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闲地看了一部成本不高的国产喜剧片,权当娱乐,却意外地占了很多人的便宜。
当有人问我,嘿,麻蛋,你在看什么电影呢?
我答,《我是你妈》。
《我是你妈》这部电影顾名思义是在讲亲情,讲母爱,由闫妮母女俩联袂出演,这不仅是一个噱头,也是国产电影带给观众的一份诚意。
星二代这个话题一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王菲、窦鹏的女儿窦靖童出道后就晋升成“全民男友”,甚至传出了很多她的绯闻。
这次闫妮的女儿邹元清也凭借《我是你妈》首度亮相,她的风格和窦靖童有些像,不过五官和感觉却远远不及窦靖童,如果她不是星二代,可能很难出道,虽然她已经考入中戏,但却一直没有接拍过作品。
想必这次这个电影是闫妮为推女儿的一次尝试,只不过美其名曰是送给她的“礼物”。
说回这部电影,这对母女的人设我非常喜欢,母亲并没有严厉而高高在上,而是和女儿成为朋友。
闫妮饰演的角色年轻时也非常不靠谱,喜欢上了一个画家,不仅未婚先孕,而且怀孕四个月还去蹦迪,这样的设计一下子就和90后的孩子拉近了距离。
女儿高中早恋,母亲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跟老师说孩子随我,自己就是17岁早恋的,她这样不靠谱的形象刷新中国观众的三观,除了喜剧效果以外,也讽刺了中国的教育。
事实上,早恋并没有给小艺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反而让她发奋努力考上了艺术院校的表演系。
她虽然相貌平平没有天赋,但从来都不偷懒,并且成为了全班第一个接拍广告的人。
小艺想要艺考,母亲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小艺受了欺负,母亲就去揍那个欺负小艺的人。
这个母亲形象没有高高在上,而是一个陪伴着小艺成长的朋友的角色。
就像母亲口中所说的那样,我不是要控制你,我是想要陪你成长。
虽然在她们一起成长的路途中有不少磕磕绊绊,她们都在做错事,在争吵,偶尔会烦对方唠叨,偶尔也会因为担心对方而向对方发脾气,不过遇到事情的时候,两个人的团结却默默感动着屏幕前的每一个观众。
在剧情的设计上,电影中有很多情节都落入俗套,没有做很好的交代,比如奇怪的室友,因为一个子虚乌有的“照顾”就诬陷小艺怀孕;’比如战战,这条人物线索是断断续续的,总是在该出现的时候横插一脚,大部分的时间都会消失;比如周老师和林局长的两虎相争,最后也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比如母亲一直痛恨父亲,但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原谅,如何找到的父亲却都一笔带过;还有海选的时候搭档突然跑路,小艺连电话都没接通就知道自己被人耍了,这个表演的细节也非常刻意。
这部电影在豆瓣评分5.1,从上映至今一直都没掀起过什么波澜,看来闫妮这次力挺女儿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了,也许能起到的作用是让业内人士知道了邹元清的存在,并且会多给这个星二代一些机会吧。
我知道当“星二代”这个标签贴在邹元清身上的时候,她肯定又要说那些冠冕堂皇的标准答案:我希望大家不要给我贴上“星二代”的标签,我不想让大家提起我的时候都说是闫妮的女儿,而希望有一天大家提起闫妮的时候,说是邹元清的母亲。
这一点闫妮需要多少年能实现我不知道,不过沙溢和胡可倒是做到了!
杂草袁的🎬观后感Day77:选择太多也不好,哪个都想看纠结半天就会那个也看不了。
我是你妈这部电影评分虽然好低,但母爱的伟大不容忽视。
人到中年的单身妈妈,费尽心力与青春期的女儿斗智斗勇。
就像昨天的佛罗里达乐园一样,母亲们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或许有时候她们的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
但她们经常得到的,却是都怨你,我才成为了这样的我。
但是这样的你,又有什么呢?
