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讲述了孤儿院长大的小女孩菲丽西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芭蕾舞者,为实现心中的梦想,她和小伙伴维克托结伴逃离孤儿院,勇闯巴黎的故事。
身在孤儿院的菲丽西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芭蕾舞者,于是和自己想成为发明家的维克多一起逃离的孤儿院,来到巴黎追梦。
然而中途,菲丽西却与维克多失散了。
独自一人的菲丽西不知不觉来到了巴黎歌剧院,却差点被管理员当作可疑人物抓起来,幸而一个跛脚的清洁工奥黛特将她收留,让她在雷吉纳夫人家里打工谋生。
这户人家的小姐卡米耶非常高傲,她通过母亲的关系能够进入巴黎歌剧院学习,正在等待录用的通知书。
她狠狠地嘲笑了菲丽西的舞蹈梦想,将菲丽西身上留下的母亲的遗物——一个芭蕾舞音乐盒摔下楼打碎了。
正当菲丽西愤怒而又失望之时,卡米耶的录用通知书到了。
菲丽西心生一念,决定冒充卡米耶进入歌剧院学习。
以“卡米耶”的身份进入歌剧院学习的她得到了院长热情的接待,然而严格的导师梅拉特却不这么想。
没有任何基础的菲丽西被认为是走关系才进入剧场,正直的梅拉特就总是想方设法地刁难她,希望她主动退出。
奥黛特在菲丽西身上看到了可能性,她开始教导菲丽西,在树上挂了一个铃铛,铃铛下有一个小水洼。
奥黛特要求菲丽西不断地跳跃去碰那个铃铛,直到落下时不会溅起水花。
菲丽西进步很快,也吸引了俄罗斯的舞蹈王子鲁道夫。
她再见到维克多时,维克多也已经在自己发明家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然而已经见识到巴黎花花世界的菲丽西,却与维克多有了隔阂。
菲丽西一次偷偷跑出来和维克多在酒馆跳舞,那种对舞蹈的热情打动了现场的所有人,也包括她的老师梅拉特。
她终于得到了梅拉特的认可。
就在一切看似顺风顺水之时,雷吉纳夫人带着女儿卡米耶来到歌剧院,戳穿了菲丽西的谎言。
梅拉特决定再给菲丽西一个机会,让她和卡米耶进行一场舞蹈比赛。
然而比赛前夜,菲丽西为了王子鲁道夫的邀约,没有听从奥黛特的建议进行最后的练习。
她不仅辜负了奥黛特,也对维克多失了约,却发现鲁道夫也并不是那么完美的人。
沮丧的菲丽西在歌剧院的穹顶过了一夜,身心俱疲的她没有以最好的状态去跳舞,比赛失利。
她被送回了孤儿院。
回到了孤儿院的她陷入了低谷,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她想起了自己为什么如此热爱舞蹈,她的母亲曾经也是这样一边拥抱着幼小的菲丽西一边进行舞蹈。
对舞蹈的热爱融入了她的生命。
她决定再次从孤儿院偷跑,这一次,看到了菲丽西努力的好心的管理员亲自送她来到巴黎,希望她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菲丽西开始在歌剧院做清洁工,重新开始。
在歌剧院学习的卡米耶也经常欺负她,不服输的菲丽西与卡米耶比起舞来,这一次,菲丽西跳出了高难度的一跃,而这个动作,卡米耶没有做到。
梅拉特问卡米耶,她是为了什么而跳舞,卡米耶承认,自己是为了回应母亲雷吉纳的期待,而菲丽西回答:“因为舞蹈融入了我的生命”。
卡米耶明白了自己和菲丽西对于舞蹈热爱的差距,决定将上台的机会让给菲丽西。
但是她的母亲雷吉纳夫人却发了疯一样想要阻止菲丽西登台。
在危急时刻,维克多的新发明——滑翔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带着菲丽西及时赶到了现场。
演出顺利进行,然而,这只是菲丽西梦想的第一步,她作为舞蹈演员的梦想,这才真正开启……
转载自:https://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4617670233630.html 动画片《了不起的菲丽茜》讲述了孤儿菲丽茜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
