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比认同《疯狂元素城》没有被打造成一部为展示元素城的一砖一瓦,而迷人耳目的群像电影。
从未在动画片中见识过这样耀眼夺目且灵动出框的“火”,盯着不那么明丽清晰的荧幕,我只想跟随Ember沉浸式体验这里的生活。
在一百来分钟的观影过程中,不断的被元素间的奇妙“碰撞”和极其富有质感和表现力的镜头所打动,《Elemental》希望做到的,绝不是像《Zootopia》一样,给观众一个看罢便无法自拔的乌托邦;它要做的是把乌托邦的绚丽的色彩想象与现实生活中最尖锐的声音相杂揉,把城里无边的未知用POV而非Panorama的方式予以保留。
元素城可能不是一个你来了就想留下的城,却一定是一座令你想不断去寻觅更多的地方。
令我敬畏的是,元素城没有刻意的去照搬动物城的展开:全片毫不含糊对四种元素的戏份进行取舍,一定程度上得罪了那些希望将元素城风光一网打尽的人群,却也换来了更饱满的角色塑造和更生动更真情实感脚踏实地的故事情节。
严格的说《疯狂元素城》的故事内核/创作启发是来自于对少数族裔(中东裔)移民与美国社会对待少数族裔包容度问题的探讨。
但放下这既深刻又乏味的“梦核”,这部电影带给我或者说普罗大众更多的价值应当在于它对每个人的personal voice的支持。
无论是Ember的火光成为了照亮被水淹没的中央车站里一朵朵遇光绽放的永生花的shining glow,还是片首Ember吹玻璃“糖果”的麦格芬,都是在对个人意志与天分的致敬。
如果把用来封堵河道裂口的玻璃比作Ember个人意志之化身,那在她欲将个人意志为现实阻力让路之际,在玻璃崩裂之时,命运的汪洋终于泛滥。
这是她的转折期,也是每一个“移二代”所要面临的关键抉择。
你爱的人不是你的模样,至少不是你父母喜欢的模样,那你爱吗?
你所从事的事情不是你希望从事的事情,但却是你的父辈们从事的事情,那你干吗?
究竟什么才是最值得留下的?
无论是人还是事,在一场洗礼后,一切自有了答案。
那场大水看似摧毁了家园实则重建了家庭。
它冲走了遮蔽在一家人心中恪守的烙印与偏见,也带来了走向新生活必要的胆识与对彼此的接纳。
"So if it's real then darling let me know,I wouldn't mind if you steal the show."I don't know what love is, but I know when I’m with you, I’m real.I don’t know what my life is, but I know I‘m gonna live to be real.
在舆论环境和审核制度越发严苛的今天,电影最终的呈现比以往更像是各种势力的平衡和妥协。
这是一部没有感动和期待的迪士尼电影。
看似花团锦簇的包装下,故事的核心普通到不能再普通。
常常困惑,为何情感都发生得“无缘无故”,大部分都靠主角自己说,导致观众情绪上也不会跟着跌宕起伏。
小焰说着自己爸爸对家庭的付出,但是完全没看出来除了开店谋生外还有什么地方对家人有过照料和关心。
当初爸爸离家理由也没看懂,暴风吹翻了房顶后就要背井离乡?
(审核原因?
)再说小焰本身,原先遇到男主妈妈之前也没觉得她是不想继承家业的,然后突然就非常不想继承小店了, 至于有什么梦想电影里原先也没有交待.男主感觉也是有家庭故事的人,但是也没说看到他和他爸爸之间的故事。
所有主角的印象就是非常脸谱,无法和主角共情。
网上搜索了下被删减了10分钟,不知道那10分钟究竟讲了什么,有几个场景不知道是不是最终妥协的结果。
譬如火族的下一辈远游用的是非常亚洲的磕头礼,但长辈也需要相同回应这么大的礼,看的时候十分尴尬。
中国除了信仰外,目前不太看到有人行那么大的礼,感觉这部电影是很亚洲的,但是呢电影又让长辈回了个大礼,感觉是西方提倡的亲子关系的平等?
另外就是火族夫妇刚到这个城市的时候,入关时由于对方无法念清楚他们的名字,就被工作人员重新起名了,以及小焰小时候被爸爸带去看时光花的时候,被禁止入园,这些感觉都是可以讲讲,但也一笔带过。
亮点还是有的,张新成的配音完全听不出是本人,非常符合动画形象中胖胖高高憨憨的形象。
画面中的水和玻璃的质感也很逼真。
阿珍爸爸历尽艰辛到了美利坚,他不被祖父祝福,因为背井离乡。
我们中国人安土重迁,离开家乡就是错。
他在美利坚过得并不轻松,受尽了歧视,但也站稳了脚跟,在中国城经营当地最大的华人超市。
阿珍暴躁,tough,她打小就知道超市是爸爸一生的心血,她要继承爸爸的衣钵,让爸爸安心退休。
直到她遇见多愁善感的白人贵族阿强,阿强一家发现了她雕塑天赋,欧洲亲戚在500强公司当老板,愿意接收阿珍实习。
阿珍恍然大悟:我不想开小超市,想搞雕塑!
