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没人评论!
看来摇滚已死···二手玫瑰的忠实粉丝,曾经,大学的时候每年盼望二手来长春,那时只是在一个小酒吧,离着主唱梁龙只有一米,最搞笑的是所有人都惦记着姚澜裙子,光怪陆离的灯光,震耳欲聋的大音响就在脚下,低音带动的灰尘把小白鞋生生吹成黑色,20岁的小伙们流着躁动的血液。
13年北京草莓,又一次见面。
只是曾经大家已成过往,躁动的血液渐渐平稳。
看到姚澜的出场,想到的不只是二手乐队,还有那充满激情躁动的青春啊!
没想到姚老师收拾收拾还有小鲜肉的感觉...哈哈哈!!!
一直觉得梦想这个东西有时候强调出来会有点矫情。
有很多电影都讲梦想,不免会有点俗。
电影开端在我看来比较落于俗套,不过对于这个主题的电影也很正常。
一群人因为对摇滚的喜爱要拯救即将被拆的大吉他,很常见的草根对抗钱或权的故事。
但其中有很多不常见的的令人惊喜的因素。
比如说歌曲不错,以及最后对摇滚的致敬,还是挺能打动人的。
另外,娜扎很美很酷,很养眼,值得一看。
观众对于喜剧的要求往往高于其他类型片,《缝纫机乐队》是我今年喜欢的国产喜剧。
国内现在的喜剧电影总是偏浮夸,而大鹏的喜剧始终都在关注平凡的小人物,落脚于现实,总能透出几分可爱与不易。
网络剧《屌丝男士》是大鹏喜剧的雏形,段子加明星,最后沿用到银幕处女作《煎饼侠》上。
还是用客串明星串成段子集,将演员的个人形象与银幕身份重叠,就像现在的“真人秀节目”,凸显真实又不断自黑,令观众有代入感,优缺点都很明显。
《煎饼侠》讲的是拍电影,《缝纫机乐队》说的是组乐队,都是一撮人干一件事,实现自己的价值,无不透着创作者现在和过去的自传色彩(大鹏上大学时曾组过乐队),这次还回到了家乡集安。
构建了以集安为意象的乌托邦世界——“摇滚之城”,这里成为他青葱岁月的缩影。
影片不再依靠大鹏个人,他以经纪人程宫的角色身份,与主唱胡亮、贝斯手丁建国、鼓手炸药、吉他手杨双树、键盘手希希组成一个整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遭遇也如出一辙。
不再让个人成为观众投射的对象,而是让集体焦虑由集体呈现。
当摇滚公园的大吉他被拆时,观众感受到的也不止是“中国摇滚”的屈辱与没落,还有梦想的忿忿不平。
组乐队开演唱会,和组剧组拍电影一样,是能够产生戏剧冲突的动因。
乐队中的成员由男女老少构成,是千千万万乐迷的代表。
他们有各自的现实问题——精神的瓦解(胡亮)、母权的压制(希希),孩子的操控(双树)、失恋的打击(建国)、爱情的盲目(炸药),不过他们的共同驱动力是这场演出。
加上乐队自带的属性,可以用音乐串联全片,架构起的草根梦引发共鸣。
胡亮代表的是一种纯真的理想。
剧情先以童年胡亮开场,引入在那个即将迎来风暴的贫瘠年代,以孩童视角见证能真正表达人类情感的音乐——摇滚。
用矗立在家乡的摇滚公园的大吉他作为“摇滚不死”的精神图腾。
斗转星移,大吉他因为新城改造面临拆除,创作者藉此传达出人们对于摇滚的衰落及摇滚精神的遗忘。
胡亮作为生活在其中的人,心有不甘,独自上路寻找机会。
组乐队开演唱会的目的是为维系住他的精神图腾,也是一种现代化之下个体的卑微存在。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
随着图腾成了历史废墟,胡亮的梦想幻灭,那块搬回家的碎石开始代表“摇滚已死”。
破吉他乐队的老宋留给童年胡亮的那枚拨片,曾被程宫当作“人质”,在关键时刻起到了转嫁作用,唤醒了胡亮已死的精神寄托,成为新的“摇滚不死”的图腾。
拨片这个功能性用的好,多次出现且一直具有升华的力量,也经由三个人的手达到传承的目的。
程宫代表一种外来者视角(建国父亲也称他“大城市来的孩子”),审视着“摇滚之城”的没落和一群人的浮沉。
他为“摇滚之城”带来满是金钱与欲望的交锋,同大吉他雕塑一样,被现代城市的铜臭腐蚀着。
这个角色是有成长属性的,在被建国的父亲收买后,他刚建立起的爱情苗头被浇灭,乐队瓦解,更从理想幻灭的胡亮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初心,愧疚通过一场雨来洗涤。
直到在摩托老两口那里看到了纯真(一度误认为他们骗了胡亮的钱),此时,金钱被理想彻底打败。
大鹏和乔杉的cp已经相当默契,从《父子雄兵》起,开始强化乔杉的喜剧功能,自己仅作为平衡搞笑(乔杉)与温情(范伟)的桥梁。