她和想成为发明家的好朋友维克多从孤儿院里逃出来,前往巴黎。
一位名叫奥黛特的好心女士收留了菲丽茜,让她和自己一起打扫一个贵妇人的宅子。
贵妇人的女儿卡米耶傲慢无礼,故意摔坏了菲丽茜的"妈妈留给她的音乐盒。
…… 菲丽茜的过人之处在于她对芭蕾舞的无比热爱。
历经千辛万苦和重重磨难,菲丽茜最终赢得与著名舞者一起演出《胡桃夹子》的机会,登上了她梦寐以求的舞台。
是七年的坚持让我有了今天的一点成绩。
因此,唯有坚持才能在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唯有坚持才能战胜困难,唯有坚持才能迈向最后的胜利,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对中文片名不感冒,但我知道知道外国片名得翻译得大众化。
配音和我的预期有出入,配乐也是一样,可能是习惯了美国动画的风格。
动画就是单纯而且夸张,常见的——出身低微的小孩受落寞的大师的指导,打败出身不俗有实力但没有热情的对手——这样的剧情。
俄罗斯王子似乎和勒奥家的姑娘一样,人设上有一定的毛病,但作为孩子还是没有太过分的,王子虽然轻浮但没有咄咄紧逼,勒奥虽然任性霸道也知错能改。
一开始感觉在维克多这条线描写欠合理,后来想想也没有,孩子的青春也就是这样带些鲁莽和自私,容易情绪化,但仍旧抱有那份奋不顾身。
家长一辈的设定里有好也有坏。
好的部分是在,菲丽西在被赶回孤儿院之后,孤儿院的家长能支持她回巴黎追梦,这我是真没想到。
这就表现了真正关爱孩子的家长,会防止孩子乱跑,会防止孩子胡乱做梦,但不会妨碍努力追梦的孩子。
而勒奥家的妈,贯彻了刻薄恶毒的风格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最后居然拿着扳手和大锤子去打小孩,张牙舞爪地像一些玄幻童话里的巫婆,我真觉得不合适。
最后的选拔时两个候选人斗舞,斗舞的概念我知道街舞有,在优雅的芭蕾里引入斗舞也确实是个创意。
没有过度挖掘老师黛丝特的过去,这我可以接受,但我觉得埃菲尔最后要是露个脸,肯定会是个小惊喜吧。
还是露脸了我没认得?
菲丽西只是一个孤儿院的孩子,没有任何舞蹈功底,误打误撞到了巴黎,梦想进入舞剧院却没有门路,遇到了好心的奥黛特小姐,一个富人家的清洁工,在主人家里,她盗取了千金卡米耶的录取通知书,冒名顶替了她,女佣发现了没有揭穿她。
出于对她的同情,还亲自教授她芭蕾基本功,但舞蹈学院的老师梅拉特先生非常严格,奥黛特女佣把她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宠爱,告诉菲丽西,可以做某事和把某事做好是两回事情,所以我们必须每天练习,她相信这个天赋异禀的孩子可以成功,因为她有卡米耶没有的东西——对芭蕾的热情,热情可以战胜一切技术性的东西。
菲丽西冒名顶替的事情,还是被卡米耶的妈妈揭穿了,菲丽西本应开除,但老师一天天被她的执着打动,认为她很有潜力,也很努力,破例留下她和卡米耶同时参加克拉拉角色的竞选。
菲丽西未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菲丽西继续更努力的练习,同时歌剧院的俄罗斯王子鲁道夫开始追求他,比赛前一天晚上穷小子维克托和鲁道夫同时要约她出去玩,但是曾经的芭蕾舞者--奥黛特小姐告诉她,即使是比赛前一天,也应该坚持练习舞蹈,然后按时睡觉。
菲丽西没有听从她的忠告,自顾自出去玩了,选择了赴俄罗斯王子的约。
睡过头的菲丽西在最后一场选拔比赛时迟到了,这让她的老师非常失望,最后关头,破例给了她两次表演的机会,但她频频出错,因为前一天晚上她几乎没有睡觉也没有练习,失去了演出的机会。
菲丽西被卡米耶的妈妈强制送回了孤儿院,想让她彻底失去表演的机会,但她没有放弃对舞蹈的热情,院长看到她偷偷地练习,被她的执着打动了,送她回到了巴黎歌剧院。
演出前一天,与卡米耶公开决斗,跳出了卡米耶没有做出的动作,因为这一超高难度的动作,老师破例让她演出了胡桃夹子中克拉拉的角色。
舞台上的菲丽西光芒万丈。
