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The Other Boleyn Girl,鸠占鹊巢,美人心机,华丽孽缘,王室双姝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斯嘉丽·约翰逊,艾瑞克·巴纳,吉姆·斯特吉斯,马克·里朗斯,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大卫·莫瑞瑟,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埃迪·雷德梅恩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剧照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2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3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4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5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6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3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4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5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6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7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8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9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20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剧情介绍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玛丽•波琳(斯嘉丽•约翰逊 饰)与姐姐安妮(娜塔丽•波特曼 饰)美丽动人,如此优点却遭到了父亲与叔叔加以利用。为了提升自己家族的地位与权利,玛丽的父亲要把玛丽送进皇宫当中,成为了当时国王亨利八世(艾瑞克•巴纳 饰)的情妇。 玛丽后来怀上了国王的孩子,但她的姐姐安妮也在这个时候进入皇宫,她要勾引国王以得到宠爱。原来安妮早已对进入皇宫密谋已久,为的是得到国王的宠爱以得到皇后的位置,全然不顾自己妹妹玛丽早已对国王产生了真感情。 于是,同是波琳家族的一对姐妹为了各自的爱情与利益在皇宫中明争暗斗。姐妹俩争斗过后得到的结果到底如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女卡车司机接线女孩第五季第七只眼之食狱遗落战境尼罗河上的惨案诡八楼魔医联盟决不姑息爱是永恒惊蛰主厨的餐桌:披萨他夏天住在楼下我的宠物少将军伟大的精神哈亚特拉·巴里斯登陆日:猛犬连圣诞节恐怖故事穿靴子的猫:萌猫三剑客狐仙一声叹息夺命六小时电波少女茅山打更人公园里的女孩九幽寻宝录贫穷贵公子英雄之战哪一天我们会红倒霉爱神粉红豹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长篇影评

 1 ) 背叛的成本

没有希望的人生,不会是幸福的人生。

如果你的生活充满了背叛,充满了争权夺利,充满了谎言,充满了不信任,你的人生还是有希望的人生吗?

你能对这样的人生还抱有热情吗?

当姐姐安妮决定不顾妹妹玛丽已经爱上国王这个事实,要从妹妹手中夺取国王的爱时,她衡量过,这样的背叛将会是成本很低的背叛。

首先,妹妹是自家人,理应体谅她为了家族利益去追逐国王的爱;再加上,她已经因为美丽,背负众多女人的嫉妒和仇恨,妹妹因此而产生的恨,只如在大象的重量上加上一个苹果而已,几乎不可体察。

当国王决定背叛为自己生儿育女的玛丽,而追逐美丽的安妮时,他要为背叛所付出的成本为零。

他是那个国家的王啊,哪个女人不是属于他的?

他喜欢宠幸谁,要抛弃谁,都不需要付出任何的成本,呼之则来,挥之则去,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下。

当安妮流产时,从此失去国王的爱以及失去王后的宝座,是她不能承受的结果。

相比之下,铤而走险与自己的弟弟通奸,再怀上一个孩子,这个背叛的成本比失去王后宝座这个后果在她看来要轻一些,即使被发现的话,将是叛国的大罪,将要失去脑袋,她仍愿意一试……可见,人总会在背叛的成本很低,或者即使很高,仍然值得以此去交换自己心爱之物的情况下,选择背叛。

一个男人没有背叛你,是因为成本很高,还是他能力不足以背叛,还是他不愿意背叛?

如果一个男人在背叛你的成本很低时,仍然选择忠诚于你,这样的男人就该关起门来好好爱了。

 2 ) 值得一看

"The Other Boleyn Girl", 改編自Philippa Gregory的同名原著. 看前聞說反應不佳, 為了看我喜歡的Natalie Portman和Scarlett Johansson, 無論有多壞的評語我也不加理會. 此片一早決定要進電影院看.劇本出於Peter Morgan筆下, 前作有大名鼎鼎的"The Queen"(2006) 及"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2006), 難怪這回的劇本也是那麼令人有信心.英國導演Justin Chadwick沒有為人熟悉的前作, 都是電視製作經驗較多. 原來也是電視演員.看畢電影, 倒覺得不俗, 雖不至於非常喜歡, 但起碼值得一看. 有兩個朋友看完都說電影頗精彩及非常喜歡.對, 進戲院看是因為Natalie Portman和Scarlett Johansson. 她倆都沒有令我失望. 當今荷李活女演員中, 她倆應該是我最喜歡又欣賞的了. 選角是非常成功. Natalie Portman有長女Anne的氣質及傲氣, 還有那種不肯認輸的特質. Scarlett Johansson可說是個多元化的演員, 看了她演戲多年, 真是什麼角色也相當稱職. 這回她飾演的是二女Mary, 雖然一生都在姊姊的影子下, 其實她才是電影的主角. 在電影中, 在Henry Tudor(King Henry VIII)(Eric Bana)眼中, 她是最值得愛惜的那位.命運弄人, 天意弄人, 利慾薰心. 自古至今, 有權有地位的, 許多東西都是隨手可得. 為了權勢, 為了地位, 人都不擇手段. 故事看得人心傷.飾演母親的Kristin Scott Thomas當然一點也不遜色. 她那雙眼睛比任何一位劇中演員更會說話. 而Eric Bana, 其實一向對他印象一般. 身邊許多女性朋友都說非常喜歡他, 覺得他十分有型. 這回的確很勝任Henry Tudor一角. 最記得那幕, 當他對Mary(Scarlett Johansson)說他揀選她是因為正如他自己一樣, 她是次女.電影不足以令人讚賞的或許是攝影不是一絕, 和沒有深刻的配樂. 當然也有好幾個很美的鏡頭.兩個女人, 一個令他和國家決裂, 一個給他真愛. 不能否認, 故事很好看. 或許應該要看看原著.

