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如果只看海报画风和故事梗概,我一定不会冒着被狗粮噎死的风险去看——但这是汤浅政明,日本动画新一代风格领军人物之一。
相比于今敏细腻扎实的天马行空,汤浅政明狂放浪漫的世界里,人物扁平柔软得几乎虚化,但也并不会融化到背景中,因为背景反倒是踏实沉稳的写实。
也许这正是为了表达他的创作风格观点——角色是作品中最自由无束的成分,在无趣甚至糟糕的现实舞台上肆意释放着充沛而不稳定的情感能量。
开篇半小时不到,故事就发展到了“王子和公主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显然这不是个治愈甜蜜的简单童话,其实,是一个由冲浪与海龟串连起的,悲伤、悲伤和悲伤的故事。
导演带着观众来到上帝视角,以浮生记趣的方式快速切换场景,海浪般的幸福涌动着推向高点,却是一次擅长冲浪的日菜子闪避不及的幻灭之浪。
五彩的泡泡有多绚丽丰满,破灭时就有多惊愕疼痛。
男主以似真似幻的形态陪伴着不愿面对现实的女主,此时形象更为细腻真实的男二和女二成为承接剧情构架的桥梁。
暗藏爱恋犹豫真挚的男主后辈,傲娇毒舌心怀纯情的“蓝纹章鱼”男主妹妹,他们或明或暗地带着日菜子走出被海水包裹的封闭世界,汤浅最后以一场经典的日式浪漫事件,将所有的爱与伤升向高潮,“净”与“绝”的终点总能让观众最大限度地与角色一起痛快释放感情。
终幕不出意外的静谧,而一段意外的“圣诞快乐”跨越时空袭来,击碎了最后一丝黯淡,抛下一切的放声痛哭,是重新大笑前的必经之路。
进度条过半的时候心头一跳,脑子里已经想到了港救火以后上天,日菜子忍痛重新开始生活,然后山葵追求日菜子,日菜子乘上了新的海浪……心里蹦出来一个电影,名字叫《左耳》……默默寻思这样的话最多只想打三星了。
还好没有!
港真的是又温暖又善良的人,无论换了谁都无法轻易抹去这样一个人在自己生命中存在的记忆。
看到结局日菜子痛哭的时候,我虽然和她一起爆哭,但是我觉得在靠近结尾的地方出现这段剧情真的很戳我。
「我可以继续向前,但是并不代表失去你的苦痛有所削减」
日菜子其实并没有真的放走自己心里的海浪,她带着失去港的悲伤,站在了新的海浪之上,依然灿烂动人——带着港的那份。
电影的一些前后呼应的细节也很刀(⋟﹏⋞)
最后放一点别的图
这个片名看完才知道是一个多么伤感的title,若能,如果可以,想起一句很俗套的话,“世界上最悲伤的事情就是说‘如果’“,没有如果,没有假设,我看的时候总是在前半段特别甜蜜的部分被揪着一颗心,因为不知道在哪一个步骤不对,任何一次小小的剧情,都会造成那个悲伤的天人两隔,所以其实我的观影体验一点都不好,我在他们冲浪时忧虑,在港救火时忧虑,在他们一起上街过马路时忧虑,像个精神脆弱的病人对一切情节过敏,又像命运无形的手下一秒趁谁不注意就把它拽入深渊。
我想起谈恋爱时我也会在很高兴很快乐的时候突然就降温,觉得很难过,觉得快乐易逝,但其实这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安全感极度匮乏的表现,但这个安全感匮乏我明白是来自于我本身不健全的心理(应该很正常吧,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总是坚强又快乐地活着每一天),但其实“快乐时便一起过“,人还是要有”再见悲哀因我不易被泪流留住我的洒脱“吧。
这个电影的情节可能会觉得很普通,但是它表现地就是那么令人心碎,我带入女主角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生气的愤慨和悲哀,我想“谁也没有资格叫我放手,我就是要沉浸在回忆里“”即使不能牵手和拥抱,能看见你和你说话,就已经很好了“,就这样,不可以吗?
