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冲着久石让的名字去的。
本来想看的是另一部,结果提了一下之后所有人都在努力说服我放弃看另一部的想法,哭笑不得之后选了这部。
就片名来说,爱情片其实不是我的喜好。
但至少音乐是有保障的吧。
看完觉得,算是超出——或者说远超出了预期。
宣传主打的是爱情,却在求生和探险上做得异常的好。
几次遇险都让人狠吸了一口气的虚,不是那种被酷炫特效的灾难场面或者突然凑到镜头前的怪兽脸吓到的紧张。
而是会让人下意识的觉得“好像真的会发生”“一点征兆都没有”“现实就是这样吧”“换成是我怎么办”,随着片子里的场面切换,纷扰的念头跟着不停的窜上来。
于是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慌。
朋友咬了两次指甲。
当然要认真衡量的话,片中的设定也是不够严密的。
男主角厉害得过了份,普通人换成他那样,估计已经早就在南极变成了海豹的:今天加餐.开心之笑.jif。
但要说起海豹,场景就是音乐之外的好评。
之前看过关于南极的片子都是科考片和记录片,这次切到了“普通人突然进入”的视角,代入感特别的强。
而且出镜的动物真的好可爱!
即使是在一路危机不断的求生路线上,海豹和企鹅也分别贡献了轻松的笑点。
不过片中的爱并没有打动我。
感情的双方,一方太纯粹,另一方过于色彩纷杂。
在挣扎生存这一点上的节奏做得很好,于是温情那一面的调和与碰撞便略有突兀了起来。
没打动,还是欣赏的。
在片尾男主角透过窗格望向外面时,突然就明白了:是有这样的感情的,只是我领略不到而已。
不管是吊桥效应,还是孤岛背景里异性相对时不得不发生的悸动。
在极光升起时,我就放弃了探究的意愿。
即使刨根究底如我,也赞同在某些特定前提里,“相爱”本来就跟“原因”或“道理”是平行线。
放在普通环境里,身份地位喜好……注定二人大概永不相交。
被老天强迫放在一起时,彼此的差异反而成了引力。
互不接受的地方反而成了彼此的支撑点。
冰冻天地里,哪有道理可以讲。
生死模糊下,连诉衷情都是淡淡的。
不过是因为环境太酷烈,不得不平静在萧瑟肃杀的空气中。
想额外提一下是这个片子的实景拍摄。
直到片尾彩蛋出来之前,同去的朋友还在说“景色是真拍的,但主角应该不是。
估计是科考队员拍的,然后把角色剪进去再加效果”,过了会突然叫“咦咦咦,他在那堆人里面啊”。
这种题材,如果是特效,我还真不去了。
有一个细节很打动我:男主角刚出场时,相当符合身份,壮得圆润。
随着时间推移,事件频遇,肉眼可见的越来越瘦。
最后几乎形销骨立。
出来还跟平常经常叫着要减肥的朋友笑谈:看这剧组的化妆好厉害,赶紧去找他们学一下。
回来查了查花絮,居然瘦是真瘦,骤轻十斤,片里的雪盲症,也是真得过。
突然就很想稍微用力点的夸一下这个片子了。
时下这个观影环境里,飞舞如石崩的通稿,努力基本是每一部戏每一个演员相关宣传的固定词。
几乎快失了本意,成了笑话。
即使我看电影并没有打算升华人生,也并不想被当猴耍。
即使这片子说真的还是有诸多不足,我也愿意给为这份诚意买单。
据说这是导演的初次之作。
能禀着这份恳切继续走这条路子的话,前程可期。
演员和剧组能做到这个程度,才配得上那句时常被拿来挂在嘴边的:你知道他们有多努力吗。
现在知道了。
整部片子结构非常紧凑,剧情真实而不做作,感人而不矫情。
前期艰辛的拍摄让我们看到非常宏大的南极实景,后期剪辑和动画制作也精良,效果梦幻而逼真。
超出我的预期,本来以为会是有套路的爱情片,到却没想到是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诠释绝境逢生,片中笑点不断,一边是穿着貂皮满口脏话的土豪,一边是满口科学数字的物理学家,这样的剧情实在很有趣。
男主的人设和性格也决定了他不论遇到什么能够勇敢且乐观地生存下去。
看到男女主为了找出路遭逢灾难无助的哭喊,男女主相濡以沫共同想办法,都很感动。
是啊,相忘于江湖,不如相濡以沫。
赵又廷也奉献出不错的喜剧表演。
当Cessna飞机坠毁在南极冰原的褶皱中,吴富春与荆如意这对陌路人的呼吸,在零下40度的寒风中凝结成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滴露珠。
