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高三时,偶然的一天中午在电视上看到了这部影片。
那时我正着迷于陈奕迅的专辑“七”,于是好奇的开始看他主演的这部影片。
对于情节,我觉得是很不错的。
两个人处于分手的边缘,然而突发的事件却让两人的心从新聚到一起。
他们一直是相爱的,只是因为时间消磨了激情。
当他们意识到彼此的重要时,却分隔在了生死两边。
当我看到结局时,他拖着中弹的双腿爬到水边,嘶声力竭的喊着她,然后跳下水,寻找她,救出她......最后的他被卡在水下,吐出最后一口搀着血的水,而她依然反复于水面吸气、水下救他,不愿相信他的死亡,我真的是哭的稀里哗啦的。
无辜卷入了一场战争,他是个懦弱怕事的人,从害怕到无畏死亡,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对她的爱。
感情线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
当然还包括王志文与秦海璐的感情线。
千禧年初,随着中国大陆与香港签订首项自由贸易协议(CEPA),香港不少本地导演开始一举北上与内地电影界合作拍片,为打开广阔的电影市场。
作为首批参与这项政策的香港导演,郑保瑞可谓摸着石头过河,一连三部作品都是在坚守个人风格趣味上的类型实验之作,《古宅心慌慌》是惊悚恐怖结合青春偶像喜剧,《怪物》同样是惊悚类型与现实题材融合。
而糅合爱情与枪战动作类型的《爱·作战》可谓一次大胆的挑战,将港式爱情浪漫剧衔接上“省港旗兵”式的火拼情节,最终又回到对爱情的憧憬之中。
其初衷也许是想迎合两种类型的观众口味,吸引更多的捧场客,结果却是一言难尽。
在早期几部一举成名的恐怖片里,郑保瑞已流露出贯穿其创作的母题:人性中的执念与残忍的兽性,而这部《爱·作战》更将感情中的偏执色彩刻画得触目惊心:人与人之间免不了要互相伤害、斗争对抗才能领悟出爱情的真谛。
开头十来分钟甚为精彩,从大陆乡村迅速切换到香港都市场景,再以碎片化的生活细节堆砌出一对年轻恋人的交往,将热恋中最美好动人的时刻提取出来,也埋下两人相处中的不满情绪。
随着彼此过分迁就、付出得不到回应,感情危机一触即发。
两人在停车场一幕的争吵戏,彻底撕破此前的幸福表象,暴露出两人的矛盾裂痕。
这一段堪称港产爱情片中对感情危机最细致而深刻的展示。
之后,导演大胆将“省港旗兵”式的警匪枪战情节移植到这个摇摇欲坠的爱情故事里,以一种突发的外力冲击作为两人感情的考验,使其上升至“为爱而战到底”的主题。
这种突兀的类型嵌入,首先不排除有商业上的考量,喜爱港产动作枪战片的大陆观众向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这部作品可谓顺应了当年合拍片的潮流趋势,既由香港偶像红星担纲主演,也让大陆演员有份参演(尽管大多数情况下饰演的是反派角色)。
王志文和秦海璐饰演的大盗夫妻与陈奕迅、周丽淇饰演的恋人互为映照:大贼为了怀孕的妻子与即将出生的小孩过上好日子不惜抢劫银行,而这对小情侣则是在经历一连串绑架枪战后,懂得彼此仍深爱对方。
此外,这也不应排除是郑保瑞在类型实验文本里安插的隐喻,关于身份政治的表达往往与香港/大陆演员的角色密切相关,这一点在他之后的《车手》里则更加明显。
除了“旗兵杀手”隐喻着香港人对大陆的恐惧之外,这部片中的类型突变也不难解读为大陆 CEPA 政策对香港电影产业的冲击,当年北上的香港导演为了迎合大陆审查制度与观众口味,港产片逐渐失去了往日生猛尖锐的特色。
而最终凸显“为爱而战”的主题又暗中反映出,来自大陆的狠角色令香港人解除了危机,在看清了现实之际,彼此之间的感情更亲密深厚。
然而,这场类型实验难让人满意。
这个欠缺考究的剧本将两种类型情节生硬地拉拢,比例过于平均,侧重点不够突出。
其次,剧本采用太夸张的巧合事件强行推进情节,导致不少的逻辑漏洞频繁出现,简直不忍直视,整体而言颇有 TVB 剧集浓缩版的味道。
而最后水底高潮戏更凭空出现字幕,强行点题的手法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也许这种偷懒的方式能博得观众一秒感动,但是前后氛围的断裂脱节让观感大打折扣。
2005年的时候正流行影碟出租,某天意外拿错了自己想要的电影,于是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看了这部枪林恋曲。
那时候的自己完全被煽得一塌糊涂,以为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爱情故事,为结局唏嘘不已。
然而时隔5年后,再看这部电影,我仍为这样的结局感到难过。
没有什么比这更残忍,当自己决定对爱的那个人好的时,TA却不再。
无论那个人是自己的爱人还是亲人。
再看的时候,我忽略了那些煽情的小情节,这一次我从电影里获得的讯息不再是爱情故事的本身。
而是爱人之间需要的,彼此尊重相互退让懂得珍惜。
现实残酷,或者两个人可以另辟捷径,避开拥挤。
而不需要和众人挤在一条大陆。
故事的开始,周丽淇抱怨陈奕迅的种种不是。
一个人看色情光碟,陪她潜水时黑面,煮饭故意煮烂饭……而陈奕迅的解释是,你希望我做的我都做了,你还想怎样?
