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段语焉不详的对话全都没有下文,这样非线性的,跳跃的空间与时间表达,很让人摸不着头脑。
只是在一个个变焦和跳切的镜头中不知所措地看完了电影。
但当我仔细回味它的整体结构,才发现原来是在做白日梦啊。
果然洪常秀出身于实验电影圈,即便他在视觉上的处理很直白,也有很多精心设计的细节在暗示这是一场虚幻的梦。
比如,影片从韩国切换到德国,但影像却没有呈现任何带有欧洲特征的建筑和人物,这毫无差别的环境背景让观众感觉很恍惚。
比如,儿子到底借没借到钱呢?
——并没交代,洪常秀刻意跳过了这段情节,直接进入了梦中的臆想。
如果没借到钱,那么后果是:爱情和事业双双鸡飞蛋打——自己被这段感情搅得心烦意乱,消磨了意志,只能放弃工作,并幻想前女友遭殃来安慰自己。
影片的核心是“引见”,但充满废话、客套话、言不由衷、爹味说教的引见,可能不仅隔靴搔痒,还虚情假意。
而引见之后呢?
到底聊了什么,并没有拍。
《引见》妙在大片大片的留白,留白比内容庞大得多。
画面背景也经常是接近过曝的一片白。
在一片虚空的白里面,能隐约体会到许多微妙的情绪,也许那才是重要的东西。
(一)拍摄于2021年的《引见》,是洪常秀第25部长片。
英文名Introduction。
台湾译作《引言》。
片长66分钟。
又一部短小的电影。
我始终没搞明白片名奥义何在。
我怀疑他就是随性起个名字。
当然,观众可以生发种种解读。
那是观众的事。
(二)从豆瓣标注上看,这是我观看的第二部洪常秀影片(第一部是《处女心经》),早于集中观看洪常秀所有其他影片的时间(集中观看洪常秀影片那几天,每天从早到晚躺在床上关着窗帘开着床尾的投影仪,一天四五部他的影片,规定自己有聊无聊都得看完,只有三餐饭时间下床活动一下,然后继续回到床上。
那几天我自号“电影病人”,近年最疯狂的几天电影时光)。
《引见》我在豆瓣上打了四颗星。
我现在有点疑惑当时怎么打这么高分。
现在第二遍看,我仍然得说,我好像没看懂。
然而不得不说,重温此片时,它的每一个画面,都在我潜意识里被唤醒,感到熟悉。
不是所有影片都具有这种效果。
这有点神奇。
(三)片中三段叙事,或说三个时光碎片。
第一段是年轻男主角在女友陪同下去父亲的韩医馆见父亲(女友在附近等他)。
父亲在忙。
一位老演员来就诊,父亲接待他。
只与儿子打了个招呼就忙工作去了。
儿子坐在椅子上等。
医馆女助理时而跟他寒暄一下。
显示出他多年没来见父亲。
奇怪的是,父亲给老演员做完针灸后,躲进二楼房间,向主祈祷,并趴在桌前睡着了。
他把扎着针的老演员,还有等着自己的儿子,统统扔下没管。
儿子走到外面抽烟。
中年女助理出来与他聊天。
女助理夸他长高了,变帅了,还问他,你以前说爱我,现在还爱我吗?
二人拥抱在一起。
天空下起了大雪。
二人并排站着,看着天空的雪。
第一段在这里结束。
感觉得到一种奇怪与混乱。
就如梦境一般。
这应该是梦。
但是谁的梦?
并不清楚。
这段叙事中既有父亲趴在桌前打盹的镜头,也有儿子从等待的椅子上醒来的镜头(在洪的影片中,醒来未必意味着真正醒来)。
第二段叙事通过语境了解是在柏林,但丝毫没有突显城市建筑特色,令人根本看不出是在柏林(也许就是在首尔拍的),第一段中出现过的女友与母亲一起,去见母亲的女画家朋友(金敏喜扮演的,老实说,前面镜头里她老是侧影,我都不太敢确认是她)。
女友将在母亲的朋友这里寄宿一段。
她在柏林学服装设计。
先是母女俩有一句没一句聊着。
后是三人聊天。
看完电影我没记住她们都聊了些什么。
母女站在街边仰望一棵树,感叹树上有奇怪的鸟窝。
但镜头没有展示树也没有展示鸟窝。
只展示她们惊奇的目光(在后面的镜头里专门给出了树的画面,树冠上散布着十几个鸟窝,看得出,又一个洪常秀把看到的令他惊叹的事物写入电影中的例子)。
我也不太记得金敏喜与她们一起的聊天内容。
都是些不咸不淡的日常闲扯。
甚至难以引起人的仔细关注。
然后女友收到手机信息,男友来看她了。
金敏喜看了地址后说,离这里不远。
她去见男友。
男主角以这种方式回到叙事中来。
二人站在湖边,她问,你怎么这么远也不打个电话就跑来看我,你有钱吗?