这部在真实南极取景的生存史诗,以极简主义的叙事框架,锻造出一场关于人性淬炼的极限实验——在永夜与极光的轮转下,在冰山与裂缝的环伺中,两个被文明社会异化的灵魂,最终在白色荒漠里寻回了人类最原始的生存诗学。
一、生存几何学:冰原上的存在主义方程影片开场的坠机事件堪称精密的叙事手术:物理学家荆如意的腿伤与婚庆公司老板吴富春的完好无损,构成知识/资本、理性/感性的初始参数。
他们被困的废弃小屋,成为人类文明的微缩模型——20天的存粮、破损的《南极生存手册》、六颗土豆与半罐腐乳,这些生存变量在雪地几何中被反复演算。
导演在此构建了惊人的空间张力:吴富春每日外出求援的蛛丝马迹,在雪原上划出越来越大的同心圆;荆如意用口红在木墙写下的等高线方程,将二维平面拓展为三维生存图谱。
当富春跌入冰裂缝的深渊,手电筒光束在蓝冰中折射出的分形光路,恰似人类在绝境中不断分叉的命运可能。
二、知识体系的暴力重构南极的极端环境制造了认知体系的倒置:曾用物理公式计算生命期限的荆如意,最终依靠民间谚语预判暴风雪;满口商业话术的吴富春,却在捕捉企鹅时领悟生态伦理。
这种知识阶层的消解,在小屋的「教学场景」中达到戏剧巅峰——天体物理学家教授婚庆策划人摩擦生火,南极科考手册的严谨逻辑被简化为「别让尿结冰」的生存智慧。
影片对工具理性的解构充满哲学意味:GPS定位系统败给鲸骨路标,卫星电话不敌海豹油脂信号火,现代科技在原始生存本能前暴露出脆弱性。
当富春用婚庆彩带编织救援标志,当如意将婚纱改造成防寒面罩,文明社会的符号在南极风暴中被重新赋魅。
三、情感熵增定律的逆写两人关系的演进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逆过程:从初始的混乱走向秩序。
富春用尿壶为如意接尿的尴尬场景,消解了文明社会的性别禁忌;如意教授富春「企鹅不会向后走」的生存法则,重构了知识传播的权力关系。
在极夜的75天里,他们从「甲方乙方」的契约关系,蜕变为共享生命节律的共生体。
导演用极光下的「伪婚礼」完成存在主义宣言:当荆如意裹着红绸念出《庄子》,当吴富春用鲸鱼骨架搭建圣坛,这场没有观众的仪式,既是文明碎片的招魂术,也是对抗虚无的生存宣言。
南极的绝对寂静,反而让心跳声成为最震耳欲聋的存在证明。
四、白色荒漠的隐喻拓扑南极在此超越地理概念,成为现代性批判的终极场域:冰裂缝隐喻都市人的精神裂隙,雪盲症暗示信息过载时代的知识眩晕,极昼极夜对应着社交媒体时代的认知极化。
当富春在暴风雪中产生「温暖小屋」的幻觉,当如意为计算日期在墙上刻下玛雅历法,影片揭示出人类始终在虚构意义以对抗存在的荒寒。
结尾处的救援场景充满神谕色彩:直升机桨叶搅动的不是雪粒,而是文明社会的尘埃;荆如意最终脱下的假肢,既是肉体的残缺,也是现代性枷锁的卸除。
当两人在冰原上相拥成渺小的黑点,这个充满宗教感的镜头宣告:在剥离所有社会身份后,「活着」本身已成为最庄严的奇迹。
《南极之恋》的残酷与浪漫,在于它用南极的绝对纯粹,照见了文明包装下的生存本质。
当吴富春背着荆如意穿越死亡冰原时,他们踏出的不仅是求生的足迹,更是人类重归本真的精神图腾——在这个被Wi-Fi信号覆盖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一片南极,来冰封那些过剩的欲望,让心跳重新成为丈量生命的坐标。
《神话》里的大反派曾经说过:驱动人类做事的最高欲望不外乎两种——贪欲和求知欲。
而在这个故事里,男女主人公则分别是这两种欲望的最佳写照:吴富春为了一笔大生意亲自前往南极考察,并要求机长冒着恶劣天气起飞,我估计他花了不少钱,这个行为直接导致飞机的坠毁;荆如意则是为了科考而来到南极,她也被卷入了这次坠机事故,还在坠机的时候摔断了一条腿。
在这片危机四伏的土地上,只要走错任何一步,都会送掉性命。
但富春仍然救起了如意。
事实证明这是对的。
两个人相互扶持下去,便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而一个人,无论是心灵还是肉体,都太容易在这片土地上迷失方向了。
在这片蛮荒之地,他们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可供使用,只有自己的双腿最可靠。
那段逃亡之路并不顺利。
但他并未扔下她,虽然在这个时候,她一点忙都帮不上。