每一个人的命运的确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菲丽西是一个舞林世家的后代,秉承着“要想成为超级英雄,必须父母双亡”的理念,菲丽西的父母说道:“做父母的,只能帮你这么多了。
”然后抛弃了她让她成为了孤儿。
菲丽西为了完成父母的遗训,从小就梦想成为舞林盟主,一统江湖。
菲丽西的腿和身体一样长,是不可多得的练舞奇才。
这说明长得高不一定非要去打篮球,还是有其它的出路。
在孤儿院里,她每天习舞练功,练得废寝忘食、天昏地暗。
她的这一举动却遭到了孤儿院院长的打击:“梦想不能当饭吃。
”院长这番话说得很有道理,梦想确实不能当饭吃,所以菲丽西才长这么瘦,看来追逐梦想还有减肥的功效。
菲丽西腿长一米八菲丽西的朋友维克托决定带她远走高飞、闯荡江湖,于是假扮成院长带她逃跑,为了迎合中国“鸡年”春节的到来,他还在胸前藏了一只鸡。
实际上他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毕竟院长的胸是平的。
而维克托也是骨骼惊奇、天赋异禀,他的座右铭是“当一天孤儿,撞一天钟”,于是每天通过撞钟来练习铁头功。
虽然没有练成铁头功,但是撞钟的过程让他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促使他发明了飞行装置,分分钟就飞上天,与太阳肩并肩,传说他将设计图稿埋在悬崖下深山老林当中,几十年后被一个名叫托尼·屎大颗的人挖到。
两人逃出孤儿院,坐上了一辆前往峨眉山的马车,开启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和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
大过年看个动画片都要被喂狗粮,自己选择的狗粮,含着泪也要吃完。
菲丽西在峨眉派遇到了一个扫地僧。
而扫地僧曾经也是舞林首屈一指的高手,不料被奸人所害,打断了一条腿。
眼看她多年的神功即将失传,现在终于有了传人,于是决定将毕生所学传授给菲丽西。
扫地僧寄居在女魔头门下,而女魔头的女儿卡米耶被峨眉派录取。
女魔头早年因为练功走火入魔,再加上更年期的摧残,伴随着丧偶之痛还要被小孩子喂狗粮,多种痛苦的交织下让她变得心狠手辣、丧尽天良。
为了惩恶扬善、为民除害,菲丽西冒充卡米耶的身份前往峨眉派学习舞术。
而她的导师则是梅拉特,和奇异博士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据说是奇异博士的远房亲戚。
奇异博士(左三)菲丽西还遇到了唯一的男弟子鲁道夫,据说是甘道夫的兄弟。
虽然不会魔法,但是会轻功,从二楼跳下来都毫发无损。
由于舞林大会即将到来,奇异博士决定在众多弟子当中选择一个代表峨眉派参加比试。
扫地僧将盖世神功传授给了菲丽西,她也逐渐成为奇异博士最佳的弟子。
而与此同时,女魔头带着女儿找上门来,约定良辰吉日华山论剑,一决高下。
比赛的前一晚,鲁道夫和维克托为了争夺女神打了起来,两人身负重伤,菲丽西为了给他们运功疗伤,元气大伤,输掉了比试。
这种牺牲小我、奉献大我的大无畏精神,正是舞林人士、各路英雄好汉所推崇备至的。
菲丽西虽然输了一场比试,同时也受到了各大门派的尊敬。
菲丽西回到孤儿院,打算归隐山林,不问世事。
没想到孤儿院的吕托前辈也是世外高人,轻功十分了得,他带着菲丽西快马加鞭、锦衣夜行,奔赴峨眉派讨要说法。
菲丽西和卡米耶都是奇异博士的得意门生,但是奇异博士只能选择一个,于是决定给她们出一道世纪难题,择优而选。
奇异博士:你为什么学舞?
“”卡米耶:“我妈逼的!
”奇异博士:“你妈逼的?
”菲丽西:“对,就是她妈逼的。
”看来卡米耶虽然造诣颇高,但并非甘情愿心,终究不能成就大器,于是菲丽西成为了奇异博士座下第一女弟子,代表峨眉派出席舞林大会,争夺舞林盟主之位,我们祝愿她在舞林之路走得更远。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菲丽西虽对跳舞有满腔的热情和钟爱,但这真的足以让她从芭蕾舞零基础,经过短短十天时间的训练就能登台上演《胡桃夹子》么?
