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小说,脑补一些剧里没有拍出来的东西。
1、方慧对姜吉峰的态度。
剧版郭鹏飞在青青草原上策马扬鞭打了姜色批、方捞女和李红旗。
小说里是大鹏打姜色批,方捞女在大鹏的胳膊上又踢又挠,看得我恶心。
更恶心的是,小说里方慧跑出来总共半年,下个月却要跟姜吉峰结婚了,笑。
2、方雪不对劲。
剧版大结局,方慧问方雪一句「你男朋友换没换?
」,她俩一直有联系,能这么问,说明她知道方雪是具备经常换男友这个属性的。
小说暂时没看到这段。
剧版方雪老爱呛大鹏,换衣服的时候让大鹏帮自己递东西,这是也不对劲。
所以方雪有没有喜欢过大鹏,是不是乐于促成方慧和大鹏分手,大鹏换肝是不是方家姐妹pass他的主要原因?
小说完结后再来填这个坑。
3、方慧的表姐。
剧中,1988年元旦,表姐帮方慧要回了钱包,从此方慧最信任表姐。
小说暂时没这段。
大鹏1999年停职时,和方慧卖保健醋,小说里明确说了这个项目方慧是老板,大鹏是打下手,表姐是上家。
这可能是表姐的第一个直销项目。
表姐可能从1999年就一边打着做生意的幌子一边搞各种直销了。
4、洗脑课。
表姐把方慧拉进曼嘉莉,参考小痦子拉小春,小痦子明显已经上头,所以表姐当时上没上头呢?
大鹏拿到了曼嘉莉的瓶子,说明方慧是准备拉家人入伙的,这个目标大概率是方雪,说明方慧也是上头过的。
剧中跳过了方慧进入传销,被骗光了钱,拉方雪下水失败(或者是最终没忍心)这一段,只是让方辉告诉大鹏,如果没有姜吉峰,她只能去卖了。
这种绝境,表姐是不是乐见其成,极力促成呢?
表姐让方慧来荔城,是不是本来就是直销呢?
方慧明明卖不出衣服,为何却还有挣了钱回太原卖服装的创业梦呢?
表姐虚构了卖衣服的利润呗!
这么想的话,方慧一出站钱包就被偷了,表姐大步向前,是不是故意不管她,让她尽快陷入绝境呢?
5、方慧到底有没有钱。
剧中有表姐累计投了方慧几万块钱的事。
表姐没钱,说明跟着方慧不挣钱。
方慧修个车抠抠搜搜的,说明方慧也没挣多少钱。
所以,其实方慧和表姐一直花的还是姜吉峰的钱。
方慧说,要不是他,我只能去卖了;放心,我不是被包养。
笑的二次方。
最后,剧中方慧和姜吉峰处了几年,说明姜吉峰就算不想娶她,至少是真心包养她的。
小说中方慧就跑出来半年,估计还沉浸在姜吉峰画大饼的阶段呢。
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黄雀》已经超点大结局了,但小说只同步到了第20集的剧情。
直奔主题,这篇聊黎小莲和佛爷的团队:1、阿兰之死。
剧版大结局给出了佛爷承认自己设计意外导致阿兰触电身亡的情节。
小说版的不同之处是,佛爷、阿兰单独聊眼角膜的时候,佛爷说:我也不知道你住哪,你那容易停电吗?
剧版佛爷在1988年第一次搞「意外式盗窃」之后去阿兰家里把阿兰打成了猪头。
2、小说里佛爷「意外式盗窃」的想法和实施,应该是早于黎小莲入伙的。
佛爷给阿兰庆生的时候提到过一个「潮哥」,是团队的淘汰者,他因为擅自行动被追捕,情急之下跳楼摔断了腿,又不听劝不去大医院,信偏方,最终成了残疾,没法再吃这碗饭。
按照佛爷的尿性,潮哥摔断腿应该也是佛爷设置的惩罚项目。
3、财神之死。
小说里多了两个细节:①财神死之前想通了其中关窍,「也不知道今天这里怎么这么多人」,说明追打财神的热心群众也是佛爷的安排。
②黎小莲赶过来是真的想救财神,但「都是徒劳」,财神临死前用最后的力气握了黎小莲的手,黎小莲感到「悲凉」。
这段描写,足以证明黎小莲没有想杀人的意思。
4、佛爷上头黄金杯。
剧评区很多人在骂群贼围猎黄金杯这个大底的荒诞。
小说中早有铺垫。