 3 ) 亨利八世那点破事

刚看了《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对这个国王有点小兴趣,查了点维基,讲来玩玩。

亨利八世是亨利七世的次子,难怪他在电影里对着玛丽波林作理解状讲:“我知道,第二个孩子总是不受重视的,生活在长子的阴影下”,原来是深有体会哦。

他的母亲是约克的伊丽莎白,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的女儿。

爱德华四世挂了以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就是五世。

结果四世的弟弟理查跳出来讲,五世,你老爹跟老妈婚姻无效,你么有继承权。

理查就把五世幽禁了,自立为理查三世。

另一个家族的亨利.都铎迎娶了这位伊丽莎白公主,就跟理查三世干了起来,三世战败,都铎娶的既然是老国王的长公主,当然是老实不客气的做了国王啦。

他就是亨利七世,从他开始,就是都铎王朝开始。

扯远了,继续讲亨利八世。

主要来讲他的狗血史。

他的第一位王后,是西班牙公主凯瑟琳。

比较狗血的是,凯瑟琳先嫁的是亨利八世的哥哥,亚瑟。

但他们结婚几个月,亚瑟就病死了。

亨利八世的母亲伊丽莎白出于维系英国和西班牙关系的考虑,让凯瑟琳继续跟自己的小儿子,亨利八世结婚。

所以凯瑟琳比亨利八世整整大六岁。

因为凯瑟琳曾经结婚,事情就比较麻烦。

凯瑟琳宣称自己第一次婚姻没有圆房,又取得了教皇的手令,才得以顺利成婚。

这位皇后应该说大方得体,深受国王的尊敬和人民的爱戴。

但比较倒霉的是,她除了有一位公主,其余六个孩子全部夭折。

根据电影的狗血描述,这时候凯瑟琳已经绝经,再也生不出继承人,所以很明显的,亨利八世的心不再在她身上,他需要到处猎艳,生出自己的继承人。

亨利八世一位很有名的情妇,也就是电影里描述的又漂亮又纯真的玛丽波林。

但真实的她,经历比较复杂。

她很小的时候就作为亨利八世的妹妹玛丽公主的侍女,远走法国。

在法国,与国王传有绯闻,因此被遣送回国。

在英国,她又成为了亨利八世的情妇。

这段关系在她与国王的私生子出生前结束。

她的第一任丈夫患热病而死,而第二任丈夫是个平民,这导致她被驱逐出了家族,穷困潦倒。

我们也可以猜测是玛丽波林的姐妹安妮波林的出现导致了玛丽的失宠。

影视作品里统常将安妮认为是姐姐,但有一点证据,就是贵族的头衔通常是由长子女继承的,而安妮的女儿,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并没有波林家族的爵位头衔。

可见安妮应该是妹妹。

关于安妮,维基百科的说法发生了分歧。

一方,包括大多数影视作品里的说法是,安妮引诱国王,坚持要将自己的处女之身留到与国王结婚之后,她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私生子。

另一方,是说安妮已经有了身孕。

估计还是第二种说法比较靠谱,因为伊丽莎白一世,是她老娘加冕后三个月生出来的,多惊险啊,差点就是个私生女了。

不管怎么样,总之,就是这个安妮把国王迷的神魂颠倒,可以让国王不仅仅把她当做情妇,而是要正式休妻迎娶。

据小道狗血报道,国王承诺,与安妮结婚前,再也不碰自己的王后,再也不与其他女人眉来眼去,对于刚给他生下私生子的玛丽波林也再不搭理。

国王休妻的理由,就是老调重提,说凯瑟琳王后第一段婚姻就圆房了,与他结婚的时候已经不是处女了。

既然她曾经嫁给过自己的哥哥,那么他再与凯瑟琳有夫妻关系,那就是乱伦了,要求宣布婚姻无效。

不得不说,这招数太毒了,太不厚道了,离婚就离婚了,还要毁人清誉啊,好歹是二十多年的夫妻呀。

有正义感的人还是在的,国王离婚要得到教会批准,可无论国王怎么斡旋,甚至威胁英国不再给教会交税,教皇就是不鸟他。

一怒之下,亨利八世跟天主教庭决裂,改信奉了英国新教,也从此重新树立了国王的权威。

亨利八世由自己扶植的傀儡主教宣布了自己与凯瑟琳王后婚姻的无效。

可怜他们的长女玛丽一夜之间从英国的长公主变成了私生子。

日后还遭受了继母的不少蹂躏,不知是不是童年阴影造成了心理变态。

她上台后又大力推行天主教,屠杀新教教徒,人称“血腥玛丽”记得那种鸡尾酒不?

