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罗安
主演:贾小军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简介:“国有国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谱”,国史、方志、家谱,这些典籍资料共同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史。 《中国影像方志》将以局部折射整体,以地方表达中国,从中华文明演进和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深刻解读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讲述生动传奇的地方故事,展示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领略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纪录当下中华民族为全面建..详细 >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地方故事的总集
拍的内容很新,甚至牵扯到人工智能,让人一度以为是2022年以后拍的。每集40分钟,内容结构倒是通用模版,纪录倾向也是比较正面的,就像给一个地方立了一块新时代的“纪录碑”,有些话语官方味道很重,让人怀疑有中宣部的参与和经费。着重看了去过的家乡周边的几个县份:曲靖、罗平、宣威、鲁甸、会泽等。了解了很多之前没有关注的信息,对于粗略了解一个地方的特色、人物、景观、资源、历史还是有所帮助的。PS:该片专门成立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学术顾问有二,之一“高翔”是现任中国社科院院长(2016-17年是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之二“冀祥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所长助理(研究员),2018年卸任小组办公室主任。
93
不错
不错不错
浙江安吉,贵州黎平,河南灵宝,广西宁明,湖北赤壁,四川富顺。
当旅游指南看嘻嘻嘻旅游指南就算了吧,各小县城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没有人在旁解说加上自己的兴趣,过去只会觉得很无聊。看了十几期,后面的视频因为未知原因在B站下架了,正好也没有要看完的想法。对这个系列最大的感触是“处处不平凡”。
模板中国
简单了解某些县
搜地方志搜到了这一部纪录片作品。看似很宏大,要为全国的县区拍摄纪录片,还有专题网站,立刻找到家乡的一集来看。越看越失望,内容空洞无物,充满意识形态和激昂高亢,全是红色人物红色历史红色红色还是红色。摄影摆拍严重,流于形式,全靠慢吞吞的废话支撑起一集的长度。缺乏丝毫的职业精神和对厚重历史的敬畏,称不上是地方志纪录片。其实这倒是我的问题,一个喧闹浮躁的时代,能期待什么历史知识满满,踏实稳重的佳作呢,谁有功夫去专门看一遍小破县城的地方志,采访挖掘出一段不为人知的地方史,即便做出这样的节目,也没有人有兴趣。
已经拍到80多集了,体例尚洽
CCTV10 通过这个纪录片了解了很多县城,现在应该所有县级行政区都拍过了,大概吧。
大手笔!持续跟进中,坚持就是胜利!节目组可能对戏曲特别钟爱,目前看过的里面十之八九都会有戏曲相关内容。
就可看度而言,片子非常一般。原因早已经有人总结出来:“我们应该警惕一部影片采用全知视角后,其源头反而模糊不清的问题。全知叙述者通过一大堆历史史实来引导观众的情形会让人非常烦躁,尤其是那些在历史频道播出的系列节目,使用文献影像来阐释主题和真相的“宏大领域”。” “许多历史系列纪录片被高度质疑的原因有三:视野过于“高大上”;找不到作者的特质;结局显而易见;谁在说话?说给谁听?代表了谁?为什么它们有时会抑制对历史的好奇心,而不是唤醒它?”对于广大普通人而言,这也是它比不过《档案》的原因。
都是吹牛逼
太长了,现在已经出了900多集了,我只看了100多集
108集,我大隆肥终于了有了姓名,开森。央视爸爸没有忘记我们。话说滩头和小沙江真的是隆肥之光,不像县城,灯红酒绿没有历史。hiahiahia。
只看了孝义篇,嘻嘻嘻
