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就用这样的心态看我的吗,”仁哲带着抽泣声像是失了魂一样说:“太累了。
”朋友间的友谊与信任,经过17年,不仅没有化开猜忌与误会,反而变得面目全非,深深痛惜。
太累了,这段友谊。
民洙满带着愧疚先去了。
那个满口脏话有些自私又不像好人的仁哲,是小时候独自找来救援救了受伤的朋友,长大后为了朋友和朋友的家人想方设法不惜拿刀自残和高利贷对抗也要保住朋友资产的人。
这样的仁哲却死在了绝望中。
剩下的贤泰在看到保证书后明白了一切后却什么也做不了,毕竟民洙信中所谓的“人生全部”现在支离破碎,生死两隔,贤泰除了流泪还能怎样。
他永远也解不开那个二十年前的误会,永远也无法得知民洙死时的煎熬,永远再不能和朋友搂在一起开怀大笑。
他多么用心地保护这段友谊啊,他宁愿心中的结打不开也不愿选择提起。
仁哲闻讯赶到的时候民洙已经在停尸房了。
他走近,掀开白布看到民洙已僵直的躯体和惨白的脸,嘴角下撇,盖回原位,嚎啕大哭。
仁哲跪倒在台子旁,像以前一样大叫着狗崽子却再也听不到回应。
民洙一直责怪仁哲,责怪仁哲拍自己的头,责怪仁哲催自己找女友,责怪仁哲怂恿自己去纵火,责怪仁哲不去自首,可最终所有的一切责怪还是给了自己,只给仁哲留下了“照顾好贤泰,管好臭脾气”的遗言。
就像他说这段友情是人生的全部,他自认毁了人生的全部后自尽,遗书却稀松平常没有怨言和责怪,最后一句话仍旧是“我的朋友们”。
朋友是命,是人生的全部。
仁哲被刺后挣扎地坐到椅子上拿出民洙留给自己的信困难地读着,他已经没有力气挺直腰板,却硬生生的把所有力气留给了眼泪。
他断断续续地看着“如果没有朋友”,“不想让你辛苦”这样的字眼,直到最后停留在了“对不起”。
仁哲在崩溃中送走民洙,在痛苦中送走贤泰,在泪水中送走自己。
关于仁哲的死,网上有很多讨论,我个人认为仁哲必死,因为他有账本的复印件,所以高利贷的人会杀他。
贤泰是知道仁哲会死的,在机场,贤泰与高利贷手下擦身而过,而高利贷手下一直是眼神跟着贤泰的,那种认识要打招呼的状态,所以双方至少是通过气的,绝不会是贤泰指使的。
贤泰在那里等着只是为了看仁哲看了信之后有没有想说的,贤泰其实一直想听到仁哲的解释,贤泰等到仁哲出来时那发光的眼神,然后是仁哲表现出一副无所谓,贤泰才伤心的走的。
全片节奏虽慢,却拿捏得非常均匀,有高潮,有平静,有压抑,有释放。
除了编导的功力不容小觑外,三人的表演也让我惊叹。
很动人,很深刻的作品,想来是能一直回味下去。
海报上定格着三人搂在一起大笑,就像最后贤泰举起的那张照片一样,没有人该被责备,哪怕绕了几道弯最终落下了最差的结果。
愿这些好朋友们下辈子都能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最后附上民洙的信:贤泰啊好久没提笔写信 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了我呀 一直都很感谢你和仁哲我那时候就该了结自己的啊 这样的话你们就不会过得像现在这么累了尤其 最近 一直会这样想贤泰啊 最近很累吧我一直想啊 你不再这么继续累下去就好了我们三个说好一起走完一生的啊 妈的 我就你们两个亲人啊我恨自己 因我的失手 让我们无法像从前那样相处要是我从这个世界消失 你们俩就会好好过下去的吧我现在的心愿只有这个仁哲啊 你这小子 我先走了啊你呀 要对贤泰好 带上我的那份改改你那暴脾气 一定要对贤泰好啊 知道吗你们俩小子啊 谢谢了 还有 对不起部分文字摘自影评《雪地里互相搀扶着的背影,那是我全部的生命》,很喜欢这个标题。
仁哲活的最明白却最不明白只想写个标题却要我写够140个字,以前写作文最喜欢写开头,因为我喜欢精炼,一针见血,我最擅长做归纳,中心主旨这类,所以话很少,但又总担心我的一言两语是不是会伤害到谁,是不是会有谁读不懂,是不是会有谁会误会,所以我总是稀稀疏疏又说了很多仁哲,他房子,车子,女人,票子在这个年纪已经应有尽有,没有历经沙场,没有身经百战,没有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他会有这些?