1998年,佛爷偷了广叔的剃刀,到广叔的人噶了佛爷小指,中间还安排了一段佛爷偷遍各个片区的情节,佛爷很潮,出场的时候,大热天不但留着长发,还戴着霹雳手套。
佛爷喜欢收集新鲜玩意,他甚至「放弃了唾手可得的钱包,足足跟了三条街」,只为偷到一个小孩手里的玻璃吹壶。
大约是用吹糖人那个工艺,吹的玻璃壶,北方「琉璃不对儿」,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
所以佛爷对希望足球杯上头,是他的本性使然。
5、方慧到车站送眼角膜赎金,被佛爷晃了一下眼睛。
剧版用的是小镜子。
小说里用是强光手电。
小说更合理,佛爷不能保证自己站的地方一定有强光,万一阴天呢。
6、年龄。
剧版阿兰肯定比黎小莲小几岁。
黎小莲1988年丢了弟弟,1989年在荔城医专读书。
阿兰1994年在荔城读书的时候黑化。
而1988年的时候,财神在读小学,写同学录说明是毕业班。
3年初中,3年高中,6年后是读大一的年龄。
财神是学弟。
小说里并没有阿兰被渣、被霸凌的这段故事,所以阿兰的年龄比较模糊。
黎小莲1988年的时候16岁,2004年32岁,而财神是「30来岁」,说明财神、黎小莲同龄,阿兰反而更像姐姐。
最后,小说只更新到20集,后面还有4集。
剧版最后4集太特么香港警匪片了,不好看,希望小说版能好看一点,接地气一点。
小说结局相比剧版,最让人欣慰的是李红旗还有气。
是的,红旗哥命硬,坚持到了手术室,医生给下了病危通知书,李红旗的老婆联系不上,估计是用的匿名手机号,李红旗每次打完电话就把记录删了。
相比剧版花姐给李红旗老家送骨灰,小说版花姐是在急救室一边期待着奇迹,一边做心理建设,因为李红旗的老婆失联,如果没有好转,或者李红旗牺牲了,花姐就要给李红旗远在北方的退休警察老父亲打电话通知了。
1、小说中花姐和李红旗没有处过对象。
所以李红旗「为了个女人,买了张火车票就来了,傻呗」对应的就是现任妻子。
李红旗的父亲不希望儿子找这么远的对象,李红旗的借口是:大城市更需要红旗哥这样的人才。
2、小说里的李红旗「30多岁」,和大鹏同龄,花姐43岁。
李红旗是反扒队里的业绩第一名,所以大鹏的到来,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所以花姐介绍大鹏的时候,李红旗蛐蛐:犯了什么事给一撸到底了?
不过很快李红旗就服了。
俩人因为深入讨论跳大神这个话题完成了破冰。
3、小说里李红旗的老家是河南的某个乡镇。
荔城对应的是广州,广州不吃辣,李红旗的饮食习惯是吃辣,米饭也要拌辣椒吃,这个点在小食堂是个异类。
据我了解河南省南边是有水稻种植的,饮食传统里有没有米饭拌辣椒这个流派,期待河南小伙伴解惑。
4、小说里大鹏让人一直盯姜吉峰,花姐安排给李红旗,李红旗是没什么怨言的,就一直盯。
后来被讨债鬼堵门,他就干脆住在值班宿舍里了。
大鹏揍姜吉峰,李红旗给拦住,没有被皮带抽。
然后李红旗带大鹏吃了这边一款很咸的蛋炒饭,大鹏掉了两滴沸羊羊的眼泪在饭里,更咸了。
5、李红旗担保暴雷的时候闹到铁路局之后,花姐关心了李红旗一下,俩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最后花姐说「干完明天的活,你把辞职信给我吧」。
想想前面老崔说给李红旗停职,花姐说李红旗去黑龙江出差,3天,这个时间差的目的,并不是留着李红旗参加行动,而是给李红旗时间辞职。
李红旗明天交了辞职信,就不用被停职了,小说里是「免职」,这是李红旗的体面。
剧版李红旗成了烈士。
小说里李红旗抢救过来养伤的时候,将功补过,估计也不会有免职的处分了。
红旗哥长命百岁。
祝福所有为了个女人,一张火车票就扎根异乡的傻子们!
