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看了这部电影,一开始以为自己会看不下去,但是从开头到结尾都全部看完!
感触最大的就是世上只有妈妈好!
曾做过特教辅导老师的我,和一些听障和智障的小朋友及父母都打过交道!
有的家长对孩子抱着她开心就好,身体健康就好,如果能学会自理更棒了,没事一步步来的心态,她们的孩子就会特别开朗!
有的家长却自欺欺人,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的确是有瑕疵的,以正常孩子的要求来约束,孩子也不快乐!
将《12秒58》和《妈妈的神奇小子》对比起来看,都是讲苏神苏桦伟的,但是两部片的表达方式与要点不一样。
但是都有些细腻的地方打动人。
《12秒58》是以苏神阿伟的角度来拍的,因为拍摄年份较早,画质不够清晰,而且现在看来,表演的痕迹比较明显,但帅在成年后的苏神是真人扮演(话说现实中的苏神长得很英俊)。
而且它有些细腻的表达:小孩之间的霸凌、邻居之间的流言蜚语,爸爸抓住霸凌者,妈妈担心苏神受伤所以一开始不支持他参加田径运动,阿伟与朋友汤米的相处与想参加田径队的“叛逆”......《妈妈的神奇小子》我觉得是从妈妈的角度来拍的更多,因为拍得比较晚,画质清晰,而且看粤语版觉得味道更浓,三个时期的“苏神”都选得特别好,童年时期的小苏神笑起来很有感染力,青年时期的苏神和成年时期的苏神神似,演员过渡自然。
影片一开始就是妈妈抱着婴儿在跑医院,外公外婆的陪伴,妈妈义无反顾地说救孩子,有骨气地拒绝别人的怜悯,助听器弄丢后被老板呵斥的冷静与找到孩子之后的崩溃大哭,每个残疾孩子的背后都藏着一个付出了汗血的妈妈......《妈妈的神奇小子》除了看到苏妈的托举,还让我们看到更多现实的境况:二孩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
如何找到该走的路该爱的人?
如何在爱孩子与管孩子之间找到平衡,不做一个控制型的家长?
工作的环境存在不公平,同工不同酬,但是因素有很多,可能没法解决,如何缓解内在的失落?
所有人奋力托举最后是世界冠军,但是回归现实,一遇到重大事件,无法顾全家庭该如何平衡内心的无助与自责?
我想这些现实问题不单单是主角面临的考验,我们也一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我想结合两个片子一起来看,更容易看到苏神生活的全貌。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人是环境与关系的产物,苏神的金牌离不开自己的奋斗,也离不开朋友汤米的陪伴,离不开教练的反馈与精细化反复训练,离不开妈妈的坚持与托举.....神奇的是爱,是相信,是陪伴。
我们哭过,我们的妈妈也哭过。
可是面对生活,用力哭不如用力跑,on your mark(望着终点,望着妈妈),set go,再艰苦都要全力以赴,爱与奋斗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苏神,看向未来,我们爱着你。
每个被生活困住的人,我们爱着你,爱着每一个在生活里不断奋斗,闪闪发亮的人儿。
共勉:不管多艰苦,都要全力以赴。
为什么小明会跑得比火车快是因为他有一个神奇妈妈 与生俱来的东西,我们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接受它的平庸;不妥协,不随遇而安。
如果走得比别人慢,那就跑得比别人快;坚持不懈,日复一日,终有所得 追求梦想的路上荆棘满布,认清自己想要的,一鼓作气,即使走些弯路也不会多说。
只要做好当下,剩下的交给时间,看似遥不可及的,也不过近在眼前因为有了神奇小子才会有神奇妈妈
🏆
在“苏神”苏炳添的心目中,还有一个“苏神”!
