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过小雀斑的霍金后再看这版本尼的霍金还真是互补,卷福这版聚焦在霍金人生的重要时刻。
黄金时间刚刚开始就得知身患绝症,人生的意义突然变得如此急迫又现实,霍金对时间和宇宙起源的“神来之笔”和他当时的身体状况有没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呢······ 这应该是本尼出名前的表演,他那张大长脸上裂开的傻笑还真的蛮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虽然没有小雀斑那版的长跨度,但也很不错了。
以一段因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而获诺奖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采访,开启了霍金读博经历与其发现“宇宙的开端处必有奇点,也就是相对论失效的地方”的故事。
以采访贯穿整个电影,从“这是你所听到最深刻的东西”到“这是时间起源的声音”,逐渐清晰了霍金“宇宙有起源”的提出到证实,这比直接在电影结束后文字提示来的更加深刻。
霍金有种能力让你知道,在这广袤的宇宙中,即使你如此渺小,你仍能去探索更加广阔的天地,思索着辽阔的宇宙。
也会因为他的话而感觉到宇宙美妙,如果你以极快的速度向东方前进,对于原地的我来说,你会越来越慢。
因为时间是动态的,是活跃的,是美妙的,而不是绝对的。
如果宇宙的边界不断坍缩至零,它就会变成奇点。
如果奇点逆向坍缩,就是爆炸,就是宇宙的开端。
这真的是回味无穷,妙啊!
你会感觉到一些伟大事情的发现是如此的美妙,为什么霍金会和彭罗斯相遇,而发现宇宙有起源;为什么在英国提出该发现的霍金但因缺少大爆炸的证明而被质疑时,同年远在美国彭,威就测到大爆炸残留的辐射, 而他们和霍金素不相识,仿佛一切都是约定好的一样。
卷福真是饰演天才的专业户,从福尔摩斯到霍金,演的都是如此生动。
太美妙了!
首先,电影很正面。
全篇除了霍金生病之外,再没有丝毫的痛苦与叹息:霍金很积极,周围的人很友善。
告诉我们有健康的体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已经是最大的恩赐,无可抱怨生活的细枝末节。
其次,看到科学家头脑风暴时释放多巴胺的喜悦,也会感慨作为智者的幸运、还有每个儿童曾经拥有的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当我们曾经坐在教室里面解题的时候,不知道算不算也曾分享过一丝丝科学的艰难与快乐。
然后,不得不承认,我是冲着BC才看了这部电影。
怎么可以看上去就聪明,笑起来又能那么天真。
配合三一学院的氛围、学院风的装扮、暖色调的画面、还有慢镜头扫过的美感,感染力太强,完全带入。
最后,电影结束之后,也感觉到自己搬砖实在是有理由的。
小时候老师总会告诉你,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小红学习好,是因为她认真努力。
可是我们越来越发现,天赋的差距是无可辩驳的。
而这样缺乏沟壑的大脑如我,至少搬砖还算是有益社会。
心理竟然感到了平衡和宁静。
忘了是在哪篇文章里看到,说人们聚集在天才的身边,忍受种种的困境、艰难,甚至是来自天才本身的缺陷,帮助他们、支持他们,因为他们的才华把周围人们的生命也照的光彩熠熠,意义非凡。
补BC的片子来看的。
BC总是谦虚得让人不知所措。
对于这部的表演真的没话可说。
BC的表演和霍金的成就相似之处太多。
Don't anyone fucking dare to ever talk about this man not deserving all the love he now gets. 他和霍金一样是那么的执着,执着得让人心碎。
每一次抽搐每一次艰难的迈步都是那么的一丝不苟,总是要揪心他就那么一下子垮下来再也无力爬起,而冥冥之中却一直也坚信他不会跌倒。
跑个题,BBC的处理太完美,我们太轻易将霍金这样的人看做弱者, 若让他倒下无疑就会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从而削弱片子的感染力。
我觉得这就是看此片之前对霍金的奋斗史了解甚少如我之所以看过此片会如此感动的原因。
同情这种字眼在霍金身上显得太过渺小了。
他的勇气足以藐视一切。
其次是对于真理和完美的执着实在太让人唏嘘。
虽然是个文科物理小白,但初中时候也曾试图拜读过霍金的时间简史,自然是看得一知半解但却忍不住把一本书都翻完,在夜晚时候仰望星空努力地去感受自己的渺小。
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恒而无界的。
虽然无法读懂具体的内容,或者对于伟大的艺术作品并不能够说出具体的好在哪里。
但真理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总能给人以强大的震撼,让人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以及能够在追求真理道路上不断探索是多么的不可方物对知识的渴求,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人类苦难痛彻心扉的怜悯。
罗素的这句话在这种时候总是会给人莫大的勇气(强迫症发作觉得改一个字都不能够)。
在这么浮躁的社会,对于这些倾尽一生去追寻真理的人,在灯红酒绿中仍然坚持仰望星空的人,永远崇敬。
《Hawking(2004)》:一部需要非常静下心来观看的电影,影片前半部分缓慢的铺垫一直在不断蓄势铺陈。
直到影片的后半部分,前面所蓄的势仍然是缓慢但踏实地流出来,带给人的不是瞬间的快感而是深入内心的长久的震撼和感动。
就像巴赫未完成的乐章,去世的霍金所留下来的理论仍然无法完全揭露宇宙的秘密,影片中谈到大爆炸之前的存在,霍金也只好默许女友将之归于上帝的领域。
我们存在在地球上,为什么呢?
