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渔夫联手美艳前妻谋杀求财,一个典型的黑色犯罪片开局,但总有些殊形诡状在隐隐作祟,那些不对劲越来越猖獗,直到乾坤倒转,世界观颠覆。
关于这个电影比较特别的是我阴差阳错看了两遍,第一遍光注意马修·麦康纳和安妮·海瑟薇搞阴谋,看到后面自然吃了一惊,于是第二遍也很自然地去找埋伏的反常线索。
鼠标拖拽般的镜头移动,垂直俯瞰的码头和海景,军舰鸟出没,不属于小岛的画外音,存在好几个形态的捕鱼游戏,让贝克痴念成狂的金枪鱼名叫正义,他跟千里之外的儿子心有灵犀……如果你跟我一样,多半也会狂拍大腿骂当时的自己太蠢:太明显了啊!
第一次看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猜出来?
就像贝克问一个老伙计:我在岛上待了多久?
对方一脸懵逼:想不起来了,好像我们一直就在这儿啊。
但即便已经这么诡异,那人最异想天开的脑洞也不会去怀疑哪怕一秒:我是不是活在一块内存里。
这种盲目可以看作一个启示。
事实就在眼前,但就那样被习以为常地忽略。
人总是习惯不假思索地接受存在的一切,所以我们眼里的世界真相也总是脆弱不堪,想想“三观被颠覆”“打开新世界大门”的论调在这个时代有多频繁。
觉醒后的贝克后经历了一段颓废期,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痛楚,跟《楚门的世界》里猛然意识到“众人都在看我醉”几乎难分高下,一种自己前半生的生命意义被瞬间抽离的空虚。
关于虚拟角色的自我发现和实现,在欧美科幻片自成一个小品类,大名鼎鼎的《十三度凶间》,《电子世界争霸战》都有类似桥段。
琳琅满目的科技幻象,最终都用来助攻对人性的讨论。
比如,当一个虚拟人物有了完整的自我意识,他是不是可以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以及,作为观众的我们,是不是压根没法确定,自己不在另一个虚拟时空里。
这样近似杞人忧天的思考难免让人脑袋发胀,后背发凉。
幸运的是贝克没有被这种思考击垮,从崩溃中挣脱出来后,他发现造物主的规则下还是有一展身手的空间,他可以控制故事的走向,追求丧失已久的尊严,甚至拯救造物主的人生。
这个一步步揭开悲剧面目的故事,在结尾出乎意料地迎来了救赎。
饱受惊恐的少年用技术复活了父亲,而虚拟父亲带来的陪伴和慰藉并不止是虚拟的,他也可以像现实中那个疼爱少年的父亲一样,为儿子所渴望的正义奋力一击。
这未尝不是一种另类的励志。
我们是真实还是虚拟的?
一点也不重要。
哪怕身为一个造物,一种临摹,一组代码,只要他愿意,一个人的命运最终还是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有一点像《白鲸》。
白鲸中,船长为了捕获曾经咬掉他大腿的白鲸,不惜葬送整条船和船员,势必要和鲸鱼同归于尽。
《宁静》也有点类似。
马修麦康纳的人生所有目标就是抓住“那条鱼”,那条该死的金枪鱼。
他和前妻离婚了,似乎为了逃避,一个人住在普利茅斯小岛上,日复一日的生活,连每天早上经过的红绿灯,听的广播都一摸一样。
他的心思只有那条鱼,为此得罪顾客,赚不到钱,为了钱和女人睡觉(听起来很不真实)。
有一天,这种生活的平静被打破。
前妻来找他,说让他杀了自己的现任丈夫,因为他不仅打她,也打他们俩的孩子。
马修麦康纳想杀死的那条金枪鱼叫“真相“,他还是放不下那只鱼。
他拒绝了她诱人的报价。
一天晚上大雨。
一个矮个子在他破屋门口等他。
马修一开始以为这就是推销员而已。
他怀疑矮个子的身份,逼他喝了一杯烈酒。
说漏嘴的矮个子说自己是“规则”。
这一切都是一款游戏,马修在一个小孩所设计的游戏里。
内心受到无比震撼的马修开始察觉到一切都不对劲起来。
他发现闹钟不响,自己就无法起身;绿灯不变色,车子无法发动;广播重复之前的垃圾播音。
马修发现,无论是卖渔具的,还是酒吧的老板,都开始游说自己,让自己专心抓鱼,不要杀死前妻的丈夫。
但他们越是这样,他心里越是叛逆起来,他知道杀死前妻丈夫不是他自己的意志,而是自己儿子-游戏的开发者的意志。
他在海边的时候又看到了“规则”-那个矮个子。
