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之恋
Grüße aus Fukushima,春风捎来的问候(台),Greetings from Fukushima,Fukushima, mon Amour
导演:多丽丝·德里
主演:罗莎莉·托马斯,桃井薰,娜美蒲田,摩西·科恩,入月彩,娜奥米·卡马拉,托马斯·福尔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英语,德语,日语年份:2016
简介:A young German woman bonds with an elderly Japanese woman while touring the Fukushima region of Japan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2011 earthquake.详细 >
“干静”的镜头“干静”的风适合在微风下看这部充满“风”的电影。
BGM真是太好听了
开篇一个女人喃喃低语的嘴唇大特写即对《广岛之恋》的拟像 也承继了雷乃的空镜头意识流描写 摄影机在幸存者的身上一一静默停留 跳切将回忆的滔滔洪流、逝者的鬼魅及当下的废墟缝合 被放逐到东京的和受困于历史节点的异客分别带着各自情感世界的崩塌和客观世界的崩塌 拾掇收纳好记忆的碎片 完成了对日常的重建
伤痛没有比较,包容与治愈
2018年5月19日,National Gallery. 女导演的镜头是温柔细腻的,没有卖惨还是真情动人的。文化植入也还蛮自然的,恍然以为是日本电影了
3.5 以现实核泄漏为题材的德国电影不多见啊,多利女王太会选材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糅合了对生命向何处去的思考,层次鲜明。导演是有多爱模仿小津啊,有些部分直接搬构图和走位过来了。缺点也很明显——反正日本也快被玩坏了,其实在第三国观影者眼中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属于那种黑白电影活跃在数码时代的理想形态,失去颗粒和噪点,影像变得更加澄澈 纯粹,也很容易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情景”之中去。“福岛”作为片中的意象,不断发散延伸,最终构成一个完整记忆体,是有关世界的,也是有关自我的。 清洁、小啜 德里从重复的事务中提取一种‘永恒性’,仪式感,无处不在的禅意,禅机,细想颇有东方哲学的味道。
-You are so elegant.-You are an elephant.
大一还是大二去一个影展看的。翻桃井薰翻到是她主演呀。。连带着想起了某些奇妙片段。。
另一个迷失东京。处处见生硬和牵强。西方的未成年视角
矫揉造作。Erdbeben! Erdbeben! 黑白,scope,大可不必,passiert nichts.
多利丝实在是太爱日本和小津了,前年的富士山治愈以及致敬镰仓,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到了东方就能神奇地治愈了。这次也是,借着福岛事件,来了一场精神之旅(实话讲动机实在矫情得可怕)叙事的起端还是带着西方人的天然地优越感,所幸,导演对于异域风情的猎奇还是比较克制,两人的相互救赎也来得不顺畅。
意外被电影中的subtlety触动到了 一个优越资本主义来的寻找治愈的姑娘遇见灾难重镇的另一个 离别时一句话也没有 眼神 动作 就足够表达感激 MK2 Beaubourg 26/02/2017
本以为三部曲上一部就足够糟糕了,谁知这次更离谱,在核废墟煲心灵鸡汤……请欧洲人停止居高临下浪漫化东亚。
非常独特的观影体验,寻找与自愈,Alice老师说非常Deutsch,不错。
完全看不出是德国人拍的,很日本。相互治愈,结尾玛丽砍了树枝两个人相互道别时还是哭了。
相互救赎
冷静克制的胶片风,娓娓道来的人生困境,重建旧居也是在重建人生的信心。第一次在荧幕上看到灾后的福岛,那种荒芜破败竟觉得无比迷人。严肃凄凉的环境之下,枯树枝外格外明亮的月亮,穿堂风吹过握着热茶相对而视的二人,风趣好玩的日常对话,俯视镜头下紧紧相握的两只手,对比之下让人觉得无比温情。
对困境中自我救赎的出色诠释,克制又细腻的女性气质很让人着迷。
德国年轻女子与日本老妇在地震后的福岛从回忆中解放的故事。影片始终以简单平缓的镜头捕捉自然和社会景观与情绪深度,在隔离带与如常的日常生活之间,让渴望回归故地的被迫迁徙的一代的痛苦和欲寻自我身份的德国年轻人的心理状态相碰撞,逐渐将主角的内心旅程作为被本身进步发展所连累的社会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