他笑着点点头说,有钱。
一对年轻的爱人,彼此深爱着,又很害羞。
二人走在街边,他停住,又点了根烟,跟她拥抱在一起。
纯情的拥抱。
第二段结束于这里。
第三段男主角的母亲出现了。
她和第一段中就医的老演员坐在餐馆里。
他们是朋友。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老演员夸过他一次,说他长得帅,可以当演员。
男主角把这话当真了,后来果真去当了演员。
但他在表演时有一个障碍,演不了拥抱和接吻的戏。
母亲希望老演员来开导一下儿子。
儿子带着一位哥们一同赴约。
老演员与男主角就拥抱与爱的关系有一番辩论。
男主角说,拥抱意味着真爱,他无法拥抱女演员,因为觉得这样对不起女友。
不是女友觉得这样不行,是他自己心里过不去。
“为什么不能拥抱呢?
不管是真心还是玩玩,那都是爱!
谁管是玩玩,演戏,还是假的!
”老演员激动得高吼起来。
男主角不适应,跟自己的哥们离开了酒桌。
他们回到停在海边的车上。
男主角在车里睡了一觉。
做了个梦。
梦到分手的女友患了眼疾,还被自己的德国男友劈腿了(插足者是位韩国女人,显然是前面金敏喜演的女画家),她坐在海边想自杀,与他偶遇。
她见到他很开心,放弃了自杀念头。
他从梦中醒来,跟哥们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天,还脱下外衣,跑到海水里浸泡自己。
冬天的海,他冷得打战。
哥们帮他穿好衣服,拥抱他给他取暖。
二人讨论着不远处他母亲住的宾馆。
他们往宾馆方向看着,看到母亲,在阳台上正看着他们。
电影差不多就这样结束了。
让我看了个懵逼。
我一直期待着,后面有什么样的重要包袱要抖?
只是这些平淡的日常生活画面吗?
何以要拍这些?
想表达什么?
总觉得有什么包袱待抖,以完成影片的高潮表达,显露作者的真实目的。
看《逃走的女人》时我就抱着这种期待看完前面近一个小时(《逃走的女人》片长76分钟),在最后不到20分钟里,总算抖了包袱,虽然力度很弱,但也可理解为作者对生活的真实思考。
然而这部《引见》,到最后一分钟也没看到什么“奇峰崛起”的效果。
影像完全遵循另一套神秘逻辑。
(四)不会是导演错了。
一定是我错了。
因为这是洪常秀,不是什么阿猫阿狗。
他一向机锋甚深,心思缜密,且惯于与观众玩猜谜游戏。
三段叙事,大量留白,唯一的贯穿线索是男主角。
可拼凑出一些信息:男主角与父亲关系疏远,二人都不知道如何面对对方;父母离婚。
男主角甚至可能没得到父亲的财务支持。
他爱他的女友,远道奔赴柏林,只为见到她,还提出想要留在柏林读书,跟她在一起;显然,这是没有实现的目标,可能由于距离,二人最终分了手。
男主角是一个纯情的男人,有别于以往洪常秀影片中绝大多数男人。
他当演员,却演不了亲热戏,觉得是对自己现实中爱情的背叛。
女友离开他多年之后,他以梦的方式,寻找某种心理圆满。
第三段戏甚至让人怀疑他是不是转了性向,开始亲近同性。
但这些仍不足以让我品出这部片子的关键何在。
洪拍一部片子,只是满足于展示一个年轻男人的这样几个生活碎片吗?
显然不是的。
这部我没看懂的片子在西方引起轰动。
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五)借助豆瓣上一些评论,印证了这部片是梦境与现实的超现实主义组合。
是一个魔幻的电影文本。
应该是洪常秀拍片生涯中最富实验性的一个电影文本。
他一向喜欢模糊梦与现实的边界。
但以往片中多少还会有一些画面上的提示,比如主角趴在桌上睡觉。
细心的观众可以解读出哪一段是梦境。
本片第一段中父亲与儿子分别有趴睡和醒来的镜头。
第二段中还有女友的母亲站在窗前发呆的镜头(疑似神游,醒着做梦)。
你只感觉到人物关系有梦境般的古怪与荒诞,比如第三段中因认为拥抱代表着真爱而演不了拥吻戏的男主角,在第一段与父亲的女助理抱在一起表现暧昧;再如第三段中明明母亲与老演员在餐馆里喝酒,男主角中途与哥们借故离开一阵,却在海边看到母亲在附近宾馆阳台上看着他们。
是梦,甚至还有梦中梦。
但究竟何处是梦,何处是现实,没有明显的分界。
甚至更奇诡的是,究竟是何人的梦?
