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瓜

杀瓜,To Kill a Watermelon

主演:董勇,刘桦,胡明,李煜,曹曦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杀瓜》剧照

杀瓜 剧照 NO.1杀瓜 剧照 NO.2杀瓜 剧照 NO.3杀瓜 剧照 NO.4杀瓜 剧照 NO.5杀瓜 剧照 NO.6杀瓜 剧照 NO.13杀瓜 剧照 NO.14杀瓜 剧照 NO.15杀瓜 剧照 NO.16杀瓜 剧照 NO.17杀瓜 剧照 NO.18杀瓜 剧照 NO.19杀瓜 剧照 NO.20

《杀瓜》剧情介绍

《杀瓜》长篇影评

 1 ) 《杀瓜》——“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过就是体验一把,如此而已”

这部电影说得最有道理的一段话语就是:“今年啊,我这地里的裂口瓜特别多,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该松土松土该浇水浇水的,我没亏待过它们,它怎么那么执拗呢?

裂个口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呀?

这地里这么多西瓜,你觉得你对他们个个都一样,其实不一样。

你觉得你还给它浇水了,你就浇了。

但是有些瓜,他待的那个地,土壤的密度有所不同,你浇水了,他就涝在那儿了。

其实他不想让你浇水,你浇了以后,它连气都透不过来。

结果呢?

结果就变成了裂口瓜,对于这个瓜来说,它这辈子算是毁了。

”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就对于我的生命产生了思考。

我到底是野生瓜还是地里面的瓜呢?

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自己都搞不懂的模样。

生活就是这样平坦,日复一日.生活就是这样平坦,日复一日。

电影《杀瓜》里面全部都是长镜头,这些长镜头给人的感受就是---这是夏天,这个夏天让我觉得特别绵远悠长,这个夏天让我觉得我的生命也被置放在其中不可自拔了。

隔着屏幕,我想起了我多年前的生活,想起了多年前陪伴着我的父母,陪伴着我的黯淡的日子,陪伴着我的旧时光,一点一滴,都在我的脑海深处绵绵密密,一点一滴地向前走着。

我过日子的时候,一切都变得很很悠闲,很有以前的味道。

Part 01.陈草:我没有什么文化,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陈草的语言之中,陈草没有什么文化,是一个辛辛苦苦的卖瓜的农民,他在瓜棚卖瓜的时候,日头暴晒,看得出来是炎炎夏日,看得出来每个人都很辛苦。

我看着陈草的时候,就想到了我的小时光,就想到了我之前的时候。

陈草在卖瓜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做王红国,王红国犯了罪,出了事情之后,骑着摩托车逃跑了。

不止如此,还在跑路的过程中,在陈草的瓜棚里面睡了一觉,睡醒之后跑远了,跑得不行。

影片没有背景音乐,全部都是长镜头。

陈草咸咸淡淡的生活真的是让人羡慕不已,电影刚刚开头的时候,陈草的老婆给他送饭的时候,陈草一边吃饭,他的老婆就给他扇扇子,两个人的生活相濡以沫,两个人的生活彼此陪伴,两个人一直一直生活在一起,不管日子有多苦,人总是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步调,找到两个人相伴的快乐。

我看到他们的夫妻生活的时候,我觉得我真的很羡慕他们的生活,生命之中怎么会有如此美好的事情呢?