影片成功的地方在于,它营造出了一种十九世纪末期法国巴黎的浓郁风情。
埃菲尔铁塔正在建造,人们都在心气高昂地享受着生活。
当然,这其中必然伴随着贫富差异、阶级差异等社会问题所带来的些许阴霾。
但巴黎乃至法国,依然是个崇尚艺术、尊重权威、追求梦想的社会。
但影片失败的地方也恰恰在于,对于实现梦想的急于求成。
无论是小发明家的男友,还是菲丽西的舞蹈,仿佛这些有梦想之人几乎可以不费什么辛苦之力就能将梦想实现,就像“法国梦”一夜之间能成为现实一样。
虽然法国人喜欢浪漫,但这未免过于浪漫了。
我很遗憾,菲丽西踏上舞台的一刻,没有跟埃菲尔铁塔的竣工辉映在一起。
否则,为什么一定要出现那个建造了一半的铁塔呢?
这个巴黎市最高建筑,这个法国大革命胜利一百年的纪念建筑,这个为世博会而建造、誓要超越英国水晶宫的标志性建筑,不正是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的法国梦的代言么?
如果菲丽西的个人之梦与法国梦的标志能同时完成,那不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意象么。
事实上,菲丽西的芭蕾舞生涯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挫折。
她帮着擦了擦地就获得了一位“隐世”的大师的倾囊教授,她没有入学资格却采用蒙骗的方式过关,她没有遇到过不去的坎,什么都是练练就会,她没有受伤,只有一次莫名其妙地对决失败,但很快她就又更加莫名其妙地对决胜利。
如果影片能让菲丽西的芭蕾舞深造,持续一个如埃菲尔铁塔建设期一样的两年时间的话,那她成功所经历的困难才能足够到位,那她最后的纵情一跳才能真的让人喜悦而动情。
对于菲丽西的老师,那位曾经的芭蕾舞大师来说,到了影片结尾不仅应收获编舞权威的爱慕,更重要的应该是从菲丽西的热情中重获跳舞的欢乐与勇气。
她从一开始出现,就是一个显然有故事的人,但这个故事并没有被深挖,她这条副线并没有发挥最大效力。
她为何而受伤,是否感到胆怯,是否厌弃却实际仍然渴望着穿上舞鞋、踏上舞台,表面上是她在教授菲丽西舞蹈技巧,实际上难道不应该是菲丽西重燃了她内心的什么东西么?
因为这样的话,将会顺便把观众燃起来的。
《胡桃夹子》是柴可夫斯基的经典芭蕾舞剧,但它于1892年才在俄罗斯首演。
而影片所发生的时间显然是埃菲尔铁塔建造时的1888-1889年,这是一个不小的历史错位。
另一个历史错位是那个自由女神像。
1885年它就从法国装箱运往美国并最终在1886年在纽约揭幕,无论如何在埃菲尔铁塔建造的时候,它不该出现在巴黎。
动画影评俱乐部 inside
2016年的了不起的菲丽西,说实话给当时还是小孩的我带来了不少震撼。
菲丽西不懈努力并完成自己梦想的故事,真的励志到当时的我了。
但是当我上网去搜时,结果并不似我想像的那样。
当我以为会有很多直呼“励志”的评价时,网上骂名一片,主要是针对影片的三观。
时隔四年,我重温了这部影片。
影片令人称赞的是以19世纪的法国为背景,处处都有法国独有的小浪漫。
菲丽西这种致敬舞蹈致敬梦想的精神让人感动,努力、拼搏,并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而影片不足之处是在于菲丽西的塑造,这是一大遗憾。
这样强压着十几天就能练出一个芭蕾巨星,确实有点牵强。
毕竟芭蕾舞蹈演员光是练基本芭蕾就需要三四年,然后才能开始练足尖,穿足尖鞋;菲丽西的八音盒也是一大华点,电影中多次体现了菲丽西的八音盒,我一直以为在电影后期会借这个八音盒揭露身世或者认亲这样的感情线,没想到这就是起了一个让菲丽西偷取他人录取通知书的借口。
大部分的疑点就在于这几个方面:窃取他人录取通知书、一天能pass掉一个苦练十几年的女孩最后十几天就能登台表演古典芭蕾的代表作《胡桃夹子》、老师的偏袒和帅气男配的青睐以及主角光环到爆的帮忙擦了地就得到了原本是顶级舞蹈家最后只能当清洁女工的倾囊相授???