他却只是喘了喘粗气,咬了咬牙,然后继续负重前行。
天真在这条路上,跌跌撞撞,他被芒草割伤。
——《止战之殇》
终于,两人逃到了一个小屋里。
这个小屋是科考队留下的屋子,里面有一些过期的罐头、柴油发电机、还有电取暖器。
他们是幸运的,眼下是南极的夏季,极昼天气下还有阳光护驾。
而且,屋子里的物资能保证他们活下去。
他们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猜不出来科考站究竟在哪个方向。
遇险后,两个人原本的三观被打得粉碎。
如吴富春所言,他是个只认钱的土豪。
在逃亡的路上,也没忘了把一大摞钞票揣起来。
而荆如意则认为,开口闭口谈钱的人简直俗气透顶,对这种人,简直是夏虫不可语冰。
在南极的恶劣环境下,任再多的钞票也是一文不值,而知识可以在关键时刻救他一命,他的思想渐渐发生了变化。
而她则发现,自己怎么可能不食人间烟火。
任她用再斑斓的梦编织出一个女神的形象,也终归要脚踏实地。
女神也会断腿,连拉屎撒尿都需要俗人来帮忙。
他在娜塔莎的坟前烧掉了那一摞钞票。
与其说是祭奠死去的娜塔莎,不如说是祭奠自己的过往。
她则亲手剪掉了自己的头发,剪掉的不仅仅是那一丛杂乱的秀发,更有自己昔日那清贫孤高的幻想。
他们没空和过去的自己挥手告别,只是一脚把过去的自己踹进了凌云渡而已。
他对金钱的痴迷,她对清高的追求,全在现实面前被撞得粉碎。
弹奏肖邦的夜曲,纪念我死去的爱情。
——《夜曲》
在南极的凛冽寒风下,一切矫情都没有容身之地。
无论是白月光,还是朱砂痣,都没有个卵用。
但衣服上的饭黏子可以糊口,墙上的蚊子血则告诉我们,生命就算再卑微,也得凑合活着。
说什么人心险恶,道什么世事无常,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因为每天睁眼闭眼,眼前全是黑压压的人头。
睁眼车水马龙,闭眼灯红酒绿,那是城市的常态。
而事实上,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得太久了,他们早已忘却了对大自然的敬畏。
而在人类社会的边缘之地,几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他们甚至连大自然的余威都经受不起。
虽然这个小屋由科考队建成,这些人本都是优秀的科学家。
但这些人似乎并不是虔诚的无神论者。
就在这个屋子里,圣母玛利亚的雕像就立在门口,以满怀的悲悯俯视众生。
在大自然的怒火中,人类脆弱而无助。
他掉进冰窟窿里,九死一生。
她本是最不该迷信神灵的科学家。
可在此时,她紧握着观世音菩萨的玉雕,泪流满面地祷告着。
脆弱时间到,我们一起来祷告。
——《以父之名》
吴富春没读过什么书,动不动就要骂几句脏话,看起来粗鲁而无知。
但冷眼旁观的如意却不这么认为。
他没有乘人之危,在她无法反抗时占她的便宜;也不那么自私,仅有的食物也会分给她一些。
在他的粗鲁之下,包藏着一颗善良、仗义的心。
他在外出钓鱼时,他偶尔会想起,有个女人在等他回去,或许,这便是家的感觉吧。
他只记得,那次他掉进了冰窟窿,险些冻死。
是她用自己的体温重新救回了他,两个人裸裎相拥。
他身上的冰凌渐渐融化,心也敞开一条缝隙。
在圣母玛利亚的注视下,他为她戴上并不存在的戒指和项链。
她却说,我身边没有你的位置。
南极是我的归宿,却不是你的。
当我在这里长眠时,我希望你好好活着。
她还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那毅然决然的样子,像极了不肯回头的唐泽雪穗。
他却反驳她,明明是相忘于江湖,不如相濡以沫。
她一本正经地祝他大富大贵、子孙满堂,寿终正寝。
他却找了个机会,一口吻了过去。
我此刻却只想亲吻你倔强的嘴。
——《七里香》
当他在野外罹患雪盲时,是她的声音在为他指路,呼唤他回家。
善良的他救回了她,却也间接地帮到了自己。
这下子,两个相互扶持的人如游坦之和阿紫一般,彻底被命运这根绳子绑在了一起。
你是我的眼,替我观看风雪的变幻。
我是你的足,为你踏进冰冷的荒原。
他们的心早就贴在了一起。
他们知道彼此都没那么完美,却愿意接受对方的一切。
话又说回来,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呢?