我看到他们在炎炎夏日里面这样美好的生活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很不错。

Part 02.想当野瓜你就得付出,就得做好被连根拔起的准备电影里面陈草说:“我一直觉得你是个好老婆,因为你听我的话。

这小兔崽子就不太像话,他不听我的话,可我现在觉得吧,儿子不听我的话,问题也不大,他终归还是咱俩的儿子,儿子也不是什么事儿都得听老子的。

”我觉得这段话真的很有道理,到了最后的时候,陈草已经觉出自己的能力和特点了,陈草总算是了解到自己的特点,了解到原来每个人都不需要听自己的话,原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步调,原来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

这大概就是生活吧。

在每一次的生命步调中了解到属于自己的特点。

陈草就是野瓜,当官的就是为非作歹的裂口瓜。

电影很有隐喻,但是总觉得这隐喻有点明显。

因为这隐喻是可爱的,陈草和王红国就是野瓜,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自己体验了一把,遇到事情了解决事情,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过着平常的生活,日子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体验一把,不过就是体验一把,如此而已。

 2 ) 慢节奏电影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电影,节奏比较慢,类似于深夜食堂(日版)。

这部电影我认为演员的演的像瓜农,但不是瓜农,只有其表,没有其意。

但我还是很喜欢 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看这种电影,我前几天看了集结号,所以总觉得刘红国有点熟悉,原来他是集结号里的吹号手。

我正尝试着以电影的名义,借鉴前人的故事,照亮我今后的道路。

 3 ) 保持纯真能让你转运的

其实一直不明白片名《杀瓜》是个啥意思,所以我就暂且理解为“傻瓜”,也不知道理解到不到位。

我会关注这部小众电影主要是因为刘桦和董勇,刘桦大家都知道著名喜剧演员。

董勇,经常看电视剧的应该也很熟,塑造过很多角色,最近央视热播的主旋律剧《黄土高天》也是他主演,但电影还是第一次看。

电影故事主要讲发生在一个瓜棚的事,瓜农陈草,在瓜熟之际,在田边搭了棚卖瓜。

来往瓜棚的人构成了整个故事,有陈草媳妇、陈草村里的村长,还有逃犯、县领导、警察、记者等等。

我为什么会理解成“傻瓜”呢,主要是针对陈草这个人。

陈草十一个憨厚老实的农民,他的憨厚在外人看来说傻也可以。

第一傻就是在瓜棚对着自己用西瓜做的人偶对话聊天,自问自答。

第二傻就是对逃犯胡明,胡明在他瓜棚歇脚,吃了几个西瓜,付钱时掉了100元,陈草死活要还给他。

胡明要赶时间逃跑,他跟着追,胡明被抓,他还想去监狱还钱,警察说不知道关哪了,还想让警察帮忙还,最后胡明出狱了,还亲自跑到人家家里去还。

第三傻就是一个县领导撞了他瓜棚,赔钱给他,他还嫌给多了。

电影其实通过几个和陈草产生交集的人,向观众展现了很多农村现实问题,但也赞美像陈草这样农名的淳朴。

胡明在电影中的定位很关键,代表着农民的觉醒,同时还把这种觉醒向陈草传播——《杀瓜》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更多朋友关注我

 4 ) 节奏慢,就是个舞台剧话剧的水平

节奏慢,就是个舞台剧话剧的水平。

快进看完,看到中间两人在瓜棚里聊天,谈到君臣、父子之类的话题时,略感有点兴趣,以为这会是个类似“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杀戮”这样谈话、讨论型的电影,结果没谈多久就烂尾了,又转回俗套里,可惜了。

如果瓜棚交谈再多聊些哲学、人生方面的话题,可以当成百家讲坛来看,不失为一个亮点。

 5 ) 无题

很久没有耐下性子完整的看完一部片子当看完又很想写点东西 这种感觉已经很久没有过了恍然间 才发现自己原来以前学的是编导总觉得挺意外的意外的看完了一部并不堪称精彩的片子意外的想到自己的来处是在哪儿片子评价不高 大致以冗余为评吧一件简单不过的故事 拉了很长的幅去讲说来也挺有意思的 看的时候总想发现什么可能这是编导生的通病吧 总想在电影里发现所谓的“意义”这个电影一定在表达些什么而这种感觉往往总贯穿在观影始终意义很简单 甚至是不带官方话语的“直白”强调 反复 可正是这种让人觉得“无趣”的语调才更让人生疼吧迂腐 反叛种种令人“可笑”的行为总能让人发指吧好像总有人的“错”是理所当然因为总有人的“错”显而易见毕竟你得遵守一些东西规则 纪律你得听话 你应该服从安排你不能为了自己的“行为”不负责生活 杀瓜你得不断不断给自己做“减法”才能在“生活”那个圈里活的安全可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点差错我甚至都觉得有些许不自在自种 野生哪一种更好我们是地里那个裂口瓜还是不能卖钱的野生瓜感觉哪种都不好 因为不能卖钱!

