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溜冰鞋》这部战斗民族电影,给人一种震撼的美感。
我首先喜欢它的色彩,整个故事都发生在冰雪的季节,人们的服饰完美地融入了场景之中,没有丝毫的突兀感觉。
男主人公马特维出门在冰上时,穿一件黑色的大衣,像周围的所有人一样,平凡、朴实,又隐约闪着善良和不屈的光辉。
女主人公艾丽莎喜欢穿白色、蓝色、青色、翠色的衣服,穿这些衣服的时候,她是快乐的、自信的、不卑不亢的,整个人都闪着美丽的光,而当她被迫与那位伯爵结婚时,穿着的银色华服则显得憋闷、沉重,隐隐泛着陈旧的黄色,就好像是那时她万念俱灰的心。
所有的人物服饰的色彩都与其内心想法契合。
艾丽莎的父亲,一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大人,开始的时候一直思维僵化,不赞成艾丽莎去接受高等教育,认为女子只要找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嫁出去就好。
那个时候,他一直穿着深黑色的西服,庄重但是迂腐,象征着沙俄对女性的压迫和男权的绝对威严。
但是电影的最后,艾丽莎离家去到巴黎,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科学界所认可,他说出修宪让女性进入俄国大学任教时,他的衣服颜色变浅了,变成了灰青色,他的观念改变了,对艾丽莎也达成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其次一个很有意思的内容就是电影中的迷信成分。
艾丽莎的女仆使用镜前的蜡烛看到未来丈夫的小仪式,有两次全部都在艾丽莎身上应验了。
第一次马特维恰好爬上了她的窗台,第二次化装舞会,马特维刚好扮成服务员站在她身后。
女仆说做了这个占卜之后会鼻子痒,艾丽莎则笑着大方承认自己未来的丈夫与女仆预想中有胡子的冠冕堂皇的伯爵正相反。
艾丽莎的后妈利用占卜术撮合她与伯爵,但是却被这个化学家一眼识破。
巫师说,如果这两人将来要是在一起,那么火焰就无法伤到他。
但就像艾丽莎说的,时间长了,当酒精开始燃烧时,温度就会提升。
巫师最终还是被火所烧伤,艾丽莎也没有与伯爵成为夫妻。
最后就是有魔力的银色溜冰鞋。
这双溜冰鞋三次施展了它的魔力,第一次让马特维遇到了那位江洋大盗,有情有义的社会主义领路人艾力克斯;第二次让他遇到了我们的女主艾丽莎;第三次则是在最后,帮他挡了一枪。
第一次让马特维对自己生活的社会产生思考,并给他带来了一群生死与共的兄弟;第二次让他遇到了不同于普通贵族的艾丽莎,遇到了爱情。
艾丽莎没有身份偏见,善待每一个善良的人,同时她又敢爱敢恨、清醒地辨别身边的好人和另有所图之人。
她的女仆都能与她成为很好的朋友,即使她不相信女仆的迷信,也充分地尊重她的美好期盼,而面对不怀好意的后妈和巫师,则是毫不留情地拆穿。
马特维很幸运,因为如果不是遇到了艾丽莎,他在第一次爬上窗台的时候就已经死了。
第三次则是最明显的一次,银色溜冰鞋救了他一命,他也得以和艾丽莎去到巴黎,过梦想中的生活。
几处占卜、几处巫术都在艾丽莎这个不迷信的科学家身上应验了,甚至于最后,她也笑着看向了那双具有魔力的银色溜冰鞋。
也许真的有命运注定呢。
虽然你会说这样的情节过于老套,男主九死一生,女主坚定追求梦想,最后两人逃离这个是非之地,一起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这不就是唬小孩的童话故事的套路吗?
但我认为,老套的情节拍的好,也可以出新彩。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渴望在影视中找到的寄托无非就那么几种,拆开来看,许许多多的电影核心表达都是一样的。
但不一样的是,你能从里面看到什么,那就是这件艺术品与你交互而产生的全新的艺术品。
《银色溜冰鞋》这部电影不是一部非常完美的电影。
譬如我觉得它对于里面这个社会主义团体的活动展现太少,难道他们每天偷走资本主义钱包就只是为了灯红酒绿、一醉方休吗?