他对规则说,他想杀死前妻丈夫,不想杀死金枪鱼了。
于是他真的杀死了前妻的丈夫:那个叫真理的金枪鱼把男人拉进了大海。
而现实中,马修已经死了。
他是美国大兵,在伊拉克战死。
小男孩的游戏里运行到这里,他也下定决心,把家暴母亲的继父杀死了。
马修只是儿子设计的一款游戏里的角色。
影片最后,小男孩重新改写了游戏。
在游戏的世界里,他们父子俩重逢
本来你要拍儿童杀继父的题材,那就老老实实拍也行,也可以拍出一定的意义。
这电影拍的是啥玩意儿,硬胡牵乱扯到科幻上去,导演编剧又都是科盲,没有任何逻辑的胡扯一通,看的让人觉得反胃。
一个所谓的天才少年,对着电脑屏幕的dos界面敲打,就能造出一个可以容纳真人情感记忆意识的电脑游戏,这种设定的脑残程度已经能把人气笑了。
这比让一个猴子在键盘上胡乱敲打,打出一个win10操作系统难度都大。
导演把这电影算成魔幻片也行,别侮辱科幻。
然后魔幻就魔幻吧,你至少自圆其说,也算一回事。
既然这个男主角本身是死人,那出现在死人世界的也都该是死人。
这电影不,又都是活人。
那好吧,就算作这都是这个所谓“天才“(弱智)自己设计了个意淫游戏,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这个所谓的游戏里出现什么角色,出现什么结果都不过是这个儿子意淫的结果。
那需要造什么游戏?
直接让这个儿子在纸上涂鸦,画个漫画,让他生父杀了他继父就行了,需要什么虚拟现实游戏?
有什么区别?
最后要杀这个继父,还是他儿子直接在现实里拿刀杀了,那这个游戏是啥意义。
他儿子让游戏里的生父杀继父,和他现实里直接拿刀杀他继父,是什么逻辑关联?
完全是莫名其妙。
最后这个儿子被关起来,也不接触电脑,他又直接和所谓游戏里的生父在一起。
是不是他还天才的顺带发明了脑波联络操控电脑的功能?
这个所谓的电脑游戏,从头到尾就是毫无意义的存在,直接设定成这个儿子又妄想症,人格分裂症,自己脑子里幻想出来的虚拟场景,这不比什么电脑游戏靠谱多了?
看这个电影,完全是侮辱智商,白白浪费时间。
从头到尾的情节,全都是不知所云。
这种电影居然有6分,现在豆瓣欣赏电影的人品位也是够低了。
这电影十分满分给他1分都嫌太高。
《惊涛迷局》第一天上映我就买好了电影票,马修麦康纳的电影我是非看不可。
电影放映里我心里在默念:太好了,终于又看到修叔钻玉米地了!
我没敢说出来,怕让人当成疯子。。
真的,我看到这一幕恍恍惚惚,眼前晃动的是另一部电影中的画面。
对,就是《星际穿越》。
马修麦康纳,一个戏疯子。
他在电影中、在宇宙里的无双演技,把我的记忆永远钉在14年11月5日——那个我去看imax版《星际穿越》的那时候。
对,许多人说这部电影过誉了,故事中有好几个漏洞没有补全,亲情和科学揉在一起降低了科幻的格调,你可以举出许多可以贬低这个电影的成就,但阻止不了我给它奉上高度的评价。
引用一个网友的评论:一边太空冒险,一边是通俗的情感戏。
无论外表多硬科幻:虫洞、黑洞、太空冒险、多维空间……最核心的仍是亲情与爱。
科学与理论其实都是为感情服务的,用很硬的外壳包裹最柔软的情感。
也因为此,它不会是2001那样严肃伟大的科幻片,但却有更饱满的感情。
我震撼于星际穿越宏大的叙述与精巧的故事,震撼于黑洞与五维空间的神奇的画面,但让我动容的还是那个马修麦康纳所饰演的父亲。
《星际穿越》是我认为大爱与小爱结合的完美模版,这也是商业电影最该有的样子。
修叔所饰演的这个宇航员+父亲的角色,在无数的天体中与人类大义、任性阴谋甚至物理规律搏斗,最终成功的拯救女儿拯救了人类,也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没有人比马修麦康纳更适合这个父亲的角色了,他的表演把整个电影的情感都盘活了。
开车穿越玉米地时你的笑,我能感受到温暖。
在你要与女儿从此天地两隔时最后的拥抱,我能感受到感伤。
在宇宙飞船里你发现地球已过去几十年时候,我能感受到撕裂般的痛苦。
你在五维时空穿梭穿梭时我比他更焦急。
而最终与马上要故去的女儿重新见面时,我泪如泉涌。
这种被时空加厚过的浪漫故事让我沉醉,马修麦康纳的演技把以科幻为剧情基础的亲情故事的真实感夯的结结实实,把我的胸口压的闷闷的,眼中的泪一次次流出。