此次依然由乔杉担当搞笑,大鹏作为煽情与燃情的推动力,在影片的后半段持续发力,着重表现现实与梦想的落差。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星爷在电影《少林足球》里说出了这句经典台词。
“梦想”是大鹏从星爷喜剧中继承过来的,在片中贯穿始终。
电影的主题十分清晰,就是鼓励观众勇于追寻梦想,勿忘初心。
程宫有句对白:“我以前盼望的是演出快点开始,现在想的是快点结束。
”点出梦想在金钱面前的不堪一击,梦想时常被挂在嘴边,但一会儿就被抛在脑后,一时贪念毁一生。
梦想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实现它的过程,以及坚持的恒心。
大鹏用他的家乡来代表这份“初心”,他的角色程宫“成功”最后勿忘初心,就是作为演员的大鹏回馈家乡的诚挚表达。
不过程宫和建国的那点爱情戏是软肋,还好只是点到即止。
不过这场戏是为接下来“银行卡”的转折戏做伏笔的,由此,影片的基调也从喜剧转为悲情路线。
说完感情,再说笑点。
片中安排了许多前后呼应或具备反差笑果的段落,包括胡亮现实与想象中两次骑车上台的对比,希希母亲对女儿走音乐路的改观。
不过我觉得最好笑的还是胡亮和建国偷看“吉他界中的柳岩”所引发的窃听误会。
听觉判断出错是喜剧片里常见的做法,许氏三兄弟的经典喜剧《半斤八两》,许冠文看电视里的烹饪节目学做鸡,孰不知电视已经被许冠英换成了健身频道,他依旧拿着鸡来做运动;周星驰在《国产凌凌漆》中扮演的凌凌漆到赖有为的别墅参加派对,寻找恐龙化石,窃听时被排骨汤食谱和足球赛转播串台,也引发了误会。
周星驰对大鹏的喜剧影响是很大的,《少林足球》对本片尤甚。
组乐队唤醒摇滚梦与组球队振兴少林功夫是多么相似。
“黄金右脚”曾是叱咤风云的球星,因为一时的贪婪成为球坛的笑柄,从此一蹶不振。
《缝纫机乐队》将“黄金右脚”拆分成了破吉他乐队和经纪人程宫,破吉他乐队走向衰落,程宫也被金钱迷了眼。
吉他手变成剪刀手,也是对“黄金右脚”被打断腿的借用。
《少林足球》中的主角是阿星,配角是黄金右脚。
在《缝纫机乐队》里则把这种主配关系——经纪人程宫(教练)和主唱胡亮(前锋)对调了过来。
还有似《长江七号》、《食神》的发型,《功夫》中的棒棒糖都有所致敬。
除此之外,片中还有很多乐迷才懂的笑点,比如《都选C》的前奏是涅槃的《Comes As You Are》前奏的变形,歌词里还藏了很多歌名梗和乐队梗。
正片里还唱过麦田守望者的《顶嘴》、新裤子的《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等歌。
如果你们留意街上的风景,也不难发现一些和音乐有关的店名。
大鹏喜剧的一大特色是情怀,《父子雄兵》里就有很浓厚的港片情结,本片的情怀则是怀旧的摇滚梦。
黑豹、超载、二手玫瑰、麦田守望者、新裤子、痛仰、唐朝等各时期的摇滚老炮纷纷客串路人甲乙丙丁,特别是近期因为“保温杯”而被乐迷感叹已是中年大叔的黑豹鼓手赵明义。
《煎饼侠》片尾用古惑仔引发港片情结的共鸣,这次则请来Beyond的黄贯中和叶世荣参与结尾的大合唱《不再犹豫》,更将气氛推向高潮,这歌本身就是一首能够引发共鸣的热血金曲,符合众人摇滚的精神。
当然,群歌群舞也是星爷喜剧的一贯特色。
摇滚对于“摇滚之城”的影响,不止是音乐本身,也是对于人的本质的追寻和坚持,是老一辈摇滚人最值得珍惜的地方。
本文首发于巴塞电影APP或许,很多观众以为《缝纫机乐队》中的小城集安和很多电影一样,是虚构出来的一个假想地。
但其实,集安是真实存在的。
只不过,电影中的“摇滚之城”集安是假想的。
在《缝纫机乐队》电影中,集安是一个有摇滚乐基础的“摇滚之城”,“破吉他乐队”的故乡,更是有一个“摇滚公园”,竖立着一把巨大的“大吉他”。
片尾,更是有成千上万名吉他手、鼓手、贝斯手冲入摇滚公园,和缝纫机乐队、Beyond乐队成员一起High爆摇滚公园。
不过,这一切跟真实的集安,其实没有太多关系。
在现实中,集安自然不是什么“摇滚之城”。
是一个有山有水,有古迹,有美食的边境旅游小城。
笔者虽然不是出生、成长在集安,但集安是我的祖籍老家,从小到大我去过那里十多次。
也算是半个集安人。
从来没想到,这么个小城居然会成为一部摇滚乐主题电影的舞台。
不由得感慨万千。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脚下鸭绿江边,是吉林省通化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与朝鲜满浦隔江相望。
在东北,集安算是历史比较悠久的古城。
