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从失去好友的绝望到参军与瑞克斯相遇重拾对生活的信念,伊拉克战场的经历使瑞克斯成为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退役后又通过不懈的努力得到了瑞克斯的抚养权,这对战斗英雄又生活在了一起,利维的人生终于走上圆满。
生活中没有无法跨越的鸿沟,就像影片最后歌词里说的那样“从绝望中找到希望,时光荏苒,往事如烟,一去不返,必须勇敢面对,找出解决办法,勇敢面对,永不屈服。
”看了一些人的评论完全没有抓住重点,甚至用阴阳怪气的语调中伤女主,我只能说这部电影不是拍给你们看的。
对我来说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不是这部电影有多大的制作班底,有多么出名多么大的演员,有拿过多少次奖的导演,有多少影帝影后的参与,有多么知名的编剧。。。。。。
我只看这个故事表达出来的效果吸不吸引我,编剧有没有把这个故事写得动人心弦,导演有没有把故事完成度很高的用镜头表现出来,演员有没有用他(她)的身体语言去表现故事主人公该有的样子,故事里的主角是演员本身的样子,还是演员该有的样子。。。。。。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只是一个普通的观众,表达一份只代表我个人意志普通的观后感,这部电影看之前我料想过它好,可没想过居然这么好,一部电影,故事,角色,演员,情感,内涵,光影,剪辑的运用。
能有一方面做好便已经难得,而它居然全部都做到了。
人性的善恶美丑刻画得很到位,演员的表现也恰到好处。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电影讲述了女主和她的战友搜爆犬瑞克斯的故事,故事情节其实挺简单,就是女主成为特种女兵后与狗狗接触,走出心中困境,但是这个过程并没有刻意煽情,而是人与狗从陌生警惕到熟悉依赖的过程,克斯作为一只战犬,与女主从互怼到相互信认,本片中在战争那一段,超强的警觉性,准确的扫雷,负伤依然坚持完成任务,互相信任等一系列描写都很棒!
女主退役后为了狗狗能安享晚年,一次又一次的申请领养,一人一狗之间的真挚情感,很让人感动。
总的来说还是一部不错的影片,如果在角色比重上再重点倾向些,对瑞克斯多些细节刻画就更好了,不过美国去年就上映了,国内比美国居然晚了一年。
2018-7-19个人自用 非影评女主高中时候跟一男同学兄妹关系的那种一起喝酒嗑药结果男生死了 女主一直耿耿于怀不上班被老妈训斥 女主看到征兵信息去参军了 女主与二个女兵喝完酒女主在长官门口小便被抓住被罚去清理狗粪 女主看到了瑞克斯瑞克斯很凶而且有人养 女主得知训狗师可以上前线于是决定当训狗师 训狗师需要体能训练和射击达标 女主开始苦练 终于达标 女主的第一条狗是一个铁盒子一次主人被瑞克斯咬了长官把瑞克斯给了女主 女主和瑞克斯来到伊拉克 半年时间 悍马都写着距离百米否则击毙 瑞克斯在一人家里发现大量武器立功 在桥头上发现炸药 一次任务瑞克斯发现很多地雷 女主与瑞克斯被一枚埋的很深的地雷炸飞 瑞克斯轻伤 队长让换狗女主说换狗来不及敌人就跑了 瑞克斯继续排雷 瑞克斯咬自己人其实是敌人发射来RPG瑞克斯让他卧倒 一番激战 美军们逃离 女主坐直升机去巴格达看病后回家过圣诞节对瑞克斯依依不舍 终于回到军营看到瑞克斯 瑞克斯做核磁共振检查 女主与队友xo了因为队友要继续服役女主生气二人掰了 女主退伍了想领养瑞克斯但是兽医不同意 队长也说瑞克斯不在是狗了是战士他曾经看见军犬咬死一个拿着玩具枪的四岁小孩家属的脸 女主在家与母亲争吵在大街上看见对狗不好的争吵女主成了狗奴住到了父亲家 女主参加了精神辅导班 女主给参议员发邮件并去找参议员在街头发起签名并上了很多电视节目 最终女主得到了瑞克斯的收养权 女主带瑞克斯去了纽约扬基现场参加活动 女主是下士瑞克斯是中士 真实故事改编 后来现实女主做了兽医