我就是难过,我就是见到的每一个东西我都会想起来我们一起的时光,只有放下才能前进吗?
我偏不要。
我不喜欢洋子,她很粗鲁,她故作坚强的方式让我觉得很难受,她也许可以坚持自己对哥哥的缅怀,但他不能要求我那么做。
我永远我愿我的记忆里永远都是他,就算我没有自己的生活。
以上都是我中间半段的想法,但是后半段,情绪逐渐变化,其实这就好比时光的缓慢展开,所以激烈的情绪都会慢慢被拉长,变得缓慢也开始淡一点,不是淡忘的淡,只是浓淡的淡,就是没那么激烈和自我,开始接受某种既定的情况。
我很纠结,我想见你,但每一次唱起歌,我害怕你变得虚弱,最后消失。
我忍耐,我独自忍耐。
至少,我知道,如果忍不住召唤你,你就会在。
大火淹没那棵大楼,我决定像你说的那样,我要独自生活,不是因为我要放弃你。
是我慢慢接受也许这样你真的会比较开心。
一开始为了自己的执着我要永远记得你。
后面,我想开了,你想让我独立成长,站在浪头,那我愿意听话,我会坚强起来。
圣诞节那天,广播里的话我听到了的,但我还是有点生气,为什么,不是说好要一直在一起吗。
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了,我是越来越喜欢的,因为它的情绪和表达完全带我经历了真切的一场爱情。
最后也不是什么大和解。
世界就是为纯爱而生 互相救赎的宿命感 歌也很好听 好哭 虽然后面的剧情都很能想象出来 但是丝毫不影响感人的程度 而且逝去的人会出现在水中这个创意真的很浪漫 好想让他们圆满 但是被救赎也是另一种he吧 从开始男主就是以救赎者的姿态为女主开解 给予支持 当女主摔倒 他看到自己不能像活生生的人一样拥抱和触碰女主时一定很悲伤吧 而最后女主明明知道会消失 但是还是叫男主出现 何尝不是实现男主想尽力帮助所有人的心愿 在那场火灾中 日菜子在港的陪伴和支持下 走出了恋人离开的阴霾 勇敢的站在了现实的海浪之上 互相理解相互支持彼此救赎 的爱情太好磕了宿命感拉满的合拍小情侣 完成愿望就会消失的设定 又甜又虐 值得二刷 这首歌听到就会泪目的程度 “我为了实现一个心愿才留在这里 我的心愿是 你能乘上自己的海浪 直到你 乘上自己的海浪为止”日菜子 爱人为你创造出的海是彩色的呢
这是动漫版的《人鬼情未了》。
故事情节很程式化,就是俩人相爱然后死别,过世的那一方为了安抚生存下来的那一位,迟迟不肯离去,衍生了一段魂魄相随的陪伴。
若说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这俩人在童年时便已相遇,只是毫不知情,中间兜兜转转了十余年,终被命运之手牵到对方面前。
消防队员港因为童年溺水的经历对大海有着相当的畏惧,大学生菜子打小就喜欢在大海上冲浪,至于仍然用着儿时的冲浪板,也正是这块板,让港认出了菜子是童年时救了自己的小女孩。
他说菜子是他的英雄。
因为菜子他再次走向大海,学习冲浪,他想有一天能和菜子一起并肩在海浪之上。
两个人理所当然的相爱了,一如所有深陷于爱情中的年轻男女,各种痴傻,爱得不可分离
当死别突如其来,菜子对带走港的大海有了恐惧,她将大海从自己的生活里剥离,人生陷入了困境。
思念堆积到相当的厚度时,会有灵。
菜子唱起了他们最爱的那首歌,奇迹出现了——在水里,港回来了,回来陪伴他心爱的女孩。
直到后来,港完成了对菜子的拯救以及自己的心愿,才终于从菜子的人生中完全退出。
最后一幕,一年前港留下的圣诞祝福,在一年后被菜子听到,这个桥段的设计很感人。