在2000多年前高句丽(Gāogōulí)时期,在集安境内的国内城、丸都山城建都达424年之久,并留下诸多遗迹。
今天集安市区内仍有古城墙遗址。
西南边有高句丽王族贵族墓地——洞沟古墓群。
其中的将军坟,形似金字塔,极其雄伟壮观。
市区内还有好太王碑等。
2004年,它们和位于辽宁桓仁的五女山山城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称为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旅游业是集安重要的产业。
凭借古迹与附近的“五女峰”景区,每到“五一”“十一”长假,大量游客来到集安。
爬山、游古迹、吃朝鲜料理、东北烧烤。
而且相比其他国内热门景区,集安的交通、住宿、饮食消费并不高。
笔者也曾与同学一起前去游玩,当了把义务“导游”。
不过,你要是以为集安人不喜欢音乐,那就大错特错了。
集安市汽车客运站白天是人来人往的出行地,到了晚上,灯一关,屋顶的彩球灯一亮,瞬间变为迪厅!
集安市民夜间这个客运站候车室内大跳迪斯科,宣泄精力。
颇有魔幻现实主义的感觉。
在范伟主演的《耳朵大有福》片尾,范伟在这里激情“尬舞”。
比起《白日焰火》片尾的廖凡,《山河故人》片尾的赵涛,更显得荒诞与一种苦涩。
《缝纫机乐队》集安开机仪式把电影故事背景放在集安,也突显了大鹏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与尊重。
大鹏把自己的家乡拍成梦幻般的“摇滚乌托邦”,也圆了自己的摇滚梦、电影梦。
为了支持家乡人大鹏拍电影,集安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在位于集安市中心的滨江广场建造了22米高的大吉他雕塑。
从电影中看,应该是位于鸭绿江边,能清晰地在电影中看到大鹏靠在江边栏杆上,江对面就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山峦。
如今,这把大吉他已经被市政府拆除,恢复了之前的喷泉广场。
其实,是一个遗憾。
如果留着被拆除的大吉他在那,未必不会是集安一道新的风景。
除了“大吉他”,电影还在集安火车站取景。
从北京到集安,先要坐K429次列车从北京到通化,再坐4347次列车从通化到集安。
在满洲国时期,日本在中国东北修建了大量的铁路,基本做到了大部分的县市甚至不少村镇都通铁路。
甚至当年修建的很多铁路桥,至今仍在使用。
从通化到集安的火车115公里,是盘山铁路。
火车要开三小时,开得非常慢,一路翻山越岭过隧道,风景宜人。
每次回到集安,我的首选就是火车。
8块钱的火车票,不对号入座。
一路看风景,舒舒服服、不知不觉地就到了。
很愉快。
作为一个位于铁路运输终点的、20多万人口的边境小城,集安似乎比外界“慢半拍”。
多年前,外面开始流行网吧、CS的时候,那时集安还是有很多游戏厅;外面开始打网游的时候,在集安仍然可以买到盗版单机游戏光碟《银翼杀手》;外面都是出租车的时候,那时集安都是三轮车。
2013年我去集安的时候,想找个电影院看电影,结果发现是“点播”式影咖。
集安某电影院《缝纫机乐队》上座率当然,现在的集安电影院、肯德基、出租车……什么都有了,《缝纫机乐队》在集安的三家电影院里也获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
在一家只有一个影厅的电影院,《缝纫机乐队》甚至获得了90%以上的排片。
看来,家乡人民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大鹏的支持与厚爱。
在集安《缝纫机乐队》首映活动上,大鹏的母亲还来到现场,言语间满是对儿子的骄傲之情。
不过,我相信,虽然掀起一股《缝纫机乐队》的热潮,但这里的人们依旧没有大城市的浮躁喧嚣。
也没有摇滚的激情与狂躁。
集安还是那个集安,有山有水,有古迹有美食,还有让集安人骄傲的大鹏和他的电影。
从七七八八听说这个电影,到前几天和参演的几位老炮儿聊起,心中隐隐的担忧逐渐放大。
我倒不是怕电影差,而是可惜了(liao)的,怕是本来就被妖魔化的摇滚乐,在不明真相的广大人民群众前面,又会再一次没能逃脱继续被妖魔化、被傻逼化的命运。
看完,果然不幸又成了真。
且不说故事的不合理不现实,也不说角色的干瘪和荒谬,更不用提根本不存在的人物成长弧光什么的。
低俗咯吱人的梗,浮夸的表演,断裂的杂乱的情节,这些也都暂且忍,但把大铁链子(金链子永恒属于hip-hop土豪)加皮衣加哥特烟熏妆再加点儿吉他失真和貌似重一点儿的鼓点就等同于摇滚?
