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整体气氛还蛮轻松,但是总给人一种割裂的感觉。
第一集很多人批判的打压,感觉就是本身没有找好角度。
芙兰老师最后给她的劝告是好的,不要过分听从于所谓的“权威”,要关注自己的心情,不要过分忍耐。
但是动漫最后给归因为她生活的太顺,要打压,感觉是完全没搞明白要讲什么。
第二集的被撞就很莫名其妙,因为孤独就随便找人撞还爱上了对方?
这是什么?
第四集的逻辑也很怪。
既然魔女这么强大,国王怎么敢这么折磨她?
虽然这样讲有点圣母,但是既然害她的是国王,让国王眼睁睁看自己杀了所有国民是什么惩罚方式?
国民:???
第六集的诚实人之国,感觉说教味道也很重。
还有当地魔女为了完成国王的心愿就自愿放弃所有魔力和声音,结果被赶出了王宫,最后居然又甜甜蜜蜜去拉国王的手支持他我真的理解无能。
第七集,高墙没看懂要说啥。
踩葡萄更是一脸懵。
然后最后活泼骄傲大美人嫁给了那个头发都白了的老村长,我:???
第九集两人回溯了时间之后发现小女孩是从小就变态还要杀了自己的魔女朋友,结果被反杀,主角回来就崩溃大哭,佣金也没拿。
感觉非常之割裂。
在前边的故事里都是作为旅行者的身份旁观介绍,不惹到自身就不插手干涉任何事情(比如花海她就仅仅只是当做见闻,幸福瓶子中,被欺负的少女她也没有出手,砍人魔也没插手是自己被剪了头发才出手的,还有踩葡萄也是因为被嘲才去)。
到了这里又莫名变成了感性少女?
没搞明白她在替什么哭,杀或者救都是对方自己的选择吧。
后边的10-12就完全是当番外来看了,感觉没什么意思。
第1集:是给一直以来一帆风顺的孩子一点挫折,让她明白处于被动地位也要表达出自己的意愿。
第2集:说明一般的考试制度是可以临时抱佛脚的。
学习是个人的事,自我思想、知识发展之路是孤独的。
第3集:前部分说的是类似罂粟花般吸引力的玩物丧志,严禁花入内就是禁毒,对魔女来说没有作用就是有智慧的人会有意识抵抗诱惑而不被毒害;后半部分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见过光明美好,对处于黑暗而无法改变的人更加绝望。
第4集:没看明白,或许经历不够吧。
看了《奇诺之旅》,感觉是挺像的。
第5集:描绘的就是自由王国吧,不被生存资料而限制的个人自由。
相比现实的虽然生存资料成本已经降低,但被各种限制困在里面。
知识、信息、技能学习的不自由(教育考试入学制度、保密);工作不自由(找工作时的各种条件门槛要求);生活不自由(被价格限制的物质资源)。
最初写这篇的时候,还是有一点自傲的。
以往看动画和小说都会不自觉的把自己代入主角视角。
而现在发现自己的无力,自己不过是其中悲剧的路人而已,看着这种写实剖析的作品,有点不忍开卷。
但看到有人收藏,还是继续看下去写一点感悟。
第6集,看到开头自己就不自觉的从科学角度分析,这个“正直魔法”应该就是取消心口不一,直接把想法和语言统一起来。
而人因此闭口不言,就有点像是文字狱、舆论管控一般,虽然表达都是合规的,但人的内心还是不变的。
但这些都只是外延思考。
这集的主要一句话就是,正直的剑也需要谎言的鞘来包裹。
真话会伤人,所以也需要谎言来润滑人际。
做事不能偏激。
改编自白石定规原作的同名轻小说,讲述了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成为魔法使的最高阶的“魔女”的才女伊蕾娜,作为旅人在全世界自由旅行的故事。
魔女的奇幻之旅,也是一名少女初涉社会的成长之旅,每一集伊蕾娜都会获得新的成长,有些台词挺有感触,伊蕾娜的成长经历也让我有共鸣感。
01 成为魔女
02 来到魔女之国
03 貌美如花的她/瓶装的幸福
城内的人受到魅惑一个个前往花田,变成魔花的养分
女仆其实是村长卖来的奴隶,村长粗鲁地对待女仆,引起伊蕾娜的怒火(之前还用打量货物的眼神来看伊蕾娜)
村长见识到伊蕾娜的本事,立马改变态度,变得敬畏
看到别人幸福片段的女仆痛哭出来
第四集
强者黑化很有破坏力
精神分裂的魔女对着空座椅说话,仿佛那里坐着她的爱人和孩子。
第五集
我很爱看魔女之旅这部动画,希望官方能一直更下去,说真的质量很好,动漫人物设计也可以,祝你越来越壮大,加油!
