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时代,社畜、奋斗逼、过劳死等新词已然屡见不鲜。
去年年底23三岁的拼多多员工加班到凌晨一点半下班途中猝死,刚刚又看到新闻在河北再发疫情,警察却抓到有人从河北跨越潮白河冰面偷渡北京,就为到字节跳动去996(真伪待考),拼到这个份儿上,确实可悲可叹。
做着被剥削阶级,却自以为是为着更高大上的人生而不懈奋斗——普通人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幻觉,自以为努力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技能就能按部就班提升生活层次。
于是新的一年开始了,新一轮的社畜拼命跳槽也就开始了。
大家都想上进,都想升职加薪。
工作本不是生活的全部,可工作常占据人心全部把人变得面目可憎。
有一部HBO去年出的短剧我本想要推荐给那些想挤进伦敦投行的孩子看,在这个时候似乎也可以推荐给所有上班族看。
剧名《投行风云》(Industry),讲述投行血汗故事,聚焦在挤破脑袋想留在投行的大学毕业的新人实习生身上,也掠过被公司淘汰的银行老员工,人人自危的VP之间的办公室政治。
故事一开始,第一集就来了个一心留在投行的印度裔奋斗逼过度加班搞出过劳死。
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家庭出身资源优秀,不用拼命,从容自在,一种没有背景,便没有安全感,削尖脑袋往上爬,而且他们往往即使赚钱够花也不敢停歇还要赚更多。
故事中死于过度加班的这位社畜Hari就是后者,他没有社会背景,太想通过实习,工作过度甚至睡在公司,最终被一点工作错误压垮,年纪轻轻就死了。
可对于公司来说,员工什么都不是,他死后公司人事立刻开始调查他是否有其他疾病以撇清关系。
Hari 可怜可悲黑人女主角Haper也毫无背景,跟剧中另一位家庭教育背景优秀的白富美实习生正相反,女主角可以算黑穷挫,她并非来自银行招聘目标名校,甚至都没成功毕业,靠成绩造假挤进投行,唯一进入投行的原因还是恰好遇到了来自底层奋斗成功的亚裔上司,亚裔上司认为背景不应该成为绊脚石,处处点拨栽培这个新人。
通常从未享受过丰厚资源的底层小人物一心向上爬时,就会自私自利,毫无任何合作共赢意识,只有竞争意识,因为这类人就是靠竞争才好不容易抓住机会的,生活不曾教会他们其实资源有的是,是可以大家共享互利的。
剧中女主拼命想留下,吃相极度难看,出了一些不甚高明的交易点子,居然也被同事认可、客户垂青,后来自我膨胀不按流程办事,给客户交易错了币种还耍小聪明想要瞒过,坑害中后台同事要求人家保密,并以前台销售身份鄙视这位帮忙的中后台系统服务审查同事。
这位女主以为,一进投行前台,她还真就是精英了。
可是这工作的本质也不过就是销售,而且是公司随时可以踢走的销售,同样是社畜,谁比谁高贵呢,所以小人物过度膨胀是很可笑的。
你可能在职场也经常纳闷,那些毫无可取之处的人怎么就成功了呢?