真的是够了。
从《北京杂种》到《北京乐与怒》再到《缝纫机乐队》,中国电影真是毁摇滚不倦。
几乎都是批一张喧嚣热闹叛逆不羁或人渣或理想的摇滚大皮,内里则是摇滚的内核沾不上一点儿边儿的垃圾。
摇滚,就像个原本漂漂亮亮的姑娘,在中国,只剩下被各色编剧们导演们轮流强暴的命,搞得面目全非,声名尽毁。
大概个人觉得能看的,只剩管虎当年的《头发乱了》,虽然也浮夸,但好在能落(lao)在地上,看到挣扎看到反抗看到现实社会的小角儿。
每每被人问,你说五月天不是摇滚你说汪峰不是摇滚你说赵磊不是摇滚你说我们说的这些个都不是摇滚,那你特么说什么是摇滚?
我也说不上来。
要是能一言以蔽之,那肯定不是摇滚。
我只知道,大音量不是摇滚,叛逆不是摇滚,犯横耍流氓不是摇滚,四处睡姑娘不是摇滚。
虽然它们很多时候的确是摇滚所呈现的面目。
高大上的话大家都会说,比如摇滚是态度,是精神,是理想。
都没错儿。
于我而言,摇滚可能是勇气,独立思考的勇气,不随波逐流的勇气,敢于与众不同的勇气,对这个社会和世界负起责任的勇气,能在贫穷、逆境之中依然死磕的勇气,同样能在富有、顺境中依然清醒的勇气,投入红尘却与这个花花世界永远保持着距离的勇气。
为什么刚才看电影时,我旁边有人看哭了一直在擦鼻涕,我猜是他或许是想起了他曾经拥有却被自己丢掉的那份勇气吧。
再怎么说,摇滚不是巨大的吉他,竖着的和躺倒的,都不是。
摇滚也不是竖起的食指和小指所组成的手势。
估计电影上完,今后的好歌手啦嘻哈啦民谣啦韩星啦迪厅啦春晚啦的演出舞台下,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这个手势吧。
只是,这些激动的举着手喊着我爱你的人,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这个名叫sign of the horns的手势,自1960年代在摇滚乐圈被广泛使用以来,它的最初最本真的含义是撒旦和魔鬼,是和上帝的对决。
前面一部分显得比较苍白,基本上靠乔杉一个人尬聊,还有许多渗透的广告,是处硬伤。
后面慢慢就能看出来,大鹏对情景,道具设计费了很大的劲,虽然不能有什么特效,但特技是足够了,一个酷炫的镜头估计得花一段时间。
音乐很wonderful,越唱越热血。
请的也都是现实中各个摇滚乐队成员来客串,最后乐队在大吉他公园演唱的场面也做的很好,应该说是把钱花在了重点上。
理想,“有它的时候我天天盼望着开始,没它的时候我天天盼着结束”。
我还是个学生,我为理想加了一颗星,满满五颗星。
『更新』今天(9.30)又去看了羞羞的铁拳,觉得给缝纫机乐队也打五星的话,有点对不住开心麻花带来的开心,所以,缝纫机乐队的客观评价只有三颗星(笑点很尴尬,整个影片下来没听到几处笑声,不瞒大家,这场电影我去了两次厕所,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多一星是我个人给了理想。
我建议取消什么所谓的影评人这个职业,这些所谓的大咖的评价会置顶,会显示到搜狗,或者百度搜索的首页,会影响到准备看这场电影的人的决定,所以他们的评价更容易引导观众。
的确,你可以不喜欢一部电影,但是你是公众人物,你的话会有好的影响,也会有不好的影响,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条消息就可能让一部电影走向巅峰,但也可以对其以毁灭性的打击。
我不是大咖,我只说我的个人感受,也不带任何利益色彩,只想让想看这部电影的人,想看就去看,不要受什么其他因素的影响。
你想看,就去电影院,买张票,看看,喜欢,就跟朋友们说我刚看了,挺好看的。
不喜欢,就告诉你的朋友,我刚看完,这电影好没劲。
注意,前提是你看过了。
否则请不要发表什么感受,那都是虚的,不喜欢听摇滚乐的人不会喜欢这类电影,不喜欢任何摇滚因素的人也不会喜欢这部电影,大哈雷,躁起来,电吉他的高音,架子鼓的轰鸣,这些都有特定喜欢的人群,各大乐队人物的参演,对认识他们的摇滚乐迷来说是个惊喜,我看到二手玫瑰的吉他手开着出租车,说我就喜欢绿色那段的时候忍俊不已,但坐我旁边的媳妇面无表情,马上就要睡着了。
对她来说,这不是一部好电影,因为她不感兴趣。
收学员5000,给老师500,这就是音乐培训圈的现实啊!