我觉得导演可以再加入一些他们进行无产阶级宣传活动或是革命工作的情节,甚至可以在其中加入男女主人公的冲突。
这样子表现就不会让整个盗贼团体如此重情义、有智勇的结局显得突兀了。
但是银色溜冰鞋绝对是一部佳作。
剧情一波三折,多处回扣主题,人物形象饱满,没有许多非黑即白,甚至许多反面人物像艾丽莎的父亲,也是一个清醒、负责、工作兢兢业业、知错就改的首相。
并且全片的配色非常美丽鲜艳,像油画一样,但是又不突兀也不寡淡,可以说是非常高级的审美。
2024年的的最后一天夜晚,刚刚从学校考完英语回到家,累死我了哈哈哈,晚上打算看这个😋很浪漫的故事,我很喜欢😍虽然是较为 刚需的故事,但是华丽的布景和色彩都很漂亮,主要角色的饰演都很棒,故事中时代的要素也很有意思,很俄罗斯的要素,亚历克斯赠予女主角以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实在太哈哈哈了。
看到评论区有朋友认为在冰刀挡下子弹后结束正好 后续略显笼杂,但是我个人实在很喜欢,借门捷列夫之口转述阿丽萨女士取得的了不起成就,欧洲的任何一所大学都会以聘请到阿丽萨教授感动骄傲😭,也借其父亲故事中古板守旧至随便改改宪章的态度转变描写了历史车轮的宏观向前,阿丽萨和马特维在雪原上带着孩子滑冰也对应了马特维回忆中只有父亲的且寄予马特维不要回头向前看,而马特维自己在时代之进迁下给予了孩子完整的家庭和长久的陪伴,我很喜欢导演这些温暖的处理♡
果然能做男主的必须有别于人,关键时刻还仗义救了之前和自己有矛盾的人,善良、勇敢、孝顺。
男主父亲的死表现得很巧妙,一段过去的美好回忆“一直向前看别低头”,转场到墓地完成了男主的人物弧光。
银色溜冰鞋这片名是真好啊贯彻全片,每一段配乐搭配着行动都让我很紧张,尤其是最后一场戏安排得处处都很精妙,一艘船的殒没也代表着他们团体的覆灭,男二和男主在船头“在另一边相见”的戏份拍的太具有艺术美感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人设有一种旺卡的亦正亦邪的怪诞气质,演员长得又像一美的脸,像是理想主义为革命献身的壮烈。
片子里也处处可见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偏向,一种女主抗争去读书为女人赢得社会地位(贵族抛弃一切为众人牺牲)的以小见大。
女主又有公主般的高贵优雅,又有先锋性的坚定聪明、勇敢倔强。
女主父亲这类人就是分明知道知识会让人进步才把女性困住,害怕她们成长从而损害到他们的利益,而被蒙蔽的女性成为了帮凶,所幸老师被女主的表现唤醒。
影片里也有玄学与科学的对抗,女主用知识当众反抗了强加在她身上的“命运论”,这个科学实验也成为了她作为老师最爱演示的实验,但玄学意象也依旧存在于她和男主的“占卜镜子”里,可能是一种包罗万象吧(或者是强拉硬扯的宿命),有多处出现两次来强调人物关系人物成长经历,运用得恰到好处。
双线并行也剪的特别好,一开始两个人没相遇的单独的生活铺垫长一些,最后加快节奏表现两个人状态统一,彼此的心靠得很近,一个特写给到掉落的票暗暗埋下隐患引领观众情绪,最后一分钟经典的黄金时刻也拍的很好,两个人的命运起起伏伏,令人久久不能平复直到尘埃落定。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啊,也可能是抓你入牢笼的围猎者。
化学专家的形象完全表现为一个充满智慧的小老头,父亲指责“私下联系”时,他说既然你知道并且开诚布公地讲出来那就不是私下联系了。
最后提出“宪章是可以修改的”,没错,规矩就是可以被人改变的。
在b站意外刷到了此片的安利视频,惊为天人的女主、冰天雪地下的童话氛围、精致华丽的服化道与置景让人很难不对这部影片心动,于是打开了此片作为给12月伊始的精神食粮。
仿佛旋转木马的巨大的滑冰场
圣彼得堡的日与夜影片是20世纪之交冬日浪漫节庆时分的当代沙俄童话,故事看似是俗套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但却极其深刻地融入了当时的俄国社会大背景——资产阶级与无产者矛盾与女性觉醒试图摆脱传统社会地位而争取受教育的权利。
剧中人物刻画也相当值得褒扬,尤其两位主要人物的背景故事更是赋予了“阶级斗争”与”女性主义”这两大色彩的能量。
女主,典型的聪明有魅力的高知女性争取受教育与选择爱的人的权利;男二,无产阶级斗争者的雏形,受过教育不甘社会贫富不均,而社会的大变革来自于星星火焰,而他就是这一束星星火焰,正是看似平和的沙俄阶级统治下暗流涌动的,争取平等与民主的青年。
男二送给女主的《资本论》而配角人物也同样各个生动,神经兮兮令人讨厌的愚昧后妈,剧情赋予了其“反派”色彩,但其实对继女真的有哪里不好吗?