看了看同名小说,小说跟电视剧同步更新,也是到了第16集。
说几个有意思的地方吧。
1、地名。
小说里,荔城就是广州,大源就是太原,黎小莲是韶关南雄客家人。
外乡三兄弟(哑巴)是重庆人,所以剧中所说的「忠兴人」,大概取自重庆忠县的谐音。
需要眼角膜的病人,剧中说是荔城商会会长,小说中是香港商会会长。
感觉小说的名头厉害多了。
2、第一集郭鹏飞一开始在火车上啃烧鸡,小说里是熏鸡,莫名其妙戳了个笑点。
啃熏鸡时候,邻座白衣小姐姐投来鄙视的目光,出言不逊。
于是郭鹏飞偷偷用女生大衣下摆擦了擦自己的油手,把女生的钱包从左兜偷出来,又放进女生右兜,美其名曰,「给她上一课」。
由此可见,郭鹏飞从来不是个正义凛然的人。
他收过节费,也是真的贪心,想着给师父买点礼物,不过没想到这是金角的算计。
3、年龄。
小说里,黎小莲是1972年的,2004年32岁,最好的年纪,唉。
剧中郭鹏飞自称37岁,方慧是1999年跑路的,这年郭京飞32岁,这晚婚晚育落实得够彻底的。
小说里方慧是半年前逃婚来的广州,如果这么看的话,小说里郭鹏飞人设应该年轻几岁。
小说里,花姐李爱玲43岁,李红旗30多岁,两人年龄起码差了5岁以上。
小说里目前没有体现俩人处对象的内容。
剧版妥妥姐弟恋啦,女大五,赛老母。
花姐老公跑大车,还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儿子。
一家三口对李晓丽都很亲,结果小狼崽子养不熟。
4、换肝。
小说里说的比较明白,郭京飞2000年在太原-广州的火车上抓金角银角,到韶关站的时候肝昏迷,先去韶关的医院抢救,然后转院到广州,被那位医生救下来。
肝源是个巧合,正好有个签了捐赠协议的,有抢劫前科的人出车祸去世了。
5、入职。
小说里,郭鹏飞是以「著名反扒专家」名义来的广州。
入职分组的时候,他主动选了跟李唐这个「警务管理与指挥」专业的毕业生一组,倒是没有老家伙排外的剧情。
6、茅台案。
小说里没有茅台瓶子洗银水这个案子。
对应的案子是地质勘探院丢了一包土壤样本,这个土壤样本跟未来的亚洲杯、亚运会有关系。
看《天龙八部》破案的剧情,小说中的处理是——郭鹏飞带着李唐重新坐火车,让李唐看《天龙八部》犯困。
李唐看到的情节正好是「虚竹小和尚稀里糊涂破珍珑棋局」,剧情中的李唐则是稀里糊涂跟着郭鹏飞破了大海捞针的土壤样本案,这个对仗挺好的,剧里为啥没用呢?
正常脑回路的人,谁会用茅台酒瓶子装洗银水呢?
携带方便?
密封严实?
7、传销。
剧中的化妆品叫 曼嘉莉,看起来像香水。
小说中的化妆品叫 「欧丽曼抹脸油」。
8、关于财神。
小说中的财神,30多岁。
他去参加好兄弟的婚礼,备受冷落之后,他小小地报复了一下:他把新娘那边的礼金偷了出来,又塞进了新郎亲戚的包里,然后看着新郎新娘双方大吵一架。
佛爷、阿兰、财神吃饭,阿兰点艇仔粥,财神换成了白粥。
小说中给出的解释很直白:生意难做,省点是点。
小说中财神给阿兰做的蛋糕,上面就是写的「我爱你」,没有「友谊万岁」这回事。
9、阿兰之死。
小说里佛爷给阿兰送花的时候,还有两段关键的对话。
大意:①财神:你以前什么都跟我说。
生气了跟我说,分手了跟我说,现在什么都不说了。
②财神:你做事我放心,不像之前的潮哥,blablabla,摔断了腿,现在什么都做不了。
【佛爷有吃醋的感觉,不一定是爱情这个方面;佛爷推断之前淘汰了一个潮哥。
】10、金角银角的报复。
剧中有个片头,郭鹏飞戴着假牙抓了个穿乘警制服的小偷。
小说里,这个小偷是金角银角故意送给郭鹏飞的,他们让小偷给郭鹏飞带话,大概就是要么合作,金角银角给他们上供,要么鱼死网破。
郭鹏飞严词拒绝后,银角开车创了师父老方。
老方出事,郭鹏飞姗姗来迟,也算是金角的调虎离山。
(当然方慧方雪来得更迟。
)11、黎小莲加入佛爷团伙。
小说里更写实一些。
黎小莲的弟弟是「肌萎缩侧索硬化」,1988年弟弟被丢了以后,1991年黎小莲就找到弟弟了。
在车站广场和人贩子撕打,黎小莲咬的是对方手腕动脉。
剧中是狠人姐姐打赢了,然后去了救助站。
小说中是因为发生了这种程度的流血事件,惊动了派出所之后,姐弟辗转被送进了救助站。
佛爷把他俩捞出来,黎小莲也就顺理成章加入了团伙。
剧版足足用了10年。
先到这吧,有人催更的话,应该还能写个2000字。
大结局很多情节有些浮夸。
编剧王小枪老师的原著同名小说里,对这些情节做了很好的解释和修正。
1、群贼围猎黄金杯的合理动机。
小说里在1988年佛爷被噶手指之前,着重描写了他对新奇玩意容易上头的情节。
所以本来对黄金奖杯上头的人就只有佛爷。
何小竹虽然也心动了,但没有志在必得,完全是抱着捡漏的心去的。
而雀仔的心动,是想证明自己比广叔强了,想通过偷到黄金杯自立门户。
广叔看得很清楚「搞不好就是个鱼饵」。
2、小说中车站的混乱原因。