亨利八世迫不及待的迎娶了安妮波林,可惜安妮除了伊丽莎白公主,也是一无所出。

很快,安妮王后也被编排了N种罪名,什么叛国啦通奸啦乱伦啦被斩首。

哎,安妮只当了三年的皇后,看来男人的“真爱”都是很短的,尤其是有权有势的。

历史总是相同的,安妮波林当初是凯瑟琳王后的女官,这次,她的继任者,亨利八世的第三任皇后又是她的女官。

相对安妮,她还算善终,给亨利生下了唯一的男嗣爱德华王子后,她就去世了。

亨利的第四次婚姻是政治联姻,他娶的是德国可里维斯公爵的姐姐。

为的是他们同样支持新教。

出于谨慎,亨利还派出了一位画师去画了这位公爵小姐的画像。

想到什么没?

王昭君为什么会被逼出西域啊?

同志们,假冒伪劣害死人啊。

画像那是貌若天仙,亨利大喜过望,急忙答应了婚事。

没想到娶回来一看,五官好像是差不多,可是……脸上怎么那么多的痘痘?!

婚归婚了,亨利对这位王后完全没有性趣,后来因为可里维斯公爵与罗马教廷有纠纷,亨利也就顺势宣称他与王后没有圆房(亨利,我相信你!

),顺势将这位王后改嫁他人。

推荐这位天仙的克伦威尔伯爵被牵连斩首,当年,可就是他,帮安妮波林捏造了种种罪名,处死了这位皇后,正是一报还一报啊,不是不来报,时候还未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公理……哎呦,不要砸我,我,我这就继续!!!!

他第五个老婆也跟安妮波林有关,是安妮的表妹,凯瑟琳霍华德。

我说什么来着,历史往往是相同滴,这位小姐是刚刚那个德国小丑妞的女官。

看来女人不放心家里的小保姆,这是有理由和渊源的这位小姐也是命运悲惨,首先,亨利这时候已经50多了,体态臃肿,还是个老烂腿,怪味一阵阵的,我们没理由相信她真爱亨利。

波林家族一贯有献女人换宠的习惯,可谓是前赴后继英勇无比啊,可见这位凯瑟琳小姐不过是被自己无耻的老爹老妈以及众亲戚出卖的牺牲品。

她婚后,亨利倒是对她以及她的家族都无比宠爱,但凯瑟琳刚值17、8,对亨利提不起兴趣也是正常的。

她的情人是以前与她有过婚约的卡尔佩珀。

他们的事情被告发后,亨利很长时间都不能相信,直到凯瑟琳给卡尔佩珀的情书摆在他书桌上,他才如梦初醒。

亨利老兄,你真是绿云盖顶啊……不过凯瑟琳还是很有骨气的,在被斩首前,她说“我以王后的身份赴死,但我更希望能作为卡尔佩珀的妻子而死。

” 她与卡尔佩珀一起被斩首,尸首与自己的表姐安妮波林葬在同一个地方。

亨利的第六位妻子是个老寡妇(哎,真是每况愈下……),但很明显,她对亨利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在她的推动下,第三部《王位继承法》通过实施,这部继承法规定了私生子也有继承权,所以血腥玛丽以及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虽然由于母亲的婚姻被宣布无效而成为了私生子,但同样拥有了在正位的爱德华王子以后的继承权。

亨利死后,与自己的第三任妻子珍合葬,看来他是很珍视自己这位短命的妻子,一来她给他生下了唯一的男孩,二来她也没做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情(我是否可以很阴暗的说是还没来得及就挂了……)。

珍被亨利称为自己唯一承认的合法的妻子。

感叹一下,果然是死人地位无限高啊。

亨利死后,他的儿子爱德华继承了王位。

他没有后代。

他死后,是凯瑟琳王后所生的玛丽继承了王位。

然后,便是伊丽莎白一世。

由于他们都没有后代,所以都铎王朝就此终结。

呼……终于写完了,多不容易啊。

 4 ) The Other Boleyn Girl——美人心机

——如果不是亨利八世(Henry VIII),波林家那个女孩也不至于五百多年后还被人津津乐道。

——如果不是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波林家族对大英帝国而言何止是划了一道伤痕。

这部片子要在电影院看才过瘾,因为华丽的服装、布景,还有绝色的帅哥、佳人。

而故事,也毫不逊色。

说白了,其实就是拿英国历史上大大有名的、创造黄金盛世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她爹娘和姨妈三个人的三角关系说事儿。

她爹是亨利八世(亨八),她娘是波林家的女孩之一安妮(Anne),她姨妈就是波林家的另一个女孩玛丽(Mary)。

她娘的事情多少人写过、评过,赞过、贬过;她姨呢,在王后姐姐的阴影里一呆就是几百年,总算被好奇的现代人史海钩沉浮出水面写进书里拍成电影了。

虽然关于Anne和Mary姐俩谁长谁幼一直有争议,但不争的史实是:两姊妹都曾是亨利八世的女人。

明媒正娶的断头台上成刀下鬼,始乱终弃的下嫁平民后了此余生。

这也是电影的主线。

在权欲、利益支配下爱情、亲情被扭曲;在情欲、私心操纵下道德、伦理被舍弃。

姐姐机关算尽太聪明,得到昙花一现的名衔后,反误了卿卿性命;妹妹随遇而安无所求,失去攥在手心的沙砾后,收获了天伦之乐。

而那个让姐妹反目的男人,用一生六次婚姻却无壮丁续香接位的命运向世人昭示:作为君王大可我行我素背信弃义众叛亲离,作为男人却未必有求必应心想事成如鱼得水。

江山与美人,有时竟如鱼与熊掌般不可兼得。

是“高处不胜寒”还是“深宫无真爱”?