每年地里的裂口瓜都越来越多野生瓜可见便更少假如 如果抛去那么一丝对于生活的“成见”来说你的选择是什么我希望的是 野蛮生长

 6 ) 我们是裂口瓜,但是想做野生瓜。

3星。

故事简单,一村民打伤了村长,逃跑时遇到了你卖瓜的,后来落100块钱,瓜农想去还,瓜摊被领导毁了,领导赔钱。

警察抓住了村民,奖励了瓜农但是瓜农还是要把钱还给你村民。

故事呢?

是这么个故事。

比较单薄,场景单一没有配乐,纯人物对白,角色有村长,警察,记者,领导,瓜农,逃跑村民,还有瓜农老婆。

讽刺意味比较深,现实题材,人物个性比较突出,台词简练。

做为电影的话,让人看得有点郁闷,太单调了,太沉闷了,所以才给了3星。

我原本以为是一部讽刺喜剧的电影,没想到拍的这么刻板,然后没有耐心的看下去,有点像小品,但是故事更长。

至于那个瓜,自己看自己体会。

 7 ) 一眼就勾起欲望的国产片,看一部少一部

电影看多了,难免也有感到腻歪了的时候。

就小影来说,实在是太久没看过那种一眼就能勾起欲望的片。

但这一部电影,小影只是看了第一眼,便被吸引住了。

更让我欣喜的是,它还是部国产片——《杀瓜》

电影主角老陈,是个地道的老瓜农,“杀瓜”是他日常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同时,性格迂腐的他,又显得又些许“傻瓜”。

这年的三伏天,自家瓜田大丰收,他便在路边搭了个瓜棚,卖起了瓜。

大热天的有自家种的西瓜能解渴、媳妇送来的面包馒头能填饱肚子。

虽说吃的不咋好,但也饿不着,老陈倒觉美滋滋。

只求今年西瓜能够大卖,这样儿子打电话要钱的时候,自己也能有底气些。

但不知为何,自家瓜田里有不少瓜长裂了口。

裂口的瓜没人愿意买,老陈只能自产自销。

老陈还是个热爱社会、心地善良的人。

其他省市地震募款,只要村里有组织,就算自家收成不好,老陈也会让媳妇响应政府号召,带头捐款。

如此一来,村里的模范家庭、模仿夫妻评审,自然年年都是老陈夫妇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村长特别喜欢和老陈打交道,闲来无事便找他喝酒。

这天,村长从镇上买了个红本本,觉得上边讲的话非常有道理,便与老陈分享。

红本本上的第一句话,便把我看懵逼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村长认为,如果村民都愿意遵守,就不会动不动就上访,村子会和谐不少。

可见,对于“三纲五常”,村长打从心里认可。

说完,他还顺带夸了老陈一番。

而老陈则表示,自己“听话”的本事,是祖上传下来的。

村长听完老陈的话,非常高兴,并将红本本送给了他,让他好好学习。

有一天,一个骑着摩托的男子前来买瓜。

这是个杀人犯,但老陈并不知道。

男子倒是也不砍价,买了老陈的瓜后表示:自己赶了一夜的路,有点累,希望老陈能让他在凉棚里休息休息。

老实巴交的老陈自然是应允了,等到男子睡醒后,和老陈唠起了家常。

老陈见这个男子是个文化人,便拿出了村长给的红本本,希望男子能给他讲讲。

说的正好是三纲五常,但男子说,诗句后边还有一段被省去了——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可见,“三纲”的正确意思应当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一种表率,而不是约束。