在那片与世隔绝的蛮荒绝地上,不会再有虚伪和欺诈,只剩下赤条条的人性本身。
恐怕只有在这种地方,我们才能看清楚一个人的真面目吧。
他终于找到了极光站。
可万万没想到,当他回来时,雪崩已经掩埋了一切。
他在雪堆里找回了她,她睁开了双眼。
故事就在一道冲向天空的极光中结束。
这才是应有的结局。
就算相濡以沫很难。
可相忘于江湖,又谈何容易呢?
雪地里相爱,他们说,零下已结晶的誓言不会坏。
——《不该》
其实这部电影并非完美无瑕。
如很多朋友而言,有些常识性的错误是硬伤。
比如,贝尔·格里尔斯早就告诉我们,在极低的温度下,穿湿透的衣服会死于低温。
但赵尔·格里尔斯却能平安回到小屋里,还能开动柴油发电机,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这部电影里的细节也是耐人寻味的。
在南极的环境下,赵又廷脸上的皮肤一天比一天粗糙,最后胡子拉碴,面目全非,这是比较到位的。
躲在屋子的杨子姗则嘴唇干裂,还在最后罹患了坏血症。
在那个环境下,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这部电影亲赴南极取景拍摄,不得不说是勇气可嘉。
在后面的片花里,我看到在南极拍摄的那些场景。
无论如何,这部电影开创了在极地拍摄电影的先河。
它究竟价值几何,不妨让时间来证明。
而它最大的价值却并非在此。
南极是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也是个拷问人性的地方。
在那里,人的本质一览无余,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也有了激烈碰撞的机会。
无论如何,相濡以沫还是相忘江湖,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兰亭序》(完)本文原发于公众号:吃书达礼。
如需转载请与本人沟通。
谢谢!
PS:没请周董来配音乐,好可惜。
PSS:请在观影前备足纸巾。
女生不要画眼线,不要画眼影,打粉底要慎重,以免哭花了脸。
提前看了预告片,因为是关于南极的题材,所以非常的感兴趣,其中的内容大概是如意和富春在去往南极的科学站中不行遇到风暴,飞机迫降,机长和一名同伴死了。
只有他们两个人活了下来,富春又很强烈的求生欲望,而如意则很绝望,富春发现了一个废弃的小屋,里边有罐头和柴油,够他们生活75天。
以为如意坠机是左腿骨折,无法行动,一直在小屋养伤,而富春每天出去10小时寻找救援。
就是这样,在南极这片雪白的大陆,两个人是彼此唯一的羁绊。
其他的我就不透露了,但电影中有很多的细节很值得人们沉思。
我看完之后心里很难受,因为我习惯会把我当做故事中的主人公去看电影,像是在经历一场冒险,导致回归现实之后,心里百感交集。
—(说明这是一部非常棒棒哒的电影)
从人物性格来看,吴富春是一个热情,有着人之常情的贪婪和软弱,但在善的驱使下,仍会冒着生命危险救下原本对他不友好的荆如意。
荆如意一直是一个善良的人,她不想俄罗斯女人葬身冰海,不想让吴富春清蒸企鹅。
理性而且善良。
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人物的变化,原本毫无关系甚至单方面敌对的关系,后来变成了生命共同体,一个是腿,一个是大脑,两相配合才有生存的可能性,所以最开始是我“我”想让“你”活,因为这样“我”才有可能活,这是一种自私的爱,到后来,“我”可能不能活下去,“我”希望“你”能活下来,好好地活。
这是一种忘我伟大的爱。
拥有智慧和爱的人是无法被战胜的,无关结局如何。
感动于科考队不畏艰难,一往无前,终其一生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感动于导演、演员克服重重困难将这样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
如意和富春,名字都很接地气。
注定了这是一部接地气的电影。
但是他们的相识,不是在绿意盎然的春天,环境也不富有,更不如意。
满目冰雪皑皑,视野的尽头也只有白色。
这样的环境里,只有他们两个人。
一个土老帽,啥都不懂,空有满腔的热血和不撞南墙誓不回的决心。
另一个好一点,高空物理学家,长期驻扎南极科考站;可惜断了腿。
于是,四肢健全的土老帽照顾断了腿的那个,并且负责找寻出路。
于是,75天里,断了腿的那个一直等着土老帽回家,而土老帽在一次次经历生死考验、濒临死亡后,也总是,如约回家了。
这样的环境,怎能不相爱?
