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都选得非常好,天海佑希简直是我心中源氏最好的人选,紫姬的柔婉倔强,藤壶的高贵自省,胧月夜的媚态横生,好一副宫廷美人图。
源氏物语被翻拍数次,可惜,在仪态容止上,没有哪位男演员表现得比天海佑希更好。
这个源氏符合紫式部所说的,女性都爱慕的男子形象,既不软弱造作,也不凶狠野性。
他一出现,你就明了:啊,这就是一位在奢靡的平安京中培养出的翩翩贵公子。
美中不足的是,松田圣子被生硬地穿插进电影中,几段诡异的mv破坏了美感与协调。
除此之外,我都很喜欢。
现实与故事交汇,彰子打败了清少纳言培养的定子皇后成为中宫,又产下得到外戚扶持、将被立为太子的皇子,道长得意地吟出“此世如我世”的诗句。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紫式部功成身退,却重回故里。
东映为了纪念成立50周年,特地拍摄了电影《千年之恋.ぃがさ源氏物语》。
并且动用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看过影片最后的字幕你就会了解,除了明星和电影公司以外,还有许多文化部门也参与其中。
虽然影片已经做了改编并且只截取了原作中很少的部分,但影片仍然长达143分钟(包含字幕)。
它是从作者紫式部的生活说起,然后用作者叙述和戏中戏的方式来表现《源氏物语》,比例大约为3:7,由日本的国宝女星吉永小百合出演紫式部。
虽然她的年龄成为了障碍,使某些部分多少有点缺陷(因为实在不能拍近景,而且角度也有限),但是从气质上说,她无疑是最佳人选。
和中国的《红楼》一样,这次由女优反串男主人公源氏。
从个人角度说,我对天海佑希的扮相和表演都给高分!
在美艳阴柔和阳刚之气的把握上,她做的非常的好,以至于在一些情欲的镜头里,也没有太大的破绽,至少没有影响我的感觉。
当然男性观众会是什么反应我就不知道了。
继母藤壶的扮演者肯定在日剧里看过,但想不起来,日本片有一个很大的毛病是在cast里不把角色和演员的名字对起来!
所以虽然包装上有一串女星的名字,我还是不知道她是谁。
但是很漂亮,和我心目中的藤壶非常接近。
受不了的是,竟然由常盘贵子来演我最喜欢的源氏理想的妻子紫姬!
最高贵最风华绝代才艺无双的紫姬竟然是这个30多岁的关西的八婆来演,无论她表现如何,我是不能接受的!
另外,我很喜欢的另一个人物明石姬的戏分非常少,并且显的很懦弱。
连她的脸也没有拍清楚。
着实让我失望,尽管她出场时用的那段水下戏很有突破,是本片的一大创举。
除了这两点,我对整部影片是非常满意的,无论从角色,表演,服装,道具,场景等等都充分表现了平安朝的奢华和魅力,把日本的古典文化精华大大宣扬了一番,同时也展示了电影的梦幻力量,它真是一个奇迹,把千多年前宣纸上漂亮的手书草体文,变成了银幕上绚丽的美景!
除去这些,片子的一些细节和改编也很耐人寻味。
用现代特技表现了书里神怪的部分,是我很诧异的。
六条妃子因为妒忌而灵魂出壳,害死了源氏第一个妻子葵姬。
这在我以为是原作里最不可信和可取的内容,但是影片却作了重点的表现!
不知道是不是日本人神怪信仰的体现?
此外,松田圣子扮演的女鬼作为吟唱者在片子里有几段MTV似的表演,又不知寓意何在?