有人说是父亲的梦(这就不难解释第一段中男主角与父亲的女助理抱在一起,因为这代表的是父亲的幻想),有人说是儿子的梦。
有人说本片中父亲与儿子在形象上同一化了。
儿子有时也代表着父亲。
因为是梦,所以具有种种可能。
本片的混淆、大量留白,制造出无限开放的解读空间。
因此,洪常秀用这部片制造了一段梦的材料,扔给好奇的观众去“啃”,去遐想,去无限解读。
(六)洪常秀在正式拍电影生涯之前,在美国留学多年,期间学的是视觉艺术专业,而非传统的电影专业。
甚至在接触布列松的《乡村牧师日记》一片前,他只玩实验短片,都没想过要拍叙事电影。
自他问鼎电影以来,他从来都是在他的片中贯穿种种实验思维。
最典型的是落实在他的一部部影片中的各种结构实验。
用以展示传统叙事影片难以抵达的对真实的洞察。
前面大量影片的实验性,还可被界定,被分析,而《引见》,如一块生肉,流着血,难以下口。
(七)虽然看了几篇深入分析的评论,我依然觉得,《引见》是一部超出我感觉之外的影片。
我从用超技术流观念组织起的一堆松散而平淡的生活画面里,难以获取对电影领悟的快感。
它究竟带给我什么?
(八)疫情前后,洪常秀的电影出现一些新变化。
仿佛进入另外一个季节。
秋季或冬季(我希望只是秋季,因为冬季意味着即将终结)?
《引见》里罕见地展示出父子关系(这是《江边旅馆》里有展示和探讨的主题),以及母子关系,还有母女关系。
洪常秀似乎老了,游荡不动了,开始关注社会的稳定结构——家庭。
(九)本片中三段叙事都以维持数秒的渐黑淡出画面作结。
(十)配乐,就一把吉它,偶尔拨弄几根弦,弄点旋律。
(十一)洪常秀影片中无论男男女女,年老年少,大多烟不离手。
(十二)洪常秀在冬天拍的电影里,经常突然下雪。
是韩国经常下雪吗?
(十三)在《引见》里,戏剧演员奇周峯又现身了(与《草叶集》里同为戏剧演员,但显然不同命运,这部里他是个成功的老演员)。
上韩医馆扎针,做身体理疗。
(十四)一个因感觉对不起女朋友而拍不了吻戏的男演员,洪常秀影片中的新一代人,好像从另一个星球来的。
纯情男。
爱的道德主义者。
他也是洪影片中新一代的年轻面孔。
演员叫申锡镐。
此前在洪的片中打过两次酱油。
这部片中成为男主角。
此后片中,将连接出现他的身影,他简直是新时期的刘俊相。
长着一副更清纯面孔。
更白嫩。
除更年轻男女以外,洪常秀疫情及之后影片中,也会展示更老一些的女人,比如李慧英扮演的由中年迈入老年并思考死亡问题的女性主角(此前他影片中,女性主角几乎全是年轻的,男性角色倒是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当然,于佩尔是唯一例外)。
进入秋季或冬季后,洪常秀的影片开始有更宽泛主题。
情欲不再是唯一的。
他像由一个笔直向前的窄巷,进入一片宽阔的平原。
241214
【找】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不】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到】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敏】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感】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词】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找】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不】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到】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敏】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感】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词】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找】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不】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到】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敏】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感】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词】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找】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不】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到】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敏】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感】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词】正文字数不少于140字
