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因为预见到而侥幸逃脱死亡,可是最后还是摆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那还不如一开始就死掉要不还是自杀好啦,这样死的还不那么痛苦。
四部里面为什么就只有第二部的主角能幸免于难啊,太不公平啦!
其他的主角可真悲哀,辛辛苦苦的抗争最后还是。。。。。
《死神来了》:上帝是否真的变态呢 (文:火神纪) 当我们可以预见所有一切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幸福呢。
死去。
我们预知。
然而我们却无法挽救自我的终局。
也许。
那是可悲而无助的。
纵然我们已经万般努力。
也许。
谋事在人,而成事在天。
——火神纪。
题记。
这部电影是不是想告诉我们一个我们也许无法接受的道理。
其实,如果可以安逸地死去的话,如果可以愚昧无知地活到死去的那一刻的话,也许,那是一种幸福。
死亡何时出现;殊难逆料。
人就像网中鱼,网中鸟。
死;往往突如其来。
听由天命罢了。
伤痛尤新;死亡阴霾徘徊未散(出自《圣经·传道书》)。
西方电影里往往总是离不开这样的基调,生死,悼念忘灵,圣经,牧师和沉重的场面。
哀伤哭泣的女人。
献花和念祭悼文。
一切悲悯。
而在这种悲悯的画面里,悲伤将结束。
所有的罪行将得到救赎。
因为信仰和万能的主将指引我们前行。
我在想,这部电影在美国本土以及虔诚信奉的西方国家里能够得到多少票房呢。
现在在网上也许应该可以查得到,可是我懒得这样做。
多少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在某一天夜里,有人突然翻出这部电影再重新看,然后书写。
我并不虔诚,甚至不是教徒,所以我并不知道在《圣经》以及天主教和基督教里,死神意味着的是什么。
死神,是不是也受上帝掌控来操纵人的生死以确保这个世界的平衡呢。
我不知道。
这部电影多少与虔诚无关。
没有上帝,只有死神。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会在知道了自己将死的时候跑进教堂向神祈求,至少他们无罪,神也许会赦免他们的死。
信奉着人定胜天的人文信条,冲锋,陷阵,征战吧。
这部电影最让人惊叹的也许是关于死时的那些完美的设置吧。
也许,创作这部电影的时候,最大的难道是如何设置这些人最终死去。
而且在外人看来只能是死于意外。
一种不可抗力在主导着这部电影里所有的人物。
这并不可怕,这样的剧情设置甚至很有创意。
可是最难的是,如何让这些人形式各异地死去。
没有人会向我们解释,为什么艾力克斯能够预知死亡,为什么最终他和克莱尔两个人最终可以得以逃脱死神的掌控。
或者说,正如卡特所说,他们本来就不在死神的名单之列。
他们都将死去。
是吗。
不是吗。
看似的意外有一种不可抵抗的外力在左右这一切。
这部电影最终所要表明的,是不是死去,我们无法左右;就算我们能够预先知晓我们将在近期死于某种意外。
我们无法自救。
也没有人能救我们。
空难之前,有人说,飞机上有小孩,所以不会有空难的,如果真的发生意外的话,那么上帝肯定是变态的。
的确,谁能忍心让一个漂亮得像天使而且纯洁的孩子殉难呢。
上帝,总是说着悲悯,总是说着宽恕,连那些罪大恶极的人们只要真心忏悔,上帝也将宽恕。
孩子有什么罪呢。
也许,上帝真的是变态的。
又是那个人说了这句话。
燃烧泄漏,然后引发了飞机爆炸。
在飞机上的所有人,都死去。
40名学法语的学生以及4名大学教授,其他的所有人,孩子,病人,正常人,或者非正常人。
除了那7个因为一个恶梦而离开飞机的人。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似乎只能发生在东方。
至少在这部电影里是无法看到这样安然的画面的。
都将死去。
这些幸存的人们最终无一幸免地死去了。
人,没有横死这回事,亦没有枉死,惨死;只有注定的一死。
我们就像是老鼠,被猫玩弄于指掌之间。
我们不论做什么,对毛蒜皮或者是丰功伟绩,停红灯或者是闯红灯,跟谁做情人或者是陌路人,搭飞机或者是下飞机,都属于死亡程序,由死神预先设定的程序。
不知者;不罪。
我喜欢那个黑人殡仪人员的这几句话。
也许,就在这几句话里彻底地揭示了这部电影的全部主旨。