不过,很美,是真的。
对于真实的紫式部我无法了解,但是影片将她描写为一个有很强独立自主精神的女子,即使在今天,也不是每个现代女性的精神内核具有如此的独立性。
这大约就是现代文化的影响吧。
另外,紫姬在最后,对于源氏对爱情的不忠诚提出了当面的抗议,这在原著中是不可想象的。
紫式部也只是在作者叙述的部分里代替紫姬表示了不满和痛苦,并且也是很含蓄的。
而紫姬本人在源氏面前永远是完美的楷模,永远没有流露出半点的不满。
对现代观众而言,这是也许是无法接受的吧,所以做了这样的改动。
对紫姬而言,整个《源氏物语》所描写的故事,大约是残酷物语吧。
我想跟你有段千年之恋。
但我一无所有,只剩下对你的怀念。
-紫上记得大学的时候,就对《源氏物语》早有所闻,曾经也到图书馆借了本来看看。
只是,也许因为很少或根本没有了解过日本文化,借来的那本书,左翻翻右翻翻,硬是没有个头绪。
最后还是半途而废的归还到图书馆。
今天在阅读某本书的时候,“源氏物语”这四个字又出现在我的视线中,距离上次已不知是两年还是三年的事了。
书中花了一章篇幅说到根据那本书改编的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被几张精美的剧照给吸引住。
回到住处后,立刻搜索着看。
所以,有时候,当你错过某些东西的时候,真的不必有过多的遗憾。
如果真的是你的,属于你的,一定会有再出现的那一天。
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譬如你曾经很想看一本书,可你找不到或买不到那本书,然后你遗忘了。
可是不知道多了多久,突然有那么一天,那本书不经意的,以一种莫名其妙的方式出现在你的身边。
这时候,你突然想起:我曾经是要阅读它的。
虽然迟了那么些光阴,可终究是重遇了。
书如此、音乐如此、电影如此、人也如此。
消失的,并不是真正的消失。
是你的,一直都属于你。
一部优秀的作品,一部流传千年的作品,一部世上最早的小说。
它能传世,必然有其无法比拟的精髓在其中。
你可以看不懂,但你不可以贬低它。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日本文化没有半点了解的人,去观看这样一部电影,自然有十分迷糊的时候。
可至少,对于这样一部伟大的书籍,我是怀着敬畏之心的。
电影看完后,促使我想重新去阅读那本《源氏物语》。
也许,我的看不懂又会促使我通过其他书籍去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那个时代的文化。
所以,我一直都认为,认认真真的去品味一部伟大的作品,必然会给你留下很多很多。
你会跟随着顺着作品中的某条线索,去摸索那条线索的根源,然后,越多越多隐藏在线索背后的人、事、物、历史、文化、背景等渐渐的浮现在你眼前。
也许透过一部作品,你会去了解一个国家的千年发展史。
要真正读懂这部《源氏物语》,必然要先了解那个平安时代。
光从电影的角度看,这似乎是部不完整的爱情故事。
源氏光,终其一生,遇到不同的女子,与不同的女子发生关系,可他是否有真正的爱过哪一个女子?
是那个继母吗?
还是紫上?
直到最后一幕,我才知道,当光逃亡在外时,紫上写给他的那封信:“我想跟你有段千年之恋。
但我一无所有,只剩下对你的怀念。
”剧中,似乎没有一个女子,能够幸福一生。
她们拥有的,只是他短暂的爱。
抛开爱情的这条线索,这部作品中,留下的是什么?
那个时代贵族们的糜烂生活?
那个时代女子的卑微地位?
又或是些什么?
初看源氏物语,留下很多疑问,给我自己。
大喜之后是大悲。
我想今天的悲与泣是为昨日的他们。
看过真田斗真版本,当时看了后,迷恋过其表象,却从未看清过里面的内涵。
然而这个版本,让我爱上了源氏物语。
紫儿。
紫儿的表情在瞬间变化,但是她微笑,当然愿意。
养育远比生育更加意义重大。
紫儿微笑着,怜惜地拥抱住了源氏与石明姬的女儿。
紫儿微笑着,还是不说了。
转身,又转身,鼓起勇气呐喊,男人所谓的爱,只是爱抚!
