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努尔哈赤的自私、无情、冷酷、野心、心机与手段在统一大业的掩盖下成为掠夺他身边人的手段时,生活在他身边的人是可悲的。
但奇怪的是大家都为了他心甘情愿,为什么?
是人性如此还是秘史有误?
皇太极是个比努尔哈赤野心更大的霸主,他又干掉了努尔哈赤。
社会学里提到一种现象,群众为了领袖的信念与意志可以抛弃性命,舍身忘死。
看来历史一直如此。
看的第一部小马哥的戏,不否认演员演技不错,只是编剧这感情戏安排的太琼瑶,当然,历史上叶赫老女能兴天下也能亡天下不是白说的,比剧情狗血的多,而且里面的每一条线多少都跟努尔哈赤的感情戏牵连在一起,要不是青娅,东哥,孟古,还有我智慧与美貌并存的纳奇亚,二哈不知道怎么挺过那么多集的。。。。
这里的女人比大多数男人都有智慧。
特别在看第三十集的时候,本来期待一场后金大汗和叶赫贝勒的十年大战,结果,看到努尔哈赤大军缓缓逼近叶赫城门的样子,笑喷了,认真的,不吹。。。
叶赫缺的不是勇士,是脑子。。。。
叶赫贝勒在一顿嘴炮之中自焚了你敢信,说好的一对一的对决呢,还有东哥你这个消失十年的意义是在哪里?
金吉台一路走好,难怪慈禧最后亡了大清。。。
第37集打卡,严重剧透。。。。
东哥终于死了,舒尔哈齐也死了,剧情终于不玛丽苏了,小马哥最后抱着死去的弟弟的表情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而编剧真会玩,在最后才向观众揭示了舒尔哈齐的内心:他一辈子压抑和逃避着自己的心,一辈子做着哥哥的影子,恐怕到死了,才真正明白深爱的是谁,才敢喊出那个人的名字,可是晚矣,错过就是一生。。。
全剧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
努尔哈赤老了,很多事上明显开始力不从心,几位宫妃和阿哥也开始轮番斗法。
大妃青娅在努尔哈赤的心中一直是敬重而非深爱,靠着五大臣的拥戴和宽容明理的心胸,上辅佐君王,下打理后宫,乍看一副和乐融融的气象。
只是可怜天下父母,终究拗不过孩子,因着曾经的一份亏欠,对储英的种种行为多少带了纵容。
记得努尔哈赤在储英被带回建州时说,终究这一切是不怪别人,只是被自己的命运所拖累。
而青娅啊,从头到尾都是真正与努尔哈赤命运相连,休戚相关的人,储英因为童年的亲情缺失和对父亲的误解,造成了性格上不可逆转的扭曲,这最终也会导致青娅被同样的命运所牵累,与自己的夫君走向殊途。
阿巴亥一直是个不平凡的女子,凭着多年来的捏拿揣度和苦心经营,成为了努尔哈赤现在的宠妃,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被布占泰从街头捡回的任人欺凌的可怜姑娘了,20多岁就超越了自己的阶层,达到了一般人一辈子也达不了的高峰。
她从小便学会了识时务和靠自己,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总是绝处逢生,把一手烂牌打到了极致。
且此女心机,一看就是天生的宫斗大拿,自己的儿子多尔衮虽然年少,却深得努尔哈赤之心,不知她之后又会如何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子筹划。
蒙古在东哥去世后是否会遵循姐姐的遗言,重新获宠,为儿子铺路,光复叶赫的荣耀也是看点。
储英心狠手辣而急功近利,终失去了父亲的信任,代善重利不重权位,心善不比哥哥的狠心,也是个聪明人,皇太极初露锋芒,小小年纪却才能突出且长袖善舞,低调而小心翼翼地周旋在王储身边,同时不被怀疑自己的真正用心,城府不可谓不深,期待皇太极的逆袭。
舒尔哈齐舒尔哈齐的出场是人群中一袭白衣一支长萧,那时候他孤身一人,没有哥哥,不懂爱情,他天真、乐观、善良。
没有盘缠,就在人群中吹箫,换不来一文钱的打赏,他却依然可以挂着无谓的笑容。
幼年便遭受继母迫害,但他的身上却看不到一丝的戾气。