这时这个五官平平的男人,他变得闪闪发光。
我从此知道了修叔其人,恶补了修叔的《达拉斯的买家俱乐部》《真探》,也才知道《超时空接触》里修叔也曾出现。
这波恶补让我对修叔爱的更加深沉,但这也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看不下去许多浅白的故事与浮夸的表演。
可想而知,《惊涛迷局》这部科幻电影的出现让我兴奋到什么程度。
更令我激动的是电影的女主竟然还是安妮海瑟薇。
修叔在故事中的角色仍是一个父亲,但他的儿子却在前妻(安妮海瑟薇)改嫁后在另一个男人家里生活。
当前妻找到修叔说自己现在的丈夫是个禽兽,他不停虐待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要求与修叔一起,密谋杀自己的现任丈夫。
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的任务却要去杀人。
这种复杂的感情如果这种角色需要多个层次的表演让修叔之外的人去演,我都不敢保证能很好的完成。
但我相信修叔能。
电影的前期修叔和安妮海瑟薇双双奉献了自己的美好肉体给观众,二在电影中期开始,当电影开启的越来越大的脑洞中(先不剧透),修叔的演技一直hold住剧情,并在结尾的情感爆发让我看的畅快淋漓。
喜欢科幻电影的人,怎么对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的科幻说不?
Ps:这部电影播放到十几分钟,电影转换到那个熟悉的场景,我有点恍惚。
修叔,好久不见。
有剧透有剧透有剧透没看过的人慎入!
当一个游戏开始出现bug,会发生什么呢?
本片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bug,影片开头,他是一个固执狂妄的捕鱼者,工作是收钱开着游艇带客人出海钓鱼,但是完全不顾客人的需求,只想追寻自己的“正义”:一条金枪鱼,鱼却在关键时候逃脱了,这也直接导致他的工作并不能为他带来收入,他甚至靠“陪女人睡觉”来换取金钱,别人都劝他去试着钓些别的鱼维持生活,他也不理会,只是一股劲的坚持。
看到这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部什么片子,我甚至有点迷茫。
剧情开始闪回他和他儿子的过往时,我猜想他儿子掉到海里被鱼吃了,所以他捕鱼是报仇(嗯,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是金枪鱼,以为是鲨鱼)男主这样枯燥的生活从安妮海瑟薇扮演的美丽女人登场开始变得不同了,原来这是她改嫁给别人的前妻,从他们的谈话里面我知道了他们的儿子还活着,并且和母亲一直忍受着继父的家暴,这里推翻了我的第一个猜想,事情果然没有那么简单,我开始对这个片子产生了兴趣。
前妻希望他帮自己杀死家暴的丈夫,并承诺一千万的酬金,男主果断拒绝了,但是第二天好像全小岛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还各种暗示他不能这么做(这里是个伏笔)第二天他也确实没有下手,但是那个家暴男和他又约了一天出海钓鱼,与此同时剧中一个一直找他西装男也开始走上舞台,(其实这个男人出场我就觉得他有点不对劲,感觉行为和机器人一样)西装男说愿意为他免费提供捕鱼的仪器,提醒他明天应该好好捕鱼不要杀人,男主震惊他怎么知道的,交谈中西装男暴露这其实是一个游戏程序,他们都是游戏里面的角色,他本来的设定就是捕鱼,但是现在设定突然变了,主角作为npc意识觉醒了,但是电影里其他的角色还是按照原设定鼓励他捕鱼,男主也发现闹钟不响自己不能起床,红绿灯不亮自己不能操控汽车,到了固定的路段车子会停下来,广播每天都在暗示他捕鱼,一切都是程序化的执行,这一段其实挺有趣的,男主已经知道了一切但是其他角色还是在执行自己的任务,男主带着嘲讽反问别人“你知道你是谁吗,你知道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吗”其他npc直接被问当机了哈哈哈,可能心想“我的台词库里面也没这对话啊,超纲了啊小老弟!
