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品
The Souvenir,我们的相爱时光(台),纪念品:第一部分,The Souvenir: Part I
导演:乔安娜·霍格
主演:奥诺·斯温顿·伯恩,汤姆·伯克,蒂尔达·斯文顿,理查德·艾欧阿德,亚里安妮·拉贝德,托辛·科尔,杰甘·艾伊,格蕾丝·斯内尔,杰克·麦克马伦,爱丽丝·麦克米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简介:影片讲述一个年轻、有野心的电影学生(Honor Swinton Byrne 饰)和一个有魅力的神秘男人(汤姆·伯克 饰)开始了她的初恋,她尝试将现实和虚构分离开,违抗过度保护的母亲(蒂尔达·斯文顿 饰),而这段关系正危险地接近摧毁她的梦想。 乔安娜·霍格执导,马丁·斯科塞斯担任执行制片人,BBC Films、BF..详细 >
It's so painful to watch;电影本身其实是有力量的,光影色彩布景都功力了得,只是这个内核格局太小、流于形式、散而不精、细腻却不深刻。不过上流文艺少女的恋情本身能挖掘的东西也少,能如此叙事展开也算是弥补了故事线的单薄,但还不够。第一次了解到导演的作品是斯科塞斯在nyff上的推荐,放映了unrelated里面家庭餐桌上的一段戏。他说刚看的时候忍不住马上关掉了,觉得英国当代上流社会的餐桌对话没什么意思,但之后一直在想这个画面,隔天将电影翻出并看完了,有其独特的魅力。我大概能理解他的荐语,但即使此片在感情上经历上我都有共鸣,也无法喜欢起来。
叙事太散,难以进入
平平无奇
what in the white people
英国那么多帅哥都找不到吗。一星给漂亮的短发女主。
片如其名,是导演对逝去恋情的“纪念品”。透着柏林学派影子的它足够缓慢,足够详细,让我们得以重新认真审视角色(和自己)血淋淋的伤口和做过的错事,而这段从第三方看来绝对不健康的情感关系也在与主角长时间的共处中变得合理起来。这则自传式的故事有一种往往只存在于导演首作中的坦诚,导演做了与片中野心蓬勃的自己完全相反的事。
前半部分显得太散,后半段还行。并不感觉这片很英国,倒是很法国。
#69thBerlinale# 全景。圣丹斯世界电影单元大奖。节奏和气质都非常独特的英国小品,算是导演乔安娜·霍格的自传式作品。影片完全抛弃了情节剧的拍法,剧情和结构都根据人物情绪和心理来展开,也会引用朱莉的摄影、剧作和影像作品。对女主角的生活圈子和生存状态有着精细的刻画,当然在比较自恋的同时也让影片显得有些散漫了,可能等第二部拍完一起来看再讨论是个合理的选择。
大量文本与私人化对白却不沉闷,甚至让人有看第二遍的吸引力,电影more than okay,but短评一堆装逼侠
D+/ “拍”得挺好的,但越到后面越是get不到任何一个点?尤其是男配我真的???
如果一个人的回忆能拍成这样 这个人得受了多大创伤
摄影气质很特别,剧本气质也很特别!有点喜欢!
我能感受到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所以更加确认自己喜欢。因为自己现在在学习表达,所以更加能体察主角的情绪,那些逞强,迷茫,自我怀疑,通过无保留的付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I don’t like living in a bubble. 我想和身边人连接在一起,但是怎么才能做到?泡泡被戳碎了之后是痛苦,痛苦也是滋养,也是souvenir.
出人意料地喜欢 情感处理太棒了//二刷:20年的我居然喜欢这片子,是不是太敏感了。
抛弃叙事的叙事,让个人经历变成了类似杜拉斯式的创作,非常自我的英伦腔调和情绪在刻意的静默和小品段落中尤为明显
看完不禁在想,导演和观众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拍片给观众看,有人拍片给自己看,当导演专注于表达自我的时候还能收获观众喜爱的话,是不是相当于收获了一个两小时的“知己”,很可惜我不是这位导演的“知己”。
Blake说我看电影很包容,如果我以后再手贱买这样的电影来恶心自己,我就不要学电影了。
为了Tilda去的,看了一半弃了,女主角很好,Tilda也一如既往的完美。可是叙事方法真的让我无法投入…再加上男主角的人设和他们之前“上瘾”一般病态的恋情,正因为“边缘”的主流让我看得更疲惫。怎么这个片在法国海报还到处都是。看到一半,一位Lady比我更先退场,可能也是被Tilda“骗”来的。好气
不知所云,十足寡淡。
969|影像精致无比,然而内在却是焦虑,破坏精致的元素不断出现,台词中的不和谐比比皆是,这是形式上对于主题的诠释:迷茫未来、糟糕关系与不安现实合为一体,但却仍要可怜地维持光鲜的表面。无数的故事碎片被打散,需观众填补的空白固然不少,正因如此它的情感表达是多角度而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