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片子一开始肯定就能用一些事件勾起观众紧张感,切入的视角让观众想跟着主创展现的故事时代去观看体验,山河月明倒好,明明大战之中,各种少年男女不符合心境的装X场景,合不合理不说,就非常突兀,剪辑的就很乱的感觉,几分钟大战,几分钟小年轻装,很割裂。
(战争场面特效非常假,尤其骑兵大规模冲锋,CG视觉很拉闸,不主要说)。
第一集演到最后几分钟了,陈宝国、张丰毅等老戏骨有分量能看演技的人才出来,老实说,第一集就让我完全兴奋不起来,后面二三集也是,竟是一些胡编乱造的桥段,搞得明军像侵略者,元军像抗战的,导演编剧真的牛(脑瘫)!
其实演绎皇帝一生的好剧有的啊,比如汉武大帝,就给人厚重的历史感和热血的民族感。
前期汉武帝小,戏份也就很少(本来就没什么好看的),焦晃等一众老演员,不是很好的把汉武帝成年前的十几集给演绎的超级棒嘛。
山河月明朱棣成年前,其实没必要非要突出他和女主,因为本来就没什么需要特别光环的,结果弄那么多装逼装老成的桥段,真的是减分操作。
陈宝国张丰毅那么多好演员,完全可以把朱棣成年前的剧情撑的满满当当,而且不会那么割裂,就感觉,为了演男女主光环,就要给他们多多的戏份和剧情,但又没啥好说的,就是感情,装X,三角白月光,无语了!!
搞不懂是现在观众变得给主创的印象是不会欣赏,不会看电视剧了吗?
年年都有爆款的剧,还有那么多百看不厌的老剧,不能学习下,抄作业也不会吗?
剧情不同,人家怎么抓住观众的,不能用心学学吗?
就一直把观众当猪,弄点偶像流量明星就想让观众买单?
多弄点脑残白月光爱情桥段就能吸引观众吗?
其实个人感觉,现在满屏幕偶像剧,瞎编乱造的宫斗剧,再不挑的观众都看腻了吧,真的有历史正剧,严谨好好用心拍,必然是爆款。
可惜了现在的导演编剧和投资方,竟是毁好的IP,历史题材。
唉,不说了,难受,看看后面几集能不能把观感提升上来把
历史上本是朱棣轻敌,中了铁铉诈降之计,然后报复诛族。
这剧为了洗白朱棣,改成白莲花朱棣合理诛族,把朱棣和铁铉设置为知心好友,然后朱棣被好友的狡诈欺骗了他纯甄无暇的信任。
最终,引得弹幕的无脑朱棣粉怒而喷铁铉。
剧组上下,为了一己之私,如此抹黑历史人物,不怕良心会痛吗?
今天可以用铁铉来衬托朱棣被迫杀人、被迫造反,明天是不是可以用岳飞,可以用包拯,可以用...
我没有看完,但是我实在是看不下去,就开头几集全是垃圾。
先说烂:首先,蒙古初恋是什么东西?
朱棣和徐皇后青梅竹马,而后夫妻情深,共同患难。
就这朱棣表现抗拒不想结婚,然后去蒙古找初恋?
再说,徐皇后的美名在历代皇后也是前五的存在。
朱棣九个子女7个是徐皇后的,徐皇后死后都没再立皇后,并且徐皇后生前朱棣都没册封妃子。
在永乐七年,徐皇后去世两年后朱棣才册封后宫。
这种夫妻关系不但在皇帝中绝无仅有,就算普通人也是寥寥无几。
编剧那猪脑子拍个幼年青梅竹马,青少年夫妻情深,中年患难扶持这不好吗?
其次,徐达历史评价是公忠谦逊,动静语默,怎么敢跟朱元璋拒绝连姻的?
并且还说朱棣的坏话?
接下来说坏:当时蒙元作为侵略者,进攻中原,屠杀百姓,四等公民压迫汉人。
蒙古公主到了北京还显得是汉人是侵略者?
蓝玉在那个时代就是屠了蒙古部落也是正义之举,为民族争光,结果蓝玉就被降职?
编剧怎么不回想一下蒙古南下杀了7000万汉人的时候,屠杀四川陕西山西等,导致汉人都快绝种的时候呢?
纯纯的坏,改编历史不是改变历史,也不是遗忘历史。
就算现在民族融合,仍然不能忘记以前的苦难。
“那R9如此骁勇,我导演界小R9战他不过?
”“ 好电视剧,不过我想稍作修改——命高希希为百万粉丝,归降R9,便可攻取B站—— 我要睡了(大魏摩托)!