因为工作看了三遍,第一遍感受到时间流逝。
第二遍嘲讽人和人之间的假客气,和自以为是的重要。
第三遍,意识到引见背后藏着的人际交往局部真心外的假意,和面对大海时,那些刻意维持的堡垒被海水瞬间推倒的坦诚与寒意。
或许故事可以理解为,女生要去国外学艺术,她妈妈把她引见给了德国画家老同学。
男生不想异地,结合拜访父亲时,偶然遇见了话剧天才的经历,编出“他说我长得帅,适合当演员”的故事,然后让父母协助自己去国外学艺术。
以及最后,男女分手,男生放弃表演,母亲又引见男生去见话剧演员,而男生却把自己的朋友带去,帮他引见。
引见中人脉的需求是真诚的,而目的和说辞却各有不同的虚假。
但是也给出了答案。
“神啊,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不会这样过一生。
”以及,“拥抱就是有意义”。
我觉得很妙的场景是3中,演员,妈妈,儿子,和儿子的朋友。
四个人之间微妙的尴尬。
演员有种被利用的恼怒。
妈妈有些不得不的假客气。
朋友是不想走却留不下来融不入的尴尬。
只有儿子,有一种从头到尾的坦诚。
他抽烟,坦诚交代曾对年长女性的爱慕,不想异地就飞去找她的冲动,毫不掩饰对父亲的一丝丝反感,最后也是他在海水里感受寒意。
所以,我为我曾经对洪导因为不理解所以不喜欢的态度道歉。
这种人际交往中微妙的情感变化,和复杂的态度,他能毫不费劲地展露。
关于无尽中也是一些散落的片段,但是少了一丢丢这么深刻的见解。
他的电影是观察人的,且不仅仅是墙壁上的苍蝇。
必须写在正文前用以强调的是,电影不应该用这种方式去观看,这也是我在短评中表示愤怒的原因,到底是否有必要把完整的电影拆解来证明它的优劣。
电影被刻意地标记上了1到3个章节,男主角英浩贯穿始终。
但是每一章节都会出现看似前后不太连贯的情节,而这些不连贯的切口就是解读本片的入口。
1.一个看似非常平淡却又有些莫名其妙的开场,父亲在做忏悔。
之后英浩和女朋友出场,并交代英浩去了一个诊所办事。
继续平淡乏味的看诊情节,期间透露了一个与第三章最相关的情节,即英浩在诊所的这个时点并不认识那个有名的演员。
在第一章节结尾出现了第一个不连贯情节:英浩与诊所前台大姐雪中对话,内容是回忆过去还暗暗搓搓有些暧昧。
英浩主动拥抱了大姐,而男女的拥抱在他眼里是有“某种绝对价值”的。
这段情节很像是英浩在沙发上出神想起的某个往事的变奏。
2.女朋友周媛在妈妈陪同下出国留学,刚来了一天英浩竟然因为思念就追了来。
这一章节的不连贯情节就是两场英浩和周媛的对话,第一场两人看起来挺相亲相爱地准备一起吃饭,第二次英浩主动拥抱了周媛说“我不想离你那么远”两人面容稍微有些悲伤,之后英浩还许诺说自己也会来留学“可以试着向爸爸要钱”。
这样看来这两段情节并不是连续发生的,甚至于第一段英浩来找周媛就没有发生,只是周媛在路边出神的想象。
3. 第三章节没有出现角色独处出神的情节,很可能所有情节都是真实的,但是由于省略的情节太多,看起来时间跨度很长。
英浩妈妈和演员单独吃饭的对话中提及了英浩“因为老师您才当的演员”,对应了第一章节英浩并不认识这个演员,也表明第一章节和第三章节相差的时间应该不短,并且在第一章节中省略了英浩和演员的对话。
这章节不连贯情节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在英浩和朋友贞秀第一次走出餐馆抽烟后,紧接的是英浩妈妈给贞秀倒酒而英浩不在餐馆里。
之后对话的重点都在英浩不想做演员的重要原因是不想做亲密的行为。
而这个想法与第一、二章节英浩主动拥抱的行为不一致。
也表示其中缺失了一部分情节或者其中有虚假情节。
(这里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餐馆如同一个时空转换的空间,英浩和朋友出来抽烟的前后两次对话并不发生在连贯的时间。
)第二次是沙滩上遇到女朋友周媛,这是一个明显的梦境情节,也可以看作是把(相对第二章节)的多年后的结局放到这个时点来揭晓。
第三次是英浩和贞秀睡醒下车在沙滩散步却看到酒店窗口的英浩妈妈。
这段情节和餐馆喝酒聊天的情节相悖,也可以视为不是一天发生的事情。
而如果两人完全没有进到餐馆里并且早于妈妈去餐馆的时间到了沙滩,这段情节就成了“真实”的情节。
那如果按照英浩下车和贞秀说的“有话单独和你说”和之后英浩独自下海的情节,英浩是否做了一个可怕的决定告诉了贞秀并付诸行动。
这样,英浩没有再上岸,父亲在片头进行了忏悔,成为了本片最真实的情节。
如同第一章节英浩父亲在工作台上俯身睡着,我也可能在昨天看完电影睡了一觉,以上情节都是爸爸的梦,也可能都是我的梦。
概不负责。
人与人之间相交非常敷衍、表面,只是因为需要才会礼貌地彼此交织,而每个人真正的本质却相互孤立着。
男主父亲开场的祈祷,独处的疲惫落寞,与儿子照面时相顾无言的片刻,面对著名演员装出来的社交热情。
他在别人眼中是很成功的人,有体面职业和大笔存款。
但他向主请求让他重新活一遍,为此他愿意付出所有钱财,用心照顾贫穷的孤儿。
但他的儿子花钱处处紧张,因为他不给儿子钱用。
著名演员上楼见医生前在楼下抽烟,上去后说只是顺路来看看,所以没提前通知。
随后医生邀请他吃饭他又说刚好有事要商量。
本就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
这种明显的前后矛盾医生也不计较,一来演员地位高,他没资格计较,二来大家也不是很在意对方的生活。
演员说家里有好事情时医生也懒得多问。
只是在疲惫的生活里假装热情地把相处的时间糊弄过去而已,独处时才是自己。
