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战争,我们也可以有礼节的进行。
说出这句话的人,让我很敬佩。
战争是无情的,但战争不能完全淹没人类的人性。
男主角在为战士作训练指导时讲到,我们要做的是击落敌军的飞机,而不是置飞行员以死地,不能向坠落的飞机进行扫射。
且不说他所在战争方正义与否,光这点人格魅力就值得让人佩服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细细评价这部影片,许多细节值得你去感动。
你会笑,也会掉泪。
多说不如你一看,真的值得。
《红色男爵》: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 一战时期传奇飞行员 里面有the reader里主角的激进的同学(饰里奇特霍芬的弟弟),也有拉尔夫费因斯的弟弟约瑟夫费因斯(饰加拿大飞行员)。
影片中的冯.里奇特霍芬被释义为高大英俊具有骑士精神仁爱精神的英雄,而其弟弟则军国激进。
这与现实中恰恰相反。
现实中的冯.里奇特霍芬以杀人和杀动物为己爱,而他的弟弟则高大英俊。
影片中的冯.里奇特霍芬身上齐集着许多战斗英雄身上的优秀人性特质。
编导又一次把“英雄”塑造得完美和神化,有如战争中的宣传。
编导也设置了一名优秀的犹太飞行员作为对一战中大批优秀的犹太飞行员的致敬。
影片中冯.里奇特霍芬的女友是名反战护士,她帮助冯.里奇特霍芬认清战争不仅仅是他所宣扬的“只打飞机不狙击飞行员”和为飞行的挚爱而去战斗的冷漠——战争是残酷的。
但冯.里奇特霍芬仍然挚爱着飞行,尽管只有他的亲密战友和他彼此懂得。
这部电影是战后若干年德国的第一部战争题材影片,虽然编导也透过很多细节表达反战,但这种完美的宣传是把双刃之剑,可以唤起人们对骑士精神的怀念和向往,也可以像影片里国王利用英雄鼓舞战斗一样,仍然让人不自觉地担心军国主义的抬头。
何况影片传达反战的感觉是那么的柔软。
红色男爵在其短短25岁的生命里歼机80架,因驾驶一架红色两翼/三翼飞机及其世袭男爵身份而被盟军誉为传奇的红色男爵。
看过电影之后,联想起宫老爷子的《飞天红猪》,主角名为波尔哥,也驾驶一架红色战机。
恰好冯.里奇特霍芬的偶像叫波尔克,冯.里奇特霍芬之前的传奇飞行员。
1、比《空战英豪》好太多了,情感表达克制,不刻意煽情。
最后的出击,英雄落幕也不过是一魅回头的浅笑,无怨无悔,为长空而生,为长空而死;2、贵族精神:绝不追击在击坠中的飞机和飞行员。
只要敌方飞行员落到地面,必须施以力所能及的救援。
尊敬对手,我的朋友与我的敌人。
3、为什么能击落73架飞机?
进退有度。
我只在有胜算时候出击,没有把握时候就撤退。
明智和怯懦,只有一线之隔,天才飞行员懂得当中的差别;4、《机动战士高达》中红彗星“夏亚”的人物原型。
为什么把飞机漆成红色,人家100公里之外就能发现你,怎么能奇袭敌人?
我不要surprise他们,我要让他们scare。
5、记住不要提前开火,当你飞到敌人身后50米的射程再开枪,太早开枪只会告诉敌人你的位置;6、近距离的空战格斗,拼天赋的技能,也只有在某样科技产品的初期阶段才有用。
一项科技越是发展到后期,对于使用者的天赋依赖就越少。
真正拼的是产品的内在科技含量,举个例子,多厉害的神箭手,也拼不过会用狙击枪的普通士兵。
“We just need an excuse what we do because without it we would see who we really are.”男爵平静地对德皇这样说。
Richtofen有不会因任何人改变的原则,光明磊落的作战风格,尊重对手,战争也可以带着礼节进行。
不仅是战士,更是团队的领袖。
结尾女主去墓地看望他“Our friend ask me why I have to come here.I said because I love you.Did I tell you before?”感人至深虽然故事叙述平淡,但塑造的人物形象值得我把这部电影列为我心中最佳10部影片之一。
一部电影很容易把一个凡人夸张成一尊神,却很难得将一尊神低调处理成一个凡人。
显然『红男爵』属于后者。
看着主人公以骑士风度上天打飞机,以绅士风度下地谈恋爱,偶尔悲天悯人唱唱厌战的调子,就悟出本片既不战争也不传记,反倒诗情画意的很。