黎小莲的原计划是勾引何小竹和雀仔械斗。
——四眼给小春一个纸条,上面写着「虎口抢食,碎尸万段」,小春自然会急,四眼把小春引到雀仔附近之后,故意偷了附近的路人,雀仔以为是小春又来捞过界,掰断了小春另一个手的手指,小春动了刀子,何小竹被动参团,两败俱伤。
佛爷和四眼趁乱偷奖杯。
但是没想到,剧中头顶痰盂发疯的哥们,小说里是爬到显示屏上要跳楼,他这件事打乱了佛爷这边的布局。
于是黎小莲启用PLAN B——谎报医务室发现一个重症口罩病例(2003那次),车站这才出现恐慌和骚乱。
(PS:这一段我是跪着读完的。
)此时大鹏和花姐请来的叔父辈出马,从便衣警探化身联防员,这波恐慌也被稳住了。
这帮人很牛啤,广叔来了得去小孩那桌。
3、小说中没有大场面押运。
天桥上有个拾荒人,每天这个时间都会背着一大包破烂经过,佛爷只是安排人把这堆破烂砸在了押运车前挡风玻璃上,然后摩托车飞贼过来把奖杯箱子抢走,逃之夭夭。
几秒钟的事。
大家都没反应过来。
4、大鹏守株待兔抓到佛爷。
因为黎小莲虚报了疑似病例,医务室她已经回不去了。
佛爷在她逃跑路线上安排了红中截杀。
黎小莲也提前匿名举报了佛爷接收奖杯的位置。
所以大鹏提前去那里等佛爷,也就没有骑摩托车钻火圈的杂技表演。
5、四眼全程都在佛爷和医生的算计中。
四眼放弃行动去偷了佛爷的保险柜,佛爷回店里报案,然后去上一条的地点接货,行云流水。
四眼放走了鹦鹉,鹦鹉领情跑路,没有被烧。
之后四眼被李红旗上了手铐,他气急败坏捅了李红旗很多刀。
剧中四眼只捅了一刀,之后是挥拳。
估计不想让周政杰演得那么黑暗吧。
6、大鹏梦里是方慧还是黎小莲最后决战之前,大鹏做梦,佛爷挟持医生,然后把大鹏推下火车。
小说里,是佛爷挟持方慧跳车,大鹏毫不犹豫跟着跳车。
佛爷快把大鹏勒死的时候,大鹏心里想的是抚恤金应该是广州发还是太原发……还琢磨方雪适合办手续,拿到钱后,方慧适合去海南买房子给师父养老……7、小说里没有第二季。
只有方慧接到噩耗,师父去买菜,棚子塌了……然后大鹏方慧就往回赶。
没有笨贼在火车上劫持大鹏和方慧的剧情。
大春远比画面表现出来的要聪明。
心明眼亮了属于是。
而且你细想,作为一个聋哑人,凭借一点点残存的听力,能学会手语,学会说话,给普通人和弟弟小春当翻译,这个天赋强得可怕。
《黄雀》刷新了我对演员路宏的认可度。
之前看《莲花楼》、《错位》,没发现这个90后演员的太多亮点。
这把服了。
同步更新的小说中,多了一些大春的心理描写。
1、小春想给小痦子买手机,被大春制止了。
诺基亚7610,2004年刚上市,首发价500欧,当年的汇率是1欧=10人民币。
他们三兄弟在荔城这个相当于广州的一线城市,一个月房租是300块钱,你细品。
大春当时的心里独白是:销售员肯定要坑我们,不然他们不会用「那个聋子、那个哑巴」这种词称呼自己。
剧版没有展现销售员对大小春的歧视。
2、大春找弟弟时候有一段心理描写。
大春的回忆:小春自尊心很强,在老家一生气就往野外跑,多起来,自己每次都能找到他。
所以大春相信这次自己也能找到他。
但每次找到小春,大春都不敢表现出得意,因为大春知道小春会被这种得意刺伤。
就在这时候,广告牌掉下来砸死了大春。
3、李小龙和双节棍。
李小龙海报,双节棍,小说里都是没有的。
小春被噶了小拇指,大春拎着双节棍去报仇,这段书里也是没有的。
大春对局势的把控非常精准,他不会做上头冲塔送的事。
相反,小春会。
4、大春非常感恩何小竹。
小说里小竹是大小春的堂哥。
大春感恩堂哥能把兄弟俩带出来,所以非常听话,甚至有点委曲求全那种意思了。
当然,何小竹并没有对兄弟俩做什么过分的事情,作为一个和聋哑人沟通的健全人,作为一个言传身教带徒弟的扒手,何小竹可以打满分。
5、大春之死。
小说中,佛爷只安排四眼把广告牌的固定螺栓撬松。
四眼没有目睹广告牌砸死人,而是在看新闻之后才知道佛爷骗自己当了凶手。
这种情况,四眼决定策反医生,甩掉佛爷的动机更合理。
佛爷亲手砸死了大春,大春死之前看到了佛爷,一瞬间想通了所有关窍。
小说中广告牌上的字是「热烈」。
6、小说中三兄弟的身形。
何小竹是「文弱」,大春是「壮实」,小春是「纤瘦」。
剧版何小竹反而是最不文弱的一个。
1.警察除了郭京飞出了主意,其他人的工作都是蹲点抓人,没有使用脑子的情节。
花姐的主要镜头都集中在对剧情没有推进的家庭生活上了。
2.最后佛爷医生明知道被盯上了还要硬抢奖杯太降智了,明显就是为了让他们下线。
3.太多厕所镜头了,导演好喜欢拍男的尿尿,然而对剧情没有推进作用。
4.方慧这个角色莫名其妙的,前面铺垫以为她是需要被解救或者是什么幕后黑手,结果是攀上高枝但不和家人联系的女强人,很奇怪的人设。
5.出现的角色太多了,加上时间线一直来回换,看起来很累。
6.眼角膜都惊动这么多领导了,第一次和医生配合抓捕的时候只出了李红旗和郭鹏飞两个警察啊。