有时候,生活繁重。
不要让那些细碎小事遮掩了爱的本身。
经常会听人抱怨,维系婚姻靠的不是爱,而是相互的忍让。
其实两者并无不同,忍让难道不是基于爱的前提吗?
如果一条路,有些人走着走着不再专注眼前的荆棘,而是看向了两旁的风景,忘记了自己开始的初衷,那么不爱就不爱了罢。
可故事的结尾,陈奕迅对悍匪说,我从未为她做过什么,我为你们做过的比她还多。
周丽淇看着陈奕迅吐出最后一口血迅速下沉时,也终于意识到,她再也无法为那些在意的事生气了。
一起突发的事件,让一对情人分手却又最终明白对方对自己的好。
如果没有这件事,是不是他们仍然像平常一般,各自心怀牢骚,压抑不满?
非要在不可挽回的时候才明白这样的道理,是不是一种讽刺。
王志文的沧桑为他更平添几分陌路英雄的悲剧感。
虽然他是个贼,可他是个有情有义的老大,是个疼爱妻子的老公。
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就像王志文所说:“你们这些人都活的太容易了。
”我明白他话中的意思。
影片中提到爱情,总是让人们把焦点放在了陈奕迅和周丽淇身上.他们的爱固然惨烈,但王志文与秦海璐之间那份惺惺相惜,体贴默契的爱同时也深深打动了我.一名医生和一名罪犯,价值观分别是什么?生活到现在,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正慢慢逐渐形成,但却并不能说明一切.每一个既定的结局后面隐藏了怎样的故事,谁又知道.
往往这种不知名少被吹捧的电影观看时容易产生惊喜。
谁知道一个新生代的导演郑保瑞和唱歌捞过界的陈奕迅主演的电影能这么出彩,一千万投资,3百万票房,真是可怜。
两种爱情作为两个线索引出故事,枪战反而不是重点了,编剧已经达到好莱坞水准了。
开头15分钟只是都市言情,几个场景主角配角关系交代清楚,生活化的细节把人拉进故事,15分钟后的枪战夸张也就不让观众突兀。
一个是都市男女的爱情,一个是贼的爱情,王志文演得贼有个大肚子老婆,为了将来,不顾一切的抢钱,有了钱才有将来,爱情已经是他们毫无疑问要保卫的,最后陈奕迅与王志文举枪对峙,王志文说“你们都活的太容易,不爱惜生命”,颇是令人玩味。
现在香港电影的贼都是东南亚来的了,新马泰人民怎么得罪他们了,想来是内地人民富裕了,不需要再去香港做贼了,做贼的不用出国就有的抢,当然是为了躲避审查。
没听过东南亚人民哪个普通话说的像王志文那么字正腔圆的。
因为喜欢周丽淇而找到这部电影,因为还有实力派演员陈奕迅、王志文、秦海璐而有些欣喜。
其实并不特别喜欢中港两地的合作产品,总感觉有些不伦不类,但总不乏一些特别的推荐之作,比如这部。
周丽淇和陈奕迅本是平凡至极的情侣,因为琐事每日争吵,但是在王志文给他们带来的凭空灾难面前,两个人坚定不移的爱情让人感动,多不容易多难得,真正的生死与共相比也许就是这样诠释得。
B.T.W.港片的名字起的比大陆版的好太多。
支持一个
槽点太多了!