只不过是与女主作为对立面的的传统资产阶级女性——自私又想要争夺伯爵的关注与爱;未婚夫则是经典童话里的王子形象,正统教育为人正派的“簒夺者”(捕捉扒手的事情只不过也是在完成义务);其他的几位扒手团成员也真的各有各的出彩人物性格,更别提女仆、家庭教师等等,剧中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好人与坏人,连父亲都最后为了爱女而建议宪章的修改,人性非绝对,难得一见商业本中完成度如此之高的角色脸谱,当然,不得不提的是唯一的弱点在于男主。
印象最深刻的画面莫过于男二投死前背后凶凶的火焰映衬出的人物弧光,或许革命也真的需要一些前赴后继者才能达成。
而他坠落那一刻与男主交汇瞬间的仿若世界名画的构图,一亮一暗的构图或许也是希望的传递,唤醒更多如马特维的青年的无产者的意识觉醒,来为1917的十月革命做先锋铺垫吧。
图中黑暗处还有一把掉落的枪唯一剧情遗憾的是落点过于完美,若落在银色溜冰鞋挡住了子弹戛然而止,甚至是he的结局,女主独自远行巴黎或许比现在的结尾更令人遐想。
女主真的太惊艳了,夸一句童话里走出来的公主不为过!
看完了。
从期待的想过打五星到开看的四星最后决定三星接近结尾的时候甚至想打二星。
阶级分化、女性主义、自我意识觉醒都有刻画,但都不深。
爱情线发展得莫名其妙,全靠颜值撑起来。
男主的形象塑造总是怯怯的,一点魅力都无。
难怪有人说更喜欢男二,我甚至想男二当男主,被包围在船上时男主不理智也不聪明的做法给我气笑了,仿佛目睹了一个恋爱脑长出来的全过程。
他们要跳船的时候男二说作为船长要牺牲后男主淡定的一点头让人迷惑,配角为主角理所当然地铺了路。
男二死后男主表现淡然仿佛这个人没存在过一般,没有丝毫愧疚之情。
最后的圆满童话结局只能说是真的太扯了,主角光环发挥到淋漓尽致,治愈身心还是不错的。
快到结局我满脑子想的是:不许he就要给我be。
男女主形象塑造过于单薄让我觉得他们不配了。
相反男二的形象塑造饱满且有魅力,在乱世活得清醒又潇洒,有情有义有责任感,而且他总是很有趣。
我真的好喜欢他的幽默啊谁懂!
前几天看到网络文字,说俄罗斯文学实在太苦了,冰雪苦寒之地、破烂厚重的衣服、穷苦的底层阶级。
可是我看他们滑冰好快乐啊,你们毛子人均会滑冰是吧?
还有清早冷水兜头浇,不会结冰吗?
也许当地的人已经习惯了寒冷,并不觉得苦。
好想去滑冰滑雪⛷️⛸🎿🏂
不知道是不是物极必反,色彩单调的地方更偏爱瑰丽的色彩。
影片开头的大饭店,冰面上的集市,废弃的旧船,匆匆忙忙的医院,公爵的城堡,在一片冰天雪地里为观众讲述一个故事,你说它是爱情,是男孩成长,是女性觉醒都可以。
对于不了解沙俄末期的我,只能感受到最表面的故事:扒手团伙的头目艾利克斯读过《资本论》,你确定不是暗讽吗?