她哭泣,在树木中穿梭,扑进紫式部的怀中,像孩子一样哭泣。
一部真正好的书,从一开始便已经注定了故事的走向与人物的性情、命运。
紫式部无力改变,只能给她一个依靠,任她放声大哭,她不复端庄,只是一个心碎的平凡女人。
她对源氏说,因为鱼可怜,于是放了它们。
就像春夏秋冬四个院落的女人,即使衣着光鲜亮丽,但只有在山间清泉里,在故乡,才是真正的快乐。
这是紫式部笔下的紫儿,那个幼年时便被源氏带离故乡的女孩,被源氏调教成他最钟意的样子。
紫式部拒绝了道长的爱意,说,请让我回到故乡。
但是。
总有一天,我们会再次相遇。
更大可能是,不再相见。
变成两个毫不相关的人,分隔两地,各自过各自的生活,遇见不一样的人、事、物,也许在一个月圆夜,想起过去,然后揪心疼痛。
紫式部站在海岸边,望着远方的小舟,那个和自己的丈夫外表一模一样的男人在垂钓,在饮酒。
镜头定格在她的脸上,那张早已青春不再的脸庞,泪,缓缓流淌。
不用过分悲伤的乐来渲染,不必漫天飘落的樱花,只需要你站在那里,看着她,苦涩便已悄然爬上心头。
那是她不可触及到爱情。
时光肆意流淌,带走的是青春,还有属于他们的快乐、爱情。
道长死时,高僧念诵经文,贤惠的妻子伴在身侧。
但是他惶恐死亡,因为曾犯下的罪孽,会是他进入地狱。
最后,死不瞑目。
源氏老去,变成了丑陋的模样。
苍老,衰弱,心里想着逝去的爱人及爱情。
英俊的少年最后也会老态龙钟,也会痛失所爱。
这便是时光。
可是啊,时光荏苒,依旧念念不忘。
这应该是时隔一年六个月后在自己的电脑上看的第一部电影。
是之前看了小半部没敢往下看的源氏物语/千年之恋,接下去看之后才发现其实不是那么可怕。
上次因为六条御息所的交代一直很模糊所以看到葵上那一截就断开了。
而且奇怪的是之前居然觉得这个作品的情色画面有点无法忍受——源氏的出演者明显的女性外表让我心理上迈不过去。
看完之后觉得除了歌者如旁白一样的出现稍显突兀外,真是折服于对出演者的表演。
似乎大家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不是太高——假如拿这部小说的历史地位来做对比的话,但这几乎是无法作比较的,一个是千年时间跨度,一个是过高的心理预期,那么长的篇幅缩小在一百五十分钟片长里,故事不仔细辨别情节会衔接不上,这又哪能作比较呢。
分析下为什么在时间的背后我可以顶着睡眠的旗帜守在午夜两点的电脑跟前看完它,并觉得他们演得如此之好服饰如此之华美(且不说故事内容)。
除了个人心理的成熟外欣赏角度的转变也是原因——就好像多年前我曾经把《北回归线》翻到第五页就再也看不下去一样,容易沉浮于太直白的字面意义会让你难于进入情节和文章的本义中,同样的是,多年前我把《源氏物语》看到关于花朵朝颜和夕颜的描述就看不下去了,乱伦情节太多,我脆弱得无法忍受。
但是,就像今天一样,滤去表面的东西,我想我终于可以沉静坐下来把心敞开给画面和书页。
这算不算成长的比较明显的进阶?
紫式部用光源氏的故事向少女彰子揭示爱情里面男人和女人的遭遇。
熟知一个男人的成长过程,可以知道他需要什么样的女人——即是他觉得合适的;女人不要害怕男人,因为男人是女人生下来的,而乱伦,不过是男人要回家的形式之一,即,女人是男人的家;一个人可以同时爱很多个人,也可以遗忘很多人。
一对多关系里,假如“多”中的其一对“一”是一种一对一的情感,那么要学会像紫上一样学会放手。
所以多年后当紫上逝去,光源氏在最后的镜头里烧的情书,是写给她的,最后的怀念最真;男人对女人表示爱的方式是,抚摸——不要哭泣,这指的是对任何女人的抚摸,妻子,女儿,母亲;有一种爱,埋得最深但是不用得到,你要拒绝。
而这最后的一种是通过源氏的故事而顺利嫁给皇上的少女彰子无法学会的,也不要学会。
有些人为爱争取因此得到,有些人为爱放手因此得到。
我只知道紫式部最后那一眼,包含所有的肝肠寸断。
但是你,是哪一种呢?