竟然有人说他自私贪财!
他为什么要吃力不讨好,他为什么会那么轻易被刺伤,他为什么被刺后有些许挣扎,看到贤泰后假装什么都没有,这一幕!
难道不是他心中的坚守和希望,活下去的动力,因为贤泰那句话全部瓦解。
【你这二十年就这么看我吗,贤泰啊】仁哲带着抽泣的气声像是失魂儿了一样说,【太累了】。
太累了,这段友谊。
是啊,太累了,累到连哭泣都不能累到连哭泣都在发抖,我讨厌自己哭泣的时候还总是一把鼻涕的,哭泣可以无声,但是鼻涕总是最先把自己暴露,仁哲应该也是吧明洙他最后都坚守和仁哲的诺言,但是在这场友情里他依旧逃跑了那个账本牵扯的很多,我心里的那个解读就放在心里吧,睡觉的时候到了
这部电影看完真是非常揪心。
突然想到了《驴得水》,这部电影看完了也是同款虐心,为任素汐那个角色张一曼感到不值。
电影开头的一场小事故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也暗示了他们在主体故事线里的表现。
看起来有点「不道德」的那个人,却是最善良的,也是她为了救大家而牺牲自己。
这部电影也是一样,仁哲就是《驴得水》里的张一曼。
在中学的时候他就救了两个朋友,长大后又一直接济他们,用投机取巧的手段来赚钱。
当然,他的行为是不道德也是违法的,所以最后他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可若说既不道德又违法,那电影里的黑帮不是更可恶?
所以这里不讨论他的人品,只说他对朋友的真心。
他本身也是一个底层小人物,看似光鲜的外表下其实是做不好业务的保险推销员,看似豪华的住宅其实是租来的,看似美丽的女友其实只是利益上的交换。
在朋友嫌弃自己的母亲时,他主动探望并帮他们改善关系;在朋友母亲用性命换来的财产要被他人夺走时,他不惜自残来维护(这里有个疑问,他为什么不说是从光洙那里拿到的账本、而要承认自己杀人呢);在自己没有贴心妻子陪伴的时候,他还关心着朋友的终身大事;在面临生存困境的时候,他一个人顶着压力来赚钱改善大家的生活。
这么一个全心全意为了朋友的人却被朋友误认为自私奸诈的人,当贤泰一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他的帮助,一边却以小人之心看了他20年的时候,心里又是何种滋味?
因为自己曾经在朋友落难时想过要逃跑,所以认为别人也是同样自私,甚至在发现朋友“自私”的证据后从来就没想过要去证实、自以为那就是事实。
最后仁泰被捅了一刀后(不知道为什么车站那么多人都没发现),如果及时抢救能救回来吧,也许他是放弃了吧,这世上已经没什么值得他留恋的了,没钱,没家,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朋友,一个走了,另一个又从没把他真心当朋友,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大结局那段没怎么看懂,贤泰应该发现仁哲受伤了,是故意不过去的吗?