总算有人知道在男女主接吻时干坏事了,当然也是艾利克斯。
我不知道艾利克斯这个人是不是有什么寓意,他看起来:英俊,聪明,能审时度势,比起男主这个文盲,他的文化水平应该不低,面对贵族不卑不亢,直接点出贵族社交的虚伪,和他的同伴们格格不入,却能让所有人听他的,只可惜直到结局都没人来解释他到底是谁。
或者他就是个小丑,他知道这个社会的症结在哪,却用小打小闹的方式游戏这世间,其实我很不喜欢他,这真是个不安定因素,虽然导演找个帅哥来扮演他,还赐予一个英雄般的结局。
佳片有约周日影评版也只是简单讲讲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疑似女主人公的原型,感觉鸡肋。
如果你问我还记得什么,那就是男女主人公的眼睛真蓝,那个亚裔的演员不怎么好看。
影片中的时间是1899~1900年的世纪之交1871年,普鲁士通过在普法战争中狠揍了一顿法国,震慑住了德意志诸邦(尤其是原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南方四邦)成功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取代了法国的欧陆霸主地位,法兰西第二帝国倒台,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
法德因此结成了死仇,是一战爆发的重要诱因,两国因此展开了长达八十年的对立,一直掐到二战结束,在冷战的核阴云的威胁下才算是摒弃前嫌和解。
( ps.欧洲的帝冠就只有罗马帝国那一顶,拿破仑逼哈布斯堡家取消神罗帝号后才称帝,普鲁士逼拿三流亡法国二次共和后才称帝,带英不在欧陆混,去亚洲抢了印度的莫卧儿帝国皇冠才称帝) 1873年,在德意志宰相俾斯麦的斡旋下,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德皇,奥皇,沙皇)签订了三皇同盟(League of the Three Emperors)1882年,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又在维也纳签订了三国同盟(Triple Alliance)俾斯麦这一连串的外交同盟行动,都是为了孤立法国,让其在欧洲大陆上找不到盟友,只能被迫将更多财政预算投入国防领域,大大延缓了法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升级。
然而,三皇同盟中的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有着无法调和的利益冲突,奥匈帝国的经济严重依赖多瑙河河运,多瑙河从巴尔干半岛注入黑海,是奥匈帝国对外贸易的重要航线,而俄国则一直被缺少出海口而困扰(一直被困扰到现在。。
),多瑙河河口卡住了俄国谋求伊斯坦布尔黑海出海口的必经之路上,而德国无论从地理还得文化角度都不可能为了俄国抛弃奥地利,三皇同盟注定不会长远。
(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即第九次俄土战争,俄奥就因此为多瑙河出海口翻脸过,直接给打出了一个巨大的权利真空区,让普鲁士给偷家了。。
) 1877年,第十次俄土战争爆发,俄军从巴尔干半岛长驱直入,兵临伊斯坦布尔,最终在如今黑山共和国境内的圣斯特凡诺地区逼迫奥斯曼签下了《圣斯特凡诺条约》,承认黑山、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三国完全独立;承认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获得自治,成立大保加利亚国,作为俄土之间的缓冲区,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被彻底逐巴尔干。
然而 《圣斯特凡诺条约》 遭到了英国和奥匈帝国的激烈反对,奥匈帝国不肯放弃多瑙河入海口,英国也绝不允许俄国舰队驶入地中海,威胁英国本土至印度的生命航道上的苏伊士运河。
实任的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甚至向马尔马拉海附近派出了一支英国皇家海军,摆出不惜一战的态势,迫使俄国放弃了进军伊斯坦布尔的计划。