整四十年前的1981年,一个孩子在香港佛教医院出生。
半年后,这个孩子被查出患有肌肉痉挛症,之后又被查出患上了弱听,说话逐渐发音不清。
家人带着孩子开始了漫长的康复训练。
多年后,一位叫潘健侣的人对这个孩子说:“你想过运动吗?”潘健侣得到了非常肯定的回答复。
于是,潘健侣将把这个孩子介绍给了一位香港体育学院的教练。
教练发现这个孩子尽管天生患有肌肉痉挛症,但很有运动天赋。
于是,教练征求了家长的意见,准备训练他成为运动员。
这个孩子顺利通过了体院的选拔赛,入选香港田径队。
多年后的1996年,在亚特兰大残奥会上,他夺得了男子4x100米接力(T35-38级)金牌,为香港残障运动带来了历史性的第一金。
2008年,在北京残奥会上,他如愿拿到了中国主场的第一块金牌。
这位被大家称为“神奇小子”、“中国阿甘”的人,叫苏桦伟。
他已在4届残奥会上获得了6块奥运金牌,是目前男子100米和200米跑T36级残疾人世界纪录保持者。
本次东京残奥会开幕时,“苏神”苏炳添通过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大家都叫我苏神,我心目中也有一个‘苏神’,他叫苏桦伟!
”苏桦伟天生患有肌肉痉挛症和弱听,一个连走路都成困难的人,最后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训练,成为了一名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短跑选手。
其中的艰辛,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苏桦伟曾说:“我知道我起步慢,但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继续去冲,继续去追的原因。
跟我的命一样,我就是要从后面追上来!
”我们常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人生是一场长达几十年的长跑,输在起跑线上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知道终点在哪里。
苏桦伟虽然输在了起跑线上,但他却在后来追赶上来了,甚至还超越了许多人。
这样的“神奇小子”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担得起“苏神”的称号!
一个从出生开始连走路都成困难的人,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训练,成为一名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短跑选手。
这样的人和事,值得我们为之喝彩!
根据苏桦伟真人真事改编的温情励志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再现了苏桦伟艰辛于常人数倍的成长历程,还原了苏桦伟在雅典、东京、北京三届残奥会赛场上多个令人激动振奋的历史性时刻,值得一看。
让娱乐更多价值,让生活更多乐趣!
*.*一起看戏,一起嗨*.*
看妈妈!
催泪与催勇并存的一部好片子。
分别在床上,洗碗池旁以及书桌上把这部电影看完。
去百度了每一个主角,想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physical challenged.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你是残疾,别人不会怪你,只会怪妈妈;你是残疾,你应该说话不利索,不应该把头高高扬起。
以及很多细小的片段,颤颤巍巍从滚带上站起来,拖拖拉拉去送快递,观众台上被告诉不喜欢自己,套上塑料袋去体验高原训练,我实在无法想象五个人是如何撑起来一个田径队的。
这部电影突然让我想起吴君如拍的另外一部电影,岁月神偷,一样的质感,一样的温馨家庭。
虽然爸爸妈妈生下老二是为了照顾老大,虽然妈妈一而再忘记自己二儿子是在足球队而不是篮球队。
但是看着妈妈陪着老大一遍一遍“追火车”,倒时差鼓励老大,同时打很多份工,以及“蠢蠢的”看妈妈,set mark。
同工同酬啊!
这是多少人的困境!
努力,与不放弃。
set mark!
电影以现实原型翻拍,剧情逻辑没啥可说。
“妈妈”这俩字对我的触动是发自心底的,全心全意对你的,妈妈一定是排第一位,母子间的感情很写实,妈妈给你安排的不一定是你喜欢的,但一定是她觉得是对你最好的选择。
遗憾的是见不到妈妈,子欲养而亲不在。
140字规定希望可以取消,不想写废话了了了了了了。
我的感触很深,这个故事很励志,我第一次看见这个视频时是在QQ看点上,当时这个视频刷了不止三遍,所以后来我特地将这部电影又看了一遍,苏桦伟的意志力十分坚定,特别是电影有个镜头令我印象深刻——男主与火车赛跑,跑赢了,这幕戏震撼到我了。
再者,吴君如饰演的苏妈令人很感动,并没因为她此前一直以来的喜剧演员的身份而出戏,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么大的反差,更加令人感动。
看过预告片,电影的主题曲挺好听的,预告的剪辑也很感人。
于是我约上那位看小丸子都会哭的朋友,带了两包纸巾入场。
看过《金鸡》和《岁月神偷》大概都知道吴君如的演技,而大陆制作的体育片,约等于主旋律电影,在《夺冠》里面,大家也应该深有体会。
喜欢港片,除了因为粤语亲切,还有接地气的剧本,和专业的电影制作团队。
那些说国语配音出戏的请绕道!
