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头开花》在东方卫视播出了。
看了几天之后,今天被《七月的火把》所打动了。
火把节是彝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彝族崇尚火,火把节上人们围着篝火舞动着,火能驱走虫害与病魔,向火祈祷来年的丰收,祈祷身体的健康,祈祷幸福的到来。
在剧中,阿牛从城市回到寨子里,他爱恋的人对他说:希望他回到寨子里,在这里,也能实现他的梦想。
阿布这个孩子具有舞蹈的天赋,他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登上舞台,然而,贫穷和疾病阻碍了他的成长。
在由李光洁所饰演的梁书记的帮助之下,他的病治愈了,他也能在舞台上为大家跳他最喜爱的舞蹈了。
一个大凉山里的贫穷的孩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寨子里举办了第一届火把节,这火把节,让寨子里的人们退去了贫困,在火把的照耀之下,寨子里的人们过上了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
这正是彝族人们向火的祈祷,向火的祈求。
如今,七月的火把,真的火了。
石头开花·三月三这是看到现在最泪崩的一个单元喜欢申甬和盘奶奶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却无比真诚质朴的祖孙情,喜欢申甬和蔚俏浪漫、理想主义到纯粹的爱情,申甬在我看来是最真实的扶贫干部,又是最不真实的,真实在于他有很多烟火气的小习惯和情感,不真实在于这样一个人能在有很多缺点的同时让人觉得很完美……他出现的方式很奇特,他对待生活、工作积极乐观,他随意而又责任心极强,他的牺牲也太过突然……我想让大家泪目的不仅仅是他的牺牲,而且这个真实又完美的人留下的遗憾太多,他希望的都有了,唯独没有他自己
正在江苏卫视热播的时代报告剧《石头花开》,共有十个单元,每个单元用两集讲述一个"脱贫攻坚"的故事,目前已经播出了《青山不负人》和《古村情》两个单元。
"石头开花"的剧名,或许来自于民间的谚语"石头开花柏棱落"或者"石头开花马生角",都是意指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如今国家正在稳步推进的精准扶贫,也确实是在完成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攻坚战,据说这部剧曾拟名为"脱贫十难",朴实直白的道出了当下扶贫工作的艰辛与困阻,而在《石头开花》之《古村情》单元所讲述的,就是扶贫道路上的真实的精准识别有多难。
正如在本单元的开篇,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冷菊贞书记所说,精准识别意义重大,对扶贫工作者们的要求也很高。
对帮扶对象进行最精准的甄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唯有精准识别,才能让真正有需要的贫困家庭、贫困人员得到帮扶,才能避免被"假贫困"分子钻了扶贫的空子,比如在《古村情》中,由巩汉林饰演的钱永厚,就是为了占到扶贫的便宜,耍小聪明的典型。
所以,看过《古村情》也会更深刻的感知到,对于扶贫工作者们而言,不仅仅是要因地制宜的为大家找到致富门路,拓宽致富市场,所有的前提,都是要让致富更精准,更公平。
而在《古村情》中,开篇第一刻,就让新上任的第一书记靳浩宇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村里刚刚公布的贫困户名单就被质疑"弄虚作假",如何理出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可以服众的名单,在这个剧中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的小山村,其实是件挺难推进的事情。
所以,工作人员的明察暗访,显得尤为重要。
而他们在村里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钱永厚(巩汉林饰演)。
虽然钱永厚生活并不贫困,儿子还开有企业,但他为了一己之私,妥妥的"戏精"上身,竟将自己包装成了贫困人口。
不得不说,由巩汉林饰演的钱永厚,有喜感十足,演技精湛的他将精于算计的小男人形象发挥的淋漓尽致,且看扶贫书记一行,到他家走访的片段,能感觉到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套路。