”与此同时西装男也开始问男主,为什么设定突然变了,你知道是谁在制定游戏吗?
(其实从他儿子的镜头和整天都在电脑前面编程已经可以看出来了)没错,游戏的制定者就是男主的儿子,他编这个游戏最初的目的应该就是“如果我不一直钓鱼的话,我可能会杀了你”但是后来他慢慢的不能忍受了,有了杀人的念头,所以游戏的主角也开始了意识觉醒,整个故事就在男主想杀人和其他npc阻止他杀人中进行着……后来男主还是在游戏里把家暴男杀了,小男孩也在现实生活中把继父杀了,原来父亲也早就在战争中牺牲了,这一段反转还是很精彩的,看得很刺激。
我个人的理解是,小男孩创造一个“父亲”帮他杀人也是在为自己创造勇气,游戏中阻止他杀人的npc是他的善念,最终勇气还是战胜了善念,这个结局我还是很喜欢的,家暴男就是该死!!
幸好没有圣父情结,不然我可能会被气炸,最后就是烘托了一下父子情也没什么不好的地方,总体来说我觉得还是很值得一看的,6分有点太低了,豆瓣上有的评论不太客观,我看了评论没有抱太多期望,但是看完觉得很惊喜,本来以为就是一个悬疑片,但是格局和立意都挺好的,我室友也说挺不错的,没有网上有些人说的那么不好看,还是可以去看一下自己去理解。
唯一没太弄懂的就是和他睡觉的那个女人还有那只黑猫有什么隐喻,欢迎知道的人来告诉我~最后还是要呼吁一句:我们成年人渴望拥有电影分级,求求广电别给咱们一刀切,成年人连床戏都不能看了吗!!!
这电影看得我犯困 。
导演非常缺乏把故事讲好的能力。
小男孩创作游戏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捏一个是虚拟的爸爸,让他在沙盘游戏里换种形式变相的活着,还给他设定了个游戏目标,让他能够有人生的意义去抓一条鱼。
OK,这个很好理解。
那后来又捏一个自己的妈妈和继父进游戏里。
拜托虚拟爸爸杀死继父,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电影在这么重要的问题上交代的巨失败。
这么做的必要性关乎到了电影的立意,那既然动机说的不清不楚,我只能根据电影立意去倒推动机。
你看这电影结局放了这么温情的音乐+父子游戏团聚,所以游戏的立意上可能还是放在了关爱自闭儿童的成长环境和心理问题。
那所以男孩想在现实生活中杀死自己的继父,他可能缺乏勇气,决定把选择权交给游戏中的虚拟的爸爸,让虚拟爸爸的所作所为来引导自己的所作所为。
但这个说不过去啊。
因为在游戏里, 让亲生父亲杀死继父并不是一件什么很困难的事情,也无关乎勇气。
阻挠虚拟爸爸想杀人的不外乎是1 虚拟爸爸自己一开始不想掺和前妻的破事儿。
2.黑人老哥劝自己得有良知。
3.其他npc出于对游戏规则的遵守而进行阻扰,而且当那个销售老哥破梗之后,男主已经明确知道自己只是个虚拟假人,所以男主是明确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关乎道德,不关乎良知,杀死继父易如反掌,和勇气也没半毛钱关系。
那既然如此,这件事情如何又能给男孩灌输勇气呢?
那我就只能牵强的理解为小男孩就是设了一个局,要让自己的虚拟老爸一开始蒙在鼓里,最后一层一层的摧残他老爸周围的世界,让他的世界崩塌,让他明白自己是一个虚拟人,一切都是虚无,毫无意义,百般pua自己的虚拟爸爸,最后问他,你到底爱不爱我,爱我就明知道自己不存在,明知道所有一切都是假的不重要,依旧为我去杀人,即使要杀的那个人其实也不存在,只是我捏出来的假人而已。
如果你能证明你对我的爱,那我也回应你的爱在现实里把真继父给杀了?