希望能早点看到第2季凑字: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
我很爱看魔女之旅这部动画,希望官方能一直更下去,说真的质量很好,动漫人物设计也可以,祝你越来越壮大,加油!
希望能早点看到第2季凑字: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喜欢魔女之旅
作为很早就开始追这个系列的狂热粉丝,从一开始根本找不到多少资料,到一点点补充完了豆瓣上的条目,再到听闻了漫画化和动画化的消息,一步步走来的过程真的让人很受触动。
在小说的后记里,作者白石定规也提到了这个系列本来并非正式出版物,而且也有三卷就要完结的危机。
在那之后,《魔女之旅》系列依然坚持走了下去,直到终于有一天拥有了自己的漫画,然后紧接着就动画化了。
我相信和我一样的原作读者们一定会很紧张,因为这类不出名的原作很难拥有好的制作组,而轻改改砸了的倒是不在少数。
怀揣着不安的心情,我迎来了动画pv发布的那一天。
制作质量之高超出了我的预期。
正式放送之后更是让我看到了制作组的用心程度和细致程度。
不知道作者白石定规看到自己最初默默无闻的小说一步步走到现在,还获得了成功的动画化,心中会怎么想呢?
抛去上述感慨,《魔女之旅》这个系列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从前三话来分析,动画化又是成功在哪里?
本评论主要想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旅行见闻与多元化和随机性的故事《魔女之旅》的题材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旅行见闻,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公路片(我个人更喜欢用旅行见闻一词,“公路”一词更有美国西部感)。
所谓旅行见闻,顾名思义是指主人公在旅途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现象乃至文化与风俗。
没有人能够料及下一个遇到的会是什么样的人物,也没有人能够料及旅程的下一站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这也正是旅行见闻的魅力——多元化和随机性。
回到《魔女之旅》系列,在原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卷里的篇目都有不同的风格。
有的治愈,有的悲伤,有讽刺的篇目,也有惊悚的篇目,单纯恶趣味的搞笑风格也不少。
这不就像旅途所带给我们的感受吗?
读完了上一个故事后,无论我们是开心还是悲伤,是无奈还是愤恨,这些情绪都随着主人公伊蕾娜的离开而被留在了过去。
调整心情,翻开下一页,在后面又有怎样的故事在等着我们?
下一个故事是“好结局”还是“坏结局”?
怀着这种好奇的心情,和伊蕾娜一起期待着前往下一个国度,这或许就是旅行见闻这一题材的魅力所在吧。
二、治愈与致郁的界线在动画开播之前就有不少关于“治愈”与“致郁”的争论,其实我觉得这是很难得到结论的。
正如前文所说,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故事,有的甚至不能用“治愈”与“致郁”这两个单纯的词语来划分,因此对于《魔女之旅》和其他旅行见闻的题材而言,“旅行”或许是个更适合的标签,因为这个词语本身就带有复杂的色彩在里面。
至于每个单元剧的剧情是“治愈”还是“致郁”,虽然可以区分,但是没有什么必要。
我想作者的意图从来不是要写一个“治愈”或“致郁”的故事,只是写了一个故事而已。
这也就能解释像《在融雪之前》这样的篇目,很难用上述的标签来概括它的风格。
所以不管是大团圆结局还是悲剧,只要当成是一个故事就可以了,这也是由旅行见闻的多元化和随机性的特质所决定的。
三、主人公仅仅是记录者?
既然旅行见闻是由不同的多元化的故事所组成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主人公是不必要的?