留与世人也无法评说。

首身离兮心不惩的姐姐(Anne)22年后若泉下有知当长出一口恶气:曾一度被视为私生女的伊丽莎白在腥风血雨、刀光剑影的宫廷争斗中终于渔翁得利登上女王的宝座。

或许是母亲惨烈的经历象一场无法摆脱的噩梦,25岁加冕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位45年,终身未嫁,以Virgin Queen的身份周旋在男人世界中,用得自父亲的权力、地位和母亲的美貌、智慧抑或是心机开创了都铎王朝乃至英国历史上的黄金盛世(The Golden Age)。

再闲扯一下演员、表演:扮姐姐的娜塔丽·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和演妹妹的斯佳丽·约翰逊(Scarlet Johnsson)都是名副其实的绝代佳人,也是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当红花旦。

凭心而论,两个人的表演都很好,尤其娜塔丽,因为角色张扬、戏份多且发挥空间大,外行都能看出来比在Closer中进步不止一小截。

只是不明白导演为什么要让天生性感、艳丽的斯佳丽去演性格温顺、低眉顺眼的妹妹,却让长相端庄、乖俏的娜塔丽扮蛇蝎心肠、妖艳媚惑的姐姐。

在《戴珍珠耳环的少女》(The Girl with Pearl Earring)中,斯佳丽演的女仆就比较吃力,不关表演,只怪她那周身散发的气质与角色不兼容。

边看边想:如果两枝花调个个会是什么效果呢?

当然她俩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都铎王朝贵族家的千金小姐,怎么说也没有理由满口新大陆腔啊?

真应该找RENEE大妈取取经,补补课才好。

扮男主角亨利八世的是出生于澳洲的克罗地亚后裔ERIC BANA。

生就一副王者之相让他在影片中游刃有余。

虽说历史上的亨利八世年轻时瘦弱不堪,电影里还是要帅男出场才养眼,才能让观众接受姐妹俩都陷入情网、由爱生恨的剧情。

可圈可点的是英国老牌气质美女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Kristin Scott Thomas)。

算上《马语者》(The Horsewhisper),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和斯佳丽演母女了。

穿上宫廷贵妇盛装的她在影片中将一个爱女心切却无能为力的处于从属地位的母亲形象塑造的入木三分,眉眼间的爱怜、无奈与痛楚便胜过千言万语的表达。

虽然片中群星闪烁,有一个演员却不能不提,就是扮演亨利八世正牌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Katherine of Aragon)的西班牙演员Ana Torrent。

没有她精湛的表演,就体现不出亨利八世的荒唐好色、安妮的阴狠毒辣。

两个中年女人的戏丝毫也不输小辈,可见“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徘徊沙滩上”。

 5 ) 原著&电影

先说原著。

我是先看的原著,先抛开符不符合史实不说,情节是很吸引人的,比较神奇的是,作者完全有让读者参与故事的本领,整个阅读过程中,我都觉得自己是波林家的一员,恨它贪婪,自私,但在他水深火热时,自己又为它哭的稀里哗啦。

我其实没有细想这本书,并不是说它没有深度,没有养分,但作者的心思大部分都花在剧情上是可以肯定的,所以才达成了这种身临其境的效果。

总之,两个波琳我都不讨厌,其实一直不太喜欢安妮,但连我自己都无法解释她死的时候我为什么会哭得那么痛。

看完原著之后,本来没打算看电影版,但昨天晚上手贱下载了高清版,就不能不看了。

电影不及原著有美感,情节改动较多,对人物形象塑造不够丰满,叙事手法拖沓且流水账,娜塔莉波特曼还行,其余的演员都好鸡肋。

原著对女主人公心里的描写,和对氛围的营造是亮点,这些在电影中都无法体现。

当然,电影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相比书中的结尾,我觉得电影中的结尾更温情一些,反倒显现出了亨利八世仁慈的一面,虽然和史实有很大出入,但也让我心里舒服很多。

总之,看完书后再看电影,那绝对是画蛇添足。

而且我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对书中人物的定位,很可能会受到导演个人理解的影响甚至改造。

很少有电影能超越原著的,读书吧,想象力是无限的,相比之下,电影只是个给原著删减,打码,动作化的二道贩子。

 6 ) 不是正史,不是正史,不是正史

历史上,关于The Other Boleyn Girl只是一句话带过,所以对于这部本非正史的娱乐片,犯不着去强调它情节的不合理,看着两个美女高兴就好了。

对于Henry VIII,我是厌恶多于鄙视,鄙视多于可怜,可怜多于同情。

无论是BBC的“亨利八世”还是showtime的新剧“都铎王朝”似乎都在暗示这位历史上以暴戾好色著称的英格兰国王内心隐藏的矛盾与痛苦,个人认为那不过是他恐惧的托辞而已(作为一个天主教徒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恐惧),很少有从他那六位悲剧性的妻子的角度来看的。

(以前曾搜集并写过她们的故事,现在转录于此)第一位王后,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她本是亨利八世哥哥的未婚妻,青春年华的凯瑟琳有着金红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和白皙红润的皮肤,18岁的亨利迎娶了这位大自己6岁的新娘,婚后20年中,王后的政治上的才能、贤良的品德无可挑剔,除了一直未有皇子(四个男孩均夭折)和逝去的容颜,而此时的亨利早已私生子遍布,并且疯狂的迷恋上安妮.博林,于是一纸离婚协议递到凯瑟琳手中,她无法接受自己的婚姻被说成“不合法”,并承认自己唯一的女儿是私生女,她开始奋理力争,这场漫长的离婚诉讼案闹到了罗马教皇,慑于凯瑟琳的外甥-西班牙皇帝查理五世的威势, 教皇驳回亨利的申请,早已对教会看不顺眼的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廷决裂,彻底来了个政教合一。