已经接受现实选择积极活下去的菜子,在祝福声里哭倒在水中,这一次,港,不会再出现了。
影片不曾在剧情上有太多新意,那就只能在小设计上吸引观众。
比如多次出现的手摇咖啡,细致到对咖啡豆的介绍,那是港心中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做消防员始于童年被救的经历,立志要做一个帮助别人的人,说白了,这个起因来自于菜子。
比如做蛋包饭,菜子最喜欢蛋包饭却总也做不好,港则是蛋包饭制作达人,等到菜子学会做蛋包饭的时候,港已经永远离开了。
这就是成长,时间不会为谁停滞不前,更不会因为谁的离开而暂停。
比如冲浪板上的江豚图案,那是儿时的港被搭救后睁开眼的所见,从此喜欢上江豚,而江豚正是菜子的最爱才会出现在冲浪板上。
这些若有若无的小细节,明明暗暗地昭示着命运的注定。
主题曲《Brand New Story》贯穿全剧,最喜欢他俩人的合唱,菜子一直在笑,那幸福张扬着,快乐四溢,让人听着忍不住跟着笑起来。
这歌还是能让港回到身边来的介质,哭着唱,笑着唱,菜子与港的故事在歌声里开始,在歌声里结束。
也不能说结束,港会一直在菜子的生命里相伴,激励她寻找到生活目标,乐观开朗的活下去。
动漫的自由在于无边的想像力,不受限于真实世界。
影片最后的盛大场面,将菜子与港的幻想变成了现实,画面极其壮观,无论是热烈的色彩还是俩人终于得以并肩站在海浪之上,都深深的打动了我这个观众。
全片中冲浪的画面很多,每一幅都美好得可以当桌面,还有那惹祸的烟花,也极为绚丽。
细小如蛋包饭的颤抖、咖啡冲泡时的涟漪,都被传神的表达出来。
看得到新海诚的一丝意味,但又不似他的恢弘大气,是更细腻,更精巧,更贴近生活本身的。
不得不说,日本的动漫制作确实前仆后继的,一浪接着一浪。
想和你一起浪会去看完全是冲着湯浅去的,PV不够吸引人。
总体感觉十分平淡。
相较湯浅的crybaby和春宵苦短,想浪的题材有点让这位天马行空的监督束手束脚。
想浪不是不好,而是不够好。
微苦涩,却甜得发齁。
恋爱青春题材,和擅长氛围渲染的新海诚的懵懂和相遇不同,想浪是相对成熟的陪伴。
至于这一段的表现,篇幅较我预想中要长很多,长到嘴里キャラメル味儿的爆米花都没荧幕里的那对情侣甜。
以至于当剧情来到转折点,甚至会腹诽大圣终于肯收了神通,这个转折点的味道就又淡了几分。
其实这一段还是可圈可点的,算得上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和地利可以一起说。
千葉的云和海不一定会输给濑户内或者江之岛甚至伊豆,尤其是色彩的运用,明亮欢快了许多,可惜的是关于海的场景不多,印象不够深刻,不过整体氛围挺好。
人和的话,人物细胳膊细腿长脖子,肢体语言就十分出彩了,尤其是大幅度运动(冲浪、跑动)时,青春活力的朝气与张力有种随时都要迸发出来的感觉,看着很舒服。
撒狗粮的情节部分选取的也可以。
到这里的观感体验确实还算不错,开头ひなこ问路回家的那一段伪长镜头,青春ファンタスティック味儿十足,然而昙花一现,直到后面高潮的部分都没这份感觉了。
关于放手和陪伴这个问题,最后给了个相对开放实则相当现实的结局。
当然了,人总是要向前的,但在以后的人生里,是否还会遇到如此对的人,就难说了。
本来也没想传达什么吧,顶多是珍惜眼前人,所以还是适合小情侣去看。
关于主题的人和人的互相支撑与拯救,个人感觉有点稀烂。
回忆部分的拯救和高潮部分的拯救,还有反复提及的“ひなこが波を乗れるまで”,反而给我感觉更惜命一点不是更好一些?