贤泰才是大多数人的缩影,多疑但又有人该有的良心。
疑心仁哲抛弃了他们,自己也想过抛弃民洙,但最后还是选择带民洙一起走。
这个疑问一直伴随着他过了将近20年。
贤泰是最矛盾的一个人物,想要相信兄弟但是从内心深处又不信,为了维护这段友情,这20年过得应该非常累吧。
民洙是最珍惜三人友谊的,雪山上发生了什么自己不知道,只知道是这两人救了自己的命,从此视这两人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自己误杀了贤泰母亲后,心理无法承受选择自杀,是最可怜的一个人。
仁哲为了兄弟也做了许多,甚至是三人中付出最多的。
对兄弟好对侄女好,但是我还是无法原谅他做的事。
在他与贤泰母亲合谋骗保后,不管目的是什么,为了缓和贤泰和母亲的关系也好,为了高额保险金也好,在他看到贤泰父亲昏迷后不管,在母亲想要报警叫救护车而把母亲手机摔坏时,他就已经回不了头了。
最后母亲还死了。
如果这时候他叫救护车并及时停手,就不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如果说骗保是为了缓和兄弟和母亲的关系我是不信的,仁哲是一个自尊心极强死要面子的人,我觉得他做这些最大的动机是为了钱,在他失手害死母亲后,才想要弥补,做了追回保险金给贤泰,把一切都留给贤泰等事,但是贤泰并不想要那些钱,只是想追查凶手,我觉得他自首才是对贤泰最好的弥补,这样民洙也不会自杀,民洙想自首是仁哲阻拦了。
所以真的没办法原谅他。
最后他也没有向贤泰坦白。
就算贤泰最后是故意不救他,也合情理,因为贤泰对仁哲的误会存在太多年了。
但是贤泰是真心想放他走,让他去国外生活的吧。
结局贤泰才是最痛苦的,失去了母亲,失去了两个最好的兄弟,还需要养植物人父亲,聋哑妻子,年幼的女儿,背负的太多了,仁哲留的保险钱他用不用,不用,他只是消防员,没钱养活这一家,用,他用一次就痛苦一次,这辈子都会在痛苦中度过。。。
我认为真的是仁哲做错了,一开始就错了,用自以为为了兄弟好的方式害了俩兄弟的一生,自己也搭进去了。
因为太喜欢池晟,所以心还是偏向贤泰一边的啦,期待池晟的下部作品!
说贤泰是小人,那是因为你没真正看懂电影。
三个男人为了守护友情都付出惨痛的代价,民洙误杀贤泰的父母,因内疚而自杀。
仁哲和贤泰的母亲合谋骗保却酿成惨剧,也极度内疚,虽然没有自杀,但是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留给贤泰出走,只是很不幸在机场被放高利贷的刺死,这不是贤泰能够预料到的。
贤泰明知道凶手是民洙和仁哲,不管是误杀还是有预谋的故意杀人,(其实民洙自杀后,贤泰应该能够猜出是误杀),贤泰明知道真相,做了一个极其痛苦的决定,选择放弃追究凶手的法律责任,放仁哲远走高飞。
三个男人为了维护20年的友情几乎牺牲了一切。
片头民洙的随身听,三个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落在雪里,仁哲是下山求救,而不是去寻找随身听,贤泰发现随身听不见了,怀疑是仁哲偷走的,留下俩个伤员自己逃跑,贤泰一度想抛下民洙独自逃命,但最终还是回到小木屋,带着民洙一起下山,如果仁哲真的是逃跑了,那么贤泰和民洙就是必死无疑,贤泰在生死抉择的时刻选择放弃独自求生,相信仁哲,和民洙一起面对死亡,这种选择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三个男人在最关键的时刻都是选择为另外俩个考虑,所以片名叫好朋友们。
ps,三个男人演得都很好,池城是我最喜欢的男演员,偶像派和实力派的完美结合,李光洙是看HK2认识的,因为从来不看综艺节目,没有什么先入为主的印象,朱智勋基本不认识,虽然宫也曾经看过,但是因为太无聊,没看几集就弃剧了,对他什么印象也没有,看过好朋友们之后,牢牢记住了另外两位男演员,说明他们的演技打动了我。
一半为了颜,一半是为了朋友这个题材。
好朋友这个题材的电影太多了,质量也有好有坏,好在这部电影没有让我失望,整个故事完美的流畅性,没有多余的镜头,人物塑造相当成功。
太喜欢仁哲这个人物了,一个看待朋友比看待自己重要的人。
影片一开始他就帮好朋友民洙拿回了被抢随身听,之后被困雪山小屋时,他很快就发现贤泰脚受伤,担心贤泰伤势,于是自己下山寻找救援。
其实从这里就已经决定了仁哲以后的命运了,他总是独自下决定,不跟身边的人多解释,导致误会一步步加深。
(可能也和他的家庭环境有关,父母不在身边的小孩都比较独立)悲剧的起源,他向伯母推销保险,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刚开始只是单纯的推销。