可怜的王后被流放,没几年便郁郁而终。

后来她和亨利唯一的女儿玛丽登位,她没有忘记母亲和自己所受的屈辱,极力镇压新教运动、迫害改革派,并恢复天主教,历史上称她为“血腥玛丽”,估计就是阴暗的童年造就的问题儿童。

千日王后,安妮博琳要算得上是六位王后中最富于戏剧色彩的,从法国学习回来的她接受了新教的思想,天资聪颖且富于心计,很快便凭机智的谈吐吸引了国王的注意,一方面她以高超的手腕对亨利欲擒故纵,另一方面拉拢改教派、占星师,最终戴上了王后的桂冠,依仗国王对自己的宠爱排除异己,然而女儿伊丽莎白的出生让盼子心切的亨利大失所望,加上喜新厌旧的劣根性,安妮发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纵使再聪明的她也开始乱了分寸,不恰当的表现加快了亨利对她的厌倦,又看上了前妻的侍女(简·西莫)。

亨利决定除去安妮,反正他已经凌驾教会之上自封老大了,其手下几个幕僚察觉到风向,立刻捏造若干罪名,包括“与亲兄弟通奸”(这条连国王自己都觉得太不靠谱),联合安妮的政敌定了她的死罪。

被关入伦敦塔的安妮歇斯底里,待到出庭时却异常平静,以王后的尊严拒绝了对她的指证“我根本没指望你们放过我”;刑前的话也让起哄的人群异常平静(或许是历史的煽情)“良善的基督的人民,我来到这里接受死亡……不是为了论断任何人,也不是为了评说我为何会来到这里的这件事,我只是要向神祈求保佑我们的国王……现在,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和你们所有人了,我衷心的希望你们为我祷告。

主啊,求你怜悯我,求你接受我的灵魂……”. 再补充一点题外话,当时英国对贵族死刑的执行方式是用斧子砍(经常一斧子无法解决问题),而多少有些愧疚的亨利八世给了她一个“优惠待遇” – 请最好的剑客用剑来执刑 -- 这样痛苦和羞辱都会少很多。

但据说现在伦敦塔内还飘荡着安妮的鬼魂。

再再后来,安妮的女儿,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伊丽莎白一世,总算拨乱反正扬眉吐气了,但同样也是问题儿童出生的她登上女王宝座却终身未嫁,史称“童贞女皇。

更正:伊丽莎白监禁并除掉的是来投奔她的表外甥女玛丽·斯图尔特(苏格兰女王,遭新教徒叛变)Jane Seymour(简·西莫),她并非容姿出色但据说温柔贤淑,对于当时疲于应付国内叛军和国外压力的亨利,无疑她成功地对症下药,成为了第三位王后。

有了前车之鉴,简 处心积虑地温顺、拉人缘,在时刻担心中产下了男孩,然后便永远地松了口气(较之被放逐甚至处死这也是种幸运)。

终于有了标准继承人的亨利八世自然毫不吝啬地追称她为自己此生最爱。

后来年幼的爱德华六世当了几年傀儡也因“孱弱的体质”死去,最终统治英国的仍然是女性,对亨利来讲实在是个讽刺。

汉普顿宫关于亨利八世鬼魂出现,估计就是他死不瞑目。

接下来的这位德国公主Anne of Cleves,被当时急于在国王面前求功的Thomas Cromwell夸得美若天仙,加上皇室御用画家Holbein的亲笔操刀(估计他当时也是进退两难的处境,画得比真人理想了一点点)。

当亨利见到准新娘时,称她为“肥胖的弗兰德斯母马”并宣告自己绝不看她第二眼,其实他也不...照照自己(肥胖臃肿、步履蹒跚);然后的退婚事件除了导致英国损失一大笔费用外,就是先前的大红人Cromwell掉了脑袋(亨利没轻饶了他,专门找了个小学徒拿把钝斧在他脖子上操练了几次)。

好在喜怒无常的亨利面子上还是作足了功夫,给克里夫斯公主赐了封号、赏了地(一边呆着)。

相比其他几位妻子,安老终年的她似乎是最幸运的。

Catherine Howard,这个可怜的女孩死时只有21岁,她被押往刑场的路上一直哭泣求救,连围观的人都于心不忍。

凯瑟琳·霍华德被其亲戚们献宝亨利(看起来可以当她祖父了)时还是个孩子,19岁成为皇后的她美艳而又散发着天使般的光芒,亨利对她宠若至宝,然而活泼任性的Catherine怎么可能爱上猥琐大叔,自然便有了英俊的情人(也许早就有了)。

她亲戚的政敌立刻向国王告发了其不忠的行为,本来就已经自信心极度脆弱的亨利八世狂怒下将她投入伦敦塔并砍头,连同其众多保举人和亲戚也没能逃过此劫。

实在是一人得诛、鸡犬入狱。

接下来的long-long-time里,亨利八世一直闷闷的。

直到凯瑟琳·帕尔的出现,她的机智和博学使其即便没有过人的美貌(并且曾两次守寡),仍旧在宫廷中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对待前任留下的孩子,特别是沦为私生女的两个公主,她竭力恢复她们的身份并给予良好的教育。

