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启蒙运动以来,人类试图建立一个理性的世界,用理性来解释一切存在的事情、一切人类的行为。
但那些象牙塔的思想家们,总是诉说着现在的人类已经难以相信的事实——人类实际上并非完全是理性的动物。
非理性的失控状态不是精神病人的特质,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轻易地,至少比我们想象的简单的多地,坠入失控。
或者我们可以从更熟悉的情境中获得灵感。
刑法总是热衷于对犯罪者的精神进行解构,它假设犯罪者在任何时刻都是理性的,犯罪者的每一个行为都会有特定的目的:防卫的目的、伤害的目的、杀人的目的.......并且实际上最终使用客观可感的事物来推断犯罪者的目的。
然而,当情况在剧烈的变化时,一个精神高度紧张的人每一个行为都会有清晰的目的?
我们经常会遇到匪夷所思的棘手案例,例如一位面临强奸的女性暴力挣脱了施暴者后,施暴者已处于昏迷状态在床上动弹不得,女性逃脱后莫名其妙的回到现场,然后用极其凶残的手段杀死施暴者,事后那名女性声称自己是由于害怕才做出那样的行为,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刑法会告诉我们挣脱时造成的伤害是正当防卫,而第二次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第二次行为的罪过是杀人的直接故意。
当一个人的人身安全面临高度的危险是,理性是何其奢侈;对于那位可怜的女性,“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比杀人的故意显然更贴切。
如果仅仅人身的高度危险会使人失控,那恐怕不能说人是非理性的动物。
但人的非理性时刻或许要更广泛一切。
叔本华说,人类应当承认自己是纯粹意志的动物,因此所有精神和肉体的欲望是不会得到满足的。
《超能失控》就讲述了欲望和权力使人失控的故事。
三个少年在一段奇异的经历之后获得了用念力控制物质的运动的超能力,这种能力通过使用不断增强。
起初他们用这种能力来玩乐;然后,他们开始恶作剧;之后,主人公Andrew用超能力制造了一次车祸,把司机送进了医院。
Andrew还利用超能力吸引了身边的人,改善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Andrew在痛打了自己讨厌的父亲之后,开始对用超能力伤害他人习以为常;之后,他还一怒之下把同样拥有超能力的同伴Steve杀死。
习惯了为所欲为的Andrew说了以下的话“在生物链的顶端是生态系统中最强的动物,我们人类处于生物链的顶端,没有动物能够吃我们。
狮子杀羚羊的时候不会感觉内疚,人类拍死蚊子的时候也不会感觉内疚,这其中绝对意味着什么。
”他为处于生物链顶端的自己的为所欲为找到了正当的理由。
自此之后他持枪抢劫,造成爆炸;在受到刺激之后破坏城市,与全城的警察为敌.......完完全全的失控。
这恐怕不是一出远离现实的科幻电影,其中的现实寓意在质问着人类紧紧抱着的所谓“理性”。
拥有超能力的人会因获得的一次次好处而走向失控;那么拥有权力的人呢?
那么多锒铛入狱的贪官,所谓的贪婪到底是一个理性的目的还是已然是一种不受控制的非理性失控?