他目的单纯明确,从中原出发,一路向北,只为要找到自己的亲哥哥,他心目中唯一的亲人。
那时的舒尔哈齐,是那么地美好。
随后他遇到了东哥,闺房里,教她一曲《凤求凰》,舒尔哈齐,女真出身,中原长大,知文有武,怎能不让姑娘爱慕。
接着他如愿找到了朝思暮念的哥哥,同时拥有了爱情和亲情,他本该是幸福的。
然而他的不幸由此开始。
他说“哥,我听你的”,一如幼年时。
在兄弟重逢后,在兄长的一次次要求下,他的三次“哥,我听你的”,却一次比一次不再坚定。
他自作多情的哥哥爱上了他的恋人,他爱自己的哥哥又胜过了一切,于是他自我折磨着做艰难取舍。
他试图争取,却因善良而怯懦;他努力放弃,却因多情而痛苦。
当舒尔哈齐第三次说出“哥,我听你的”的时候,他就已经注定不可能再是初见时的那个乐观美好的大男孩儿了。
对东哥所有的希望终于因为那齐娅的到来被最终掐灭。
舒尔哈齐和那齐娅的初见是源于一场杀戮,舒尔哈齐的求情救了那齐娅的家人,那齐娅记住他的善良,她是个太聪明的女人,所以后来利用了他的善良企图救下自己父亲一命。
而舒尔哈齐,却为了救她的命而亲手掐灭了自己近在咫尺的爱情。
三月之约,嫁衣待娶。
东哥亲口允诺的三月期限,眼看就要到了,他却在亲哥哥的算计下,娶了另一个女人做妻子。
他亲手一步步将他爱着也爱着他的女人交给了哥哥,他尽心做着一个体贴的丈夫。
因为他不要所有人都痛苦。
那齐娅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们本可以就这样生活下去,年少的爱恋就尘封于心底,他还是可以获得幸福的。
可是那齐娅走了。
出于意气,他让她离开,有一天气消了,他会把她找回来的,可是他的哥哥,为了自己的大业却亲自将这个一心爱慕着他的女人交到了另一个男人手里。
一次次的打击,他那亲哥哥对他使过的一次次的计谋,他都清楚,可那是他最爱最爱的哥哥啊,他不服,他气愤,可他都接受了。
十多年后,他和哥哥的儿子们都已长大。
大金汗国已经建立,哥哥是汗王,他只是一个旗主,曾经并肩沙场的兄弟现而今更是君臣,他的地位甚至不如他哥哥的儿子。
但他的威望是那么大,他是继承人的威胁。
那些意图当汗王的侄子们知道他有化不开的心结,利用他的心结煽动他自立为王,他果真就带兵去了黑扯木。
他真的想当王,不,他不想,他只是要发泄一次自己的意难平,哪怕是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死而复生”的东哥,曾经的如花美眷隐姓埋名做了十多年的农妇,他不平,他要拥有最高的权力去恢复她的部落。
他真以为自己能成功吗,不是的,从一开始他就坚决的不允许自己的儿子们参与到这场兵变中,就是料想到失败的后果,不愿牵连他们。
两个侄子如意倒戈告密,坐实了他的谋逆。
他的哥哥来见他,说要给他同等的权力,这这么可能呢,明知不可能,他还是动心了,因为那是他的哥哥,给他的不是权力,而是兄弟的情义。
如他之前所说,他每一次对哥哥的动心,都是他失去的开始,先是东哥,再是那齐娅,这次是他的性命。
他那哥哥表现的宽容大度,说要给他同等的权力,转而就将他置于自己心怀不轨的儿子手中,借儿子的手要他的命。
所有人都来求了这个哥哥,可是死令仍然没有被撤销,最后东哥来了,用自己的死,换回了舒尔哈齐的平安。
所有人都对舒尔哈齐隐瞒着这个死讯,别有用心的侄子却在他即将远离这个是非地的时候适时“口误”,泄露了这个公开的秘密。
舒尔哈齐去找哥哥对质,知晓一切的他一心求死,挥剑自刎却被哥哥制止,争执之中,那个他最疼爱的侄子带着侍卫将长刀狠狠刺透了他的身体,倒下时,他却笑着谢谢他的成全。
他放不下自己的两个儿子,在得到哥哥的允诺后他可以安心离开了,他终于解脱了,他说“我可以去见东哥了”。
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他看见了那齐娅,可是又不见她了,倒在哥哥的怀里,他像幼年的孩子一般,张大了眼睛扯着哥哥的衣袖,焦急的追问着“哥,谁把我的眼睛挡住了,让我看看她,我要看她”。
他不再动了,眼睛始终睁着,却最终没能看见那个思念着的人......