看这部电影,最好先看原著,否则头绪繁多,必堕云里雾里。
原著三卷,电影里基本是讲的第一卷的事情。
源氏钟情的女子,不可能在一一尽述,主要写了藤壶、紫姬、六条妃子、明石姬、胧月夜五人,对夕颜、末摘花、空蝉、花散里等则一笔带过。
扮演光源氏的天海祐希风流潇洒,光彩夺目。
只是思叹为何此类多情美男都是女子来扮演,难道世间完美的男子只应天上有吗。
演紫姬的是常盘贵子,与天海祐希一对壁人,完美无缺。
除此,其它演员就都不怎的。
没有书中描写的那样美好和个性。
对朱雀帝、六条妃子甚至多有丑化,对明石姬的刻划也真怪异,竟然在水里生小孩。
但是还另有一条线齐头并进,那就是紫式部与彰子,吉永小百合扮演的紫式部,竟然与藤原道长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感情。
还与清少纳言暗中较劲,这一切,弄得头绪更为复杂。
其中有定子朗读那首著名的诗:春天是早晨...秋天是黄昏...真幼稚!这还不是最难以接受的,最讨厌的是每隔一段有一位类似邓丽君风格的现代歌手演唱,还有空中飞来飞去等拙劣的特技效果。
以及把六条妃子因爱而恨的施蛊行为加大化,还有作法、报应等迷信,一派妖气令人耸然。
总觉得日本人拍的源氏物语,应该深得其古典文化的精髓,其实却不然。
书中未曾述及的源氏与藤壶的第一次,电影中却详细描绘,有点猎奇的味道。
源氏一直深爱藤壶,决不会有电影中找胧月夜而弃藤壶的事。
源氏是有始有终的,即博爱又专一,富于同情心。
书中罩在源氏头上的光辉至死不曾泯灭,电影中在结尾却给我们一个苍老丑陋的源氏,令人不忍,即是这样唯美的电影,何必让老年源氏转过头来呢。
除了不堪的特效,电影中的风景、服饰都还美伦美奂,借此可以了解日本古代服饰,以及爱情习俗。
这部东映五十周年纪念之作,所费不菲。
但整体差强人意,令人失望。
小时候看过插画版的源氏物语,对里面复杂(秽乱)的人际关系印象深刻,光源氏计划什么的,也是打开了新世界。
但是更深刻的是插图。
我不记得是画的哪个女人了,只知道光源氏在同她夜里幽会,据说长的十分美丽。
结果翻开第二页,一张女鬼插图映入眼帘。
一直拖到身后好几米远的黑发,一身不知道套了多少层的衣服层层曼开,一张又白又圆又扁的脸上只能看见一张血红的樱桃小嘴。
吓得我差点把书扔了。
电影画风很诡异也很美丽,但是觉得很空洞,就像是脸谱般的把每一个人走一遍,许多情节没头没尾的。
尤其是中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打扮很现代的女歌手在唱歌,我开始把她当成旁观的女鬼,可是画风实在太格格不入了,只想捂眼睛。
不过要把这么巨大内容的原著拍顺了,也是不容易。
所以我只能假装看不到出来唱歌的现代女鬼。
剧情有两条线,一条紫式部,一条光源氏。
紫式部的演员我不太喜欢,总是带着莫名其妙的微笑,再给彰子小姐讲光源氏的故事时,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还好故事很快进入了光源氏。
源氏因为长得十分好看,如光华般耀眼,所以被称为光源氏。
看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魏晋时期的王谢两家的公子们,估计就和琅琊王七的名头类似吧。
