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个文学传统,“私小说”,从太宰治以来,说自己生活的如何如何“丑陋”与“反常”,反而是在市场中可以大卖的一个噱头,获奖的一个由头;同样由此,在日本喜欢改编小说的惯例下,电影中也有这种自传私密的倾向。
当然也有反感的,比如村上春树就有些看不起这类小说,毕竟,虽然是现实主义的事情,但依靠的自己太近太近的后果,往往是反而对这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只有茫然痛苦,没有答案而已。
根据西村贤太的私小说《苦役列车》改编的电影,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主角是浑浑噩噩,牢骚满腹,性欲充沛,活着类似动物一般的情况;他拥有的是“发情”,在现实生活中,看过去,就是属于绝对没有任何向上改进可能的人物;过着没任何希望的工地装卸工的日子,一天接着一天,如此而已。
这就是一个日本19岁辍学生的故事,他觉得他的人生灰暗,现实是,他其实确实在阴暗的控制下,他唯一的爱好是看小说,他有了两个朋友吗,然后在自暴自弃下,以卑劣的形式,他又失去了他们的关怀。
这电影中,男主角看上去真没有一点“可爱之处”;嫖妓,去风俗店,借钱不还,租居没钱,还是一个最低级的搬运工,没前途没收入,真个是一个“衰人”,是一个人们平常意义上称之为:绝对的人生失败者的家伙。
——这其实用目前流行的话,这人有点“丧”;过着是狼狈不堪无希望改变的日子。
其实这个别样的苦涩荒诞的青春故事——看上去有点丧,有点悲惨的生活,真是作者的真实写照,但好在,作者依靠顽强写作,走出了这个个人悲惨的“粪坑”一般的境遇,而小说《苦役列车》则获得了芥川奖。
那是日本一个很有名的文学大奖,它给出的理由是《苦役列车》是“不顾一切拼命挣扎的文学”。
真是这样嘛?
《苦役列车》中描写的日本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也许标志着“丧”成为一种公开的个人态度可能;类似的情况在中国电影中,只有路内小说改编的电影《少年巴比伦》中的青工路小路在工厂生涯中没有希望能够比拟;而且相似在于,这里面的两位主角最后都以成为“小说家”,来去对抗这一惨淡青春的无望。
——总之,这一发达资本主义下的歪歪倒倒中的青年的成长史;在人生道路上的磕磕碰碰,已经歪出了正常的青春“轨迹”,然后把自己的“伤口”扒出来,给人去看的意味是什么?
可以说,好比北野武的《坏孩子的天空》中一语道破,好孩子“千篇一律”,坏孩子,有问题的孩子才是人人不同,各自活出了各自的“精彩”。
在坏孩子的青春日子里面,比起好孩子,他们的艰辛要多许多,在残酷的升学的阶梯上,《苦役列车》中的主角早已经失去了这方面的任何一点奢望。
——但每个人的青春总还得一步步自己走过去,这样的卑微的青春,很少能有自己的“个体表达的话语权”,而作为外在旁观者,对这类坏孩子的天空与世界,明显是带着有色眼镜去描绘,被弯曲、被丑化,被不理解。
但其实不同于升学路上一路顺风的好孩子,他们想改变生活,有所变化,确实是“拼了命的挣扎下的去生活”。
他们的隐秘于心底的理想主义,确实不甘现实,但要求付出的个人努力是巨大的。
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的这类孩子归于浑浑噩噩的生活;过完了青春,彻底的沉沦,于是他的这种无颜色的日子在之前是没有“话语权”被引起关注。
——问题在于哪里?
这一坏孩子的天空,其实更应该引起关注与理解,能让坏孩子去变成好孩子,靠的是什么?