这就来到我的标题:两个角度,两个世界。
第一个角度:理智的角度。
为什么很多人看不下去?
因为这部影片实在对于那些不是主角的孩子不公平。
我们不能保证我们一定会成为有金手指的主角。
比如菲丽西窃走人家的通知书。
就算她有再高尚的理由,也不能借此来窃取他人成果。
特别是2020年查高考顶替这件大事的出现,让我不禁联想到电影这个情节。
菲丽西的行为和那些借别人身份拿别人录取通知书改变别人的一生的那些人有哪些区别?
试想而知,如果勒奥夫人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前来确认,那么卡米耶的一生就会遭受翻天覆地的改变。
从勒奥夫人的态度可以看出来,卡米耶虽然没有似菲丽西那么热爱舞蹈,但她这么多年一定为之付出许许多多的努力和艰辛,甚至是痛苦和眼泪。
她可能受过伤,可能为之舍弃了很多时光。
虽然我们作为“上帝”看到了最后卡米耶没有得到这个演出机会,可是当时的卡米耶不知道。
万一她成功了呢?
对于当时的她们都是一个变数。
那么我们就不能剥夺她的权利。
还有其他的孩子们。
从电影梅拉特的身份可以看出他是巴黎歌剧院最厉害的大师,那么他带的班肯定收的是最厉害的孩子。
并且这个班的孩子厉害到什么地步?
她们是可以与当今最厉害的舞蹈演员同台演出《胡桃夹子》的候选人,每一个她们都可能是上台的那个。
我实在想不出为什么一个只练了十几天的能一天PK掉一个这么优秀的舞蹈演员?
你说她在孤儿院也练过,好吧,这还真得感谢她在孤儿院的破坏公物,不然她要是不动一动跳一跳拉伸一下估计连开胯都开不了。
你说奥黛特给她集训过,那么至少我看来大概也就一天练个板块,弹跳、柔韧、平衡力、专注、留头甩头,不可能梅拉特每上一节课就让孩子们就做这么一个动作。
比如第一天练弹跳,假设一节课两个小时,梅拉特就让她们跳两个小时?
不可能吧。
那总得有别的动作吧。
那请问当奥黛特没有练到这个动作时菲丽西怎么做这些动作?
她妈妈冥冥之中告诉她的?
这样看来,这无疑是对这些付出了那么多的女孩的努力的否定,也是对她们最大的不公平。
要是被一个强大的对手打败,心甘情愿;关键是,对手竟是一个啥都没学过的金手指女主。
这就跟伏地魔和哈利·波特一样,你说老伏心里高兴吗?
呸,你说她们高兴吗?
她们心甘情愿吗?
第二个方面:理想的角度。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单从菲丽西奋斗这个角度真的很励志,并且舞蹈和配乐也很美。
菲丽西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努力去完成梦想这一点就很难能可贵,试问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
她没有出身,没有父母,单枪匹马杀到巴黎来,就为了心中的那对舞蹈纯粹的热爱。
她知道对手强悍,可是她还是依然决定对抗到底。
凭着那纯粹的热爱,她撑到了最后,把爱灌注到舞蹈里,把舞蹈融入到生命中,这种纯粹本身就很美好。
在遭遇挫折后她虽迷茫过,但最后还是不放弃重拾信心,并且最后触及梦想。
这种坚韧本身就很令人感动。
在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时,她还能做到坚守初心。
在别人的看扁和自身的不足下,她没有自卑,更没有放弃,她保持自信和努力,坚定不移,一步一步走向梦想。
这更是让人由衷地钦佩。
我认为,影片想要传递给我们的是四个字:初心、热爱。
没有什么比初心更难能可贵,也没有什么比热爱更能推动人成长。
坚守初心是这个世上我觉得最难做到的事,因为人要面对的挫折太多了,多到怀疑自我。
能坚守梦想并把热爱注入梦想,这种精神恐大部分人都难以拥有。
当然,影片在设定上也确实太想和迪士尼靠近了。
这就造成了很多瑕疵甚至是令人作呕的设定和情节,但你不可否认的是抛开这一切,菲丽西的励志菲丽西的初心确实能打动很多人的心。
我不能同意看电影不注重三观,但我也不能认同唯三观而论。
坚持你的正确三观(前提是你得有正确三观),然后,领悟初心。
以上。
BTW,我觉得奥黛特那条线没有挖干净。
奥黛特明显是个有故事的人,可是电影仅用一场大火交代了她的全部。
梅拉特和她之间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我们可以当做法式小浪漫,那么勒奥夫人对奥黛特的莫名其妙的敌意和最后她说“和奥黛特一样”似乎是她知道什么就很奇怪了。
除非你来个奥黛特外传,那么奥黛特这条线完全是多余,没有推动情节发展不说还使电影不够完整。
以上的以上。
《了不起的菲丽西》孤儿院长大的女主角菲丽西为了成为巴黎歌剧院一名真正的芭蕾舞者。
菲丽西,她是如何成功的?