男主不情不愿过来应付父亲,结果在沙发上等了又等,也没有等到。
父子关系很僵硬。
男主和医生助理看起来关系很好,但其实也只是表面关系,聊天时完全无话可聊,可两个人站在一起又不能不说话,否则气氛太尴尬。
统共也没交流几句,一句“你瘦了”换着说了三遍就离谱。
第二段里的画家是个离了婚的少与人交往的独居人士。
女主让画家无需说敬语,画家笑着说你也不用说敬语了,总说敬语很麻烦。
但之后又一直和女主说敬语。
画家和女主妈妈抽烟,说女主想住多久都可以,和她聊聊天也很好,只是客套话。
东亚人尤其擅长这种客套话。
在草地上画家、女主和女主母亲交流时,母亲对女儿管束很严,画家不好站队,在两个人中间和稀泥。
有画家在面前,母亲对女儿的态度也下意识放缓了一些。
大家都很客气很随和。
很疏离。
第三段是洪尚秀最擅长的酒桌戏,私以为也是全片最好的一段戏。
四人之间关系微妙,演员权势最大,只有母亲能用柔软手段稍微与他周旋。
母亲关心儿子又给儿子压力。
两个小辈核心在男主身上,男主的朋友一入桌就被两个长辈有意地争对和忽略。
位置安排也在照应彼此间的关系。
演员虽然独坐一边但完全压过对面三个人,朋友被挂在四人桌外面。
一人独坐一边面对多人的情况在《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也出现过,但那完全是另一种意思了,表达了女主孤独无助。
演员权势大,不准人喝醉又一直灌酒,训斥男主后和母亲道歉也毫无诚意,只是面子工程总要做些。
这就像他明明是有目的来找男主父亲却说是路过一样。
男主在车上做梦,梦到分手的女友。
梦里女友生活地很不幸,他温温柔柔和女友说话,还说会想办法帮她治病。
朋友把男主叫醒,男主神情遥远但对梦境只字不提,只是自己下了一趟海。
看到男主从梦境中醒来的神情,非常感慨:人与人就是这样相交的啊。
世界真荒谬,真正重要的东西难以分享,在言语间流浪的都非必要。
是一部完完全全像生活一样的电影,感觉就是随手从生活中截取了几个片段,很多事都没头没尾用不着交代清楚,观众是在看别人的生活也是在看自己的生活,因为人与人其实都相似。
但现实生活中真正关心别人生活的人有多少呢?
大家都只看着自己而已。
我挺喜欢洪尚秀这种切断时间线的方式。
依稀记得一句话说最好的作家从人物生活中随便截取十分钟来描写也能完全展示人物。
我觉得洪尚秀做到了。
洪尚秀的电影一般都探讨人的心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的对话与镜头设计看起来非常随意,但其实都精心设计,人与人之间位置距离方位的安排都有讲究,包括人的下意识小动作。
比如画家与人相处时的小动作都比较疏离防备。
再以人际关系举例。
人与人之间相处会有不同磁场,力量的强弱与感情强弱。
可以明显察觉到男主与父亲母亲女友朋友演员以及医生助手相处时都有不同的力量感情关系,这些必须前后协调一致观众细想起来才不觉得违和。
饭桌是最好展现人物关系的场所之一,再加点酒或许可剥开社交外壳激发人物真实的内心。
虽然洪尚秀以尴尬出名,但我觉得社交的孤独与世界的荒谬或许是更深沉的东西。
洪尚秀很少拍热闹的东西,就算是一堆人聚餐,也一定会有尴尬的关系和事件。
他电影的意义总是在缝隙中流露出来,因为他喜欢探讨生活与自我,而生活与自我的意义本就是从缝隙中流露的。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中缺乏缝隙,他就不会思考也不会明白生活与自我的意义。
在这部电影中唯一让我觉得并非从缝隙中流露意义的镜头是男女主拥抱后有关爱情的对视。
这样的爱情确实是普通人生活中无关缝隙的事物。
大部分导演的电影主题也并非从缝隙中流露,因为他们探讨的东西无关缝隙:爱情政治社会梦想等等。
继去年仅有一部作品《逃走的女人》问世的低产年后,韩国导演洪常秀今年又返回高产高速的创作道路上,接连有两部新作入选欧洲三大电影节。
这部黑白片《引见》短小精悍,仅一个小时左右的篇幅,却尽情玩弄叙事实验的结构,并意外拿下今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剧本奖,这也是洪常秀继去年获得最佳导演银熊奖后再一次征服柏林评委。
影片由三段时空暧昧的情节组合而成,这三段情节的先后顺序令人生疑,原因是出现了不少人物入睡/醒来的镜头,令情节不断陷入真实与梦境/幻想混淆的情形。
这种用梦境表现人物潜意识的手法在洪常秀的作品里并不罕见,从早期的《夜与日》到《自由之丘》,再到近年的《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江边旅馆》等等。
然而,此次有别于往日清晰的界限,不再刻意拍摄人物醒来的画面(仅最后男主角和朋友两人醒来从车内走出一幕),故意扰乱时空制造出错觉和幻觉,观众一时间难以分辨哪些是真实发生的情节,哪些是角色的梦境或者幻想出来的情节。
黑白影像为彻底抹去现实与梦境的界限提供了简洁有效的途径,观众往往难以发现时空转变的提示,随之坠入导演精心设计好的花招里。
比如像第二段发生在柏林的故事,有意避开很多异国的建筑和风景标志,让人觉得人物身处韩国,仍然在延续第一段的情节,其真实程度令人高度怀疑,很可能是女友幻想出来的情节。
洪常秀显然已掌握了一种顺手拈来让人物随时堕入白日梦的独门绝技,堪比超现实主义大师布努埃尔。
这种实验叙事方式使情节忽而断裂又重新接上,却流露出前后矛盾的感觉,形成逐渐远离现实的叙事语境,却暗中准确暴露出人物内心的潜意识。
比如最后男主角在海滩上重遇前女友的情节,将她想象成一个因眼疾被德国丈夫抛弃的女人(讽刺她眼光差遇人不淑?