——电影给出的答案是:坚持不懈的个人去梦想和对于自我爱好的不懈努力。
比如《少年巴比伦》作者路内曾自嘲是当代作家学历最低的一位,只是中专毕业,目前是现代青年作家的领头者,《苦役列车》的作者更差,辍学在初中,这是不是要比谁更惨淡;路内的书里面就是一个青工的成长史;比起《苦役列车》的作者,纯洁无邪多了,那里面是一种苦涩的笑话的口吻叙述,《苦役列车》的生活则更是现实冷酷和猥琐的多; 正如《苦役列车》中的男主角回头描写不励志的状态,最后还是要回到被激励“范例”的存在可能;直白说,人于是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梦想主义”的激励,哪怕看上去这梦想只能是一个“奇迹”,《苦役列车》就是叙述奇迹的前因后果,告白的是人在卑微时候,总是需求“爱”与“友情”的支持,以及个人那一点微小的“希望”来过活。
当然好玩在于,这些个青年往往通过作家梦来实现个人的命运改变,比如《我的野蛮女友》,也是牵牛的作家梦得以实现来结束;但现实是残酷的,市场就这么大,哪里允许有那么多作家存在。
—— 所以,从另外一方面讲,我们给予这些青年能改变命运的机遇太少了。
中国有庞大的“打工群体”,在一旦升学的阶梯道路的无望下,什么能被青春拥有,能让他们依旧有改变的希望。
这种状况不能完全靠“叙述悲惨”的作家梦来独力支撑。
当下青春电影很多,但大部分时候,是讲所谓校园生活的,但这样“另类”的“丧”存在,也是一个很“刺激”的现实;在怎么“惨”和“丧”的挣扎背后,总应该是还得有那么一点点希望的存在才行。
个人自己奋斗是一方面,潘多拉的最后一个魔盒放出来的东西,如何能真正有所帮助,我们也许应该做些什么,才能让每个人的青春能归于有某种希望的可能。
初次接触这部《苦役列车》,是在13年,当时特别迷森山未来和高良健吾,反而前田敦子真倒没听说过。
当初看这部片子,第一感觉就是很闷,很有昭和味,很碎片却又工整,是一部复古情怀的作家式电影,也是一部诚意制作。
今年看了小说,再回过来看这部电影,卧槽,导演山下敦弘太他妈牛逼了,niubility!
比如,一般人翻拍的话,会利用闪回插叙,点一下男主角贯多的学生时代,或者用倒叙点一下男主的文学造诣,但是山下敦弘却没有这么做。
又如,插入了前田敦子这个人物,重新塑造了作品的高潮,提高了作品的深度再如,堪称神来之笔的尾声,先是,高桥先生在选秀节目上的突然登场,冲突过后,是荒芜的芦苇荡中觉醒的男主,诶哟,不由想起了《一首朋克拯救地球》+《黄色的眼泪》+《地狱为何恶劣》,手法高,情怀足,我给满分!
老实说,原作小说并不算神作,甚至不算优秀。
虽然得了奖,但说到底,不过是几处心理描写写得棒,故事本身没啥特色,只是一部波澜不惊的小说,但是呢,这部片子却不仅还原出了小说那股屌丝平淡味,更关键的,增加了很多细节,提升了故事的完整度与人物的性格,使得电影比小说高了一个等级,遂成为了一部佳作感觉这几年日本不少导演,流行起了怀念80年代,或者说掀起了“致青春”电影的潮流。
断断续续看了几部。
同样改编自小说的《横道世之介》,以及中村义洋的《大家·再见》,无不透露着往事如烟,青春犹在的情怀。
这份追忆,也属于城市化浪潮中的80/90后,他们的童年,他们的青春,他们的二三十岁,也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经历着城乡的差异分野,经历着事业高低起伏,经历着二代、屌丝、凤凰男、剩女、绿茶们该经历的一切。
许久没有接触大陆的小说了,相信中文界也有朴素的文字,记录着我们的青春,期待不久的未来,我们也能在影院里,搭上属于我们的《苦役列车》。
以前很少看日本的电影,但是最近看了几部感觉都非常不错,日本电影给人的感觉和日本这个国家给人很不一样,提到日本我想起的是抗战、武士道、村上、经济发达、严肃、礼貌、可恨。。。。。
苦役列车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的真实人性化。