但欢乐归欢乐,扶贫工作还是有不得半点马虎。
我们的扶贫工作者通过对真实状况的分析,来进行客观的核对。
同时,也会考虑到有些不在名单中的今后是否会返贫,考虑他们未来的发展。
这种想法很实际,也很贴心,毕竟,扶贫是为了致富,精准扶贫,更是为了带动所有人共同致富。
在这一点上,整部《石头开花》都非常务实而接地气,尽管每个故事的发生地,所呈现的视角、参与演出的演员各不相同,但这里没有说教式的内容传递,也没有任何假大空的套话虚话,一切都从实际出发,通过许许多多的小事,来呈现整个扶贫工作的大局观与细节的辩证关系,这也像极了我们现实中的扶贫工作,有信心,有决心,但更重要的,是一颗时刻为扶贫事业奉献的爱心、诚心。
《石头开花》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牵头制作出品,这部剧的热播,现实意义重大。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石头开花》不仅为我们呈现了在扶贫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示范实例,而且也用一个又一个让"石头开花"的脱贫事件,给到了更多脱贫战线上奋战的劳动工作者们以勇气,全力打赢这场攻坚之战,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指日可待。
剧情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虽然不复杂,但拍得都还挺接地气,很多情节都真的在农村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演员表演也都挺用心。
雷汉老师演得是真心好,还有第三第四集有几个演村民的演员演得也好,郑云龙演的那个憨憨又倔强的彝族小伙也是让我没法跟前一天音乐剧《小说》发布会上那个冷傲偏执又危险的神经质编辑怀特希斯曼联系在一起,这年轻人有两下子,再接再厉。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荧屏中彰显时代印记的重大题材剧不少。
无论是《一个都不能少》《花繁叶茂》《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绿水青山带笑颜》,还是近期官宣将于11月17日晚19:30在江苏卫视首播的时代报告剧《石头开花》,都无一例外将主题对准了“脱贫攻坚”。
它们将镜头聚焦在了悄然蜕变的贫困乡村,通过淳朴的人文纪事,接足地气的现实演绎,让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所带来的希望和光辉点亮荧屏。
虽说对于很多人而言,脱贫攻坚一词早已再熟悉不过,但对于脱贫攻坚征程中的更多细节和点滴故事,相信仍有不少人未曾体会。
与其它脱贫剧不同的是,将播的《石头开花》是以单元剧的形式,分别展现出了不同脱贫“战线”上的峥嵘岁月,与前阵子热播的时代报告剧《在一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观众会在荧屏上直观感受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全景式”体验,以及《石头开花》主创们致敬时代的满满诚意。
情节更浓:戏骨云集显“担当”好马配好鞍,好剧更离不开一众主创及演绎人员台前幕后的倾力付出。
《石头开花》已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并成为广电总局2020年度筹划的“4+2+1”7部重点剧目之一,实力基底可见一斑。
该剧不仅汇集了李少红、刘家成、滕华弢、高群书、余淳、林柯、张多福、惠楷栋、徐宗政、刘洋等十位著名导演,演员阵容上更是让人期待万分,除了有林永健、韩雪、李光洁、富大龙、马天宇、白客、张铎、于晓光、冯文娟、王佳佳等实力派主演,更有郭涛、张馨予、尹正、巩汉林、许文广、黄小蕾、郑云龙、杜志国、韩童生、杜源等老中青戏骨联袂客串。
强大班底联袂集结,不少演员更是突破了以往的荧幕形象,走进了乡村生活的“烟火气”,虽然还没有开播,已然让不少观众开始期待了。
有趣的是,坐镇主演阵容演员们,很多是首次接触扶贫工作的角色演绎,如村委会书记这样农村脱贫攻坚领路人的角色,可谓是演绎生涯中的强“反差”和新“跨越”。
比如一贯在观众心目中走喜剧风格的林永健,一下乡就因过往工作原因和村民们产生了误会,为了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就经历了不少坎坷波折。
有演技、能唱歌、主持和配音的全能型才女韩雪,在下派到村中担任第一书记后,由文变“武”,从教师到专研搞村产业发展,成了村里不折不扣的“女汉子”。