这个故事中也是这样,毫无衣品、相貌平平、出身校一般(还没及格)的女主不知怎么就被认为工作能力超群,在伊顿生与其他社会精英云集的大投行前台受到上司照拂,同事善待,可惜她却毫不感恩,就是这种人在办公室政治里为了自己的利益坑害了苦心栽培过她的亚裔上司。
可没了亚裔上司她最好的靠山就没了,另一位白人VP早就受够了她天天撒谎,客户也嫌她吃相难看舍弃了她,这时又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她立刻转过来帮亚裔上司赶走了白人VP。
黑人女主Haper的衣品让我不能忍在职场中,你可能遇到很多看似工作努力的同行或是新人,想要多帮助他们,可是一定要擦亮双眼,看清这个人懂不懂感恩与资源共享,请严防职场小人,他们自私又自卑,事事想要抢你的。
白人小哥Robert也是普通出身。
他的上司资格很老,是90年代的销售明星,可是公司一旦不需要他了,就让他提前退休了。
公司不是员工的家,公司是要赚钱的,哪个老员工性价比低了,就让HR谈话赶人好了。
Robert本人最后也没能成功留下,还因为过度紧张吸过可卡因在工作总结现场流出了鼻血。
老上司带Robert去裁缝那定制西装Yasmin与Gus,一个富家千金,一个伊顿牛津顶级线路出身,这两个人出身决定了底气,从容不迫。
Yasmin即使受着上司的职场霸凌也能在招新时淡定撒谎吹嘘公司氛围有多好,她可以轻松拉到熟人客户,擅长社交,她愿意多帮助别人,并给穷困的黑女主提供住处。
Gus有底气在加班文化盛行的投行里晚上10点就下班走人,虽然他大学学的是古典学跟投行生意毫无干系,也照样有精英范儿的不紧不慢。
焦虑、气馁、抱怨,这些是下层人的,Yasmin与Gus就很难生出这些情绪。
在英国爱尔兰这些国家,许多事看出身背景,办事靠关系,社交搞定工作。
这部剧其实是没有背景的小人物奋斗为了留在投行的故事,讽刺在同样是奋斗逼,一心加班干活的印度裔第一集就累死了,给客户交易错了币种还耍一堆心眼搞办公室政治的黑人女主最后倒转正了。
这是一部办公室讽刺集。
公众号:穆尔登格
哈珀,家境贫寒,大学都没念完。
可草根出身且专业能力强的她,遇上了一个同为基层爬上来的领导埃里克。
埃里克非常欣赏她,不在乎她的出身,还经常越过她的直属上级给她布置任务。
(这情节设计也很假,埃里克自己也是草根怎么杀出一条血路心里没点逼数么)为此,哈珀的直属上级达莉娅故意刁难她,带她去见了一个出名难搞的客户。
达莉娅联合哈珀控诉埃里克职场霸凌下属,还涉及「性骚扰」,公司在未了解全貌的情况下就准备让部门老大埃里克走人。
(啥破公司还最大最跨)这段也是特有争议的情节,哈珀也因此成为众人眼中的两面派。
埃里克一手提携了哈珀,在她犯了大错后不仅包庇她,还给她发了奖金。
可是埃里克口不择言得罪大客户之后,哈珀在达莉娅的怂恿下立刻倒戈,顺着她的话就承认了埃里克让她感觉害怕可在埃里克拉回客户再找到哈珀后,她又一次站在埃里克身边,把说好一块改变职场的达莉娅出卖,称一切都是她的刻意挑唆,直接让她被公司开除。
这段情节虽然看着很婊,不过也比较好理解,毕竟哈珀一直夹在两个人之间,稍不留神就会里外不是人,要想保住位置只能审时度势,这种情形放在现实,可能很多人都会选择和哈珀一样。
与之相比,更值得诟病的是哈珀的“威力”,主角光环过分明显,一个小小的实习生居然可以掀起这么大的风浪,着实有点假了,况且还是个学历造假,有污点的人…除此之外,《投行风云》里面的关系也很乱,乱搞程度不亚于《吸血鬼日记》,你永远都想不到谁和谁是真CP。
本文始发于公众号金融职友(id: financefriend), 对金融及职场发展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
HBO出新剧啦,终于把手伸向了金融社畜,这部投行风云讲述的是几个实习生来到了伦敦的顶级投行,并非费尽心思在充满着阶层斗争,毒品,性,权利,欲望,金钱,自负的公司文化下生存下来的故事。
职友在看了第一集后,还是觉得本剧对投行工作和生活有反应真实的一面。
职友以自己的投行生涯为回顾,来撸一遍剧里的几个人物和槽点,以及它反映的投行方方面面。
电影一开头就交代了5个投行实习生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面试中脱颖而出,以及各自的背景和性格。
政治正确黑人女主Harper, 实习组为销售部门,少数族裔,大学一般,家境一般,通过自己的野心以及谈话当中的随机应变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印象。