她们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让我们抱怨的,而是陪我们一起体验这丰富多彩的世界。
想起之前有人跟我说过一句话: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当妈妈对她说:“我不是想要控制你,我只是想要参与你的成长。
”对于妈妈这个词语,多怕哪一天就从我生活中消失了,你以前一直拼命地逃离,以为她会一直在你身边,到现在她的突然倒下,你才知道原来就是她一直在,所以你才会觉得她那么无关紧要,可后来在她要离开的时候你才开始懂得珍惜起她,你觉得晚了吗?
此刻的我在此时看了这个影片很有感想,希望一切还来得及。
“我说我看这个电影看哭了,你会不会觉得我很丢人。
”其实我妈一点都不酷,我也从来都不想写她。
哪怕是现在我被别人的故事感动的痛哭流涕的时候,我还是一点都不想写。
闫妮好酷,她演一个妈妈还是好酷。
我总在心里想在后半段那个一直没出场的爸爸戏份会不会好重。
但是没有,轻描淡写,甚至还给了他一个惨淡的结局。
虽然秦美丽这么恨他,我想她还是会希望他过得好。
哪怕她们离婚了,哪怕他又再娶。
也不想他变成一个终日面对着画板的白痴。
不只是秦美丽的爸爸对艺术家有偏见,其实我也是。
我没见过艺术家,只是见过一些艺术学院的学生,但是那些学生往往让我觉得目中无人,一点也不谦逊温和。
甚至总是盲目的自大。
不过倒是挺会说甜言蜜语的。
但是我还是不喜欢。
生死有命。
或许哪一天我也会咔嚓一下过去了。
然后会不会有人为我担心。
得到很多爱的人才会总是微笑吧。
因为他们确信自己在被爱着。
所以有勇气,有自信,感觉看起来做什么事情都会成功。
姥爷赞成了外甥女的决定,但是对当初自己女儿却一直打压。
虽然后来证明姥爷的眼光没有错。
当初女儿听从了父亲的决定可能会后悔一辈子,甚至会恨自己的爸爸。
但是没有听从的话,可能也会恨他一辈子。
这不是人能所决定的。
这是他的性格。
我见过不识好歹,只会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在别人身上的人。
总是觉得他该死。
因为他真的是狗屁不通。
赵小艺算是很甜的人了。
最起码对自己的妈妈还是很体贴感恩的。
但是永远不要拿你自己的想法去揣测别人,这也是很愚蠢。
不是全世界的孩子都知道体贴感恩的,如果是你遇见了这种人,你也没什么办法,除了叹气。
顺便还吐槽了一下不敢扶人的路人。
我倒是觉得没什么,不敢扶是很正常的,因为你也不知道扶完之后是什么后果,随随便便你可能就承担不起那个后果。
谁也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鄙视别人。
我喜欢这个结局,秦美丽是装的也好,是真的也罢,看起来高高兴兴的进了手术室。
不管最后是好消息也好,是坏消息也罢,她很酷。
而我肯定没这么酷。
完全冲着闫妮看得,特别喜欢她演绎的生活类故事,不管电视剧或电影,塑造的人物都很接地气入木三分很生活化。
说到这部电影主演讲述母女亲情,单身妈妈和到了叛逆期的女儿,有互相的不理解有现实生活的无奈,有矛盾有温情,有笑点有泪点,故事讲的还算完整动人,因为演员即是亲母女,所以小演员表演还算过关,闫妮用自己的演技撑起了整部电影,大结局很感人,亲情母爱真的很伟大!
感觉这类题材电影时长的关系总有点意犹未尽,更适合拍成电视剧好好讲述。
总结:温情类简单有爱的小故事,值得一看!