政治学告诉我们,只有把权力放在笼子里才不会失控。
然而,人类创造的世界充斥着权力。
金钱是权力,它使人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匍匐在地上为自己擦鞋;一张好看的面孔是权力,它使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当拥有更好的东西;成绩是权力,使人觉得自己有权睥睨那些“失败者”;学问是权力,教会人颐指气使享受恭维......所有拥有权力的人即所有的人,都会在Andrew的生物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心安理得地吞食在自己之下的生物。
而权力又会不断地刺激人的欲望去追求更大的权力,直至失控,或者说,失控才是人类的本质。
鲁迅说“当奴隶并不可怕,在当奴隶中找到各种美才是彻底的无可救药”。
而人类正是鲁迅所说的无可救药的奴隶:我们从来觉得自己活在理性的世界里,以自己的理性支配着自己的生活、支配着权力并沉浸在积攒权力的游戏中。
而事实可能是权力在一点一点吞噬着人类可怜的理性;而人类不可能依靠自律来抑制欲望。
人类所有的文明都是那么的脆弱,如若除去制度的压抑,就会马上灰飞烟灭;而人们会立即创造出一个权力的斗兽场,彻彻底底的狗咬狗的世界。
现代社会所做的就是把人类放到社会的牢笼里,给他们去玩有限而不至失控的权力游戏;而当其中有人失控时,这个社会会灭失这种失控。
所有的社会制度都是社会利益本位的产物,它们作出的每一次审判都不外乎用精心编制的理性谎言修饰可怜的失控,不为说服当事者,而为提供围观者一派理性的壮阔图景。
晚安,这个失控的世界;明天,让我们继续披上那文明的理性外衣。
剧情很合理,没有太过失望也没有什么惊喜。
超能力的获得,使用和灭亡,就如同现世里的权力、金钱。
从无到有,从新生到毁灭,都像是主人公的人生一般。
安德鲁之前的人生,是灰色的没有希望的。
重病的母亲,酗酒的父亲,还有不见天日的学校生活。
没有友情,没有爱情,甚至缺少亲情。
就这么一个人,生活着生活着。
没有目标,没有希望,甚至没有失望吧。
唯一慰藉的就是手中的摄像机,记录着那种灰暗的生活,证明着自我的存在,证明着生活的继续。
超能力的获得,给予了安德鲁新生。
同样获得能力的朋友,不明真相的群众,操纵物体而暂时拥有的人际关系。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让他重生,而是带他走向了死亡。
无论外在获得了多大的力量,内心的空洞从来没有得到弥补。
他迷失在力量中,更迷失在孤寂里。
彻底的沦陷,彻底的无所顾忌。
毁灭他所能毁灭的,尤其是自我。
人的一生总会得到些东西,那些让你与众不同,让你置之于其他人之上。
总有很多人迷失了,迷失在外界的灯红酒绿中,迷失在所谓的君临天下中,迷失在自我的黑暗里。
不论得到什么,不论失去什么,不论改变什么,都要坚守内心,都要看清自我。
或许这样在不会迷失太远吧,或许这样才能活得更自在吧。
不知道是演员演得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主角特别不讨喜。
父亲家暴,母亲病重,两者结合导致了主角性格如此极端,这本来就很怪异。
母亲病重但是并非植物人,影片前期还是能看得出来母亲对主角的影响还是很重要的。
母亲对主角的爱毋庸置疑,不论是影片里的前面母亲对主角的鼓励和安慰也好,还是后面母亲和主角的合影也罢,都证明了这一点。
但影片做了什么呢?
让主角把过错全给了父亲我是没想到的。
安德鲁的父亲确实是个人渣,家暴,不当儿子是人。
如果没有母亲的存在,安德鲁变成什么样的人我都不奇怪,但有个如此爱他的母亲在,你告诉我安德鲁会变成一个完全因为父亲影响的偏执狂不是很有问题?
那为什么不能是母亲过度的爱造成了主角的圣母心?
而必须是父亲的拳头下变成了一个偏执狂?
母亲的线贯穿全片,你却告诉我母亲是个屁,啥用没有,主角就是会因为他父亲而黑化?
搞笑吗?
更别提安德鲁的黑化早在他目前离世之前,而且父亲不论是行为还是言语上,都将他母亲的地位放在他之上,甚至在父亲的话里得知,母亲一直都是父亲在照顾?
这个设置又是啥意思?
暗示安德鲁天生就有心里问题,是个反社会人士?
母亲的感化完全没用?
我真是服了,多智障的编剧才能塑造这种主角啊?
从他妈没走前,他就说他一直都是一个人时,我怀疑主角也根本不爱他妈,那你把所有原因都归结于父亲岂不是有毛病?
爱你的看不见,揍你的就都记恨着了。
再想起会飞的那一晚三个人躺在床上,安德鲁那番今天是我最开心的日子的话时,我就犯恶心,我甚至怀疑这主角是多重人格,不然前后割裂之感,真的是比最深的海沟都要深。
校园暴力,周围的嘲笑,父亲的家暴都是真实的,但表哥的爱护,朋友的长时间陪伴,那一番掏心窝的话,就都是假的?
安德鲁你真的该死。
真的难看到一部这么恶心人的主角的电影了,好在他最后死了,真是解气。
所以如果是编剧故意的,然后又把他写死了,我只能说干得好。
略有感慨 整个电影用一个手持拍摄者的角度表达着画面险些给晃吐!