充满了逻辑辩证的味道。
死或者不死。
都是已经被预先设定了的。
而不知,所以无妄念,无防范意识,也许,死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痛苦可言了。
知晓了秘密的人其实是最悲哀的人。
或者可以选择从容地面对,只是没有人愿意。
所以对于知晓了个中因由的人来说,无疑,面对着不知道何时降临却已经日渐逼近的绝望感觉时时地折磨,那并不好受。
不被折磨却不得不被折磨。
这是罪吗。
或者是因为罪而必须承受的罚呢。
如果让艾利克斯重新选择一次的话,不知道他会不会选择就在那次空难里承受着短暂的痛苦而安然地死去,不必再承受这种无妄之灾了呢。
为什么让他知道,为什么让他们终究死去呢。
或者说,这一切仅仅只是死神的特意安排。
并不是他们可以从空难里逃脱而最终幸免于难,而是他们的程序设置上,其实他们不应该死于空难,而应该死于空难之后的另一些灾难。
上帝是否真的变态呢。
没有人知道。
可是对于虔诚的人们来说,妄图去猜测上帝的思想也许,本身已经是一桩罪了。
所以,他们都将死去,死得痛苦而悲凉。
看着自己的朋友死去而爱莫能助。
其实,这也似乎成了一种折磨。
幸免于难的人们终究接二连三地死去。
而他们一起经历过灾难,也许,由灾难而建立起来的依赖感的丧失会让他们最终绝望。
这部电影关于如何死去的设计让人惊叹。
空难之后。
托德死于意外的滑倒而被浴室里的铁丝缠住脖子窒息而死;泰莉被飞驰而过的公车撞得希巴烂;柳敦老师死于电脑显示器爆炸而飞射过来的玻璃碎片以及刀子穿过心脏;比利死于铁片横飞过的时候削掉的半个脑袋。
而当所有人都以为事情已经过去,他们已经逃出了鬼门关的时候,卡特又死于从空中砸下来的广告牌。
电影似乎就停在这里,没有人知道最后,艾利克斯将如何死去。
只是,有些东西似乎不言而喻,我不知道,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不祥或者预感,那些东西已经无关紧要。
看完电影,带给我们最大的反思是,也许,我们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将最终死于某种意外。
我是和朋友一起看的这部电影,深夜两点,朋友独自驱车回家。
在我家楼下,朋友笑着说,其实,会不会在路上不小心遇到被抢劫的而最终被杀害,或者被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辗碎了身体,或者,回到家里的时候突然就煤气爆炸了呢…… 等等。
没有谁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而这部电影所要告诫我们的,是我们还活在这个充满了危险的世界里,而随时,我们都可能死去。
不管是死于程序或者意外。
所以,是不是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现在的这一切呢。
上帝是否是变态的,没人知道。
我们所能做的,似乎只能是小心翼翼地活着。
祈求上帝宠幸。
而且,就让我们愚昧无知地活着吧,其实,这没什么不好。
我记得哪部电影里曾经说过,对于这个地球来说,人类其实是非常脆弱的,稍有不慎就会死去。
生死,也许是电影永远不变的主题之一。
而对于生死的思考,也许,放开那些我们将如何死去的无谓思索,而更应该好好地想想,我们,应该如何活着。
俗话说,死期难料。
话虽如此,在我们心底把死当成了遥不可及的事。
可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可能随时终止。
可能是今天,中午,下午,甚至是此时此刻。
电影里的祭悼文是这么说的。
可是,我们是否也应该想想,此时此刻之后,也许,我们将不复存在了。
那么,我们也许将更珍爱此时此刻。
生命,随时终止。
可是至少我们现在活着。
看一部电影或者写一篇文章,做一些在意义的事吧,孩子。
上帝变不变态也许并不要紧。
更要紧的是,我们珍爱我们的生命,珍爱时光。
好好活着吧,趁我们都还活着。
2006-11-04;丙戌年戊戌月丁酉日。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死神来了》(
在最后的5分钟之前,我觉得这部影片的剧情略显单薄,难道死神就因为一个普通高中生的插手而导致自己的死亡设计失败嘛?