马天宇也从大家眼中帅气、温柔、善良的谦谦君子变成了拥有一股韧劲的大学生村官,转身投入到了贫困山村,以村支书助理的身份,帮助村民们实现脱贫转型。
内容更全:十单元“穿透”扶贫路一个较为宏大的故事主体中,会拥有无数条线索融汇贯通,理好其中的一条线索相对容易,但要想面面俱到,似乎难办的多。
这不,今年的两部抗疫题材电视剧《最美逆行者》和《在一起》,向观众呈现出了讲好故事的力度和难度。
既要线索清晰明朗,也要故事走心入髓,正中主题。
对比抗疫题材,脱贫攻坚同样是一个比较广义和宏大的故事主体,在决胜之年这一时期,《石头开花》似乎已经做好了周到的准备,继续用单元剧的合纵之势让大家耳目一新。
据悉,该剧共有十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两集,共20集,同以往剧目中“以点盖面”“以点对点”针对性谈乡村振兴、谈脱贫致富剧有非常大的不同。
首先是在故事主线上,讲脱贫攻坚更全。
如《古村情》中主讲的是针对贫困户的辨别问题;《心花怒放》中聚焦的是懒汉恶汉扶志问题;《信任》中是扶贫干部深入群众如何发动群众的问题;还有易地搬迁、愚昧意识消除等,以十单元道破了扶贫中的“十大难”。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到边缘户识别程序“一户不落”;从脱贫“摘帽”到扶智和扶志;从走邻里间的“人情关”到讲政策依据的“科学关”......整个故事脉络程序上有章可循,人文关怀上也是接足地气。
观众可以从这十个单元剧中窥探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全貌。
其次是在全剧视角上,展乡村发展更全。
前不久播出的《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中,就围绕当下乡村振兴主题,讲述了年轻的下派第一女书记和一群年轻人让下溪村发展变化的故事。
通过她和村“两委”的一致努力,让下溪村从穷乡僻壤的山沟沟,变成了拥有特色产业的文化旅游之乡,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剧中的绿水青山美好风光,让观众也是别有一番体会。
值得期待的是,在《石头开花》中,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子各色各样,从旅游经济到电商发展,从环境治理到开发文旅产业、建产营商、金融规划等等,剧中所聚焦的乡村振兴发展版图越来越广,脱贫致富的手段处处布满机遇,也从侧面真实地再现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步伐和显著成果。
全剧虽然是以十个单元的形式分别阐述不同的脱贫难题、政策及方针,但也精确瞄准了不同职业下派到村扶贫的工作者在村中脱贫攻坚的工作之路。
十个单元所针对的扶贫领域的区域性、多样性,更值得观众细细品味。
从扶贫工作队下乡开展问题难、标本兼治、村民配合度、思想观点转变等多角度,以小见大,逐一道出了扶贫干部在战线上的艰辛付出。
相信在他们强烈的角色冲击下,会有更多的人深入认识和体会到扶贫干线上这群人无私而又伟大的使命和责任担当,了解何为“精准扶贫,扶智更要扶志”,以及脱贫攻坚所带来的重大意义。
首先石头开花作为系列报道剧,有它体裁界限,我也只看了最后的土房这两集。
总体印象来说,制作质量基本在线。
虽快,但单元剧分到每个组不过两集,不至于过分赶工。
采用了部分偏市场的年轻明星,大部分是务实的老演员,既兼顾年轻人市场也可以老带新,形式还是不错的。
最后的土房两集长短挺好,惠导一直是干脆利落的风格,没有过分延伸。
剧本以背包队队长彭莉为主要角色和线索人物,讲了大石村的两户异地搬迁的过程。
扶贫干部那边,首先以秦书记受伤,给彭莉新入主导工作创造了一个前提,也使她面临一些不熟悉带来的困难。
广受信赖的秦书记,在村民面前更有自己人意识的主任,新来的背包队的年轻人们。
有不同角色特点分层,打破了一些扶贫干部千人一面的固有形象。
搬迁户这边,两户既是亲戚,又有利益关联,在搬迁的进度和态度上又有区别。
郑守德家主要讲搬出安居,而刘善福家主要讲住下乐业。
几场戏,为牛扯皮,看房被逮,电费闹事,等等,都形成了人物关系的穿插,很有戏剧性。
老刘家省吃俭用地供女儿上大学,斤斤计较,爱扯皮。
郑守德老倔头,一言不合就掉头不理;儿子郑传宗三十多岁还当个宝,养成废柴;老婆赵春香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这些人物都很接地气,鸡毛蒜皮很烦人,又老实可爱。
比如郑守德在病床上醒来,那句“山上的鸡咋办?