这却是从安德鲁这样一个高中生孩子眼里看到的世界的最好表现 从这部电影里看到的,论一个teenager 心里健康的重要性 安德鲁长期遭受酗酒父亲的精神肉体双重家暴,病重的母亲让他需要的爱和温柔来源稀薄,他是父亲不良情绪的排泄口,而他自己只能选择将情绪隐忍。
学校里被男生霸凌,被女生嘲笑 这样的环境无疑他是辛苦的他也想热爱生活,选择用摄像机记录一切 被记录下的却是这个世界对他处处没有善意… 获得超能力后,他并没有善用这个能力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善用因为他一直是生活中隐忍者就当他有了过人的能力可以做任何事的时候他仍然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因为这些是他不曾学习过的部分,所以带着强大能力的他仍然没有办法改变任何令他痛苦生活现状反而让他愈发忿忿不平…明明自己已经是顶级掠食者了,为何生活仍旧如此痛苦,为什么自己还要受委屈?
他想不明白,他的内心全是愤怒… 当内心世界并不强大,思想能力远跟不上他的超能力的时候,他只能看到这超能力毁灭性的一面。
只有把它当成武器,产生伤害,才能对他早已扭曲的内心产生刺激,也才能让他理解里的世界观更加合理… 试想这超能力能做多少不一样的事情,有无数的可能而在安德鲁这样的孩子身上,贫乏的思想限制了他的想象力,即使一百万种可能他也无法把握。
他的思维,他的认知才决定他会如何运用这超能力…而走向失控似乎是必然… 所以,这失控的哪里是超能,超能好好的失控的是安德鲁无序的内心…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超能失控,看完了。
绝对的惊喜之作,它对标的就是蜘蛛侠一类的超英青春片,蜘蛛侠里的青春焦虑全都是伪焦虑,而这个片,母亲重病,父亲家暴,同学霸凌,这才是真正的青春焦虑,无法逃避也无法解决的青春问题,而这一切的呈现还是以主角手持摄影机记录生活来完成,而在摄影机下人的不同反应,主角操纵摄影机的各种细节,都完成度极高的执行下去,全程都不靠上帝视角的摄影机而是摄影机在场,非常厉害。
就把它当青春片看也非常牛逼的。
不过第一个摄影机是完全现实拍法,第二个摄影机时就有了超能力,所以一些镜头就不是很真实了,比如飞行时摄影机那么稳。
这三个角色的设计也非常棒,一个想搞政治的黑人,一个表面说着叔本华一类虚无主义哲学实则只是把哲学当作自己的首饰来装扮自己的白人,还有就是真正虚无的主角。
你能看到他们三个人对第一次超能力伤人的反应,白人的反应是要制定规则,黑人的反应是权衡利弊认为白人说的没问题,而主角是很不爽的,他不愿意被约束,同时对于伤人是没有感受的。
最后有点失控了,有几个特写镜头我想不到是什么在场的摄影机拍的,但想法还是好,比如主角最后的死法蛮有仪式感的。
主要后面剧本有点流水账,以及成本太低视效不太行,在毁坏方面也没有想象力。
父亲这个角色很对,就是那种儿子都已经躺在病床上了,我还他妈要怪你的傻逼。
视听也有想法,剧本也不错,怎么导演和编剧后面都没有好作品了呢…5分。
Andrew在狂乱中怒吼,周围灰暗的楼层在他的呼喊中震碎,人群在惨叫中逃离。
Matt泪眼朦胧,心中巨大的疼痛撕裂着他的灵魂。
泪眼迷糊中,他看到了雕像手中的长矛:“住手Andrew,住手!