这部剧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后半段的权谋戏非常精彩,值得四星:一🌟给剧中的人物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都很鲜明,各有特色。
努尔哈赤心存高远,智勇双全,但又阴险虚伪,他一次又一次地试探自己的亲弟弟舒尔哈齐,一直提防自己的原配夫人青娅,还多次利用救命恩人那齐娅,他多情但又无情。
舒尔哈齐仁慈宽厚,但因为他的善良和心软他又显出了软弱无能的一面,一直在妥协,被哥哥努尔哈赤拿捏得很彻底,被迫放弃了东哥,放弃了那齐娅,后面还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叶赫贝勒一家子都很有傲气,可能这种傲气来源于他们尊贵的身份:东哥性格刚烈,宁愿死也不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同时她也深明大义,她理解努尔哈赤为了统一女真而灭掉叶赫的做法,也理解努尔哈赤为了巩固权势而想要杀掉舒尔哈齐的无奈;孟古坚毅善良,自尊自傲,她不会放下自尊去争宠,也不愿意轻易原谅杀掉哥哥的仇人,她也是整个剧中最善良的人,她是唯一一个会心疼士兵的人,青娅说努尔哈赤不会伤害乌拉的百姓,她却说士兵也是百姓,也有父母亲人,她的善良足以让天地动容;金台吉有勇无谋,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趁努尔哈赤重病包围了都督府后竟然放过了努尔哈赤,东哥三言两语就劝退了他,但他宁死不屈,宁折不饶,至死都不愿意向努尔哈赤投降,这份傲气也让人肃然起敬。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乌拉贝勒布占泰,布占泰是个和舒尔哈齐一样软弱的人,但是他的软弱更多的是来自他的胆小怕事,贪生怕死,面对努尔哈赤的威逼,他只会闪躲退让,完全没有与努尔哈赤对抗的胆量和勇气。
青娅的形象也很鲜明,她是个贤妻良母,一辈子为了丈夫和儿子鞠躬尽瘁,同时她也与人为善,善待丈夫的弟弟和其他妻儿。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剧中的恋爱脑CP:那齐娅和李如柏。
两个人各恋各的,那齐娅为了努尔哈赤赴汤蹈火,李如柏又为了那齐娅做尽傻事,先是放了努尔哈赤后又纵容努尔哈赤扩张,使得后患无穷...除此之外,剧中的配角们也各有特色,兴妮亚像是个没心没肺的傻姑娘,努尔哈赤都要去攻打叶赫了她见到努尔哈赤还笑容满面,把他夸得天花乱坠,直到努尔哈赤大军压境了她才知道在金台吉面前着着急;相反,哈达齐就显得精明能干,她帮助孟古和努尔哈赤重归于好,说服孟古帮助皇太极当储君,最后还想出了把徳因泽送到努尔哈赤身边帮皇太极争取时间的主意。
褚英冷血残暴,桀骜不驯,刚愎自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能得罪五大臣和四大贝勒他还是我行我素地去得罪他们;尼堪外兰狡猾奸诈,他能给李成梁设下连环计,能猜出努尔哈赤在总兵府劫走那齐娅的原因,能算出李如柏杀了褚英后能让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翻脸,也能料到李成梁打算用叶赫贝勒对付努尔哈赤,就像他说的,他算无遗策,可惜他可能不会行兵打仗,反攻努尔哈赤那次,蒙古的5000骑兵被叶赫骑兵吓走了,但他的一万兵马竟然败给了努尔哈赤的几千兵马,看来他更适合当个谋臣而不是战场上的指挥官...总而言之,剧中的人物形象都很鲜明,虽然有些角色很不讨喜,但至少被塑造得很丰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给演员的演技。