白人女主Yasmin, 实习组为销售部门,人美嘴甜,家境良好,专门做些给别人买咖啡带午餐的事情,来换取同事的好感。
其实在美国投行界,长得漂亮的白人女生确实比较轻松,也比较融入,相比来说,少数族裔的同学们只能拼命拿出自己的实力和努力来留下来了。
白人男生Robert, 实习组为交易部门,家境良好,金发,长相帅气(职友觉得太油腻),投机取巧的选择了地理作为自己的专业.黑人男主Gus,实习组为投行部门,半路精英学校,聪明,话不多,看着很冷漠,做事有自己的想法。
印度男主Hari ,实习组为投行部门,家境一般,内心敏感,很刻苦,奋斗逼。
注意他说的一句话,“为了工作都可以”,也暗示了他后来的命运。
其实电影当中角色非常政治正确,而现实中欧美投行多数是白人男生女生,然后是印度裔,华人女生数量超过华人男生数量,很多复杂的技术性活都由华人以及印度裔承担。
就基本没看到几个黑人同事,或者因为diversity hire (多元化要求)而放在不太重要的后台部门。
现在趋势欧美影视剧如此注重政治正确,这剧里没有亚裔身影(除了Harper老板Eric)真是说不过去。
目标学校和非目标学校对于华尔街投行看重血统的招生政策,是否为目标学校很重要。
目标学校是指有很多校友毕业后去了华尔街,那么这所学校就会成为投行招生的重点学校。
这个并不是看学校排名决定的,除了美国的藤校外,也有一些私立或者公立学校虽然排名没那么靠前,但是由于众多校友在华尔街而成为目标学校。
而不是目标学校的学生想要进入投行就很难了,因为投行并不会去该校招生,非目标学校的学生只能尽力去通过人际网络“Network”而拿到入场券,甚至哪怕进入投行后也会因为自己并非“纯血统”而遭受投行当中的派系歧视。
这个稍后在剧中便会显示。
注意片中面试官(一般来说是该组的VP,MD)说的一句话。
黑人女主Harper并不是来自重点学校。
对于录取来说是很困难的 。
S&T&IBD我们接下来看下主角们实习的组。
主角们都在投行前台实习,统称业务部门。
Sales & Trading 主要指交易部门,这里注意黑人女主Harper和白人男主Robert是对面坐的,Harper做的是销售部门,而Robert做的是交易部门,一般来说销售和交易部门紧密坐在一块。
整层楼都是交易部门,统称Trading floor (交易大厅)。
交易大厅大多吵闹,由于很多工作的沟通需要站起来喊或者打电话完成。
良心的说,如果性格不是很外向,去做S&T部门可能会比较难受,不一定受得了这样的工作形式。
另外,承压能力要很好,因为手下的头寸规模很大,市场不好的时候亏损几百万美元也是有的。
电影中女主主要交易国债和外汇。
接下来我们看下Hari和Gus所在的部门,IBD组。
作为实习生,基本不要想着去做模型,基本功是做Pitch book,即50-100页之间的PPT主要阐述交易公司基本面,市场情况等。
投行对Pitch book看得特别重,但老实说很多分析师反馈这是最无聊的一个环节,不可能对对方公司有深入的了解或者对市场有洞察,然而完成的时间又很紧,因此投行老人总是丢给实习生或者初级分析师去做,而自己则是给一些修改意见。
模型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加班还是生活华尔街由于过度加班文化一直饱受外界诟病。
事实上,在职友大学的那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几个不同投行的实习生由于加班猝死。
后来华尔街开始了一系列整顿工作保障实习生的休息时间。
电影中的印度男主Hari, 就是一个学校一般,但是特别想留下来的 实习生。
同样曾经有过如此历程的职友其实很了解也很同情他的心路历程。
在投行同事中被排挤的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每天都没有回过家,累的话就吃点药然后去厕所睡一下。
事实上这也不是电影的夸张,很多华尔街的投行实习生们,都经常加班到凌晨2点,然后回家洗个澡,换个衣服,睡个2小时,再回来上班的例子很多。
S&T的工作时间相对固定,股票市场下班后他们也就基本整理下自己手头的活和分析,7, 8点就下班了。
而投行则是加班大户,原因是手头有好几个交易要忙的时候,有很多案头工作(例如Pitch book,例如模型)要做。
而投行对案头工作的形式和语句又要一遍遍琢磨(卖方总是比买方辛苦),导致需要一遍遍不停地去调字体的颜色,字号大小,行间距等等。