北町贯多一直以自己是性侵犯之子而深深地自卑,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归结到这个原因上,都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自己是初中后就肄业的,有时看着北町荧幕中的形象,我都想疏远一些的好。
但是当北町看到了曾经自己都不上的高桥可以再电视上唱歌,他受触动了,于是他最后终于有有勇气拿起笔写一些东西了。
剩下的唯一的兴趣就是读书了,就是想写一些东西,仅此而已无关乎成功,就这么简单。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涉及轻微的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以前,我不太喜欢山下敦弘的作品。
哪怕是小清新风格的《天然子结构》,说起来还是缺乏质感,没有什么能沉淀下来的东西。
至于其他搞怪、热血、无脑一波流,始终觉得无聊乏味,拖沓沉闷。
令我改观的一部山下作品是去年的《昔日的我》,影片主人公是上世纪60年代的年轻人,他们没能改变世界,但时代却改变了他们的青春。
跟《昔日的我》一样,《苦役列车》也是改编自有来头的文学著作。
平成年代的私小说作家西村贤太塑造了一个鄙陋卑猥的男子,他没有朋友,缺乏高等教育,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既简单又辛苦。
故事时间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东京,昭和末期。
事实上,主人公贯多身上的事情大多是西村的真实经历,或者是带有其个人影子。
这些东西变成了片中的种种细节,像打工、偷窥秀还有不知道如何跟女孩交往,它们时常令人哑然失笑。
很多时候,电影编导会尝试去靠近这类底层人物的生活,想写一些极端的人与事,然而,他们的描摹大多是失真的,要么是有一厢情愿的情感投射,没能用同一个水平高度上的视线眼光去看待。
可能担心猎奇和过度暴露的批评,山下敦弘的镜头大多与人物保持一段明显的距离(也可以理解为同过去保持距离),整体风格与前作相仿。
除此之外,扎实的文本内容也让山下敦弘事半功倍,片中不时会出现一句话带过的时间跳跃,很有翻书本的感觉,一页而过。
《苦役列车》的质感体现在那些书店、卡拉OK和色情场所上,贯多重复着辛苦、单调的苦役生活,每天吃大碗饭,狼吞虎咽。
唯一称得上爱好的是阅读,从阅读又引出了心仪的女孩,直到最后摆脱白日幻梦,奋笔疾书起来。
有人说,《苦役列车》让他们想到了特吕弗的作品,像《朱尔和吉姆》和《偷吻》。
在我看来,与《苦役列车》最近的比较对象正是《昔日的我》,这部电影讲的其实是西村的过去,他曾有一个朋友,有追求的姑娘,他们一起脱光衣服,奔向大海,海水冰冷,几个人兴奋得大呼小叫。
经历一连串的矛盾纠纷后,他们先后离他而去。
结尾,贯多的苦役生活出现了变化,他也等到了那趟文学的列车,好像开始与过去的生活决裂。
整部《苦役列车》,其实就是一本昨日之书。
而在居酒屋的电视上,贯多看到了那位断了腿的工友参加节目,大为震撼,这一幕也像极了《昔日的我》的结尾——在小酒馆重逢旧识,看到对方过着简单平凡的生活,主人公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无论什么样的青春,它们都要有一段梦醒和破灭,《苦役列车》里的裸奔一幕也不例外。
只不过,《昔日的我》的结尾是一个休止符,而《苦役列车》的结尾好像才刚刚出发。
与《昔日的我》的革命理想不同,《苦役列车》的挣扎故事更多是伴随着自卑、羞耻和内心作痛。
贯多十分清楚自己的现状,就像他无法摆脱自己的糟糕出身,难以避开别人的歧视目光。
他执意用自己的方式来生活着,用错误的方式来表达爱意和好感,加深着旁人对他的误解。
他跟周围的人群和生活格格不入,但是,与《与安娜的四个夜晚》等电影不同——那些电影里面的主人公大多自闭,无法与外界交往,躲在阴暗当中。
《苦役列车》却有大量的白天场景,贯多也没有自怨自艾,他有他的排遣和发泄方式。
