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劳工

The Railway Man,战俘(港),心灵勇者(台),铁路人

主演:科林·费尔斯,妮可·基德曼,杰瑞米·艾文,真田广之,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澳大利亚语言:英语年份:2013

《铁路劳工》剧照

铁路劳工 剧照 NO.1铁路劳工 剧照 NO.2铁路劳工 剧照 NO.3铁路劳工 剧照 NO.4铁路劳工 剧照 NO.5铁路劳工 剧照 NO.6铁路劳工 剧照 NO.13铁路劳工 剧照 NO.14铁路劳工 剧照 NO.15铁路劳工 剧照 NO.16铁路劳工 剧照 NO.17铁路劳工 剧照 NO.18铁路劳工 剧照 NO.19铁路劳工 剧照 NO.20

《铁路劳工》剧情介绍

铁路劳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士兵埃里克(科林·费斯 Colin Firth 饰)被日军俘虏,被押送往泰缅铁路做劳工。埃里克偷偷藏起了一台无线电,通过收听电台,他得知日本在战争中早已经是强弩之末,蹦跶不了多久了,他和他的战友们就这样依靠着这一点点的慰藉和希望坚强的活了下来。 最终,埃里克的秘密还是被日军发现了,他们对埃里克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这给埃里克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这创伤直到战争结束三十年后,埃里克组成了自己的家庭之后依然分分钟影响着他的生活。某日,埃里克得知当年参与折磨自己的一位名叫长濑隆史(真田广之 饰)的军官依然健在,他决定去拜访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时空大魔王船长哈洛克法理人生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纯白交响曲银河铁道之父南茜新龙门客栈德凯奥特曼特别总集篇马露鲁的回归忍风战队破里剑者是也!咻咻的20周年截拳道抓住你的衣领豆娘维拉·德雷克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刀剑笑新传之决战叛逆者爱我请留言爆裂骑士入云龙公孙胜怪盗Joker第3期金装律师第一季森林精灵消失的女友疯狂的心幕后大老爷无主之花不良辣妹和歌子酒第八季长安夜盗

《铁路劳工》长篇影评

 1 ) 看了影评再去看电影,我觉得还是一部好片

看了影评才去看的电影,影评一面倒的认为此篇不佳,主要是对鬼子刻画得不够坏,鬼子行刑下手太轻,不过就是个水刑把主角这么的心理阴影面积这么大,最后主角居然没有手撕鬼子还跟鬼子握手言和。

幸亏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不然大家一定认为导演只不过是粉饰太平,掩饰日本人的罪行,我们没有就真正经历过战争,所有对于战争的认识是靠这些年的影视剧得来的,所以我们对日本人充满刻骨仇恨,所以抗日剧中各种手撕鬼子的桥段才让我们有痛快淋漓的感觉,而这种似乎有一些温情的片子我们无法接受,我始终认为战争受害者绝不只是被侵略者,看《钢琴师》最让我感动的是德国军官救助钢琴家的情节,那么当我们再去反思二战的时候,一定要用杀,狗这样的字眼才能解恨么,我们不是应该反思为什么会有这场战争,怎样才能让这样的事情不发生么?

最后主角和日本翻译的和解不真实体现了这一点么?

这难道不是对战争更理智的认识么?

 2 ) 恐惧是只戳不破的纸老虎

我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拒绝看二战时期和日军有关的任何东西,不管另一方是谁都不行。

这个片前一个小时我看的都很艰难,不过为了Colin还是看下去了。

想写点东西只是因为看了其他影评,感觉不得不说不然会憋死。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郁结于心的经历一定要靠真·复仇来终结,不然就是圣母——这个时代也确实倾向于用各种快餐形容词来概括事实上可以无比复杂的人性,当然如果主角选择了Kill Bill式复仇观众在屏幕外也会觉得酣畅淋漓痛快无比,而这也正是这个时代最喜欢的结局(ps我要说我是Kill Bill脑残粉)。