饰演红男爵的德国小生马提亚斯•施威霍弗,是负责为诗情画意添砖加瓦的主力军,他一出镜就昭示了一条真理:名字拗口不要紧,要紧的是有没有一张俊俏的脸。
当他潇洒地跨下飞机,与三位战友在绿油油的停机坪上一字排开,一水的高领衫和皮夹克,一水的围巾飘飘,那阵势,就足以令满场的女花痴一边嚼爆米花一边惊声尖叫,同时彻悟,原来一战时期就已有F4。
女一号莱娜•海蒂此番一袭端庄素雅的护士服,比『300』中的斯巴达王后更添熟女风范,她的角色任务比较艰巨,一要吸引有恋熟倾向的小男生,二要用爱情的力量润滑两小时的片长,三要编织此类型电影必不可少的反战情结。
大屏幕+高清=观看本片的最佳方式,因为养眼的还有美仑美奂的复古空战场面,看着老式螺旋桨飞机上下翻飞,五颜六色的机身图案把蓝天装饰得犹如万花筒,忽然顿悟出宫崎骏迷恋双翼飞机的原因了。
若将『红男爵』与之前同为一战背景的『空战英豪』相比,就明白大把烧钱其实有时候很有必要。
抛开政治的对错和战争的痛苦,电影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男人的活法和内涵,他不是主角光环的美式英雄,也有别于勾践式的人物,这是我要说的。
一名普通容克贵族,受到的教育包括勇敢尊严也包括荣誉慈悲,这些可以从他的父亲处得到证实,但是在这严谨刻板的家庭环境下,他也有自由浪漫的情怀,他的内心转别其实在片中很明显,就像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子一样。
开始只是把战斗当做一场游戏,就像那些年爱出风头的我们。
之后,达到人生幸福的顶点,身边是朋友,背后是家人,心里是爱人,眼中有未来,坦白说,这场景营造的让人不忍心打破,我想我们都记得那条三色围巾在天空中飞舞的样子,就像那个黄昏站在日落十字路口的你我。
<图片1>然后,对,和你想的一样,生活把你捧得这么高就是为了要摔疼你,这些拥有过的喜失去带来的痛混合成为一种神奇的东西,它就是那只蜘蛛,可以把你变成一个复仇者,一个泯然众人的普通人,一个超级英雄或者一个醉鬼。
我也想变成一个闪闪发光的人,哪怕一瞬间的辉煌,但显然,社会更认同一个勾践式的理性思考者,没错,众生平等,宝贵的生命,怎么能为了某一个人的野心而无谓燃烧呢?
这话很有道理,但很抱歉,在经历过许多之后,我还是认清了自己,除去伪装,我依旧是那个浪漫到死死不回头的倔驴,这个人有许多瑕疵,但是他也只是我自己。
做自己,这是我找到的唯一答案。
<图片2>但是从古到今所有选择为国捐躯的人都是傻子吗?
他们不知道保存有用之身以待后计吗?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迷茫困惑痛苦欢笑,他们不是傻瓜,而是一些东西对他们比对我们更重要,时代给与一些人身不由己的使命,他们必须牺牲自己来推动历史前进,有为了守护而死的荣克,也会有为了得到而失心的纳粹。
有张古峰上宁死不退的独腿将军,也有为了宏图霸业到达孟良崮的74军。
有投降的少年英雄汪精卫,也有炮火下掩埋的泥腿子土八路。
我要说的是,为了一种理想而死是幸福的,为了它残喘的或者也是幸福的,重要的不是方式,而是我们的感受,人的满足感。
抛开政治的对错和战争的痛苦,电影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男人的活法和内涵,他不是主角光环的美式英雄,也有别于勾践式的人物,这也是我要说的。
<图片3>
柏林——巴黎Gentlemen,we are sportsmen.Not butchers.I don't want them to be surprised.I want them to be scared.Stop dreaming!This is not a polo game.We are not children anymore,we are grown men. Fighting a bloody war!Damn those English.They won't be happy until all of Europe as horrible as death.It's a thin line between cowardice and cleverness.38:47 人人翻译有点渣59:00元首?!