7.不知道是年代问题吗,整个剧里都没有出现用指纹,DNA,法医,化验等技术操作,最先进的技术就是查监控,其他就纯靠现逮,逮不住就没法定罪。
总体来说,和小偷有关的情节拍的比较好,看得很爽,但是警察方面拍的太弱了。
说一点电视剧之外的事,我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
小偷可以说是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命运和生活轨迹,这一点都不夸张。
2004年刚来深圳的时候,就被偷了手机。
那时刚毕业,为了找工作咬牙买的一部诺基亚,一千块左右。
这钱是父母在东莞工厂每天上班十几个小时赚的,当时家里为了供我读大学的债还没有还完。
当时的情形已经不记得了,但我清楚地记得手机被偷后的那种绝望和无奈。
没有报警,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时时刻刻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上演。
那是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大家甚至开玩笑的说:没有被偷过手机都不算来过深圳。
后来学会了走路靠里,无论背包或者挎包都要抱在胸前,手机上要栓绳,裤兜里只放卫生纸……如果哪一天,卫生纸被偷了,还会很开心的和别人分享:今天那个小偷到倒霉了,只偷到一堆纸巾,哈哈哈。
改变我们整个家庭轨迹的事情在2005年,东莞打工的父母和弟弟住的租屋里,第三次被偷了。
前两次没有偷到什么值钱的东西,锅碗瓢盆都没有放过。
第三次,电脑被偷了。
这部电脑是我上班后攒钱买给弟弟的,华强北配的,五千多。
是我两个月的工资了。
因为不想弟弟一直在工厂里打工,想他用电脑学点东西,以后能有更好的出路。
没想到一个月不到,就被偷了。
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这件事情对全家人的打击,感觉就是快爬出泥沼了,却被人当头一棒子打回坑底。
他们对东莞彻底失望了,于是来深圳投奔了我,然后就是找工作,上班,换工作,自己创业,居然立住了脚,闯出了一片天。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在深圳成家立业,站稳了脚跟。
日子过得不算好,也不算差。
后来我们经常开玩笑,如果没有那个小偷,他们可能会一直在东莞工厂打工,然后在老家县城买套房子,父母会成为留守老人,孩子就是留守儿童,所以应该感谢他。
当然这是玩笑话,小偷只想偷东西,只想不劳而获的赚钱,并没有一点点要激励我们去大城市发愤图强的想法,我们今天的生活全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然后到了今天,治安好到我们已经忘记了当初的样子。
手机随便放裤兜,包的拉链拉不拉都无所谓(还会有人提醒),人挤人也不怕被偷,小孩子更是一点防盗的意识都没有了。
手机甚至丢过两回,都找回来了。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的政府,下决心大力整治。
这就不展开说了。
所以没有经历过被偷之后的绝望和无能愤怒,就不要去同情ta们。
每个人都过得不容易,特别是那个年代,但不是人人都会去做小偷。
这就是他们不值得被同情的理由。
不劳而获最容易,也最不容易,长期的不劳而获会抹杀掉人身上所有的美好品质。
说回电视剧,虽然叙事和剪辑有点故弄玄虚,结尾也很潦草,但整体很好看,值得看下去。
每个人物塑造得都很好。
每个故事也很精彩,只要用心去看,能看明白。
每个人的演技都不错,很入戏,很自然。
但秦岚作为女主,还是差了口气。
台词差,医美痕迹太重(那两条韩式永久眉真的太出戏了),微表情几乎没有,情绪表达也不好。
看得出来她在用力的演了,特别是火车站找到弟弟的那场戏,很放得开,但妆容太不符合身份,没能和当时的环境和人物融合。
群演们太给力了,真的。
没有一个拉垮的,连食堂的大叔都是演技派。
佩服导演能找到这么多演技好的人,也欣慰还有那么多演技好的演员。
老实说,对第二部没有什么期待。
前面铺垫了那么久的故事,结尾太潦草。
第二部还能写出什么故事来,很难说。
佛爷有充分的理由除掉阿兰或者财神。
佛爷也最擅长制造这种意外。
至于被电死的是阿兰还是财神,在佛爷看来,好像都行。
阿兰死后,财神到佛爷这里认错,承认一共就单干了两次。
这两次,一次是小卡片智赚汉代青铜马,另一次是配钥匙去林总家里掏空保险柜。
这两次的共同点:36D美女主动搭讪,仙人跳。
眼角膜这次,是阿兰一个人完成的,阿兰得手之前,财神可能都不知道。