每个演员都演得不错,就连一些小配角都很出彩。
比如说,褚英要被努尔哈赤处死的时候,就算一句台词都不说,他的神情、动作完全表现出了他的桀骜不驯和对努尔哈赤的怨恨。
还有一些小细节也表现得很好,李成梁父子和那齐娅去接努尔哈赤的儿子的时候,双方僵持不下时,那齐娅对李如柏做了一些小动作,示意他去说服李成梁签下保证书。
虽然镜头没有将这些动作放大,但这些细小的动作也可以看出演员很用心。
一🌟给差强人意的剧情。
这部剧基本是参照真实历史来拍的,虽然有很多改编的情节,时间线也不太多,但没有魔改历史。
明朝误杀努尔哈赤的祖父、努尔哈赤13副盔甲起兵、努尔哈赤杀死尼堪外兰、大败九部联军、建立后金、七大恨昭告天地、萨尔浒大战等历史故事都被吸纳进了剧中。
这部剧在提供娱乐之余,也能够让观众了解一部分历史。
这部剧还提到了明末的党争,一定程度上“洗白”了被嘲笑多年的“清成祖”李成梁,在这部剧的勾勒下,李成梁也不是故意养寇自重,养虎为患,而是迫于当时激烈的党争和腐败的朝政不得已纵容了努尔哈赤,正如他告诉李如柏那样,他们守边之将只能报喜不报忧,不然的话他们还没死在战场上就先被党争害死了。
从多个角度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是这部剧的一个小亮点。
一🌟给后半部分的权谋戏。
褚英哄骗代善和他一起怂恿舒尔哈齐造反然后又向努尔哈赤举报舒尔哈齐、东哥猜出了努尔哈赤容不下舒尔哈齐是担心舒尔哈齐要为她报仇、皇太极吓唬代善努尔哈赤要杀他从而诱导他让出储君之位、皇太极送徳因泽给努尔哈赤好让努尔哈赤暂缓放出阿巴亥等等勾心斗角的情节比前半部分的狗血情感纠缠更加吸人眼球。
正如前文提到的,少的一🌟归咎于前半部分的多角恋狗血剧情,李如柏爱那齐娅,那齐娅爱努尔哈赤,青娅爱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爱东哥,东哥爱舒尔哈齐,布占泰也爱东哥,布占泰后来又爱阿巴亥,阿巴亥然后嫁给了努尔哈赤...前半部分很多篇幅都在刻画互相纠缠不休的狗血爱情,相反,对战斗场面和努尔哈赤军事谋略的刻画显得太单薄了,尼堪外兰说败就败了,九部联军也说败就败了,为数不多的谋略是抵御九部联军时努尔哈赤袭击乌拉然后趁乌拉向叶赫求助的时候埋伏叶赫。
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比较主观了,因为我很讨厌那齐娅这个人物,她真的该跟努尔哈赤锁死,名字就叫虚伪CP,不要去祸害其他好男人了。
努尔哈赤很虚伪,他多次试探自己的弟弟,假意要把都督之位,甚至大汗的位置都让给舒尔哈齐,从而逼迫舒尔哈齐放弃自己想要的一切。
但至少努尔哈赤知道自己对不起舒尔哈齐,在青娅和东哥质问他的时候他还能承认自己的险恶心思。
那齐娅这个人物就虚伪得可恨,可恨在于她装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她在泄露了朝廷出兵的情报给努尔哈赤之后,竟然对李如柏说萨尔浒大战只能败不能胜,理由是胜了杨镐会弹劾李如柏父子,输了杨镐就会只想着为自己开脱。
这个逻辑我真的是笑了,只能忽悠忽悠李如柏那种恋爱脑上头的傻子了。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输了李如柏会被问罪,杨镐更要把责任推脱到李如柏身上,相反,赢了的话李如柏还能将功赎罪,免去一死(历史上李如柏正是因为战败畏罪自裁)。
这个剧一直在说那齐娅是一个智慧的女人,既然她这么智慧,那她肯定明白个中厉害,那她给李如柏说的就是假话。
明明是想害李如柏,让努尔哈赤赢,她还虚伪地说是为了李如柏好,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装得楚楚可怜,人畜无害。
这个角色真的恶心到我了,吃里扒外的白眼狼,虚伪到令人作呕,辣我的眼睛!