) 与此同时,不少关键情节里出现大量的省略和留白,比如男主角究竟是什么时候和女友分手的?
他是为了去德国留学才去诊所找父亲借钱吗?
这些语焉不详的情节为观众理解这部简洁明快的影片提供了不同的出口。
影片以“引见”为题,三段故事分别出现一个引见的场面。
这种经由第三者产生交流的方式也是导演过往作品经常浮现的经典场景,在这部新片里则不断引出琐碎的话题,诸如女性独立生活、晚辈和长辈的交流用语、演员拍戏时的亲密行为与忠诚的关系等等。
而最明显的转变是核心人物不再是缪斯女神金敏喜塑造的女性,也不是往日作品里油腻自恋的中年男人,而是青年男子。
从年轻人的视角去看待父母、爱情、事业,引出两代人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处事方式,尤其是男主角发表对“拥抱”这个动作的象征意义,而三段故事又以他和不同角色的拥抱画面而告终,很难不让人有更多的联想。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洪常秀导演似乎找到打破成本限制的劣势,充分发挥因地制宜的优势。
这部作品的第二段拍摄于去年他参加柏林电影节期间,导演在电影节上拍摄电影,洪常秀未必是首创,但是他在时间和资金限制的条件下,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成果,比如在戛纳拍摄的《在异国》和《克莱尔的相机》,以及同样在柏林拍摄的《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他并未受限于种种条件限制,却能在现成环境、拍摄周期、演员选角上发挥出惊人的灵活性,创作出一部部风格鲜明的佳作。
而他的缪斯女神金敏喜无疑给予了最大的助力,尽管在这部新片里,她出现的篇幅并不多。
片子很短,三个时间的片段讲完便罢。
观影一个小时以后,片中唯一波动的片段演员前辈的怒吼“有灵魂的,没有灵魂的,或是欺骗的拥抱,又怎样呢,有一点点美好就好了,有什么错呢?
有什么错呢?
”,台词依然徘徊在耳我边。
那是整部电影最激烈的地方,也是我觉得导演要强烈表达的内容。
【不完美的拥抱,又怎样呢?
】自己和片中年轻人很像,认为满怀真挚的爱才有价值,真心付出的亲情才具意义,虚假的拥抱和没有灵魂的给予于我而言是无法接受的。
每一个拥抱都是真心的,有迹可循的。
可能现实中,真的如片中任务设定的那样,是时间,教会我们其实哪怕只有一点点装模做样的美好也可以?
年轻的人们,学着吸烟,学着走向新的生活,然后学着承担支离破碎的爱情,学着接受着遥不可及的理想,学着拥抱不完美的拥抱,毕竟【都卑鄙,都满足于谎言,都做着龌龊的事,还说那是好的,都这么生活着。
】
我观看影片的时候一直在寻找一种时间上的顺序,但是在看到最后一场海边餐馆的戏、我完全迷失在剧情的先后顺序上,而且这种迷失反而带来了一种余味悠远的美感。
男青年英浩的人生观是这部电影的主线:他认为接吻和拥抱等亲密的动作、就是在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没有所谓的逢场作戏和灰色地带,所以他无法接受演员这项工作。
但是我们并不能认为英浩就是一个专一的人,在电影的第一场戏里他和父亲诊所的女助手之间明显是旧情人的关系,他依旧给了旧情人一个拥抱、而且这个拥抱在他的心目中是真诚的和不含糊的,虽然诊所外面还有一个现女友在等着他。
那么英浩其实是非常深爱现女友的,为了给她一个惊喜不远万里奔赴柏林、甚至认真的开始计划也在柏林求学,因此才有影片第一场在父亲诊所的戏、他是在向父亲寻求援助。
英浩的父亲是一个对钱很看重的人,他磨磨蹭蹭的不愿意见英浩,我猜测最终英浩也没能从父亲那里得到任何帮助。
不过很偶然的机缘,他遇到了那个名演员、被鼓励去演戏。
英浩的现女友Jowun独自在柏林、这么漂亮的东方女子很自然的有很多的追求者,于是她主动提出分手、并嫁给了一个德国人。
然后Jowun又生病、德国人和她离婚(我怀疑她的当时的丈夫娶了同住的女画家)、回到韩国、在海边又遇到了英浩。
英浩用笑脸在不断的鼓励Jowun接受治疗,他们两个人的未来估计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
英浩在柏林与Jowun的那个深情的拥抱,是影片中的亮点,爱之深切、却被无情抛弃,所以英浩在影片最后一幕跳入冰冷海水里、是一个心死如铁的痴情男的无声的哭诉,在整部影片中都以微笑阳光的外表示人的英浩,此刻目光呆滞。
他没有未来没有方向,似乎是Jowun的背叛伤害了他,但是他之前抛弃前女友的行径似乎也预示着一个不幸的结局。
影片把现实和梦境混淆的几乎没有界限,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读,甚至连最后英浩和好友之间的拥抱也可以有什么暗示。
不过我觉得导演把英浩的伤痛尽可能放置在无限远处、又利用时空的转换、单调的对白和黑白的镜头、远远的绕着主题有一搭无一搭的讲诉,给了观众充分的相像空间。
本来感情世界里就没有唯一标准,洪常秀的电影风格在朴素和简单上做出了新花样。
电影的第53—58分钟,给出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梦的进口与出口。
正是这五分钟缺口的清晰存在,完整的线性时间被打散了,于是自然地疑问:只是存在这一个缺口吗?