同样带着一个36D美女搭讪的标签。
阿兰这个套路,比起黎小莲策划、佛爷掌舵的服装商人货款案、外币案,相对来说,特征太明显,技巧性太拙劣了。
阿兰还用36D美女的外形在摄像头底下销赃。
阿兰和财神还自作聪明,贼喊捉贼,故意报火车站之外的警,避免进入火车站反扒大队的侦查视线。
——结果郭鹏飞算到了他们会有这一手,提前布控,成功总结了美女搭讪的特征,让各趟列车的同事都留意一下「垫诈美女」。
以上这些行动,导致佛爷以后很长一段日子都不能再用阿兰当「垫诈美女」了,甚至,阿兰自己再出去钓凯子,也很容易被抓,继而牵连到佛爷。
所以佛爷开会,四人到齐,佛爷宣布休息一阵子。
而林总保险柜这次,阿兰和财神是明确收到佛爷让休息一阵子的指令之后单干的。
这是引爆佛爷的第一个雷管。
佛爷的控制欲非常强。
他喜欢那种把手下人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掌控感。
对黎小莲、阿兰、财神,新来的四眼,以及反扒专家郭鹏飞,佛爷都是这种心态。
1988年的佛爷锋芒毕露,艺高人胆大,他成功在广叔理发店偷到一把剃刀,成功出道。
可惜,广叔只说偷到理发店的东西可以出道,却没说出道之后还会被竞争对手监视、打压。
丢掉右手小拇指后,佛爷学会了藏拙。
扮猪吃老虎,培养自己的班底,和广叔的业务划清界限,绝不冒犯,并且,按月到广叔的理发店友好磋商。
就这么过了十六年。
第二根雷管,是财神和阿兰的地下情。
佛爷的占有欲和报复心都很强。
佛爷对黎小莲,嘴上说,我这人脑子笨,多亏你当我们的团队大脑,转头直接冲到黎小莲家里虐泉。
这一点足够看得出佛爷破防之后,会疯狂报复。
同理,当他潜入阿兰家里的时候,首先看到阿兰家里一如往常的窗明几净,井井有条,佛爷的眼神是带着一丝欣赏和欣慰的。
进入卧室,拉开抽屉,看到只有二弟才能穿进去的「雨衣」,佛爷破防了。
这种破防,既有「我与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不甘和失望,也有老父亲发现自己闺女跟人滚床单之后的无奈与落寞。
然后等他从衣柜里翻出了财神的衬衫马甲,想到自己辛苦培养的蝴蝶兰被自己养的看门狗给嚼了,这种破防就完全变成了愤怒。
佛爷离开阿兰之家后,阿兰和财神都在家。
阿兰接到短信去茶餐厅收到了鲜花和生日祝福,这时候财神在家。
财神去医院看望母亲,这时候阿兰在家。
财神回来之后,阿兰去浴室洗澡,触电身亡。
佛爷的漏电设计,并不能保证财神和阿兰谁先洗澡。
除非财神这人不爱洗澡,十天半月才洗一次,且佛爷也对此心知肚明。
人物逻辑的bug太多了,真的是首先最大的bug是这个佛爷的行动逻辑,如果说他是为了控制这个组织,他去杀了阿兰,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他后边去杀财神,去杀大春,最后还要杀医生,这个是没有办法理解的。
还有他自己通过性暴力去控制医生和阿兰这一点也非常奇怪。
总体而言,佛爷这个人的人设是一个大崩盘。
从他杀了这么一堆人来看,他应该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但是他杀人的逻辑却是没有的,对吧?
财神他是想逃跑。
阿兰是想要单干,可是最后想退休的人是佛爷,但是他却杀医生,这一点非常让人难以理解。
总体而言,佛爷这个人物有点与有点类似,这个编剧上一部戏对手里边那个鲶鱼。
都是一个集中了所有的恶的形象,但其实呢,真的没有必要。
这是编剧在偷懒。
一个坏人,但是不应该全都是坏的,他坏应该也坏的有逻辑。
这里面这个佛爷的这个形象,他的很多坏没有逻辑,甚至是互相违背的。
能看得出来编剧其实努力想理顺所有人物的行动逻辑。
这也就有了,每一级它的结构上是先播一段过去的事情,然后再回到现在的叙事上。
但是佛爷这个人呢,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么回事,他年轻的时候你能看出来他非常享受偷窃成功的这种刺激感,但因此他丢掉了手指,于是他变成了后来嗯小心谨慎的这种行事原则,他的一个准则是安全第一。
但是你会发现,在佛爷的这个团伙被警察发现,之后佛爷的行动逻辑就崩坏了,他的行动已经不再追求安全,已经上升到杀人的层层次。
他杀的第1个人就是大春,仅仅是因为大春喜欢他老婆。
从这一点看,他好像是一个非常小心眼的男人。
如此极端如此。
偏激报复心如此强又和他小心谨慎安全第一的人设是相违背的,甚至说是相反的。
如果说他找医生入伙,是因为医生的策划能力,那么他自己独立去策划了,杀掉大春的这个行为,我觉得这两点也是相违背的。
而且一开始医生应该是不愿意入伙的,那么他为什么要拉一个能力强但是却不想入伙的人去做团伙里的大脑的这个形象呢?