当然不是,因为如果没有主人公,这些故事就只是零散的故事而已,是主人公的旅途将这些零散的故事串联了起来。
主人公的意义就是在此体现出来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她)的性格与思想会反映到故事的进程中,无论是细节方面还是整体方面。
回到《魔女之旅》,主人公伊蕾娜在故事中的介入也是或浅或深。
介入较深的可能帮忙解决了一个大危机,而介入较浅的可能看上去什么都没有做,但也仅是看上去而已。
就以已经动画化的《如花般惹人怜爱的少女》这一篇为例好了。
这篇的原作(漫画进行了改动,将重点放在了人物上)实际上只是为了写这个现象,而不管其源头和结局。
这是《魔女之旅》系列中很少见的角度,类似只写现象的作品我只能想到绫辻行人的《深泥丘奇谈》,我个人虽然喜欢,但是在大众眼中的评价并不高,这篇也是如此。
因为重点在现象上,这是主人公伊蕾娜所无法改变的事。
而作为现象体现的兄妹二人的故事,因为伊蕾娜没有及时发现,也导致了不可挽回的结局。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伊蕾娜在其中没有作用呢?
其实不然,因为将花传递到国家的就是伊蕾娜本人,这就是前面所说的较浅的介入。
虽然浅,但是一方面确实是伊蕾娜造成了结局,另一方面这件事也对伊蕾娜造成了影响。
这是旅行缺憾的表现,在之后还会提到。
四、动画在原作基础上的深入理解首先要明确一个界线是,动画和原作是两部作品,因此动画不只是原作的照搬。
优秀的动画化是将原作的核心与精神保留,在此基础上的再创作。
显然,《魔女之旅》的动画化做到了。
然后还需要明晰的一点是,原作也是在不断进步的。
我在看过如第七卷和第九卷的高峰期,第十卷中更加成熟的篇目之后,回过头再去看第一卷确实觉得有很多缺陷的地方。
因此第一卷被批评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原作很糟糕,是动画制作拯救了它呢?
我看未必。
因为动画制作没有脱离过原作,是原作为其提供了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再好的制作也不能拯救原作。
在接受上述几点之后,让我们再来看看动画化制作成功在了哪些地方:(1)优秀的世界观设定目前来看几个不同国家或村庄的设定都各有特色,而且背景的作画非常精致。
其中第二话的魔法师之国的背景就相当惊艳了,不管是不同高度的门口,还是魔法师们四处飞翔的场景,很好地将这个国家的设定表现了出来。
第三话的花田附近的国家也是如此。
(2)对于伏线的修正与补充比如第三话第一篇,动画给看门的守卫画上了口罩。
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是很好地与花田有毒这个设定保持一致。
虽然看起来很容易想到,但是小说里没有提到,而漫画没有画,这是一个很容易疏忽的细节。
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例如第二话中伊蕾娜与沙耶第二次见面时,沙耶的一系列反应就是很重要的伏线。
此外,原作中比较突兀的伏线,动画也进行了修改、移动或补充,使得这些伏线能够很自然地交代出来。
(3)镜头语言的运用动画作为一种视觉的呈现,很难将小说中的心理描写直白地表现出来。
因此动画选择了镜头语言作为心理描写的补充。
例如第三话第一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离开花田之前,伊蕾娜从扫帚上下来,想要去靠近,然后逐渐后退,直到坐上扫帚离开,这一系列动作就能表现出她的内心从一开始想要上去看看情况,再到发现自己已经无能为力,带着无奈、伤感与一些可能有的害怕情绪离开了。
之后还有一段镜头给了雨中的伊蕾娜,这也是上述感情的一个直接表现。
通过这种方式,动画表现出了伊蕾娜旅途中的一个缺憾,而不仅是无情地离开。
另外,在第三话的第二篇中,也在原作基础上加了一些细节,包括村长的视线,和对伊蕾娜的一系列语气词,这些都是为了完整塑造村长形象所加入的细节。
而伊蕾娜在修复茶壶时的动作,也能表现出愤怒、愤怒之后的思考,无奈地放弃这一系列感情。
以上三点其实都是说明了一个问题:细节。
这些细节说明了动画制作组是在深入理解了原作剧情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使得作品内部得到了统一。
所以如果能稳定前三话的质量做到最后的话,一定是一部很棒的动画作品了,甚至会比原作更高(对原作非贬义)。
