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是何等不易呀!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
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上面有命令,纵是天涯海角刀山火海也得去呀。
没办法呀。
执行中,口号喊的山响,下来还得给兄弟们做思想工作,“就去去一下了,没多久就回来了,我不骗兄弟,我不是一样的吗,”。
雄壮,整齐,有序,混乱,尊严,等待,拥挤,失去尊严,对不起,吃饭,吵闹,安置,失业,被歧视,讨生计,活首,等待,等待,失望,抱团,等待,等待---。
谁知道那些老兵,那些曾经腰背挺直威风八面的将军、连长、勇士们经历了什么。
这剧没有说这些,可这些是必然的,洪根生:每天吃力的拉着个破旧的三轮车,收旧家电,不是收破烂,胜是收破烂,变得胆小,爱吹牛,事事不如意。
八百黑:眷村的房子都没分到,在一个破窝棚里每天累死累活蒸三五百个馒头为了口饭吃。
混的最好的也只是开了个出租车:每天风里雨里的讨生活。
连退休的将军也只留了一个老兵当仆人。
可就一群被现实打的破破落落的老人们,心里存了一个信念:回家。
家的那头有老父老母有老婆孩子。
他们是血有肉的忠孝之士。
此剧的表现手法是欲扬先抑,表现突出一个回乡之难,因为容易了就不值得了重点是回乡的经历,历乡心更怯。
杜守正回到村里,都不敢向村里看,只得先去庙里,让他人去看他的家。
他在怕,怕这不是真的,怕不知该如何面对。
剧中的两岸结亲,更是一个希望。
“你不敢推翻上面的意见,你不敢说出你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你只会忠实的执行上面的指示。
人想家的时候会疯的,疯了就什么都不怕了。
老兵都是棋子,别人拿棋子打你们,你们就拿棋子打别人。
最可怜的就是这些棋子。
这件案子建通的天就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要找的那些人谁也不会卷进来,他们头上都有乌纱帽。
我们没有不要紧,儿子有了就行了。
人到无求品自高,有所求品就高不了。
挡在你们之间的不只一道海峡,还有无尽的岁月。
你们被抓了壮丁,公道向谁讨,你们背井离乡几十年回不了老家,公道向谁讨,小傅都成了疯子,公道又向谁讨?
我老娘没了,我这辈子是不会回老家了。
世界上哪条法律规定不让儿子看老娘。
可是这帮没有文化的老兵和农民,他们选择用不同的方式,他们不要争吵不要仇恨,他们只要有一个家。
他们知道,造成这种畸形可悲的分裂,不是他们亲人的责任,都是时代造成的。
他们选择了包容,选择用大爱来化解这一场人间悲剧。
一本画本,几张老家的照片,这不该有罪,看画报不该有罪,藏画报的也不该有罪。
想亲人、想故乡这些都不应该有罪,有罪的是把想家想亲人当成犯罪的那些法律。
”
去年疫情 武汉封城 我留在了武汉 爸妈1月初就回了老家 本来可以等我回家过年的结果我一直到4月份武汉解封 才回家就这么几个月 我都感觉好想家乡啊曾经那么不愿意回去的那个小县城 我感觉一花一木都是那么可爱 更别提爸妈了 虽然每天视频 可是真的很思念他们 想吃妈妈做的菜 想和妈妈一起逛街 好想她所以 这些老兵的思念该有多么浓厚呢 35年 不能回去 没有老家和亲人的消息 只能唱唱山西梆子 品品家乡的醋 梦里无数次梦到大樟树 只能把蒸的每一笼馒头的第一个都留给老娘 只能在远方给老娘磕头说一声孩子不孝 所以他们不顾一切地想回家 老娘老了 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这部剧的视角很特别 台湾老兵 主人公们 有小人物 他们每天辛苦的工作 修理家电开出租 平时下下棋喝喝小酒 也有官员和退休的将军 他们的房子舒适汽车代步 有权力和地位 他们不一样 可是他们也一样 一样是被历史 改变了命运的一批人 离开大陆 在台湾落地生根 在历史面前 我们每个人都只能被裹挟着前进 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
《原乡》,有着国产剧的通病:太长,台词有些水。
虽说30集在动不动就40多集的国产剧面前,《原乡》还算克制的,但是比起短小精悍控制在20集以内的韩剧,基本11集左右的日剧,《原乡》的确有些长。
在节奏上,《原乡》的故事也没有太多悬念,不会说是看完第一集就特别想看第二集,更加不会出现像英剧那样一旦错过某个镜头似乎就漏掉重要情节。
