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剧的时候一直在想5月底总理说我们国家还有6亿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
当时这个事儿在热搜上挂了很长时间。
刚听到的时候有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好像超出了自己的认知范围一样。
后来想想,我们生活在一个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或许每个人对于世界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一点:这个世界跟我们的认识永远是有出入的,真正的真理应该向山川大河、人民群众中去求,而不是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
每次看到关铁栓的片段,只要镜头里有他母亲的遗像,我都会觉得这是个有希望的故事。
没见过哪个真正的败家子敢在家里供着祖先遗像的——那些不只是遗像,更是一双双在天上的眼睛,在面对他们的时候,每一个人也都是在面对自己内心的一份正直、善良和担当。
对先辈的怀念,就是敬畏之心最直接的表现方式,而最能慰藉他们在天之灵的,就是过好自己的生活,积极向上、奋发图强。
昨晚看了CCTV1《最美的乡村》最后两集,尤其是最后一集是完整看完。
好久没这样在电视上看首播的连续剧了,况且题材还是跟我如此贴近的农村。
上一次看农村题材的经典连续剧,是一两年前看的《平凡的世界》。
石全有阔别十年,旋风还乡,被两小无猜的冀瑞丰认为是最大的危机——石头不仅是要回来跟自己抢村委主任,而且还要跟旧情人,也就是自己的前妻重归于好。
于是瑞丰用尽一切办法,想在比拼事业的擂台上把石头K倒。
石头几乎演绎了什么叫做标准榜样,他不仅把直播产业带进了村里,给村里带来了商机,使得不少农民因此脱贫,而且还间接使对手瑞丰获益。
要说最精彩的莫过于在最后的比拼环节,石头把瑞丰的如意算盘——酒店规划借壳上市,就锅下面,创造性地提出月子中心的概念,提供的就业岗位是瑞丰的两倍,还常年不断,不会随着旅游淡季而减少。
此时,在台上,瑞丰也演绎了什么叫做惺惺相惜、君子之争,公开地表达对石头的敬佩,同时退出村主任选举。
瑞丰在台下的前妻梁依依若有所思,眼睛里湿润,势头在台下的好友肖哥粉白的脸上泛起了两圈红眼。
石头和瑞丰的演技有点浪漫主义色彩。
这两集有两点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一,把新兴产业形式带进农村。
长期以来,农村给人的印象就是靠天靠地过日子,剧中却以直播、小视频为切入点,引发了旅游业的发展,然后带动与之相关的饮食业、住宿业、演艺业等,在意识到这种靠外来过活的经济难有稳定保证的时候,石头又提出了月子中心,不仅满足了本地人的就业和消费,而且还把劳动力向外输送。
我自然想到了我生活的地方。
最直观的感受是,十年前,上初中的时候,校门口的那条文化路没多少店铺,顶多是两件靠卖文具过活的“书店”、电脑铺和大门紧闭的工厂,大概就没了,上学前放学后,除了学生大概也见不到几个其他人。
而现在,这条文化路大概可以改名为“快递路”了,各家快递在此设点,菜鸟驿站也落户此地。
以前的文化路只在上下学的时候拥挤、人多,现在几乎天亮到天黑后都车来车往,熙熙攘攘,晚上更有霓虹灯光。
除此之外,还有果汁店、奶茶店、茶点、数码产品店等等,各路人马齐聚一路,共同赚钱。
我又顺着文化路走到小学门口的那条路,短短十几米就有好几家午膳站,十年前我还没听过午膳站这个词。
从这两条主干道看,产业还远远达不到剧中的地方特色产业的水平,此类繁荣的服务业能解决的就业人数也十分有限。
但毕竟,剧中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
一集就四十分钟,要啥自行车。
第二,年轻的高材生返乡贡献。
这里的高材生是广义的,不仅包括学历高的,而且还包括出外见过世面、觉悟较高的人。
剧中最典型的就是石头和瑞丰,俩小无猜,长大后先后回村,一争高低。
他们这么年轻,却不仅仅是当普通村官文员的料,而且还大有用武之地,他们的方向是村主任。
瑞丰是官三代,爷爷爸爸都有好口碑,本以为他也可以顺水推舟,当上主任,可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他的酒店计划黯然失色。
我们以前偶尔或者常常听到的,甚至就在学校里听到的,就是一个人从农村千辛万苦,通过考试等途径出去的目的,就是要摆脱落后的农村,或者不说农村,就是相对落后的地域吧。
可正所谓“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城市的不利因素与家乡的向好趋势,两股风合力,使得落后地域的人外出后返乡,渐渐不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了,他们返乡后的生活、工作,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相反,如老李那样的人还更早实现了经济独立——当然,这里的重要的前提是家乡并非是身无长物。
最美的乡村,不是说乡村里样样都是美的——只有一面的世界是不符合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
最美的乡村,是目的,是愿望,是奋斗方向,是攻坚任务,是康庄大道,同时也应该是一面镜子,一把准尺。
理想中最美的乡村,应该照见现实里的丑陋;理想中最美的人,应该唤醒阴沟里万劫复还的人。
当李大师阔别五十六年,旋风返乡的时候,不是怀乡,没有乡愁;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不是还乡,没有衣锦;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
现在返乡的人,他们在想什么呢?