对于只知道上半截古语的典故,让我想起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对于“无后”的观点,分成了两种:“没有后代”、“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

经过男子的解释,老陈总算明白了。

男子还向老陈介绍了一种不会裂口的野生西瓜,虽个头不大也不甜,但绝不会裂。

相反,人工西瓜个大又甜,但瓜农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规矩和要求多了,毛病自然就多。

当人类还不是作为这个星球的主宰时,动物、植物都过得比较安逸。

但有了人,牛就得耕地,猪就得好好长肉。

男子还说,自己原先既种瓜又养猪,他养的猪中有一头又黑又瘦,栅栏拦不住这头猪,这头猪没事就会到处瞎逛。

这头猪肉没有好好长,倒是学会模仿各种声音,村里的人都笑它不正经。

故事还没讲完,男子便匆匆付钱赶路,他走后,老陈才发现男子掉了一百元。

老陈撇下了瓜摊没管,想要追上给钱,但男子已走远只能无功而返。

但在这时,一辆失控的汽车撞塌了他的瓜棚。

车主赔钱走人,老陈拿着这100元感慨道:真是万幸,要不是这100元,自己可能一命呜呼了。

那个男人,是老陈的救命恩人。

紧接着,警察沿路查找,到了老陈的瓜棚处,询问那个男人的下落,老陈如实汇报。

说完,老陈还将那个男人落下的100元给警察,并让警察代替他感谢那个男人,警察对此并不理会。

后来,男人被捉拿归案,老陈成了举报有功之人,乡里县里都有领导来给他发奖励金,村长跟着也沾了不少的光。

在老陈眼里,那个男人并非坏人,他自己也没举报,只是为警察指路而已。

领导给的鼓励金,让他心里特别别扭,好像自己背叛了什么一样。

他为此感到良心不安,便将奖金捐给了灾区,村长脸上笑开了花。

老陈通过报纸得知,村里选村长时男子没有给村长投上一票,村长记仇,便处处欺压他。

他曾经上访过,乡政府对此不管不顾,回村后还被村长痛揍了一顿。

后续的上访依然无果,于是男子选择了反抗。

老陈看着自家的瓜地,和妻子说起了“野生西瓜”和“人工西瓜”的事。

他想起了自村各种各样的事,逐渐有了反抗意识。

老陈说,他自己便是“人工西瓜”,日子虽安稳,但却受制于各种规矩下。

那个男人,便是“野生西瓜”,个虽不大又不甜,绝不裂口。

影片内,对于老陈的心理活动并过多描述,老陈的日常便是在瓜棚里自顾自地呆着。

他经常和“西瓜人”聊天说话,谈天气聊收成。

在接受电视采访时,白衬衣搭配农忙裤,嘴里说着村长教的“感谢党感谢政府”的形象,着实滑稽。

带着黑色幽默,透着世态炎凉,反正小影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

兴许老陈,便是中国众多农民的缩影——靠天吃饭,安分守己,想凭听话让自己日子好过些。

好比那田里的瓜,虽受人挑选摆弄,但管你再怎么圆润不惹事,也终究是他人口中之食。

老陈终于领悟到自己的处境,可对于现状也只能无奈。

当我们的年纪越来越大,棱角随着阅历逐渐被磨平,便也成了田里那“人工西瓜”。

或许人生便是从“野生西瓜”进化成“人工西瓜”的过程,不安分听话,那只能成了那头猪,任人笑话。

这世上,傻瓜是谁,杀傻瓜的又是谁?

想看?

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夜影荐,回复片名:杀瓜,即可免费在线观影。

 8 ) 不算影评

不谈拍摄手法,也不说故事的驾驭怎么样,就内容而言,我个人是很喜欢这种类型的东西的。

整个构架是我喜欢的。

谈不是影评,就两处细节,谈谈看法。

在一个瓜棚里,两个疲惫的人相遇。

是的,种瓜人是疲惫的,他种了20多年的瓜依然搞不清楚瓜为什么裂口。

他想搞清楚吗?

