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事
Post Mortem,尸档案(港),尸体会说话(台),命运解剖师(台),尸检
导演:帕布罗·拉雷恩
主演: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安东尼娅·塞赫尔斯,杰米·瓦德尔,安帕罗·诺格拉,马斯洛·阿兰瑟,马尔西亚·塔格莱,Santiago Graffigna,Ernesto Malbran,阿尔多·帕罗蒂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墨西哥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0
简介:55岁的马里奥在一间停尸房里工作,他有时也会写一点验尸报告。1973年中期,智利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政变。这段时间里,他疯狂地迷恋上了自己的女邻居南希。南希是一家夜总会的舞女。详细 >
作为军事政变历史见证人的智利小人物法医,既要应付时代遗留的无数尸骸,还要处理自己无路可去的情感压抑。一个惊悚残酷的时代寓言
坑杀在宽幅画屏里走投无路的缄口恸哭和幽闭窒息永固为冰冷尸检台上一封堵死的遗书,至此一切提喻和景别的影像修辞都已精准完备,施于民众的漫长暴虐被缩影在病变个体切口内窥的倒叙凌迟报告。涤除色彩和温度,强迫观众注视的连续长镜搭建了一座密不透风的恐怖牢狱。见证目睹却视而不见,情绪被系统复刻千人一面的沉默取代,人性被侵蚀蛀空只剩剥离血色的漠然伤痕。隐形人般中年文员面无表情抽离灵魂的行尸样貌封印了国家几十年的受役史,而梦想与爱欲等自由的代言征像激发不了麻木心死之物任何瞳孔反应的涟漪。俯首低眉的顺民再抬眼即是与恶共生的伥鬼,成吨尸山如同填埋生天窄缝的重辎,随口篡改一份死亡证明也和制造一场人祸年代的集体遗忘一样易如反掌。毁灭之时迫近的时候其实悄无声息。
和想象不太一样
喜欢Alfredo Castro的表演。撇开政治隐喻不谈,完全能理解男主角最后因爱成恨的极端举动。PS可惜皮诺切特三部曲只找到一部。
導演好殘忍
不推荐。
现实主义极致化,古怪的人物设计,诡异的节奏,独特的历史视角,居然营造出魔幻感。很值得玩味的风格。堵门长镜头,好似全部历史整个民族的愤懑与憋屈,都凝集其中。#BSFF5#
比《杀手夜狂热》更清晰、更外露也更无趣。印象最深倒不是结尾的堆砌,而是约半小时处男女主餐桌上的对泣场景,极宽银幕对情绪的放大本应在后面继续延展发酵,却被政治的强力介入消解。《杀手夜狂热》中的无因、复杂、隐性关联政治,才是更迷人的表达啊
个人的小情小爱小心思,在历史大事件面前不值一提。很有趣的视角, 没有什么皮诺切特大战阿连德的场面,都是从验尸官的眼睛看到历史的一角。
3.5。历史的车轮下无一幸免,它冷漠而残酷,它埋葬证据,埋葬生命,埋葬每个人心里仅存的生活向往。影片将一个时代的绝望放在一个普通甚至有点龌龊的人物上,是非常妙的一笔。
将画幅罕见地拓宽到2.66:1,几乎不存在顶部空间,角色刚好被画框卡住。核心政治事件正式登场,以后景,以声音。
无论阿连德还是皮诺切特,不管游行或者政变,马里奥只想煎鸡蛋、撸管和操没别人操的X。补全Pablo Larraín的智利三部曲,看完还是觉得前面这两部好,No就开始好莱坞化了,可能也跟男主演Alfredo Castro个人表现有关,太适合这种道德模糊价值暧昧的角色。
不闻枪炮却是尸横遍野,不觉情浓已是情深义重。无数次隔窗守护的爱慕,化成亲手为你煎的鸡蛋;中餐馆里没有回复的告白,化成亲手堵死你的哀怨。感情里绝望的男人走投无路,却陷进更加绝望的年代。无法剖开总统的尸体,不能拯救无辜的灵魂。一场政变碾压时代,俨如走肉;一段情爱堵死在斗室,无可生还。
1973年9月11日,智利政变。美国支持叛军向总统府发射了24枚导弹,智利总统阿连德自杀身亡。美国在全球都欠下血债。
爱死里面的调调了,有几个定格镜头直击人心。四星。
女邻居竟然是啦啦因老婆,艳福不浅T T 后半部高能,导演熟悉的影像风格,啊,我被吸。男主不错【煎蛋放那么多油的嘛吓到了
完美的空间影像构筑。
为啥颜色那么灰?原片不知道怎样的。
堵死你
太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