”Matt此时的嘶吼,对Andrew而言恍如另一个世界的一阵微风拂过,毫无知觉。
而Matt的心痛则一阵阵袭来,疼痛中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最后的结局。
惊鸿一瞥中,他望见了Andrew身后的雕像。
雕像中的骑手,手持长矛蓄势待发。
“不,不,不…….”Matt在心中默念,但雕像的长矛还是在他的意念中缓缓升起,并猛然一个急转向Andrew的背后刺去。
此时的Andrew依然在盛怒之中,自我狂乱,毫无察觉。
长矛如光束般飞向Andrew,却在即将要刺入Andrew肉身的一刹,垂直落向地面,铿锵作响。
Matt痛哭流涕:“我做不到,我真的做不到,对不起,对不起……”Matt缓缓地闭上了双眼,再缓缓地睁开,他多么希望眼前的一切只是一场虚惊的梦魇。
他心中的激动和失控,汇聚着了一股可怕的力量,打破了他自制的大门,他的情感毫无保留的倾斜而出。
“Andrew!
”他以此生他能发出的最巨大声响怒吼:“Andrew,我爱你!
”Andrew在震惊中猛然回答,仇恨的双眼中泪光盈盈,此刻却出现一股爱的力量,让这两股情感无所适从。
他望着远方倒坍的大楼和在废墟中堆叠的人类尸体,以及眼前这个被他弄得伤痕累累的best friend,最终无力地跪倒在地。
“我不是英雄,我成不了英雄,我做不到这个世界的主宰……”Andrew摊开自己的双手,看着满眼的伤痕和血迹,“我不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根本没有力量,我根本就不强大,我……”Andrew在崩溃中,一掌向自己的额心击去。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被飞来的Matt一下扑到在地。
“Andrew,”Andrew睁开双眼,看着这个伏在自己身前的男子,百感交加。
“Andrew”,Matt将Andrew深深地抱入怀中,“没有力量的是我,Andrew,不强大的也是我,没有勇气的更是我。
我一直没有办法对你说出我对你的感情。
Andrew,我一定要再说一遍,我爱你。
你比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切都对我重要,就算全世界都遗弃你,我也不会放手。
从现在开始,我们远离人群,远离所有伤害你的人,我们去你向往的地方生活,我会用我的一生庇护你。
我爱你,Andrew。
”Andrew的身体最终渐渐放松,他在爱人的怀抱中沉沉睡去。
Matt猛然一使力,天地间划出一道长线,人们看到了一束光从地面升起,消失在层层乌云之中。
【镜头转换】在青藏高原的雪地里,昏睡的Andrew从Matt的怀抱中醒来。
“Matt。
”Andrew轻盈地叫了一声。
Matt微笑着,扶起Andrew:“昨天睡得还好吧?
”Andrew微笑着点点头。
两人坐起身,回头遥望着西藏唯美窒息却唾手可得的景色,深情相拥。
接着,两人手拉着手,看着天边的旭色,轻盈地飞升,纵身一跃,化成了一道光影,消失在天际。
【完】
这故事……有时候,创作是把现实里的一种现象提炼出来而超能失控里讲的就是正常的现实,普通的生活每天地球上的事就是这么发生的人把自己当做高等生物的同时,又出于动物的本能——完全臣服于右脑的情绪化,互相愚弄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自己成为了一个只有一种物种的食物链中的掠食者和猎物,而这个身份随时都会发生转换。
更可悲的是我们整个社会是一体的,每个人都对结果负有责任-人格上的超我和本我是不可调和的,也就是说你无法在满足欲望的同时满足高尚的道德观,你只能选择其一。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如何,都会有人受到伤害。
之前记得有个台湾友邻讲他的老师这么说道如果说去世,我们叫做往生,那么出生,就只能叫做来死。
就像分析一个文本,你可以用作者论的分析视角、用女性主义的分析视角、用精神分析的分析视角、用意识形态批判的分析视角。
这些乱七八糟的主义,说白了就是一套工具,帮助我们来更好地理解文本。
现代哲学不讲本体论了,出了结构主义、解构主义之后,好像连认识论都不敢再随便说了。
哲学家提出个自己的哲学观点之前先给读者(其实是那些批评家)打个预防针:我这个是方法论的观点,所以你们就不要喷我了啊。
方法论因为不强调自己有普适性和绝对性,所以最能摆脱当代对于哲学理论形而上学的指责。