他们的生命中只剩彼此了。
当世界只剩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或者只剩两个男人,又或者两个女人。
只要他们都是心灵健全的好人,那么他们相爱的可能性是95%以上(数据是我瞎扯的,因为我自己这样感觉)最让我感动的是,无论何时,富春都没有放弃过生存下去。
他的眼里始终闪着光,希望之光,虽处绝境但不绝望的光芒,真正强大而勇敢的光芒。
他唯一一次的怯懦,我总觉得是因为不舍得如意,并不是真的要放弃。
也许导演真正想透过电影向我们展示的,是当我们生处逆境的时候(即使是像南极那样严峻的环境),或迷失自我的时候,我们也不要放弃寻找出路。
总会有我们爱的人在家中等待。
而我们也总会找寻到出口的。
这绝对是献给那些曾经失落不得志的年轻人的一部礼赞片。
赵又廷这个男演员自去年来给了我太多惊喜。
先说他在深夜食堂里的表演。
一个聋哑人爸爸。
真正做到了不用台词就能让人被他感动到落泪。
不过也因为角色太成功,让我误以为他只能驾驭深沉悲情的角色。
南极之恋的吴富春打破了我的认知。
没想到他还这么能搞笑。
幽默,甚至是信手拈来的段子,用着他适宜的语调。
我有种直觉,这名演员将来能在荧幕上释放更多光芒。
因为他的眼底也有光。
之前对这部片不了解,票圈发了一众好友争相表达期待之情,让我的期望值也高了起来。
事实证明,这是部有诚意和温暖的爱情片。
以往懒得写长评,看短评评价两极,不禁来谈谈感受。
首先,凡非必然,都是造作。
幸好,一切必然。
这是我对号称“南极实拍”的第一感受,我既怕除了南极全无看点,也怕成了南极纪录片全无精髓。
全片看下来,选择南极只是一个故事的开始和背景,并没有喧宾夺主。
诚如观众提问,一个婚庆公司老板,没怎么读过书,纯土豪,一个高空物理女科学家,不到南极,他们生活连交集都没有,没有交集更无碰撞。
其次,脉络清晰,逻辑相对严密,两位主演各有担当。
开篇赵又廷摆着生疏的土豪架势,和俄罗斯大妞说“我是吴福春,英文名fortune”的时候,小人物的性格就跃然屏上。
导演/编剧说他甚至帮杨子姗梳理人物性格到她从哪个大院长大,出于什么研究了高空物理,喜欢什么等等,赵又廷的角色也如此。
【赵又廷:演绎人类自我对话】平凡人在南极极地,不知有多少人有勇气坚持,有多少人会和荆如意一样选择放弃,选择自杀,又有多少人敢于一次次打开门出去寻找生的机会,门里一片温暖,有暖气有食物有同伴,75天之后燃料燃尽杳无生机,门外漫天大雪,一望无垠,你会经历掉进冰窟、冰海、一个人在黑暗中依靠打火机的火光重燃希望,凿开冰盖逃出生天,但你有机会,找到极光站求生。
易地而处,你有勇气开几次门冲进一地冰雪?
吴福春重复了60多天,哪怕一次次死里逃生。
【杨子姗:演绎人类情感对话】和赵又廷大开大合的场景相比,杨子姗的挑战更严峻,她绝大多数舞台只有小木屋,而且她腿骨折,几乎不能动弹,基本都是卧床。
一个女性,或者一个女科学家,从理智到情感,从辨别方位到讲给富春讲“天上那些事儿”,再到一寸一缕的惦记,到肌肤相亲的体贴,她的情感变化在一步步浸染。
有人说,没看出是爱情片,我想问,在生存绝境里,爱情的表达是什么?
