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目前,烂番茄(63%,80票),IMDB (6.1/10),也就是及格的水平,为啥我给了个四星呢!
哼哼哼哼 看完本片后立马钻进对面的放映厅看了个Paul Blart: Mall Cop2 (《百货战警2》)缓解一下气氛,捋一捋吓炸了的毛以及按摩揉捏一下软了的腿。
毕竟弱鸡般的我在电影院看过的恐怖电影并不多你造吧,基本能想起来的就是《笔仙》、《京城81号》还一个啥来着忘了。
国内的恐怖电影为啥不让你后怕嘞?
当然是因为不能有Supernatural是吧是吧。
但老美这边可是不会管你这么多的,巴不得借着这些有的没的噱头反映一下这,批判一下那呢是吧。
嗖,跟着我来到影片开始前。
哟,坐下的时候还在放预告片!
good good good! 结果接下来十分钟我基本都是虚掩着我的眼看完的。
全是PG_13啊朋友。
(喂音响师你搞错没啊恐怖片的音量不要比速度与激情的声音还大啊喂),各种恐怖片元素:向爸妈求救的小朋友,向警察求救的小朋友,向上帝求救的小朋友,不相信并且说“好好陪着阴森孤寡老人啊乖爸妈两个月后就旅行回来“的智障父母,智障警察,智障邻居,地下室,阁楼,镜子,人偶,超自然现象,突然的”duang“, 大脸的特写,以及各种尖叫,等等等。
呼,终于到正片了。
R级!!!!!!
神马你在逗我!!!!!
摔!!!
当下就想站起来走人啊谢谢。
PG-13的预告都把我吓成这狗样儿了。
此时师兄拦住欲拂袖起身的我“师妹莫怕!
这R级也只竟比PG-13多些血色罢了。
勿要担心”“师兄,人家要看五十度灰那种R级”“滚!
”故事大概讲的是一帮人:Blair(女主),密迟(女主男友),亚当(男主基友),Jess (女主闺蜜),肯(胖子,貌似是那种电脑小达人),Val (自成一派)被去世一周年的Laura报复的故事。
这帮人参与了对Laura酒后不雅视频的拍摄与上传,还在上传后进行了侮辱性的攻击,结果可怜的Laura不堪舆论压力自尽了。
我为什么觉得这个电影吊,它直接把女主Blair的电脑屏幕挪到电影幕布上,而且(看上去)从头到尾没有间断过。
至少我的视线会习惯性的跟着鼠标,就像我自己在操作那台电脑一样。
呼,幸好我的Dock在下边,yeah。
总结总结我的一些小小的乱七八糟的感触蛤朋友们,预备开始:1, 有关网络上的负面跟风。
40%定律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某一个虚构事件,当你在没有接触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在网络上只要看到四成的评论是带有攻击性的、侮辱性的,你便会倾向于相信这个事件的存在,并急切地给出一个负面的评价。
“好吧朋友们我承认这个40%定律是我刚编的。
哎哟!
谁扔的鸡蛋!
你想想,好好的虚拟社交网络,突然跑出来一堆人骂你,而且这堆人还不认识你,你说说你冤不冤!
详情请见中国众多明星微博。
2,生活不能太放肆淫乱。
你看看,当女主因为Val和胖子的死被吓得怕怕的说”俺是好人,放俺条生路“时,我深深地感受到laura同学是个惊悚电影控。
因为,她居然说”呵呵,I want to play a game.“ 这句话hin眼熟吧孩子们。
游戏呢是叫什么never ever的死亡游戏,规则是:命题为”我从来没做过XX“, 这样玩家中做过XX的就记一次。
举例:命题为”我从来没想上过头条“,这样某峰同学就被记一次。
命题有如下, Blair从未跟男友的好友亚当滚过床单,Jess从未偷过亚当(还是密迟)的钱,Jess从未撞过Blair妈妈的车啊(这个好怪是不是我听错了),密迟从未告发过亚当进局子啊,从没有人想替Jess死啊等等。
哇,眼瞅着大家一个个失去理智,惨惨惨。
你说说你们,肯定是Due不够多,Project不够累,Exam不够难,不然哪有让你们逍遥的功夫。
还是好好学习,多种树!!