贯穿全片的是一种无聊趣味、苦中作乐。
贯多纠结于朋友,痴迷着恋人,跟房东斗,同色情女郎怄气,就连那些屎尿屁的恶趣味,出现在他的生活里也再正常不过。
在我看来,这种自以为是、不碰南墙不回头的刺头劲,它们恰恰是《苦役列车》的中枢神经。
能如此不留情面地剖析自己,这也是私小说和私电影的最大优点。
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过来好像也可以。
没想到为这个三颗半星的电影写影评,觉得看完总想写一点,并且排名前几的影评都不得我心。
人生对于男主来说,就是苦役列车。
父亲是强奸犯,他没有家庭的关爱,读完高中就去打工。
整部电影,他是表现得要多让人讨厌有多让人讨厌,而这些讨厌又让人觉得他很可怜。
他有一个愿意让他拖欠四个月房租的房东,但是他认为不交房租天经地义,不断装可怜欺骗房东。
他有一个真心对他好的朋友,愿意和他一起去风流场所,愿意借钱给他,愿意帮他向喜欢的女生交朋友,他也是一次次透支友谊。
他有一个很善良的潜在女朋友,尽管他很无赖很邋遢还小小地骚扰了她,但她还是愿意交朋友,只是他想要的,只是性。
他看不惯身边的人,看不惯大叔追求唱歌梦想,看不惯大叔捡了海鲜带回家给老婆,看不惯朋友能交到女朋友,他看不惯这个世界。
其实他看不惯的,是别人拥有自己想要却又没有的东西,他以为,全世界都瞧不起他。
我认为,这就是可恨之人最可怜的地方,其实他想要的,都出现了在他面前,别人的信任,真诚的友谊,女孩的爱,只是,家庭造成的性格,让他看不到这一切,也没有能力去抓住这些。
最后沦为世界最不需要的人,活得痛苦又悲催,最可怜的部分,其实在于此,而不在于别人怎么对待他,因为他这个样子,只能被世界抛弃。
PS:男主演得好。
生活,或者说活着,对北町来说,就是个惩罚,深陷无尽的黑洞之中。
片尾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死了似乎也无法解脱,耳边的催租声仍然不绝于耳,可是你的梦想呢?
也该是身体力行的时候了,别再等了。
男主演技一流。
屌丝,是中国网络文化兴盛后产生的讽刺用语,原用作称呼由农村进入城市的男女年轻人,有房有车对于屌丝来说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该词因在年轻人群体间的语言文化中被广泛应用,其使用和含义变得更加宽泛。
综合上面百度来的结论本片的主人公北町贯多不仅是不折不扣的“屌丝”还是个“撸sir”。
年少辍学,在码头做搬运工,那些靠力气挣的钱却全都付在“风化屋”中。
靠演靠骗来拖延房租,就是一直用脑子想下半身的事。
就这样日复一日中他认识了帅气的工厂新人日下部正二,并且在正二的支持下准备逆袭书店女孩樱井康子。
在贯多看似一片死水没有前途的人生旅途中似乎出现的一丝光亮。
当然事情并没有朝着浪漫爱情剧的方向发展,贯多在与身边人接触中暴露出屌丝习性却让人接受不能。
他自卑总想用下半身简单粗暴的征服喜欢的人,他嫉妒那些生活中如鱼得水的人,他绝望看不惯有梦想充满希望的人。
而他自己除了去撸和意淫也有自己的爱好就是看书。
这就好比发现人生中的隐藏属性是垃圾是宝藏只是当时看不清罢了。
其中饰演贯多的森山未来完美诠释角色,无缝连接屌丝特征懦弱无能、自卑堕落,看的你恨不得跳进电影中踹他一脚。
而片中饰演书店店员的前田敦子是日本女子团体AKB48 teamA成员,“宅男女神”出现的每一个场景必然照亮每张屌丝的笑脸,导演也不能放过女神,湿身特写镜头却不再话下,当然你也不能期待太多,毕竟不是17.2G。。。
本片根据人气作家西村贤太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中主人公被认为是作者年轻时的写照。
面对无望人生,每天吃饭、睡觉直到一路归西。
曾经的梦想不值得为之奋斗。
但绝境当前只有燃起梦想之火,今后的路似乎才会有些许希望,哪怕只有一点点。
北町贯多让我想起来很多人,形象可能并不贴切,给人的感觉却如出一辙。