一听就知道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
女王出来的时候,我不禁在心里想,啊,他的确是光。
不亏是宝冢的男役top,不管是声音、举止还是神态,都十分男性化,但是又和旁边的男人不同,带着清贵风雅的气质。
不论是跳舞、弹琴、闻香、骑马、蹴鞠、上朝还是调情,都衬托的周围的男人如泥土一般暗淡又肮脏。
就连他去幽会,晚上披着外衣遮住脸从走廊悄悄的走掉,我都觉得背影和别人不一样。
就好像幽会就突然变成了一件雅致的事情。
就连他被捉奸,从右大臣手里拿回腰带时说的一句这是在下的腰带,我都觉得他笑起来又可爱又风流。
和继母发生不伦关系,听闻这是最后一次时脸上委屈巴巴的神情,我看着也是真难过。
闻到和继母一样的香味,就抱着香炉在雨里流泪,我都想过去给他擦掉脸上的雨和泪。
睡醒了之后发现夜里的美人居然有个难看的鼻子,瞪圆的眼睛也可爱。
太多了...可能这种就是做什么都会被原谅的脸吧。
以及被女王演绎的气质,那种不论是在行多么淫秽的事情,都依然举止风度不减,温柔又霸气的气质。
他望向每一个女人的时候,都觉得此刻美好,如同胧月夜所站的藤花架,如同明石姬弹琴的水中阁楼。
后面他和紫儿的戏份很多,可是我没什么太大感觉,一是紫儿的演员颧骨太高了,在一众美人中显得逊色,尤其不适合这个时代的风格,看起来有点突兀。
而且光源氏的两场三场难过的戏,两场是为了继母,一场是为了紫儿。
可是只有为了继母的那两场,我和他一起感到了难过。
后面他越来越从容熟练,尤其是建立了春夏秋冬四院来安置所有美人时,就像终于收齐了喜欢的画,养好了池里的锦鲤,悠然自得。
就再没见他为谁像夜袭那天晚上那样难过过。
明明是个乱伦偷情还喜欢养成系的变态渣男,偏偏被女王演绎的光风霁月,耀华满眼。
看完之后,余韵很深,又去搜了天海的资料,看了她在宝冢的表演,只后悔没能和女王生在一个时代,没能亲眼看现场。
这部电影里,若说有真正的美人,大概就是女王的源氏了。
她翩翩起舞跳《青海波》一幕,我真心觉得是书中所写“源氏中将的美丽姿态令人惊恐,插在冠上的红叶尽行散落,仿佛是比不过源氏中将的美貌而退避三舍……”的这一场景重现了。
话说这才是当得起光华公子称号的扮相啊。
莫名其妙的是,这里居然会出现源氏的老态……书里是隐去的啊,否则日本美学里樱花凋谢的美感何在。
总之吧,这部片子其实跟源氏物语一书相去甚远,说的不客气点,简直是大烂片,东宝集如此之多的女星搞成这么一个大杂烩,真是让人想撞墙——想在片中一窥此书奥妙的人怕是要大大失望。
但其中有两个地方让我心中一动。
源氏在书里与藤壶母后至少私会两次以上,当然做爱只有一次。
但电影中两人只是一次碰面,之后便“相逢即别梦难继,但愿融身如梦中”了。
电影里两人确实演出了书中这场不伦之恋的缠绵苦况——源氏毕生便羁绊在这段感情上。
“这样的一男一女,即使是普通情侣,此时亦增添惜别伤离之恸,何况这两个多愁善感的人,其痛苦不可言喻。
”不过电影中高岛礼子的藤壶还有书中所无的一点硬气和勇敢,能坦白说出“罪人笑得更好”这种凄凉的情话,真是让人更添怜惜。
还有一处处理得极好的地方,是紫姬因为源氏的风流韵事伤心欲绝,扑入紫式部的怀中哭泣。
紫式部搂着自己在书中创造出的少女,安慰她,并为她伤怀(话说常盘贵子这长相为毛可以演出源氏物语里几乎是完美无瑕的绝世美人紫姬?