这不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吗?
那么医生不情愿的情况下,他能够为这个团伙提供多少脑力支持呢?
他如此需要在团伙里的这个权威感。
所以才被称为团伙的心脏。
为什么?
有一天晚上他跟随医生进入医生的家里,侵犯了医生。
医生为什么会因此屈服。
而不是反抗这和医生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是相违背的,比如说在她弟弟的事情上,那医生是对欺负他弟的人是以反抗的态度来处理的。
那么佛爷用这种性暴力的形式来想让医生屈服居然成功了,这是一个非常违反医生人设的事情,在我看来如果医生要参与这个团伙,一定是医生自愿的过程。
那这个参与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她弟的医药费。
但是这个事情其实也和医生的价值观,我觉得是相违背的。
你可以从医生不断的去叠黑色的小星星能看出来医生并不认同团伙偷窃这种行为。
从侧面的印证的话,那就是大鹏有说过,凭借医生的技术,它完全可以在市医院就诊的,那么这种对医生工作能力的肯定我相信他本本分分做好医生的这个本职工作,它就能够逐渐获得不菲的收入,就像那个眼科医生一样。
那么如果有正当合法的途径来逐渐获得不错的收入,那么就难以去解释医生为什么一定要入伙。
如果是在佛爷的逼迫下入伙,那应该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医生是一个比较具有反抗意识的女性。
还有一个就是阿兰,因为编剧补充了一个关于他的背景故事,所以让阿兰的人设崩的比医生更明显。
阿兰的背景故事是被男人利用,或者说被男人物化,被男人辜负,从而被女生团体霸凌。
那么阿兰的选择是什么?
阿兰的选择是通过利用男人来报复男人。
从这里能够看出,阿兰他也是一个不会逆来顺受的人,它是会以一种反抗的方式来报复以往的创伤。
那么这个里面又有一个不合逻辑的地方,那就是佛爷去阿兰家里对,阿兰施加了性暴力,这个阿兰的反应居然是对着镜子觉得自己因为受伤而丑了。
这一点也非常不合理,和阿兰被女生团体霸凌之后的那个眼神相比的话,是截然相反的。
那更别提阿兰之后的态度应该就是顺从佛爷,把佛爷的话当做权威来看待。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阿兰的人设也是崩的,他崩的原因和医生崩的原因是一样的。
编剧想把阿兰和医生都塑造成那种有自己的主意不屈服的这种性格,但是编剧把阿兰和医生面对佛爷的这种性暴力之后选择屈服,这和阿兰与医生本身的人设是截然相反,是一个大崩。
还有就是阿兰和财神的关系,如果说过往的创伤经历带给阿兰的反应是利用男人报复男人,那么阿兰和财神的关系。
是比较难解释的,或者说作者缺少对他们关系的解释。
在阿兰过往的经历中可以看出来,男人把她当成了物品,于是她把男人当成物品玩弄男人,物化男人,报复男人。
在这种情况下,他居然可以和团伙中的一个男性成员财神发展出稳定的恋爱关系,这一点是和阿兰本身的成长经历相违背的。
如果说阿兰因为想要单干,被佛爷杀了,那么。
佛爷杀财神的原因是什么呢?
财神想要逃跑正常来说,佛爷是不能知道这件事情的。
那么佛爷是怎么知道才是想要逃跑的呢?
而且我觉得逃跑和单干是性质不一样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觉得财神的逃跑和佛爷自己的退休是差不多的。
佛爷自己已经想退休了,那么他没有必要去杀一个想要逃跑的财神。
这一点也也是一个bug。
最后是四眼,如果说佛爷找四眼是为了背锅,那只能说明佛爷在找四眼的时候,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团伙暴露了那以佛也安全第一的行为准则来说的话,那他的第一反应应该是终止行动,而不是找一个新的团队成员继续作案。
还有这个比较重要的配角李红旗这个角色。
他身上有一个非常大的矛盾点是他有很高的负债,这个负债大到他要辞职去赚钱。
但同时他的行为又是很矛盾的。
他没有辞职,选择继续去。
很负责任的做警察这份工作,而且是非常有热情的在做。
如果要给他这个行为找一个动机找一个支点的话。
只有可能是他对警察这个事业的热爱。
但是从他的行为来看,又不太是这样子,他说他来到历程是因为一个女人,可是从片子里来看,那个女人又不是花姐。
而且如果是为了这个所谓的女人,并不影响他辞职,因为他的负债是他迫切要解决的近在眼前的一个危机,它是如何能够忽视这样一个紧迫的危机而继续按部就班的去承担自己作为警察的责任,这一点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当一个人欠下大额的负债的时候,他是怎么可以如常的吃睡,继续日复一日的工作,这一点是非常矛盾的。
所以如果编剧要想李顺李红旗这个人物的行动逻辑,应该给他的行为找一个。
支点,这个支点不能仅仅是说他和花姐之间的感情。
甚至可以说他和花姐之间的感情也是有点奇怪的,在他已经有妻子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去加强他和花姐之间的感情。
最后聊一聊大鹏这个角色。
我一直以为大鹏和方慧之间是彼此深爱的关系。
但是直到故事的后段才发现,并不是这样子的。
甚至可以说方会可能都不怎么喜欢大鹏。
因为方慧在人身安全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
10多年不和大鹏联系,所以是没有办法。
得出他们之间感情非常深的这个结论,如果没有办法,得出感情很深的结论,那么大鹏一直在追踪峰会,从大元追到了历程,追了10多年,他这个行为的逻辑就不存在。
大概就是以上这些吧。
还有一些比较零散的。
还没有写,比如说虎头蛇尾的小痦子,马明珠,能看出来编剧是想通过小痦子来讲传销这条线的,但是虎头蛇尾也没讲好,或者说是放了一个烟雾弹,用来迷惑观众方慧可能进入传销的陷阱,但是这一点看起来没有圆明白。
这是贼? 比土匪还牛
题材不错,而且和《对手》是同一个班底,看了几集感觉可以追下去,郭京飞演这种角色太适合了!