怎么说呢。
很真实,好多情节都让我想起上学的时候,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现在我想一想,我后来上大学,我妈在家一个月用不上100块钱,真的,孩子不在,母亲的生活就像黑白电影。
亲子在一起生活是有色彩的。
这种强烈的对比,对生活足够细腻才能体会到。
希望孩子们都能体察妈妈的心。
有时候导演,演员,剧本,想表达的很微细的感情,情绪,在短短的一部电影里给各种身份,各种经历,各种性格的大众们展示,并不一定所有人都能理解,但是这种东西也是一种生活当下的姿态,也需要被公平的看待。
像这样的母亲普通又不普通,影片叙述的朴实,才更真实,但是客观的真实多半附带着平庸,可是生活就是平庸的,真实的就不需要人为造作的波澜壮阔。
一部记录生活的电影就是应当把最生活的状态表现出来,这就是做好了本分。
更何况闫妮演技真是棒极了。
如果拒绝平庸,那不如去看美国大片,天马行空,无所不出其极。
现在这样老老实实说话的人越来越少,我们都被复杂的色彩,强烈的情绪,恢弘的场景,诡异的剧情洗脑,依赖感官刺激和享受不过是五官的大餐。
这部影片,我觉得这是回归人性良心片。
喜欢💕
带着满满的失望和被骗的感觉走出影院,心里很是不开心,曾经的佟掌柜带给我们多少欢笑,然而现在,瘦脸针打多了的面具脸,走肾不走心的故事情节,带着女儿母女档出镜,所谓本色出演,却怎么看都是对演技不负责的借口。
影片堆砌了太多情节,要么突兀出现,要么虎头蛇尾,比如女儿喜欢的高中男生,前面做了大量篇幅的铺垫,以为后面要就此展开各种曲折故事,结果后来一句话就交代了,以为会是男主角的早恋对象,原来只是个打酱油的。
再比如后面的艺术考试环节,既有走后门找关系,又有名额内定;既有考试没带舞鞋的桥段,又有两代人的恩怨,结果女主还是在一段无比尴尬的自由表演之后,获得了全省唯一录取名额。
怎么看都觉得闫妮女儿才是走关系内定的那个人。
影片中的好多台词也是处处生搬硬套,比如闫妮生硬的一句 “我不是想失去对你的控制,是我想参与你的成长。
”编剧大概是怕观众走出电影院什么啥也没记住,所以专门加了这么一句,以求观众能留下点儿印象。
还有闫妮对女儿说:“让我陪你练跳舞。
”父母能和子女一起努力共同做一件事情,确实是很温情的,很能培养感情,尤其一起克服困难、一起坚持、一起配合协作,这些都可以养成很正能量的家庭关系,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难得的回忆。
然而电影里并没有这些,跳舞从来都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伴随着疼痛和汗水,可是影片中这段既不展现女儿学习舞蹈的辛苦,也不描写母女为女儿的付出,却更多的在展示闫妮的迷人身材与性感翘臀。
我是喜欢闫妮的,在我心里她永远是那个同福客栈里嬉笑怒骂的佟掌柜,所以我不想过多的批评闫妮,看完影片我更想说,导演是内定的吗,编剧是走关系的吗,投资是和钱有什么恩怨吗!
网文水准的故事居然也能在院线上映,把能想到的情节都水一遍就是一部电影了吗?
我相信很多选择看这部片子的人都是奔着喜欢闫妮去的,影院里遇到好多四五十岁的叔叔阿姨,还有带着小孩的年轻妈妈。
母亲节到了,蹭着母女和青春期教育的话题,确实可以吸一波金。
然而,闫妮想帮刚出道的女儿铺路,但是她却忘了作为一个电影人,首先要对得起观众,对得起喜欢自己的粉丝,带着女儿拍这样粗劣的作品,这女儿是亲生的吗?
抱歉我口不择言了!
母爱永远是最经久不衰的话题。
本着有闫妮一定是爆笑喜剧去的,瓜子爆米花都准备好了,看到一半才发现最应该准备的是纸巾,雨下得一塌糊涂。
前半部处处诙谐轻松,后半部满满暖心感动。
真的是会让人“笑的时候眼角流下一滴泪”。
剧情上的转变有点突然让人防不胜防,也未免有那么一丢丢俗套和失真,没有什么悬念,像在刻意地追求欲扬先抑。
但看闫妮的表演就会让人忍不住看到底一步步往能想象到的剧情里跳。
豆瓣上评分4.9,表示不敢苟同,难道满分是5分吗?