他们已经不相信所谓的励志故事,都遭遇了不幸的童年。
拒绝接受你思想的投入,自暴自弃也敏感多疑。
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所拥有的优质条件,在堕落的路上,走起来真的万分坦荡。
不经历到万念俱灰的地步,很难说人的韧性有多么恐怖。
悲惨世界里面的苦役犯,总念念不忘若是有人在当初拉他一把就不至于犯下之后总总罪行,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于无人爱护。
觉得自己真心悔改了也无法逃避卑劣的命运。
直到他知道,一再饶恕的人,只能是自己。
能够救自己的人,也只能是自己。
神父是个转折点,就像本片里登上电视选秀节目的大叔,唱歌起来闪闪发光。
能够投身于挚爱的事业,不幸也是种根源。
众多选择里,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模糊的没有道理。
而且误以为身处的一切就是适合自己的,社会舆论已经造就了一批如流水线生产的人。
北町和中二女友见面的那席酒后之言,赤裸也真实。
拥有广泛兴趣的人,也许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风光体面的出现并且活着,似乎就是人生终点。
趋炎附势,蝇营狗苟。
被撮到痛处时无法反驳,那个喝醉酒的人,其实更清醒。
最近看过最好看的日影 森山未来从桃花期以来就是成熟的实力派了 大家眼中的青春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樱花中入学高中 穿着整齐的制服拿着便当咬着土司说着「いってきます」飞快跑出家门的少年么让我们看看别样的青春吧主人公 没有继续下去学业 在工地赶着短工 无处释放性欲 曾经有一段短暂的友谊 终于和妹子交了朋友 但是不知道朋友该怎样相处再后来友谊慢慢被自己破坏掉了 对着正二喊道「友達だったね、ありがとう。
本当にありがとう」梦想什么的一开始就没有 那个大叔最后一把年纪了依然在唱歌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再看下自己 比三年前混的还要糟糕 没有钱理头发 和人在居酒屋抢电视 被打的全是伤口 最后只剩下一条内裤 在公路上边跑边笑你说他心里没有苦涩么 没有耻辱么又有怎么样呢?
不过是逐渐腐烂的肉身最后电影片尾主人公回到房间不顾满头的毛 开始奋笔疾书写作了先不说能不能出世吧 至少这是唯一的出路了
影片改编自西村贤太的同名私小说,主人公明显带有作者的影子,为了每月的房租发愁,嫉妒心始终作恶,过着贫穷孤单的日子。
对于有文学基础的影片,多少还是让我有所期待,特别是有一定年代背景的影片我都及其喜欢。
故事发生在昭和六十一年(1986年),年仅19岁的北町贯多(森山未来饰)高中辍学后便前往码头打零工,沉溺于风俗店与酒精之中,15岁就和妓女发生关系。
因为五年级时父亲因强奸罪入狱,使得贯多性格自卑、暴躁、颓废。
在打工时遇到了职业学校的日下部正二(高良健吾饰),令贯多感受到久违的友情,但是,当看到日下部的未来有很好的发展时,事业无成的贯多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对生活丧失信心,对一切积极报以不屑。
前田敦子在影片中符合了偶像明星转型为演员的特征,安排湿身戏水、强吻等出位戏份。
当初导演挑选AKB48之中的柏木由纪,后被秋元康钦点长着昭和时代面孔的前田敦子出演,因此促成了如今的『苦役列车』。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比日本观众提前欣赏到本片,无比荣幸。
在欣赏正片之前,我看了多遍预告片误以为这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励志影片,抱着这样反差极大的心情,越看越压抑沉闷感到出乎意料。
男主人公语不惊人死不休“我可以上她吗?