巴尔干的地缘太复杂了。。
红:奥匈帝国生命线多瑙河出海口蓝:俄国人梦寐以求的伊斯坦布尔紫:英国本土至印度生命航线上的苏伊士运河枢纽【BTW,海权似乎天生就是对抗性的, 巴尔干火药桶,中东火药桶, 说到底都是离地中海这个海权中枢太近了,海洋比陆地更广阔,却只能容纳一个霸主,因为海权的关键支点就是那几个航道枢纽(直布罗陀,博斯鲁斯,达达尼尔,苏伊士,霍尔木兹,马六甲,巴拿马),也因为只有这几个关键枢纽,海权是巅峰很耀眼,而海权的衰弱也是十分迅速的, 二战后英国的海洋霸权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彻底完蛋了,陆权就相反,虽然会有不定期冲突,但是能容下多个地区性大国,现如今世界从美国的单极霸权走向多级化的过程,何尝不是陆权海权西风东风的位置互换。
】接上文。。。
1882的柏林会议,在俾斯麦的调停下,巴尔干半岛被列强瓜分,保加利亚归了俄国,希腊归了英国,塞尔维亚归了奥匈(然后就有了塞尔维亚有志青年在萨拉热窝一枪崩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引爆一战的故事) 俄国对于柏林会议的结果十分不满,同时也对三皇同盟感到心灰意冷,另外找起了欧陆盟友,此时,一直被俾斯麦主导孤立的法国外交部看到了机会,主动接触起了俄国,相比英奥,法国在巴尔干几乎没有利益,可以无条件支持俄国的巴尔干政策,同时,法俄可以对德国产生夹击之势,减轻法国在西线的对德压力。
1894年,法俄同盟正式官宣,法国为俄国提供了大笔的优惠贷款,投资修建的俄国境内的铁路,在一战时大大提升了俄国的运兵速度,打了德奥一个措手不及。
同时,法国也为俄国的巴尔干小弟塞尔维亚提供了大量军火用于对抗奥匈。
一直到影片中的1899年,整个俄国的社会的氛围都是俄法友好,电影里的法国元素还挺多的,女主要去法国留学,报纸上报道的埃菲尔铁塔上亮灯迎新年,以及法国外交官出席圣彼得堡宴会。
艾力克斯的出现,可以用冷静自持的谦谦君子来形容。
一席规整的军大衣将他隐没于夜色中,只剩一张狠辣果决的面容、一双洞悉万物的鹰眼。
他是 马特维的伯乐第一次遇见马特维,是在抓赃现场,因一场意外,艾力克斯剽窃失败,赃物被马特维捡下。
马特维以为是艾力克斯落下,紧跟着追过去。
艾力克斯警觉,停下脚步一脸警惕的看向马特维。
听其道明来意,又欣赏之,将剽窃团伙所在地告知马特维,提出合作邀约。
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艾力克斯的这一举动,可谓是当机立断。
他是 嗅觉灵敏的黑狗他是 护弟心切的兄长在最后一次扒窃行动时,警察做局,艾力克斯嗅到了危险,勒令兄弟们撤离。
有几个弟兄抵不住诱惑,直往陷阱里钻。
艾力克斯在最后关头,一枪崩了警察头子的腿,这才让马特维逃过一劫。
而另一位则成为漏网之鱼,被警方屈打成招,供出了他们的根据地。
艾力克斯与警方做了交易,换弟兄们生存机会,也包括那位被屈打成招的叛徒。
艾力克斯将狠辣留给了外人,一旦认作了兄弟,就是一辈子。
当他眼见爱人兄弟均被捕,警方背信弃义,他原是为自己留有后路的,这条路,他给了马特维,而他,甘愿委身于马特维最后一块垫脚石,掩护他逃生。
他 是信守承诺的真君子哪怕是拿爱丽莎做人质时,艾力克斯也是小心看准卡口才捏住爱丽莎脖颈。
互放人质时,艾力克斯再三提醒爱丽莎抓紧绳子,他是算准了爱丽莎不会出现生命危险才离开的。
表面做着最狠的事,实则侠骨柔情。
偷盗贵族物品、开枪打警察(并未击中要害)、拿女子作人质(只做样子)、让兄弟大冷天洗冷水澡(为有一天警方围剿跳海做准备)艾力克斯的狠,是一腔柔情的保护色。
想不到有一天,会被这个笑起来有些邪魅的剽窃头子所圈粉!
1900年的世纪之交,一个全新时代即将来临,在欧洲由科学带来的人文主义正蓬勃发展,此时的俄国仍处于沙俄帝制时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
圣诞节,浓郁的假日气氛在银色的彼得堡蔓延,渴望科学精神的富家女与出生在桥洞下的点灯人之子在命运奇妙的安排下相遇了,两个人的相遇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冰上奇缘?