女主的感染力是很强大的 每一次他皱眉难过欲哭我都忍不住流泪 狗狗与人的画面确实有些少 可能是预设的伊拉克战争背景太大 感觉细腻的情感少了些 宏大的意义体现的欠一些 不过很感人 最重要的是影片最后女主在父亲的帮助下调整心态积极的面对人生上的困难 尽管他全力以赴的去做的没有一件可以确保成功收养瑞克斯 但她还是去做 集合起来的力量打动了国家 这是我学到的
不敢看恐怖片,不过啥520,所以。
这个电影翻译有问题,美国🇺🇸 那边直接就是名字直接做片名。
还行吧,夹杂在《妇联3》下,换一下风格不错。
对于亲美份子比如我这种来说很好看,了解美国🇺🇸 文化、美国🇺🇸 军队建制、美国🇺🇸 体制、美国各种有很大帮助。
看过一组老照片,部队训狗战士退役时,狗狗不让朝夕相处的主人离开,或许电影里除了表达“创伤应激症”外最多的就是人狗情未了!
凯特•玛拉我一直都很喜欢,且不说在《纸牌屋》里因为窥探太多信息而被下木先生谋杀,就《生死狙击》的表现就特别出彩。
当然,我最怀念的,是军旅生涯,军官吼声震天,清一色的制服,各种装备熟悉的身影凡此种种。
美国🇺🇸 的海军陆战队,和别的国家不同,是一支独立的常规作战部队,目前人数在18万,主要担任两栖攻击任务,装备精良,人员素质较高,电影里凯特因出色的表现和受伤的缘故获得了美军最高荣誉“紫心勋章”,这也算是给她最大的慰籍。
片子只有一段火爆场面,足够了,主要还是一个不甘于堕落的小镇姑娘和后来自己的心路历程,就制作水平而言确实没有太多投入,但作为调剂和爱狗人士的口味而言,却是非常适合的!
就我们的生活来说,影片所表现的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已经非常充分,它不奇幻,很真实。
况且一个不善与人交往的人,很可能依恋某个动物,这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少见,片中的梅根正是这样的人。
有人说片子的没深度,无高潮,不感人,但就真实的生活来说,一个普通人能经历的恐怕并不超出影片所展现的范围,如果非要弄几个惊天动地、不可思意的情节来吸人眼球,我想拍出来的就不会是一部纪实电影,而是一部儿童剧。
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犬员也有收养退役军犬的事,他们可是连战场都没上过的。
对于一个很爱狗,却绝不会爱满大街跑着、短腿儿、毛耸、光鲜的庞物狗的人来说,这一切已经足够。
不可否认,影片的内容偏于套路化,程式化,然而无论简单的经历多么相似,某个类型人的感情终究一致。
如果有人不理解这种感情,我不会觉得奇怪,因为能像影片主人公那样行事的,或是赞赏主人公那样行事的人,在生活中必竟是少数。
在复联当道漫威粉横行的五月院线,我认为写这篇文字还是有必要的。
在被复联淹没的《后来的我们》和《战犬瑞克斯》两片之中,我发现有一股清流,很有必要抓出来放大一下。
这股清流如一条暗河,隐藏在这两部影片的另一条线里,或许观影中不会太在意,但我觉得影后在遍地谈论漫威的声音里,向他们很现实地喊一声:父母、家、亲情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我也没想到自己能把这两部电影联系起来,也是很偶然,吃了把野馄饨,就突然想叨叨了…先从《后来的我们》来说,片中两个年轻人的爱情,实际上总体来说只是一个衬托,只不过受刘若英《后来》歌曲的效应,让相当一部分观众的焦点只放到了爱而未成的这场情殇上。
那么他们到底为何未能走到一起?
只是因为他没能主动迈上地铁?