本片并没有过多的情感渲染,也没有爱国主义教育,就是简简单单地讲述一位残障运动员与他的妈妈生活的点滴,而港片拍摄这种生活的细腻与警匪片、武侠片一样高质量。
“你天生残障,无人会怪你,人地只会怪阿妈”
影评开端就讲述了苏桦伟是个肌肉痉挛+弱听的孩子,当医生问苏妈要不要放弃这个孩子的时候,妈妈这种生物通常都是不理性地选择牺牲她下半生的幸福,而孩子的一生和妈妈的下半生也就此捆绑,甚至牺牲更多的家庭成员来承担这一个决定,这句台词充分表现了母爱和承担。
“我系足球队,唔系篮球队”
弟弟的这句对白,印证了其他家庭成员的牺牲。
因为要成就苏桦伟这个残奥冠军,要牺牲弟弟的足球训练,妈妈甚至不记得他热爱的体育项目是啥;因为苏桦伟“多吃牛肉”可以跑快点,弟弟吃汉堡、吃杂扒餐从来都没有牛肉,原来母爱还是会出现偏差;甚至连弟弟的出生,都是为了照顾哥哥的下半生……残奥冠军并没有因为运动的优势,走出生活的困境,这才是电影要揭示的现实。
“他并不是我要走的路”这是苏桦伟暗恋的女生说的,即便已经是两届残奥冠军,即便已经开始接拍广告片,这位一直陪伴在苏桦伟身边的女生,即便会帮他剪脚甲,也单身多年,但仍然不会选择这位残奥冠军。
这是为了从侧面隐喻“同工不同酬”。
奥运冠军政府会奖励100万,而残奥冠军只有几万,而且运动员的训练津贴只有3000元,还比不上苏桦伟朋友介绍的工作,原来运动员比不上快递员。
本片催泪的剧情不多,励志的剧情点到即止,更多的是单纯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而看到最后我只想问,现在残奥运动员奖金和补贴有多少了?
以残奥田径世界冠军苏桦伟为原型的电影,没有过多所谓主角光环,有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抉择,有的是神奇妈妈与神奇小子间最细致入微的情感交互,有的是竞技场上爱与坚守赐予的无限力量。
一部立足于现实且绝不过分理想主义的励志电影,或许不完美,但却能勾连起每个凡人心底关于奉献与坚守的那份感动。
我覺得呢個階段呢個級數嘅女演員而留喺香港做監製 已經好難得了你係近年最高水準之作亦都絕對係衝影后嘅作品同樣係真人真事改編 其實只要劇本寫得好 原來真係可以唔理有幾多根據真實改編 不得不讚選角 三個階段嘅蘇樺偉 直頭係以假亂真嘅程度 特別係學生階段 除咗言語要掌握得好之外 身體語言嗰種痙攣嘅程度 又未去到成年版咁穩陣 做得好好 君如嘅演技亦都拿捏非常出色 佢冇過度煽情 亦冇僵化嘅程度出現 電影節奏掌握得好 配樂做得好 年代感亦都OK 井型屋邨呢啲情懷嘢 係正嘅好開心見到張繼聰唔淨係做啲搞搞笑笑嘅角色 一直都想見佢喺電影上有內心戲嘅發揮 方sir呢個角色性格相對上比較內斂 唯一勁有激情就係喺田徑場上邊 嗰個對比太有趣 私心覺得條線可以寫得深入少少 哈哈 我想講套戲頭10分鐘開始我喊到落尾 但不代表令人喊就係一套好嘅作品其實佢嘅對白劇情真係唔係特別煽情雖然後尾係有少少刻意金句不過都係點到即止我覺得配角上有好多都係畫龍點睛 但亦都有啲冇乜點樣幫到劇情雖然大陸有份投資但係合拍片味道唔係好重 呢個好緊要 電影主線清晰 節奏明快 處理得好好 仲要撞正啱啱完咗奧運嘅呢個時期上映 港對成績咁好 而家都正正帶出左做全職運動員嘅難處 絕對係近年最好睇嘅港產片電影之一「望阿媽 set go!」#
当我看到这个妈,和人家妹子说“十几年来,你都没有找到你要找的路,这条路这么好,为什么你不走?”真的无语,太子妈都是一个德行,自己儿子啥样,心里一点儿数都没有。
今天在母亲大人电视剧短评里看到有人说“什么年代了还有人在歌颂无私奉献的母爱”,晚上看了这部电影。我只能说你没有经历过这么伟大的母亲陪你长大,我感到很遗憾。没有经历过不代表不存在。而所有真实的表达都该值得尊重。