然而我总不倾向于任何事都只有一种解决办法,Kill Bill毕竟又不是现实。

法律所能解决的也是外在,内心的枷锁只能靠自己去挣脱。

法律昭告天下而置罪人于死地,和灵魂里真的释然,很多时候并不划等号,越是深重的执念越是如此。

原谅这个行为的力量和意义永远不仅仅在于“圣母”。

愤怒加深愤怒恐惧加深恐惧同样的情感叠加得到的结果永远是双倍的而不是解脱。

这个道理其实很烂俗。

在复现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时,作为被羞辱和折磨的一方,在具象化了的内心深处的恐惧面前,立场转化和心态变换,依然无法将自己真正变为施虐的一方,守住了当初就守得住的人格,从而真正与恐惧和痛苦开始和平共处。

对,其实人是无法彻底忘了恐惧和痛苦的,它深深潜伏在潜意识里,伺机而动,未知的任何一个下一刻的契机都可以触发它。

人是不会忘记的,只能学习如何与它们平静以对。

这也是原谅的力量之一。

或许原谅的对象并不真正是当初那个卑劣的对方,那个现在已变得弱小、卑微、满脸悔恨不安的对方,而是痛哭流涕囚困于不堪记忆中,囚困于委屈、愤怒、不甘、惧怕、绝望、痛苦这样的情绪中的自己。

此刻的自己与彼时的自己融为一体,才会成为开始安宁。

我很喜欢那个细节。

每当男主要面对他所惧怕的事情时,就会摘下眼镜。

他并非懦弱,只是模糊的世界更能给予他勇气。

更深刻的人性我也感觉不出来了,要发散就可以更多,还是算了……再发散就变成了过度yy了。

最后吐槽三点:1.打死我也不相信二战时期一个普通日本翻译的英文那么标准?

这TM在逗我,没有听到日式英语伐开心!!

2.咋又是真田广之呢?

他是不是和渡边谦并称两大外国佬最爱用的霓虹大叔。

3.要是现实里日本政府有真田大叔这一半的觉悟还犯的着每年都有人去烧靖国神社么?

 3 ) 铁路劳工

表示无法认同科林的角色。

无法原谅日本人的所作所为。

当他们被军国主义冲昏了头脑,他们永远也无法忏悔。

就像一头占山为王的饿狼,不被老虎重伤,永远也不会后悔自己犯下的罪恶。

枪拿在好人手里是正当防卫。

拿在侵犯者手里就是强权的象征。

他们拿着枪可以让你放弃抵抗,放弃尊严。

让你的余生都陷入失去尊严的折磨中。

永远痛恨战争,永远爱好和平。

 4 ) 可惜了演员真容

所下载资源标注“高分剧情”。

观毕,有被骗感觉。

所幸,还有妮可——我极为喜爱的一位女演员。

有些时日没看其作品,似乎两三个月前又把《时时刻刻》挑出来重温。

似乎是继《时时刻刻》后,妮可再次把金发染黑,还是齐耳短发,别有一番风情在。

本片,惟一的兴趣点是男女主火车上相遇引发的那份爱情,很容易让人想起《爱在黎明前》。

我不解:何以男主婚后,战争后遗症发作。

前面既没有镜头做铺垫,后面也没有通过知情人之口讲出。

所以,这样的剧情很莫名。

我就不信:日军中找不来工程师看懂囚犯所做的简单接收电台装置,还费时费力进行审讯。

如果是反映日军暴行,以筑路为例,远没有其它影片中工人动作稍慢就招致监工一顿皮鞭或棍棒等镜头。

原以为小黑屋发生了诸如被性侵以致男主不愿讲出,实则只是被灌水(现实中,还有人选择投水而死)。

如果比较南京大屠杀或731病毒实验等日军暴行,再想想美军虐囚,只觉影片中的日军行为实在没什么。

菲利之死是否必须?

这家伙自个也可以去报仇啊。

难道非要拿自己的命做一个未知赌局,假如其自杀没凑效,岂非白搭一条命?