节奏与时长都是对看惯英剧、美剧、日剧、韩剧的人一种挑战。
即便如此,《原乡》仍然值得推荐。
讲的是台湾老兵一直想回家看看的故事。
在某种程度上,《原乡》脱离了政治,台湾部分陈宝国代表的警总总是以近似反派面目出现,但一看到陈宝国那正气凛然的脸就知道,警总不会彻底黑化。
大陆这边的亲戚,并没有特别浓墨重彩的写,在时间上也刻意模糊,基本是在文革结束后,许多人因为台胞原因受到的牵连只是在台词中提及,并没有真正展现。
没有政治,《原乡》讲的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一群人去到了一个孤岛,囿于各种因素,这群人在很长时间里无法回家见爹娘、妻子、丈夫。
这种离散的痛苦迫使着他们不断反抗,不断突围。
很有点密室脱逃的感觉。
可是时间有时候很无情,等你逃脱了这个孤岛见到你想见的人时,一切似乎已经都变了,所谓物是人非的痛苦或许只有当事人才能明了。
张国立饰演的洪根生,来到台湾后娶了当地人,生了一儿一女,感情也很好。
他在大陆的妻子却一直没有改嫁,照顾公婆,拉扯大两人的孩子。
当见面时,这种时代造就的悲剧让人感慨。
或许也有人,一直彼此等待,等到见面时,皆已白发苍苍,各自最年轻最美好的时光无法厮守,这一辈子都被时光辜负了。
每个人有着无法言说的痛苦,可是即便如此,还是要去见。
人这种东西,终归逃脱不了感情的束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念于老兵来说是必须圆的梦,执念也好,梦想也罢,总归要圆。
至于产生的回响,于老兵而言无非是一个死而无憾,对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却是警钟式的响声。
正如少年派所说,“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还没来得及与你们好好告别。
”所以就把身边人每一次相遇都当久别重逢来重视,或许这样的珍视可以可以减缓有一天离别时的伤痛。
ps这两天看志愿军战士的枯骨被护送回国内 好想心中为他们鸣枪致意 可怜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样想活着的老兵不论怎样也是一种念想,比最后回来的是一堆枯骨还是好的吧。
我的天,好看,我老公总是说我不要看这种片子,诶,为什么会和他结婚啊,根本不在一个思想层次,剧评要140个字哦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难道不好好睡觉时间的好不好耍就难上加难健身卡计算机哈哈哈建设军事基地看吧吧吧吧删吧就开始看看吧那你就是斤斤计较韩版寿比南山卡卡卡男女
《原乡》以老兵思乡为情感主线,讲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台湾眷村生活的老兵们思念家乡并最终和家人相见的故事,整部剧紧紧围绕着回家、尽孝道这个主题来写,国殇、乡愁、故土、亲人,电视剧中这些看似不够有看点的元素却在创作者朴实、细腻的笔调下展现出了大格局。
《原乡》以老兵们的拳拳思乡之情打动人心,传播了正能量,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深恨大人物们因为一己之利益而任意操纵小人物的命运,人为造成骨肉分离的人间惨剧。
大人物们因一己私利、个人荣辱而肆意发动战争,拆散骨肉亲人,让硝烟弥漫于人间,让生命、亲情受到无情的摧残,更因为个人的恩怨而不顾人性伦理,人为阻隔分割骨肉拆散夫妻。
在电视剧中,借路长功个人的荣辱升降将这一点表现得非常生动而透彻。
无论是那些急切回乡探亲的底层老兵还是积极为两岸沟通搭桥的将军还是一心想要“有所作为”向上爬的路长功等,斗不过是老潘等大人物要建功立业整倒对手的“棋子”,一个棋子的命运完全是掌控在那些大人物的手中的,可笑的是,他们口口声声地说”为了党国的利益,为了伟大的事业,我们必须牺牲个人的利益和情感。
”“放弃小我,成全大业”这样的口号整整糊弄了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啊!
或者可以说,整个民族!
为了某些大人物活某些阶级某些集团的”大业“,我们这些小卒子必须牺牲家庭、亲人和自己,必须不顾自己的情感。
忘掉父母,忽略孝道;舍弃妻子,不顾家庭责任。
”一将功成万骨枯“,屁民的万骨何足道哉!