观感比较矛盾,一方面这片的品质在同类型作品中品质比较一般,前四十分钟太过急促,很多可以展开的东西被挤在一起,而且不少地方提了一嘴就没了下文,一些桥段有用力煽情之嫌,而且我看的是国语版,演员表演的魅力受到了明显的制约,有机会要补一下粤语版的。但另一方面,演员的魅力真是无可阻挡,尤其是吴君如和梁仲恒的母子戏份,就算有时候我难免觉得情节刻意,也依旧被情绪感染得热泪盈眶,吴君如的表演当得起任何一座奖杯,除此之外有几处音乐剪辑配合得不错。总的来说其实亮点有不少,可惜导演未能将之紧密联系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很多地方明显照着此类题材的模板拍,但完成度不高
想起七八年前坐在幽暗但氛围轻松的教室里,全班一起看《岁月神偷》。哪怕配音配的稀碎都想给5星,想妈妈惹。
他的跑步节奏也像他的人生一样,后来居上。
前半段几乎就是港版的《阿甘正传》。
作为一个电影作品来说真的问题挺多的,作为一个传记来说也是有很多问题的。但是这个题材内容是值得关注的。演员表现特别好。
本片根據在殘奧會奪金的的運動員蘇樺偉真人真事改編,猶如另一個版本的《奪冠》。由追求團體榮譽到個人意義,其中有掙扎,有失落,也有對體制不痛不癢的批判,不過此片拍出來卻毫無運動片的感覺,似乎變成倫理溫情片,尤其配樂上極盡煽情,單是吳君如就一人分別承擔母親,教練,經紀人幾個角色,甚至是殘疾人的代言者,可以看編導似乎並不相信殘疾人有自我意志的成長,更覺得外來環境的影響對他們更大,難怪會有“神奇小子的媽媽”的戲稱。不過分別飾演不同年代蘇樺偉的新人梁仲恆和馮浩揚都有令人信服的演繹,尤其前者演出相當自然,帶動一眾配角的演出,更加親切動人,本片誕生於香港運動員在東京奧運會奪得獎牌的熱潮,亦給處於逆境的港人打了一劑強心針。
迎风奔跑妈妈是方向
“非完美母亲”的定位让电影变得更具真实感,但这种真实却在每个时段的浮光掠影和过度渲染中被消磨掉了。
又见这种含辛茹苦式的母爱,沉重到想替男主深呼吸,但好在有个体育励志的主线,能够有终点线这么一个纯粹的目标,所有委屈和负重可以甩在身后,男主不同时期的演员表演得还不错,吴君如一般了,钱小豪就是个工具人吧,怎么每一部歌颂母亲的电影里父亲都形同虚设。
分分钟用足力,煽情配乐不停,来提醒这是一部感人励志电影。像一部加长的公益广告
太商业了吧
代入弟弟来看的话其实挺恶心的
没有强行煽情,都是真实的感动。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只会责备母亲。
1,“今日秋风起hei,凉凉的dei,快去和人表白啦!”“点解你们都不信小明真的跑得快过火车呢?”2,吴君如的表演真好,从金鸡到家庭片。不变的是港人精神,坚韧。3,我永远都喜欢运动片,不管有多少套路,我都可以从中看到力量。所以其他的东西就没那么重要了。4,音乐从头铺到尾巴,尾巴极度煽情,这类片子都一样。《百万美元宝贝》是现实,这类运动片是鸡汤,我更爱前者,但也不讨厌后者。故事和节奏是剧本的锅。从主角到配角,演员们的表现都很好。苏桦伟的前后两个扮演者很棒,可以说整个片子里没有谁的演技拉垮,必须多给一星。5,九几年那几场也是普通话转播,有点违和,做成英语会正常很多。
虽然是郑思杰老师安利,但是依旧要说这种廉价感动网大,还是少拍
胶袋不是用来装垃圾而是用来练憋气,奖牌不是用来换钞票而是用来当金器。他怕跑步让母亲太辛苦,母亲因他不跑才辛苦。既然起跑时的人生时已经慢了,更要在后半程发力冲向终点。履带运送了母亲的绝望,跑道证明了儿子的不凡。这条路不是简单的路,他也从来不是普通的人,她却是简单普通却有神力的母亲。
感觉还差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