外,其實我當時真的很困.
好主旋律的片子啊,尤其是最后那个仰望朝阳的场景,确确实实被雷到了。
加油日本!
如此大的灾难果然不是能简单呈现的。虽然剧情方面有很牵强的地方,但是对于有如此强烈危机感的表现者,我不想苛责。
我完全忘记内容了.....
这电影让我在5.12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时常想起,比较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