成功的背后,我们可以学习什么?
信念热爱当我看到罗西·卡莫里时,我就知道我想成为她,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奥黛特问她:“你会跳舞吗?
”。
菲丽西之前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只是在孤儿院里自娱自乐的跳过舞,参加了梅拉特培训后,也见识了跳得优秀的人。
还是不加思索,脱口而出“会啊,我觉得我会”。
菲丽西成功最重要的因素:“热爱”。
菲丽西在孤儿院打扫的时候会舞蹈;
在梦中会舞蹈,梦醒时第一反应还是在保持跳舞时的站位;
在等朋友维克托的时候,会手扶路灯柱练习站位、舞步;
在酒吧听到喜欢的音乐时,更会情不自禁的跳舞。
以“热情”为基础,感受愤怒、痛苦、悲伤和快乐,将它们尽情融入进你的舞蹈中、生活中,感受音乐的生命力,每个音符,每段旋律,每首曲子,都会带动你的身心随之起舞,从你的头发丝到你的脚趾尖,享受这一过程。
以此来感染、打动到你的每一位观众。
遇到好的老师第一位是奥黛特,从一个动作就能看出菲丽西缺点与优点,并为她制定出最适合她独特的训练方案。
这些能力来源于她之前的专业累积和对芭蕾舞蹈的热爱。
她不仅了解菲丽西,更是了解对手卡米耶。
卡米耶各方面优秀,拼技术肯定输定了。
十分精准的给出了打败对手的突破点,最大发挥出菲丽西的“热情”唯一一张底牌。
这一点让我想起《功夫熊猫》烷熊师父,教出的太郎、悍娇虎、灵鹤、金猴、俏小龙、快螳螂徒弟个个是高手,短时间内也能把熊猫调教出来,无一不是利用他们自身的潜能。
第二位是梅拉特,芭蕾舞大师,世界闻名的芭蕾舞编舞。
梅拉特在酒巴喝酒的时候,看到菲丽西即兴的跳舞,感受到了菲丽西对跳舞的热爱,并对她的表现给予了肯定,“今晚的表演倒是不错”。
这也为后续的发展埋下的伏笔。
在得知了菲丽西是冒名顶替时,面对卡米耶母亲的指责,坚定的给出自己的立场。
给予了两个截然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同样的平台,同等的机会,让二者自己去争取。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社会地位低的菲丽西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让她知道在才能上是不会用背景来说话的;而同时又能让身为富二代的卡米耶有一些危机感,让她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靠背景解决,也需要靠自己的才能说话。
对于梅拉特自己而言也是十分有利的,首先他看到了菲丽西的巨大潜力与感受到她对舞蹈充满的热情,一方面惜才,另一方面如果赢了话会十分感谢自己给她争取来的机会;因为有着竞争意识在,也会让卡米耶更加努力,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优秀,在外名声也会越来越好。
同样当卡米耶、菲丽西斗舞和梦想表白后,卡米耶把克拉拉角色让给菲丽西之后,梅拉特立即抛出继续留在歌剧院的机会。
无一不体现出做人的智慧。
梅拉特人物在历史中有真正的原型,他就是法国著名舞蹈家和编舞家路易-亚历山大·梅拉特,因一出《希尔薇娅》流芳千古。
追逐梦想
现实我们的梦想就如孤儿院修女所说:我知道你梦想当芭蕾舞演员,我们都知道。
世上人人都有梦想,可你要记住我的话:梦想不能当饭吃,生活很残酷,根本不会可怜你,它注定要被埋葬。
幸好菲丽西没有记住这些话。
为什么跳舞?为了梦想,因为这一直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还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这个梦想。
梦想让我活下去,找到自我。
跳芭蕾舞小人的音乐盒,是片中最为重要的道具。
不仅是菲丽西渴望实现梦想的象征,它屡屡出现在菲丽西的梦中,激起小女孩做出一个个追求梦想的决定,但它在现实中频频损坏,是维克托一次次尽心竭力的修补,这也是维系她与维克托关系情感的纽带。
主线与辅线的处理也很精妙,除了菲丽西想要跳芭蕾的梦想外,与之烘托的孤儿院男小朋友维克托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发明家。