有些朋友挥拳说了我就是要淫乱,我就是要精彩的人生,拒绝平淡,拒绝乏味!
”喂喂LAU姐么?
有的人不服想找你谈谈人生“3, 平时要多多积德。
善哉善哉!
临近片尾时,我还一度以为Laura当年和Blair是真爱:Facebook的公共主页全是她俩的照片,Laura当年发的一些照片只有Blair点赞。。
我还脑洞大开以为是个温馨结局,在死亡倒数三十秒时如果Blair把Laura加回好友也许Laura就安息了。
谁承想Blair才是最坏的小婊砸,Laura酒后视频就是B婊拍的。
哎。
可怜啊,生前所谓的闺蜜啊竟然出卖了自己。
对于Laura来讲,就是杀在B身,痛在自己的心上啊。
列为看客们,你敢拍拍胸脯保证自己没说过基友、闺蜜、红颜、蓝颜、前男友、前女友、前妻、前夫、没追上的男女神、看不上的男女屌丝、上司、同事、下属、老师、同学、看门儿大爷、广场舞大妈的坏话么?
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我们是不是应该以更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呢,真善美哟!
当你想说一句不中听的话或做一件不那么河蟹的事情的时候,能不能深呼吸,放下怨念,多想想对方的好,然后去种一棵树呢。
不仅减少了悲剧的发生,还顺便美化了环境一举两得啊朋友们。
写在最后:有的朋友问了为什么写作风格这么不认真严肃(其实根本没人问)。
我才不会承认我是因为晚上吓得睡不着觉才写这篇吐槽的哞。
希望被吓到的朋友们看到我这篇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后可以心情不那么沉重吼。
电影是好看的,不然我也不会花这么久写你说是呗
个人认为很有意思的一部作品。
首先拍摄模式很新颖,模拟一群人视频通话的录屏内容,通过一群人所联系的好友被逼自杀,不得不感叹网络暴力真的可以毁了一个人。
就如同那句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大家不经意的玩笑也许早已越界,对别人来说是赤裸裸地伤害,当事情发生时,所有人选择回避和撒谎,不愿面对真相,而这个劳拉的鬼魂就给她们上了一课,所有人都是自私的,哪怕女主一开始对男朋友说有多么爱他,在倒计时中从“他什么都没做我保证”到“他什么都没做”再到“他做了”。
一切的感情回归到人性的自私点上,所有的秘密昭然若揭,难以接受却又是赤裸裸的事实,一出鬼魂的复仇好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这部电影的出发点和立意取自于抵抗网络暴力,通过鬼魂的力量将复仇展现出来,让所有害死她的人都正视自己的罪恶,从而让观众对网络暴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许不经意的一句玩笑或者跟风就会给别人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少开别人玩笑,拒绝网络暴力。
如果微信5人闺蜜群聊突然闯入一个谁也删不掉的好友?
如果一个常年未曾联系的好友头像不停地闪烁、不停地出现小红1?
如果与你视频的好友背后总是有一个黑影晃来晃去?
如果视频的好友画面一动不动你却能听到她房间内电锯的声音?
如果好友微信发过来的声音突然如鬼魅一般在嘶吼?
如果房间里的打印机突然打印出一条死亡讯息?
《解除好友》(Unfriended)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利用网络社交工具来拍摄的一部低成本惊悚片,很遗憾的是,大家在这里看不到微信、QQ、微博、人人、LOFTER,当然更不会有支付宝抢红包了。
老外不用这个。
在电影中,小伙伴们使用的网络社交工具还是以Skype、Facebook和Youtube 为主,Skype面对面的视频网聊功能为电影支撑起基本的视觉冲击力,Facebook和Youtube作为网络暴力的基本传播载体,几个简单的网络社交工具便可以把一部简单的谋杀故事玩出新意,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年度最佳创意。
所以说,很多时候故事本身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讲故事的方式。
这对于视频短片和初出茅庐的DV爱好者以及青年电影导演尤为重要。
那么这部“闹鬼”电影究竟要讲什么?