虽然公主与穷小子的爱情故事有点老套,但有趣的是它发生的时代,有如一个展现沙俄社会百态的万花筒,其中既有贵族、官僚、地主,也有小贩、扒手、妓女;有医生、科学家、科学课程,也有占星术与神棍;既有富丽堂皇的城堡,也有逼仄昏暗的贫民窟。
它们交织纠缠在一起,谱写出丰富多彩又奇特瑰丽的异国风情。
影片中制作精美的服装,设计精彩的滑冰运动,流畅的运镜,色彩纯净的摄影让观众拥有极佳的视觉享受。
唯一不足的是男主的角色设计单薄了点,反而男二塑造的很好,他气质出众、聪慧、胆识过人、有情有义、有勇有谋,对时局有敏锐的洞察力、对阶级矛盾有清晰的见地。
总之是一部高颜值电影,值得一看。
我看过的第一部俄国电影,风格鲜明。
电影名字是银色溜冰鞋⛸️男主爸爸说过它有魔法,事实上这双溜冰鞋从男主有新思想赚钱救治爸爸到结识真爱到最后救命幸福生活带来了三个重要转折,感觉是灰姑娘的水晶鞋性转版。
刚开始看就很吸引人,漫天的雪白让俄国的影片整体呈现严肃而宏大的气势。
配合题目让人浮想联翩,觉得会很浪漫实则不然。
实际前三分之二的部分是冲击感很强烈的,气势恢宏的建筑和男主破旧的家对比,女主纤薄的衣衫和男主破旧的装束,贵族随手送出的宝石首饰和男主爸爸舍不得喝掉的牛奶🥛,鲜明揭露了社会阶层不同带来的贫富差距,此刻寒冷的季节对普罗大众来说是艰难求生的阻碍之一,谈何浪漫。
这时候只是对比,为后面的爱情故事埋下伏笔,冰天雪地,患病的父亲失业的他,富丽堂皇,恶毒的后妈被禁锢梦想的她,在冰面之上故事要开始了。
亚历克斯是“船长”,他的根本思想是劫富济贫,轻而易举的说服了男主,但实际就是做扒手。
男主加入的第一天就打碎了一盏姑娘的灯,在魔法的镜子里真爱悄然出现。
这个设定真的很可爱,女主不相信魔法🪄还是忍不住秉烛窥镜探寻爱人身影,小女孩心思细腻又可爱。
到第二部分,情敌出现,无非是一个为了职场升迁而向上攀的心罢了,素未谋面萌生的爱意说来有些可笑。
天气越发冷,马维特被爱丽莎发现盗窃于是陪同她去参加大学入学考试,古板的老头们还是把她拒之门外。
社会的矛盾之一,男女不平等也凸显出,贵族尚且如此,平民呢?
第三部分最精彩,节奏紧凑,剧情推进很快船员中的“伯爵”被抓,船只暴露,这里贡献了非常精彩的镜头,广阔的冰面上,冰冷的雾气里早已破败的船燃烧成片,男主在冰面之下吗?
男主逃出生天之后呢?
最后一场舞会上那张遗落的火车票能否带一双爱人抵达彼国?
故事不断反转,最后的结局请亲自去看吧🍄
好耶!是纯爱战士和居里夫人!
高度缝合,但视觉很美的,运镜很美国
为了尤拉鲍里索夫来看的,确实很惊艳帅我一脸🥲🥲发现在布图索夫版《海鸥》里演科斯佳的男演员也在,看来是大俄的全明星合家欢电影。虽然从马特维复活开始剧情就离谱得不受控制,但是还是能看出大俄骨子里对现实主义悲剧的热爱。(Alex看资本论就只能去做小偷,看共产党宣言就是十年后的故事了)中俄一到这种近代古装剧制作都会变得廉价,特别是置景特效、不经处理的录音室配音还有随便乱加的画面特效(虽然尤拉的声音很好听,但是录音室配音简直浪费了他在船头牺牲那场戏,音画不同步的感觉直接出戏)。但是俄罗斯至少有祖传的蒙太奇和表演, 老中只有丑男
视听享受,画面太干净了,又有古典氛围(不像很多近年的欧美古装片都现代的出戏)。男二的角色真的太抓人了,整部电影从剧情到摄影就是很浪漫
令人熟悉的新旧秩序对立背景嵌套个体感情故事(非贬义):后妈代表的(玄学)伪科学与女主代表的现代科学;阿卡迪和女主父亲代表的旧政权、自称自由派的旧政权和男主男二(掏出资本论)代表的未来(或激进或温和);白雪和冰真是天然置景的幕布,把大衣和长裙衬托得很凛冽;有观赏性不错的镜头和动作设计——不特异、不神秘,甚至近乎于“俗”,但很美丽,一种特属于人类的美丽。
非常传统的爱情故事 简单就像托尔斯泰时代的爱情
看着看着就走神了,剧情不吸引人。
无聊……但是女主和男二人设不错,男主像个汤姆苏摆设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性别是枷锁,贫穷是枷锁,阶级是枷锁,看着电影里的人的打破枷锁也是一种安慰
是我小时候一定会喜欢的电影
俄国式糖水片,卡司出人意料的豪华啊。
9/17(日),好看好看好看啊!阿丽萨在酒馆里问到的问题不久的将来得到了印证,就算没有了沙皇、杜马、斯托雷平、临时政府、立宪会议等等这些被你们扣上各种帽子所谓“少数人”,那些俄语音译“多数”的那帮人给又你们带来了什么?