并不是。
而是在于对“爱”和“家”概念的认知上,这是俩人最根本的分歧,是未能走到一起的本质原因。
电影刻画俩人的爱还是很逼近现实的,就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单纯之“爱”。
但是,女主要的那个爱,并不是说一起奋斗出了房子,那就证明这是真爱,同样,女主要的那个家,也不仅仅是“房子”,父亲的幸福也不是搬到城里治好眼。
男主父亲的一封信实际上是电影的点睛之笔,直到那封信出现,再回过头看,父亲的角色是如此之重要。
父亲的爱,男主也是不曾完全理解,男主给父亲的幸福,也无法契合父亲的心灵。
再看父亲对女主,片尾那封信说明父亲最后实际上已把女主当做了自己的女儿,而且女主对父亲的照顾,也已不是单纯地爱男主而礼节性的爱屋及乌,而是当自己父亲一般照顾。
我不管刘若英导演的意图,但我个人很坚定地认为这封信作为点睛之笔体现出了影片的最高立意:亲情是爱情的升华,是绝对压倒一切的。
那么影片中到底是谁做错了?
谁都没有错。
是的,没有错,只是彼此交错。
再看《战犬瑞克斯》,虽然主题是讲述了女主与功勋战犬的情谊故事,但是女主的那条家庭线更具现实意义。
影片中我认为有两处比较关键的台词,一是在女主被上司训斥的时候,二是在女主与部队恋人初识的对话中,询问对方为何来参军。
对于女主来说,参军实际就是上司那句看似无关轻重的训斥,把参军作为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而在我看来,战犬实际也是女主心灵的另一个避风港。
从影片来看,虽然女主父母离异,但母亲与继父应该都是关爱她的,去参加她的典礼、会问她万一壮烈了是不是会第一时间通知到他们、继父让她穿好衣服再出去、母亲为她准备圣诞礼物、买狗…但是,女主并不理解或理会这种亲情之爱。
亲生父亲的戏份不多,刻画地也不深,但是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甚至也是决定性的。
他支撑起了一个真正父亲的形象和应尽的职责,在女主最低落的时候做她最坚强的后盾和慰藉之所,甚至是心灵导师。
汽车报警女主以为是炸弹,父亲连忙安慰她、前爱人邮寄礼物给他,父亲问她要不要他出面摆平前男友并直接去扔礼物,当女儿说卡片留给她時,父亲很干脆的头也未回就来了句:你不需要!
当时我心里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特么才是爹!
这爹才特么是男人!
父亲给女主打气的话虽然只有几句,也不是多么出彩,但对影片来说意义非凡。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最值得观众反思的现实意义就是:狗,可以做你的心灵伴侣,但是,你是否因此沉溺其中,而忽视了身边用心爱你的真爱至亲?
狗,通人性、忠诚可靠,你可以跟狗说人话,亦可相伴生死到老。
若你生活在这个社会,那么身边或许还有美好的人和事更值得你去感受。
综看两片,巧妙的是,都是父亲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似乎暗示着那些背后的爱都如父爱一般,坚定如山、沉默豁达、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母亲节刚过,父亲节未至。
在这漫威当道的院线中,两部影片体现的现实生活意义和家庭亲情观,正是漫粉群体这个年龄段所需要深刻反思和对照认知的。
人之用心,之幸福,莫过于安康快乐能爱有所终。
世间万物生灵皆有爱,皆应心存感激,皆应得以善待,莫顾此失彼,莫相散于彼。
呃,青岛这家的野馄饨好吃,皆因入味。
这个电影的格局很有意思,女主从战场回归的时候电影才一半不到,Rex却已经从一个会咬人的猛犬变成一只温顺、训练有素、而又知晓人性的战场英雄。
狗狗从枪林弹雨中奋不顾身地跳下车去保护了主人,也标志着Rex的蜕变和成长。
回国以后,女主虽然相信着Rex的PTSD症状不会伤害到他人,想试图去收养他,但这一部分又因为缺乏刻画,导致后半部分的电影变得稍显苍白和莫名。
因为没能留住Rex,女主又陷入了如电影开头般的悔恨不已和逃避现实的境地,结果是父亲一句话使她振作了起来。
整个电影的高潮部分在于Megan揭竿而起推翻兽医暴政。
于是我们理所当然的觉得,狗狗呢?