那个地方一定很香吧?
”起初不理解『苦役列车』为什么被映伦评级15+,现在我算是大彻大悟了。
其中在风俗店也出现妓女露点的镜头,以及黄色词汇。
大呼这在国内影院见识到种种一幕绝无仅有。
放映厅后排一角都是AKB48的阿酱粉,每每出现偶像都会报以惊叫,在此我可以告诉各位本片可不适合追星的心情观赏噢!
可能是导演太写实的缘故,即使一觉醒来还深深思考着影片,庆幸自己还是周围的朋友都很正常健康。
主人公贯多之所以没有朋友、金钱、女朋友一切都归根于他的自卑。
觉得人生就是在吃喝睡,满足性欲足矣。
眼中不容人家有好的发展与未来,口无遮拦把人家伤得遍体鳞伤体现自身嫉妒之心。
这一切的造成归咎于父亲在他小时候因强奸而入狱,使得他心理开始变得扭曲而自暴自弃!
再说说LED屏的中文字幕总是慢一拍出现,只能简略看影片内嵌英文字幕以及听简单的日语对白。
演职员表出现时放映厅并未亮灯,这一定是组委会的要求,影院也很好地落实。
实话说『苦役列车』真的很难鼓掌,但出于对字幕翻译工作人员以及组委会的感谢,我带头鼓掌其他观众朋友们也得到了响应,我很高兴。
补
1.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2.屌丝演员选得到位,就是浑身透着一股绝望的气息;3.全片下来只记得三个元素:女性裸体、烟、樱井康子出场时的背景音乐;4.喜欢不起来。
节奏太棒了,很多时候不由自主地笑起来,感觉自己是不是有点没心没肺呀,这算是励志片的最高境界了吧,很多让人难忘的细节,导演没有刻意还原那个时代,但是那种压抑感还是呼之欲出。
前半段的铺垫过于冗长而且失效,结尾的反抗和裸奔尤其是从天而降是亮点。内容还是很表面,不过主人公的人物拍摄的很准 。
上次听过上海电影节的故事之后更喜欢山下导演了 BGM赞 森山先生演的也很好 四星
从开始愤怒到结尾的影片。原生家庭的影响的确很大,但是十八岁后就是自己的人生了。我讨厌那样的人。
森山未来还真是屌丝专业户
不太好下米
难以下咽..
没钱无聊又有个梦想,残酷青春标配,却很难看。在以为有够难看的时候,后面居然还能更难看。耗时四年才看得完。男主角白长一张有演技的丑脸,那么多个solo时刻却每秒0感情,另一部还多少有点。男配女配反而稳定输出。
森山未来已然成为屌丝专业户了
励志的结尾实属多余
#A-#这部真的还挺苦涩的 因为自己是个烂人所以拼命憧憬美好的东西 然后自觉越来越卑微 索性自暴自弃靠着记忆过活 个人觉得列车真的很适合这个中间状态 因为过去的美好只是回忆是幻象 未来又遥远得根本看不到 只是不停地颠簸颠簸而已 没有停靠站你也不知道它会将你带到何方 很不安惶恐的
唯一一颗星给阿酱的
男主演技不错,但这个角色真的太恶心太烂了,看得我严重生理不适
好喜欢森山大叔自杀未果又灰头土脸坐在写字台写文章的背影
N!!!!B!!!!
这里可没有简单粗暴的角色,被拍在地上锤上千次万次,也能拼命爬起来。看着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离自己远去,还有着一丝不忿在里面。浸泡在雨水中,倒在垃圾袋上,整个叙事也开始失控了。或许是手下留情,还是有了温和的收尾。3.8
剧情太平淡,故事线模糊。
我失业了才看懂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