剧中印度裔就被要求一定要调成xx特定大小,有些老板就是对字体很有执着(但是买方并不在乎)。
投行内部文化关于投行内部文化,这个真是每个投行都不一样。
投行由于自身的高压工作方式,以及巨大金钱诱惑,因此会隐隐有着非常严苛的阶层观念。
职场霸凌文化更是层出不穷。
剧中白人男主所在的组就非常典型,自己的老板完全不和他说话,同组的老人又总是嘲笑他的穿着。
看得出小哥也是蛮压抑的。
对于实习生来说,投行老人会尽量显示自己友好的一面,但是背后又会显示自己的残酷。
职友在实习的时候另外组的实习生就被当面同组告知,同事很不喜欢他。
如此直接的表达,确实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
而有些投行的实习生留下来的机会特别少,则实习生之间更会互相背后插刀子。
因此在进投行之前了解不同投行的文化也是很有必要。
有些投行的小组文化还是耐撕的。
后面几集内容,职友和大家边看边聊。
不过介于欧美剧后期注重排列组合狗血,不知投行风云后面会如何。
更多金融及职场发展好文,请关注公众号金融职友(id: financefriend)哦, 下回聊
如题,看到最后一集,我算知道这部剧主要是想干嘛了,找了一个长得跟屎一样丑,颜色都跟屎一样的女主,演一个碧池,经典长一副黑皮然后开局所有人直接理所应当欠她一千万,莫名其妙的对她好,剧中最帅的男主想跟她约会,学历造假进投行,被发现后毛事没有,年终奖还给她双倍,所有上司都莫名其妙的喜欢她,护着她,即使她一再犯错,比如前脚在厕所里搞砸了自己上司和性侵过他的女老板的生意,她的上司勃然大怒之后,后脚第二天在裁员大会上居然还帮她说话,给她机会,然后这死黑闺女直接过河拆桥,亲手送走自己上司,6666666,WTF???,是这世界太疯狂还是我不够疯狂?
这么安排剧情除了政治正确,我不懂还能是什么原因,就是想要宣扬那种“啊我们绝对不会歧视黑人,你看我们所有人白人印裔亚裔都护着她,黑人学历造假都无所谓,只要你努力反而奖金双倍,机会应当属于所有人;啊你不也需要样貌焦虑,你看这个尼哥长得好像一坨屎上面撒了一堆烤焦的麻花,还不是有帅哥愿意和她约会......” 不是我对黑人恶语相向,是真的没必要这样硬搞政治正确吧,好好的一部投行风云,看得有点恶心了,就像迪士尼那美人鱼你非找个黑不溜秋的黑人来演,黑人群体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你找个亚洲人演美国队长我也看不下去啊。
正常一点不好吗?
非要搞得好像全世界的人生下来就欠着黑人钱一样,而且你如果非要安排这种角色,你能不能找个稍微能看一点的角色来演,起码我不会因为她的相貌在看剧的时候嗦粉被呛到。
我看剧只要写评价基本都是五星,因为不好看的我压根没兴趣写任何东西。
我对这部剧其他的部分完全好评,但就因为那坨黑屎,就因为她一个人,减两星。
这造型,我不好评价
最爱的角色是亚裔boss,跟女主小黑在办公室大厦楼下抽烟的那段戏,那几句台词,真是令我爱得不得了。
草根出身而又有野心的人,向上爬的源动力是强劲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眉宇之间凝聚杀气。
如果富家子弟也有上进心,那么相较之下,富家子弟的精神属性里缺少了低处求生的气魄和大浪淘沙的历练经验。
但是富家子弟的贵气光环,是草民们高山仰止的。
哪怕把自己磨砺成了金子,他们还只配做new money。
you r like me, 亚裔boss对小黑讲。
伯乐识良马,是赏识,更是培植自己的武装力量。
枪杆子里出政权,要争要斗才是立命之本。
不要坐在你现在的位置里太舒服了就觉得这是理所应当并且容易的,亚裔boss对小黑说,也是对自己说。
可以想象,他每天的每一口呼吸都在提醒他自己这一点,他活的不容易。
他活的刺激。
这部剧首先打动我的是展现了这一种刺激。
另一位实习生小白脸,出身贵气,靠关系进的单位,在单位混市场部。
当小黑和小黑的苦逼室友在大楼底享受了片刻入职的喜悦后,转正淘汰的关卡又横亘在他们面前,于是焦虑伴随而来,小黑的苦逼室友甚至猝死。
但小白脸不一样,还没开始接触业务,但是泡吧蹦迪应酬的这一套他上手起来如鱼得水。
通宵蹦迪嗑药打炮,然后洗个澡迷迷瞪瞪开早会,虽然看上去有点玩世不恭,却也不失为一种天生的本领。
果然,市场部老炮虽然言语之间刺激他,却也看重他的自然而然的适应能力,他接触上了大客户,工作也有一套。
同时还是夜夜笙歌,同时还要和同为实习生的小公主互相意淫。
活得真是精彩。
虽然空虚,但是哪个生命不是中空的呢?