” 我最喜欢赵春香的一场戏,老郑说传宗的婚事不要她管,她停在那里,说你算是说出了心里话,这些年从来都把当我外人。
如果说她之前给人印象比较小农比较封建,唯唯诺诺,在丈夫和儿子面前不太有自我。
这场的停顿节奏很有感染力,又展露了她一个农村妇女的内心,人物一下就丰满了。
郑传宗和郑守德的矛盾,表面说是娶媳妇儿住新房,实际像彭莉说的,是两代人生活方式的变迁与选择。
郑守德把儿子固执地惯养在旧方式里没有出路,郑传宗便蹲着当一个废柴。
而这个严肃的议题,是通过一串浅显又啼笑皆非的父子互动体现的。
从一开始郑传宗边玩手机边牵着牛;躺在床上打游戏,轰都轰不起来;父子屡次拌嘴,相互嫌弃;郑传宗偷了存折选房,郑守德骂“分家”;郑传宗离家出走去搬砖;被彭莉说服,背了郑守德去医院;父子在山上的老屋前和解。
这俩父子,一个沉闷,一个不着调,又不会真正激烈地冲突起来,都是一样的难搞。
如果说刘善福家是偏外在的矛盾,即从省吃俭用转为家庭创收的解决方式。
郑守德家是纯内在矛盾,牛可以托管给养殖场,也给郑传宗介绍了保安的工作,但只要郑守德不放弃固守,郑传宗不好好面对和长大,生活方式都不可能变迁。
所以彭莉在解决的时候对郑传宗说,我不是要把你们骗下山,那没用。
本子写得很细致,比如开会之类的情形,都很朴实,没有太多套话。
还有角色身上的村民形象和思维方式,又不会过分丑化套路化。
新房我估计是找了个还迁房实景,内饰风格太真了。
包括一些新的元素,拿着手机打麻将、看照片,刘善福挡二维码前面不让扫。
安卓手机稍干净了一点,如果有点小碎屏和胶粘痕迹就更好了。
惠导我每次都要夸他的干脆利落,首先大结构是完整的,衔接和穿插非常紧凑,很少有大段抒情,不会发散得没完没了。
影片基调控制得较为明亮,虽烦人却好笑,点明深层往往只有一两句。
赵春香冲郑守德发泄完“我走!
”夺门而出,郑守德踹翻了脚盆,在炕上发呆。
这段就结束了,没有两人解开误会,没有赵春香如何别别扭扭被劝回家……他们就又出现在同一个家里,但你知道老夫老妻间吵架就是这样,你也记得争吵就在那里。
郑传宗的对象好几次在对话里出现过,并没有加入零碎镜头演绎嫌弃老房的戏份,都是转述。
只在结尾郑传宗背着她跑进了新楼房,现场喜气洋洋,大家都有新的生活。
讲一个好故事,惠导的控制力是比较稳的。
说完优点说瑕疵,只是我个人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第一,可能因为报道剧性质,彭莉有一点偏伟光正。
她在最焦头烂额全搅和到一堆的时候,赶到母亲病房,觉得难以撑下去。
这点是很好的,但不够明显,崩溃前面还需要一些逐步累积烦恼的征兆,否则转得有些快。
发现自己工作没做到位,羞愧。
翻到之前没有深入加了解的信息,惊喜。
主角的情绪和软弱可以更复杂起伏一些。
援藏父亲的日记给予力量,呃,这就是主流剧套路了,没啥可多说,好在只有一场,没那么横亘。
第二,解决方案往往一张嘴总落在政策,给人一种蹭上补贴就行了的印象。
其实无论是小卖部还是蘑菇基地,宣传政策好没毛病,但政策补贴只是开端,持续发展需要共同努力。
第三,来来去去的场景有些琐碎,而大结构不够明显。
就是两家反复在给彭莉出难题,彭莉解决,又出现新的难题……穿插很好也很有趣,但从大主题上,层次、详略和高潮剪辑得稍显不够清晰。
上集比如郑守德看房被刘善福抓包,追赶过长;而下集本该是高潮部分以及离别老房,则偏短偏快。
郑传宗和郑守德的转变基本都落在下集后半。
郑传宗还好一点,他当了保安,又被开除,偷家里存折,离家出走去工地搬砖……方式很胡来,好歹是反抗,被彭莉教育过两次。