直到最后的5分钟,才晓得神来之笔!
死亡模式只是死神的一步闲棋,命运逻辑已经固定,影片中结果的不可逆,亚历克斯的插手是不断努力的结果。
片名《死神来了》,死神只会告诉你他来了,你只能接受,命运无常,死亡是最终的归宿,你的一切挣扎都显得尤为可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命运中做的一切努力是有意义的,比如亚历克斯的帮助,卡特的生命也得以延长。
所以尽管终点一定,旅途的精彩总要自己把握!
老早就听说了这个系列的大名,一直不敢下手点开看。
今天恰好有了空闲,鼓起勇气点开了。
我是一个不爱看恐怖片的人……好吧,不是不爱看,是怕看,虽然我看SPN津津有味,乐在其中,但它也只是提高了一些我对恐怖片的接受度,不足以让我对恐怖片游刃有余。
这部片子不同于我想象中的像日本恐怖片的那种,而是一种心理的压迫,和宿命论的恐惧。
是的,我认为导演和编剧正是利用了大家都有一种莫名的宿命论的先天想法,从而在一步步试压中达到自己的效果。
正如最后那个小帅哥,逃过了六个月,救了别人,但还是逃不过死神降临。
看完之后想多看点这种宿命论的电影了。
而且莫名想起了香港那个喜欢表达宿命论的杜琪峰导演。
^_^不过港真,这种电影真是拼心理素质的。
本来我都已经在买飞机票出去玩的,结果弄得郁闷了点,哈哈
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好看,但也不赖。
在未知的世界里,人类总是显得渺小加弱小。
生与死在冥冥之中已有注定的安排,逃避和智取都显得如此无力。
不知道悲观的人在最后看到死亡的轮回时,是否会感到绝望。
一帮年轻活力的生命就在死神的安排下一个个的死去,大人的不能信任和理解,仿佛为这死又平添了几分哀伤。
2000年轰动一时的恐怖片,如今已成为经典。
《死神来了》系列在当时成为风潮全赖无可匹敌的创意。
在硬碰硬的暴力事件的传统后,死亡不再是精神病人或者受暴力者反暴力的工具,反而成为死神戏弄生存的一出无规则游戏。
突破了以往所有恐怖惊悚片的类型和手法,没有怪物,没有恐怖杀手,没有鬼魂幽灵,一切都那么地不可知,但却正迎合了“不可知的才最恐怖”的哲言。
成功核心其实并不是角色瞬间死亡的新奇方式,而是在于死亡前比死亡本身还恐怖的慢性折磨过程。
在导演刻意的暗示和悬念设置之下,角色进入一个观众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环境,他的每一个行动都有可能导致最终死亡,但观众却始终悬着心焦躁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Final Desrtination。
死亡终站。
死神来了。
关于名字国内的译版很多,无非都是强调死神的存在。
豆瓣上有评论一针见血“阎王要你三更死,不能留你到五更”。
这也就是像电影里说的,即便在某次意外中侥幸存活,也不能在死神的名单里除名,他会用尽方法得到他所想要的。
这也就是“终站”一词的由来我猜。
而这三部,我觉得·I和II都还好,I的死亡方式有点夸张,但颇有新意,提醒我们平常生活时候要处处小心,譬如刀子不要乱放,地上要有防滑毯etc。
而II就对故事情节有所发展,譬如众人都开始有预知能力,而且死神这次的名单是跟I有所联系的,尽管这个有点牵强,但还不赖。
至于III,就只剩下血腥场面了,鲜红鲜红的,喷的到处都是。
怪恶心的。
不过III的女主角还是我喜爱的,就是make it happen里面那个女人啊哈哈。
这次没有性感的舞蹈,一直都是乖乖女状。
In death there are no accidents, no coincidences, no mishaps, and no escapes.这是那个太平间里的黑人说的,实在是真理呐。
于是我们是不是就不应该畏惧死亡。
我总觉得那个角色其实是个关键。
我曾一度以为他就是死神。
忘了说,导演是个华裔,还跟我同姓。
据说今年准备出IV,但是期望值不高呐,江郎才尽也。
看了鼎鼎大名的死神来了,我只想说浪费我15块会员费,某音剪辑看看也就算了,看原片真没必要,还是说20年前大家都很宽容?