如意冷静内敛的性格,杨子姗把握的很有分寸。
最后,导演对爱情、情怀、信仰的坚信。
不少人知道,这是部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原名是《南极绝恋》,听起来是悲剧,影片最后一幕极光化作本不存在的鲸,似乎也在诉说生命的虚无。
我个人是个happy ending的坚决拥护者,可以说导演最后留的余地是对爱情理想主义者的一种温柔回护,我愿意相信,人在冥冥之中会收到最好的安排,爱情他真的来过。
还有些别的感受,篇幅所限不多写了。
我不想从支持国产电影,支持中国人做到了世界上第一部去南极拍电影……这些角度让没看的朋友们走进电影院。
一部电影真的优秀,他不必靠同情和民族感得分,他该骄傲的在荧屏上挥洒自如。
愿每一个人,都会相信爱情。
(头一次写,如万一有转载,请联系我,谢谢)
《南极之恋》是一部在极端环境下探讨爱情与生存的电影,它以南极这片神秘而严酷的土地为背景,讲述了两位主人公在绝境中相互扶持、共同求生的故事。
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南极的壮丽风光,更深刻地描绘了人性在逆境中的挣扎与光辉。
电影的视觉效果令人震撼,南极的冰川、风暴、极光等自然景观被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里的寒冷与孤独。
在这样的环境中,男女主角的情感发展显得尤为动人。
他们的关系从最初的陌生到相互依赖,再到深深的爱恋,这一过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也正是这些挑战,让他们的爱情显得更为珍贵和纯粹。
赵又廷和杨子姗的表演赋予了角色丰富的情感层次。
赵又廷饰演的男主角在面对绝境时展现出的坚韧和乐观,以及在爱情面前的脆弱和真挚,让人印象深刻。
杨子姗则成功塑造了一个在逆境中逐渐坚强起来的女性形象,她的表现既有力量又充满温柔。
电影中的情感冲突和生存挑战让人深思。
它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勇气和希望的电影。
在南极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两位主人公的故事仿佛在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人陪伴,就有生存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南极之恋》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更在情感上给予了观众深刻的触动。
它让我们思考,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我们是否也能像电影中的主人公那样,保持希望,珍惜身边的人,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
东郭子问庄子,道在哪里?
庄子说,道在屎尿之中。
荆如意对吴富春说:“你给过我两次希望,一次是你把屎端出去,一次是你把屎捡回来”。
不得不说,《南极之恋》所讲的情,竟也和庄子所悟的道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候爱情太激烈,反而不像爱情了。
毕竟,大多数人的爱情里没有太多的生死决别,也谈不上命悬一线。
我一直觉得,爱情应该有它平常的样子,相互依靠,相互全暖,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全在其中。
但偏偏《南极之恋》给它设定了一个极端的条件。
地点在南极,环境险恶的苦寒之地,鲜有人至。
两个初次谋面的人,两个人都不知道怎么产生生存的希望,成就了一部不像爱情电影的爱情电影。
几乎用70天过完差不多一辈子的牵肠挂肚,这是对现代人情感观念的一次巨大挑战,但这同时也是《南极之恋》的高明之处。
在极限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最难的一种关系也慢慢袒露出来。
两个人,异性,一间房,在一片冰山雪地里孤立无援。
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
完全就是曾经一个经典的人性测试。
我一度怀疑最开始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就是不怀好意,兽性、欲望,这些都是隐藏其中的潜台词,脱离了现实社会的法律道德制约,又同时面临生死,人性当中的善与恶,无一不会被放大。
《神话》里的大反派曾经说过:驱动人类做事的最高欲望不外乎两种——贪欲和求知欲。
而这正是引导故事的开端,也由此引出身处绝境的欲望克制和善意抉择。