不符合常识常理逻辑,举个例子!
情景一:你被歹徒劫持 在你家 你女朋友电话来了 你如何选择A.接电话让她过来聊聊B.接电话让她过来聊聊C.接电话让她过来聊聊D.接…..接你吗个接一枪打爆你个死人头!
情景二:你上了一辆被歹徒抢了的你自己的车上做司机 手被绑住 歹徒在抢劫押款车 这时 你女朋友来了 你如何做A.叫她名字你侬我侬不会喊叫她走B.叫她名字你侬我侬不会喊叫她走C.叫她名字你侬我侬不会喊叫她走D.叫她名字你侬我侬不会喊叫她走 对一定要拉她垫背这样黄泉路上不孤单 让你逼我去北欧!
情景三:如果本片导演乃至编剧沦为陈奕迅这样的人才 你当王志文这种劫匪角色 身临其境 然后遇到这种naocan让你选择你会怎么做A.开抢 打死这个龟孙儿!
B.开抢 打死这个龟孙儿!
C.开抢 打死这个龟孙儿!
D.开抢 md wbd 炒的我头都炸了!
你再叫啊,射得好啊!
E.开抢 射他老子!
本人不热衷枪战片,本人鄙视合拍片,本人讨厌好人被整的很惨的片。
看了介绍,枪林恋曲,基本上是集本人之大恶要素于一片。
尤其,主演还有志文儿,一个完全和港片调调不搭的人。
于是没有想看这部片子的念头,哪怕主演是一个叫陈奕迅的胖子。
直到最近西片看多了出现审美疲劳,要回归中文环境,又在论坛上看到有人推荐该片。
于是。。。。
看完,电影本身硬伤无数。
想破头也不明白,为什么悍匪偷了车之后又把车停在某处?
即使理解为:有同伴受伤,又看到车上小阿瑞的工作证,决心绑架小阿瑞做疗伤之用。
但是他们是如何肯定小阿瑞丢了车后不去报警呢。
哦,对,他们不怕警察,警察都是软柿子,一枪不开就屎掉了,还不如城管威武。
阿锐被绑后实实在在东郭了好几回,智商明显偏低。
一个小人物,从未见过如此彪悍的场面的小人物,遇到如此剽的匪徒,傻缺也是正常的,电影中警察完全无能,小阿瑞的生命指数还是顽强的。
当然他是令人十分生气的,到最后面对两个重伤,一个大肚婆土匪太太,他居然还没有半点反抗意识。。。
看得我真是恨啊,真可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说到匪太太,太可恶了,可以说人家演技好。
也可以说天生的优势,这般不漂亮的颜,凶悍起来让人绝不会想要找些理由给她开脱。
只是想着,真他妈讨厌,希望小阿靖把她肚子踹破。
其实,我宁愿它是个文艺小品,希望好像十二夜那样,平淡琐碎,你可以看到男人女的战斗,不带血腥。
可以相爱,可以分开,可以厌倦,可以平淡,但不要有狗血的匪徒。
只有开头符合我的幻想,有这样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小两口出去旅行,小阿瑞在吃杯面之前,走到阳台前关窗。
他细心,他知道旅行前管好门窗,他适合一起生活,即使煮出烂饭。。。。
不知道为什么,陈奕迅对此类角色的把握好像是天生的能力,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他自然的平凡着温暖着。
一个理想男人形象就是这样,像常在我心里面的小段,像每当变幻时的鱼佬,他们什么都没有,他们却能让你感觉安全。
可能和外形有关吧,陈胖子他身材不好,有点五短,但是肩膀很宽阔,肉背厚。
真希望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出现,不需要才华横溢,不需智商超群,不需要家缠万贯。。。
偏题了。。。
最后阿锐的死,伴着有些矫情的文字,还是让我流眼泪了,这不是说我感动了。
我理解是生命这东西,太无常了。
有人说郑宝瑞的这部片子其实胜过他最近的那部意外,我个人还是更喜欢意外。
但是狗咬狗更棒,三部片子血腥的场面都干净利落,看着有感官的刺激,又不觉得恶心。。。。
总之,枪林恋曲,开头真的不错。
《抢林恋曲》,天!
这是一个多么俗气的名字啊!!