还是说国外青少年都那个样?
男二,姑且称为男二吧,叫卡特的,从他在飞机上和男主打起来我就觉得莫名其妙,男主发疯,男主嚎叫说飞机要失事,和你有什么关系,上赶着去打架,然后被撵下来,又埋怨男主。
飞机爆炸了,这几个幸存者不感激男主,反而怨恨男主,尤其是那个老师,咋地,非得跟着去死她就痛快了?
男主永远出现在案发现场,那张嘴就像摆设,不会解释,怎么,恐怖片主角智商高没法推进剧情是吗?
给自己整成嫌疑人了,然后男主确认死亡顺序以后,男二又开始发疯,拉着全车人,狂飙,停在铁路上,整了一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咋地,死神要你三更死,你非得二更,显得死神不好使是吗?
男三被火车刮起来的贴片削成无头骑士了,男女主居然一点都不心痛,也不指责男二,就算都是死神设计的,那这场死亡,男二也是助攻吧,男主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男二(体现男主道德品性)结果男三死了,就跟没这回事一样,矛不矛盾啊!?
真是看不下去!
这次是我第三次刷这部电影了,第一次刷这部剧的时候,我记得是在初中,因为当时没有电脑这种奢侈的东西,我总是会跑到我弟家店里跟它一起去欣赏这部电影带来的体验感,也就少不了去找些对于我们来说一些刺激的电影,第一次接触这部电影,我跟我弟没少吓着,我可能比较严重,是那种又菜又爱看的人,当时记得看完后晚上就做噩梦了,虽然没有鬼,但是确实是瘆得慌。
第二次看的话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应该是我20岁左右,当时属于我自己的空闲时间(发荒)还是比较多的,那种刺激的感觉还是这种感觉,看这类电影也是为了这种体验感,但也少了份恐惧感。
至于离得近的也就是这次了。
国外的电影的血浆总是觉得用的特别多,恐怖惊悚片里总也少不了,感觉国外的血液供给的还算不错,每每画面喷洒的大盆的血液,跟无法肉眼所看到的画面,确实让人难忍一看。
闲话说到这,就让我们来说说主题吧。
死神来了1-5部,个人觉得出彩的还是第一部,可能是先入为主吧,到后面几步其实也就是死法不一样了,以前不觉得逻辑这个东西,其实现在看的时候很多地方是没有逻辑的,但仔细想想,电影么,我们总得跟着电影走,如果你真去计较它,那也就不叫看电影了,那叫跟自己揪心。
看电影无非就是选择这种喜欢的题材,体验体验,如果逻辑还算可以,演技还是可以,题材也够新鲜那也能撑的上是一份作品。
至少我认为这部电影不管是中心点,演技还是在画面呈现的感觉上方,都还是排在很前面的了(要不然都这么大了怎么还会再刷呢哈哈)再讲讲我的中心点第六感,也是看了这部电影有感而想而发,要说人这第六感,也就是直觉,有时候真如这电影的主角们预知的感觉一样,很虚无很飘渺,有时候你认可它有时候你不认可它,有时候无知有时候也敬畏,我想我能做的也就这些。
这个世界说不上来的东西蛮多,你说它科学吧,它也未必属于科学的范围,你说它是经验吧或是感觉,但确确实实它又是那么的真实可靠,至少我认可的是当你预测到一些东西会在未来也许会发生的时候,我认为是以往的经验跟环境所带来的判断,这是比较理性的东西。
也搜过百度,给的知识也是从各各学识角度去介绍,但也全部统称为人的预知,直觉。
大家也听过“唯心主义”跟心学吧,我把它称为意识的存在,当然了不跟电影中的这个第六感一样的假定,而是每个人都会从先天跟后天所处的情况在某种情况下,下意识的出现的,而且质疑不能做标准的意识,就好比如预感这事不好,有时候也去做了。
关于第六感,已经有很多专业人士都有过不同理论的专业观点了,我就不讲了想了解的可以直接查阅相关书籍,我想说的是当第六感来临的时候,往往都是人需要抉择的时候,并且预感这种东西,一旦你有了,基本上就随着感觉走,也有身不由己的时候,但往往也错不了。
不管是唯心也好唯物也好,咱们各占一边。