”“吃什么,是啊吃什么?
”“哈哈哈哈哈哈!
”“你是何人,我又是何人?
”“ 好啊,列位剧迷,你们要是再在这里放肆,就恕我高希希告老还乡了。
”
看到评分是5.5分,觉得有点高了,但是挺对不起我熬夜的黑眼圈。
首先,这部剧前半段导演的大剪子飞起,把剧情剪的稀里糊涂的。
真的感谢弹幕,你可以看到所有人都是蒙逼中,前后内容不连贯,跳戏严重。
听说是80多集剪成目前这45集的,可见之前那些注水的大多是狗血言情,因为本身古装剧就没啥可以编的。
从剧情看来,蒙古公主和朱棣肯定要有点什么的,剧里没有一看就是剪了。
老朱,马皇后,朱标是我想的样子,毕竟都是同袍,不会谁没事做杀同袍的。
动手前老朱也会考虑自己的感情和名声。
其他人的演技还好吧,但是真的有很多看脸的粉丝,什么诚毅走了就不看了如何如何。
这部剧只能靠陈宝国等老戏骨趁着冯绍峰才能拉来投资,其他小鲜肉你再喜欢,也拉不来。
何况那几个人年轻时的样子找谁都行没区别,还有里面女演员长的真没辩识度,除了马皇后,其他女演员换了人也发现不出来。
其次,说点观后感吧。
这部剧里面有一些停棺材的镜头,很多人就说“见棺发财”,咋说呢…看来唯物主义教育真的很有必要,还有反诈宣传。
这种剧引来很多人明吹,辱骂满清,我是很不理解的,明清一路货色居然还有人吹,不过也是清朝还有人反清复明,丝毫忘了明末时为了藩王只能一再剥削百姓。
人啊,就是贱。
明朝好吗?
不好,明从定国开始就已经土地兼并,藩王赋税沉重,拥兵在外的问题。
老朱可以镇的住,老朱死了,建文镇不住,只能还是武力的永乐上。
如果有人说明朝好,可以找找一个叫南辰up的视频,他是专门讲明朝的,里面老朱各藩王做的事只能用非人类来形容。
统治者有好的吗???
老朱让官员们老老实实的不贪污,问题老朱不缺钱啊,他住着最好的房子,用不完的钱。
这剧里有个情节好,功勋们骂老朱的儿子们,无非是投了好胎,没有任何功劳,谁会心服?
没有人会觉得钱少的,这是人性。
文臣误国吗?
建文三个活宝有错吗?
文臣确实误国,三个活宝想法没错,但是事情急了。
任何时候不缺提主意的人,缺的是躬身入局得人,能把事情做完做全。
认死理的人就是这样只考虑对不对,不考虑应不应该,这就是能臣与忠臣的区别。
自古忠臣多,但是能臣少。
还有崇祯帝有句遗言不知道真假,说的很对“文臣武将人人皆可杀”,这体现了崇祯残暴,还有面对利益大多数只有自己,什么忠孝节义就是屁。
从建文角度,他上来必须要搞事,他是晚辈,又是皇帝,他很急需要镇压住朝廷里外的藩王,功勋,老臣。
最后一部24史说的是什么?
是王侯将相,是刘汉李唐朱明,是各大武将杀伐掳掠,没人会记得靖难死的第一个士兵,没人会记得倒下去蒙古骑兵,他们都只是这些大人物的数字“今斩敌五千人”。
历史上太多苦难了,我们只是被左右的人,为了生活所裹挟,历史是他们这些大人物的,好与坏与我们无关仅此而已。
明朝?
清朝?
呵呸…
藏了四年多,终于摆上了台面。
看演员,重八徐达胡惟庸李善长刘基等一圈历史人物选角都是好演员,我原以为这部讲述《大明风华》前几十年故事的电视剧很靠谱,十集看完真挺失望的。
高导怎么那么多年还是没弄懂历史题材的古装剧咋个拍?
历史剧?
古装剧?
古偶局?
权谋剧?
你的作品类型到底是啥?
说是历史剧吧,各种人物出场时间线混乱不堪,朱允文年龄之谜,朱棣年龄之谜,刘基死亡时间之谜,铁铉年龄之谜,王保保活动时间之谜,对于喜欢明史的朋友看这剧是一脸问号。
说是单纯的古装剧或者古偶剧,你历史事件与教育说教类事件占比很大。
说是权谋剧,可朱棣 徐妙云 蒙古公主 李景隆 隐约的四角恋让人不舒服。
高导啥都想沾,想拍出历史剧的浑厚感,又想借着恋爱戏吸引年轻观众流量,最后只能四不像。
我看着这作品就是一部明初背景,为了编撰剧情强行忽略时间线集中人物出场的古装电视剧。
再说剧情,这剧情真的无语。
一堆能算电视剧之王的好演员拯救不了这糟糕的剧情。
你导演是觉得现在的观众都是沙雕?