五、与旅行见闻相关的另一种题材如果说旅行见闻是一种通过人物的移动去接触不同的故事,那么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形式是不同的故事移动到了人物所处的空间,这就是服务类题材的作品。
例如基层民警、医生、咖啡厅服务员、酒店招待员等等,这些职业作为“与人沟通”的一线职业,势必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而且这些故事也势必拥有多元化和随机性的特质,和旅行见闻题材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最后的一些想说的话最后还是回到开头,作为《魔女之旅》系列的真爱粉,能够看到自己喜欢的原作拥有如此出色的动画化确实是一件很让人热泪盈眶的事。
从第一卷开始一路读下来,从中也能读出作者的成长,不管是构建故事方面,还是思考的深度方面。
第一卷是有些模式化的“到了一个新地方-发现一些奇怪的事-得知了真相”,到了第二卷开始,背景和切入点有了变化,也开始引入了双线叙事,尽管还是那种很稚嫩的双线。
之后视角的转换变得越来越熟练,故事的切入点也逐渐有了新的变化,有的也会加入悬念。
至于故事的基调,也不再是比较僵硬的那种,变得更加自如了。
总之就是看到这个系列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不收敛自己的个人趣味),就非常由衷地感到高兴。
顺带一提我最为喜欢的几个故事是《瓶中的幸福》、《被诅咒的奴隶》、《双眼看不到的风景》、《星霜之旅》系列、《彼岸花》这几篇,其中最喜欢的是《彼岸花》(如果出第二季的话请一定要做这一篇啊,お願いします)
《魔女之旅》是白石定规所著的一部轻小说,小说貌似很畅销,单行本排名前十,所以整部番的人气前期也是有的。
但老实说,我是被封面骗进来的,伊蕾娜太可爱了,而且pv的调调还是很日常的,画风也很是可爱清爽,感觉上是一部轻松的旅行日记。
嗯,然后后面好几集啪啪啪光速打脸,最心疼的是伊蕾娜去到一个村庄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少年在收集幸福,准备送给心爱的姑娘(家里的佣人),伊蕾娜受少年艾米尔的邀请来到家中做客,却看到少女每天都要承担很重的家务(我怀疑艾米尔的爸爸是lsp,但镜头只是一闪而过),还要被艾米尔的爸爸苛责。
镜头很是巧妙,少年将幸福送给了女孩,却不知道原本女孩还能忍受黑暗,突然晓得了人世间还有如此的温暖,其实也暗含了女孩即将踏入一条死路,失去了生的意义。
这让我想起了狄金森的一首诗:“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荒凉成为新的荒凉。
”男孩只知道这是件幸福的礼物,但却从未为女孩思考过,她是否过得也如此的幸福,也并没有看到女孩所承受的痛苦,结局也只能是悲剧。
但这部番有的地方也很无聊,节奏慢的要死,估计是没有足够的内容去填充,感觉很水,有些又很紧凑。
总而言之,可以用来打发时间,有几集还很精彩,只有公主和一条恶龙的城堡,还有穿越回到过去拯救友人都还不错。
就是这个他和漫画的剧情进度是一致的吗?
所以我没有看过漫画,但这太奇怪了吧,明明前一集还是一个暖心大姐姐的形象后一集,突然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旅行家了,不问世事不在乎一切,尽管是自己无意中惹出来的祸端,就前一集的人设来说至少会有点愧疚,但后一集完全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再来了,中间应该会经历点什么吧就完全的从暖心大姐姐忽然就冷漠了,我觉得他应该经历背叛或者是无能为力才会变成这样吧
你要努力成为一个值得别人去爱的人而不是强求别人喜欢这样一个糟糕的你努力变的和昨天的自己不一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过去道别卸下包袱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你要努力成为一个值得别人去爱的人而不是强求别人喜欢这样一个糟糕的你努力变的和昨天的自己不一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过去道别卸下包袱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我特别喜欢女主和亡国的王女,那种女强者之间惺惺相惜的友谊(虽然王女还是为了男人弑父)。