不过还是多少提了点社会问题,比如“動画を撮るために”开头那里提了一嘴,“ひとを助ける仕事”那里也算传达出一点正能量,不过都没深究,仅是推动了情节发展。
总体来说抱有期待去看也许会失望,打发时间去看或许还可以。
题目起得略大,但也表明了我对这部电影的强推吧。
本篇含有剧透,有兴趣的希望看了电影再回来看本文。
说这是一部“划时代的爱情作品”,因为它的立意超越了东方文化中传统爱情观、两性观,甚至可以说,意在进行一种“启蒙”,展现了汤浅老师的美好与温柔。
女主日菜子出场时,是个日本动画中常见的“什么都做不好”的女性。
最喜欢吃的蛋包饭也做得一塌糊涂,男主做好蛋包饭让她把蛋切开她都会切偏。
打碎杯子、捅出篓子家常便饭。
除了会冲浪这一长项,似乎一无是处。
此类女性在日本动画中属于广受欢迎的一类角色,如在著名的《命运石之门》、《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中都属于男主为了保护她会拼尽全力的“文眼”式角色。
在我看来,这是一类能够唤起男性保护欲的“男性向service”类角色。
即便在前述两部自身量级极高的作品中,她们也只是简单地因为“纯洁善良”、“为人着想”等受到肯定而已。
而男主雏罂粟港则与女主恰好相反。
什么都能做得特别好。
他是一名非常优秀,受到晚辈敬重的救火员。
非常会打理日常生活,蛋包饭也做得无可挑剔。
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看似就是这种搭配中最经典的爱情形式。
“我会永远在你身边,照顾你”。
但是,男主在跟女主说 “我会永远在你身边时”,他在前面多说了一句话,“我希望你能站立在自己的海浪之上,直到那时,我都会永远在你身边”。
后来,男主为了救溺水的人,死在了冬天的大海中。
很长一段时间,女主总能在有水的地方看到男主的幽灵。
只要她唱起他们当年最喜欢在一起唱的那首歌,男主就会在水中出现。
于是,女主总是随身带着装满水的玻璃杯,或者拖着被她装满水的她当年送给男主的充气海豚,就这样继续跟男主生活在一起。
又过了很久,经历了一些事,她终于来到男主家中,看到了他的卧室。
整个卧室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
原来,男主小时候,父母都忙于工作,只有靠他照顾妹妹。
他现在所拥有的各项技能点,都是自那时开始,依靠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练习,才逐步积累起来的。
女主得知了男主的秘密,他为什么那么想跟自己在一起,因为小时候他溺水时,是比他更小,但水性好会冲浪的自己救了他的性命。
女主看清了自身无可替代的价值,“即便什么都做不好的我”也拥有的无可替代的价值。
也看清了做一个像男主那样能够独当一面,打理好自己的人生的人的方法:像男主那样努力。
片子的结尾,她经过不懈努力,考取了海上救生员的执照,同时也做出了完美无可挑剔的蛋包饭。
而全片我最触动的地方是在这后面,女主已经能够站立在自己的海浪之上,男主的幽灵也消失了。
圣诞之夜,女主听到了男主去年圣诞给她留下的祝福,她不由对着面前的水潭唱起了那首歌,水潭里什么也没有,只有她自己的影子。
女主一时间哭得撕心裂肺。
这就是“独立”的阵痛吧。
从依赖走向独立,都必须经历的,撕心裂肺的疼痛,仿佛初生时的婴啼。
不过这一关,你就无法走向独立。
在我看来,日本是一个在女性解放的意识上远远落后于男性的国家。
虽然身为发达国家,人权意识远远超前于中国,但他们的女性观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落后于中国的。
和中国一样,在传统的日剧、动画中,宣扬的也多是“我会永远保护你”的“爱情”。
女性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必做好,被男性保护就行了。
所谓“好男人”,也就是“会保护你一辈子”的男性。
身为一名男性导演,汤浅老师借男主之口,提出了对自己深爱的女性的期望:愿你站立在自己的海浪之上,直到那时,我都会永远和你在一起。