但她愤怒,尴尬,为自己感到羞耻:怎么能背叛父亲对自己的重托呢?
这一生怎么能为自己活呢?
父亲老了。
父亲也瞧不起阿强,贵族又怎样?
还不是欺负华人到头上!
一勺辣椒就能把你辣死。
但最后,阿强帮忙修好了下水道,父亲感动了,立刻把女儿送上了去欧洲的飞机,祝福她有自己的美好人生。
一个轻浮的故事。
本人是皮克斯动画的忠实粉丝,对于皮家出品的作品,也一直抱有很高期待。
《疯狂元素城》(后面简称《元素》)自打预告片释出以来,凭借其独特的想象力,让我抱有很高的期待,于是上映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去观看了。
但看完之后,内心五味杂陈。
如果是10分的话,我觉得我所给的分数应该在7.5左右,影片有很多让我喜欢的部分,但是也有更多让我失望的地方。
现在简单来说说。
优点:整体来说,《元素》保持了皮克斯动画一贯优秀的画面水准,动作设计流畅,元素世界刻画新奇有趣,尤其是一些浪漫唯美的场面(譬如水底探花、公园约会等),在影院里观赏十分过瘾。
整个影片的配乐是偏向于印度风的,所以异域感强烈,有很多地方让人忍不住想跟着舞动起来,所以从娱乐性上来看,还是一部不错的影片。
但,这是皮克斯的电影啊,如果我们对它的要求仅仅如此,那么未免也太低了吧?
所以,接下来我要着重谈一下它让我感到“失望”以及“乐趣不多”的原因。
缺点:1、元素世界够新,但bug太多有点难入戏。
你敢相信,在所有的元素居民里,“火”人竟然是一种“低等”人?
虽然作为文科生,我对于元素的理解比较肤浅,但是从那个映射真实世界的“元素世界”来看,高楼大厦、地铁电梯无一不是高度工业化的结果,然而这么多工业,竟然没有“火”的核心参与?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以至于男主的妈妈发现女主很会“烧玻璃”时,好像第一次知道玻璃是怎么烧制的,并介绍她去玻璃公司实习,我的第一反应是——之前这么多玻璃制品是怎么烧制出来的?
难道没有“火”的参与吗?
火人在很多城市岗位的参与作用难道不该比云人(或者木人)来得更大吗?
更别提元素世界里,虽然表面看起来祥和一片,但仔细想,连很多基础的设定都无法直视:它们的衣服都是什么材质?
为什么火人可以拿着纸而不会烧掉它?
蒸汽化的水人为什么不会死?
……虽然和一部童话电影较真有点无聊,但相比《疯狂动物城》的自圆其说,“元素城”更偏向于“讲不通就不讲”,期待观众以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的“不自洽”,结果,bug层出不穷的代价就是让观众减少了许多沉浸代入的乐趣。
2、重复“昨天”的故事,且没有新的突破《元素》算是整合了很多迪士尼+皮克斯电影的经典主题:女性觉醒证明自我(类似于《花木兰》、《冰雪奇缘》),本族群文化认同(类似于《青春变形记》、《勇敢传说》),不同族群间的相互理解(类似于《疯狂动物城》、《怪兽公司》),再加一个经典模式: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高难度爱情大戏(例子太多就不列举了),这么多模式糅合在一起,最终呈现的就是一个什么都有却什么都讲不透的尴尬作品——导演可能太害怕出错了,所以酿出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平庸之作,白瞎了天马行空的元素城设定(虽然bug多)。
这部电影在剧情方面重复了太多“昨天”,但没有描绘出一个观众从未见过的“明天”——当我们知道火人女主必将“改变自我”、“走出封闭世界”,当我们知道“男主女主必将突破障碍守护一生”,当我们知道女主的父亲必将和女主和解时,那么这部电影带我们的惊喜就越来越少,观看过程就会越来越乏味。
在这里,我想点名表扬一下三年前的《心灵奇旅》,当所有人都以为男主辛辛苦苦获得生命重回人间实现夙愿后会大喜过望,但影片却从另外一个维度飞快给了观众一记“重击”——男主顿悟了:真正美好的不是实现理想的当天,而是你平时所享受细碎小确幸时光的每一天,于是电影瞬间升华了,观众的体验也在那一刻达到了新层次。
这才是创新突破带来的良好体验,但遗憾的是《疯狂元素城》并没有带给我这种感觉。
3、虎头蛇尾,重要的事都没交代完整就算是本片打安全牌,并不想另辟蹊径交出一个大胆突破性的故事,那么规规矩矩将老故事讲囫囵了总可以吧?
然而并没有。
故事的核心危机起源于“漏水”,并且引导着男女主一起调查加强了彼此了解,有点像《疯狂动物城》的动物失踪案,然而相比《动物城》的有始有终有反转,《元素城》的big problem到最后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更不要提反转了——那个漏水的大坝最后怎样了?