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只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这又是个多么苍白的理由呢?!
《霍金传》给予了我们极为有力的回答:以渺小之身躯,游宇宙之无穷,探索宇宙的一切奥义。
管什么"与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信什么"以有涯求无涯殆哉矣"。
或许我们个体的力量有限,但"人生代代无穷已",我们留下来的未完成的乐章,会有后人前仆后继地完成、补全。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上帝"赐给了人类大脑吧!
如果只用大脑思考自己的那一点儿事,或者只拿大脑思考怎么生存,恐怕真是浪费了"上帝"带来的礼物。
用它去探索未知吧,去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吧!
当世界像一本打开的书一样摆放在人类和宇宙面前,我想那才是我们人类完成了使命的时刻——我们帮助宇宙,也就是帮助我们自己,认识了宇宙,终于认识了我们自己。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可是,我们在思考,我们在完成未完成的乐章,我们在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认识"上帝"、存在、宇宙、自己。
你能听到了吗?
那曲未完成的乐章,正谱写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
P.s.看完电影发现比起霍金人生中所遇上的那些横亘在路上的障碍来说,我们每个人的那点儿事儿都不算什么。
既然我们已经如此幸运,那么我们为何不" make the best use of our brain/ life"并与其因为一些小事胡思乱想而不去让自己的大脑干一些更加有用的事情呢?
P.p.s:整部电影没有一句废话的台词,不得不感叹BBC的功力。
P.p.p.s.不得不感叹BC的演技实在太好了,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当时霍金身体的无力感……总之观影体验非常好P.p.p.p.s.看完这个感觉神夏就像是个偶像剧[捂脸]P.p.p.p. p.s.艺术的"美"和科学的"美"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对立统一。
那就是在艺术的圆融和科学的" make sense"之时,皆是在和谐和统一和圆融之时。
P.p.p.p. p.p.s. 看完电影知道自己荣幸地和怎么样的一个人生活在同一时代了P.p.p.p. p.p.p.s. 也许如果霍金是一个健全的高智商物理学家,人们对他的敬仰和熟悉并不如现在吧。
正是因为他的疾病和意志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可模仿的榜样,而不只是一位令人高山仰止的宇宙学家。
这个世界励志的故事太多了,不乏身残志坚的典范,可是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有特别强烈的感觉。
只有当超越你的常识超越你的认知,切切实实感觉到how difficult it is,how unbelieable it is和how near it is from you的时候,才会惊呼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霍金的故事是很早就知道的,每次看到他的照片都会感慨不可思议。
一个本来被宣布只剩下2年生命的人,切切实实地活了超过50年,而且他还在。
而更大的奇迹是他的成就。
身体完全扭曲变形不能行动不能说话,要活下去尚且不易,更何况成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
(PS.另一个让我深感超越常识的奇迹是海伦·凯勒和她的老师沙利文)撇开真人讲片子。
这种以真人改编的片子,不完全等同于真事改编,重点从来不在于故事讲得如何高潮迭起,而在于如何传达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至少经过这部片子,我们能够感受到霍金对物理的热诚和科学的美丽。
不得不联想到以前看过的二宫和也演的《永不放弃》(改编自身残志坚的美国推销员的故事,美版电影倒是没看过),片子的氛围像极了,一样的身体扭曲,一样的口齿不清,一样的坚持到底。
不同的地方,如果说《永不放弃》还表现了一点点人情冷漠,这部《霍金传》则完全专注于科学的迷人,no discrimination,身体残缺反倒成了陪衬。
然后不得不对两部片子的主演表示膜拜,深刻诠释了“论演员的综合素质”。
什么才是演技?
反派角色?
性格复杂的精分角色?