然后才有背父亲入院后真正意识到:我来干,我长大了。
而郑守德太闷了,虽然偷偷去看房什么的,但一直很嘴硬不服软。
一病,突然把担子就放心地全交给了儿子,态度也改变了。
这中间起码还要安排一场戏:郑守德不放心总是想插手,而郑传宗横一回,让他刮目相看,真正信任。
第四,是原音却没有采用同期声。
有少数地方感觉没有完全对上,而且背景音过于干净。
这和一个大山与新农村的故事中间,少了一些田园风格的后期。
(p.s.父子俩坐在老屋前,背景的星空又漂亮又真实。
) 但我理解这个拍摄和制作周期确实有些短,首先统筹和把握大的方面,把故事好好讲完,小瑕疵可以接受。
最后说回演员的表演。
这个剧没有明星,只有演员,大家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在角色设定和人物形象里。
这是一个新农村的剧。
县里来的背包队,也就是干干净净简简单单,没有精致的妆容,或是故作复古的新潮刘海。
我最喜欢的一场如前述是赵春香,真的心头一滞眼眶一热,她守了这个家一辈子,能感到此刻的失望和委屈。
平时也很在农村中老年妇女的那种小家气质里。
所以,演得好不好,一不靠戏份和时长,二不靠番位、正反派和讨喜,只需那一个瞬间就能击中。
私心说一下郑传宗。
我觉得他废柴得可爱死了,尽管很想塞麻袋打一顿拖走……因此我认为自己或许并不客观,就没有放在上面最喜欢的表演评选中。
记得郑传宗剧照剧透出来的那天,整个首页都在不别的意义上土拨鼠尖叫连成一片,我因此狂笑不止。
尤其是鬓边入坑的粉,还没遭受过冲击和蹂躏,反差过大,一时陷入了贤者状态。
“不,不要跟我说,只要我不看……” 结果,连盆子老师这种垂死挣扎的,看完都说:“吃惯了蕊蕊那种精米白面,杂粮馒头真香!
”咱们真的不是闭眼吹,这种兴奋和热情虽然很莫名但绝不是装出来的,也不算粉丝滤镜吧。
郑传宗当然谈不上帅或好看,连他姨说“我们传宗一表人才。
”我都想怼她:“大姨,醒醒!
” 演员抛弃形象,只要角色必需,就是本分,倒也不值得夸。
可郑传宗是真废真可爱啊。
一出场就漫不经心玩手机,一脚深一脚浅地牵着牛,趴在床上啃干脆面,往草丛一蹲,头发乱糟糟油乎乎。
上集末尾那段对话让我笑出猪叫。
“有伤,干不了重活儿。
”“正好,就是技术活儿!
”“没技术。
”“有人教。
”“没文化,学不会。
”“……那你会点儿啥?
”“就,干点儿能干的呗……”看他那个无精打采没劲透了的头一低,你就跟他爹郑守德心情是一样一样的,想忽他一大巴掌,又轻轻放下。
尹正也许不是最帅的、演技最好的,但抓萌点这事儿他是真的有天分,学不来。
在鬓边的采访里,他说曾被人说演过了(应该不是我orz),后来学着做减法。
从原生之罪到鬓边不是海棠红,能看出这个做减法的趋势或者说过程。
如果是以陆离那时的状态来演郑传宗,不太可能这么懒散,大概会加不少戏。
很高兴你总是在琢磨、在领悟、在进步,那我便不必讳言过去的不足和现在的意见。
“咱爹”台词好,“咱妈”节奏棒,我觉得他们就是很好的学习对象~ 对于表演部分我有俩不同意见,未必靠谱哈。
第一是,郑传宗说他三十多岁,吃低保多年的农村大龄男青年,有一些自卑的方面,体现得不明显,我会觉得他更像二十代后半。
当然这跟传宗说“我知道大家都看不起我”,剧本却没有设置周围人的佐证也有关。
爹妈宠溺也罢了,姨夫一家和扶贫干部对传宗太嘴下留情,都没人背后叨叨他闲话。
第二是,郑传宗在第二次被彭莉训斥和后面思考的过程,太帅了。
是的,问题是太帅了!
我知道认真的男人最帅气,可是你低估了自己对传宗废柴气质的洗刷。
传宗尽管黑糊糊还是帅到了这不科学!