结尾决堤之后,除了升华了男女主的爱情外,难道就没有其他说法了?
这次漏水对于整个城市的影响是什么?
没有大反派作祟吗?
男主多次提到自己的爸爸有什么深意?
……什么都没有交代,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这也太草率了吧?
在首尾呼应完整方面,《元素城》做的甚至不如《熊出没》大电影系列,这未免也太不“皮克斯”了吧?
总体而言,《疯狂元素城》是一部皮克斯阵营里比较平庸的电影,让人难免失望。
假如带小孩子去看的话,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被《元素》五光十色的世界描绘给震撼到,也应该会被各种炫酷动作戏逗得乐不可支;但作为成年皮克斯粉,我觉得还是适当调低期待值,就抱着去看儿童剧的态度去欣赏,应该还会有一个不错的体验。
对了,情侣去看应该还蛮合适的,毕竟这电影的最大核心就是:爱情改变一切!
*****二刷*****因为首刷看的是英文,二刷便看了中文版本,意外发现中文版的体验感是要好于英文版的。
元素城的诸多招牌都已经深度汉化,十分用心。
而且中文配音版加入了符合中国观众口味的接地气翻译,相比英文字幕显得更有趣。
举几个小例子: *火人女主在警告水人男主不要招惹自己爸爸时,说“小心我爸烧开你!
”*女云人在气自己支持的球队不争气时,叫喊的是“你们吹的是球,不是牛。
”*男主妈妈在第一次看到女主时,说了句“你真的美得够呛!
”接着被熏得咳嗽起来。
恰到好处的翻译,让影片也更好看起来。
一句话,中文版真的很不错。
第一个矛盾是孩子和父母的矛盾。
Ember的感受东亚的孩子们应该会特别懂。
父母把自己的愿望寄托给孩子,希望他们的孩子能走完自己没能走到底的路。
而 Ember,就和大环境下受道德氛围影响的东亚孩子们一样,从小到大就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父母生我养我,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我就应该听他们的话,做他们的乖女儿,替他们完成他们没能完成的梦想。
潜移默化地,他们可能真的会把父母的理想当成自己的理想,直到他们逐渐长大,开始发现真正的自己——这时候,矛盾也就激化了。
而父母这种类似的道德绑架真的很恐怖啊:电影里最后发现是误解,爸爸只是爱女儿,一直以为她接手店铺后会过得很幸福,所以最后也放弃让Ember接手而let go让女儿自由发展。
但现实生活中呢?
有多少人从小饱受这种冲突的折磨?
有多少人为此和家庭决裂?
又有多少人放弃了成为自己?
第二点还是“异乡人”的冲突。
火,作为元素成的第四批居民,是外来人,是受歧视的弱势群体,所以也很好理解为什么爸爸这么仇视水。
EVA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是无法消除的,A.T.Field绝对存在,而异乡人的身份则更大大加重了这一层屏障;但疯狂元素城就恰恰相反,他想告诉我们“水火亦相融”,再大的隔阂,阶级啊,种族啊,文化啊,都是可以被像爱情这种伟大的力量给突破封锁的(这就是庵野秀明和皮克斯的区别了)。
所以说呢,这大概就是童话故事吧,矛盾都是能奇迹般迎刃而解的,爱情也是从天而降唾手可得的。
但是我就是喜欢童话故事呀。
P.S. 1. 感觉电影唯一的问题是后面的感情线有点跳脱2. 最后女儿敬礼爸爸回礼的时候真的差点给人看哭了😭真的好感动😭
《疯狂元素城》讲了个什么故事故事要从很多年前讲起,白人殖民者用坚船和利炮撞开了清的大门,摧残了一个中国村镇,屠戮了不少中国人。
老家被摧残的俩中国年轻人决定背井离乡,去往白人主导的新大陆,美国,讨口饭吃。
但是,年轻人的父母不认同这个决定,认为这么做会断绝中国祖宗的文化,所以临走时没有父子互相磕一个,而爹没给儿子磕头成了儿子的心结。
秉承着传承中国文化的执念,儿子和儿媳上路了。
从中国来的儿媳,显然不配拥有自己的人格和姓名,只能是“儿媳”或“儿子的妻子”。
踏上新大陆的小夫妇从下船的第一秒就成了被歧视的对象,但不管怎样总算找到个无人街区开始开店,并生下自己的女儿,好歹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
女儿在店中帮忙,和街区一起成长,最后女儿长大了,杂货店也成长为中国城。
但中国人(此时应该是华人了)被歧视还是没什么改观,华人们聚集在中国城,在美国和其他族裔并不怎么交流,而城里的各种设施基本也不考虑华人,甚至有些个著名展览还明确标明了“华人和狗不得入内”(划掉狗),看不到展览成为女儿的童年心结。