从台湾老兵视角出发的,情感真挚的一部良心好剧。
一周连续着追完了,真的很有感触。
很煽情,但是老戏骨们的表演就是赚眼泪啊。
先来谈谈故事背景。
1949年,国民党战败,带领百万政要、残兵败退台湾。
这一退,就是38年。
38年里,当初跟随的老兵思乡之情日益浓厚。
他们之中有自愿的,有被抓壮丁的。
故事就围绕着这一群老兵寻乡来展开——以董家强案件为开端,交代了警总的绝对威慑和老兵们被唤醒的思乡之情。
以杜守正带着老兵录像重返大陆寻找亲人为全剧高潮,深刻、细腻,讲述了老兵们家乡的情况,宣泄了老兵的乡愁。
以路长功案件为转折,最终升华了“思乡是每个人的本能,思乡无罪”的主题。
(虽然我感觉晓梅和台生的感情线有点老套,而且晓雄完全成为了爱情线的工具人。。。
)叙事节奏上,详略结合,明快干脆。
尽管有时觉得某些情感宣泄情节太慢了,但是过了后常常又接一段警总线的紧张叙事。
快慢结合,有种港剧的快感。
在第一集就已被吸引。
果不其然好剧三分见。
另外演员们的演技实在精彩,情感的表演很好抓住了观众的心,情感真挚而不做作,每个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
(根生见到茶嫂时的复杂感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最后一点,从台湾的角度出发看大陆,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是一种“外”的视角。
剧集开头一直只是通过老兵们的讲述来展现大陆,于是 形成了一种“未知”的氛围,“38年”的感觉通过十几集形成了,因此当杜守正到达深圳的时候,一种“新奇”的感觉油然而生,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接下来谈谈主题,“思乡不该有错”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再来谈谈居中的人物塑造,有的人觉得三观不正,比如洪根生,在台湾有家庭还想着阿茶,甚至在现任女儿妻子面前表现出来;当晓雄出事时,自己包括整个家都好像不怎么在乎一样。
又比如说朱晋,多次出卖自己战友等等。
初看觉得诧异,但仔细一想这也许这就是当局压迫下的现实。
当人人自危,随时随刻都担心警总对自己出手时,棱角自然就给磨平了。
对洪根生这种老兵来说,大年三十都可以给抓到警总去审问,活着、平安就已经是奢求了。
另外剧中一大看点就是长功和将军的情谊了,真是塑造得太好了,针锋相对又惺惺相惜。
长功会帮将军躲避香港的杀手,杜守正事件中将军也会顾及到长功而不愿独自逃亡美国。
他们都有自己的立场,也都能理解对方的立场,但是在重要关头,他们还是会以彼此为重。
服化道上,这一点是真的好,很有乡土气息。
旗帜、字体、取景都很讲究,很有80年代的感觉,而且色调上也很自然,代入感强。
台词上,一些真实存在的人名、地名、事件,也大大增强了代入感。
总结:深夜看完,久久难眠。
我没有离家远行过,更没有试过被阻挡归家。
但是也从剧中可以感受到老兵们的悲哀和无助。
颠沛流利三十八年,来到一个陌生岛屿,被监视、被排挤。
和熟悉的那个故乡没有了任何联系,只能随遇而安,重建自己的家庭、亲人。
但这个时候,令人更加绝望的事情就来了。
家乡带来的音信,并不一定都是有利于新生活的,对国家来说是一种畸形的分裂,对个人来说更是一种痛苦的无奈。
这让我想起了前些年的德剧《暗黑》,由于一群人误入的时空隧道,引起了众多伦理上畸形的关系。
只是,那只是科幻,而这对国家来说却是现实。
恳切祝愿祖国早日统一,这群漂泊在外的游子,需要疗伤。
奉仙好有气质,马莉也好可爱MvM
《原乡》这样的讲述1949年退守台湾老兵返乡题材电视剧的出现似乎让看惯了抗日、宫廷斗争、现代婚恋题材的大陆人耳目一新,有一种极为清爽的感觉。
虽然在剧中导演有夸大大陆好的嫌疑,但不影响整部影片的质量。
我们可以理解为张国立讲述的只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无关任何政治,政治只是背景而已。
《原乡》是一幅琐碎的生活图景,老公与老婆的吵闹,儿子闯的祸,女儿的爱情,余夫人赴港寻田夫,宝岛台湾宾馆……再加上台湾人就像网市那样絮絮叨叨的说话方式,让我觉得它包容了好多好多东西,极琐碎,但每一件事都紧扣主题,推动情节发展。
这幅生活图景大概就包含着导演对生活的理解吧。
在电视剧结尾,洪根生一家人团聚之时,很凑巧的,网市遇见了自己的前夫林水泉,好像是巧得不能再巧了,有点不自然的地方,但导演的安排另有深意。
如果网市与林水泉、洪根生和阿茶重新成为夫妻,这样就没有人再落单了,多年的思念与等待也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岂不是更好?
但现实怎么能这样呢?