(从后来故事中可以推断,仁哲是因为有车,所以才去医院接伯父伯母回家)民洙家门口的那段,仁哲把伯母给的名片转交给贤泰,仁哲的每句话都透露出对朋友的关心。
仁哲去游戏厅,一开始只是为了签约,后来和伯母的聊天内容才引起了伯母的骗保心理,在谈到摄像头的时候仁哲的眼神有过片刻停顿,个人认为是他觉得不应该诱导亲近的人去骗保,从这里可以看出仁哲是有底线的,他不是一个应该遭到报应的坏人。
仁哲劝民洙的理由也是他骗保的理由,他是真心为贤泰着想。
他对贤泰一家人好,嘴上骂着脏话却还是事事都照顾民洙,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推断出,仁哲一直在背后帮着民洙打理饮料店,连民洙娶媳妇儿的事情都考虑在内了,可想而知仁哲是一个多么心思细腻的人。
只是一切计划都因为民洙的失误而泡汤了。
民洙失手打晕伯父,伯母在发现晕倒的伯父后看仁哲的眼神是充满恐惧的,最后可以说是因为心虚而导致的意外摔死(实是活该了)。
之后的掩盖过程,每一步都显示出仁哲缜密的心思,直至后来账本交还给警察,仁哲烧东西的时候已经在想终于能够解脱了,如果故事在这里结束,该有多好。
可惜,终究是猪一样的队友,民洙用死亡选择逃避,贤泰以放弃保单的方式背弃了他,好朋友们的放弃,才是仁哲真正悲剧的开始。
大概从停尸房见到民洙尸体那一刻起,仁哲就再没有全身而退的想法了,最坏的结局他已经预计到了。
但是,更坏的结局还是发生了,仁哲在准备离开时才发现,自己视为最珍贵的朋友却从来不曾信任过自己,这大概比死还难以接受。
庆幸的是民洙的遗书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给了他一丝安慰。
仁哲终于闭眼,但他对朋友的关怀没有结束,保单最终回到了贤泰手中,连同自己房子钥匙,房子里的桌子上摆着自己的全部财产。
题记:朋友之间友谊在猜疑面前究竟经得起多大的考验。
十七年前,那绝非只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已经决定了三个人今后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一开场,导演镜头语言非常明显:一张照片,明洙和仁哲在悬崖边,而贤泰却在相机(真相)最边缘。
导演通过电影就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熟悉朋友之间的谋杀几率,要远远高过陌生人。
交友有风险,相处需谨慎。
用中国传统俗语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电影画面从温馨中开始于残酷中结束。
人作为最为复杂的动物,人性深处的善与恶,在不同时期是有可能相互转换的。
这才是导演良苦用心想要表达的意图,可惜被中国大多数观众误解,低估了导演的野心。
十七年前,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作为电影故事的引子。
导演先后重复进行了着重描述。
开篇引用这一段雪地故事埋下了人性中相互猜疑,恶的一面种子。
只是因为当年纯洁的童真占取了上风,悲剧才没有发生。
十七年后,当朋友之间的友谊褪去了童年时的纯真,事情就会走向极端,一场朋友之间的杀戮开始上演。
不管导演故事过程拍得多么的隐晦,包括贤泰的表演也比较隐忍克制,都掩盖不了贤泰才是谋杀仁哲真凶的血淋淋事实。
这也许就是成长的代价。
包括导演在片尾再次引用那场风花雪月的事时候,通过大胆运用穿越画面,再次强化自己需要阐述的观点:贤泰旁观自己十七年前的选择,一脸茫然对曾经的自己竟然是那么的陌生。
导演基本意图已经昭然若揭。
导演在这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弗洛伊德童年经历阴影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这就有些故意为之的痕迹了。
该片最大争议:杀死仁泰的幕后人究竟是谁?
我们不妨从这几个方面来梳理。
1)贤泰是怎么知道仁哲女友手上有账本的?
当贤泰看到仁哲的女友时,正好有人短信帮他指证。
根据剧情发展:警察,保险,仁哲,贤泰都在寻找账本的去向。
警方显然对命案真相不是很关心。
从贤泰第一次去地下赌场就碰见警察从妈妈房间出来,妈妈和警方是有贿赂关系的,账本应该就是证据,这才是警察追账本真正目的。
保险追查账本是为了揭穿仁哲骗保,同时找出妈妈和高利贷之间的合伙关系,避免高利贷通过保险理赔来抵债。
而仁哲是为了毁灭证据掩盖自己的杀人真相。
贤泰追查账本就一个目的:凶手是谁?