从他一贯来说,脑子并不聪明,他会好好想,但没那么快想明白,会比较烦,但又觉得这次不容逃避了。
他可能不高兴、发脾气、委屈,玩着手机又烦躁得玩不下去,瞪着天花板……总之我觉得他不会突然变聪明变帅。
这场之后又傻回去了,挺好,传宗在医院慌手慌脚的,准备离乡去打工听说可以留下就业时呆滞半秒,都非常好。
把帅气只留在老屋的星空下父子和解那一刻。
唔,我看片一贯还挺认真的,记性也不错,可能就是有几个镜头我在蹲着吃东西所以漏看了。
其他说得也未必对。
这个系列剧叫《石头开花》,我觉得名字真好听。
以前从来没有真正坐下来看这种根正苗红的国产剧,但石头开花真的把我吸引住了。
七月的火把这一单元拍得很用心,画面清新自然,还多处采用远景拍摄,让我感受到凉山的壮美景色。
各演员演技全部在线,甚至都带了彝族口音,听着很朴实。
随着情节推进人物间的冲突浮出水面,书记费心费力扶助仙人梁,却得不到理解;扎依莫和阿牛相爱被父亲阻拦;布都喜欢跳舞但身患疾病…整单元我最揪心的就是布都父亲拒绝送医却找神棍来看病,根深蒂固的思想实在太可怕了,脱贫首先就要脱文化的贫,物质上的贫才能去除。
但好在结局是好的,布都父亲的心结解开,布都也及时得到治疗,仙人梁的旅游业红红火火,阿牛向扎依莫求婚,书记忙完后决定扎根仙人梁。
我想,我对国产剧改观了,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好剧来宣扬正确思想。
最后说说饰演阿牛的郑云龙,我之前只知道他是在舞台上表演,觉得电视剧毕竟不同因为还有各种限制,但他出乎意料的好,演技细腻自然,很多可能观众都不在意的小细节他都包含在内,而且扮相真的就像从哪揪出来的彝族小伙一样适合。
其实看完后,最大感受就是书记真的不容易,顶着所有人的期望和质疑,和守旧思想作斗争,这不就是千千万万国家工作者面临的处境吗?
先驱者不易,动员者不易,我看了石头开花这一单元后更加敬重国家扶贫工作者了,谢谢你们。
时代报告剧一般在我这里得分都不会好,原因是它们多多少少会带着一些刻意营造出来的悲情或是冲突,加上不太自然的演员表演,总会让人有些尴尬。
石头开花是因为妈妈的推荐看的,当时她的评语是“挺真实”。
看了六集之后仍不住上来发个评价:是一部真实反映扶贫工作难度和现状的好作品!
两集一个故事,讲述不同地区不同原因造成的贫困地区中扶贫干部帮助乡亲父老致富的故事。
故事都很真实,演员演技都很给力,让人跟着难受跟着开心,很容易就被代入到他们的内心中。
看完之后的感触就是扶贫工作真的难,扶贫干部们真的辛苦了,还有,这些地方真的美!
具体内容不剧透,大家都去看吧,是一部很好的现实主义题材时代剧,不狗血,确煽情。
看完就想去祖国的这些大好河山中走一走,为扶贫攻坚做一点自己的贡献!
最近在江苏卫视幸福剧场热播的《石头开花》不仅记录了脱贫攻坚的社会发展面貌,同时也为当下电视剧创作的新题材表达找到了一种新的开拓路径。
在这部十个单元二十集的系列剧集中,涵盖了乡村脱贫攻坚过程中遇到的十个具有代表性的难点,此前播出的《青山不负人》单元中,解决的是经营思路以及干部行动力的问题;《古村情》单元则是脱贫过程中精准扶贫的问题,“谁是贫困户名单里的富人?