最后结局,菲丽西被逼从自由女神的皇冠掉落的绝境,维克托用自己那个失败了好几次的飞行器前去营救,两人翱翔在天际彼此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里面一个小bug有很多人指出"菲丽西"冒名顶替之举,极其不道德,甚至不适合给孩子看,我想这也是豆瓣评分不高的原因所在。
但如果能从剧情和创作者角度来思考的话,就会更易理解了。
从剧情的角度来讲,冒名之前是发生的小插曲的,卡米耶把菲丽西的芭蕾舞小人的音乐盒故意摔坏,冒名可看作是小小的报复。
其后,她面对卡米耶是有还信给她的举动的,只是因表达出自己的对跳舞的那份爱,感动到奥黛特老师,奥黛特给挡了回去。
从创作者来讲,太平凡、没有争议的故事,是不容易引发关注。
就如之前Boss直聘、知乎、马蜂窝等企业在世界杯央视转播广告,广告投入到世界杯的舞台,最害怕的就是没有任何冲突和波澜的完美主义,什么都对,什么都美美的,但这样没人记住你,没人评价你,结果就是没人消费你,就代表没有人爱你,也没有人恨你。
你要脱颖而出,你首先要洞察受众的冲突,用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解决他们的冲突,关键在创意的表达上,尤其需要制造冲突。
制造冲突的手段可以有多种多样,但殊途同归的是,首先的要务是要让他们看到你,听到你,记得你,爱你,或者恨你。
对于这个小bug,怀着好的接受,不好的就不那样做的态度就好。
喜欢奥黛特练习时里面的一句话:你要盯着一个点,牢牢地盯住。
这个五分是看完这部影片后给我满满的感动和希望的五分。
首先要感谢8分少“女”的款待👏🏻
在看影评时 看到这么一段 还挺喜欢的:《胡桃夹子》是柴可夫斯基的经典芭蕾舞剧,但它于1892年才在俄罗斯首演。
而影片所发生的时间显然是埃菲尔铁塔建造时的1888-1889年,这是一个不小的历史错位。
另一个历史错位是那个自由女神像。
1885年它就从法国装箱运往美国并最终在1886年在纽约揭幕,无论如何在埃菲尔铁塔建造的时候,它不该出现在巴黎。
(作者:inside(来自豆瓣))还蛮喜欢这种冷静泼冷水的风格的。
哈哈哈 言归正传 先说缺点:1.冒名顶替在道德上… 2.这种野路数的 对十年历练的人确实是一种冲击 3.奥黛特的故事没有深度挖掘 找了一条精彩的副线 4.如果她梦想的实现能和维克托的梦想&埃菲尔铁塔的建成一起就更好了。
但我喜欢那冒险 从“不配”有梦想的孤儿 两人一路冒险 虽然坎坷颇多(生活本该如此 并不都是好人和童话)通过努力(需要天赋异禀吧)不断冒险 挑战自我 最后找到了自我。
让看的人也心中暖暖的 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它不一定是10分的好片 但对我 是阴霾天气下的一缕阳光🌞
很久没有在电影院里看动画了,今年第一部动画献给这个片子,女主菲丽西真的不是傻白甜,从孤儿院和小伙伴维克托偷跑到巴黎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然后跑进巴黎歌剧院邂逅女仆,向女仆卖萌住进了她的房子,之后为了自己的跳舞梦想,偷拿女仆主人的女儿卡米耶的录取通知书冒名顶替上课,比赛前去和俄罗斯王子谈恋爱,和小伙伴维克托聊聊友谊,之后莫名其妙在屋顶睡了一晚导致第二天没有过,等到卡米耶得到了首席位置之后,还不甘心的拉上卡米耶一起斗舞,最后抢得了角色,实现了梦想。
看完之后表示这部片子三观堪忧,里面所有配角都是为了女主的梦想而服务的,不管她多么差劲,也会鼓舞她前进,而很努力的女配卡米耶虽然都是她妈妈要她学的跳舞,但是人家努力无数倍,只差一个梦想而已,结果就是因为这个而否定了她。
这部片子也不是很适合小孩来看,首先三观堪忧,其次里面还有女主菲丽西和俄罗斯王子还有维克托的三角恋,尽管维克托多次被发了好人卡,而女主一心只喜欢俄罗斯王子。
最可怕的是我这部片子还花了28块钱看的,本来是要逃离大话天竺和功夫瑜伽的,结果不小心买了国语版的这部电影,真的太可怕了,俄罗斯王子配音不是一点装腔作势,一开口鸡皮疙瘩都飞起来了,一副港台腔,真是受不了,其他的配音比较起来就没那么糟糕了。
这口毒鸡汤不知道还会有人想喝么?