这位二代移民华人女儿就是我们的女主,她在原生家庭的沉重的爱中不能呼吸,每天告诉自己要做个乖乖女,洗脑自己梦想就是继承家里的商店。
但好在她至少有了一口纯正的美式口音(划重点,要考)。
其实她不知道她爸比起继承店面,更在意她文化要传承(讲道理这确实看不出来,我觉得这是她爸自欺欺人)。
但不管怎么样吧,反正她一直在底层,也不知道自己除了看店还能干点啥,一般没啥意外就在这个小店混一辈子了。
但直到电影开始,就不出意外地出意外了。
有个白男(男主),突然出现在女主家地下室,发现她家各种违建,并且报给市里了。
市里领导(必须强调是美国的市)是个标准的统治阶级,日常鼻孔看人,从来没想过违建是因为市里从来没给中国城这种贫民窟一样的地方提供过公共服务。
但是不耽误你违建我还是可以强拆你家的。
不过好在华人一般比较顺民,哪怕自己家被不知道哪来的水淹也没不会真的需要啥公共服务。
但女儿还是觉得强拆自己家有那么一丢丢不合理,于是就去申诉了一波。
市长因为球队赢了,所以心情好,大发慈悲告诉她,你和城管俩人能把这个中国城莫名其妙发大水的问题解决了,就免除你家被强拆。
女主千恩万谢开始做任务。
然后故事有大概两条线。
一条是洪水线。
女主男主发现了问题在哪,城市基建年久失修。
但市里竟然不管修,必须女主自己来。
女主就随便糊弄了下,然后竟然work了。
市长随便检查了下这个糊弄的作品,质检就算通过了,于是女主家店可以不被强拆了,皆大欢喜。
但是,suprise!
女主自己搞的豆腐渣工程竟然不能防洪水,于是被冲开了,整个chinatown都被淹了,不知道死了多少(一个没死!
)。
然后,这条线就结束了,最后突然就happyending,也不知道咋修的。
最典中典的是,市长还微服私访她家商店,留下名言:“我竟然还想拆掉这样有趣的商店!
”这种来自统治阶级的赞许直接就让女主家(主要是导演家)高潮了。
一条是爱情线&事业线&家庭线。
这个过程中女主男主果然相爱了,原来男主还是富二代。
但是女主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华人和白人不能谈恋爱,为啥呢,据女主妈解释,因为白人原来杀了中国很多人。
四舍五入是杀父之仇。
这她妈还有点民族主义。
但咋说呢,毕竟好多年前的事了,女主又没亲眼看见,那等于不存在,所以电影后来就没再提了。
第二个是,女主是乖乖女,要继承家业开店(这老爸确实没啥觉悟,至少让女儿卷个医生工程师啥的吧,我听说的都是家里开餐馆的华人不让儿子干厨师但儿子非得干,而不是反过来),但白男富二代告诉女主,虽然我不懂穷人,但你得追求梦想啊,你得为自己啊!
而且女主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发现白男的妈也就是未来婆婆有个朋友,开了个厂,于是突然就觉得原来自己不喜欢开店,而是喜欢去婆婆朋友家的厂当厂妹(划掉,艺术家),所以就很矛盾。
最后女主爹说:“其实我不是想让你继承店铺,我就是想让你继承中国文化”。
这就很虚伪,因为之前他也没想过女儿想干啥。
但至少问题也算是解决了。
男方这边,有钱的白人还是比穷B华人上等人一些,只要你说的英语口音纯正(美音),就不歧视你,贼开明。
中间还是很甜的,白男找市长给开了个后门,带着女主绕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划掉狗)的牌子,去看了展览,出来后给女主感动哭了,当场就献身了。
之后男主舍命救了女主,算是得到了女主父母的认可,抱得美人归。
最后,女主很开心出门去有钱婆婆朋友厂里打工了,估计干得好应该能够融入上层社会,成为精神城里人。
之后莫名其妙社会有一丢丢融合,不过总体上并没什么改变,太阳照常升起。
电影想告诉我们什么主要是,味太冲了,我真的张不开嘴。
皮克斯最差。
看《尚气》还觉得有点意思,看《turning red》觉得可可爱爱还不错,看《多重宇宙》觉得稍微过了但是还行,看到《疯狂元素城》我是真的想吐。
美国华人好好当厂妹吧,没遇到有钱白男拯救的至少可以拍部电影吐槽吐槽原生家庭。
额外的几个有趣的点1. 如果洪水线原样换到国内背景拍,怕是会被喷死。
但换美国人水深火热果然群众觉得也没啥问题。
2. 蓝火是个很好玩的意象。
火爹并不知道其实火国早换版本了,现在流行电子蓝火,只要有电屏幕能亮,就不会灭,就算灭了还能上网再下载一个。
都什么年代了还烧传统的火,多少有点古板了。
有趣的是,所谓火国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生活在火国的人定义。