因飞机失事,处在南极生与死的边缘,甚至没有精致的铺垫,一切就直击吴富春与荆如意两个人。
一个是婚庆公司土豪老板,一个是高空物理学家,就像南极的极昼和极夜,差别太大了。
你看,吴富春在营救如意的时候,他是犹豫的,毕竟面对生死,人都有私心。
死并不难,难的是在绝境里,明知道艰难,也要好好活着。
也就是在绝境里,我们看到了人性中善意的一面。
吴富春不顾生命危险,将如意从飞机残骸中拉出,这是善;又因为如意的一句“海底又黑又冷,不要把她留在这里”,他就拉着受伤的如意和死去的队友一起走,这是担当;知道如意如厕不方便,给她处理好一切,就到屋外等候,这是体贴;不趁人之危,这是仗义。
细细想来,傻愣傻愣的土豪吴富春,居然也有些小可爱。
也正是这些善意的瞬间,让如意对吴富春的印象有了改观,慢慢产生依赖。
细节不会欺骗人,有没有爱我不知道,有情一定是真心的,干净又通透。
其实《南极之恋》的这种人物设定,让我想到了张翠山和殷素素,流落荒岛,互生情愫,相依为命。
男女主的戏份相互交叉影响,融入不少冒险和探索的元素,但它被简化成了一种仪式性的、童话式的色彩,像是各自的独角戏,又像是彼此依靠的二人转。
有种江湖故事感,也有诗意绝美的浪漫。
许多人看电影的时候会觉得,两个人情感戏份似乎不多,怎么就爱上了呢。
其实不是的,全片没怎么提情,却全是情。
譬如吴富春对如意说,如意,我回来了。
这句话太平常了,生活中随处可见,要知道,吴富春的每一次外出都是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他们每一次再聚都是劫后余生。
也正是这么一句“我回来了”,让方寸之间的小木屋有了家的感觉,让人安心,温暖。
又譬如,吴富春说他不吃过期的食品。
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感,就像我们生活里说过的,我不爱吃肉,我吃饱了,我不饿。
其实只是想让眼前人能多吃一点,吃好一点。
在特定了环境里,不吃过期食品,竟也成了一句温馨的情话。
哪怕是捡回来的屎,也有些趣味和温度。
这是调剂两人南极孤旅的小狡黠,也是带给两人生存的希望和线索。
没有刻意放大的爱,却有种平淡的幸福感。
爱情和生活,应该有它本来的样子,吃喝拉撒,柴米油盐。
庄子说道在屎尿之中,是有道理的,庄子的道,其实就是吴富春和荆如意的情。
现实生活里,两个人再有默契也会忽然之间变成前任,而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情在患难之时,才显得愈发珍贵。
比较喜欢那种面对生死轻描淡写的手法,不刻意,不矫饰。
只有经历过绝境和生死的人,才会倍加珍惜陪伴在身边的人,也才会珍视这份情。
影片里有几处转折和呼应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吴富春开头说,南极这种地方,最适合发誓。
到后面,他就真的来了一场没有婚纱没有戒指的空气求婚,尽管一切都是虚拟的,但那份郑重、神圣的仪式感,却比富春之前策划过的任何一场婚礼都要美好。
我们说,誓言之所以庄重,都是因为它实现了,才显得愈发珍贵。
实现不了的,都成了谎言。
而我们也愿意相信,当爱情来临的时候,原来是不需要戒指这种信物的。
谢谢你,我不愿意。
听到这句拒绝求婚的话,我的眼眶不争气地红了。
如意说的“不愿意”,其实是女人最爱说的反语,她知道自己有可能就死在这里,而不愿意他陪她在这儿一起死。
爱你如生命,在如意说出那句话的时候,我信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开始,杨子姗对赵又廷说,如果你死了,我也活不了。
而另一次,她说的是,如果你死了,那我也不活了。
吴富春也是,从一开始“我死了,她怎么办”,到“她死了,我怎么办”,这种语言间的转换,巧妙又催人泪下。
前者是在意自己,后者是在意你。
因为是你,给了我生的希望。
如意本是最不该迷信神灵的科学家,可在失去吴富春的消息时,她紧握着观世音菩萨的玉雕,泪流满面地祷告着,等他回家。
吴富春这个角色面临那么多的死亡时刻,却一次又一次地活着回来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主角光环太浓了,也许是,但你要知道,人一旦心中有了牵挂,无论什么样的险境,都阻挡不了那种强大的信念。
他知道,他是她的希望,所以他得活着回去。
在绝境之中,是什么令我们不泯希望,勇于求生?
我想,电影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不仅仅是因为爱,也因为不愿辜负那一份信任。
在南极苦寒之地,无论是白月光,还是朱砂痣,一切的矫情都没有个卵用。
生命就算再卑微,也得好好活着。
从“如意,我们活下去好吗?
”到“富春,我们活下去。
”不得不说,信念的力量,有时候会以一种超越逻辑的方式存在着。
人在绝境里,最怕孤独。
但如果有了牵挂的人,你是不是还愿意试一试,再咬咬牙坚持一下,都好好活下去?