这点真是让我想不通啊)。
真心觉得这一幕太美了,这是把紫式部的这条线和源氏这条线牵起来的神来之笔,女性彼此的悲悯和爱也表露无遗。
看到这里就知道,这部电影其实不是以源氏为主,是以王朝女性对待爱情的心理线索为主的。
有这点情怀,也不算坏了。
豆瓣电影长评的平均水平下降了,冗长无趣甚至复制粘贴的多,用心写的太少。
让我写个吐槽吧,无话则短。
作为天海女王的粉丝,我真心不能接受她总是乱接剧本这个设定。
女信长、源氏物语、不结婚甚至最新的紧急取调室……这几部的编剧都不知道在想啥。
就算是受到好评的BOSS、离婚女律师、顶级女主播,剧本也各种硬伤。
唉,不提。
《千年之恋》疑似天海粉丝向电影,无论是床戏还是青海波舞蹈,都在竭力突出女王的个人魅力。
但这难道就够了吗?
主要吐槽一下剧情缺点吧。
===============以下剧透==================电影情节极端头重脚轻、虎头蛇尾。
本来嘛,这么长的一部书拍成电影,删减是必须的,可是作者根本没想好应该留什么、突出什么。
加进去一条紫式部/藤原道长现实线,却不知道两线如何共同推进,更遑论相得益彰。
这一点上,剧本水平不如生田斗真版《千年之谜》。
源氏物语剧情如此丰富,再加上紫式部其人八卦逸闻,可做的文章太多。
可惜剧本杂乱无序,白白错过大好机会。
电影用了太多笔墨在无谓剧情上:紫式部夫与海盗谜之遭遇,源氏与紫姬谈政治野心,藤壶中宫窥到源氏迷路迷到胧月夜房间里因此伤情——这都是啥神展开!
脑补不要混进来啊!
想到这里,觉得说这部电影是“虎头蛇尾”都是抬举它,应该称为“胖头鱼”。
原著里的几大萌点反而全都省去了:源氏受人之托与其老娘温存(从妻婚社会里贵公子尽尽义务什么的真是温情死了);明石姬与紫姬和解;夕雾追云居雁;玉鬘挑良人。
原著里最深之忧伤也没展示:傲娇之神葵姬之死;源氏对夕雾的警惕防范和对柏木/女三宫的无奈(这才能表现他已经老了好吗!
老境起自心中而非脸上);女三宫出家前与父亲对话等。
我深爱的柏木帖剧情被删得一干二净,心痛。
虽然柏木帖剧情狗血了一点,可是那个哀伤缠绕的源氏才是最完整的源氏呀。
这个电影到结尾也没决定到底要突出什么。
如果走政治斗争线,则不该删掉女三宫出家、冷泉帝闻知身世重用源氏等;如果走感情思悟线,则不该删掉花散里这个友人角色和后期重要人物秋好中宫。
片中对爱的思考太幼稚:紫姬仅仅感叹“源氏你不懂爱”,六条妃生魂出窍演个鬼片就算。
原著可是开场便说,桐壶更衣死前不起眼,死后大家才都觉出她好,宫人纷纷追思她的种种风度品格。
——这种感悟在片中一点都没有体现出来。
我最不能接受的是,结尾竟然刻意展示暮年源氏的苍老容颜给观众:为何不是吟句而隐的留白啊!
我的心痛得无法言语。
应该罚编剧去打一遍仙剑4,理解一下结尾时白发紫英为啥不转过头来。
另外,源氏物语后部(尤其宇治十帖)的确不好看,匂宫(孙代)和薰(子代)相爱相争十分莫名,但既然电影展示了源氏完整一生,这些内容也该设法交代才对。
最后再提一下我对现实线的观感:我喜欢紫式部和彰子的对手戏,也勉强能接受编剧怒黑清少纳言。
总结起来,现实线讲述了一个小说打败散文的故事:一条天皇有自虐人格,喜欢跳长篇连载大坑,嫌枕草子坑太浅,所以才会离开定子去听彰子讲故事。
——一言以蔽之:挖坑太浅,地位危险。
挖坑不填,颐养天年!