如果是体现对战争的反思,也远没有其它影片来的深刻。

本片中,加害方一句“抱歉”似乎够了。

实则,远远不够。

 5 ) 晚安电影

看完习惯性看豆瓣评价,我想这是个坏习惯。

beautiful mind died.some ugly night.妮可很美,两人在火车的相遇让我想起爱在午夜降临前 想起暖暖内含光,都是美好爱情的开始。

但是此刻糟糕观感被放大 或许来源于芬利的死,来源于移魂女郎,或许来源于火车在Eric 旁驶过,来源于黑暗中的舞者。

某些暗角被调动 记忆与认知的融合。

怪我自己容易动摇吧,但眼下的糟糕心情仅以睡眠调剂而已。

 6 ) Broaden Your Horizon

最新一期《新周刊》的封面标题是“烂片的狂欢”,这个话题其实很有意思,也很符合当前国内的观影环境。

在这个命题之下,各位影评界大咖联手撰文,从“烂片之王”艾德·伍德的《外太空第九号计划》聊到胡金铨的《山中传奇》,各抒己见,可谓百家争鸣。

看完确实涨了不少知识,也引发了很多思考。

但我仍然觉得烂片的标准其实还是很难界定的,与其是费劲心思为烂片划定标准,不如聊聊什么是不烂的电影。

据说好莱坞的编剧们有个不成文的编剧准则:让每部电影都能让观众学到一个知识。

我不知道这是真是假,其实通俗点来讲,就是一部合格的作品,应该视为你打开了一扇门,拓宽了你的视野,丰富了你的人生。

按我写雅思作文时最常用的一个短语来讲,就是“Broaden your horizon and enrich your knowledge”。

它可能是对于一项你不了解的运动的认识(如最近的《破风》、前几年的《极速风流》、《冰封168小时》等),可能是对于一段你不够熟悉的历史的补充(如《1942》、《逃离德黑兰》、《鸣梁海战》等),也可能是对于一个我们耳熟能详但是缺乏细节了解人物的刻画(如《模仿游戏》、《国王的演讲》、《万物理论》等),还有可能,是一部可以引发我们对一件事情的思考并会换个角度来看一些问题,并会有所收获,《铁路劳工》就是这样的电影。

这片子在去年1月在英国上映的,我记得当时在英国很多公交车的外侧,都能看到这部电影的海报。

按理说,奥斯卡影帝与奥斯卡影后的搭配,应该能让片子火一把的。

但据我感觉,它并未在当时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与重视,也没有引发大范围的报道与讨论。

后来我从网上找到了这片子的资源,下了下来,甚至还是720p的mkv文件,但也就一直放在了硬盘里从未打开过。

甚至在今天到电影资料馆看片前,都不知道这片子到底是讲什么的。

影片开始之后的英国元素让我无比怀念,典型的英国火车站站台、车厢里座位的布局、苏格兰高地的美景、Inverness、Bristol、Manchester这些地名、甚至连火车站墙上的way out都让我倍感亲切。

但这并不是一部只用看景的旅游风光片。

按真实故事改编其实是把双刃剑,好的地方在于它可以作为故事合理性的保证,而不会出现太多剧情上的硬伤。

很多故事看着假就因为它是编的而不是真事,一些情节的设置往往是为了刻意推动剧情,而没有让故事自己往前流动。

与此同时,真事改编的限制也在于它是真事,而影片的时长容量是无法满足琐碎生活的全部内容的。

再精妙地取舍其实都难以平衡。

科林费斯和妮可基德曼的感情线确实太快太突然,需要彼此走入内心的故事,从初遇开始讲,难免两人在感情线上虎头蛇尾。

影片节奏不是很快,摄影很赞。

很多镜头的构图对于男主有着很强的压迫感,主角出现在景框中的那个位置你就会觉得不舒服,内心受煎熬。

很多全景的使用更让人感受到油然而生的萧条与凄凉。

最后一幕其实挺让我感动的。

感动的前提对于我来说,是在情感上被说服,觉得这里是人物的真情流露,而非为了流泪而流泪。

对于一个曾经玩命折磨你,想弄死你的人,最终可以在那一刻相拥泯恩仇并在之后成为一辈子的至交,这确实太不可思议了,但这个结果是否可信,就要看导演的本领。

影片在这里情绪的一步步堆砌,其实还是可以感受到的,那段同样场景不同年代的角色互换,其实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也为很多冲突找到了理由。

真田广之的表演很到位,赎罪者的设定在这里是可以说服观众的。

而科林费斯态度的变化也是逐步累积的。

当结尾出现那些历史照片时,给予我的感动与震撼不亚于《逃离德黑兰》片尾那些真实存在的照片,这也为影片的主题的升华以及情绪的合理性再一次增添了砝码。

一个角色由两个人演必然要承担风险,戏份的分配不均与时间的纵横交错必然会影响到观众的接受力。

我能想到的,两部影片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一个是《无间道》,另一个是《美国往事》。

但是《无间道》第二部是为两个主角单独立传的,所以也不会觉得第一部中的陈冠希与余文乐短暂的出现有些尴尬。

而《美国往事》将近四个小时的片长,角色时长五五分,其实问题也不大,并且小演员们都很出彩。

但是本片在不到120分钟的时长下采用两个演员饰演主角,未免就会不流畅,毕竟当科林费斯出现时,谁还想看别的男人?