Oh no. 那样得撇开角色人设和台词再来评论。
表情、肢体动作、语音语气等等,这些实实在在属于演员的东西才是评判标准。
最后让我感慨一下BC和Nino当年的青葱的面容,青春岁月实在是美好的东西。
纪录片一般的电影 记录了年轻时候的霍金身体器官渐渐衰竭的过程中依然坚持研究课题 并且收获了爱情 第一任妻子 简
他研究出来一个bigbang的结果时 跳下火车笑得像个孩子 满眼纯真满眼专注
但是他自己不得不接受现实 尝试肺衰竭的时候还能坚持多久 让人泪目
I believe,small though we are,insignificant though we may be,we can reach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you felt small looking up at all that out there,we are very very small,but we are profoundly capable of very very big things.老公说我装逼写英文影评 但是我觉得电影结尾这段话真是点睛之笔
很奇妙地跟着BC,从Sherlock,到To the Ends of the Earth,到Hawking。
追探案剧是娱乐,遍寻海洋三部曲是为了完成当时阅读原著时的想象。
那么Hawking对于我是什么呢?
Hawking首先是关于爱情的思考——简对霍金的爱情。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影片开头就告诉我们:霍金,21岁,已经开始在剑桥做PHD,而简则被牛津剑桥拒之门外。
霍金热爱瓦格纳(Jane:I think he is pompous, ridiculous),简喜欢的是拉赫玛尼诺夫,勃拉姆斯,披头士(Hawking:Who?
)。
霍金是Cosmologist,而简相信上帝。
霍金对于简意味着什么呢?
我想,当这个男孩在星空下告诉你,银河系正在以2亿英里的速度远离你,所以如果你想要握住星星,就要赶紧,当他告诉你,是的,星空浩瀚,人那么渺小,而上帝也许让你觉得自己不那么渺小,当他告诉你如果你向着遥远的东方行进,非常非常快速地行进,那么你的时间会变慢,时间不是我们测量一切的背景,时间——Time——is dynamic, active, wonderful! 那么我想,对任何一个女孩来说,这个男孩的魅力难以抵挡,因为当你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他为你打开的,是整片星空,宇宙,时间,永恒。
或者这么说,当你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你获得的是一种奇妙的存在感。
在时间和寰宇之中,人是渺小的存在,但是有趣的是,当你意识到这些,你就会更强烈地感受到自身的存在。
如果医生告诉你,你的人生只剩两年时间,渐渐地,你的神经不再向你的肌肉传达指令,渐渐地,肌肉因为不再运动而萎缩失去力量,你甚至会失去呼吸的能力,那么你同样会获得一种存在感,你必须飞快地行进,非常非常的快速,那样才能让你的时间变慢,让你的生命延长。
我想,霍金对简来说,固然是天才,但更重要的是那种存在感。
正是这种存在感,让人超越生,超越死。
人生会有多少这样的时刻?
对霍金来说,是经过一夜的运算看到的第一缕晨曦,是在博士论文的扉页签下自己的名字:This dissertation is my original work—S.W. Hawking,是在火车上的那个瞬间。
呵,那段太美了,不是吗?
用一支粉笔,在街边的青砖上,在来来往往的行人中,绘出时间的起源。
一切都褪去了……只有狂喜,狂喜!
对我来说,是似乎没有尽头的思考,然后在一个奇妙的瞬间找到了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是终于建立起富于美感的结构。
是的,Hawking让我又回想起那似乎已经忘却的喜悦,思考、工作、学术带给我的喜悦。
虽然我的喜悦是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但是对我来说,那不也是生命的奖赏——我的存在感么?
在这种存在感中,人进入一种纯真的状态。
霍金是纯真的。
他对宇宙和时间的好奇,他对物理的热情,使绝症这难以想象的沉重和悲苦,变轻了。
那又算得了什么呢,即便你对着出租车司机说不清你的目的地,即便你躺在地上无法起来,即便用刀叉、关水龙头、写字、走路,都需要更多的力气。
如果信仰上帝能让你变得不那么渺小,那么作为信仰的学术,同样能让你变得不那么渺小。
这是美丽的,不是吗?
用影片结尾的对话做结语,同时希望这是一个开始:Hawking:We are very very small, but we are profoundly capable of very very big things… Where are you going?Jane: Things to do, things to do....Hawking: Can you hear me? Can you hear me? Can you hear me?