但是作为一个女人,这种时刻提心吊胆的生活毫无幸福可言,直到亨利八世去世后她才得以嫁给早就互有婚约的海军大臣托马斯,开始自己的生活,后来却不幸死于难产。

上面这六位女性或多或少都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个别甚至举足轻重),但在一个男人的统治下,她们的角色始终都摆脱不了受支配的地位,成为血腥中绽开的花朵。

嗯,随便说说而已,不见得都是真的。

电影拍得不错,服装、场景都挺漂亮,几位主角也很养眼。

 7 ) 拼凑在一起的好女孩

不管是不是历史正片,人们对于八卦是不可小视的,更何况是皇室八卦。

只要是关于历史的,都让人难以抗拒,真恨不得刨根问底。

但这也太过绝对牵强,如果把它当做爱情片看,我这种脑残儿童肯定是觉得善良的mary应该修得正果才是啊,可是历史的残酷让这对波琳姐妹最后都仓促收场了。

娜塔莉的演技很好,但是太过用力,或者说我觉得在这里面她缺少了点真的爱,她把一个女人该有的柔弱都隐藏了起来。

这个不能怪她,那是导演和编剧没弄好,没排这个戏。

而斯嘉丽,很清丽,很舒服。

那眼神里面的柔弱都化成水了,少了一点点的刚毅。

她们这对姐妹,性格迥异,却在内心住着另一个对方(两位女主角都并未有强烈的反应出来哦,我这种脑残对历史不了解只是乱评哦),正如mary最后要拯救anna时候的台词,因为她是另一个我啊。

我这样子评论,还是觉得她们两个人绝对是姐妹,就是一个人。

但是纠结的人性让人迷失自我,最后只能自我放逐了。

女人啊,到底是追求平淡幸福好,如同mary。

还是追求自我价值好,如同anna。

性格决定一切,如若两者互补,又能碰上懂自己爱自己支持自己的爱人,那也暂且圆满了。

 8 ) 姐妹

这本是一对完美的姐妹,结合在一起就是最强的组合。

mary隐忍,善良,逆来顺受。

ann倔强,冷酷,敢于挑战。

如果你喜欢田园牧歌的生活,你会喜欢mary,她总是退让,希望所有人幸福,但是甚至无力保护自己。

她以她仅有的力量,用一颗柔软的心去温暖大家。

国王最后想保护她,最后心里依然尊敬她,因为她善良,因为她是唯一爱他的女人。

看到mary会让大家在冰冷的世界感受到温暖。

你永远也无法拒绝田园牧歌的生活,实在是因为它可以让人得到心灵上的安慰。

但是大家也无法不喜欢ann,她试图改变她的生活,她勇敢,因为冷酷的世界,使她的心里满是伤痕。

她依然没有退缩,她最终取得了皇后的宝座。

世界不可以缺少这样的人,否则人类永远都不会进步。

社会永远都不会发展。

mary 的软弱和逆来顺受ann可以弥补。

ann的冷酷和焦躁不安mary可以弥补。

如果不是当时的社会,我想她们会是最好的姐妹我希望人都能像mary一样永远不停止爱人,同时也可以像ann一样勇敢的为自己争取。

 9 ) 令人看得一頭霧水的 "The Other Boleyn Girl"

對於電影版的 “The Other Boleyn Girl”,我確實是從不看好的--連原著也看得辛苦哪會認為電影會拍得更好?

可是對著原著不住猛搖頭以後,還是死心不息一上映便買票去看。

(想起看 “Becoming Jane” 時也是罵了一輪然後還是要去看便覺得好笑)又一次低估了看戲的人潮,入場前半小時才購票結果只能坐在第二行。

(上一次 “Marie Antoinette” 也是如此,或許是因為上映的電影院不多吧,還是因為有 Natalie Portman 和 Scarlett Johansson?

)電影版由於只有兩個小時說故事,結果比 Philippa Gregory 的小說更簡潔,看得令人頭昏腦脹。

開場前在門外看 Trailer,倒不曉得是誰翻譯字幕的,竟然有一句寫作「當今英王選妃」--不是吧!

英國王室從來都是一夫一妻制的,皇帝於婚姻關係以外有女人伴君側,極其量只是情婦,何來正當「選妃」?

把中國或其他東方國家那一套放進五百年前的英格蘭宮廷實在是笑話。

已經不想再說誰是姐姐誰是妹妹的事了,可是選角上已令人覺得怪怪的:雖然 Natalie Portman 比 Scarlett Johansson 年長,從外貌上來說卻不然;而且要風情萬種的 Scarlett Johansson 演一個熱愛田園、不問世事的「純真的 Mary Boleyn」實在沒說服力可言(當然現實中的 Mary Boleyn 曾任英法兩王的情婦又是另一回事了)。

相比之下,Natalie Portman 演心機深沉的 Anne Boleyn 似乎看起來比較神似一點吧!

只是好像還差了一點點……嗯……令君王寧願得罪大臣也要得到她的野性的內在,畢竟她曾在異國浸淫了十多年啊(才不是電影裡說的兩個月)!

話說回來,其實我最喜歡還是 “The Tudors” 裡的 Natalie Dormer……(又是 Natalie?

)當然兩人輪廓不像兩姊妹是最基本的問題。

電影中段 Anne Boleyn 在談及如何剷除 Queen Catherine 這絆腳石時曾經喚皇帝作 “Henry”,似乎有點大不敬啊!