可以可以可以的。朵拉的电音是半永久了吗?表情可以再丰富点。演技都在线,剧荒时候救急。PS:一个火车站那么多贼盯着?还是个小城市!还高手云集!?借厕所那段,笑翻。
为什么每一个罪犯,都必然有一个悲惨的童年,肯定被身边人欺负,于是走上犯罪道路?那些从小就恶的天选坏人哪儿去了?那些受尽苦难却仍然遵纪守法勤劳勇敢的人难道不是大多数?一看导演原来是《对手》的导演,来自hk,味道顿时就对了。有趣的是全剧里最让人讨厌的角色,居然是那个无辜的小女孩,她只是爹妈是贼、由办案女警养大,怎么就要让导演给设置得这么招人恨呢……导演还是个女的,实在是,难评。或许是编剧的问题?这部剧的编剧也就是《对手》原著小说的作者。这俩人在这两部剧里原版复刻,暂时分不清味道是谁的。
结局这就完啦?!
在看了在看了,推进到第八集,我知道这个荔城就是广州😂背景年代的各种设置在细节上存在bug,属于不是那个年代过来的广州人挑不出的刺,也有些比较明显的瑕疵,但总体上它们不影响情节。郭京飞真的有点搞笑,秦岚居然是黄雀?!剧里好多熟口熟面😂目前来说还是可以看。追完再定。
题材新颖,世界观搭建很厉害,真是一个危险又迷人的丛林法则世界,反正我觉得比近年那些所谓纠缠十几二十年的小镇悬疑案件好看
一些设置还行,广州、太原特别是广州的味道还挺正,但故事讲得不好,像是广州大道中的新记者想写普利策。
用《意外》的手段,干《文雀》的事情
演技、题材、逻辑都在线,就是拉了陀大的,高开低走的忍不了。一个眼角膜找个全集,跳叙插叙不错,但乱跳插就没必要了。你说花姐领养罪犯女儿这条线是什么意思?方慧的线又什么意思?结局了连个交代都没有。总评:是会【开2.0倍速+手动快进】的剧。
哈哈哈编剧真是个碎嘴子,写这么多碎嘴子台词干啥呢,还不是光给郭京飞一个人写,逮谁给谁写,冷不丁的哪个角色突然跟碎嘴子编剧上身一样。真的,有这点精力还不如好好写写结局。完全不出意外的烂尾瞎逼糊弄。
挺有年代感的,看小组各种讨论气笑了,你指望这帮玩意儿能看明白啥,毁灭吧
剧还是挺真实的,七八线小城的80后,被偷包偷电视偷钱,早市买个菜都能遇到大镊子,在垃圾桶找到空空如也的钱包,坐火车上学回家在绿皮车捂好荷包,车上遇到变态、哪有什么邂逅,全是演
开局有些惊艳,后面越来越不合逻辑,和原著改动太多 支线太多却又想把每个角色照顾到,等到结尾偷(抢)奖杯简直离了大谱 话说只有我觉得秦岚说话有气无力
不知道在演什么
现在的电视剧如果不是必要,能不能不要老是两个甚至多个时间线去穿插,就不能顺着时间线好好讲故事吗?真的看着好累。
最后两集在干嘛??
这成片质量真的是导演有大问题,全靠主演的表演撑着了,整一些剪辑的花活前提也是要服务于剧作本身吧,结果反而变得更难看了,主线也变得更加混乱了。结尾就是更加夸张的崩盘,怎么反扒变成抢劫了,如此大阵仗堵上一切的抢劫来的莫名其妙,前面有多精明的小偷最后就是一夜智商归零,太无语了,结尾扣一星!
秦岚最好的时光是前几年,不是更早,不是现在。
郭京飞人设就是搞笑,个人还是喜欢法医姐姐,但为什么要走没有交代清楚,就是埋了个坑,秦岚和女二的人设不怎么讨好,感觉就是在一直交代各个人物的蜕变和设定,有些冗长了,还算行,也就这样的水平,没很差,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