能当个中空的花瓶,强于毫无价值的人生。
小公主我是很爱的,馋她的身体。
贾思敏,看完剧已经大半月,唯一记住的名字,且偷笑下。
但是小公主除了好营养养出的好身体,她还健康上进啊。
这种贵气光环,是小黑没有的。
门风家第赋予一个社会人的潜在竞争力是确实存在的。
虽然她的业务水平比小黑差,但是我是领导的话,我爱贾思敏不会比爱小黑少。
说句难堪的,小黑有时会吃相难看。
小公主面对她隔壁爱尔兰猪头的性骚扰,虽然心里委屈,可是同样的事情她比小黑处理的好太多了。
看到评论区许多行业相关的观众,非科班边缘行业的老夫表示谨慎发言,象黑攻一样,谢谢你们给我机会发言Fuck the Bitcoin!!
股票,外汇,基金…我都不咋清楚,有做过投资的相关业务,做过互联网的市场业务。
女哈人设,我表示喜欢。
可能来自中国的恩师Eric跟她出身一样,不走流程的不管黑猫白猫、不管英雄出处。
喜欢这份工作而不择手段假学历,而当下许多人因为学历而自卑的去抚平自己能力的不在少数;晚上家里加班,压力大了社交软件找个腹肌靓仔自慰,用颜值担当Robert给她经营的陌生交友软件YP。
工作上买错外币,执着想自己挽回错误,挽救未遂也会哭;尝试了电话、邮件、酒吧约助理用Dari的VP身份约feilin。
也会没有安全感,看到白富美朋友跟dari聊天,直接冲进去,dari给恩师下套,结局反将一军,算是良心道德的救赎,那次十分钟的菲林午餐也是给打断的。
———做过业务岗,偶尔操盘,我觉得,很真实。
据说编剧,是投行出来的?!
女主一生黑,长得丑且矮不说了,还歧视judge自己的黑人同胞,黑人里面还要细分挑拣出不那么黑的黑白混血来做自己男友,黑皮白心真的恶心。
自己靠政治正确上位拿到offer了还一路作死,学历造假这种背调雷区都能趟,面不改色心不跳心安理得躺尸香格里拉酒店脸皮怕是比城墙还厚。
约炮磕药滥交也就算了,还虚荣到必须要被白屌插才开心,令人作呕。
一路顺风顺水拿到return也就算了,还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属实极品啊,佩服佩服。
死不要脸赖住在同事家里也就算了,还找些瘾君子废物往别人家里面带,妆也不化素面朝天还成天想着md大佬爱上我vp啥的都跪舔这种玛丽苏剧情。
业务不精进,s&t部门最核心的情商也没有,处处让客户难堪,让领导犯难,自己的疏忽赌徒心态严重违规险些酿成大错让公司蒙受巨额损失,没被扣钱竟然还加了薪,天理何在?
领导批评一句前一天晚上都还在和男友欲仙欲死快活似神仙立刻就眼泪掉下来,就你最无辜是吧,戏精本精啊,脑子里面究竟装了啥啊?