乐手的吉他不让摸,这也是爱琴人的真实表现啊!
故事发生在东北,东北式约架也正常啊!
那些为了理想的战斗,也不过为了钱,这歌词说的也是现实啊!
怎么就成为衡量一个电影好不好的标准了。
影评,应该是口口相传,不应该是看到别人去看了,我就去看,这电影没人看,我就不去看。
这不是真喜欢看电影的人做的事。
大鹏发朋友圈约架知名影评人,如果属实确实该打,作为能引导大众的影评人,在电影还没上映就给一个一星确实该打,如果你不感兴趣你可以不去看,或者不发表评论,但是到影院了还被拦下来了没让进,不尴尬吗?
闭着眼打五星的脑残粉也不值得提倡,虚高的口碑也不会吸引真正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去看的。
说了太多废话,就想告诉大家,电影好不好看,看过才知道!
如果你是大V,请不要在电影刚上映就发表你们可以引导大众的言论!
哎,我觉得大鹏都胖成这样了就别给自己加感情戏了。
又不是实力派多别扭。
我特别支持把喜剧拍的有笑有泪,但这对电影的故事和演员演技是有要求的。
不是强行加点情怀进去就变得有内涵了。
还是煎饼侠的套路,笑点还没煎饼侠密集。
说实在的同样是关于音乐关于乐队关于情怀,还没有我昨天推荐的中二病《闪光少女》燃。
至少都是少男少女,比看大鹏呲牙咧嘴舒适多了。
2017.9.29———————————————————————————分割线————————————说实在的,我只是偶尔在豆瓣上写个影评自娱自乐,没想过有人看,虽然随意,但句句是我的真实想法,这部电影已经热到在豆瓣上写个短评都有人来攻击了?
让我想起了以前因为在微博上踩了一下恶棍天使就被脑残粉谩骂的经历。
感谢一楼那位叫我保重的大兄弟。
既然被发现了我就顺道补充一下,我向来对国产电影都抱很大希望,特别是喜剧,当初煎饼侠虽然被很多人批,但我还是义无反顾的支持,我当时的评价是“没有理由不支持正在努力的人”。
我认为给年轻导演多一些时间和鼓励,也许我们才能看到中国电影的未来。
比如叫兽,大鹏等等,都制作过我之前非常喜欢的网络节目。
我认为他们是有才华的,努力又谦虚的草根明星。
你们说的韩国欧巴我也看,但这也并不能证明我就是无脑黑。
这是大鹏指导的第二部电影,但我并没有看到我所期待的喜剧效果,我不玩摇滚,也不懂摇滚,我对摇滚的理解无非就是偶尔听听玩摇滚的朋友推荐的摇滚音乐。
喜欢的就听,不喜欢的就不听。
缝纫机里面的各种摇滚元素,各种音乐节经常出现的摇滚歌手的客串,被渲染过头的摇滚情怀,让一部分人看了倍感欣慰。
那我们这些对摇滚不了解的人呢,我们拿什么觉得欣慰?
