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
Langue étrangère,以你的语言呼唤我(港/台),Foreign Tongue,Tandem - In welcher Sprache träumst du?(德),Foreign Language
导演:克莱尔·伯格
主演:莉莉丝·格拉斯穆格,约瑟法·海因修斯,尼娜·霍斯,齐雅拉·马斯楚安尼,贾拉尔·阿尔塔维尔,尤里·沃尔施,雅各布·迪尔,赫尔曼·拜尔,克里斯塔·罗克斯特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德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德语,英语年份:2024
简介:害羞文静的法国少女芳妮参加学校的交换学生计划,来到德国住在同龄笔友蕾娜家。蕾娜冷酷又充满防备,语言是她们之间的一道墙,芳妮为卸下蕾娜心防,将烦恼与秘密告诉对方,两人因此拉近了距离。时间一天天过去,爱情不用翻译,反倒在语言的落差中滋长。这次,轮到蕾娜前往法国交换,暂住芳妮家的她,逐渐发现芳妮的秘密似乎另有蹊跷,但更..详细 >
没有好好拍爱情,也没有好好讲政治,混乱的青春,动荡的局势,什么都杂糅在一起的电影。
莫名其妙的剧本,一会儿撒谎一会儿相爱一会儿激进的,怎么请到Nina Hoss和Mastroianni的……
情节老套毫无新意,角色塑造扁平,外语片拍成这般,实在令人失望。
连续看了两天女孩之间的情感关系,喜欢的还是这部。在自我同一性一团混乱的青春期时代,任何刺激便能铸就一团易燃易爆炸的熵。故事的铺陈巧妙,在德法关系多年的恩怨与和睦之中建筑,两个少女的情感暗流涌动,更有多年以来的刻板印象语梗在互损(身边坐的德国人听到1989还有法国人不说英语这些都哈哈大笑)还问🇫🇷为什么一直罢工(我想说你们🇩🇪不是吗🙃)一部关于青少年和家庭之间的讲述,在用不同的语言言说的过程中,就是在自我身份认同不断博弈的过程。因为身在异国深有同感这样的心情,许多误解始于语言的傲慢,我们用语言掩饰遮盖编造一切,也正是语言的表意,所能倾尽的程度深深影响了身份上的认同。担当两个女孩用对方的语言说出我爱你时,大概又是一种“电影超越巴别塔”的宣言。用陪伴,触感的互动去填补无法用语言到达的维度
相当特别的感受,和预期完全不同。尤其是到尾声部分,可能是近年来看过的 最为丰富 复杂的故事,很有趣的叙事 令人难忘!
2.5,好混亂⋯⋯敘事完全失焦,不知應該著重於感情的表達還是意見的表達。由個體的自我質疑,上升到家庭面的撕裂,最終融進了國族文化與政治的衝突,三個層面不停轉換,卻始終找不到立足點,只能以強烈的感情去彌補敘事的跳躍,但老實說我無法理解她們的感情從何而來
我欣赏不来 是不是我只能看口水商业片了
要素太齐全了,平庸
一般般
更喜欢港台的译名——以你的语言呼唤我,但在这部影片中,语言的差异被深化为身份、政治立场、纷乱繁杂的主义的差异,像一部冗长的极左主义政治宣传片,探讨青年少女之间那种暧昧的、模糊的、微妙的情感流动太少,各种时髦元素的叠加并不能造就好电影。
【4】好……难看。议题和呈现的东西已经极尽可能拉到最满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最终成片观感唯独觉得就是在浪费。女同,多语言以及捍卫,甚至毫不避讳的在电影里喊起来了口号,但真的或许对于本片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落脚点太小气,“外语”是个特别好的连接点,连同了法国与德国,但最后反转的点居然是爱撒谎的精神疾病。我真的不理解和觉得浪费了表情,节奏更是灾难。以极端激进的方式拍右派看完隔靴搔痒的。
本可以成为一部简单洒脱又不羞于袒露疼痛的千禧年电影,却掺杂了太多振臂高呼的军训表忠时刻,瞬间惊扰了电影的美梦,变得班味十足。
#HIIFF2024 在境内关外区域看青少年女同德法政治片真的好刺激……两人即两国,虚虚实实中探寻真情,“身份缺陷”与“心理缺陷”互相渗透,看到了难处,也看到了尽头。
只觉得和中国青少年相比,简直就像两个世界…
题材相当好啊,以爱情拍政治
#2024Berlinale# get不到
年纪大了对青春疼痛文学无感了。
3+几乎实时的社会议题向欧洲日常生活渗透的展示
太多空泛的政治议题揉在一起,只想问中产白人teenagers的生活真的是这样吗?虽然结尾似乎在说剥去这些议题的sugar coating我们也能相爱,但前面看得我已经不耐烦了(想起阿黛尔的生活,但那部至少爱情拍得好一些。以及这部里面foot fetish是导演的个人趣味吗🤯本片最大亮点应该是妈妈的演员都很好看
#6th HIIFF 一看就是法国人拍的电影。情感流动表现极佳,不过两个女生之间的情感引向同性之爱像是为表现而刻意设置,明显Fanny对Lena是一种心理上的依恋而非情感上的喜爱。有时候我会想他们关心的是政治吗,还是只是自我的一种表达,又或许,政治是个体自我表达的认同选择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