仔细想想这部电影的原名是Megan Leavey,而不是Megan&Rex——这是一部关于成长(和爱(笑))的故事。
抱怨人犬互动质量不足的朋友们应该去看军犬麦克斯,刚好也是讲PTSD军犬的故事,印象里狗狗戏份应该还是挺足的...但个人觉得真实题材改编对剧情发挥的束缚实在太大了,所以看完以后会觉得意犹未尽。
ps.凯特的演技其实相当不错,反倒是狗狗在和主人重逢的时候,过于平淡的反应让人啼笑皆非。
pps.女主的腹肌prpr ppps.德牧小演员的耳朵好柔软!!
想揉爆!!
给狗狗5星!
影片真实还原伊拉克战争的背景中,海军陆战队下士梅根·利维与军犬瑞克斯搭档共赴前线,在经历生死与相互救赎后,一人一犬建立深厚情感的故事。
让我想起了我的爱犬豆豆,跟汶川大地震中的搜救犬"海啸"同品种的猎犬斯宾格猎犬……此片通过战后对人和狗留下的后遗症来映射和宣传反战。
具体的剧情得自己去看,我就不剧透了,哈哈。
快进了一部分,6.5不能再多了。
看片子时唯一的泪点竟然是请愿签字时路人说的“感谢你们的付出”,我希望瑞克斯幸福的过完一生,但是却不知道该不该支持女主。看完最深刻的感受是,感谢古猿人为进化作出的努力,让人类成为了地球的优势物种,不必担心自己变成工具一样的存在,虽然似乎人类也算社会发展的消耗品,但是起码看起来没那么冷酷明显。
它既没能展现雷克斯与梅根利维之间的情感,又没能叙述清梅根利维自我的请安波动,甚至体会不到雷克斯更人性化的部分。它太流水账,对德牧雷克斯的描写少而无效。
后面有些无趣
平平淡淡
狗狗很好,也很感人,但是,为啥人比狗差?那不如让狗来统治世界吧╮(╯▽╰)╭
前半部分比较好
中规中矩的流水账,电影节奏很奇怪,想讲很多,但都没有讲明白,代入感不强。狗狗很棒
拍的也太平淡了,感觉不到人与狗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强行为煽情而煽情
看到泪奔,记得看过一个北京丰台区一对老人养了一只狗被选为缉毒犬,退役后后腿瘫痪,老人将其领养回家,并要为其养老送终,狗狗大小便已经失禁了,还能得到主人的善待,不要小看狗对主人的忠诚,即使多年以后,它还是能陪伴你,善待那些缉毒犬防暴犬,它们是战士也是好的家人。不比那些贵犬差。
三星半。《布里斯堡》以及《军犬麦克斯》的综合体,正宗女性主义电影,与大多数美式主旋律的叙事策略一致,着重点仍在于主角战后创伤的恢复。女性导演对情感的处理有着先天优势,不过前半段战争场面所体现出的不足和瑕疵也同样需要被看到。Rex和同类型电影中的军犬形象一样,奉献了极为精彩的表现。
德国牧羊犬 人间天使 人类最好的朋友
狗狗不错。电影不错。
战争无情,人有情,狗狗更有情。
标准的好剧本,结构严谨,前期的铺垫也足够,战争场景也很紧张。中规中矩的好故事。就是前期铺垫占的比重大了点,后期的高潮没能升上去有点可惜,虽然最后确实是个大场面,但是人多也不一定能打动人。故事仍然是好故事看完好想养德国牧羊犬。
狗片都有杀伤力……
性情转变的有点突兀,感觉情节上有缺失
整体来说一般。。也不是全没看点。至少到了伊拉克排雷的段落拍的还挺紧张的。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感觉像是一个个人传记片。。对于狗的描写还是有些少。所以也不会感动。
前半程不错,后半程拖沓了
电影很一般,两星都是给狗狗的。德牧的颜值真心没得说,我已经开始纠结德牧和边牧究竟养哪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