回到影片的主题,它其实不是一开始就谈宽恕的。

以至于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我都以为这片子讲得是“战争后遗症”,在战争中的某个点让他无法释怀,而主角的人设弧线在于他如何最终克服了它,类似于《集结号》。

但当最后宽恕的主题出现后,反而有种新鲜的好感。

比内涵比思考比场面比演员,也许有更多更好的战争片排在在它之前。

但以这样一种角度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你就会觉得broaden your horizon,在这点上,《硫磺岛的家书》与《父辈的旗帜》的成功也在于此,当真田广之流泪下跪,抱着科林·费斯心怀愧疚的时候,你既觉得他很可怜却也觉得他很可敬,从而会思考他是不是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战争所带给他的创伤是不是也需要用一生来弥补?

否则他也就不会留在那片土地了。

战争中那些魔鬼的嘴脸为什么在今天你可以把他当作一个普通人来看待来同情?

即使他们犯下的罪行十恶不赦你都愿意尝试去换位思考?

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可以通过这部电来引发思考的。

这个时代,可以带来思辨的电影都该是合格的作品。

 7 ) 战争永远没有胜者

同样是一部有故事原型,以反二战为题材的电影,但是和《血战钢锯岭》相比,竟然逊色不少,整个观影过程沉闷无比。

没想到强大的英国,也有投降日军的士兵,并备受折磨。

日本鬼子真的是太可怕和太可恶了,二战期间做了太多恶事,让人恨得牙痒痒。

这部电影主角没有太多的光环,有的只是多年以来走不出的战争阴影。

多年后,真与折磨他的人见了面,才发现原来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于是,宽恕成了唯一能做的事情。

二人还成了朋友。

确实一般人很难以理解。

没想到科叔和妮可基德曼早在四年前就有了合作,还是夫妻,想起《天才捕手》,竟然对妮可对科叔的醋意有了别样的理解,哈哈哈。

电影最后,科叔和真田广之有大段的对手戏,以前真没想过他俩在一起的效果,感觉是两个世界划不了等号的人,实际上也是,说着日式英语个头矮小的日本军人真田广之和身材高大优雅的绅士科叔站在一起还是不太搭。

战争永远没有胜利者,只有受害者,心理永久的折磨。

一辈子的铁路劳工。

 8 ) 生命

对于看惯了好莱坞式快节奏电影的观众可能会觉得这部电影有一点冗长,的确作为传记叙事类的影片节奏会相对缓慢,徐徐道来。

铁路人,科林所诠释的这位主人公的确与铁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电影开场与爱人相遇就是在火车上,男主木讷的搭讪女主甜美的笑容加上窗外美丽的风景若不是看过预告很有可能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英国田园式的爱情片。

他们的相遇是浪漫的这或许是埃里克在战后最开心最甜蜜的回忆,正如观众们预料的那样,他们相知相爱然后结婚,但是婚后的生活并不是妻子所期望的那样,于是随着剧情的缓缓推进,回忆展开把观众带入二战那段残酷的岁月,关于那段岁月,我们是熟悉的同时也是最不愿提及的。

当男主被询问为什么画铁路图的时候他说是因为他喜欢,我认为那是真心话,当战友们讨论逃跑计划的时候我记得他提到铁路时的表情,那是真的喜欢一件事物时所露出来的表情。

这里顺便想一提当他们听到德国被打击战败的消息将这一消息告诉上校时,上校的眼神从空洞绝望逐渐焕发出了生的希望(为演员的演技点赞)让观众也会同他们一样快乐起来。

再然后电台与地图被发现,男主被单独囚禁接受询问以及遭受非人的折磨。

但是,男主坚强的活了下来并幸运的遇见了他的妻子,但是这段往事一直是他心里不能磨灭的阴影,可是当他知道了那个折磨过他的宪兵还活着时却显得有些平静,或许是因为有了爱人后那份仇恨渐渐被消磨也或许是不敢再一次揭开伤疤去面对仇人而想要逃避,他拒绝去见那个宪兵。