移民们在搬出去的那一刻起,所谓的火国文化就像一个切面,暂停了,之后的发展就不再是“火国的”,而是“元素城火裔的”。
就像树发的一个小叉,长期看要么自己成林,要么就会被剪掉,但无论如何,不再是“火文化”了。
所以移民们小心到执念的守护其实是一种特别的仪式,而真相恐怕就像女主未曾谋面的爷爷说的那样,人只要离开了火国的大地,是无法传承火文化的。
但其实传承火文化也没那么重要,毕竟什么文化都是文化,没有高低之分。
但但,如果非得去元素城传承火文化,则大可不必了。
人想和历史做对,可以不带上家人。
但咋说呢,作为女主的父亲其实怎么都会有悲戚。
3. 【一个月后补】观影后的体验也是电影的一部分。
火国人不得不品尝的特色,就是有总一堆“友邦人士”,你说两句你被冒犯你不接受,就跳出来让你反思,生怕友邦惊诧了。
这些人哪怕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歧视,都会捂住自己和同胞的眼睛,一边喃喃自语:“元素城怎么会歧视你呢,一定是火裔太敏感了吧”。
实话说这种名为反思实为自轻自贱的对自身的设限未尝不是元素城火裔们说起来好像都混得不错,但总归却一盘散沙不成气候的原因。
就这事事反思的体质还不如**战斗力强,更不用说去指望能接气元素大姐的班为火族们谋福利了。
也许只有等老一辈的火都燃尽了消灭了,新一代的女主甚至女主的儿女们才能摆脱这种枷锁,真正成为骄傲的火。
只有那时,才能再滋养出永不敏感的火裔们。
我对这种未来抱持着希望,同时也免不了有一种谨慎的悲观。
这不得不说是电影和现实的另一种梦幻联动。
疯狂元素城 75/100做自己需要勇气优秀的动画电影之一非常的生动有趣,画面优良,想象力很高很高很高这是一座城市,这城市里面的居民是我们认识的元素组成火融沙成玻璃、火融水管很有意思最有想象力的就是火和水相爱了不过剧情里面的,就是水元素是有钱人,火元素是啥自己去看所以是不是符合现实,我想应该不是。
综上还是很欣赏想象力和优良的画风。
确实也是万万没想到,这部被身边的人评价为普普通通,还近乎有点陈腔滥调的《元素大都会(疯狂元素城)》,在我这里却越嚼越有滋味。
泪腺随时随地就会崩溃的阿水(粤配译名),日渐成为元素城内我最喜爱的大男孩,跟风格相近的《玩转脑朋友(Inside Out)》对比,阿水比较接近那个代表伤心情绪的小蓝孩。
然而,阿水更进一步,他不只是一个忧郁的男孩子,他是一个水做的男孩子,他最不缺的是共情和流泪的能力。
图片来自豆瓣好奇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泪变成了被社会和文化定义为“弱”的表达,流泪成为了弱者最后可用却又毫无杀伤力的武器,只能靠试图唤起加害者的良知才能自救。
一开始阿水这个角色有点令人讨厌,作为公营机构的检查人员,他明明知道自己被水道错误地引导到某个早已经断水的商铺内,明明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但他却哭着都要把一条条的罚则写下,就好像在苹果注定会落下的星球上,水通常得顺流而下那么执着且自然。
他知道要尊重眼下的这一份工作,要如实申报,但面对火女的示弱和求情,他也仍然愿意听听事情的原委,去了解这一项接着一项的罚单对对方而言,意味着的具体是什么。
图片来自豆瓣他的体恤不在于无条件地听信和胡乱使用酌情权,他仍然不得不将检查所得的结果进行提交,但也愿意支持对方对检查结果有申诉的权利,又或是更进一步地,有自查并协助解决实际问题,以帮助他人获得免受处罚的可能。
阿水只能顺流而下,不得不顺规则而为,可他又不失温情和体恤,从不是硬板一块,不顾对方生计与死活。
他甚至在听见那些在多数人认知里,仅仅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惨事,也会下意识地悲悯和流泪。
图片来自豆瓣能屈能伸,也许并不是阿水独有的特质。
不难理解,为什么水人在元素大都会里会看似占据着话语权一方的优势,毕竟他们在很大的程度上维持了整个城市的运作,同时又可以被挤成涓涓细流,或者被蒸发成水雾,也可以依靠城市里看似取之不尽的水资源随时变得强大。
还有一点我认为可爱的设定,是阿水并不享受变成“肌肉男”状态时的自己,他会觉得那是不得已才得拥有的身形,或者干脆就是错误吸收了太多不应该吸收的积水,而产生出的某种被扭曲了的身材。
在阿水的审美角度里,“肌肉嘭嘭”式的强壮,似乎不是一种时时刻刻都要固定在水人身上的审美,能在需要的时候变强,便已经足够。
阿水这个平平无奇的设定,诠释了什么是心思细腻和共情力强便会有影响力的道理。