这和当初煎饼侠请各路喜剧明星客串撩起大家念旧的喜剧情怀有什么区别,而对那些喜剧明星无感的自然就会把重点放到电影的其他方面。
其他方面很弱自然就会被批评。
缝纫机也是一样。
是的,拍摄手法,道具,都有进步,但也掩盖不了在叙事,人物塑造,故事情节,演员演技,喜剧效果这些方面的缺陷。
很多人拿“你所不知道的28件事”引以为豪,我看了,但还是没有改变我的想法,我不认为有了这28件事就能让故事变得丰满,让电影变得好笑,让人物变得立体,也没让我这个摇滚的门外汉感受到摇滚的热情和看到其中的文化,还不如我听一首优秀的摇滚音乐来得直接。
大鹏曾网上喊话,说觉得电影不好看的人可以去找他退票。
自信还是自大?
电影可以不好看,但要是觉得自己付出了就应该得到所有人的承认,那就很膨胀了。
不仅如此,还在高调的卖情怀拉票房,发朋友圈各种卖可怜求拍片,我确实是挺失望的。
电影本身有好有坏,有优缺点,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2017.10.4
我觉得这个电影挺好的,为什么评分这么低?
希望大家都没有成见地去看电影。
这个电影有内容有信念给大家带来笑点和泪点,从它能感动人开始它已经算是成功了,毕竟在这个大时代面前心中怀有理想和信念并一腔热血向前的人不多了最起码在一味批评谩骂之时要问问自己凭什么如此辱骂希望大家依然善良并且依然热爱生活心中怀有梦想
以下内容全是剧透,建议在看完电影以后阅读。
1.炸药手指上纹着“我爱吉香”四个字,电影里“吉香”是炸药妈妈的名字,现实中“吉香”其实是导演大鹏妈妈的名字。
2.《每一个都选C》这首歌在电影里是程宫读书时代写的歌,临时拿来给乐队演出用的。
现实中赵英俊写这首歌的时候为了贴合这一情境,在这首歌里埋了很多经典摇滚乐的元素,比如歌的前奏吉他solo就和Nirvana乐队的《Come As You Are》一模一样,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胡亮在第一次弹完这首歌前奏后质问程宫“这是你写的吗”。
3.《每一个都选C》这首歌里有十几个经典摇滚乐的彩蛋,比如有句歌词是“我淋着十一月的雨”,“十一月的雨”出自Guns N’ Roses的著名歌曲《November Rain》;副歌的第一句“为梦想灼伤了自己,也不要平庸地喘息”,是由Neil Young《Hey Hey,My My》歌里的“It’s better to burn out’ cause rust never sleeps”(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这句歌词翻译过来的;有句歌词“你却骂我是烂泥”,《烂泥》是台湾当红摇滚乐队草东没有派对的一首歌;其他还用了Linkin Park、Guns N’ Roses和Nirvana好几首歌的riff。
4.《塑料袋》这首歌是赵英俊2005年写的,写完从来没有发表过,有人跟他要过这首歌,他没给。
直到大鹏听到了这首歌,觉得和这部电影十分契合,于是赵英俊就把这首歌给了他。
5.老杨诊所变形后出现的几把吉他,都是剧组动用各种人脉借来的,有无价的珍藏版吉他,也有60万一把的名贵吉他。
6.影片中大部分发生在集安的故事其实是在北京拍的,胡亮的修车厂、卧室、天台、修车厂旁的街道、与大马脸决战的街道全部是在北京搭的景。
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这些景里埋藏了非常多有意思的细节,比如“科本整形医院”、“加州旅馆”、“天空街”、“海阔路”、“光辉街”、“岁月路”、“大宝剑”足浴城、“佩斯发艺”理发店等等。
7.影片里胡亮的卧室是美术指导王竞按照自己大学时候租的房间的样子搭建的。
乔杉特别喜欢这个景,决定搬新家的时候就做一个一模一样的房间出来。
8.影片中的大吉他雕塑是剧组在集安市政府的支持下花了三个月建成的,由于材料用得太好,拆掉大吉他也费了很大的劲。
另外,现在这个吉他雕塑正在复原的过程中。
9.电影里大吉他建成的镜头只有三秒,但摄影师在集安拍了三个月的延时摄影,才有了最后那三秒的呈现。
10.大吉他广场旁边的江是鸭绿江,江对面就是朝鲜,站在广场上可以用肉眼看到对面朝鲜人的身影。