第一集有一个细节,一家三口吃饭时,女主的母父是并排而坐,而不是有一个一家之主位于餐桌一段,同时女主妈妈讲话时她爸爸不会插嘴。
并且伊雷娜喜欢旅行,而不是把一生都献给性缘关系。
我们看剧要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关注对女性有益的,而不是为了符合男性凝视去进行cos,尤其是伊雷娜明明要旅行却穿短裙高跟鞋,明显是很可笑的
可可爱爱
百合竟是我好友!百合竟是我妹妹!百合竟是我师父!百合竟是我自己!最后一集的CV表炸裂,因为是单元剧,剧情上很零散,有时暗黑有时无厘头。
咋说呢 ... 看这个就能感觉到普通作家和那些天才们的差距了 哎 悲剧
三集弃
模仿奇诺之旅但是这个人设不应该做这样的模仿,奇诺是普通人很多事情他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干涉,勉强进行自保都已经很困难了。魔女作为能力者,有能力改变一些事情,却莫名其妙的袖手旁观,明明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改变现状的时候,遮遮掩掩,完全感觉不到魔女本身的魅力所在,观感奇差。
场景作画比较粗粝,剧情如果推敲则处处令人生疑,而对于完全架空的世界而言想象力又有点过于不丰富了。(低情商:女主也就好看了)
女主长的太可爱了,理想型,看了看文案发现是开场无敌类型,更感兴趣了,囤一下有时间看hhh(2020.10.19追番)父母觉得女儿太优秀了太努力了,所以必须打压她。不错的剧情,合理怀疑作者脑子被打掉了。
魔幻版安徒生童话四不像
剧情也太低幼了,闹着玩一样
有些作品,你希望吹它的人多看点动画;有些作品,你希望吹它的人少看点动画。这部就是后者。
(7/10)同样是讲述少女旅行的单元剧,本片和《少女终末旅行》、《奇诺之旅》的差距还是满大的。可能是动画版编导处理不当的缘故,本片经常在少儿番和R级暴力片之间来回变换,伊蕾娜一会儿是现实主义者、一会儿是爽片女主,前一集认清自己的实力好好做个旁观者,后一集就可以开挂闯皇宫把皇帝打翻在地然后大开嘴炮说教。表现人生百态、悲喜交加的旅行故事也不是没有,比如《虫师》,但《虫师》更为自然,而本片显得很失控,后期一些场景也有点做作。《魔女之旅》的很多卖点,是建立在露胸和露大腿、卖百合、以及有点龙傲天的主角们……而这些恰恰就是《奇诺之旅》当年迫不及待抛弃掉的,也许这样更讨好宅男观众吧。
不及格的公路片/单元剧/寓言故事,唯有百合美少女贴贴值得称赞。但对于白河豚而言,有本渡枫、偷摸油和香菜出演的百合贴贴不就够了么?
补。无端的黑暗与温馨,魔女不过是这等生活的过路人罢了。很爱🥰
似乎制作公司只请到了画师,剧情、台词都严重不合格。第五、第六话的些许场景和台词设计,惨白而尴尬。可以理解,整个思路是将女主当作摄像头,带着大家去看各地的各种故事。但需要清楚,女主终究不是摄像头,观众更不是。淡化冲突以符合旁观者视角,不意味着合理的、必须的感情反馈也要一并抹杀。
故事土了点儿 但看在自夸开场白的份上给个四星吧(就是op略有不适
又凡又冷漠,充满了上等人气息。看见悲剧仅做过路过的见证人没有想去插手停止的心意,自开上帝视角,你们这些不懂魔法的凡人啊。。。。。。。
自我攻略 贴贴有点狼与香辛料的感觉超喜欢这样的旅游风
制作不合原作画风但确实算得上经费充裕第二集后观感开始下降,水平在线能多看几眼的故事不过一手。除了主要角色人设本来就很有趣外其他都挺让人无言的…不提故事,光是制作组改编原作一些故事删伏笔删细节影响到了角色要靠弹幕跟评论来补足就让很人想要叹气了……
伊蕾娜人设很好,屑魔女、白毛、各种呼啊呼啊的动作和表情,完美符合令和年间的日本观众取向,剧情精短却不会乏味,每个单元剧都通过十几分钟就讲好了一个故事,姛和贴贴更是新时代宅男观众的性癖,所以伊蕾娜才可以刚出一年就获得了萌王。缺点莫过于太强调伊蕾娜的旅人身份,很多时候都是冷漠的见证者,导致故事流于表面内核不够,又想表现出残酷童话的感觉所以导致观感很矛盾。//看完之后感觉我可能有点误读,它其实并没有专注于暗黑,只是想讲“旅”,看似格局小很多但是观感确实更加有趣,有点返璞归真的味道。
剧集制作水准和风格起伏巨大,来一集五岁的玩闹,再来一集成人世界的黑暗与悲哀。故事画面大部分时间乏善可陈。少量台词精彩。诚实之剑设定喜感,目前看到最完整的故事。丈夫安慰绝望妻子,欲望花田吞噬灵魂都只有好idea,都变成了苍白的不完整故事,尤其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