但是最后因为朋友的死他还是决定去见宪兵一面。

当男主回到自己饱受折磨的地方时伴随宪兵声音出现的镜头是一座颇为瘦弱的佛像这里也暗示着男主最后的原谅和放下。

二人见面时过去与现在的交错也预示着男主对过去的回忆以及现在看见长濑完好生活在这的愤怒,在他心里长濑是罪犯是凶手,所以他愤怒。

但其实从回忆的片段中可以看出长濑并没有对男主造成直接的伤害,这或许也是男主最终原谅他的原因之一。

二人最终的和解与宽恕我认为与其说是原谅倒不如说是对生命的理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会让他们在战败时选择切腹自尽在中国也有士可杀不可辱的名言,而艾瑞克坚强的忍受着折磨不管是在战时身体上的折磨还是战后心灵上的折磨,他选择了活着;而长濑通过他翻译的身份逃脱了审判,并在之后的协助工作中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他同样承受着心灵上的折磨,悔恨、内疚、罪恶,但他同样选择了活着。

两个人的相遇与最后的宽恕表明了生命高于一切。

原谅是不容易的,而最后男主选择宽恕或许也是朋友的死刺激了他,他不愿像朋友那样痛苦的活着,他还有妻子,所以当第二次故地重游他带上了妻子,从他略显轻快的打趣可以看出他是真的放下了。

从此心中再无阴霾。

 9 ) 铁路劳工

比受折磨更痛苦的事情是从折磨的记忆中走出来,男主人公顽强的意志力使他支撑到了现在,同时也正好有这么一个机会,让他摆脱埋藏在他脑海深处得那些包袱。

时间可以磨平一切,包括人的情感,从复仇的边缘转化为不可思议的至交。

但并不是每一个日本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觉悟,大和民族对于二战的态度至今和德意志民族的态度还是无法相比,希望那些右翼势力能够多看看这些片子。

向93岁洛马克斯和他的妻子凯丽致敬,也是爱情的力量使洛马克斯最终没有像他的叔叔那样没能战争的阴影而自挂东南枝,最后,我也希望这个世界再没有战争,最起码让我们在地球村过得太平一些,即便是会出现虐待,会出现暴力,也不要用肉体伤害的方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珍重珍重。

 10 ) 铁路人:为什么我们需要《桂河大桥》

头一次看到本片制作的时候大概是去年,还号称要冲奥。

但是直到看完这个炮灰之前,我都不知道本片除了帝后配置还有斯卡斯加德老爷子和光明大将军。

而且,看完之后也不知道这四个老骨头到底来干嘛来了。

照例先梳理一下单薄的剧情吧:二战时候主角相当喜欢铁路和火车,当兵的时候被霓虹兵抓去修铁路,然后因为自造收音机惨遭拷问。

若干年后在火车上找了个老婆,婚后老婆发现主角依然处于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无法自拔,求助于主角的老战友,然后老战友讲完故事去跟主角嘴炮失败自杀了,主角就动身去找霓虹兵算账去了。

在一通发泄之后,两人互通书信成了挚友。

虽然本片改编自真·实自传,似乎还有澳洲政府赞助,但是无论从立意还是到制作上,无处不透露出一番英国旧式迂腐思想的酸臭味。

战俘电影,或者扩大到战争电影的范围中,如果不是为正义奏凯,就一定是在反思战争本身。

这不是因为这个角度俗套,易于展开,而是由于战争的本质所决定的。

简单列举一下,《胜利大逃亡》《战争启示录》《黑鹰坠落》《野战排》《拯救大兵》《辛德勒名单》《钢琴师》,以及题目提到的经典中的经典《桂河大桥》,绝不会也绝不敢在战争双方跳来跳去,更不会由于关注点取在个人身上而模糊了战争行为本身的残忍和暴力性质。

因为战争不是两个小孩打架(虽然可能是由于小孩打架引起的),转过头来说个对不起就手拉手好朋友了,尤其是当双方地位和实力不平等的情况下,出现一方单方面欺凌另一方的时候,即便攻击方日后真的抱歉,受害方也很难谅解(当然一方面体现出谅解的可贵,另一方面其实这涉及到更多的心理行为)。