还有,只有这一种进出口的可能吗?
此外,电影的时序即是事件的时序吗?
抱着这种怀疑我们对电影作一个拆分。
按照原有的标记,电影分成了三段,每个段落内又可以拆成两部分,第一段:第一次到访医院(1a)、第二次到访医院(1b);第二段:到异国安置(2a)、在异国跟英浩碰面(2b)第三段:餐厅与演员碰面(3a)、在海边(3b)通过台词可知,2b发生在2a后的24小时之内(“不到一天就追过来了”),3b紧接3a发生(“那位为什么老灌我们酒”),然而1b与1a之间的时间间隙因为缺乏任何参照不得而知。
第三段发生在第一段之后(跟演员再次见面),第三段发生在第二段之后(眼睛生病退学了),第一二段之间时序不明。
至此,段落的时序与事件的时序也不再完全咬合了。
甚至借由1b处英浩要戒烟的台词,而第二三段他都在继续抽烟,可以合理推测1b发生在第二段与第三段之后。
如果再对53—58分钟梦的真实性继续怀疑,第二三段的时序恐怕要再次打上一个问号。
甚至,只有这个五分钟是梦吗?
基于此,找出了电影中存在的如下游离出线性时间的出入点,一类是梦,一类是出神。
出神多呈现为zoom in,与53分钟入梦的方式一致。
按照电影的时序标记如下,有完整出入点的置于一块:
A/A'7'28'' 英浩走神:入口A,7'35'' 英浩回神:出口:A',(zoom in)
B/B'7'44'' 演员入睡:入口B,10'38'' ,演员睡醒:出口B'
C'8'24'' 英浩被叫醒:出口C'
D10'24'' 爸爸入睡:入口D
E'11'59'' 英浩回神:出口E'
F'21'38'' 女友妈妈回神:出口F'
G/G'27'47'' 女友出神:入口G,28'04'' 女友回神:出口G' (zoom in)
H'28'28'' 英浩回神:出口H'
I/I'53'07'' 英浩入睡:入口I,58'36'' 英浩睡醒:出口I'
J'53'36'' 女友回神:出口J'
K61'48'' 母亲出神:入口K (zoom in)
L65'09'' 英浩出神:入口L完毕。
我们再回到53-58分钟的梦段落,发现中间插入了女友坐在海边回神的出口J',原本牢靠的出入点被打破了,与此同时,这也是全片最后一个出口点,如果将此前所有时间视作女友的出神当然可以成立。
按照同样逻辑,再往前倒到全片第一个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的时刻,即第10分钟爸爸入睡,那么此后的所有时间即是爸爸的梦。
然而,在一二三段的时序依旧存疑之下,第一个与最后一个出入口依旧有着其他的可能性。
如同《自由之丘》,并不需要复原真实的时序,而以A某作为入口,然后从B某身上出来,在洪的电影中更是数见不鲜。
那么,冲破出入口,得以将一组时间凝合在一起的是什么?