与拳头和势力无关,懂得为他人兴奋、为他人高兴、为他人摇旗呐喊的利他原则下,他的共情力变成了他真正有效的动员力。
融入到氛围里面,以造浪去提供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的踊跃支持。
图片来自豆瓣在感情里,阿水看似是处于随时会被对方“煲熟”的弱势,近乎某种明知道爱是承受与忍耐却仍然能够鼓起勇气向前迈步,或者张开口赔着笑去吞咽那灼烧的刺痛。
甚至,在触摸和拥抱的时候所呈现的,从来也不是他随时可以浇灭对方的强势。
他似乎根本不需要压过对方一头的自我认同,他们接近时候,只会在阿水体内升腾起热力与气泡,可触碰本身,又像是隔着一块防火耐热的薄膜,阿水有某种不会伤害对方的自我约束与自我限制,以一种近乎本能的自然姿态,来去接受和容纳对方的温度。
图片来自豆瓣与火女那容易憋着憋着就累积高温而爆发的性格相比,阿水是可以变得巨大却又时刻看似无害的存在,面对质疑时他并不会斩钉截铁地展现自己如何值得。
阿水会试着,用他所知道的那点微不足道的,客观且真实的科学知识,来表达自己能够突破,这个看似是鸿沟的障碍。
以自身为透视镜,去帮助火女点亮和说服,那个近乎笃定地反对这段姻缘的母亲,而非将鸿沟拉得更大,要逼对方作出“我跟你妈都掉水里了你救谁”的两难选择。
图片来自豆瓣也是近年开始,很多人愿意在分析自己和他人的性格时,加入“原生家庭”的因素。
阿水也算是一个原生家庭水平高于平均值的存在。
那个经常跟阿水一言不合就抱着一起哭泣的阿水妈妈,对阿水的养育近乎某种“放任”,仿佛只有善待与包容,而不作干预和限制。
面对阿水看似找到了貌似无法相容的火女,妈妈下意识的反应,也是不作评价与阻挠。
这个家庭里面没有谁就应该如何的设限,让我不禁想到,是否与持续富余的家境有关,他们甚至对于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保持某种令我羡慕的,近乎心平气和的态度。
图片来自豆瓣在打碎了玻璃壶的那一刻,刹那间我想起的,是我与我妈彻底和解前那次吵架的场景。
那时的我跟她哭着说,在这个家里,我显得像是个时时刻刻都在犯错,却始终无法被包容和体谅的异类,哪怕我所犯的错误已实实在在地在伤害着我,而在收拾烂摊子的时候,那在脑海中略过的话语,总是责怪而不是关心。
当钢化玻璃被击碎落下,某些碎片划破我的手背时,我想到的竟然是这么多的玻璃渣子得要收拾好才行,门被我拉坏了,还得爸妈费心找人来修,而不是哭着告诉爸妈,我的手划伤了很痛,我很难过请先心疼我。
一惊一乍和容错率低的养育过程中,如今在我看来,极有可能会令孩子变得更不能容忍自己踏上了那看似错误的人生之路。
害怕失败的孩子,宁可去复制别人重复过无数次但也许不适合自己的道路,也不允许自己去尝试极少人尝试去走却适合自己踏上的征途。
阿水看似很难做好一份正经工作,但找到工作时,他仍然会是兢兢业业地,希望可以做好他的分内事。
他可以尝试许多人生方向,哪怕是不停试错,只要他在试错过程中是足够认真的,就会得到来自家人的谅解和支持。
图片来自豆瓣阿水的“原生家庭”因素近乎某种,在我们看来是中大奖的存在,其实,这种大奖也不过只是他无需时时刻刻去盯着那些容易踏上的“成功”之路,也不需要争破头地去内卷、去挤一条条独木桥。
他的人生,并不会因为成功与否,而被认同或抛弃,他可以在成年后,近乎孩子气地诉说着曾经碰过海绵且整个人被吸进去了的“恐怖经历”。
他无需穷尽一生,去成为别人眼中的头狼,去过注定会牺牲自己来为家族逆天改命的人生。
他可以做自己,他可是比Ken更早明白kenough道理的男孩子,他的能屈能伸,能低到尘埃和深入砖块缝隙,最后也使得他能在难以抵挡的考验中,存活下来。
图片来自豆瓣谢谢阿水,这个元素大都会里最可爱的大男孩。
图片来自豆瓣
不关注也可以,随你
蒸发反应。
很有趣的题材,各种奇思妙想都很舒服地放进这部片中,皮克斯的YYDS。
所以有人说皮克斯的电影不是有题材才有的电影,而是有想法才有的电影,大家把各自有趣的想法加入电影中,最终才能成为这用奇妙的片子。
标准的叙事,标准的大片模式,但光是看各种元素间奇妙的反应也值回票价了,男女的主角的水火小人,与传统的男女刻板印象倒置,可能受新一轮女性运动的影响,但观感也很好,水火不容的蒸发反应蒸腾起爱的氤氲。
影片没有尝试构建一个多元素共存的世界,只是四种元素(或四个民族)共存在一个移民城中,或许是因商业考量。
这座城类似纽约,水族类似白人,云族类似地位较低的白人,木族类似中东、北非人,火族类似黑非洲、意大利或东亚人,有隐约的种族歧视和对立存在,而这都透露着西欧中心主义的思维逻辑。