前段时间有个惊悚电影《它在身后》(It Follows)形式玩得也非常嗨。
主题说严肃点,讲的是年轻人的滥交(sex)问题,只有通过性*行为才可以把形影不离的恶鬼传递给别人,这俨然更像是防治艾滋病的宣传片,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劝告年轻人别成天动不动就是约个炮、来一发。
之所以《它在身后》广受好评,是因为有一种恐怖只有你自己看得到。
当我们害怕的时候,我们总希望能有更多人一起抱团取暖,可是总是有那么一个人(鬼),只有你自己看的见ta,你若不远离,ta便一刀捅死你,所谓“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想来也是件极可怕的事。
而《解除好友》则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网络暴力上,一群名义上的高中好友,把一个不受欢迎的女同学在Party上醉酒拉了一裤子屎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一群网络暴民评论回复自杀去吧、吃屎去吧,当事人难以承受羞耻压力自杀,而后化身厉鬼利用Skype一个个痛快除之。
更为讽刺的是,当最后一个女主角的露脸视频出现之后,社交网站上又是一窝蜂的自杀去吧、吃屎去吧。
《解除好友》的故事设定最大的特点就是在Skype视频聊天室中一个个相继死亡的故事,即使虚拟世界里面对面交流互喊Help也难以伸出援助之手。
或许很多看这部片子的人会以为片源质量有问题,因为出现划碟播放不清楚的现象,而且通篇的场景都是在线的视频聊天室,镜头甚至都不需要有任何移动。
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的美国人的想象力,以前拍《鬼影实录》硬是1万美金的DV成本全球换来了一亿美金的票房。
整体还算可以吧,如果没有耐心很难看进去,尤其是开头,简直是废话连篇,但是废话里包含着善意的谎言。
让我们与现实对接,联想到友情之间表面友好,其实手里还握着一把杀猪刀,一群猪一样的队友互开视频互相表达自己的内心,你看我今天多么的漂亮(其实你很恶心)。
就是聊天太快了,让人务必集中精神快速解析思维!
不过精彩的部分全在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可以说是爆米花吧!
拍摄手段很特别,这片能看完的都是有耐心的人!
Refreshing way to showcase the film. Unfriended is not really a horror film as there aren't scenes that will keep you up at night, but it is a film that tries to mystify and stump you and keeps you guessing. The film understands how young people interact with computers and captures the mood and timing of all these interaction on various platforms perfectly. It is disappointing that while the film offers a series of interesting scenes and plots, it fails to explain any of them. In the end it leaves an unsatisfying taste in the mouth in an otherwise refreshing and interesting film.
我们常称塑料,殊不知这样的友情很正常,人心隔肚皮。
群起而攻之,人就容易顺势而为,所以说,居安者人人捧之,居威者人人杀之,所谓捧杀不过人生起伏之常态。
人心险恶,在虚拟社交的遮蔽下,更为如此。
不早说是因为网络释放了恶,恶它本来就存在,只是被放大了罢了🔍推荐这部片子不是说逻辑和细节拍得特别好,而且它真实地刻画出我们虚伪的人心,以及年青人淫乱的醉酒文化~
我觉得这片子的编剧一定是个人才,对于情绪的把控做的很不错,几个人的死亡顺序和过程都安排的挺讲究的。
开始5人只是一起视频聊天,氛围算是轻松愉快的,只是聊天群组里始终有个不知底细的陌生人,这让女主布莱尔不是很舒服,因为群聊没开始前她正和男友米奇视频调情,好朋友知道顶多揶揄一下,但是陌生人会发生什么就不好说了,所以这段起到的作用就是让人心生警惕。
当布莱尔发现这个陌生人用的是一年前自杀死去的劳拉的账号时,她认定这是不怀好意的恶作剧,而且在几次尝试不能去除这个人后反应愈加激烈。
于是拉入了第一位死亡人员,也是她怀疑的恶作剧对象——val。
val不属于5人小团体,交情泛泛,之所以加进聊天是因为布莱尔和大家都认为是她在用劳拉的账号对大家恶作剧。
从劳拉死前最后一个聚会的小视频中能看出两人有争执,劳拉微醉时奚落了val,而当劳拉醉后失禁的视频传遍脸书时,劳拉也直接请求过val删除视频,说明两人可能不止是之前视频上的争执,平常相处摩擦也比较大,就像办案时警方总会问你是不是有仇家是不是与人有矛盾争执一样,出了事谁会害你?