”从开始就弥漫着浓浓非常真实接地气的创作思路,两个故事,两种故事类型,可以说,群体创作让每个单元作品不但视角独特具有观赏性,就连戏剧风格都极具差异化,在时代的潮流中,新意盎然。
昨晚开新的单元名为《七月的火把》,是一个像极了电影的故事单元,不但有苍翠缥缈的大凉山风光,还有令人热血沸腾的少年梦想,以及动人的爱情桥段。
在这一段故事中,李光洁饰演的村支书首先要解决许多群众心里对手机信号塔会带来灾病的担忧。
李光洁饰演的“仙人梁”第一书记梁启颇有些与众不同,这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物,努力拉游客,努力争取火把节的主办权,努力去说服村民……但让这个人物绽放异彩的,却是他许下完不成任务就“亲黑猪屁股”的誓言,这个看上去“另类”的赌约,让扶贫多了一丝喜色,也多了一丝生活气,和黑猪的“近距离接触”,也让演员真正的要放下偶像包袱无所顾忌的投入到故事的演绎之中,让人物的情态更贴近真实乡村,同时也让人物散发出强烈的个人魅力,这样的细节故事也诠释了扶贫工作中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决心。
郑云龙饰演的阿牛是这一单元的另一个戏眼,为了贴合角色的需要,郑云龙一改往日形象饰演皮肤黝黑,唱作俱佳的青年歌手。
他是游走在大山和城市的年青一代人的写照,他们有知识,多才多艺,有进城务工的经历,同时热爱家乡,再返回之后愿意留下来并努力让这个地方变的更美。
他身上的故事线也是扶贫线上不可或缺的一份助力,他的身上,寄放着大家对青年人的希望。
一中一青两个人物都颠覆了以往角色的形象,但也成功为观众塑造了两个全新的带着特征的男人形象。
《七月的火把》这一单元,借助大凉山的美景美物美人,歌舞并重,精致唯美也更感性一些,城市中的游客以及山里孩子进城参加节目让这里的故事氛围更加的包容。
人物果敢坚毅的性格,也让他们的梦想看上去更加单纯动人,而故事也给了他们足够的动力让他们燃烧斗志,让每个人的梦想飞出大凉山。
《石头开花》是第二部与观众见面的“时代报告剧”,第一部是展现疫情下全民互助、共克时艰的《在一起》,有了珠玉在前,《石头开花》在创作上也非常真实生动,巧妙的结合脱贫攻坚这一主题。
在之后的单元中,观众还将看到直播带货、异地搬迁、特色种植、金融扶贫等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扶贫模式,这些就是“石头”开出花来的方法。
本来对这种题材没有多少兴趣,是因为郑云龙而看了剧,结果一下子被吸引,被感动。
只看到了数字,从来没有想过原来许多人为脱贫付出了这么多。
国家做了这么多。
人只有保证温饱才能真正保证做人的尊严,这是最大意义的保护人权。
之所以被感动说明演员的演技包括各方面主创的工作都很到位。
会一直看下去。
郑云龙作为一名音乐剧演员这是他的电视剧首秀,情感很饱满,微表情到位。
说明是个很有灵性,悟性很强,有可塑性的演员。
假以时日有更多的历练一定会有更多的成长。
期待看到他更多的银屏作品。
对不起 是郑云龙粉丝 但是这个分打不上去剧本尬出天际了好吧 这个妆也是好奇怪全程他真的就是一个表情啊 不是在评判演技 是这个人物基调也太奇怪了 剧本太短也难免搞得像舞台剧希望以后更好吧
给《三月三》单元,结尾明显比较着急了,但还是看哭了……申书记真是一个好干部。白客演的真像,喜剧出身的果真没一个演技差的。
彝族音乐真好听,景也美
5.9
为白客打五星。虽然白客只是其中一单元的,但是仍然演得很好,小申书记,充满生命力和干劲。
七月的火把好看,各位演员演技在线,值得一看,尤其是阿牛与哥哥冲突的那场戏非常有张力。郑云龙做为一个影视剧新人表现可圈可点。
真实感人 难得这么贴地气的扶贫剧
阿牛哥你真质朴纯纯的好可爱
前两集把我看哭了,基层干部都特别不容易
阿牛哥真不错!
扶贫题材的电视剧,还不错
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大体上还是挺好的。当成明星拍的纪录片来看就行。这种任务剧如果能加点流量明星来演就更好了,能向年轻一辈普及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易和真实意义
啊啊啊啊啊郑云龙演技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为他骄傲
富大龙演技真好!
扶贫剧离生活还是太远了,在丧失《在一起》这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之后,徒留的单元剧形式也将这种情感割裂更加放大了
一部集合了演技大咖的电视剧,节奏快,两集一个单元,依据真人真事改编。不得不表扬郑云龙,从舞台表演跨界电视剧适应能力强,表演自然到位,不错!加油吧,期待更多作品
看了一点,这编剧!这逻辑!
申甬!why?
五星只给富大龙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