没想到最后竟然会看到泪目。
一直以来,觉得霍金的病是上天对他的嫉妒,是他的不幸。
幸运的是,他有一直支持他的父母,爱他的妻子,尊重他的朋友,欣赏他的老师,甚至有一个强劲的对手。
他面对疾病时的坚强,让他的才华没有被湮没。
剧末,当我意识到那个噪音是宇宙大爆炸的余热,整个人都沸腾了。
原谅我的无知,原来,宇宙大爆炸已经被证实了。
“I believe, small though we are, insignificant though we may be, we can reach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十足的传记片,几个记忆深刻的镜头:医生宣布霍金短暂两年生命里大脑正常运作时的微笑,霍金为了锻炼日渐萎缩的肌肉在浴缸练习憋气到脸红,霍金揉搓着不受大脑控制的双手暗自悲伤,简骄傲的说这个男人会成为我的丈夫,霍金在站台上用粉笔画出宇宙起源的那一声boom。
天才都是疯狂的,霍金不仅疯狂而且坚强、执着还很幽默。
可能是天妒英才,才会让霍金饱受疾病的折磨。
好在有理解支持并且深爱他的家人和爱人,才会让霍金在崎岖的成功之路上多一丝慰藉。
不记得是搜索什么的时候看到了这部电影的名字,看到主演是卷福而且是2004年的卷福,我就好奇去看了这部电影。
说实话,我是个物理渣渣,完全不懂也弄不明白,但对这个学科还是保持着一定的科普爱好,而且我很崇拜认真做事情的人,火车站前用粉笔画出宇宙起源的那一幕,我觉着卷福演的很棒,那种高兴和喜悦是发自内心的,隔着电脑屏幕你也能感受到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似乎也有这样的时刻,整个人感觉很奇妙,眼中的一切都妙不可言。
所以,我想这是不是做科学家的一个好处,那就是更容易体会到这个世界的美妙。
是什么让他生命延续,是它的求生欲,是它告诉我们生命不应该草草了事。
致敬那仍在仰望星空的人。
转发
另一个名字《霍金的故事》比较恰当。主要讲了霍金去剑桥读博士的经历,有爱情,但学业才是重点。
霍金、梵高、福尔摩斯~~不知道有没有人推荐BC去演乔布斯呢,呵呵呵~~表演非常好!四星是因为我还想看看霍金完全瘫痪之后的一些事情,在这之前结束让我看得有点不太过瘾。
It's a little bit hard to enjoy this kinda movie concerning this much scientific terms without lyrics though..I'm bound to watch it again. Brilliant Stephen Hawking. Brilliant Benedict Cumberbatch!!!
这片子豆瓣居然8.7分……不得不说BC的脑残粉真是多!看过Eddie的版本,再看BC演得霍金,实在是有点呆,智商有余情商不足的样子,而且女主也太老了点,霍金他妈妈都比女主好看o(╯□╰)o PS:BC真不太适合演传记片,大概因为个人特征太鲜明,演谁都是他自己的痕迹太重。 [66]
"Bach didn't finish it. But it's so perfect. Everything he's done before is so perfect. You can hear it after it stops. Listen. Can you hear it?"
we are very very small, but we are profoundly capable of very very big things. 啊啊啊啊啊!!!!被某只萌疯!!!!这果断就是卖萌啊卖萌,每分每秒都在卖萌!!!为什么可以这么萌TAT
完蛋了,正中萌点。相对论泡姑娘神马的。另结尾的Can you hear me 简直了!!!
故事一般,就是飙演技用的。BC的头发在影片中为何一会儿黑一会儿棕。
深深感受到宇宙与科学之美,究竟是有多天才能把传记电影拍得一点都不闷又如此令人感动~“感谢欧洲三美,感谢。。。”你们是最有爱的字幕组。
我们渺小而短暂的生命足够去了解宇宙的所有真相。这真是太有力的信念和动力!
2012.01.31 "I believe small though we are, insignificant though we may be, we can reach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 我一直以为bc演的福尔摩斯够神了,我日,这才是这货最牛逼的作品,没有之一,这版本是最帅的霍金吧?介尼玛绝对是宇宙美的标杆啊摔桌!正如他还演过最帅的梵高~最
神惊恐于你会揭开世界本质的面纱,它便派下疾病来妄图夺走你的一切,但疾病却只带走了你的躯壳。
BC饰演高智商天才无鸭梨~
又是部温水煮沸水、剧本非常强大的电影,时间的概念贯穿在所有细节里,最妙的是另外一条看似无关紧要的叙事线索,到最后才意识到它的作用,这瞬间的观看快感简直不能言语。BC的演技赞到不能再赞。另,文科生看这片子实在太烧脑子,为了能看懂霍金的推理逻辑过程,我的CPU都快烧坏了……
好青葱的BC,萌,二。缺爷天生一副高材生的脸。。。。。
他可以演QJ犯,让人觉得SICK,但是也可以演霍金,无比美好。
文科生看得懂个ball啊 我哪天还是先找时间简史来研究下好了...
#观影手记# 1143 他用生命中仅有的时间去追寻宇宙中最大的那个秘密。一切,关于时间。物理学家音乐家诗人,同在探寻世界的真相,不同的路径,同样的美。Arno Penzias和Robert Wilson因发现背景辐射而获得诺贝尔奖后的电视采访那条线也颇多亮点。看过霍金和梵高之后确认卷福是娇艳演技派。PS:和剧中的
虽然一点也看不懂这部片子,但Benedict Cumberbatch的演技实在是超棒的!
沉迷本尼时看的,记忆不太深,比较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