比较讽刺的是,现代主义的哲学家没一个逃过了这样的指责,虽然他们在自己最风光的时候总是指责别人和前辈没有摆脱形而上学的思维惯性,但当后起之秀们需要打破他们的哲学观念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时,无一不是同样指责他们的哲学依然带有形而上学的痕迹。
比如胡塞尔、比如海德格尔、比如萨特、比如列维-斯特劳斯、比如德里达。
所以在当代,谈哲学最稳妥的方法是,先跟对方说清楚,咱们只谈方法论。
所以你就别跟我唧唧歪歪了。
我知道我的理论有缺陷,我知道我的理论只能说明局部,但我的理论就是一种方法论,一种新的思维工具,所以它的缺点正是它的优点。
它能够启发你以新的视角看待这件事情。
所以你看,布洛克曼在当代为结构主义进行辩护时的策略,就说结构主义是一种方法论,甚至不是认识论哦亲。
所以同样,作者论啊、女性主义啊、精神分析啊、意识形态批判啊,虽然作为一种理论都有它的缺陷和局限性,但作为一种进行电影文本批判的方法论,还是可以保留它们的地位。
=============以上是废话,可以看作我的吐槽,华丽的分割线=============很多人给我推荐说这部片子是反超级英雄的电影,但看完后很明显,这部电影的主体是关于青少年成长问题的,应该跟《魔女嘉丽》、《大象》、《让我们谈谈凯文》和《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是一类电影,而显然跟《蜘蛛侠》、《超人》、《蝙蝠侠》甚至《全民超人汉考克》不是一类电影。
所以《超能失控》当然也就谈不上反超级英雄,导演既没有在影片中把超级英雄电影的固定套路作为嘲讽对象,也没有在影片中把超级英雄所反映的意识形态作为批判对象。
其实除了用上超级英雄的一些概念和元素外,这部电影根本上和超级英雄没有任何联系。
《魔女嘉丽》也谈到了超能力,但不会有人会认为《魔女嘉丽》是一部超级英雄片吧?
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超能失控》也不能简单等同于《魔女嘉丽》,超级英雄片对于《超能失控》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
这就是文章前面谈到的,超级英雄这个概念在这部电影中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而是方法论意义上的。
超级英雄片,作为一种类型片的概念,它具有本体论意义。
比如我说“《蜘蛛侠》是一部超级英雄片”,跟我说“苏格拉底是人”,超级英雄片和人这两个词都承担了“Being”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意义。
但放到《超能失控》这部电影上,超级英雄片则构成了方法论上的意义。
超级英雄类型片的一些前提设定和观众默认,帮助这部电影的影像美学得以进一步形成。
如果不借助超级英雄这个概念的工具价值,那么这部电影就是无法拍成的。
我说无法拍成是无法形成这部电影现在所呈现出来的样态。
关于青少年成长问题的电影太多了,要在主题上拍出新意实在太难。
拿这个故事跟《魔女嘉丽》对比,基本上会发现两个故事没啥区别。
所以能做出创新的只有讲述手法和影像美学上。
《让我们谈谈凯文》运用了两个时空的双线叙事的方式来讲述成长问题,《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则运用散乱和碎片化的剪辑方式来达到一种新闻片的效果。
《超能失控》跟风了近期比较流行的伪纪录片风格,这本身在叙事和影像风格上没什么新意,《女巫布莱尔》、《鬼影实录》、《死亡录像》、《心中的恶魔》、《苜蓿地》都玩过了。
本片的真实感和冲击力还不如《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来得强。
而且本片到了派对那个段落时,着实让我迷惑了起来,居然出现正反打了?
后来我才理解导演的规则,只要有摄影机在对面,电影画面就可以表现,不管那个摄影机是谁的。
这样倒是方便叙事了,但就完全消解了伪纪录风格的价值,因为事实上,导演将不同摄影机的片段剪辑到了一起(正反打的出现是最让人困扰的),而伪纪录片的真实感原本就来源于摄影机的存在导致电影里的时空没有被人为割裂开来。
这种缺陷被超级英雄的元素所拯救,使得这部缺点多多的电影产生了自己最大的特色。
那就是在电影后期,当男主角掌握了能使摄影机自由漂浮的能力后,伪纪录的风格与超级英雄片的华丽场面调度被结合到了一起。
这是这部影片观感上最让我爽快的地方,也是唯一让我感到新奇的地方。
在此之前,谁能想到超级英雄片的超能力设定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来拯救伪纪录片在叙事和场面调度上的困难?