对于研究明末清初史的我来说,这部戏真让我哭笑不得。
演员整体都是俊男倩女,连丫头都这么漂亮。
服装更是精致(不过北方游牧民族在斗争初期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衣服穿)。
片尾曲太可怕了,绝对的东北二人转,太喜庆了,每次一听到那锁呐声我就算在紧张的qq游戏,也会先把暴风影音关掉。
努尔哈赤--马叔叔马叔叔的演技确实比琼瑶戏有很大进步。
也不怎么吼了,内心戏还挺丰富的。
不过就努尔哈赤这个人物来看,实在被改编的不像样子,怎么会这么自负自私自以为是。
舒尔哈齐--元配 佟佳氏 --- 邬倩倩邬大姐确实是美人,不过她那一口浙江普通话怎么听怎么别扭。
演孟古的姑娘还没她的侍女哈达齐漂亮。
阿巴亥长的很像我一姐,但给阿姐看了程丽莎的剧照后,阿姐说“原来我在你心中这么丑啊”。
这演员的表演过于夸张。
东哥-陈德容。
实话实说,德容还是那么美,不知这片是在她整胸前拍的还是整过后拍的。
那撮染过的金毛,在大草原的背景是显得多么的格格不入。
那齐娅-看了这片,我不再那么讨厌金巧巧了。
不过她的睫毛上镶的钻谁见了都恨不得拔掉。
其他俊男美女如没有用没男人味的舒尔哈齐、没脑子的辽东总兵李如柏、圆圆脸东哥侍女兴尼雅。。。
都为本剧增加了看点。
努尔哈赤的爸爸塔克世扮演者居然是屠洪刚?真是难以置信啊!
那么粗鲁的。
从小看舒尔哈齐时候就觉得他特别帅特别温柔特别善良 长大以后觉得翩翩公子 举世无双大概也就这样了 很多人都说他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 而且优柔寡断 在我看来他是没有作为一代乱世枭雄的杀伐果断 但是他的品德也足矣担得起儒将一称 我觉得他并不是优柔寡断 而是太过善良 太过忠义他本身没有错 只是生错了时代 他这样的人若是生于繁荣盛世必定是一代明君贤相啊
马景涛跟陈德容同时出现的时候还是挺养眼的,但是陈德容年纪能看出来真的不小了,与剧中半月她二哥的演员同框,还是看出来年龄差,真的不像妹妹,但是孟古真的好漂亮!
尤小刚导演的御用女配吧!
演技也非常好,可惜后来年纪轻轻就抑郁死了!
剧情还是有一点扯的,哥哥居然把自己喜欢的女人嫁给弟弟,也就是传说中的接盘侠,弟弟与他共打下天下,最后他却独享天下,而对自己亲弟弟那么不好奇!