为什么导演心中对于正史浪漫的地方总喜欢加点又不讨人喜欢的私活?
只说一个问题,你朱元璋朱标在剧里并没有强行降智,还是一副掌握百官心计的权谋高手设定,为什么会允许国家对立阵营的皇室女性在自己后宫想干嘛就干嘛?
还是两个?
我隐约猜测编剧可能想把朱标的死跟这俩女人扯在一起,如果真是这样,这剧。。。
算了,也找不到形容词形容了。
最后是电视剧观影质量问题,据说是从七十多集改成四十多集的原因,导致剪辑上看着有些混乱,这个问题可以理解。
可是你打着大制作的旗子,特效属于搞笑级别的这就过分了吧?
第十集三王骑马,那一段假得没眼看,有个小问题,现在演员骑个马也都需要替身吗?
《大明风华》朱瞻基死前除了两个女主外的所有戏都挺好看的,《山河月明》里我喜欢看的只有朱元璋朱标对付朝中百官的戏。
最后,提名两个演得最好的角色,东宫总管八戒跟胡惟庸。
前两天,冯绍峰、陈宝国等主演的《山河月明》终于在压箱底两年多之后播出,原本的80集被删掉了31集,开播第一天买的热搜,就让人产生了非常不妙的感觉。
“《山河月明》战争场面”“《山河月明》戏骨云集”“《山河月明》陈宝国张丰毅互怼”
我之前在评价《大明风华》、《鹤唳华亭》等所谓的大制作时,提过“精致的烂剧”这一说法。
所谓精致的烂剧,就是巧克力味的屎,表面上看特精致特唬人,服化道很烧钱,特效不五毛,市面上有点名气的老戏骨划拉一大堆,然后一本正经地演一个小学生文笔的烂故事。
很不幸,《山河月明》也是其中之一。
这片在立项时是占着重大历史题材的名额的,所以那些说不能以正剧的标准去要求这部剧的粉丝和水军可以退下了。
我就不多说那些不算太影响剧情的历史细节了,比如开篇蓝玉就在北征蒙古之战中追击王保保,而且还打输了,败绩传回后朱元璋任命徐达为主帅,同时还想让朱棣娶徐达的大女儿徐妙云为正妃。
如果对历史不熟悉的话,不会觉得这部分剧情有什么问题,但是但凡看过点《明朝那些事儿》的人,都一整个无语住了。
蓝玉是什么人啊?
天纵奇才,明朝的二代将星,光芒足可比拟徐达、常遇春。
历史上他在洪武五年为徐达中路军的先锋官,在野马川打败王保保(扩廓帖木儿)游骑。
而洪武五年,朱棣才12岁,历史上他是在洪武九年,16岁时和徐达长女成婚的。
所以开篇蓝玉打的那是个什么败战?
具体是在哪年发生的?
只有编剧和导演知道了。
我明白,拍好历史正剧不是说要完全遵循史书来,《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也有很大一部分程度的虚构,它们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秉承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尊重历史大方向、历史人物形象的同时,合理穿插戏剧化的细节,使史书上的寥寥几行字变得有血有肉。
比如你要拍武则天,可以为了好看,增加她的宫斗戏份,体现她是如何为了在残酷的后宫中生存下去,逐渐觉醒,并且生出对权力的渴望的,刘晓庆的那版《武则天》就是这么个思路。
但你不能打着拍武则天的旗号搞玛丽苏,把她塑造成圣母白莲花玛丽苏,所有坏事都是别人干的,她最后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捡了个大便宜,比如贾静雯和范冰冰拍的那两版武媚娘,这就是戏说,完全不能打着历史正剧的名头去这么胡搞。
但是《山河月明》就有那么离谱,多的不用说,在第一集的人物塑造上,就完全偏离了历史。
历史上的朱元璋是什么人?
性情冷酷、多疑暴戾,诛杀功臣,导致洪武朝官员人人自危,连他的儿子们都怕他怕得要死,连太子朱标的死因都和朱元璋有关。
(民间流传已久的说法是为大臣求情被朱元璋训斥,惊惧投水而病逝。
)徐达又是什么人?