真正能和本片主角一样宽宏大量说过去就过去而且还手拉手变成小伙伴的,恐怕才是真的有些心理问题了。

当然真人故事怎么样,不方便评价。

但就电影所展示的这位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患者来说,不仅仅是情商有问题,而且智商也很堪忧。

简单看一下本片导演干瘪且平庸的履历表,便能对本片质量有了大概的理解。

场景多以室内为主,外景也应该是搭棚加后期,画面虽然靓丽却并不清新。

节奏混乱也是一大弊病,尤其是这种在不同时间段跳来跳去的电影,更需要注意在时间和情节上的权衡,正是由于这一点上的不足,让帝后和斯家老爷子在前5/7都成了酱油陪衬,既无演技展示也无出场机会:斯家老爷子在自杀之前的出场竟然是其在片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妮可影后每次台词不超过5句,结婚前大家闺秀结婚后苦大仇深;科林影帝从头到尾完美诠释了一位疑似精神病人,情绪从头闷到尾,发泄的时候都留着半口气,让我都恨不得替他手刃了;最无辜的光明将军还真的是摆出一副无辜的样子,仇人见面分外迷茫,手信一哭泯恩仇,一张凶脸的好莱坞之路比渡边谦难走多了,后者早就踏入正面角色,前者还在跟《浪人47》和《金刚狼2》大摆谱欺负后辈。

再来看情节:婚后影后才发现影帝有PTSD,不仅睡觉不老实,还是个negative处女座,非要把整理好的书房弄回原来的样子。

这一段或许是为了展现PTSD的恨之深痛之切,但是最终的效果就像是在宣传婚前同居一样;斯家老爷子自己搜集了霓虹兵的材料给主角看,因为自己当年没受拷问之苦,想让影帝去报复和发泄回去以偿还两人共同的愤恨。

但是影帝一番话顿时让老爷子语塞,不知道后面自杀是不是也因为这个:“要是早些年我还想去找他算账,可是现在咱都各行各业了,结婚生子了,再折腾这个不合适。

”有毛病的是你自己不是人家老爷子好吧?

是你在家里抽风PTSD的好吧?

老爷子好心好意劝你你老婆好心好意找老爷子开导被你冷嘲热讽一顿是作甚?

然后老爷子就忧伤地自杀了。

其实光明大将军当年也不是专业拷问的,就是一个翻译。

自己也没下过手(起码片中是这样的),顶多是知情不报拖延拷问时间,然后战后自称没有参与过拷问,所以逃过战犯死刑,但是被判做社区劳动(误)沿铁路收拾死尸,受刺激多年后回来净化心灵,结果碰上主角万里寻仇,莫名其妙和情理之中被一通折磨,最后痛哭流涕手信一封,帝后组就再次万里迢迢来越南看望小伙伴了。

主角当年被拷问的原因,是因为自己造了个收音机听广播,后来被发现了。

但是霓虹兵很脑残(而且片中还被主角作死地吐槽了,绝对是作死,这个角色绝对是性格有缺陷)认为,这个收音机是还可以当成发·报·机使用的。

于是一顿拷问。

霓虹兵想知道主角到底听了些啥消息。

主角死也不说。

于是又一顿水刑。

实在受不了了,说了:“霓虹已经差不多歇菜了,该轰炸的都轰炸完了,就等着投降了。

”说完还看着霓虹兵的震精的表情很嚣张地说:“早晚你们就知道了,等着投降吧。

”于是又一通打。

这种本身性格就很成问题,而且有抖M倾向,虽然曾经为人俘虏并且饱受多年来的PTSD,却还是能以高高在上的态度来宽宏大量,两句话就谅解了当年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的事情,还真是只有英国人能干得出来。