突然想起张维为教授的一个提法,他说中国的“选拔+选举”模式可以和西方“大众选举”相竞争,他认为基于能力选拔出来的行政官员要更有能力水平。
唐天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转业退伍的军人,在地方扶贫办工作,下乡走访、亲自调查,引进各种经济产业一步一步帮助村民们富起来。
这样的人当然应该重用!
所以当我听到他说“贫困县不摘帽,一把手要保持稳定”时,更加被一种赤诚之心所感动!
2020年伊始,先后涌现出一批以农村扶贫为主题的主旋律电视剧,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这个题材的影视剧在当下更有了现实意义。
把脱贫攻坚的事情拍成电视剧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讲好这个中国故事,避免落入喊口号的陷阱中,让老百姓在观看的时候能够产生情感认同和共鸣。
总编剧郭靖宇除了对脱贫攻坚的政策有着宏观理解,还深入基层,扶贫经验的积累赋予了剧作内在真实性,与此同时,在剧情中适当穿插使用政策口号,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中央精准扶贫的精神传递下去,这样的现实主义表达既让观众感到剧情很生活化,又利用影视文化的传播途径让人们对扶贫攻坚的具体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支持。
故事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讲故事的方法上,本剧一改往日农村连续剧的叙事风格,创新性地使用了单元剧结构形式,讲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历史背景下,以三个不同社会角色的青年共产党人同基层干部一起带领群众实现脱贫的故事为单元,用几集讲一段相对完整独立的故事,每个单元角色各不相同,内容不需要承上启下,单拎出来也能看懂,由此也能从多角度、多样化切入,全方位反映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
比如目前更新的前四集是新任青山镇党委副书记唐天石帮扶村民脱贫为主线,这样一个机智有原则、热心有担当的主人公更让观众十分有好感。
那些轮番出场的次要人物亦是性格鲜明,徇私的那文斌,泼辣的赵凤仪,爱面子的卢振兴,家庭情况和社会位置的不同,决定了面对扶贫政策各自有不同的理解,政策是死的,人生是活的,军人出身的唐天石在脱贫攻坚战中既保证政策落到实处,又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解决政策和现实的不协调矛盾,一定程度上,影视作品对政策进行深入浅出、入情入理的演绎,让文艺作品娱乐大众的同时发挥了它的社会效益,就像剧中的一些扶贫先进方法对现实生活走着很大的借鉴意义,成功实现了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又反馈社会生活的良性循环。
曾经就“中国人的劣根性”跟同学吵了半天,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差点闹到绝交,半夜听着那句“来自来自湖北四川广西宁夏河南山东贵州云南的小镇乡村”,在视频网站点开了这部剧。
开篇那个小会场太熟悉了,我们小学经常在那样的小会场里,听校长用非常次的话筒给我们讲话、念稿子。
后来在另一个小会场里,另一位校长带着我们一起倒计时100天来迎接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争”——所以啊,当你真正去了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你会懂得人的复杂性以及世界的复杂性。
一句“劣根性”就要把屎盆子扣在你头上,还要你子子孙孙、祖祖辈辈都扣着,这不是侮辱,又是什么呢?
辛兰在上任之前曾经问过唐天石,对于扶贫有没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给她,当时唐天石说了一句话,私以为是管理学中非常高超的技巧,那就是“跟人打交道”。
如果说农民是跟土地和天气打交道,那乡镇一级的管理干部就是在“跟人打交道”;农民要弄清土地的肥沃程度酸碱程度,然后因地制宜种菜插秧,那乡镇一级的管理干部更应该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对于自己负责的部分弄个门儿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相信经过在村子里的磨炼,辛兰一定能对这句话有更好的理解吧!
贫困户标准下来了,只要瞒报、误报、漏报,总有可能避开红线,拿到各种好处。
但我希望在豆瓣人均社会学家的氛围下,让大家重读这句话:“法律不是万能的,当然,法律应该尽力而为。
”我们都活在一个社会当中,自然应该有约束社会各个力量的“共同条约”存在,不能因为有人违反了这个“共同条约”,就说是“共同条约”的问题,社会需要“共同条约”,也就是法律,或者道德(隐性的“社会共同条约”)。
同样的,扶贫有没有出现问题?