虽一生战功彪炳,但为人谨慎,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朱元璋面前毕生恭敬谦卑,从来不居功自傲,因此才难得的在朱元璋对功臣的大清洗中得以善终。
只要掌握好这两人的性格特征,才能够拍出贴合史实的人物。
但是《山河月明》中的徐达,公然抗拒朱元璋的指婚,在朱元璋面前吹胡子瞪眼,不止话里话外看不上朱棣,还扯到了朱元璋当年的名声上……
居然说“你(朱元璋)当年在村里的名声,都要比他(朱棣)好不少”,还说如果自己长女嫁给朱棣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朱元璋和朱标听到徐达这些放肆的话还笑得跟村口的二傻子似的……
徐达,你真是嫌命长啊!
怪不得开篇第一集朱元璋就要赐你烧鹅了(野史王文龙《龙兴慈记》载,徐达因病无法吃鹅,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徐达吃完后死。
)现在的编剧和导演为了拍点所谓的搞笑互怼戏份,真是连基本法都不讲了。
当然了,肯定还会有很多无脑党说,哎呀你们这些读过点历史的人太烦了,什么正剧戏说,我不在乎那个,娱乐嘛,好看就行。
行,我也同意,毕竟当年我也是痴迷过《戏说乾隆》、《铁齿铜牙纪晓岚》的人,所以我就来掰扯掰扯,如果我们不管历史,单从娱乐效果上评价,《山河月明》好不好看呢?
我只能说,很难看,是那种老套的难看。
因为它的主线剧情就是明朝何书桓周旋在两个女人之间要死要活的琼瑶大戏啊!
还是第一集,成毅扮演的少年朱棣就展现了自己的桀骜不驯、志向远大,具体表现为我翘课我爬树但是我背书很溜,我不服老爹的指婚,憧憬一份纯纯的爱情。
原先的《山河月明》有80集,之所以放出预告片两年多都没能播,播出前又被删了31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部打着正剧旗号的古偶剧花了很长的篇幅去描写朱棣追寻真爱的过程。
当然,历史上与朱棣鹣鲽情深的徐皇后必然不是他的真爱,为了制造戏剧效果,《山河月明》给朱棣安排了一位真爱白月光,是蒙古的公主,两人相爱相杀,想相守却不得,缠缠绵绵扯了80集。
△开播之前传把白月光戏份删完了,结果第一集开头不到五分钟她就闪亮登场了,一脸面对“侵略者”大义凛然的表情,还拿把火枪把蓝玉给崩了,这种野狗脱缰的剧情,谁喜欢谁最好去脑科看看。
为了这位蒙古白月光,朱棣是又抗婚,又逃婚,还想让她和徐皇后平起平坐当平妻……脑洞之大,剧情之琼瑶,真是连范冰冰的《武媚娘传奇》都要甘拜下风。
看现在的剧情发展,朱棣和徐妙云要走的是先婚后爱线,和蒙古白月光走的是相爱相杀线,言情剧的流量密码都被你妥妥拿捏了。
我就不明白了,每年有那么多言情小说还不够你们拍的,为什么连历史人物你们也都不放过啊?
不给每个历史人物拍部恋爱戏你们就活不了了是吗?
就像历史上喊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一生才短短20多年,结果张若昀版的《霍去病》拍了整整70集。
活得不够长那就恋爱凑,男扮女装这种梗也必然少不了,从预告片上看还有三角恋的戏份。
(这剧已经积压五年了,我寻思就埋了吧,别播了。
)
我完全能理解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国产剧都被拍成了言情剧,因为想要写好历史戏或者职场戏对编剧的门槛要求太高了,它需要大量的阅读或者行业实践、调查做基础,没个三五年的基础功夫打底是会露怯的。
但是写恋爱戏就简单多了嘛!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看两部《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不就够抄一辈子的了嘛!
你看,这朱棣在两个女人之间左右为难的样子像极了何书桓,大庭广众之下怼自己老爹大呼我的爱情我做主,在宫里爬树,又抗旨又逃婚,还被打屁股的剧情,活脱脱就是一性转版小燕子嘛!