超能力的设定,不在本体论的意义上影响这部电影(也就是说,这部电影并未因为有超能力而被归纳为超级英雄片),反而在方法论的角度上影响了这部电影的影像风格和场面调度。
这给我带来的最大启示是,类型片作为一种方法论,可以为各种其它形式和其它类型的电影注入新的生命。
在以前的好莱坞电影中,类型的混搭就并非一种新鲜事物。
歌舞片和西部片的结合,喜剧片和西部片结合,都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而最早是欧洲的艺术片导演,开始有意识地把好莱坞的类型片作为自己手中的工具,来完成艺术片的拍摄。
比如戈达尔的《精疲力尽》与强盗片的关系、哈内克的《白丝带》与悬疑片(或侦探片)的关系、法斯宾德的《恐惧吞噬灵魂》与女性情节剧的关系。
但像这样,好莱坞类型片本身把其它类型片作为一种方法论来运用,似乎还是一种新鲜的尝试。
也许这又是好莱坞一次华丽蜕变的预演?
我们拭目以待。
伪纪录片还被人当成新鲜玩意的那会儿,只要拿个摄像机晃呀晃就能引人尖叫连连(当时甚至有人提议将伪纪录片归入恐怖片的一个分支)。
如今主视角镜头大行其道,观众就那么好糊弄了,摄影机存在的合理性是最容易被摆上台面的问题,很少有人还会对随时随地扛着镜头奔命的一根筋主角买账。
本片之能被成功纪录化,其原因与剧情休戚相关。
首先是主角的性格使然,家暴的父亲、病患母亲、窘迫的生活、孤僻自卑的性格、疏离的人际关系使得少年安德鲁成为严重自闭者,开篇不久他就坦言摄像头是他隔绝外界的心灵墙壁,从摄像头看世界成为他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必备措施。
结合后面他逐渐展现出的强烈偏执和一意孤行,我们不难想象,无论是在家独处还是出入公共场合(迪厅,校园),他都有充足的动机和动力随身携带DV,即使被屡屡骂做怪胎。
摄影机的存在让他的不合群更甚,不仅忠实记录了故事,还成为推动剧情的重要道具。
超能力的科幻元素提供了另一层便利。
伪纪录片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是场面调度呆板,但本片的镜头运动却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拘束,原因在于主角的脑控超能力可以操纵DV飞天遁地。
安德鲁躺在床上目视镜头缓缓拉起(DV飞起),这在普通电影中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表现角色落寞心态的镜头,但除了本片,任何伪纪录片都不曾复制过。
第二幕中三位主角的超能力都已炉火纯青,场面调度比第一幕丰富许多,很多段落仿佛有摄影师在场,几乎消解了任何伪纪录片的痕迹。
你可以说他作弊,但在逻辑上完全能自圆其说。
片中数次出现镜子,都有作为叙事功能的考量。
伪纪录片中的拍片者通常是最难见到“庐山真面目”的那位,但本片中的安德鲁既是主角又是拍摄者,让他长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显然不妥,只能通过镜子屡次让他“出镜”,直到DV可以脱离手持漂浮。
麦特的女友也被设计成一个摄影爱好者,保证了他俩这条支线不必束手束脚,但由于麦特不能在家展示超能力,镜子也是必不可少。
总体来说,本片的伪纪录风格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幕超级写实,很像你在油条帮(当然需要爬墙)上随处可见的那类外国小伙展示绝技或笑料的视频,尤其是恶作剧那几段,如果在电影宣传前能摆上网,绝对可以以假乱真;第二幕开始拜超能力所赐,镜头得以行云流水的游走四方,好几处令人感觉不到其摄影机的存在,只有在猛烈撞击时疯狂倾覆,方能找回临场感;第三幕有大段特技,超能力战斗的破坏场面通过剧烈晃动的DV、各处城市监控和新闻画面拼贴而来,通过剪辑制造出一种蒙太奇的假象。
在此笔者要炫耀一下剧情预测能力,影片未过半,我就猜到那黑小伙史蒂夫命不久矣。
三主角中史蒂夫一直是最弱的一环,两兄弟促膝谈心时他总是缺席,但更关键的是,伪纪录片必须有一个拍摄者存在才能叙事,安德鲁DV不离身,麦特有一个摄影爱好者女友,但主创用什么方式去关注史蒂夫的私人空间呢?