他甚至还教给她们方法:谁的技能点不是通过不懈努力积累起来的呢。
你以为比你强大,你永远赶不上的人,其实谁不是靠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做到的呢。
这才是对女性真正的祝福吧。
也是一个真正温柔善良的人的愿望。
01.新的海浪会不断地涌来,不仅会有好的海浪,也有应该放走的,但是一直潜在水里的话,是永远无法站在海浪之上的.—— 《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02.无论是多小的海浪,都带着远方奔袭而来的力量,你只是众多海浪中的一个,你必须要准备乘上下一个海浪了。
—— 《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03.接下来这封信由雏罂粟港先生送给向水日菜子小姐,咦?
是来自一年前呢 “圣诞快乐,日菜子,以后的每一个圣诞都要一起过,永远,永远,永远。
”—— 《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05.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我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无比珍惜。
若无法再与你共乘海浪之上,我将为你送上最后一份祝福与助力。
望着你,迎来那朝霞重新升起的美丽,找回那份自信和勇气。
—— 《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06.港:用左手吃饭很别扭吧 菜子:没关系 我练习过了 就是为了吃饭也能和你牵着手 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想一直牵着—— 《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07.要允许悲伤的浪反反复复冲击海岸,一次又一次勇敢地经历他们,完成了哀悼,才能重新启程。
—— 《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
★★★★★ 想给四星,但是却又不舍得。
《Brand new story》我甚至现在都能哼唱出来。
“只要你足够思念一个人,他就会出现,在任何一滴眼泪里”。
这并不是一个致郁的电影,可以说,这部电影正是女主角日菜子自我疗愈的过程。
如果看完了觉得悲伤和遗憾,那一定是因为“雏罂粟港和日菜子如果还能一直在一起的话就好了”这个想法实在太美好了。
我真的为他们二人的分离而难过,可是生活的浪还在继续打来,所以把眼泪擦干吧,希望我们都能够乘上自己生活的海浪!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在经历今敏、高佃勋离世,宫崎骏封笔,许多人提出过“日本动画电影何去何从”的疑问。
其实,新海诚、细田守和汤浅政明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
不同于前面两位已经凭借《你的名字》和《夏日大作战》被国内观众所熟知,汤浅政明的在中国的影响力似乎要小得多。
但站在笔者的角度而言,汤浅政明的作品实力是远远超出“剧本创作短板明显”的新海诚和同样出身Mad House的细田守的。
如果不是因为他早期的监督作品除了《心理游戏》都是TV,汤浅政明所展露出的天才气质,或许早已为他带来了能够比肩今敏的声望。
但毫无疑问,他极具风格化的作品,绝对会在日本动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讲这次的新片《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之前,想先说一说汤浅政明到底是何方神圣。
汤浅政明毕业于九州产业大学艺术系美术科,毕业后进入亚细亚堂,主要参与《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等儿童向作品的原画工作,但原画的工作受限于监督的要求,没有太多可供个人发挥的空间。