弟弟好烦啊好吧弟弟还是蛮萌的 哥哥的贤内助
一战当中的飞行员可称得上是最勇敢的战士,因为那个时候的飞机可靠性比较低,故障率极高,就算不被打,坠机的风险也时时存在。
因为武器系统简陋,空战的一般距离都在百米之内,经常近距离缠斗,非常危险,而且没有救生措施,只能靠紧急迫降。
曾有飞行员在结束空战后飞回基地立刻换飞机回去打扫战场,确认击毙落地的敌方飞行员,这种行为同时被双方所不齿。
正如片中所述,曼弗雷德始终将驾驶飞机作战当作是一项竞技运动,而不是生死格斗,不是复仇。
他主张空战中应该做的是击落敌机,点到为止,而不是像他弟弟一样追着敌机一直攻击,不让对方降落,直到击毙飞行员。
再加上他超凡绝伦的空战能力,他同时赢得了敌人和朋友的尊敬和爱戴。
在一个击落8架敌机就可以称作王牌的时代,年仅25岁的曼弗雷德一生共击落敌机80架。
片中,曼弗雷德喜爱法国烟,带法国国旗色的围巾,除了飞行和特殊场合,他从不穿军装,只穿毛衣歪戴着军帽。
在他身上,见不到战时的紧张和仇恨,也见不到政治的阴影。
这是欧洲古典骑士的风范,这是他成为传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像这样的战争片,一般都会以一场生死大战做结尾,这是很常见的好莱坞套路,但是这部影片没有让观众等来这样一场大战,主人公与爱人告别,最后一次奔赴战场,紧接着就是女主人公墓前的独白了。
而整部影片的高潮是以一段台词取代动作场面,曼弗雷德骑着马,追着自己的爱人,在一架飞机的旁边,讲述自己重回战场的原因。
从他童年的美丽梦想,惊人的天赋开始,说到他对战争残酷本质的逐渐明晰,直到以非凡的勇气直面战争的现实,也同时再次表白爱意。
皇帝觉得他太过珍贵,不想用一个偶像的生命冒险,不想他再重回战场,他希望曼弗雷德作为指挥官继续工作,续写一个不败不死的传奇。
然而曼弗雷德还是拒绝了,他不想放弃飞行的梦想,不想成为鼓舞士气的工具,不想指挥自己的同伴送死,他宁愿自己来承担死亡。
他最后的战斗,简直就是在寻求死亡,他要打破自己的神话。
影片配乐真是精彩,尤其是开场葬礼的战斗,百看不厌,堪称经典。
无论是以刀剑,飞机还是纸笔为武器的战士,他们当中总有一些人,把风度和尊严置于胜利之上,对于这些虽败犹荣的英雄们,我总是抱着无比的敬意。
印象最深的是开头那一幕:在协约国为飞行员举行的一场葬礼上俯冲下来几架德国飞机,然后准确投下一个花环,太意想不到了!
一战双方都是毫无正义,而双方军队有时还是保持骑士风度,这部电影如此,《战马》也是如此,真正的英雄是被敌我双方所尊重的。
红男爵最向往的就是飞行,但偏偏却以战争的手段,想起了宫崎骏的《红猪》,真是感慨!
这部电影,呃,你说它有什么错误之处能圈点勾画的?
——很遗憾,这些奇葩的东西在这片里随处可见!
所以这里只能先挑几点说说。
有什么观影建议?
如果你是马提亚斯颜粉放心脑子一抛食用即可,如果你想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真实故事?
两字箴言——快跑!!
首先,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德国导演制作的德国军事传奇人物电影,要用英语拍。
而在叙事结构方面,《红男爵》这部电影就没有做到基本的连贯性,非常跳跃。
如,影片中时常出现上一段镜头的空战刚刚开始一会,下一个镜头立马切到人物地面的闲谈的情况。
这令人相当困惑。
但是和其他问题比起来还是太小巫见大巫了。
脱离角色原型的剧本塑造是本片一大硬伤。
以男爵的弟弟洛塔尔举例,他的人物形象在电影中的体现不能说是遵照史实,只能说是完全割裂且崩坏。
真实的洛塔尔·西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是家族中另一位王牌、飞行天才,作为战争刚开始就参战的龙骑兵军官,洛塔尔在飞行方面的技术并不逊色于其他人——在一战结束时他获得了40架击坠数的漂亮战绩。
(要知道后来二战时赫赫有名的空军元帅戈林都只有22架击坠)同时,洛塔相当尊敬和深爱自己的兄长,他会记得小时候和哥哥玩过的试胆游戏,还笑着纠正了母亲叙述中关于哥哥的年龄错误,会因为今天长机是哥哥而骄傲开心。
他们的兄弟情天地可鉴,曼弗雷德会为了保护被四架敌机围困的弟弟只身前去1v4单挑,洛塔担心哥哥受伤不顾自己的机枪报废也要和哥哥并肩作战。
因此,他怎么可能会像电影里一样随随便便就对着哥哥趾高气扬的说话和哥哥吵架,更不可能说出“你就不能为我的升迁庆祝一下吗,我可是你弟弟!
”这种话。
导演你糊涂啊!