无意之中看了此片,一看不可收拾。
后来又重温过好几遍。
难忘的精美画面,与其说是看电影,不如说是在欣赏美景。
此片是淡淡的樱花香,绝对不适合重口味患者。
2.5 好歹比51那版让我眼睛少受一些伤害。歌舞实在是太尬了🆘根本没必要……源氏物语那条线很难评…比如源氏发现紫姬池塘里的鱼都没了,第一反应居然能是问她你怎么都给吃了…啊,离谱😇编导的…算了懒得说了✋🏻吉永小百合演的紫式部显得靠谱一些,虽然她看起来穿得比彰子中宫还要华丽😂
源氏换成女人来演,无论如何都还是别扭的!
要表达什么?我理解不能。
女王气势非凡
什么乱七八糟的呀~~~~我不能理解,只有风景不错
这这这简直跟书没法比!!!
当年冲着天海佑希去找来看了看,但这勾石剧情完全看不下去啊。。。而且我也没办法把天海演的角色当成女的。。毕竟剧情太史了
天海,果然还是男装好看。。。
把紫式部的故事和光源氏的故事并列是很不明智的做法。而且紫式部自己称呼自己“紫式部”等和中间的电子舞曲插曲,甚至有了科幻镜头简直是搞笑。
虽然天海是我满喜欢的女演员,不过女人来演光源氏让我不能忍。常盘的造型不适合她,让我感觉不出美艳,反而显老
只有天海女王的光源式,美得像是直接从书里走出来的,令所有女人着魔的源氏
小时候看觉得不明所以,画风又诡异又美丽。现在来看发现还是不明所以,很多情节没头没尾还有一个会唱歌的女鬼?如果不是天海佑希只能得2.5分吧。但是为了女王爆灯。有了她,光源氏才从一个又乱伦又偷情又对小朋友下手的变态猥琐男变成了干净清爽光华耀眼的风流男子。女王的男音嗓真好听。
天海佑希绝赞 帅爆 但是剧情乱七八糟- -
真的是完全不懂,我投降了
日本版的《聊斋志异》加《金瓶梅》,床戏假而无趣却乐此不疲~皇帝跟各种我看着已经脸盲的丑姑娘欢爱时永远戴着那顶尖帽子,比女人反感男人ML时穿着袜子更让人反感~
天海佑希扮相太帅 常盘贵子长着一张怨妇脸
十一年了,还是会被渡边谦吸引啊。渡边谦+天海佑希+吉永小百合+第一古典IP也救不回来的稀烂剧情。天才文学家受权臣邀请进入京都,以写小说的方式教导权臣之女权力法则。小说中的光源氏与紫姬困于各自的情网中,现实里紫式部和藤原道长之间也有些复杂的张力涌动。紫式部在小说创作中渐渐明白了情感的真谛,也为了这部小说的创作而选择离开道长,回到家乡。本来可以讲述得很精彩很深情的电影,被各种“试验先锋”的形式摔得稀碎。平安京时期的鬼怪搞得像投影都忍了,时不时闪现的MV歌手又是什么啊?明石姬和源氏水里追逐对话又是什么鬼啊?每每刚要沉浸情绪就会被稀里糊涂的破玩意儿搞得稀巴烂。跟个不稳定的大杂烩一样。渡边谦和天海佑希完全被糟蹋了,不知道有没有过逃离片场的想法。全片唯一说得过去的也就是布景和打光了。
就美術和天海佑希演得好..其他女人怎么都這麼醜啊..(常盤太不適合那個髮型了!!那顴骨簡直驚心動魄) 還有那總是閃現的梳著倉木麻衣頭的異次元女歌手..還有那醜得無比的特效.. 東映啊東映..你怎么這樣啊
我这张是早年入手香港三区版DVD,电影里两条线交叉并行,开始觉得效果不会好略显零乱,但不太影响理解,慢慢觉得还能接受,但时不时插个MV视角就太混乱了.不过无论从服装道具场景等等都充分表现了平安朝的奢华,同时也展示了电影的梦幻力量.
天海佑希的光源氏太漂亮了 ,常盘贵子的紫夫人也美得令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