宏大叙事的巧言令色
迷惑,不是据说5亿卢布的制作经费吗,这么大场面怎么剧情如此稀碎。女主,理科小天才,能徒手解剖青蛙,一秒识破江湖骗子并说出化学方程式,但天真的跟洋娃娃一样,离家出走去上学直接投奔贼窝,并大剌剌第一时间嚷嚷自己带了很多钱。男主,冰上花滑及后空翻小天才,也不知道哪里迷人,你说他好看吧,就那样,你说他善良吧,他爸肺结核晚期马上就嗝了,他交了一半诊费后就跑去谈恋爱了,再回来他爸已经入土了……不识字不会说法语,两人离家出走啥也没带,法国上学几年怎么活的啊……就这,还是拐走了女主并在读书期间生了娃。男二,冰上运动小天才,满脑子推翻封建帝制,还研读了禁书《资本论》,然而这么高的理论水平,干倒沙俄的计划就是拉几个毛贼去做扒手,而且只限定冬季结冰后……男三,堂堂公爵,揪扒手还要亲自上场并光荣负伤……
画面美,剧情也不错。虽是穷小子爱上富家女的旧故事却不落俗套。如果结局至马特维坠河身亡、爱丽莎被迫嫁人处结束,我会打五星;现在我依然给五星,毕竟没有人可以拒绝童话式大团圆。女性主义和阶级斗争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电影中都有所涉及。让人惊喜的是时代背景的设定,即革命前夕的1900。政界体现的资产阶级金钱冲击旧贵族,以及底层艰难的生存状况,都隐隐透露出革命前夜的暗流汹涌。艾列克斯掏出的《资本论》更是明晃晃昭示着二/十月革命的到来。马特维加入的盗窃团体象征着社会底层愤怒的青年,艾列克斯颇有“垮掉的一代”的气质。毛子比西欧更适合拍爱情。他们的性格固然有西欧的张扬大胆,但也有几分东方的含蓄委婉。俄罗斯人的情感表达和他们的地理位置一样,同时有着西与东的特质,热烈而不至于流俗,克制而不至于沉闷。
女性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成就了她自己(去读书并顺利拿到学位,学成归来任教)。爱情只是努力路上拾得的一个小插曲,当然,男主不遗余力帮她逃脱也是值得称赞的。比起嫁给什么伯爵,女主婚后能自己掌权的日子显然更香。一心把女主当上位踏板的伯爵,婚后大概率不会真心待她好。
好美的画面,好烂的剧情。
现在还想看主角都好看的影视作品,似乎也只能期待俄罗斯了。
对冬奥花滑意犹未尽,所以看这冰上动作戏特别提劲。编剧还行,老套故事包装出了新意,埋下的所有铺垫都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解释。
俄版富家女与穷小子,这种杰克苏剧情给俄罗斯人拍也能拍出不一样的质感,俄妹真的美到一定境界了。但是里面的爱情没有一点点可以立住的依据,博学多才多金的女主爱上不识几个字,为了给父亲治病成为扒手的男主,这种爱情,我是不相信的。另外,这也是典型的主角风头完全被配角抢走的电影,扒手头头这个角色轻而易举,毫不费力就演出了国内油腻男主角们拼命想演出的狂拽炫酷,还有中间他拿《资本论》作为生日礼物送人,泰酷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