这个题材拍的好就成经典,拍不好就是一部普通的烧钱电影。
看这部电影估计是对二胎政策放开后,中国家庭产生的矛盾分化进行衍生。
虽然影片讲的是母女由不顺眼到最后互相理解。
到美式开放培养。
这些都是针对父母和儿女之间产生。
剧情其实是普遍中国家庭遇到的问题。
女儿的叛逆不听话,妈妈的焦心没有哪个父母不着急。
怎么培养,用什么语言去让双方相处的恰当,说话方式让双方矛盾不激化。
这些都好比爱人之间,婆媳之间相处,每一个人物关系都是看方式让双方轻松愉快的相处。
传统的中国妈妈不但把儿女管理的形影不离,连婚姻大事都要介入操办,还有吃老的,婚办适宜的,都要父母掏钱。
儿女就觉得这是他们应该。
本片题材反而比较新颖。
妈妈开始对女儿管教,后来醒悟后自己重拾自己的兴趣,跟女儿一起学习,重拾自己的兴趣。
我是你妈,虽然名字听的别扭,有强势母亲的个性题目,最后只能说我是你妈,也是你朋友吧。
档期就不理想,此片在妇联的夹击中注定默默无闻下去了。
本片是一部非常赞的亲情电影。
片中的母女俩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亲生母女。
闫妮和她亲生女儿邹元清在出演这部电影时想必很有亲切感,也能产生不少共鸣。
导演这么选角着实非常地巧妙。
看过这部影片后会被母亲对女儿付出各种无微不至的关爱所深深打动,故事情节基本没有强行煽情的部分,都是真情流露。
这位单亲母亲很早就一个人带孩子,即便面对无数的追求者,即便女儿已经逐渐长大成人,进入了叛逆期,她依旧选择把重心放在女儿的成长上,不让女儿走太多弯路。
女儿也适时理解了母亲,在母亲的忠言唠叨下获得了更丰硕的成果。
这片名是认真的吗?明明电影故事很温情,单亲妈妈不容易呀,那些心酸那些泪,我泪点低,挺感动的
剧情还行吧,就是名字好尴尬😓
现实生活并不是这样每一件事都悬而未决的,影片里每个生活中的“大事”都有始无终,片段接片段,塑造人物的成长,但是这样的成长一点儿也不真实,根本无法打动他人。
名字取得不好,差点没看,还行吧
还算可以吧,比那些滥竽充数的没剧情没情节没演技不走心的电影强多了
比预计的好些 但是感觉算不上电影 节奏啊各方面 都没有电影的质感 情感各方面也不细腻流于表面 就所以也不感人
有生活气息,新意不足
名字真恶心
电影里的情节很真实,闫妮完美演绎了一个自己有时候都没有长大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用自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像朋友的相处多过于长辈与晚辈的交流沟通,不再是老旧的教育模式,如天下所有母亲一样倾注了对孩子所有的爱,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她所有出发点仅仅是想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
闫妮演的是真好,女儿太丑,剧情有些戏剧性,一个离婚女人,居然有两个男人不离不弃,一直一直跟着。照顾这么多年。主角是女儿吗?
印象最深的是闫妮被打工店老板打了屁股之后的一顿发飙,女人为什么这么难呢
生编硬凑情节
不能问名字的电影 容易挨打啊可能是电影时间太短 这祸不单行算是浓缩了一生李俏我俏丽吗 坑货玩意儿
我是你大爹。
拍出这种电影,导演和演员真的不觉得耻辱吗?
电影名字特别像是骂人的🙃不过冲着母亲节上映即使是烂片还是给个3星吧
我觉着好看就行。
也就是一星水准,影片类型混乱,前后不搭,多给一星是因为大连外景拍得很好看,虽然影片压根是在北海拍摄的。连鸣谢都没有大连
这么一部烂片是怎么有脸到美国上映的?!
剧名引起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