西欧中心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各个不同民族混居的熔炉模式,每个民族有自己集居地,和其他民族进行有限的交往,同时也保留这自己极大的特殊性,不同民族相互区分(甚至对立),同一民族可以细分,相近民族可以融合,这与中国的大一统和多元一体的观念相区别。
相对之下,我更喜欢文艺作品尝试去构建一个世界,通过雪泥鸿爪、草蛇灰线来叙事,站在世界历史、时代潮流和当下现实之中,世界才是真实的,人物也才能更加真实,故事也自然能凸显真实性。
男主从砖块中出来前,我没想过打四星。
这种大俗套电影谁都知道男主会复生,只是不知道怎么复生。
就感觉被一个十分钟前不在意的小得不能再小的细节打了一拳,大写的戏剧性。
困在海绵里是他一生的阴影,可困在砖块里救了他的命;一个男的如此敏感脆弱让他的出场非常不讨喜,可他的敏感救了他的命。
敏感就是敏锐,是对自己和他人超强的感知力,是对生命和爱的珍惜,是他浪漫的原因。
因为敏感,他与家人和爱人都有极强的情感连接。
这是他的软肋,也是他的力量。
如果恐惧救了他是命运的玩笑,那么敏感救了他就是他敏感的回报。
而女主记得他讲给她的这些关于生命和爱的挽歌。
她虽然没有哭,可她记在了心里,她在乎这些故事。
敏感可以被压抑,但不会消失。
敏感是需要条件的。
在刚解决温饱的世界里,敏感是不被允许的;敏感是不被允许的,因为我们刚解决温饱。
不被允许的就是错的吗?
在物质需要得到极大满足的世界,敏感是张扬的。
此处也凸显出本片一个很大的优点: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彰显平权意识。
女生载男生,女生驾驶热气球载男生,女生堵住缺口。
女生坚强、男生柔弱。
可女生再坚强碰上喜欢的人表白也会流泪,男生再柔弱在情感上也无比坚定,能为爱生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正是因为他们势均力敌,水和火才能共生共存。
片中还有一种纯粹的力量。
它不出自任何一种本能,它就是本能。
那就是挣脱命运的力量。
挣脱父辈、挣脱属性、挣脱别人告诉你的命运。
男主女主的烟缠绕在一起,仿佛心心相印可以感动主宰命运的上天。
听起来如此精妙,可因为俗套看起来如此乏味。
男主、女主、女主爸爸对于爸爸都有心结,只是男主和女主爸爸的心结都是为了烘托女主的心结。
女主的心理太亚裔了。
她把父母的期待内化为自己的需要。
开始她一直表现得很想继承小店,直到面对真的梦想(可她的水壶做得太一般了,美术的精力都放在画城市了吗)。
父母和孩子纠缠到骨子里。
女主爸爸也因为背井离乡一直得不到他父亲的原谅,而他终究是踏上了征程。
但女儿这一辈,父母学会了放手,踏上征程前依然有犹豫有留恋,可得到了父亲的祝福。
作为一个大团圆,男主不仅助力了女主的梦想、融入了女主家,还挽救了女主家图腾一般的蓝火。
完美到想吐槽一句:干什么啊这是。
女主实现了两次阶层跃迁。
从火山乡到镇,从镇到市。
最近看一篇文章把这类人称为“阶层旅行者”,比如我们说的凤凰男与孔雀女。
文章的大致内容是:“金凤凰有三层羞耻,在城市为自己的小镇身份羞耻,为自己父母的行为羞耻,为自己为父母羞耻而羞耻。
凤凰会格外看重对父母的回报,因为父母为他付出了一切。
”可也因为只表达了阶层差异,显得与《疯狂动物城》的差距越发巨大。
男女主的指涉太过明确具体,也让本片格局变小。
《疯狂动物城》对政治正确的表达如此丰富精确才让它作为一部新片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本片的男主或女主一家完全没有介意或放下介意对方家庭,让人觉得它在回避这些问题。
对本片的失望是因为大家抱着《疯狂动物城》的期待去的,结果看到了勉强的叙事和浅层的社会观察。
它甚至还直白地模仿《疯狂动物城》,热气球、公务人员、城市规划等,每一次模仿都彰显了自己的拙劣。
它美术甚至更华丽了,有这功夫好好写剧本不行么,更生气了。
「The shop was never the dream. You were the dream. You were always the dream.」
旁边小朋友看哭了,所以觉得也行吧,都是朴实刚健硬道理,都是好东西,小孩看看也没啥坏处,成人就没有任何看的必要了
B+/可能是动画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拟人”。因为这种“拟人”完全不是为了将元素拗作常规的人形,而是一方面将人微观的身体-情感化作元素成为无身体的器官,另一方面把人类文明中的物质性环境及其结构性病症(主要是城市中积重难返的歧视性基础设施)化作物理过程的强度。有什么动画可以如此绵密而悸动地拍摄一次手与手的触碰?又有什么动画能用光影来跨越距离,去点燃一株水的火苗,去凝结一滴火之泪?“当你的光曝在我身上,重逢就是一间暗室。”除了一些太过松垮理想化的社会教育之外堪称精彩绝伦。