Eric Bana 是不可一世的 Henry VIII,專權蠻橫霸氣,算是稱職的,可惜發揮機會不多;而且他的身型不夠擁腫,不過相比之下他比外型更亮麗的 Jonathan Rhys Meyers 更貼近史實的皇帝吧!

(難道是因為他的滿臉鬍子?

)電影裡把 Anne 從法國回歸一事安排在 Mary 懷有 Henry VIII 的孩子期間,雖然無意中突顯了 Anne 漸漸獲取了皇帝的注目,直至後來為了得到 Anne 連親生兒子也不看一眼,可是卻加倍顯現了皇帝的貪新忘舊與無情--對於 1540 年左右的 Henry VIII 來說這評價是成立的,但是對與 Queen Catherine of Aragon 結縭廿年、後來與 Anne Boleyn 糾纏十年(1525 年求 Anne Boleyn 成為情婦被拒,1533 年成婚,1536 年 Anne 因通姦罪犯欺君叛國被處死)的皇帝來說則不然。

Henry VIII 雖然戀上 Anne Boleyn,但他與 Queen Catherine 亦有一段長時間維持「相敬如賓」的帝后關係,一方面當然是礙於 Queen Catherine 的龐大背景(她是當時歐洲最大權力的 Charles V of Holy Roman Empire 的姨母,Charles 曾於 1527 年囚禁教宗 Clement VII),可是另一方面,Henry 與 Catherine 的廿年夫妻情份亦不容小覷,致使「皇帝的婚事」成了多年來纏繞不休的問題。

要說 Henry VIII 見一個愛一個,十年後才再說吧!

Thomas Boleyn 和 Thomas Howard,典型的權力至上的宮廷人物,但 Boleyn 更可悲,由於他一心向權力靠攏,致使最終三個兒女只剩 Mary 一個,還讓 Boleyn 家背負亂倫的污名;至於 Thomas Howard 嘛,歷史告訴我們他還不死心,多送一個 Catherine Howard 成了 Henry VIII 的第五任皇后(但亦因通姦而魂斷倫敦塔)。

他沒有被殺,反而在 Queen Catherine 的女兒 Mary I 在位期間重獲重用(無他的,因為他是虔誠天主教徒嘛!

),反而是他的孫兒、同樣名為 Thomas 的繼承人因意圖迎娶 Mary Queen of Scots 而被 Queen Elizabeth 處死。

Mary 的丈夫 William Carey,其實並沒有與 Mary 仳離,甚至是在 Mary 一有身孕後便升官晉爵(連那個與 Henry VIII 所生的私生子也是姓 Carey 的),後來 Carey 因病去世,Mary 才再嫁 Stafford;電影裡只用結局交代 Mary 再嫁一事,卻沒有交代她與 Carey 之前的婚事如何,難道大家認為 Mary 在獻身於皇帝前早已與 Carey 「離婚」嗎?

當然,也由於故事說得太快,結果明明 Anne Boleyn 身死時她所生的公主 Elizabeth 已有兩歲多,卻依然是一歲不到的小孤雛模樣。

而且,雖然母親被處死,Elizabeth 依然是皇帝的女兒啊!

怎麼可能被 Mary 抱走而沒人攔截?

(BTW, 書中不止一次說 Mary 無法把自己所生的 Henry Carey--也就是皇帝的私生子--帶走,皆因 Anne 與宮廷中人曾從中作梗,她又如何大搖大擺把 Elizabeth 抱走呢?

)還有電影裡沒交代為甚麼 Anne 在流產後讓 George 和 Mary 盡快把死胎和被褥燒毀,皆因她其實誕下了一個已死的畸胎(好像是 Spina Bifida,書中把此事與 George 和 Anne 「疑似亂倫」一事扯上關係)。

可能是因為電影已把 George 和 Anne 這一段挪後,無法把畸胎一事再作交代吧!

還有,書中其實把 George Boleyn 形容為同性戀者(當然史料又好像不是如此說),電影也沒有交代,只說 George 和其妻 Jane 婚姻不睦是因為他從一開始便討厭她。

唯一值得一讚的是:終於「尊重原著/歷史人物」地找一位西班牙演員 Ana Torrent 飾演 Catherine of Aragon 了。

 10 ) 这都是啥…………

这片不仅无视历史,连同名原著也无视啊!!

简直是另外一个故事!!

Mary和Carey结婚时才13啊啊!!

为啥斯嘉丽约翰逊就直接上阵了!

而且结婚戏演那么长是要怎样!

再说Carey的死根本没表,然后Stafford就跳出来求婚要干啥!!

Mary和Anne都是法国宫廷长大的为毛Mary成了村姑Anne老大不小了才被送到法国,还待了不一会就脱胎换骨了……开始20分钟内各种黑云压城的风景是要吓唬谁!!

两姐妹之间的争斗其实是其次,为家族牺牲才是重点,为毛在这里完全变成争风吃醋!

Wolsey家的宴会上那出戏完全没了……成了Boleyn家门口列队欢迎……Mary太苦逼Anne太幼稚……George和她们两个在卧室里的戏在书里是我最爱看的,在电影里只有一次!!

还是Anne和George欲行苟且之事那一幕!!!

我看准了这导演绝对是啥阴暗拍啥……还有,她们的爹Thomas和舅Norfolk那都是啥!!!!

尤其是她舅!

想表现威严结果好像那种专门会丢人的大哥样!