复仇。
我们不妨来看看贤泰复仇的决心究竟有多大。
妈妈出事后,贤泰首先用二十亿的理赔金与高利贷黑帮交换追查真凶的信息。
接着在与仁哲,明洙交谈的时候袒露心迹,不管以前母子关系怎么样,现在死的毕竟是自己的母亲,并请求两位朋友协助追凶。
高利贷黑帮曾经流露出:警方和保险因为利益驱动,对追查真凶并没有多大兴趣。
提出为贤泰了难的意图,贤泰态度很坚决,表示要自己来解决。
当证据被仁哲交给警方毁灭后,保险再次提醒贤泰,仁哲有最大嫌疑。
但此时证据对贤泰来说已经不重要,贤泰打断保险的话,告诫说:这只是当事人之间自己的事。
开始准备动私刑。
导演想表达的意图通过镜头语言也有迹可循。
当仁哲坐在室外高楼林立的广场等一个陌生人电话时侯,俨然一副《教父》艾尔帕西诺和《新世界》李政宰霸气侧漏的神态。
如此一个浓墨重彩的场景,导演有意忽略了这个至关重要的电话内容,而主要是通过镜头语言来表达。
仅仅一个背影,对贤泰一系列低机位的仰拍,此时的贤泰早已经杀气笼罩全身。
机场,仁哲上了电梯后,贤泰气定神闲坐在椅子上,对仁哲冷眼回眸一瞥,完全一副局势都在自己掌控的神情。
当贤泰起身随着两人逐渐走进,我当时甚至都猜测下一步剧情:贤泰迎面一刀刺去,两人从楼上翻滚下去的场景。
此时杀气开始飙升到顶点。
接着两人坐下后,贤泰步步紧逼。
一见面就问:“你去哪里?
”潜台词就是你想跑吗?
接着就说起了十七年前那场风花雪月的事,在哭笑不得的表情中说:“当初既然你走了,我是不是可以走”。
贤泰抛出这句话显然是在为自己人性中开始激活的罪恶感寻找一个理由。
后悔当初因为友谊没有放弃朋友,而现在朋友把自己父母都杀了。
贤泰觉得当初的选择是多么的幼稚,直到现在还需要通过杀人来买单。
说完问了仁哲最后一句话:“你没有什么话要给我说吗”。
这时贤泰已经安排好所有的后事。
这也合理解释了后面对满身鲜血的仁哲见死不救,以及与买凶杀人的黑帮成员擦身而过的场景。
(这里非常鄙视那些以为贤泰没有看清仁哲满身鲜血的观众,还有最弱智的以为贤泰对仁哲误解了17年的观众:贤泰当时回来了,又不是没有回来救他们,误解个鸟啊?
)在电影最后,导演显然是欲言又止,故事结局最大受益人:贤泰。
房子,车子,保险金尽收囊中。
导演故意拖沓剧情,难道仅仅只是为了表现仁哲的仗义?
我的理解:十七年前经受得起猜疑考验的友谊,在经过人生成长的磨练后,当猜疑再次出现,完全走向“善有恶报,恶有善报”相反结果。
仗义,爱面子的仁哲最后悲剧收场,当友谊拷问人性的最深处,友谊表面下掩盖的也许是冰冷的尖刀。
导演显然是对“好朋友们”的警醒而不是赞美。
题外话:新人导演李都允,前途不可限量,当然也得益于韩国电影工业化水准品质的保证。
三个男主角朱智勋池城李光洙,同台飙戏才是该片最大亮点。
仁哲个性鲜明突出,表演比较容易拿捏出彩;贤泰隐忍老谋深算,人物转反有层次感,比较考验演技;明洙胆小单纯沉沦,只有靠抢戏啦。
三个男演员都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幸甚!
最后整体评价一下:准韩国电影范,看似平凡的主题,从单线开始到多线叙事,张弛有度,反转缝合,虐心震撼!
想想现在我们还在靠郭四姑娘和国民岳父韩公子拯救中国电影,一种又被棒子当头几棒子的感觉,满满都是泪啊。
150203大师远去于鹏城
犯罪剧情片,讲述了从学生时期起即是好友的三男人之间的深刻友情,他们为了彼此引发善意犯罪的故事。
看的好心塞。
曾经那么要好、一起经历过生死的三个人,改变不了世界,却被世界改变了…安逸等死者李光洙,在崔英道坏坏哒爸爸催化剂下直接上了路,RM里外号背叛者的李光洙在本片是最大的友谊死忠者。
此刻,李光洙虽然out了,但是背叛者的名号被洗白白了。
最后池城身后也暗藏危机……雪地里掉落的随身听或许预示着他们往后的一生,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或许就是如此脆弱。
喜欢朱帝勋的表演以及仁哲的人设,为了朋友付出了所有,却被最重要的人一句话给击溃,死在绝望中……
看完整部电影后表示懵了又回看了几个关键点,同时也看了好几篇电影解析太烧脑了!