不一定。

办法有很多的,他受益着特定的思维禁锢,也没有发现自己其实,是享受的。

这种禁锢的舒适感看起来远大于要“搞清楚某件事”的不确定感。

不确定,就是不平衡的,危险的。

种瓜人的疲惫状态之下,实际是藏着一颗渴望安全和稳固之心。

杀人犯更是疲惫的,亡命天涯让他行眠立盹。

是他们共有的疲惫感促使了这次对话,对话让他们靠的更近。

对话存在的价值永远如此,哪怕是无意义的攀谈,也会让气氛发生变化。

种瓜人本身就是爱自我对话的。

他和它——那个在电影开篇,他用西瓜皮创造出来的叫“瓜子”的假人大段大段的对白,就像是在时时刻刻询问自己。

从天气到瓜地,他并不傻,潜意识里他想知道所有事情的答案,即使有些答案他选择忽略,也是一种本能的寻求,是自我保护和自我认同在作祟。

“瓜子”的存在,我更愿意看做作是他让自己的疲惫保持清醒的某种假设。

两人都聊了些什么呢。

从种瓜到养猪,从人工瓜到野生瓜。

种瓜人对杀人犯谈论的这些显然是带着狐疑的不相信。

但顷刻间,全部都在他一个无意救了种瓜人一命的举动之后变得生动而确定起来。

他口中那只会学各种叫声的猪,野生的只有橘子大小的西瓜……这些种瓜人从未见过的事实的光圈被救命恩人的假设无限放大,成为一块明晃晃的和现实重叠的布,遮盖掉所有的疑问,变成他塑造出来的伸手可见的现实。

他相信了。

这就是改变。

他并不是相信改变,他是被迫相信的。

被救命——「生命被存在」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远大于他从小书里读到的:臣为君纲,妻为夫纲,子为父纲…… 生比天大,并无凡人能逃脱生死之外啊。

这很容易让我想到了这段时日常去医院,看到那种与你多说一句话就感觉费劲了生命的气力的紧迫感的,行色匆匆貌似冷漠的张张人皮之下,哪一个不是绷着神经渴望生命的持续跳动。

赵本山在《卖拐》中有一句台词:人生一睁眼一闭眼,没了。

杀瓜也是如此。

一起手,一刀落。

改变发生。

一瓣是你,另一瓣也是你。

刀是分界线。

两瓣人生就此异向行驶。

 9 ) 中国式夏天

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少有这种慢悠悠笃定自信的影调和节奏。

片名没有引起注意力,但是看见炎热村道旁边的瓜摊,不知为什么突然就想起以前看过的很多日本电影,反而生出一些好奇,沉住气想看看这中国农村的夏天究竟如何演绎。

剪接的有些突兀,刘对三纲五常的解释引起寂寞陈草(陈年的草根)的思索。

自己家的事情只能靠自己家想明白透彻以后,自己家去做。

最朴素的理总是在最平实的细节里。

 10 ) 导演变成自己想讽刺的那个“裂口瓜”

今天在厦门电影人创作的作品展映闭幕式上,坐在不像是给普通影迷准备的贵宾沙发椅上,如坐针毡地看完了这部“话剧”电影《杀瓜》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暗喻和讽刺是显然易见的,因为全程只用冗长的对白来推进情节(在无法用人与人的对话来表达的细节,比如天气很炎热,就上了一个瓜,开始拟人式的对话)的手法,就仿佛像高中的政治课上,生怕你听不明白,把一字一句都跟你讲清楚。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部电影放映后,在一个坐着数位大领导的场合下,在导演坦承自己采用了舞台式的,话剧式的拍摄手法之后,没有一个观众对电影有任何质疑,每个发言的观众都是溢美之词,没有哪怕一位观众对导演的手法有任何实质性的讨论(包括诸位电影家协会的领导们)。