那这也tmd太扯了吧这是什么中二脑回路?马修麦康纳的多次卖肉。
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有意为之,要做一个卖点,演员本身的床戏表演很性感,床品不错,50岁的人了,身材能维持成那样,非常难能可贵。
但这些卖肉情节和镜头的安排对于这部立意关爱自闭症儿童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的片子(我也不知道,如果立意不是这的话,这片子到底想说啥)过于性感了。
太用力了
看了很多打分较低的评论,感觉现在大家对电影的评判标准越来越均质化了,一定要有出其不意但是精巧简练的剧情,一定要有高深的立意要有完美的逻辑,但电影本身还是一个娱乐产品,对于我个人而言这真是一部让我很好地娱乐到了的电影,这个评分确实有些可怜了哈,所以给个五星。
与其说是嫌疑故事,不如说这是一段非常完整的心理诊疗,如果把主体剧情也就是游戏的部分看作是男孩的一场梦,那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弗洛伊德病例了,而在这个故事里扮演弗洛伊德的正是屏幕外的你我,抽丝剥茧地去给虚幻和现实中的不同意象玩儿连连看,推理虚拟中的每一个细节背后的潜意识,这样的互动性还是很爽的哈。
弗洛伊德式的剖析对于此时此刻的心理学理论而言当然是非常粗浅、非常形而上的,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古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互动的门槛,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一个很好的大众娱乐产品。
甚至可以说这个电影就是一个面向观众的游戏,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它也能与本源的剧情设计产生联系,还蛮微妙的。
诚然在电影的观赏角度上看,在叙事节奏、对话设计以及人物互动等的细节上,是有很多不自然、让我觉得不舒服的地方,但是另一种角度上来说,你也可以把这些问题看作是一个涉世未深并且末尾特地说明是孤僻、不善交际的小孩子,在设计剧情时不可避免会产生的小bug。
如果下定论说这是导演编剧故意为之的效果未免显得太过度解读了,但从客观来看,最终的整体表达效果还是能与电影的世界观形成呼应的。
现在的观众总是喜欢抠电影的每一帧有什么意义,但就我个人的审美而言,过于结果导向的剧情未免设计性过强,有一些和谐的无意义的冗杂,反而会觉得自然,觉得舒服。
最终还是希望大家对于电影包括其他文艺作品多一点开放,多一点包容。
ps:看到很多人在质疑激情戏的部分,我觉得大可不必啊,你们不要误解十三岁的小男孩对性的认识和渴望啊,而且还是一个智商超群家庭背景复杂99%有早熟倾向的小孩,至少我十三岁的时候身边的男同学已经有很多展露了色批的本质了……还有觉得道德伦理上有问题的,道德本来是后天习得的价值观,人类绝对是越年幼越无道德观念的。
虚实两条线,交织出一个让人心碎的故事,原来在这座《宁静》的钓鱼之岛上的父亲,不过是儿子帕特里克设计的一款逃避现实的虚拟游戏,假装殉职在伊拉克战役里的父亲还在,而那条一而再逃脱,名叫“正义”的金枪鱼,是父与子之间最深的羁绊,在每一次遭受继父殴打,辱骂时,帕特里克都期望船长父亲能来救他,可是,“正义”一而再的从父亲手中逃脱,就像现实里的父亲,永远不能再回来,像游戏中的推销员,永远晚20秒出现,而帕特里克只能继续生活在现实的阴霾里,一直躲在房间里玩着钓鱼游戏。
安妮·海瑟薇饰演的母亲是一个受伤的蛇蝎美人,哭泣的脸和歹毒的心映照出儿子对她的爱与恨,她一而再的乞求马叔帮她杀掉丈夫,用爱,用钱都被拒绝,直到最后用儿子的安全作为请求,才换来马叔的帮助,这也是现实世界里,儿子决定奋起反抗的原因——他虽然恨母亲的懦弱,但是也同情母亲的遭遇,同时,他也需要帮助母亲和她逃离这种糟糕的生活,所以在普利茅斯岛里遇到的种种矛盾,挣扎和决定,都不过是帕特里克决定执行正义时的心理历程。
电影结束,帕特里克给爸爸打去电话,告诉他【我始终相信,在别的地方有一个你和我。
我要去见你,我们可以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然后飞奔而去,投入爸爸的怀抱,而现实生活中的帕特里克却因为谋杀被捕,一切的美好都汇聚成他眼睛里的一块碎片,有多美好,就有多让人心疼。
挺好看的电影,不管是剧情,演员,还是画面都没的说,喜欢安妮,喜欢马叔,喜欢电影中对小男孩的悲惨不过多铺垫,这反而让人能更多脑补他的无助和矛盾,更能让人心疼,推荐。
结尾很高能,小男孩在自己创造的游戏中虚拟出了爸爸,并且这个虚拟的爸爸在游戏中也觉醒了,小男孩从觉醒的爸爸身上找到了勇气,在现实的世界中杀死了后爸,又虚拟出了自己在游戏中与虚拟的爸爸重逢了。
这样自我治愈的小男孩太厉害了电影刚开始让人看得晕头转向、云里雾里,小岛上所有的人都知道老男主的一切,这显得很怪异,所有人都让他钓鱼。
这会让人觉得很奇怪,他执着于钓鱼是为什么?