不论如何,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姑且先不考虑逻辑的紧密性;总喜欢一些独特的电影,脑洞大开也好,不伦不类也好,在艺术中增加生活,增加文化,它也许就是一种不同的存在;这个世界也因为不同才造就了不一样的色彩。
看了很多影评说看完死神后确实对生活有点影响,我只想说,“从容随性且小心”
坎布尔罕高中的一群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高高兴兴地准备前往巴黎观光,飞机出发前几分钟,艾利克斯忽然预感到飞机即将发生令人恐怖的爆炸,飞机燃烧、断裂、坠毁,所有的乘客无一幸免,惊恐万状的艾利克斯大叫大嚷,不准飞机起飞,结果被机场警察揪下了飞机,一同未能乘机离开的还有他的6个同学和1名老师。
就在大家纷纷埋怨艾利克斯突发神经延误了大家的行程时,机场上空火云笼罩,突如其来的爆炸将他们所在休息室的玻璃震的粉碎,火象雨点从天而降。
艾利克斯的悲剧预言变成了现实,他救下了本该死去的七个人。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七个幸运者却不幸进入了“死神”定下的死亡名单,注定要一个接一个的死去。
艾利克斯不甘心坐以待毙,努力破解“死神”夺命的模式,希望能够拯救自己和其他人,可是结果却无能为力
剧情就这么自己无厘头地展开了,预见能力什么的也太唯心了。是想通过避开死神表达珍惜生命的主题?可是结尾处还是避开一个循环还是得死。剧情也很零碎,就是一群人在嘻嘻哈哈过家家
火车上。我妈看的津津有味,我被吓死了,半个月内每次洗澡都要检查插座有没有漏电。
模式在当时来说很新颖,死亡方式很生活,利用身边的日常用品+巧合这种每个人都有可能撞见的设定,营造出了死亡离我们并不遥远且无处可逃的感觉,所以更容易吓到人。
我真的讨厌这个系列,讨厌里面的演员,讨厌其中传递的价值观,讨厌矫揉造作的剧情
这集最让人难忘的不是剧里的人一个一个死掉,而是看过开始害怕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细节谋杀了自己~~上厕所,烧开水,外出吃饭……
剧情紧凑诡异得浑身直冒冷汗,死亡设计这个概念真的让人不寒而栗。本人生平最怕Air crash,和冰王子属于同一类型。还是比较吃得消电锯惊魂呐。
哎 让我咋说好涅 怎么越来越不好看了
真他妈难看,真他妈无聊。浪费时间啊。谁说这片经典来着。。。。续集绝对不看。
人无法反抗命运?很消极很扯淡
想法不错的电影了,但是宿命的观点还是不能接受。
港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来部分片段,头皮发麻
这部知名影片的第一部,情节设计得比较精妙,但是里面玄幻的东西比较多,不过足以看得人心惊胆战,可见,预知死亡且等待死亡比死亡本身更让人害怕。这部戏能够大火的一个原因是打破了人们对“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理解。
不喜欢这种恐怖片,人只能等死,那活着还什么劲儿
他们死的太神奇了,莫名其妙
这算恐怖片吗?这算悬疑片吗?这算重口味片吗?别搞笑了好吧,这片真是有够无聊啊。。。
各种血浆,各种死亡的方法。血浆片无爱。
8.0/10 分。IMDB 上评分不高,只有 6.7 分,估计外国人对生死没有天朝人那么保守或者看重。。。我初次看这种类型,还是挺惊艳的。。。喜欢这类型的,可以看2008年开播的美剧《1000种死法》。。。
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结论:1.凡事小心谨慎;2.遇事沉着冷静,勇敢面对;3.人没有那么容易死的,编剧SB。
死神跟个煞笔似得简直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