看到这样的名字真是不忍心去看电影,宣传画也没有让我吸引的地方。
就这样几个月过去了。
直到昨天,我才在周丽淇的网站上发现那是她演的,原来这就是口碑不错的《爱。
作战》。
天!
天!
天!
准备好情绪,我中午就把它看了。
哭得一塌糊涂。
爱,是多么神奇的东西。
它可以让两个人勇敢,勇敢到一起作战、一起面对生死。
他们本来是要分开的,几句口角他们就说要分手。
在他准备要和好的时候,他出事了。
她不顾一切的想要救他。
他们,是相爱的。
爱,就是你知道他的存在,知道他是为你存在。
爱,就是你拼命呼吸,知道你的呼吸让他存在。
爱,把两个人,连在一起。
最后,他受重伤,她被人推到海里。
他,只想她活着,跳进海里。
当她被救出来,他却沉了下去。
他不会游泳,但他却救了她。
字幕出现了:爱 若是一生相随,但愿能作战到底!
2004年上映的港片,我看过的自不算多,大概是二三十部的样子。
倘若要来个排行,以我个人喜好之程度来看,最得我心者,自然是杜琪峰的《柔道龙虎榜》(这片子亦是本人最钟爱的银河映像作品之一)。
杜sir在该年的另两部作品则实在差强人意,《龙凤斗》是商业、风格两手都想抓,两手都未抓好。
不过有刘德华+郑秀文的《孤男寡女》和《瘦身男女》在前,票房倒还不错。
《大事件》别的且不讲,单是任贤齐娃娃脸扮悍匪,还操着一口台湾腔的国语,即有够杀伤力了,怎么都觉着老杜对于自己调教演员的功力过分自信了。
后来拍《放-逐》再见任贤齐,果然台词极少,扮扮酷,耍耍帅,好多了。
2004年另部值得热情追捧的港片是《功夫》,在我看,此片是周星驰真正意义上由演员而导演的作品。
排在这两部惹人喜爱的作品后面的即是被严重低估的《爱-作战》了。
《爱-作战》(内地名为《枪林恋曲》)的导演是郑保瑞,早年给王晶打下手做副导,拍的是《官人我要》之类的片子,后来又跟叶伟信,还是做副导,拍的是《爆裂刑警》、《朱丽叶与梁山伯》。
再后来自己做导演,主攻恐怖片,《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热血青年》和《古宅心慌慌》,都是。
鉴于个人对恐怖片的不感冒,所以全体未看过,不做评论。
郑的引起我注意即是2004年的《爱-作战》,后来2005年的《怪物》,2006年的《狗咬狗》,于我之冲击力虽不及《爱-作战》,但也算是香港新锐导演中最值得关注的人物之一了。
提郑保瑞,不得不提编剧司徒锦源,郑的教人刮目相看三部曲《爱-作战》、《怪物》和《狗咬狗》都出自他手。
而提司徒锦源则又不得不提银河映像了。
众所周知,银河映像的成功在于他有一个全港数一数二的幕后创作班底,单是编剧就汇聚了韦家辉、游乃海、叶天成、鸥健儿一帮精兵。
司徒锦源亦是其中之一,他所参与编剧的银河作品有《一个字头的诞生》、《暗花》、《真心英雄》、《非常突然》和《放-逐》,随便一个都足令银河映像影迷心头大动了。
《爱-作战》的剧本很棒,以我的浅薄看法,一个本子的好赖在两个方面。
一是故事的整体框架,于多数剧情片而言,任何或高深或浅显的主题,都是依托在一个大体的故事中的,倘若故事在整体上前矛后盾,漏洞百出,是怎么也算不得好的;二是整体框架下的血肉,好故事要落实在一场场的状况,一句句的对白上。
高深莫测若《无极》,纵有个了不得的主旨,也会毁在“我被你感动了”这样教人哭笑不得的对白上。
《爱-作战》在两方面都做得很好,首先是整体框架上的,故事融合了爱情片和枪战片的基本元素。
爱情出现危机,突如其来的外因使僵持的双方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终于重新审视彼此,这是爱情片的惯常套路。
而众悍匪在一波三折,险象环生的状况下,拼命去做不能完成的任务则是枪战片的基本套路。
本来都算不得新鲜,类型片的套路耍到一定地步,少不得你插一脚,我学一手的混合杂糅了,本片即是两种常见类型片的结合。
然后,故事整体在比例偏重上再稍做调整,比方开头陈奕迅和周丽淇相爱到厌倦的铺垫,占去15分钟之多;比如王志文与黑帮交易和打劫运钞车的枪战戏都简略交代过去。
由是,这个骨子里都是惯常套路的类型片便显出不同寻常的个性来了。
其次是血肉上的,对白令人物出彩向来是银河映像编剧团队的拿手好戏,司徒锦源亦是个中好手。
单就陈奕迅、周丽淇和几个老友点菜的段落,三两句便显出各自性格来了。
王志文、秦海璐,以及几个手下兄弟,也是个个有戏,个个出彩。
周丽淇和秦海璐在电梯中一段,尤其精彩,周道:“警官”。
秦立刻拿起电话道,“老公,我这里有点事,可能会不来了,你要不然让他先睡觉吧”。
警察问什么事,周于是改口问“我想问急诊室在几楼”。
郑保瑞拍得也好,配得上这个好本子,好的段落(像秦海璐医院拿血那段)不提了,单举个细节的例子吧,王志文一行人绑架陈奕迅,令其开车,因交易时间还有三个钟,于是决定去陈家里救治中枪的兄弟。
陈奕迅抗议道:“我家里可能有人啊!