最后我觉得就是老二雇人杀的老大仁哲。
首先可以看出老大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很有主观意识的人,而且是一个对朋友很好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身边人过得更好,做的决定都不和人商量,老二则是一个疑心重举棋不定的人(看他之前怀疑老大偷随身听还有跑走又回来),老三则从小就是被欺负比较胆小的人。
电影中间老三死后侦察员找到老二说不止一个人犯罪,老二说不用管了当事人自己解决就好说明老二还是想维护友情的。
后面老大为了老二能得到所有保险金所以去找了高利贷说人是他自己杀的,后面高利贷给老二打电话肯定说了这个事情,所以老二这时候是恨老大的,觉得是他杀了母亲还让老三背锅(因为老三信里一直觉得是自己亏欠他们俩所以自杀吧),觉得他要走了还想着保险金,所以让高利贷杀了老大(因为高利贷没有理由去杀),最后老二见老大的时候也把过去自己的疑虑说了出来还问老大有没有话说,老大这时彻底绝望了只是说让他好好生活😭。
最后老二看到车钥匙看到桌上留下的一切才知道是自己误会了……好久没看到好看的电影了,让我有点喘不过气
本片是一部心理悬疑片,悬疑惊悚感大多体现在人物的心理层面,不过剧情方面依然有些许疑点。
全片色调晦暗阴沉,注定是一出悲剧。
一、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翻民洙书包的时候发现随身听不见了,那时我感觉你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是贤泰在机场对仁哲说的话。
如果是去搬救兵带一个没电的随身听干嘛,所以贤泰以为仁哲丢下自己和民洙带着随身听独自跑路了。
而事实是随身听在因民洙不慎坠崖后众人的慌乱中被丢失在了雪地里,仁哲去搬救兵是的确的。
而错误的以为仁哲单独跑路了的贤泰认为自己是不是也可以丢下民洙自求活路,半路上还是狠不下心折返回去带上了民洙。
就在两人再也支持不住的时候仁哲回来了,还带着救援。
从此贤泰对仁哲在心里就多了一道坎,大大咧咧的仁哲和老实憨厚的民洙自然不会注意到这一点。
所以在机场听到贤泰说的这句话时,仁哲先是一怔,沉默良久才说到:“我怎会抛下你们俩?
你这二十年就这样看我吗?
”“贤泰啊,太累了。
”二、高利贷社长打电话给贤泰只说了一句话是为什么?
到最后贤泰已经知道民洙和仁哲是凶手,民洙死后贤泰想停止调查,尤其是看见仁哲在民洙的遗体前痛哭。
仁哲从高利贷社长处换回贤泰母亲的保单,走出大门上车之后,有一个镜头是以仁哲的车顶为画面然后一直上升,紧接着就是贤泰拿着手机正在通话的画面,并且从画面中可以看出贤泰此时正坐在某栋大楼的楼顶。
说明贤泰此时就在高利贷社长所在的这栋大楼的楼顶,一直通过手机听着社长和仁哲间的谈话。
而社长那仅有的一句:“喂,严贤泰先生。
”不是一通电话的开头,而是结尾。
社长要确定贤泰听到了他跟仁哲整个谈话的结尾。
至此,贤泰终于确定仁哲也是凶手之一。
民洙留下的遗书独自承担了全部罪行,以贤泰的性格会怀疑仁哲,只是不确定。
三、机场。
机场部分是全片的高潮,一切的扑朔迷离都将在这里解开。
贤泰问仁哲当年在雪山你是真的跑去找人了吗?