脑子里时常会浮现出孟古的样子十四岁的她,那样的单纯、善良,为了自己的姐姐甘愿放弃一生的幸福,嫁给一个自己不爱也不爱自己的男人,当努尔哈赤的鞭子挥舞在她的脸上时,她又是那么的勇敢和坚韧。
让人不得不对她产生怜爱之意。
她的才华、美丽打动了努尔哈赤,可惜她必须忍受他是她的仇人,她情非得已的爱上了他,却永远无法打开心结的爱。
她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女人,他没办法为了自己的儿子,去迎合去讨好努尔哈赤,最后郁郁而终。
现实对她太过残忍,一辈子的命运都无法自己做主。
多么美好的一个女子,可惜红颜薄命。
优点,与孝庄秘史一样剧本打磨不错,很好地反映了宫廷政治的残酷性和帝王孤家寡人般的凄凉感。
供应宫廷政治的秘密性,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这是封建人治体制必有的周期性灾难。
这部电视剧前半部分很好地反映了大明王朝后期的腐败堕落和6号明哲保身的李成梁如何在内斗不断和庸臣当道的时代养虎为患的故事。
后半部分则反映8号反社会人格类型的努尔哈赤建国后如何逼死发妻,儿子和弟弟等至亲的过程,我感觉编剧很好地吸取了麦克白情节去展现野心反噬的结局。
败笔1服化道好烂,比起大宅门那种考据差远了,这就是艺术品和粗制滥造的商品之间的差别。
我们的文化产业运营问题太大了,影视剧工业体系不发达,各个环节的人才缺失严重败笔2导演的视觉效果的创意和大场面调度太烂了,这是能力问题,我们的史诗格局的剧情最后总是能拍得特别像家庭剧。
此外,配乐好烂,看完没有入耳不化的旋律。
败笔3爱情戏加得太生硬,一部史诗格局拍得如同矫揉造作的爱情剧似得,这估计是为了照顾市场需求和背后捧人的需要。
当别的民族崛起的时候,自己内部却在打内战。
那么结果就只能是两败俱伤。
我觉得应该先把内部的不安定因素解决了,然后才能对付外面的威胁。
假如宋朝和明朝本身都很强大,又怎么会给别人机会。
自己不争气,腐败无能造成农民起义,正好给了外敌机会。
战争中倒霉的总是百姓,普通人想置身事外估计只有移民到美国去。
机缘巧合,重拾儿时情怀。情怀分大于电视剧本身。
除了女演员还漂亮点,剧情烂死了,人人都是情圣,都是为了女人!
一个系列的秘史。虽然是一个皇帝和所有女人们的故事,却讲述的惊心动魄,如歌如泣,有欣喜也有惋惜,有赞叹也有愤恨,有大笑有眼泪,有血有肉跃然荧幕上!就是剧情……古代女人的悲哀吧,把自已一生托付于一个男人的兴衰荣辱。
马真是演了不少类似的角色
在强权世道,不是刀板就是鱼肉,一个人没有勇气,等着的就是灾难,怪不得最后爱上努尔哈赤,慧眼识皇太极,东哥太有眼光,最后干吗自杀太不值。哥哥要她报仇,妹妹要她报仇,族人要她报仇,连舒尔哈齐都不解:你不认为他是你的仇人吗?她为爱而生,是世上最好最完美的女人,尊贵圣洁似不染尘埃的天人。表白赵鸿飞演技真好
杰克苏
孝庄秘史成功尝到甜头以后,尤小刚开秘史根本停不下来,太祖的故事架构挺宏大,内容有点撑不起来
好怀念这种风格的剧啊!现在能不能不磨皮不加那么多滤镜啊!
还是蛮好看的电视剧~
秘史系列只喜欢这部和孝庄秘史
演技在线,造型还可以,整体还不错
陈德容这会儿有点老了
美人迟暮 真的是看不下去
秘💩
和拍东条秘史有什么区别
舒尔哈齐……悲泣
强加感情戏,但是太尴尬的干涩了
舒尔哈齐才是我的爱啊啊啊!!!
就喜欢咆哮帝
先看的孝庄秘史,再看的皇太祖,风格是一样的,马景涛的气场太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