仇人呗!
所以才有劳拉的请求,其实这里无论片内片外都是对大家思维的一个引导。
而val不是视频的上传者,她看到劳拉视频的感受就只能用“仇者快”三个字来形容了,回答你怎么不去自杀呢也就充满了恶意。
对于劳拉的死她并不无辜,她的回答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劳拉没有感受到善意和希望,有的只是恶意。
val加入视频聊天后就发生了不愉快,一些不好的聚会偷拍照片被上传,val与劳拉死前最后的对话也被上传,这里的争吵让众人头脑开始混乱,也第一次见识了陌生人的攻击性。
最后val的死既不血腥也不惨烈,只有一点点诡异,开始大家以为val的镜头停止了,拨电话过去才发现其实val是在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一阵突然的混乱后val倒地警察出现,后来众人认为val是癫痫发作,并没意识到可能val已死,只是之前的玩笑和猜疑开始转变成了慌乱和担忧。
val之后陌生人开始掌控局面,这时就轮到电脑高手肯了,胖胖的肯给众人传了程序来清除电脑里植入的东西,陌生人终于成功被踢出,众人松了一口气,各自都在做着放松的事。
(挺讽刺的是此刻劳拉的页面上都是各种悼念各种祝安息,和当初一个个逼死人的留言形成鲜明对比,逼死人的待遇已经转到了val那里)这时只有帅哥亚当的报警电话声有一搭没一搭的串场,串着串着就串出了诡异,电话那头竟然不是911,而是被清出去的陌生人,执着的说着不要挂断,重返视频聊天群,并且终于从头像变成了同步视频,这个视频就在胖胖的肯身边,有能力阻止我的技术者必须死(鬼魂内心独白)!
肯的死就不如val那样温和了,闪过的几个镜头里搅拌机切手切喉咙都血淋淋的,肯的死法也是对剩下4人的震慑,无论是“我能离你多近”还是“我能对你多狠”上都是。
圈住了吓坏的羊儿们就终于可以做游戏了,做一个“你到底对朋友做了什么”的游戏。
问题由小变大。
每个人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没有人无辜,最有趣的与其说是揭露出的真相不如说是每个人的表演,无论是问题的倒计时里还是回答问题以后。
洁丝造谣栽赃还偷窃、米奇出卖朋友、布莱尔和男友米奇背地打算推出帅哥亚当、明明是亚当想牺牲洁丝的命,却一直在倒计时里给布莱尔施压迫她承认。
当冲动暴躁的亚当被另外3个人针对时,内部互撕大战就开始了,亚当和布莱尔偷情、亚当迷晕其他女孩子让人堕胎等只由最亲密的朋友保守的秘密都说了出来,那首how you lielielie好应景……就在场面已经失控,怀疑的种子在每个人心里生根发芽的时候,亚当收到了打印机的纸条不愿给别人看,随后布莱尔也同样收到不愿出示给其他人,这让布莱尔的男友米奇无法忍受不愿再继续相信两人,一定要看纸条上写了什么,其实两人的字条上分别写着纸条给别人看对方死,在男友和偷情对象之中布莱尔选择了男友牺牲了亚当。
亚当死后,陌生人大刀挥向了洁丝,洁丝的死法也并不是很骇人,只是这一段布莱尔力图帮助洁丝,于是通过网络向陌生人随机连线求助,大部分人表现出了冷漠,就像劳拉的视频让大多数人展示自己的言语暴力一样。
洁丝已死,只剩一对苦命鸳鸯,劳拉的视频到底是谁上传的?