(这里是反问句,意表仁哲不是去找人而是去找随身听或者带着随身听跑路。
更深层次的意思是我知道你没有去找人,更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面对贤泰的质疑,仁哲没有反应过来,他怎么也想不到患难与共的好朋友一直是这样看待自己。
他惊讶、沉默最后化为了一句“太累了。
”贤泰再问仁哲有没有什么要说的,是因为在他表明了自己对仁哲人格的认知之后,希望听到仁哲的道歉,听到仁哲主动承认自己也是凶手。
而仁哲提都没提,只说些无关痛痒。
于是贤泰放弃了,在他看来让仁哲自己说出来是不可能了,在他看来哪怕民洙都已经在遗书中独揽罪行,仁哲还是不愿承认错误,他对仁哲失望透顶。
最后交给仁哲民洙的遗书并祝他一路顺风。
后面重伤的仁哲从洗手间东倒西歪地走出来,看到贤泰还在那边,赶忙藏好伤口,不想让贤泰看到自己有事,此时的仁哲应该是绝望的,抱着必死的决心不拖累任何一个人。
贤泰看着仁哲走进候机厅便也转身离去,贤泰并没有杀仁哲还祝他一路顺风。
他们各自都用自己的方式守护了这份友情。
民洙内疚自杀,为袒护仁哲而在遗书中独揽罪行。
仁哲做了错事一直想法弥补,为了民洙用账本换犯罪证据,为了贤泰用复制账本换保险单,还把一切都留给了贤泰。
贤泰一开始信誓旦旦要捉住真凶,后面还是祝仁哲一路顺风。
四、其他的一些。
出了意外之后贤泰母亲异常惊慌,是因为相约骗保那天仁哲坐在沙发转身看着摄像头的一幕刚好被贤泰母亲看在眼里,贤泰母亲看着目不转睛盯着摄像头的仁哲露出了一个若有所思的表情,在这里已经埋下祸根,贤泰母亲已经在心底质疑——这家伙不会想假戏真做吧。
这样的一些细微的想法在当时一般不会被注意,所以贤泰母亲在若有所思之后随即让仁哲去有大奖的机器上玩。
然而在极端的情况下这样的想法会被无限放大,于是在看到出事之后,贤泰母亲立马认为仁哲是假戏真做了,不听哥俩解释,拼命逃跑。
游戏厅这出悲剧跟当年三个好友遇到的如出一辙。
警察很早就知道真凶,但因为找不到账本没有打草惊蛇。
去仁哲家说是谈话实际上就是找账本去了,找了一圈没找到警察也没了耐心,便放出风去说有犯罪证据知道嫌疑人了,逼的仁哲只能乖乖的拿账本去换。
贤泰父亲在医院醒来后写的几个字到底是什么字幕没有翻译,找了很多也没找到答案。
不过看仁哲如释重负的样子应该不是他的名字。
欢迎指正。
片头的雪山很美,萧瑟、肃杀、一叶知秋。
组合有问题,池成真的就适合演那种正气凛然的
剧情好剧,用力过猛点,拖沓,7分
就是个锤子
实在无聊。看不下去!臭长臭长,乱喊乱叫!
三星半
不领情的人 最伤人
光淑吧唧嘴的声音太难听了,想干他
感情的破碎只需要一瞬间而已,始终觉得民洙的做法太过于软弱了
很无聊的说
韩式流水线标准产物
太心塞了,热脸贴了冷腚的沉重友情
其实从头到尾三个朋友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小心翼翼地维护这段友谊,池城的维护方式其实很现实,他宁愿选择怀疑整整二十年也不愿意去质问,只是不想失去这段友谊而已,尽管那个怀疑是场误会。
想拥抱那个满身伤痕,却依旧系好扣子端庄地坐到机场大厅,绝望的死去的男人。与人交往,一定要做个坦诚有担当讲义气的人啊!ps朱智勋痞痞的叼着烟说着脏话的样子太迷人了!阿加西演技炸裂!
这三个角色就像三个演员一样脸谱化了,看的时候就知道后面要出事,事又闹得不大,反正有点尴尬。
一般般,剧本底子很好,但是总整个剧情节奏到角色塑造都没能达到这个剧本应该能达到的高潮点
遗失的随身听压在心里十七年,以为大火能烧干净一切,让兄弟和自己都有好的结局,整理好西装藏起血迹,珍惜友谊独自死去。
为了欣赏朱智勋的颜看了电影,他的演技很不错,他的表情控制和神态转换都在告知你有在“努力演戏”,跟这个角色本身也在“努力”的特质是匹配的,因此对我而言,这种努力演出的氛围有点过于强烈。相比之下,池城的演技更稳,更淡,回味更长。
慢慢吞吞,半小时弃了
三个男主撑住了故事,做人有情有义!就是真汉子!
烂片,垃圾导演,80年代港台枪战片,一个主角一把手枪杀几十个人,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