9.5/10 #siff24th 洪尚秀回到了他最擅长的领域: 玩弄文本结构,并用其一贯精简的推镜和双人镜头将文本优点最大化。三段故事每段都包含了至少一次的“引见”(陌生人的见面),但同时也都是一种“本可能发生的叙事”其中的“引子”(Introduction), 第一段父亲与儿子的谈话并未交代(显然父亲有重病),第二段男生之后的留学路并未交代,第三段饭局后两个男生间本约好的“聊聊”并未交代,故事在描绘“引见”的同时,这也成为了其结构上的本体。且三段故事之间也通过人物的关联和时间的延续彼此“引领”,互为“引见”。洪尚秀的剧本已然如此出神入化。而那个梦境则又是意料外的打破了此前被设定好的结构,通过这层想象获得了梦境中将要发生的“引见”(女友和母亲),从此得出了那个被藏匿起来的“4”,令人惊喜。
有一种看我同学拍的作业的感觉,他们也是会用黑白,因为可以遮蔽掉场景的一些东西,可能不会有这么专业的表演,但场景感觉也是随便的,往往我们借哪个同学的家可以拍也就拍了,置景是要有时间有钱才做的事情,没有的话就调成黑白或者去掉更多的装饰假装更高级,有的时候很简单,就是A和B说了什么,又去做了什么,因为剧本就是一两天写好的,也不会有太多人提意见,但是交完作业老师问想法,心里还是会编出很多理由来,这些理由可能就可以成为这样的电影的评论。
洪尚秀小作坊如果继续敷衍了事胡逼乱拍就是你们这群文青惯的
真是大巧不工了。如片名所示,全片很诚实地在展现“引见”=”某种与陌异的相遇“前后,男女主自身的变化—一种主体的可塑性与流动性。而作为“引见者”的父母在其中又牵扯出洪片少见的对代际以及韩国层级文化的思考,非常饱满。
参加洪尚秀电影演员选拔 首先得学会连抽十根烟
三次拥抱,越来越冷,也越来越暖。
#Berlinale No.3把生活拍得很缥缈,但内容过于私人了,我个人感觉并不好看
64/365
3.5
SIFF24 with曾老師;「男人擁抱女人就是愛情」酒桌上的嘶吼是洪本人的心聲吧 但這種小朋友的戀愛我一點興趣都沒有哈🤡夢境這種也不是什麼驚喜的點了 在別的作品裡更好 只能說是無聊 太無聊了
这。。。。。平淡出水了,返璞归真也不是这个返法😅还是僵硬的镜头没有一点美感,搞文艺的要是有了粉丝基础还真是陷进去了无法自拔。建议来拍我,连剧本都不用了。不过他电影里的年轻女性穿着风格都相当Korea。
在小制作和小主题之上通过叙事和剪辑无限拓展背后“未讲述但已发生”的空间,并在此过程中玩弄拼接和思维的乐趣,是洪导最拿手的,这也是为什么一部只有一小时的电影,却能够包含远超过其时长的文本内容。“引见”这个事件在本片中巧妙地串联起两段完全不同的时空,它们之间又通过人物的梦境拟合在一起,而电影里没有明确交代的事,还会重新定义我们已经看到的。电影也许在说,一个人的生命不仅是现在和过去,还包括这段线性时间线之外“非事实”的那部分,我们对它的想象和做梦,某种程度上比已经发生的实际的生活还要来得真实。现实世界充满有形和无形的阻碍,只有在梦境和想象里我们才能找到栖身之处。
洪尚秀以后也拍大海空镜头就行了,剩下的豆瓣洪学家们会自行去脑补~
男主看望父亲遇名导,女主留学母亲介绍女人家给她住,男主又见名导被教育。👨🏻⚕️🚬🇩🇪🌊
#BJIFF2021#黑白,从头到尾其实只是看了个寂寞,看过最短的一部洪尚秀,故事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俩小年轻从相恋到失恋的过程(大家对男主的相貌一致交口称赞),叙事方式却相当别致(倒叙,穿插,闪回,梦境,留白,仿照纪录片,标志性的话唠)。金敏喜友情客串一把,还在德国取景。电影剧本依然文学,最终能获得银熊最佳编剧也不足为奇了,洪尚秀即使不当导演,也必须是一个好的小说家。感觉那位醉酒大叔的话其实也不无道理的哦——无论真心或假意,拥抱接吻难道不是爱的表现吗?
这部老洪不是很用心,但别有趣味。这部小片深得我心。男主煞有其事地说明拥抱是具有绝对意义的,拥抱这个动作是对对方爱意的证明,所以男主的朋友最后的对他的拥抱更显得意味深长,统称为“爱的抱抱”十分合理了。
用奉俊昊时间(凌晨五点)看了一部洪常秀电影。没有太多回味,洪常秀已经完全进入了随心所欲的轻巧状态,像是返璞归真了,不追求任何表达,只为一情一景一思绪,抽几根烟、喝几杯烧酒,唠唠嗑完事了。看着是他熟悉的套路,但过去追求的那点想要透彻的余韵变少了。
siff12: 时长只有一小时多点,却仿佛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技术如果是服务于剧本的手段,而洪氏剧本只是为了无聊去扩大无聊,这种所有角色都极度让人生厌的感觉,完全不懂意义何在,本届最讨厌的片子无疑。
“引见”更多的是动词,引出相遇,引出分别,更美妙的,是引出海边车内发醉的那场梦境中的再会。但在不断的引发后,似乎并未存在新的“奇遇”,一如既往的结构和反身外,却又以不做结的方式于洪既定周密的“随机”规则中再次进化出对一切发生时刻的任意欣赏与即兴联想。同心怡女助手相逢时的雪,梦醒别离后冰冷的海水,或甜蜜或痛苦,都是构成接下来的“过去”,与刚流逝的“未来”。
2021 SIFF 7分 至少比江边旅馆强点吧… 时长也很友好。电影节常客的人缘真的羡慕不来,剧本说拿就拿了。要被「著名话剧演员」笑死了,逃不掉的油腻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