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阑珊
燈火闌珊,A Light Never Goes Out,消えゆく燈火
导演:曾宪宁
主演:张艾嘉,任达华,蔡思韵,周汉宁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22
简介:中年丧偶的美香(张艾嘉 饰)自丈夫镳(任达华 饰)去世后一直无眠。一天她在亡夫遗物中拾到一条锁匙,这让她发掘出丈夫的秘密霓虹工场,更在工场碰上丈夫的少年徒弟Leo(周汉宁 饰)。 从Leo口中,她得知镳的未圆遗愿是重建一个已被拆卸的经典霓虹招牌。在Leo帮助下,美香尝试找出招牌背后的故事并学习亲手制作霓虹灯。更在..详细 >
跟《七人乐队》是一样的光景,缩成半小时内的短片足矣。缅怀没用啦,向前看吧。
很过气的霓虹灯,导演像是想借此隐喻点什么东西又没把故事说好。为了张艾嘉看的,片子很难看。“对着霓虹灯许愿”这种话编剧都写得出来,我不信你是情怀,我只觉得你发癫哦。
想要拍香港繁华与没落的今昔对比,却因为港片本身也没落了,而处处显得捉襟见肘,影像质感就透着没钱,新导演的手法又生涩又老套,完全是靠年近七十的张艾嘉撑起台面。尽管如此,还是能吸引我看下去,还是被打动了,因为情感是真挚的,曾经璀璨的霓虹招牌与如今的阑珊灯火对比起来也确实是让人唏嘘的。出完字幕后还放了几秒钟珍宝坊的画面,此时最应该配一首许美静的《倾城》啊:霓虹熄了,世界渐冷清,烟花会谢,笙歌会停,显得这故事尾声更动听。
在国泰航空从香港回上海的航班上看的(国泰航班上的电影有很多港片),从看张艾嘉演《阿郎的故事》那会算起,30多年过去了。美人沧桑,就像电影的主题,怀念一些被时代抛弃的旧日审美。从20年前第一次踏上香港的土地至今,这个世界和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街头的霓虹灯不在了,想起谭校长当年的歌词:风雨的街头,招牌能够挂多久,爱过的老歌,你能记得的有几首?...记得最后还有,像我这样的朋友。
温馨的光景不过借出 到期拿回吗?等不到下一代 是吗?
很迷恋香港的霓虹,逐一拆卸如同瓦解漫长的回忆,如同一角踏入永夜。这样的电影申奥,本身有更大的意义附着。也因为意义太大,故事本身就容易显小,幸亏张艾嘉和任达华,依然能够在历史角落里诠释得动人。灯火阑珊了,很多东西不复昨日,那么,就把昨日放在昨日吧。就是年轻演员还是太弱了,尤其是少时那对,很容易割裂那观感。
开头第一场戏写的很好,很抓人,所以才在这么晚的时间还选择继续看下去。但,越看越无趣,大量的隐喻控制了故事的表达,很僵硬,很没有人味,即使是张艾嘉来演,也一样是缺乏真实的灵魂的人物,一样是没有生活纹路的另类“悬浮”故事。香港电影似乎进入了一条自我设限的迷途,全民政治绑架了真实的表达,所有的叙事都被高度概念化了,故事里只有思想,只有诉求,只有阵营,只有对错,偏偏没有真实的人,没有朴素的生活质感。这些流于表面、困于概念的香港电影,反而变成了完美的注脚——为电影本想讲述却讲地一塌糊涂的、那些充满“不知归途、毫无前路”的香港故事而做的注脚。
非常陈词滥调的故事,用霓虹灯来比喻香港的旧荣光,从追忆到复刻诉说的还是港人那股子不甘心,张姐演这种角色太没挑战了。
转折匆忙的美好结局让这个前半段都沉浸在感伤里的故事变得不那么完美。人会离开,时代会改变,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在对过往的怀念中饱含的落寞,如果结局不那么理想的话,可能会让这部片子的意味更加隽永。
小切口反映时代大变迁,灯火阑珊的角度也很不错,但故事不太成型,可惜了张艾嘉和任达华演技。
很长镜头构图电影化 但整个剧本、结构太糟糕 故事糊里糊涂地讲完了 可惜了张艾嘉符合水准的演技
虽然拍得一般,但题材太好了,见微知著啊
我生晚矣,没有赶上那个满是霓虹灯的年代。片尾曲好好听,旧事永远留印象!
很好的故事 很好的演员 隐喻也是一绝 可惜现在香港的电影产业穷得揭不开锅 完全没办法给中小成本的文艺片提供最低限度的后制 所以电影呈现的质感很像电视剧 剧本也没有打磨得特别好 本片的主角霓虹灯大部分都是CG合成 可能这也是香港电影无奈之处 和霓虹灯产业一样 坚守却无法阻止其下坡路
老套的追思会,对丈夫的思念,对城市的追忆,但一切都太过一成不变。
是我见过最尬的港片开头,有蛮多刻意和过度煽情的地方,我总是会对现在港片的隐喻感到尴尬,就是觉得这隐喻是非喻不可吗?曾经港片的灵气是在于接地气和生活气,而不是虚空刻意的隐喻,把角色当隐喻工具人似的。但是对于这部片的演绎又有很多喜欢的地方,喜欢这种怅然又温馨结合的氛围,喜欢霓虹灯的画面。(看的时候常常在:“不行这太尬了最多三星”以及“这段不错四星吧”间徘徊,最终为张姐和没出现几分钟的任达华给到四星吧。也许做一部关于霓虹灯的纪录片反倒会更平实动人吧。
难看。与其以霓虹灯为命题而在剧情上生搬硬套苟延残喘不如直接整个纪录片。音乐太满十分催眠。另外张艾嘉是缺钱吗?
很多事物,濒临退出历史舞台当口,曾经的灿烂与其赋予他人的意义就令人难以割舍,瞬间记取,兴许这事物因之还要焕发全新生机。霓虹光影如是,香港电影如是,香港亦如是。
有一星单给张姐(虽然因为导和编很一般的关系她能发挥的部分其实也不算多)单论导和编到不了三星,低于预期太多!
TIFF35 香港真的很难摆脱这种“过去回不去、未来来不了”的没落感。导演谈到是因为拿到了一些官方的资金支持才开始的这个第一部长片,但创作上自由度很高。相比起来香港还是有稍微大一点的讨论空间。(常常很想说香港加油,但也真的不知道还能怎么加这个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