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田嗣治
FOUJITA,藤田嗣治与乳白色的裸女(台)
导演:小栗康平
主演:小田切让,中谷美纪,安娜·吉拉多特,玛丽·克雷默,加濑亮,镰田小惠子,岸部一德,青木崇高,福士诚治,井川比佐志,风间杜夫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法国语言:日语,法语年份:2015
简介:在1920年代的巴黎,日本艺术家藤田嗣治为这城市所爱,他对于裸体女人的独特诠释折服了整个蒙帕尔纳斯艺术圈,他与凡东根、奇斯林、毕加索、蒙迪里阿尼等艺术大师私交甚笃,他的生活可谓多姿多彩,在二战的时候,他回到了祖国日本,他的生活与信仰被战争击碎了,他与自己的妻子隐居在日本北部小城青森,在乡下躲避战争,他也发现一个他..详细 >
法国部分自由奔放,在巴黎那样一个糜烂的艺术之都放肆悠游,画的尽是裸女,白如雪,美如幻觉,日本部分低沉恬静,在战乱的驱逐下躲在乡间一隅,偷得安闲苦涩的人生阅历,画纸上有了沉淀,藤田二字焕发出了灵魂。
看过~
从蓬皮杜回来看的,电影和画家一样讨厌(也不喜欢小田切让)
感觉用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来做传记类的题材比书好太多。foujita背后有很多日本从近代到现代的线索,比起架空的聂隐娘,要好懂很多
镜头美
平淡。
在歌舞升平和强弩之末的时代中穿行而过,却扬不起一丝尘土。低亮度高饱和,摄影气定神闲。与人物朝夕相处,又始终保有距离,对藤田嗣治的认知,如同其本人对艺术的求索,只叩其门,不入其屋,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这个锅盖造型我许久都没看出是一向不修边幅形象的小田切让。两段故事两段人生,平淡如水。借由绘画描绘了两个国度不同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以及冲突。
黯哑是小栗康平的招牌啊
照明真是做作讨厌,硬生生地毁了那么好的摄影,请学学《吃土豆的人》好吗!!!导演想要深刻,想要全面,最终只落得莫名其妙。睡点太多,以至于对任何情节都没有印象,浪费了那么多好演员啊。好想拿西瓜砸导演。
还不错
每一个巴黎的镜头都美得让人眼前一亮。光和影,构图的安置,对景的收纳,对人体的勾勒,对物的执迷。表达出了一种干净的美,不沾染一点情欲。东方美学里总有一种自律的疯狂。
散,太散,几乎快拍成画家生平了。同样是画家传记片,这和《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一比,就看出差距来了。感觉连《写乐》也不如。
画面好美,很多静帧之后就是美丽的图画反而情节却是没有交代那么多
这片子格调有点高,日本部分跟巴黎部分都不错,那种去了繁华回到土地相当的有震撼。男主本人当时的傲气退去,也有反差。三年不为了画好低头的下巴。也是厉害。
小栗康平电影艺术水准已经登峰造极,而藤田嗣治的“静”和他是那么的合拍。”西洋画家“藤田嗣治,一个被”日本“舍弃的”法国人“。以”文化的冲突“为主题,把战前-战争-战后,巴黎-故乡-”故乡“都串联到了一起。年度推荐!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好评
日本段落救了電影,喜歡加瀨亮講狐狸故事的地方。「時は時だ」
传记片的大忌即贪大。聪明的传记片一定截取人物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事件,通过事件展现人物,也足够留白,毕竟两个小时左右的内容容量实在有限。【藤田嗣治】从人物在巴黎的“全盛”时期开始讲,直至回到日本,面对战争带给国家的满目疮痍,受到震撼。“去他妈的意识形态”这个点没问题,但倘若对人物不够了解,根本也无法理解前半部分写巴黎生活的用意。同时小栗康平偏好大量使用全景,人物的神情也难以捕捉,代入感又降。电影实在太选择观众,其实并无必要。藤田嗣治可以找的点太多,在巴黎时刻意包装宣传自己源于当时对黄种人的歧视,迫于税务问题回到日本却又得不到国家艺术圈的足够认可,当然还有风流的一生,可惜影片的聚焦实在过散,不做点功课看实在一头雾水。
对他的美描写的不够细腻,对他的不堪和痛苦介入也太少了,深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