意义在哪?
仅仅为了钱嘛?
这样叙述下来节奏显得特别慢。
虚拟爸爸觉醒的转折是所谓方舟的推销员,他是小男主与虚拟爸爸对话的NPC。
黑猫的出现也是电影里常用的手法,预示着不好事情将发生。
总体来说,前大半部分节奏太慢,铺垫得过多,描述老男主自我觉醒的过程太多,而对现实中小男主的展现又十分模糊。
后三分之一将近结局的部分是很好的 ,让人惊叹和恍然大悟。
不过可能也正是因为前面很长的铺垫才给我带来了对结局很大的反转感,因为永远猜不到。
『惊涛迷局』马修·麦康纳与安妮·海瑟薇的组合还是挺有吸引力,但在杂糅了悬疑、惊悚、科幻、犯罪、伦理等一系列元素后,整个影片的类型相当迷幻,在解开迷局前大部分时间属于云里雾里的状态,一切尽在最后的反转。
【6或7分】
『惊涛迷局』马修·麦康纳与安妮·海瑟薇的组合还是挺有吸引力,但在杂糅了悬疑、惊悚、科幻、犯罪、伦理等一系列元素后,整个影片的类型相当迷幻,在解开迷局前大部分时间属于云里雾里的状态,一切尽在最后的反转。
【6或7分】
一切都是小男孩的心境
以为是家庭伦理剧,但其实想说的事儿更大
马修麦康纳是缺钱了吗,接这种片子,虽然不是多烂但是实在浪费演技。片子全靠马修和海瑟薇撑起来,我竟然一点也不觉得无聊?
人鬼情未了不只会发生在恋人之间,父子之间更有可能啊!沉迷在马修磁性的声音里,是游戏还是异次元都无有关系。
为一个简单的杀人故事增加了些许噱头,但是仍然是部平庸的作品。
抖了一個巨大的包袱,但底沒攢好,實在有點薄弱。
裸泳
味同嚼蜡,中途就基本知道故事的走向,但还是要看导演硬着头皮把故事扯完。上映之前基本没做什么大宣传,就能看出该片的底气有多不足。两位主演得了奥斯卡以后接的片子一直不温不火甚至走下坡,着实让人捉急。
马修早期不火是有原因的,面瘫式的表演又回来了
谷阿莫
原作脑洞还行,导演执行毫无张力,像是一个传统行业在强行互联网+,小镇生活和真实剧情在氛围上完全没有融合感…可惜了马修的卖力演出。
视觉效果是匹配悬念设定的。莫名喜欢这个故事……
比痛苦更沉重的是无奈吧,就像我可以写一个故事,他可以设计一场游戏,让爱的人在其中复活
『惊涛迷局』马修·麦康纳与安妮·海瑟薇的组合还是挺有吸引力,但在杂糅了悬疑、惊悚、科幻、犯罪、伦理等一系列元素后,整个影片的类型相当迷幻,在解开迷局前大部分时间属于云里雾里的状态,一切尽在最后的反转。【6或7分】
这么好的卡司阵容。。。
这部电影完成度相当高,而且风格明显。北美口碑票房失败可能真是宣发公司的锅了。不知咋滴,奥斯卡影帝影后衰三年这个梗好像一直在起作用。马修选的这个剧本其实还可以,谁知道现在北美一片红,票房惨败!
Constance妳个长舌妇
真看的我一头懵逼啊…是《楚门的世界》还是《盗梦空间》呐这?"人生如梦,你我都是梦中人"。
50/100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一位男孩在电脑前宁静的欣赏他爸爸宁静的屁股。说正经的,这部电影千错万错,都不该过早的揭示出真相。
激情戏算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