生活中有太多可能因为艰难,不再互相珍惜的人,反而是互相刁难、争执,甚至不欢而散。
我们能从电影里看到的,更多的是珍贵,珍惜,一个人活着,总得为了点什么。
其实想想看,南极之恋不止发生在南极,我们都曾有经历过一些幽暗、难过、或者绝望的时刻,会有人离你决然而去,也总会有人愿意陪你颠沛流离,相依为命,给你希望,熬过艰难的时刻。
不管怎样,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但愿你不再孤单。
——————————原文刊载于公号:金七言(changgexing2014)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五分是不是太高了?剧情还可以,但是不合理的地方是不是有点多啊?感觉东北还暖和?在东北冬天不戴帽子,耳朵脑袋都得冻傻逼了。掉进冰窟窿里,先不说他在水里能不能活,就算你爬上来,衣服也应该瞬间结冰的。你还能有那么远回来?
理解导演想拍一部南极宣传片,难道南极能吸引观众的就只有爱情么??灾难片拍出了恐怖片的感觉,还特意致敬了《群鸟》,可谁需要你致敬了…女主身为物理学家迷信得可以,让科研女蒙羞,海报真丑,久石让的配乐也一惊一乍让人失望,然而这些都比不上导演的审美失误,自以为是的结局毁所有
当2018年的片子不出意料的出现男女双修时,这片子就不值三颗星了
还直到世界尽头呢,根本是个喜剧片啊哈哈哈哈
赵又廷和杨子姗真是配一脸😄整体结构上跟七十七天蛮像的,在南极拍摄最终能出品这样的作品实属不易必须支持。沃美常营
背景设置真的很赞很赞,结尾彩蛋科考站相关飞过都很让人感动。评论里有人讲为啥非得是托恋爱故事啊 名字直接让人以为烂片云云…赞同。
爱情的另一种形式,不离不弃。2018年迄今为止,看过最好的爱情电影,两位猪脚演技不俗。
7.7那天是你用你的胸罩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这个感觉真让我舒服它让我忘掉在冰天雪地里住你问我还要去何方我说要带你上路看不见你也看不见路最后靠企鹅指路你问我在想什么我说我要做你的主我感觉你不是铁却像铁一样的强和烈我感觉你身上有血因为我们贴在一起是热呼呼我感觉这不是荒野因为屎没拉完差点就被淹灭我感觉我要喝点水因为我真的吃了屎一样难受我不能走我也不能哭因为你的身体已渐渐干枯我要永远这样陪伴着你在极光中沉醉不醒
特别难忘的观影体验,途中抹了好几把眼泪。没想到导演不仅书写得好,电影也拍得如此动(冻)人。极寒之地的极致之恋,朝不保夕的生死相依。不煽情,深情。 十分敬佩剧组奔赴南极拍摄,实景渲染出的真情实感更为加分,对赵又廷又多了一万分好感,杨子姗极美。
这种根本都不能称之为电影,作秀作文何必要跑到南极去拍,麻烦那些科考人员呢
3.5,虽说到企鹅小胖出现之后剧情整体塌陷,虽说如意这个角色十分不讨喜,虽说那件皮草和刻意露肉太过扎眼,但我还是得承认这部电影在飞机坠落和冰窟求生戏中的出彩呈现。以及,我太爱南极和巨鲸了
过日子相濡以沫也不比南极容易
原来南极这么好看!是不是绝境下的相依为命必定产生爱情?一部4星半的电影,刻意回归男女之情的煽情结局拉到3星半。
是风光纪录片,也是科普教育片,还可能是超级英雄片,但就不是苦情浪漫片,对立的人物设定背景下,根本看不到揭示着转变的人物弧光。
女主负责说教,男主负责搞笑。南极的风景还是挺美的。
又作又雷又丧
给创作团队打电话。正是他们的付出才让我感受到了极致之地的纯粹恋爱。不去想这个电影剧情到底现不现实,可不可能,主角光环严重不严重。在一片白,满地冰雪的世界里,两个人互相帮扶,互相约定要好好活下去。如意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还是战胜了富春的相忘于江湖不如相濡以沫。
更像是南极风光片?爱情这条线太生硬,一是演员间并没火花(尤其是如意),二是细节不足,靠台词以及极端规定情境推着。其实就是没有爱情线故事也成立呀(如《火星救援》《地心引力》),当然肯定不是创作者想讲的故事啦。看得出创作者在商业类型与文艺中犹豫。
作为一个从业者,真心觉得这个团队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光是在南极顺利拍完本身就赢了。
与男朋友达成共识:如果是男主角,第一步绝对是杀死女主,都坠机了还在追究责任,没体力了还要拖个尸体,一天散发负能量,三天两头又割个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