11.影片中胡亮被偷衣服之后,跟邻居大姐借的那条黄裙子,是按照《爱乐之城》里Emma Stone的那条黄裙子的样子设计的。
12.于谦饰演的老孙头开的超市叫邦佳维,这是在向当代美国摇滚歌手Bon Jovi致敬。
电影里老孙头热爱摇滚乐,现实中的谦大爷同样如此,他还是中国摇滚协会的副会长。
13.影片开头小胡亮在电视里看破吉他乐队接受采访,画面里乐队身后有一些狂热的粉丝,这些粉丝都是剧组工作人员扮演的,来自英国的特效指导Gary也在其中。
14.丁建国和炸药来胡亮修车厂应聘的那场戏,剧本里本来没有拖拉机手这个角色,是拍摄当天导演和编剧临时加进来的包袱。
扮演拖拉机手的演员真名就叫高宏杰,是剧组的现场制片,临时被导演拉来演的。
但因为平时太熟,包袱又太好笑,导演和乔杉在演这场戏的时候一度笑场笑到演不下去。
15.饰演鼓手炸药的李鸿其在出演该片之前,就是一个成熟的摇滚乐手,他是缝纫机乐队成员里音乐基础最好的。
乔杉本身会弹吉他,希希为了这个角色学了一年半钢琴,娜扎和韩童生在零基础的情况下也请了乐器老师上了四十多节课。
60多岁的韩童生甚至为了角色专门去看了迷笛学校的汇报演出和二手玫瑰的演唱会。
16.影片里有几场演出需要老杨戴着美少女战士的面具表演,实际拍摄中,即使是这种遮住脸的镜头,韩童生也坚持不用替身,他的理由是脸被挡住了,肢体依旧需要表演,替身可能和他自己演得不一样。
17.剧组其他演员评价韩童生的表演时,都会用到“精致”这个词,因为他在表演的时候经常自己设计一些恰到好处的细节。
比如老杨擦琴的那场戏,韩童生会从兜里掏出手绢,先仔细擦琴,然后用手绢擦擦嘴,放回兜里,这就能看出琴对老杨来说很珍贵。
18.李鸿其在片场经常拿一个卡片机到处拍照,不拍戏的大部分时间就在宾馆写日记。
在集安拍摄了20天左右,他把自己房间的两根圆珠笔都写没油了,一度半夜去敲隔壁编剧苏彪的门跟他借笔。
19.李鸿其曾经为了回台湾看早就买好票的摇滚演唱会,特意跟导演请了两天的假。
而大鹏也帮他保守了秘密,别人问起来他就说鸿其有私事要回台湾一趟。
20.大鹏在电影筹备阶段曾经找北京迷笛学校的校长张帆聊过一次,张帆建议他去苏州迷笛音乐节借真实的乐迷拍摄,但因为调度等各方面的问题作罢。
那次谈话让大鹏开始意识到还原一个摇滚演出现场面临的难度有多大。
21.最后在大吉他广场演出的那场戏,群演最多的一天达到了5000人,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是集安的市民。
大鹏和赵英俊为了调动群演的气氛,在换灯换机位的间隙就给大家唱歌助兴。
22.最后那场演出的乐手当中,除了大家熟悉的黄贯中、叶世荣、李延亮、赵明义、赵英俊,还有天才指弹少年刘嘉卓,大鹏高中时代组的及格乐队的贝斯手,剧组负责音乐部分的工作人员等等。
剩下的乐手中,有一半来自北京迷笛学校,他们都是自己带着乐器从北京坐23个小时的火车来的集安。
23.电影里被丁总从澳门赎回来的养殖场老板的弟弟(好绕),由面孔乐队的贝斯手欧洋饰演,他同时也是北京滚圈著名Live house“愚公移山”的老板。
24.电影开头程宫拿着快递上楼时,唱跳三人组演唱的歌是麦田守望者的《顶嘴》,而麦田守望者的主唱萧玮在电影里饰演了张发财的打手(那个莫西干头)。
程宫从集安回到北京时的配乐来自新裤子乐队的《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新裤子的主唱彭磊在电影里饰演了集安广播电台的导播。
25.“程宫”和“胡亮”这两个名字都有现实原型,程宫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鹏在搜狐的一个同事,胡亮则是大鹏在唐字头影视基地拍摄《奇门遁甲》时认识的小卖部大爷。
这大爷六十多岁,大鹏经常和他胡侃,他觉得电影里的胡亮老了以后就会是这个大爷这样。
26.杀青那天正好是拍了个通宵,鸭绿江的天边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粉色朝霞,很多工作人员都在偷偷抹眼泪,导演也是。
最后大家在朝霞里拍了杀青照。
27.这部电影结束以后,包括美术指导、跟组纪录片在内的五名工作人员开始学习弹吉他。