以后让看《影像志》成为一种看天气预报的既视感,每当想起《影像志》的音乐就会浮想联翩,以后每到一个地方你都不那么陌生,因为《影像志》已经提前为你走遍了整个中国。不是旅游宣传片,有历史溯源,有文明探源,有现代人文,记录当下为明天记史。
不知道能拍成多少集,至少目前出的六集还算可圈可点。太多的地方志纪录片把焦点集中在大热的地方,既拍不出新鲜感也无法满足求知的欲望。这部纪录片着眼于一个个不为人知却深藏不露的县城,让人耳目一新。地名记,历史记,美食记等可看,创业记等等皆是高功颂德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地方故事的总集
拍的内容很新,甚至牵扯到人工智能,让人一度以为是2022年以后拍的。每集40分钟,内容结构倒是通用模版,纪录倾向也是比较正面的,就像给一个地方立了一块新时代的“纪录碑”,有些话语官方味道很重,让人怀疑有中宣部的参与和经费。着重看了去过的家乡周边的几个县份:曲靖、罗平、宣威、鲁甸、会泽等。了解了很多之前没有关注的信息,对于粗略了解一个地方的特色、人物、景观、资源、历史还是有所帮助的。PS:该片专门成立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学术顾问有二,之一“高翔”是现任中国社科院院长(2016-17年是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之二“冀祥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所长助理(研究员),2018年卸任小组办公室主任。
93
不错
不错不错
浙江安吉,贵州黎平,河南灵宝,广西宁明,湖北赤壁,四川富顺。
当旅游指南看嘻嘻嘻旅游指南就算了吧,各小县城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没有人在旁解说加上自己的兴趣,过去只会觉得很无聊。看了十几期,后面的视频因为未知原因在B站下架了,正好也没有要看完的想法。对这个系列最大的感触是“处处不平凡”。
模板中国
简单了解某些县
搜地方志搜到了这一部纪录片作品。看似很宏大,要为全国的县区拍摄纪录片,还有专题网站,立刻找到家乡的一集来看。越看越失望,内容空洞无物,充满意识形态和激昂高亢,全是红色人物红色历史红色红色还是红色。摄影摆拍严重,流于形式,全靠慢吞吞的废话支撑起一集的长度。缺乏丝毫的职业精神和对厚重历史的敬畏,称不上是地方志纪录片。其实这倒是我的问题,一个喧闹浮躁的时代,能期待什么历史知识满满,踏实稳重的佳作呢,谁有功夫去专门看一遍小破县城的地方志,采访挖掘出一段不为人知的地方史,即便做出这样的节目,也没有人有兴趣。
已经拍到80多集了,体例尚洽
CCTV10 通过这个纪录片了解了很多县城,现在应该所有县级行政区都拍过了,大概吧。
大手笔!持续跟进中,坚持就是胜利!节目组可能对戏曲特别钟爱,目前看过的里面十之八九都会有戏曲相关内容。
就可看度而言,片子非常一般。原因早已经有人总结出来:“我们应该警惕一部影片采用全知视角后,其源头反而模糊不清的问题。全知叙述者通过一大堆历史史实来引导观众的情形会让人非常烦躁,尤其是那些在历史频道播出的系列节目,使用文献影像来阐释主题和真相的“宏大领域”。” “许多历史系列纪录片被高度质疑的原因有三:视野过于“高大上”;找不到作者的特质;结局显而易见;谁在说话?说给谁听?代表了谁?为什么它们有时会抑制对历史的好奇心,而不是唤醒它?”对于广大普通人而言,这也是它比不过《档案》的原因。
都是吹牛逼
太长了,现在已经出了900多集了,我只看了100多集
108集,我大隆肥终于了有了姓名,开森。央视爸爸没有忘记我们。话说滩头和小沙江真的是隆肥之光,不像县城,灯红酒绿没有历史。hiahiahia。
只看了孝义篇,嘻嘻嘻
以后让看《影像志》成为一种看天气预报的既视感,每当想起《影像志》的音乐就会浮想联翩,以后每到一个地方你都不那么陌生,因为《影像志》已经提前为你走遍了整个中国。不是旅游宣传片,有历史溯源,有文明探源,有现代人文,记录当下为明天记史。
不知道能拍成多少集,至少目前出的六集还算可圈可点。太多的地方志纪录片把焦点集中在大热的地方,既拍不出新鲜感也无法满足求知的欲望。这部纪录片着眼于一个个不为人知却深藏不露的县城,让人耳目一新。地名记,历史记,美食记等可看,创业记等等皆是高功颂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