洪根生与网市之间是相濡以沫的爱情、亲情,与分别三十五年的阿茶之间是思念与牵挂,网市与林水泉之间亦是如此。
洪根生本来也是动了跟阿茶回大陆定居的念头的,他说“前半辈子陪网市,后半辈子我想陪你”,可能也是一时冲动的念头,在后来的剧情里,他再也没有这样提过。
现在,林水泉的出现似乎给了大家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但他们都选择按既定的生活轨迹继续生活。
三十五年前,他们没能选择自己的命运,三十五年后,他们有机会回到以前,但他们没有,他们选择了继续,不再辜负任何人,带着爱继续生活。
个人认为,影片中最出彩的演员应该是陈宝国,从一个冷漠的像“鱼”一样的警总,到为了见老娘放弃自己的身份,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孝子,陈宝国的表演丝丝入扣,无懈可击。
看完整部电视剧,路长功开始变成一个冷漠的人大概就是因为石宝恒的死,因为内疚,他封闭了自己的内心,成为了一个为政府工作的机器,对是非没有了自己的判断,是老娘的录影带让他的心渐渐暖了过来。
其实路长功最幸运的一点是他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朋友,岳知春。
他们之间知根知底,掏心掏肺,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价值观截然相反(一个提前退休,一个争着向上爬),虽然他们因为杜守正的事情斗争,但他们都信赖对方,尤其是岳将军,他似乎一直深信路长功本是个好人。
朋友,就应该这样,不求两肋插刀,但求相互信赖。
顺便提一句。
陈宝国那段看到母亲录像时痛哭的表演和跟母亲通话的表演真的让我的眼泪刷的就下来了,这只是挺普通的镜头,但让陈宝国演的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不知道用这两个词语合不合适,但这是我的真实感受)。
《原乡》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记得看过电影《逃离德黑兰》、《窃听风暴》之后,觉得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应该就是历史的魅力吧。
《原乡》同样如此。
我的公众号:normalgirl136,任性码字的地方,希望你能来哦!
《原乡》是一部重大的海峡题材电视剧,所讲述的“骨肉天情、原乡情长”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两岸一家亲”的血脉联系,对于沟通两岸同胞感情、凝聚民族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剧积极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体现了创作人员自觉的文化追求。
儒家的仁义礼智孝等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
剧中的老兵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这些文化传统已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了。
这是一个忘却故乡的年代!有一天我们终究会因为这多变的世界而没有了心底最纯真的思念~~我们应该看看想家、想妈妈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煽情过度,浓浓的央视体
很多优秀老演员的表演,希望台湾能早日回归。不过,故事真是太浅了,像给初中生讲的。
虽然还是有一定的偏差和取舍,但还算前几年很诚意的作品,历史裹挟下的众生,联系现状是不是更魔幻?一把青观看中补。
演員雖然選得很好,但是,選些真正在眷村裡面長大的台灣在地的人來演比較好吧。
很喜欢。很催泪。
除了国产剧,请告诉我哪儿的电视剧能拍出这种浩然正气?没有深夜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虽然有八点档那种狗血剧情,也充满了满满爹味,但是这个时期大陆台湾可以拍这样的片子真是不容易,都是老戏骨,尤其陈宝国那演技,绝了,茶嫂一出现我就想起我那可怜又坚强的太太,一个人守了一辈子。剧中bug也挺多,小雄就是个工具人,根生后来完全忘了他还有这个儿子,剧中的晓梅很讨喜,像安以轩。根生只想大陆的亲人,忘了他儿子还在被追杀😂这样的乡愁现在看好像不是个事,那代人也基本凋零了,共同的记忆一旦失去,认同感也就逐渐消失了
有些镜头还算蛮感动,但略假了点。杨千霈和居中的妈妈演的真是可圈可点,相比之下大陆演员太一本正经了。结尾也太粗糙了点,大环境可以更渲染一下,可能受限于尺度问题吧,不过整体还算不错
还不错
眷村是个很好的切入点,用得好能打一个很好的统战牌。
又过去 10 年了,老兵凋零,台湾当归
陈宝国那段看到母亲录像时痛哭的表演和跟母亲通话的表演真的让我的眼泪刷的就下来了
少他妈扯上台湾。
好不容易找到这个剧啊,当时看这个题材还以为不好看,没想到这么感人。我妈看每一集都流眼泪啊
聋哑的母亲听说找到自己儿子后在楼梯间的那声嘶吼,泪崩啊;题材很不错,根生这个角色太窝囊了,窝囊得有些自私,后面香港几个人间的偶遇可以说是故意拼凑再一起的,也算是那一代人背后故事代表的缩影吧。
台湾眷村老兵回乡路(20140411)
乡愁
老戏骨们的演技实在无可挑剔
虎头蛇尾好题材,但是情节越往后越各种离谱和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