28.电影里老孙头的狗丽丽,真名叫辛巴,因为长相很酷被剧组挑中,从驯养者手里买了下来。
电影拍完后,编剧苏彪给他在大庆找到了条件非常好的收养家庭,现在生活得很好。
比想象的好看太多了。最后的《不再犹豫》非常动人,叶世荣出场直接泪目。还有一个叫娜扎的闺女,怎么这么俊。
娜扎太美了,但表情太木了。电影也一样,大鹏有着这么广的人际圈,找来那么多人客串,可拍出来的真只平平无奇。临时招募组建的乐队,上来就发现都是满级账号,这还能有什么剧情发展,自己断了后路。找乔杉做主角,相当于拍的是《屌丝男士》大电影,几分钟的短剧逗乐还行,支撑一部电影就费劲了。
三星半,大鹏的演技没有什么存在感了。
大鹏真让人刮目呀。是明知的励志故事,走向大差不差,但当摇滚,或是音乐这种燃情的玩意儿烧到最后,当理想这种扯淡的东西还有人愿意供奉,好些瞬间实在感动。特别是雨夜胡亮的哭,以及那场人头涌动的合奏。这么多摇滚泰斗在,更难得见到Beyond,看完真的立马去K房吼了一嘴《不再犹豫》嗷。三星半
情节紧凑 内容真实 全程一直列着嘴乐 电影放完了却感觉意犹未尽还想再看第二遍 虽然是小人物的故事却让人觉得有自己的影子 看完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撼励志!!!!好电影 这么多年没看过这么逗笑又励志的电影了!超爱
蛮不错的音乐类型片,国内好像很少有类似的电影。大鹏干得不错,比《煎饼侠》有意思多了。东北式的幽默感不尴尬,没有陷入小品感的陷阱。
走心了大鹏 请了这么多摇滚外援 笑点和泪点都很爆炸。梦想梗虽然很老了,但这一部依然戳得痛快。
剧情中段的转折都很弱很牵强,但总体比煎饼侠像样多了,而且很真诚,有情怀。虽然没有《铁拳》好笑,但《缝纫机》屌丝追梦的情怀对每个普通人都适用。大鹏是真诚且可以期待的。
前半部分傻了吧唧的,好多无聊哑炮笑点,但后半部分又确实被打动了,大鹏现在纯卖真诚了,“我傻呵的,掏心掏肺的,就想搞电影!”,希望他来生还做摩羯座,但水星能落在水瓶座,别把傻气溢得连场景设计都那么轴。短短两年,他这抬头纹、川字纹都出来了,被资本绑架太可怜了,大伙儿休养生息吧。
怎么办,已经是尴尬癌晚期患者了,咋这么容易尴尬呢~~~~
娜扎真好看
好久没在国产片中体会到这么真挚热血的感情了 最后众人齐唱的时候还是被感动了一把 打一星的真不是鸡蛋里挑骨头?
Nirvana <Come As You Are>的贝司,山寨Bon Jovi,Beyond……九十年代口水摇滚大致敬。《煎饼侠》安插老影星,这部安插老歌星,可惜瞎煽情大场面有点破坏了衰到底Rock到底的摇滚魂。破吉他乐队是亮点,还有乔杉开的挖土机,瓦钢尼拱
摇滚和电影都不是这么玩儿的…剪辑和演员都差得一塌糊涂 我一个那么爱喜剧烂片的恶趣味(觉得《煎饼侠》都值三星)都看不下去 看了一半出来了觉得阳光真美好
——又长又直又白,想摸吗?——改日吧!
确实比较燃,又一次的屌丝要有梦想的故事,其实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摇滚情怀吧,最后大合奏的场面很感动人,那些配角和群演的真实身份显示在大屏幕的时候也仿佛感受到了中国摇滚的情怀和精神。大鹏的喜剧片还是不错的,各种笑点都挺逗乐,就是故事路子应该改变一下了。
虽然也会给人些许不适感,但大鹏的“土”是那种真诚的土,这就比大冰好一些,另外,一众客串加半星吧。
凭良心讲是同类型影片中比较好的一部了吧 最大的问题是主角到底是大鹏还是乔杉 给自己加戏和建国凑一对和最后那首歌真画蛇添足/没必要上来就喷谁不配提摇滚不配提金属 提了总比不提好 在现在全国听韩流的青少年心中一丝扎根都可能成为若干年后的真正启蒙 相信广大客串的乐手也这样想 为这点加一星
挺好的想法,看着长长的客串名单都不忍心减星了,但呈现度和人物实在是不妙,梗没卡在点上,或者说太不拿观众当回事儿了
老的少的美的帅的搞笑的都有了。大鹏这艳福比《煎饼侠》更上一层楼,片子里就他把乐队里俩女的手都牵了,嘴也亲了,连乔杉都亲了。人家从不避讳自己小镇青年的出身,起码这故事没尿点从头笑到尾,情节创作很照顾玩快手的小镇青年。音乐很能提气氛。乔杉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