倒计时的30秒里布莱尔回话的几次删改让人彻底寒心,明明视频是自己上传的,却把错误推到了米奇身上,直接导致了米奇的死亡,想想在刚开始布莱尔查看米奇发来的未解之谜论坛不要回复死人发来的消息,里面提到过要坦诚你的错误,但是生死之际布莱尔并没有幡然悔悟,反而想以别人的命蒙混过关,这份心性也确实不善。
常常会说一部片子很抓人,好像从头到尾都很紧张的盯着屏幕上故事的发展,我觉得这和层层细密的铺垫分不开。
我不认为恐怖片惊悚片这类就不如剧情片深刻,故事和细节上的打磨都能决定片子的质量。
解除好友这片子感觉很真实,过程也处理的非常流畅自然,比同样拍摄手法的弹窗惊魂要优秀得多,弹窗最后有种故事撒出去收不回来的凌乱感。
上周在没有做任何research和被剧透的情况下被拖着看了这部"Unfriended"。
说实话,比想象要好看,甚至有些惊喜。
我并不想在这里涉及太多剧情内容,只是想分享一下观影后的一些想法。
作为一名2007年出国留学的时差党,在国外的这几年见证了数字时代发展之迅速而带给我们的便利和戒不掉的瘾。
每天打开电脑一定要check Facebook、人人网、QQ、Skype、豆瓣、微博等等。
登录每个账号后,就等于按下我们对这个社会认知的快捷键,同时也让我们和家人的相对距离缩短了。
我谢谢它们,我也害怕它们。
我并不是一个喜欢阅读评论的人,但偶尔瞥到的一些恐怖评论实在令人刺眼。
每个人在网上好似可以任由自己的想法天马行空、肆无忌惮。
心平气和的各抒己见固然是好,但太多恶意攻击、一边倒的水军口吻让人不寒而栗,很容易使人们失去了基本的判断。
好似我在观影过程中一度认为Laura Barns太过玻璃心,没有敢作敢当的魄力;却忽视了她其实也不过是一个17岁的高中女生,她的生活阅历还不足以给她充足理由坚强。
她的离去是个悲剧,但当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时,网上的各位看客又何尝不是再用键盘杀人呢?
大家在弱者面前往往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做各种”苏“,殊不知自己分分钟在做网络暴力的帮凶。
背景音乐放着”Unfriended“的OST”I Hurt Too",一些情节细思极恐。
想到曾经看过的一部陈小春的悬疑恐怖片“炭烧凶咒”--说“该死”的人最后都死了。
做人啊,不只是要开心;还是得心存菩提,积德行善。
镜头几乎都是电脑录屏,从各种界面操作推进情节,这个还真是耳目一新!