而一旦独挑大梁,开始为关键帧场景进行设计,汤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根本无法掩藏。
《樱桃小丸子:我喜欢的歌》和早期的几部《蜡笔小新》剧场版中,都有着辨识度极高的“汤浅设计”——用古怪扭曲的透视,或艳丽或诡谲的色彩,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异想世界——这些极具辨识度的创作风格,也贯穿了汤浅政明的创作生涯,熟悉他的观众就能够一眼识别。
汤浅政明最鲜明的特色,源于他的美术世界与日本主流动画的风格是大相径庭的。
以新海诚为代表的动画人,都在追求一种细致到接近真实的作画风格。
而汤浅政明的作品是跳脱出传统的作画方式的:不仅几乎看不到刻画细致的传统背景,充斥着大量崩坏的透视,粗放的线条,俯视、广角、鱼眼镜头,甚至还有照片和油画的加工和拼贴——可以说汤浅选择了完全相反的路线,不追求真实的创作风格,也为他成为监督后的Cult风格奠定了基调。
监督处女作《心理游戏》,是时间线交织的重启人生,是鲸鱼肚子里性爱场景的绮丽幻想; 极度黄暴重口的《兽爪》,是一场high到极致的迷乱派对;(这部动画也是毕赣的个人十佳之一) 再到遇到相适性最为突出的森见登美彦,《四叠半神话大系》本就天马行空的文字到了汤浅手中更是幻化出千百般花样,和之后《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之间的彩蛋联动,可远比那些号称“烧脑”的好莱坞大片要有趣味的多;(同样是由上田诚担任编剧,改编自森见登美彦的《企鹅公路》,换了其他的监督就逊色许多) 《乒乓》的神级分镜,可以说是找到了运动漫的全新打开方式,带着观众一起飞; 联手Cartoon Network,试水了一集同样“飞”的《活宝探险》,依旧是辨识度强烈的“汤浅性暗示”; 2017年的双片出击,不仅进一步打响了大众认知度,更收获了学院奖的认可; 找到资本大佬Netflix的靠山,重新翻拍《恶魔人》,熟悉的黄暴重口风格再次得以展现; Netflix出品的新作《日本沉没2020》和新番《别对映像研出手》也都已经提上日程……
国内公映的《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是汤浅最近的一部作品,还在6月拿下了上海电影节的最佳动画片。
尽管从豆瓣评分来看,相比之前动辄8分+甚至9分+的作品,7.0的评分不算太高,但它的分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017年后汤浅产量激增,作品风格转变明显,对汤浅本身风格熟知的影迷认为新作品“过于低幼”“过于狗血”。
这次的新片真的有那么不堪,那么令人失望吗?
显然是否定的!
尽管是商业化的恋爱题材,但这依然是一部有着强烈汤浅政明风格,任何人都无法复制的,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光是一场海浪从废弃的屋顶倾泻而下的高潮戏,就足够惊艳到令人头皮发麻——身处影院的笔者早已在内心鼓掌了130次,电影节期间还要赶着转场,却依然蹲到了片尾字幕最后出现“监制 汤浅政明”并再次疯狂鼓掌!
不同于之前大部分作品都是改编自动漫或小说,这次的剧本同2017年的《宣告黎明的露之歌》一样,都是出自吉田玲子之手。
一部是儿童题材,一部是青春恋爱题材——都是非常商业化的作品,尽管也有着幻想元素,但并不算是重头。
其实汤浅的个人风格在这两部片中都有些“杀鸡用龙刀”的意味,可锃光发亮的“龙刀”秀出来,还是让人只想跪倒在汤浅面前!
两部作品的剧本,以商业片和类型片的角度来评判,也都是可圈可点的。
看到有些人诟病《共乘海浪》是“腻歪韩剧”“狂撒狗粮”,可是要把恋爱戏码写得轻巧浪漫,也不是谁都能做到啊。
耗费十年创作的《爱乐之城》,最后五分钟再力挽狂澜,你也无法否认男女主角的热恋戏码是浮于表面、隔靴搔痒的大败笔。
“谁让你的姓太难写了。
”“真是的,不知道等你也成了这个姓该怎么办。
”谁敢说没有被这一段甜到呢?!