PS:编剧导演拍片前好歹出于职业操守尊重观众的考虑,哪怕求求你去Onsite实习体验下也好,满脑子意淫,以为Ivy藤校毕业的人跟自家娱乐圈一样乱,整天纵欲无度昼夜嗨皮呗,通宵通宵的熬夜上会交材料你真以为是闹着玩儿啊,还大搞办公室政治,办公卡位摆满了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儿合着还犯尼玛的中二病呢,真tm一天闲得蛋疼。
选角不是gay就是nigger,政治正确diversity您可真的牛逼。
全剧唯一一些给所谓客户的投资建议还驴唇不对马嘴,债券利率期限结构都搞不清楚还摆架子,风险规避只晓得卖期权合约您可省省吧,地缘政治也一知半解,yy中美南海热战,意大利大选还能影响欧洲美元期货frm,笑死我了,怕不是活在梦里…利益相关
以人物为结构 叙述一下剧情和感想吧:1.读古典学的黑人小哥(是个gay)是ibd部门实习生,由于坐在旁边的实习生印度小哥太拼加班导致猝死,公司restructure了部门,他很不满意,认为自己是ibd的人看不上trading floor。
他看出了Sara最后对他伸出橄榄枝是公司危机公关和她自己推脱责任的初衷,是想利用他表现出公司/Sara极力掩盖的企业文化。
最后华丽转身去了GS没有接受橄榄枝。
2. Yasmin是西班牙混血,家境不错,被分在ficc,没什么technical。
她是一个很压抑天性的人,私生活里控制欲很强,但在公司作为不起眼的实习生得每天帮同事买咖啡买沙拉,被主管骂。
主管kenny(是个vP)又矮又躁狂,感到被yas漠视以后开启pua和施压模式,可能是内心自卑。
心胸狭隘,自己拿不下yas认识的客户就毁了那单生意。
因为跟男友之间的矛盾她跟白人帅哥暧昧了一段时间。
如果harper能留下的原因是真的聪明有ideas,Yas留下就是因为她可以很假(得体)的维护部门形象。
3.直男白人小哥robert跟黑人小哥是室友。
长得帅,却不成熟。
嗑药磕到演讲当天流鼻血。
Daria认为他不聪明,worthless,不想留用他,但,大老板likes him。
4.女主 Harper出身不好,学历是伪造的。
总觉得自己悲情,租不到房子被Yas邀请到家里住,后来又陷入跟rob的三角关系,产生女生之间的嫉妒,没什么底线,偷看yas的抽屉。
做错事不想着赶紧承担责任,而总想用小聪明和赌一把的心态躲过此劫,身为小小实习生还大言不惭对风控部门老员工说我可以帮你调到前台,试图让人掩盖她的错误。
她全程无法完全信任任何人,在办公室斗争中多次左摇右摆令人无语。
5.Harper的主管Eric是MD,有长期客户资源,不允许其他人接触他的客户。
比较不走寻常路,给足够的空间让女主发挥,也有点双重人格。
Eric去mgt off site的时候,交代harper去拿回一个产生公司一半利润的大客户felim的account,结果harper给Daria知道了客户流失是因为eric,加速了公司想让他走。
同时,eric对黑人小哥帮他接了客户电话并下单的事大发雷霆,尽管那些交易都赚钱了,可以看出这个时候eric已经非常担心自己的地位了。
他把harper带到会议室锁上门跟她对话,后来这件事被Daria利用,诱导Harper指控他,成了公司开除eric的最后稻草(此处感觉daria除了想上位以外,其实也是羡慕harper被eric重视的那种special的对待,which可能以前她也得到过)。
之后,eric破例给harper发了5w英镑bonus,是其他实习生的double,这里我不觉得是纯粹对她好提拔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想失去这个助手和支持。
但harper显然在这个政治斗争里没想清楚自己的立场,两边摇摆。
最后一次摇摆是说daria逼她说了假话,eric回归。
不得不说,手上有撬不走的客户资源才是核心竞争力。
6.金发主管Daria跟eric同line大概是个vp,通过给harper见客户/部门面前演讲的机会,拉站队。
感觉全程harper就是她和eric斗法的牺牲品。
她想尽早升MD,有防新人上位,也不断的试图让前辈将客户共享。
始终都礼貌,就是看上去没做任何出格的事,但就给别人带来了威胁,连资历深、不配合她的老员工也被搞走了。
Daria这个人物最像现实职场中会遇到的人了。
认为有利用价值value add的人才能留在她的desk。
由于Harper不trust任何上司,也包括Daria,所以最后就出现了Eric回归的反转。
总结下来,每个角色都很“真实”,都是Human,没有圣母,也没有君子。
各有各的处世之道和职场手段。
一直有耳闻说很多投行精英醉生梦死,但是前提是精英,电视剧里面那几个新人一入职就已经醉生梦死,业绩没有,天天party,啥事不用干有钱拿,如果不是设定在英国,还以是哪个石油国家。
回到几个主角,,印度人加班到猝死,英国小哥每天party吸毒,西班牙妹子情绪化工作,只有美国黑人妹子和英国黑人小哥是努力工作,坚守原则,这电视剧不如改名叫,这就是政治正确,看的都恶心了。
把美国黑人妹子的人设立的特别高,能力强,眼光好,悲惨的家庭没让她失意,反而成为她努力的源头,前面有多励志,后面就有多恶心,客户的单,自己做错了币种,死不认错,造成亏损想的不是先认错,是想出卖自己找别人填窟窿?