”镜头切王志文,摇下拍他提提裤子(裤腰间有枪),再剪个车行过的镜头,然后便是陈的家了,其中省了威胁一番的聒噪,看了清楚明白,经济有效,好得很。
几个演员表现都好。
王志文饰演马来西亚来的悍匪(我看的是内地版,应该是有意地将悍匪身份由大陆改作南洋的了),与同年(2004年)的大陆演员尤勇在《大事件》饰演的悍匪比较,体型偏瘦的他却更见骨子里彪悍的狠劲儿。
周丽淇和秦海璐两个女角都好,尤其是秦海璐的角色更易出戏,面无表情却透出阵阵寒意。
至于陈奕迅,我总觉着他演戏像早年的张学友,放得开豁的出去,着力非常之狠,应了那句“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老话儿。
我自己是喜欢的,虽然不少人不大中意这种撕心裂肺的演法,觉着过于聒噪了罢。
至于大陆坏人和香港好人拼个你死我活背后的寓意啊什么的,实在不新鲜,不提了
如果单纯作为一部类型片来看是没什么意思。影片刚开始就感觉是隐喻中港关系、回归前途,映后谈嘉宾也说到了这一点。97-04年间,香港电影的结局大多都是悲剧收场,显示了当时港人对香港前途的悲观。王志文是很典型的北方佬形象,而陈奕迅就是香港男人的形象,两个女人虽然立场不同,但都能体会对方的苦衷,所以一开始都没有伤害对方。处处都是对zz的隐喻。还有各种台词“这里是香港,不是马来!”、“不管你事啊!”都印证了实际上郑保瑞导演拍的不是一部简单的类型片。97前后香港电影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于拍的可能是爱情片,但背后却隐藏着各种对于中港未来关系的迷茫。嗯,很期待之后去看《悲情城市》,之前是拍的台湾,放在现在看,或许这里也是悲情的一座城市了。
多年前南方4台看的。。
名字和野.良犬一个路数,结局果然也是一个路数,相爱的两个人果然没有在一起...越来越喜欢这个E胖演戏时的眼神了,就如同他唱歌时的表情那样滴消魂~
烂片,陈奕迅演得不错
居然,情节漏洞和刻意煽情还是没挡住眼泪
看完最后几个镜头,嚎啕大哭。。。
难看死了根本看不下去
整体不错就是实在有点逻辑不通啊。 王志文牛逼。
郑保瑞,你老是这么绝望,陈医生我以为你真是演医生呢,结果是个护士,哼~ 不满足下我的恶趣味
王志文的悍匪演的真不错。两个女人的戏写得不错。
感动了好多天
你们活得太容易了!
爱,若是一生相随。但愿能,作战到底。
呜呜可怜的eason
为什么非要作
悍匪出场之前还不错,情感关系被放置到庞大社会关系的丛林中,消磨出心力透支的两难和疲惫,非常自然。很可惜之后的主线没有沿此调性发展下去,张力都变成外在的并且穿凿附会,结局用这等廉价煽情真是辱银河映像了。
没看过这么智障的港片,气死了
好莫名其妙的一帮匪徒。
【HKIFF47】看片的時候沒有往其他方向想,但細細想來處處都是隱喻
狗血。靠王子文也没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