不信就回头来看同样是修铁路的《桂河大桥》:一九四三年,战争乌云笼罩太平洋,日军占领下的缅甸边境,有一个盟军战俘营.日军出于战略需要,在缅甸与泰国交界的桂河上为泰、缅铁路建造大桥,战俘营营长斋藤大佐下令全体战俘参加建桥工程,可是英军战俘代表尼科森上校认为这违反日内瓦公约拒不执行.双方对峙,后来双方又为战俘的待遇问题发生纠纷,尼科森被关入禁闭室.已参加建桥的战俘们开始怠工,加上日方设计上的不足,整个工程陷于停顿.斋藤迫于无奈,只得让步,尼科森等人获释.这时美军战俘希尔兹少校成功地逃出战俘营,来到边境农村中的英军突击部队,希尔兹从队长沃顿少校那儿接受了炸毁桂河大桥的任务,两人由几个泰国人带领,潜入大桥工地附近.尼科森在获释后想:在破坏一切的战争中何不做点事情.于是率领战俘日日夜夜地干,架桥工程顺利进行着,三个月后,大桥建成了.希尔兹巧妙地把炸药安放在桥墩上.在通车那天,尼科森将桥的上下作最后检查,突然发现埋设在沙床里的引爆电线,他跟希尔兹发生了一场争斗.守卫的日军慌忙之中开火打中了炸药,几声巨响后,桂河大桥被炸毁,飞速驶来的火车也坠入河里,尼科森等人壮烈牺牲.在这儿就不再谈后者的立意和主旨了。

单纯从对英国人的认识上,起码都是相当一致的。

这货实在是成问题啊。

http://i.mtime.com/cydenylau/blog/7777666/

《铁路劳工》短评

劇本寫的得真是。。。浪費演員啊

5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较差

为高海拔梦幻组合马克

7分钟前
  • 反应永远慢半拍
  • 推荐

挺不错的故事,关于宽容与谅解,但表现的有点乏味

10分钟前
  • 哆啦哆啦
  • 还行

战争总是如此残酷,创伤需要太久太久才能平复

12分钟前
  • 辽西悍匪
  • 推荐

瑕不掩瑜。这么好的镜头、台词和表演豆瓣评分居然这么低…

13分钟前
  • 拉勒by
  • 推荐

【两星半】

16分钟前
  • Chris
  • 较差

在飞机上看得迷迷糊糊,感觉想拍剧情片却也略有悬疑的想法,但完全没拍好。故事理应有足够的成图可以制造但总感觉不到位。看着Jeremy Irvine叫得撕心裂肺还是略难过的。Colin和Nicole两人的角色根本没火花,后者只用半张脸演戏真难为她。北欧大魔王stellan这次居然不魔性了!

20分钟前
  • Karo
  • 还行

十分一般,形式化太浮于表面,无法打动人

21分钟前
  • 布拉德痞特儿
  • 还行

集合了一堆最好的演员,却凑不出一部好戏。睡得我停不下来。

24分钟前
  • 匡轶歌
  • 较差

故事材料还不错,但是导演和剪辑死了

26分钟前
  • Pearciac
  • 还行

这么大一个故事都没怎么展开啊喂,剧本写得也太偷懒了,本来中间一度搞不好就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了的。脸叔和妮可真的没什么火花,居然还要合作第三部了OTZ【Jeremy Irvine真的挺像脸年轻时候的,连口音都蛮像【日本小哥好看好看!!!

27分钟前
  • 朱马查
  • 还行

肉毒女主完全没必要出镜!!!

29分钟前
  • Xuanita
  • 较差

好题材就这么毁了

34分钟前
  • 海王星北
  • 较差

只能说 拍得太幼稚了 和《桂河大桥》无法比

36分钟前
  • 爱看电影的猫
  • 较差

节奏还好 有的地方略显突兀了 但是几位卡司镇得住 总体觉得平庸得刚刚好 哪里需要那么多跌宕起伏的剧情  妮可在这里美 比摩纳哥王妃里美多了 真田广之英语不错啊~ 

40分钟前
  • 红桃小藕片
  • 推荐

大师级的演绎无与伦比

42分钟前
  • chenzyau
  • 力荐

这个真是太童话了。人类就算能意识到自己伤害了对方,也往往会第一时间选择为自己开脱,而不是认错。更何况是战争。日本不会认为自己在二战中做错了,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立场。况且男主原谅是因为终究还活着有的选,而我国亿万人民白骨皑皑,如何谈原谅?一切终将成为历史,留给后人警戒。

46分钟前
  • 小J²
  • 较差

拍的真难看...这种题材一般我都看的很动情的。有我最爱的柯林大叔也这么难看幸好是在飞机上看的...最后就这样原谅了? 和施暴者成为朋友这心是得多宽。

47分钟前
  • Jue
  • 还行

原谅的如此轻描淡写 云淡风轻啊 剧本好弱啊

52分钟前
  • Luigi7L
  • 还行

雖然兩小時,看後,只覺得是很簡短的電影

57分钟前
  • shirers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