近年来,汤浅的产量激增,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汤浅的身份从监督转变为工作室科学猴SCIENCE SARU的老板,为了工作室的收益,他的创作上注定会不如以前来得自由。
但往好的方面想:这些商业化的作品中,依然有着强烈的汤浅政明印记;而身为观众,我们也有机会看到更多汤浅的作品。
最后想说:即便全世界最会拍“性暗示”的动画监督拍起了“韩剧”,我们也大可不必感到失望。
对于不熟悉汤浅政明的普通观众而言,《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会是一个很好的入口,让他们一步步了解他的更多作品。
作为熟悉汤浅政明的死忠粉而言,我也乐于看到一部轻松浪漫、想象力爆棚的“韩剧”——尽管资本会左右创作,但拥有足够的资本,创作者才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不是么?
没了森见打底的汤浅👋🏻 / “傻瓜才会不谈恋爱呢”
差么?不差。但是汤浅政明上一部可是拍出了春宵苦短啊…相比之下这部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是最乏善可陈的一部吧。不过歌是真好听,全片大概也就唱了个八百来遍吧。。
包裹在明媚外壳下的悲伤故事,女主结尾时的大哭才是真正告别的开始。真的太吃老汤这一套了,从头到尾都能共振共情。“你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海浪啊!”
太俗套了,狗血剧情。点题也不需要从头到尾重复强调吧?!冲着汤浅政明辛辛苦苦抢票,太失水准了,完全没法跟《春宵苦短》比
中规中矩,无风无浪
湯淺政明也拍起了清新偶像劇…中規中矩的商業套路,作畫依然好,然而想像力的表達遠不如以往,甚至比不上同樣偏商業的露之歌。殺雞焉用牛刀…對喜愛湯淺的人來說「平庸」或許更令人失望的。
真挺反智了,特别那个妹妹
披着奇幻外衣实则现实题材的电影
汤浅政明怎么会拍出这么土的电影,我看他是《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和《水形物语》看多了发了疯,我简直像上了一个半小时的刑没有一分钟不想离开,在千叶港塔上写heart卡片买心形锁,这种土事就算是和片寄凉太我也不想做啊(顺便演员的声音配动画真的出戏)!别说什么“只有傻瓜才不想谈恋爱了”,我还是收拾收拾回去看精神小伙摇花手吧!!!
最后海浪从高楼泻下,就像蛋包饭切开的一瞬间。了不起的画面感和想象力!
2020.10.10重看,后半依旧不知道是什么
一开始就预感到故事的走向 不过后面奇幻的展开蛮意外的 伏笔收了蛮好 君波的音乐很棒 比天气之子强行煽情好多了 冲浪画面配着bossa nova 特别美好
骇人不浅
没有逻辑,更没有动画的视听美.
卷圈式的恋爱联系起所有人物,不过前面有多虐狗,后面就有多虐心吧。总体来说还是被不大的格局限制住了,即使一直向人间大爱前进,最终还是落在了个人情感的上面。
画风很ok,但这种狗血的不要不要的剧情实在接受无能。
即便是这么俗烂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也总能辨认出那个汤浅政明,他那种随心所欲的变形欲望,将画面变成广角镜头,人物变成弯腰俯冲的动物,高耸的建筑变为酒神狂欢的盛宴,一个《那年夏天,宁静的海》的开始,一个《兽爪》式的高潮,爱情已然抽空为人世的符号,港以一种自然的神力解放日菜子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正如水所隐喻的,悲伤让人们融为一体,升华彼此的生命,终结悲伤,成为生活(咖啡&蛋包饭)屡新的结果。但和新海诚一样,这种对小情爱与大本体浅表的勾连,永远浮在一层空洞的现实滤镜上,这层滤镜过滤的是那句台词“不努力就会被淘汰”的原因。
好甜好浪漫,这是真人电影无法呈现的形象、风格跟氛围,一切都完美,让人心情都变得透明。太理解为啥有人会沉迷二次元世界了。
给高分的多少有点双标吧。
可惜现实中没有这样的故事,没了就是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