请不要为了塑造红男爵的伟岸形象就把弟弟反而写成娇纵的小少爷,让我们为洛塔花生好吗……顺便,请无偿归还洛塔185+的身高,其实有趣的是曼弗雷德真正的身高只有165左右,而在影片中完全反了过来,小鸟依人的变成了洛塔。
以及,另一位角色沃纳·弗斯,在历史中身为第一飞行中队的另一位超级王牌,年仅二十岁,与曼弗雷德同为奥斯瓦尔德·波尔克(电影里波尔克活在了台词里,逃离了ooc的命运)门下的学生,而在选角时却严重忽视了这个年龄问题,非常意义不明。
(当然没有说演员不好的意思orz)而其他优秀的队员们被边缘化处理了。
男爵本人被过度神化的事情老生常谈,总体概括就是电影里对他战争反思一面的塑造过多代入了21世纪的战争观,显然不符合历史上的情况。
在当时的帝德,作为一个军队上长了个国家的神奇地方,冯老爷们身为贵族对战争定义,个人觉得是当成工作,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已。
他们知道战争是残酷的,但为了胜利牺牲是必须的。
曼弗雷德上过普鲁士军官学校,他经历过骑兵们还没有完全丧失职能的时代抛头颅洒热血过,当然知道战壕里面发生了什么,但普遍观点都是如果你不去我不去,那么谁还会去打仗。
他是职业军人,不是什么都不了解的义务兵。
但电影中描绘的他是什么样的呢:看过一次战地医院里的伤残士兵们就被吓的天旋地转?
这显然很不合理。
他在影片中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不成熟的小男孩,而不是一名有职业操守的军官。
正是这份认知和操守,他更不可能去和兴登堡说“战争应该停止”之类,这份英雄主义是很突兀且无用的。
其次其实空战发展初期的“骑士精神”定义和现在我们熟知的很不一样,有必要纠正的是“不能朝着坠落的飞机再补枪/不能攻击跳伞的飞行员”这一点没有资料表明红男爵本人说过或者立下了队规,或者他这么干过。
这是一条一战时期各国飞行员心照不宣的不成文规定,一是因为训练飞行员成本太高,二是因为对对手致以敬意。
在实战中,他本人在战斗早期也会经常朝着敌方飞行员攻击,但这也只是标准的战术手段而已。
他获得“红男爵”称号更多是因为对他实力的肯定,而非所谓“骑士美德”。
同时,虽然曼弗雷德在战争期间确实与一位护士有过绯闻传言,但是不可能进展到了电影中“敌机来偷袭了!
看一眼不管,继续亲完”的夸张程度,引用里希特霍芬家后人的评价吧——“如果他有挚爱,那一定是飞行。
”故而他也不太可能说出“你是我最大的胜利”这样的词,太肥皂剧了。
本来希望这部电影能叙述真实的红男爵和他的战友们的战斗故事。
好吧,如果作为战场青年爱情故事它还不错,但是坏就坏在,它叫《红男爵》。
导演我祝你成功吧。
德军一战王牌飞行员,驾机深入敌军腹地,只为给尊敬的对手的墓地扔一束花。只打飞机不杀人。傲娇的把自己的飞机涂装成全红色,毫不顾忌的暴露和威慑。最喜欢的段落是和英军飞行员的谈话,欧洲的战争就是大家长们的小矛盾。
不知所云的故事线,空中对决只有“动作”没有“戏剧性”进展,毫无信息量。
难得有一部战争片这么助眠的
first of ace
1. Air force大概是三軍中最cool, 最stylish的一支;2. 如果跟戲裡一樣, Baron真是很noble的一個人, 可是戲劇通常tend to romantise things; 3. OST; 4. WWI跟WWII差很大; 5. A whole bunch of Germans在講英語, 怪怪; 6. 最後在credit前的tribute. P.S. 演護士的大嬸是GoT的王后。。。。。
看到第一个镜头就有想哭的冲动……
一战 骑士的战争?
对这个人物很感兴趣,但这个片子拍的确实很一般,如果有此人的书或者更好一点的传记倒是很想看看~
好多镜头容易联想到一把青
真的很棒!
原来女护士是瑟曦 … 就说好眼熟
空泛的德国英雄传记片。男女主角不搭调。
主角形象拍的似乎欠点火候~男主角以前怎么没见过呢,演的挺好的,霸气不足可爱流露的可爱气息却很迷人。女主角我很喜欢,不过和男主角配戏有点像姐姐吧~
战争片也可以很好看1
难得一见的德国烂片
空战镜头很好看,不过和红猪是两码事
3.6 一战
后期战争场面还算真实
德国人拍场面戏还是差
庸俗而毫无新意的套路,二星给bgm和难得的双翼机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