陪喜爱芭蕾的女孩看的芭蕾梦电影。
其实没有特别差,但真的实在太乏味。完全就是迪士尼频道的节目水平。他们基本摒弃了自己的文化特质和独有的风格等最有利的东西,来和好莱坞对决,这本身就是一个糟糕的决定。我们需要更多的西维亚·乔迈,而非复刻版迪士尼
一部展现在当代动画技术发展到多么华丽的程度下,缺乏合情合理设定与剧情以及忽视细节的情况下,会多么让人无法投入。细致的画面下,却给人粗糙的不适感。
故事套路不要紧,学习米国人的动画套路更不是问题,但是情节本身的转换太牵强了,有种硬凑出来的感觉,前后好多都不搭调,可以展开的梗木有,不知道在铺垫个啥,高潮戏码菲丽西突然找不到北,又突然找到北都跟神经错乱一样,我觉得挺失败的,浪费了这样的美术。
2017-02-09
剧情俗套且狗血。两个男主的戏份完全没必要啊。唯一的优点大概是芭蕾画的真的好看。
法国人大概是“真·为艺术不care三观”人设……两星给音乐和舞蹈元素,确实相当精彩优秀;一星给我伦的配音首秀,元气满满的少年音很贴脸~
这个励志故事的本质并不差,但可惜简单粗暴的情节,无法构筑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框架。几大问题:1舞蹈技能不是几天就可以获得的,只靠热情远远不够,2反转仓促和突然,富家女突然变好,菲丽西的顿悟过于仓促;舞蹈老师结尾突然示爱清洁工老师,没有前因后果,未免给人牵强之感。男孩人物塑造的单一苍白
一部好看、原声也很棒、但是主角光环大过天的电影。
劇情奇差簡直不能忍!!最重要的是畫得不錯~知道呈現這麼漂亮的畫面有多辛苦嗎?!幹媽的居然他媽搭配這種內容!操~!!!!!!!!!!!!!!!!!!!!!!!!!!!!!!!!!!!!!!!!!!!!!
超级不喜欢这个女主 还没有变凤凰就开始嫌弃帮助自己逃跑的伙伴 人心不足蛇吞象 妄想在一点基础都没的情况下逆袭常年练习的白富美…对其他的人一点都不公平
在感恩节当晚看的
不讲逻辑的童话。
lets set Paris on fire!原来真正爱你的是那个天天管教你的老汉和为你一次又一次修理你坏掉的破玩意的小男孩。
这部剧有毒吧……主角苦练一阵子就可以打败从小努力学舞的女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道理孩子是不懂的。。。
唯一可看的就是芭蕾日常和斗舞等地方的编排音乐部分,毕竟请了专业。电影院看的时候不能快进很煎熬,剧情太烂了,讲实话连鞋带都不会系基本手位都不知何物的零基础,自称拿芭蕾当成梦想要成为star,毫无说服力啊。有什么资格靠旁门左道误打误撞去跟别人从小踏踏实实练下来的人争独舞位置啊。
娃三岁时看的,最后菲丽西从楼梯上优美跳下的那段看的我娃心潮澎湃的,攥着小拳头跟我们说:给我报个舞蹈班!
追梦吧,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
確實有點三觀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