悬疑推理层层展开,扣人心弦。
在过程中,人性反映真实可信,整个节奏代入感特别强。
观众仿佛融入其中。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几个嬉笑的年轻人,已经在平时的言谈中,买下祸患。
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的马加爵案件。
这种由于平时的嬉笑打闹,在别人心中埋下的憎恨的种子,在青春期的时候,特别容易发生!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暴力也就是一念之间。
每个人身边都有可能发生。
这样的故事,不好讲,让观众感同身受就更难。
这个电影导演的讲故事的能力真强👍
无论是imdb还是这里,只看了预告片就恶意评分的不负责任的人简直到处都是。
病毒式的宣传造势固然有些令人讨厌。
而真正看了这部电影就会发现,抛开无聊的故事情节和老套的展开方式不谈,通篇你看到的都只是女主电脑屏幕(除了最后5秒)这种设定,带给观众的惊喜丝毫不逊于人们第一次看到《女巫布莱尔》的心情。
伪纪录片发展至今似乎已处于瓶颈。
当观众已经不太容易被一卷“实拍”录像带吓到的时候,《Unfriended》终于打开了一个新思路。
看着女主被吓到的时候单开iMessage找男友安慰、听到不懂的Police Code马上去搜索引擎查找答案、遇到无法解释的灵异事件去看相关论坛的讨论…这种实打实的代入感让人始终兴奋异常。
这种设定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当你只能看到电脑屏幕的画面,你将对主角操纵电脑之外的事情一无所知。
电影后段传真信情节巧妙应用了这个特点制造了悬念。
惊悚电影的故事“如何讲”,重要性不应低于故事“是什么”。
《活埋》当年的成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毕竟观众花钱看这种电影想要的主要是刺激,故事剧情大家其实不太在乎了,你让我看爽了就值回票价。
《Unfriended》作为电影本身纵然有许多问题,但至少告诉了大家,伪纪录片还是有进步创新的余地。
看完电影起身离场时,回头看到其他观众脸上毫无保留的惊喜,这是观众乐意看到更多这种新玩意儿的最好证明。
一个半小时的录屏真的很适合电脑来看了 网络暴力这个话题也是没救
想法不错
互联网上还闹鬼,那必须得请出杨永信啊。
谁没有点不能说的秘密。
《女巫布莱尔》变型片,伪纪录片观众看腻了就套个壳继续骗,命都要没了,这几个哥们还在Skype,纠结三角恋呢?不赶紧去附近的教堂抱团自救?这合理吗?
就怕鬼会科技啊
无逻辑鬼玩人的,喜欢不起来
这特么是个啥?!这么一张照片能导致自杀?!如果是我 我就不承认 反正都要死 弄死我好了 我就是这么下作就是看你不爽 怎么样!
刚开始还有点觉得背后有东西,接着就是希望青少年的玻璃友情赶快自我了断,看来你我都不过如此吧
7块钱的电影票 配合这个爆米花电影还算合理 一起看的都是高中生 在边上一直瞎逼逼反而给电影加分了 超级迷你小成本 但是看得出来演员跟制作都用心 只是剧本太low 做成15分钟小短片比较好 作为电影真的有点low 学生习作feel
2018年9月30日21:14:14,看解除好友2呢,看了两个都没有找对位置。这个一般般吧,不需要知道那么细节,从剧情上来说,就是一个被欺凌的女子,化作厉鬼来找人算账,讲故事的手法上很有创新啊,就是几个人的视频聊天,在这个压力不断加大过程中,把故事给讲清楚,既为这些人可怜,又为这些人可悲。种恶因得恶果,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天理昭昭,无非如此,只是换了一个手法去表达而已。创意是有了,但是我不是很喜欢
和续作比,格局小了点儿,但套路是一样的。撕逼大战有点刻意。
又名“取关” 。电脑全屏看特逼真,在facebook出事后看更讽刺……真情感共鸣大于恐怖效果,青春期也被人传谣、孤立过,对女性之间亲密无间又暗藏杀机的关系一直有阴影,至今无法结交闺蜜……
常见的美国高中生为鸡毛蒜皮破事撕逼,都是作业太少闲的。不过这个表现形式挺新鲜。
首选播放介质肯定是电脑而不是影院,观看模式也更适合个人而非公共。Bekmambetov今年一下做了三部同样模式的片,看来是憋着胡把大的填之前《宾虚》的窟窿吧……
看起来是个恐怖故事,其实是一面窥探人性的镜子。又或者,看起来把高度上升为人类的自我谴责,其实也不过是个俗套的闹鬼恶搞。整个故事的展现只需要一台电脑和几个窗口和几个网页,依赖网络的人们让事件发酵和爆炸的全过程就诞生在我们面前了。充分运用细节增加感染力,例如卡屏加载增添紧张感。网络科技的发达和依然陷于迷信的人类思维,是这部电影最冲突的部分,而这种冲突感非常贴近现实。这样的电影再给我来一打好吗。
用摄影机拍摄电脑屏幕这样的事一次就好。
前半段还行,后半段就玩脱了。
原来真是鬼啊…
相比第二部来说这部真的逊色太多 千万不要做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