跟《疯狂动物城》是同一个故事,就是把动物换成了元素~讲烂了的种族主义和追求个人梦想。坐船离乡,对父母的跪拜礼,继承家族产业,各种细节组成的亚裔移民奋斗史。导演和编剧就差对着屏幕大喊「看见没,我们是亚裔」了。既然这样,还不如直接搞个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拍个「疯狂修仙城」呢~🥹
现在好莱坞剧本就是个5年前剧本一样,真不是ai剧本吗。换汤不换药。
相比于一开始就明确了悬疑片作为主类型的《疯狂动物城》,本片却是一开始就往爱情片方向去打造的,于是用上了爱情片的常见套路-铺垫双方的背景差异、阶级差异,最后爱情突破万难顺理成章,稀里糊涂就大团圆,种族矛盾消弭于无形。然而,爱情是否具备这样的功用,或者说两个个体之间的结合能否带来种族之间的弥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莎翁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才是此类故事永恒的结局,成熟的观众无法相信这样的故事。相比起来,《动物城》就要聪明的多,尽管也涉及到了不同种族之间的爱情,但这实际上只是主类型“探案”的调节剂,电影最后的高潮点是揭露“羊副市长”的阴谋,主角之间只是顺带谈个恋爱,观众根本没有闲暇思考两者之间的差距,就轻而易举地接受了兔朱迪和狐尼克这对CP,自然也就不会不相信了。
cgv 대학로 几次眼眶有点湿了
只有成年人才能体会到这部电影的真谛
第一次带女儿看电影,感受快乐和感动。虽然有不少是动画电影的套路,但架不住剧情内核是鼓励理解和善良的,不止是族群之间的理解,也是代际之间以及最重要的,对自我成长变化的理解。女主角很棒
故事也太老套了我的妈!别惦记你那纽约文艺白男啦!!!矛盾冲突也不太站得住脚(一场市政豆腐渣工程引发的血案)其余两个元素完全缺席。腋下长花这个说实话我觉得有点恶心……
其实画面还挺棒的 如果不写成俗俗的爱情故事就更好了(更多人会磕的欢喜冤家模式参考Zootopia)
来自纽约皇后区开便利店的炉小焰和曼哈顿上东区的有钱白左男渡阿波的爱情故事。。。
4,皮克斯现在咋变成这样了,主题先行到了这种程度,跨种族的爱情障碍(前提是现在还真的有这种障碍),差不多是20世纪初比较热衷于讨论的话题,现在还在拿这个说事,这都不是多元种族议题1.0,这是0.5吧,特别是这个白人引导亚裔做自己的主题,非常的保守和刻板。整个世界观的构建也非常落后,基本就是借用水火不相容这个高概念在作文章,另外两个元素就是打酱油或者当个工具人,属于是抄动物城但是没抄好,动物城里面那些丰富的动物拟人设计以及跟美国社会现实对位的影射,元素城根本没法比,设定不仅low,而且非常简陋,皮克斯的想象力现在能匮乏到这种程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自求多福吧。
森林冰火人城市版,这么有趣的题材不好好深挖设定,却用来大讲特讲种族和diversity,又因为偷懒而堆砌太多概念且极其生硬。套着不同元素的壳子也能很容易认出来亚裔移民女主和美国本土有钱男主,你们还记得这是架空动画片吗?还有反父权也反得很随意,全靠动动嘴皮子。前半段世界观展开还有一些可爱的笑点,后半段疯狂幻视冰雪奇缘神奇女侠长发公主等,各种桥段看出编剧灵感枯竭,这么大一个元素城就光看男女主谈恋爱了,能不能来点新的东西?看完出来朋友灵魂发问:云和水不是同一种元素吗(后来才知道那是风不是云,谁家的风长成这样啊)?凭什么沙子就被随便变成玻璃而不是一种元素?
❶题材从种族到移民,《疯狂动物城》精神续作。❷爱情片。❸有🌈元素。❹有化学反应,但不多。❺皮克斯创意层面表现疲软(甚至开始“借鉴”魁地奇)。
到底是谁说不好看的!!!!
其实又套路又俗气,设定有zootopia在前也没有特别惊艳,但是想讲的一切都让我流泪
老天爷啊!我竟然在电影院里哭成一个母0,哪有那么差啊,比《心灵奇旅》好看一万倍!#既然如此,那你们都去看《八角笼中》吧!#
好想找家里有钱、婆婆安排工作的不缺爱、傻白甜、性张力拉满的白男老公;另两个元素全程酱油;磕头有被恶心到
首映看完 Love is hot boiled water. 总而言之多喝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