再怎么增加摄影机似乎都显得荒唐吧。
结合预告片中高潮对决时只有两兄弟在场,这猜测也八九不离十了。
其实依笔者之见,史蒂夫死的太冤,大可以安排他受伤失踪之类,一样能引发安德鲁脾性失控,影片数次强调安德鲁的异能要强于麦特,那么片尾安排麦特与史蒂夫二打一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正如《苜蓿地》是怪兽灾难片的DV化,《阿波罗18号》是太空冒险片的监控化,本片高潮的激斗则是近年来横扫票房的美漫英雄片的新闻纪录化。
由于预算所限,这段战斗并没有太惊艳的视觉效果(但相对于1000万的投资仍足够骇人),比起那些动辄耗资过亿的漫画大片,它只有一处画面冲破窠臼:无外形变异、无装甲防护的血肉之躯击穿钢筋混凝土、在水泥地砸出大洞。
真人电影中本是不允许直接展示此类场面的,必须采取一定的迂回,读者不妨回忆最近大片中能以身体摧毁建筑(注意不是玻璃而是砖墙,银幕逻辑中玻璃是比人“脆”的)的角色,《X战警前传》和《无敌浩克》中是外形变异人,《钢铁侠》和《特种部队》有盔甲保护,《歪小子斯科特》刻意用了游戏基调,《变形金刚》压根是铁疙瘩,迈克尔•贝还小心翼翼不敢给近景……想想漫画和卡通中最喜欢拆建筑的超人,在真人电影中没有一次这么干过,就是因为他看上去是个“肉体凡躯”,而且影片风格又较写实。
审查制度认为这类场面会产生太强的误导性,导致某些漫画的打斗趣味始终未能再现银幕。
本片因为采用粗糙的监控画面,才使这段深得美漫精髓的打斗得以保留。
撇除所有科幻元素,本片忠实反映了一名问题少年走向自我毁灭的心路和行为轨迹。
他对现实的愤懑需要宣泄的通道,从单纯无恶意的恶作剧,到虐待动物的若无其事,再到以直截了当的暴力报复人群,最后不可遏制的失控成砸车毁楼的恐怖行为,暴力就像毒品让人上瘾,能麻醉一时之苦,却无法提供根本的释放。
对哲学的迷恋是他不归路的催化剂,断章取义的自封为王,仿佛为自己的暴行找到了来自智者的理论依托,只不过是偏执狂的一种一厢情愿罢了。
发生在安德鲁身上的悲剧,在现实中每天都在上演,只不过那些主角没有凭借超能力大闹一场,就连见诸报端的权力都无,在默默中辞别这个他们不愿面对的世界。
影片将悲剧归罪于家庭和社会,虽老套却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当然,深入探讨社会命题不是商业片所能承载的功能,在惊悚的情节外能令人思索一番,已是不错的成就了。
文/方聿南
“她怎么看不见呢?
光天化日的她怎么就看不见呢?
”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的问话,都是在三个超能少年之间嬉笑之间提及,看似只是吐槽,不经意的一句吐槽,其实确实揭露了整部片子最终大暴动的根源——对不幸的人的不幸的忽视。
三个超能少年身上都各自背负着或多或少的不幸,象征着这个社会的种种态度,安德鲁有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病的母亲,酗酒的父亲,安德鲁的一切苦闷、寂寞都无处发泄,更加严重的是外界对他的忽视,超能少年间的友谊让他暂时忘记自己的父亲的残暴、母亲的奄奄一息,而这种只建立于超能力的友谊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最终史蒂夫看似帮忙的举动确无形中推了安德鲁一把,让他走上了不归路也导致了自己的不幸结局。
史蒂夫有着看似光鲜的生活,明确的从政目标看似无限的前程,但对父母的担忧却只敢和有着同样不幸家庭的安德鲁抱怨,只有在那时,史蒂夫才流露出这个年纪的脆弱,同样是被忽视的不幸,而史蒂夫的死亡甚至让安德鲁无法面对,更无法对任何人倾诉。
麦特是一个不怎么讨喜的角色,满口大道理,用哲学来炫酷钓妹,对安德鲁总是用祈使口气,而从不真正了解安德鲁真正的问题在哪里,但麦特身上发生的转变让这个角色变得难能可贵,拿起摄影机做了以往安德鲁才会做的事,而也正是他放下了过往的酷拽才钓到了“从二年级就开始追的”摄影女孩,或许麦特正是象征这个社会无论在多么糟糕的境遇下都应该坚守的底线——不去伤害他人,但不幸的是,这已无法挽回被安德鲁无论有意还是无意伤害过的人,也无法挽回为救母亲不惜犯险却在病床上被自己的父亲施暴伤害的安德鲁。
所有一切人对安德鲁这样的不幸的人的不幸的漠视,才是最终引发安德鲁最终爆发的元凶,这不仅让人想起曾一度沸沸扬扬的公交车纵火案,在义正严辞的批判“无论遇到怎样的不公对待,不应该把无辜的群众作为表达不满的出口甚至报复的对象”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究竟多少的漠视,对近在眼前的恶作剧的无视,对身边的暴力侵犯的无视,才导致了安德鲁式的暴动?