有。
那扶贫还要不要继续?
当然要继续!
不仅要继续,还要总结失败经验、提取成功经验,把这件事做得更好!
上河峪村支书这种人在生活中真的存在吗?
我要回答一个“是”。
起码在我的记忆力,爷爷奶奶那一辈很多人都是这个样子,为了不给集体添麻烦,宁愿自己过得苦一些,在他们嘴里,这个被他们叫做“自食其力”。
我想,无论是在秦岭中间开山打洞通火车,还是在新疆的戈壁上战风斗沙开荒漠,亦或者在舟山开渔场、在横断山建发电厂、在大山深处建“天眼”的,都有着这种精神吧!
石全有就是灵魂摆渡里的夏冬青!
肖哥就是灵魂摆渡里的玄女!
果然当初在灵魂摆渡里流的眼泪,都是今天在《最美的乡村》里吃到的蜜糖!
没有红色月亮!
没有牺牲者!
没有冥王!
就是一个单纯从大城市返回农村的高材生,和一个网络世界里的红人,他们的相遇奇妙又充满了宿命的注定!
夏冬青啊,你这一次可千万抓住了啊!
不管怎么样,先把石全有和肖哥这对CP给我锁死!
石全有冲鸭!
拿下肖哥,就在今天!
发糖发糖发糖!
🆘最美的xxx原来都是这个导演的大作额又是一部让我看得抓地的剧 我想看真正的符合主旋律的剧谢谢😭 您到底悄摸摸植入了多少封建思想额
第一单元好看!看了不到一集就被紧紧抓住了,剧情冲突太丰富。
这算小舅子和嫂子捆绑销售吗
不愧是传奇导演郭靖宇 这是最好看的扶贫剧了 演员也不错。
没认真看,感觉是《最美的乡村》的人马,打个高分吧。
呕……
估计我以后真和电影、动漫、电视剧过日子了吧,一天就看完了一部剧(虽然开了倍数),这剧挺好的,故事人物生动现象,虽然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比如这扶贫不是做动员有钱赚就可以的了,但是看得出有真感情的地方,而且在许多地方富有幽默感,演的夸张才好笑嘛,记得最冷的笑话是‘你这优秀的人也能出这种事’哈哈哈, 把我乐的,虽然我还年轻但是感觉很荒诞。还想夸夸电视剧还给国家面子,虽然全片在弘扬党、政策,但是剧也很好的实行了政策,全剧没有注水,剧情完全不拖雷厉风行的,还有虽然我仔细研究但基本全剧没有抽烟的镜头,有深思熟虑的好像但是玩茶杯(如果我说错,就错了吧)总觉得国产剧质量事和其他的有些差,其实吧从《厉害了我的国》但是看了就觉得中国在变化,而且很牛!几几年的国产也是有良心剧,是个好事。。。
岳丽娜一日演娘道,终身是瑛娘。就算是教导别人家,明辨是非的小朋友,都说的是“就算你爸爸是个很坏的人,但是你也要原谅他”,好家伙,连个小朋友都不如,人家妈妈要和坏爸爸离婚,你瑛娘也不让,还让小朋友愚孝,你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于毅能不能不要每次和瑛娘组CP了啊?让杨志刚和瑛娘组一次CP吧,就算是在最美的乡村里,我也觉得这是继宗二少爷和瑛娘的爱情故事。审美疲劳了,谢谢。
又是这哥们…
很不错
乡村扶贫爽剧。三个阶段,后来阶段果断弃。
第一单元4分,第二单元3分,第三单元开始弃,2分。
关文龙跟孔权之间的观念不合,早就该分道扬镳了,只不过想不到的是以这种方式。
就冲杨志刚这不断节奏的普通话我就先给4⭐以上
居然在里面看到了灵魂摆渡的班底!剧情也还不错的乡村发现剧,我看我妈看的,看了一会儿才发现有好多熟悉的面孔!
什么垃圾乡村片
看到刘智扬和何雨虹,我这心里怎么这么舒坦啊!!!
第一单元杨志刚是带着两个村全面脱贫,第二单元岳丽娜是帮酒鬼吃货妈宝男三个精准扶贫,第三单元才看两集,瞅着主角那村联排别墅大沙发黄杨茶台功夫茶的条件,强烈感觉刘智扬那小子是在外面混不下去跑回村里抢班争权夺取胜利果实的
好看,节奏快,真实。同时,某些以没播国家行动为由打一星的人,呵呵…
杨志刚出的剧,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