导演也就自然而然地把这个场合当成了自己的“瓜地”,用8毛钱一斤的废话回答观众无关痛痒的问题。

可以说,在这样的一个场合下导演变成了自己想讽刺的那个“裂口瓜”。

《杀瓜》短评

固定机位,表演话剧化,没有视听语言,我觉得这不是大问题,毕竟穷,搞不了花里胡哨的。但乡村场景,大搞文学性对白,这就别扭了,文本与立意南辕北辙,大量的隐喻就更尴尬了。两星半吧。

5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不是太难看,但是说教味太浓。

10分钟前
  • 和饼干说话的人
  • 较差

仿佛中学政治老师的PPT课件

14分钟前
  • NatureLB
  • 较差

#25th大影节#拍得太实,审查过不了;拍得虚幻,观众不买账:论中国现实讽刺题材的困境。参考昆汀、由对话推进的舞台感基本成立,但过于直白又只能浅易的对白搭配及前后过多的无意义重复仍有笨拙之嫌。

19分钟前
  • Lynchman
  • 还行

温吞的政治寓言小品,极简叙事,调色惊艳,如果调成黑白色效果应该也很好。不过服化道过于简陋,选角与表演也有较强违和感。风格很喜欢,无奈拍得不好。

24分钟前
  • 温存Weather
  • 还行

于每一次困惑中挣扎是不是太累了!确实有些无聊,不过,挺好的,小人物生活与思考就是如此直接与无趣吧,哪有电影中的什么隐喻?什么蒙太奇?什么技巧?什么表现?

25分钟前
  • 肥喵儿
  • 推荐

太刻意了

30分钟前
  • CH405
  • 较差

董勇,666,小说本身6666,电影66666。

33分钟前
  • Declan
  • 推荐

一会要进去看(西宁万达首映),先五星码着不好看了再一星拉低!

36分钟前
  • 东文王
  • 力荐

可能为了上映改了剧情加了一些相对正面而不敢说清楚的东西(吃瓜教种瓜那段值得语文老师反复拿来折磨学生),没有原著的冲突激烈和写实(建议看原著)。三颗星是三分敬原著 三分敬演员,导演镜头感和编剧不行扣三分

39分钟前
  • 薪如止水
  • 还行

小品,不是电影

42分钟前
  • FQY
  • 较差

戏剧感太强,但形式又不够极致,所以风格就出不来。隐喻都摆到明面上,生怕你看不出来,台词和表演去生活化严重,算不上缺点,但很生硬。

47分钟前
  • 生生鸟
  • 较差

优秀的国产电影,黑色幽默。

51分钟前
  • Кинo
  • 力荐

电影不如解说精彩

56分钟前
  • 小哥
  • 还行

错就错在上映的时间,现在人都明白的很,没必要三纲五常的前后翻腾。我国还是没有进入现代知识分子写作时代。

58分钟前
  • 吴秉翰
  • 还行

小成本电影,愚民

1小时前
  • 沉静的心
  • 还行

群众就得听领导的 老百姓不能给政府添乱

1小时前
  • 去之、彧之
  • 推荐

去年FIRST错过的电影。还不错,像小品的一种影像化。@资料馆

1小时前
  • 把噗
  • 还行

以画地为牢的阅历衍生出局限性的视角,以此拓宽,把"国"与"民","大"与"小"做出深层次的模拟对比,制造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视觉与情感对比,再以「故事中的故事」戳破最后一道理想防线,结局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凯歌。但说到底,改编后的影像文本感觉不如语言精到,形式风格也欠火候。

1小时前
  • ChrisKirk
  • 还行

核心隐喻做的不错,瓜和猪,从愚昧到觉醒。但是整体还是太刻意.

1小时前
  • EnWaffle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