《旧金山纪事报》慷慨给出了满分的评价,认为本片“角色鲜明、特技出彩、效果逼真,让影片核心的道德冲突充满了分量。导演在感情和视觉上冷峻地将故事慢慢推进,在这类超级英雄题材影片里带来了最好的一次突破”;《娱乐周刊》将本片称为“自《布莱尔女巫》之后的此类影片中最富新意与刺激的作品”。
线条不够丰满
有点意思,但剧本天生欠缺。
download | 三星半 | 一千万美元的特技也可以炸好多房子车子.....
又是手持拍摄,又是伪纪录风格,虽然已经不觉得新鲜了,导演在情节的过渡和某些细节上的处理也存在问题,但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很对我胃口。失控的不是超能力,而是人性。主题还好,在同类低成本科幻片中算是上乘之作。
大部分镜头是透过摄像机或别的摄像头录制下来的,切换之间挺有兴味。超能力的老题材被玩弄得如此残酷与痛心,倒也超出简简单单的一部青春题材片的范畴。还算特别的一部电影,但貌似得分好低啊……
不错的故事创意,毁于咆哮哥们的噪音和仿《女巫布莱尔》的晃动镜头
理智的人活到最后
傻逼玩意,可以叫吊死少年的逆袭吗
悶
开头比较沉闷,片尾处对boss的攻击戛然而止,其实电影讲的不是超能,而是失控
teen+superpower,看完即時想起我很愛的misfits以及akira亞基拉,不要和我說男主角的概念不是來自鐵雄,他表哥角色功能上根本就是金田吧..其實影片"正常"去拍亦可,利用found footage的氛圍作催化其實效果不太明顯,不過偽紀錄片來說也是屬於比較好睇不俗的一部;大橋唔錯,只是後段比較急,有點捉到鹿唔識脫角
这片子的伪纪实风太正了,超能力赋予了摄影机完全的自由度,这个招数挺够聪明的;而且也没有把故事升华到所谓更高的层面,它所做的无非就是给人以足够爽快的体验罢了;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隐性点播恰到好处。
伪home video片看过苜蓿地之后就再无创新了嘛?莫名其妙就变万磁王了其实明明还可以来点更嚣张的剧情。。
反英雄主義電影嗎?總之這部電影似乎像是完成了我的夢想一樣,不過我肯定不會因為自己的超能力發瘋到毀滅城市。
男猪好像小李
伪纪录片什么的最不靠谱
又是这种家庭录影带式的小成本科幻。其实视角蛮有趣,好像几个青春片主角突然拥有超能力,尤其前面恶作剧的部分很好玩。不过你总要帮助故事发展下去,结果越玩越大反而失去了最初的乐趣。这帮孩子都不看X战警的么,就没有什么启示?下一部也要开启了,可惜新鲜劲都过了。卢瑟平天下啊
其实超出预期,不算常规superpower电影,伪纪实也还不错,我多么希望最后一个镜头又出现摄像机在空中悬浮晃动的效果啊!男主长得太像hit girl了,这个underdog黑化版正太应该很有故事的,可惜片子有点儿虎头蛇尾了,最后爆发得好牵强,总觉得差点什么。另,片名想说什么!?!?
这部电影里面有我所有所有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