还不如美剧里的演得好本来我还以为最后一幕回放他们3个小时候以表达悲伤,没想到是下一代3个孩子,这种轮回的感觉直接从悲伤上升到悲剧,导演你要有多cult。。。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短评

2010.07.03为了这么个薄情寡义的男人勾心斗角,真替这些姑娘们感到不值。

6分钟前
  • 小悬子
  • 推荐

情节无亮点 争宠传嗣什么的在深宫戏中太常见了 倒是这个政教分离真的是因为这件事情么 好奇真相 另外 娜塔莉的演技这个时候就已经很细致了~ 眼神依旧到位 两位波琳家的女孩加分~优雅的QUEEN和母亲加分~

7分钟前
  • SSSSu
  • 推荐

Natalie Portman!!! 无与伦比的美丽!

12分钟前
  • chelwhy
  • 推荐

双女主的戏能把两个女主都拍得这么平庸也是难得,这俩加上精虫上脑的国王,活脱脱三个工具人,一点性格特点也没有表现出来,人物也立不住,更不要说那些勾心斗角的细节了。除了一觞好事群众们对王室生活的窥视欲,似乎也没有留下其他价值。

15分钟前
  • Mr.Graceless
  • 较差

亨利八世的故事总是为人津津乐道,而安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她的出现不仅让他成为最高的宗教首领,并为他诞下其后统治英国长达45年的伊莉莎白一世。娜塔丽•波特曼没把安演出神韵来,倒是斯嘉丽•约翰逊让人眼前一亮。PS 神探夏洛克里的卷福居然演斯嘉丽的原配窝囊丈夫呀。。

18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还行

戏说亨利,看来糟蹋历史还真不是中国特色……我看的这一版字幕的翻译大人勇担编剧重任,简直就是结合场景又原创了另一部大片……盛传外国女性生孩子如何如何容易,看来那些不好生的是在历史的长河里被淘汰的……

22分钟前
  • NigelCrane
  • 较差

虽然我不想同那个电视剧the Tudors比,但实在没得比。这个Anne Boleyn选角失败。。。

23分钟前
  • 塑料树
  • 较差

得感谢这导演,请来了我心目中的一二号女神。

28分钟前
  • 草威
  • 还行

可惜了美女了,俩都是我喜欢的

33分钟前
  • 殳禾
  • 较差

好吧,我得说..斯家利只期待WOODY那片了..

36分钟前
  • アホ
  • 较差

一个小三的倒下,是另一个小三的崛起••••••为俩女主是我喜欢的,多给一颗星。

40分钟前
  • 邹璐炜
  • 推荐

众星云集,连英版阿福也只跑个龙套~整部影片没看出安有什么本事,花招只有拒绝而已。。H8对安根本只想占有,所谓爱甚至还不及玛丽,果然男人啊。。当然这只是电影,英史上的anne绝不会只这点本事,要不也不会让猴精的H8抓狂,亨利也不是白给的,绝对集权和敛财才是主因吧,那个年代的女人真悲哀。。。

42分钟前
  • 19431818
  • 推荐

大牌云集,古装建国大业,狗血权谋,英国版甄嬛传。只不过这一次视角放在了祺贵人的身上,所以到最后就会发现不管正派还是反派,都是被玩的那一派。

45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斯嘉丽嫁了个农村男,波特曼准备把自己进贡给king,几番勾引未果,king倒看上了斯嘉丽,把她召进宫,把农村男发配出疆;于是斯嘉丽把自己进贡给king并成功搞大肚子,同时波特曼和一个屌丝爵士秘密结婚,事情被斯嘉丽暴露,被贬法国;为了防止大肚子被搞,波特曼成功法国“留学归来”,把king玩弄股掌;

48分钟前
  • 緥儗遽摦
  • 还行

娜塔莉波特曼和斯嘉丽约翰逊两个影星,完全的失败。(虽然我本来就不喜欢后者)平淡的剧情,生硬的演技(娜塔莉还好了),连服装都是那么令人乏味(还不如去看绝代艳后)。斯嘉丽看起来还是那么难看啊,应该说是更加难看了,本以为她那长相演古装会好些呢,和娜塔莉站在一起比起,啧啧…… 男猪蛮帅,不过演得像个弱智,或者种马。

50分钟前
  • coco_takalai
  • 较差

综上所述,想要当王后,就得第一乖巧善解人意可以迷惑那个花心大萝卜国王,第二要心中腹黑而不能被自己身边的人所蒙蔽,即使笑颜如花.历史片.portaman演的很不错,表情好纠结.

54分钟前
  • Katje
  • 推荐

宫廷大戏,视觉效果不错,服装设计也出彩,并非只有男人才可以统治,伊丽莎白

59分钟前
  • hc9910
  • 较差

直接看多铎王朝 比这个拍的细

1小时前
  • 圈圈叉叉圈圈
  • 较差

与历史有差别,但是演员表演得不错(安妮被塑造得有点任性但不够聪明),服装也很华丽。不得不说姐妹俩都是心机深沉的人,只是妹妹内敛(姐妹俩见国王的第一面以及国王受伤后的表现),而姐姐外露,所以结局差别很大。另外不得不说男人薄幸,尤其是有权力的男人,女人还是清醒点儿好。

1小时前
  • momo
  • 推荐

非常非常想看,非常非常想看,非常非常想看,非常非常想看......

1小时前
  • 珍珠大爷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