特别是第六集,把黑人妹子的华裔领导还有他的妻子,一个美国科技公司的高管塑造成一个满口脏话,丝毫不尊总女性的形象,太恶心了。
在这集里,华裔领导提前跟黑人妹子说,公司老板和组里的另外一个人要把他赶走,华裔领导不尊重女性固然是不对的,但是黑人妹子背后捅刀更让人恶心。
看到这里已经不想再往下看了,被恶心到无法看下去。
投行风云原作者可能是个苦逼的加班狗,写了个吐槽老板、吐槽客户的东西被投资方改编成电视剧,所以剧里的客户都不是善茬,上司干啥啥不行,同事要么过劳死要么辞职……不过里面最清醒的也是客户,第一季最后有个客户告诉女主的同事自己不再和女主所在公司合作的原因:你们的人不是老家伙就是刚入职的新人,我为什么要买你们的服务?
这一句直击要害。
如果你们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我为什么要在你们这儿买东西?
女主所在的公司是金融服务提供商,具体到几个新人所做的业务,除了一开始做并购业务的黑人小哥之外其他人应该都在交易部门,也就是为客户提供他们想要的交易产品,比如利率和汇率的各种衍生品。
具体来说,那个经常吐槽的印度小哥瑞希可能是做自营和头寸管理这一块的,负责“进货”和“仓库管理”,也就是说在市场上找到并且买到客户想要的产品(如果客户想要的结构太复杂市场上找不到可能就得买一些基础的自己组装起来)。
代客交易员(客户经理)报出客户需求(询价)的时候,印度小哥负责向代客交易员报价。
而新人们做的应该是代客交易员,也就是“卖货”,负责挖掘客户的需求,时时关心客户想买啥,会不会买多点。
对客户来说,和这些公司做交易就像去超市买东西一样,客户最关心的是能不能快速地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像逛超市一样如果你在A超市找半天都找不到超强去污洗衣粉但在B超市很快就找到了,以后你更喜欢去哪家超市买东西呢?
而女主所在的公司人员结构青黄不接,员工不是上班睡觉的大叔就是什么都不懂的新人,至少在我看来,那个说西班牙语的女孩已经实习了一段时间都还搞不清楚欧元汇率日常波动区间这种基础知识,这个水平是完全没法上岗的好吗。
招进来的新人业务基础太差,一时半会提高不了,老员工又没干劲,这让客户怎么买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怎么继续和公司合作?
换成我我也要解除合作关系……这里面以后能走得最远的估计是那个买了摩托车的小哥,因为在一众专业基础不行的新人之中,他还算比较愿意和客户搞好关系,愿意参加趴体和客户一起嗨,头脑也算冷静(劝女主出错了就要及时改正),弥补了专业基础的不足,而且和女主那个性格强硬激进的华裔上司正好性格互补,他俩一起搭档的话应该可以成为不错的工作伙伴。
场景很真实哦 肖像画也很不错 还有那个女孩很像Delta Goodrem
垃圾……
德国车不是盖的
高中时候看的,今晚速度与激情5后想起,因此过来打分,那时候的印象还是很好的,尽管还不会看车!!!
德国车质量忒好了。。。
小时候在影院看的印像最深的电影之一。
我还以为是谷爱凌出演
悲剧的源头是男人不抵抗
也许解释有时只是一种徒劳...
标放看的2008.3.12
好棒的车
这使我感觉最好的电影,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只能感受根本不能看,但一想起它就能回忆到我最爱女孩头发的味道....
这是一部让人可以看10分钟就没有接着看的欲望;看20分钟就能猜完全部剧情的片子
好看
古墓丽影cosplay狂热爱好者的女杀手+除了“该死该死”没有其他台词的男主+饼脸女主+意义不明剧情+就是撞不烂的就算撞烂了人也死不了的奔驰扯……请问我可以打负五星么?
当真的难看
看过很久了 久到我竟然不记得我看过这么一部 久到要看日志才记得我看过这么一部 当时的评价是看这个电影的行为真的是误入歧途
这个片子居然是06年拍的?德国的?是不是又被剪了啊。
我记得 还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