总之,处处都是旧梗,处处都是套路,播第一集就能让你猜到接下来十集剧情的那种。
如果实在是闲的没事干了,可以当电视背景音打发时间。
但是对我个人来说,我是听听都觉得闹心的程度,因为《山河月明》的魔改触了我的两个雷区。
1、虚构白月光才是真爱我深刻怀疑,我们影视圈的某些从业人员可能是有点绿帽癖在身上的,古代帝王和原配妻子伉俪情深的统共也没几个,其他广开后宫的你们爱怎么霍霍都行,就别瞎搞那几个有节操的了,但他们偏不。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之间,他们要安排个隋朝公主当真爱;乾隆和富察皇后之间,《如懿传》非要胡编说继后那拉氏才是乾隆青梅竹马的真爱;朱棣和徐皇后之间更惨了,明明朱棣把蒙古人打的满地找牙,他们非要恶心他给他安排个蒙古公主当真爱。
要知道历史上朱棣一共9名子女,有7名都是徐皇后所生,婚后的前九年里,朱棣没有任何庶子庶女诞生,后来徐皇后不再生育,朱棣才有了两名庶子女。
徐皇后病逝之后,朱棣再未立后,永乐一朝后位空缺长达十七年。
就这还硬编个蒙古真爱给他,把徐皇后精彩的一生拍好了不比你这胡编乱造强?
2、把明军拍成侵略者这点是最恶心的,第一集开头没几分钟,蓝玉俘虏了王保保的家眷,他要审问王保保的去向。
结果这部分剧情把北元皇室拍成坚贞不屈的革命志士,个个昂首挺胸,慷慨赴死,绝不招供。
而蓝玉则被拍成了进村的鬼子,一边喊着要坑杀老弱妇孺,一边还动手打女人,在北元革命志士光辉形象的映衬下,活脱脱变成了反面人物。
我就想问,这剧其实是明黑拍的吧?
看到这种剧情是让我想给《大明风华》道歉的程度。
现在总说要注意民族团结,所以杨家将不能拍,岳飞不能拍,袁崇焕不能拍,整个宋朝历史处处是雷区,拍个《大宋宫词》都被删改的乱七八糟。
行,这我们忍了,照顾少数民族兄弟们的感情可以,但是因此就可以随意践踏汉族人民的感情了?
把保家卫国抵御外族侵略的汉族将领拍成侵略者,达成民族团结非要以贬损汉族历史、洗白游牧民族为代价吗?
说真的,我不理解。
我也永远不会接受这种历史观。
我不知道是我智商堪忧呢,还是编剧XJB编,又或者是导演XJB拍,又或者是后期XJB剪呢,总之感觉没有追下去的必要,可惜了一众老戏骨。
第一集,人物介绍字幕时间敢不敢再短一点,字敢不敢再小一点,一个人物出现后,字幕那个小啊,一闪而过,每次都要后退暂停看下这人是谁,关键是还都是传了战服或朝服,导致后面谁是谁根本不知道,要不是有几个老戏骨,就真的脸盲了!
前一秒明显齐王妃根本就不会背叛蒙军,出卖军情,蓝玉还一直哔哔问个不停,这个蓝玉怕是傻子吧,下一秒齐王妃毫无征兆就成了一滩血水。
第三集才知道原来蓝玉也是继承魏武遗风啊,放着公主不辱,非要齐王妃,笑死了。
接着就把公主押进来了,不用捆绑,不用搜身,直接干掉了蓝玉,这是在侮辱明军智商呢,还是侮辱观众智商。
最后还当着敌军俘虏的面商谈情报,这编剧咋想的?
第二集忘了拍了啥,就记得徐达大女儿牛的很,啥都看的明白,而且军中啥事都能快速传递消息回来,连皇帝和朱棣说了啥,都知道,徐达家怕是养了大明第一批锦衣卫吧!
第三集就最搞笑了,刘伯温饰演的耿炳文放着齐王公子不要,留下那个时代的公主,咋想的,就算不知道齐王公子是谁,男丁我不放不就不行?
前面耿炳文智商在线啊,怎么突然就侮辱刘伯温的智商呢?
还有吕布饰演的王保保也是搞笑,开始信守承诺,放了明军,还没过几秒,就要背信弃义,要斩杀耿炳文一行人,都啥逻辑,真心看不懂。
看到张丰毅、陈宝国等老戏骨出演了一部自己很喜欢的明朝古装剧,希望看到一个个历史人物被塑造的有血有肉,可忍着最后的一点耐心看到了第十集,总结一下感受吧,毫无逻辑可言的剧情切换,不论白天黑夜变化的连贯事情,不参考历史的玄妙故事,不可理喻的人物形象,没有前情后景的剧情转换,一直在每一集、每一帧画面上不断切换。
一开始我以为是剪辑的问题,可当我看到在临淮朱四郎可以被大声称之为殿下,看到晚上燕王殿下和燕王妃张玉家出来走到了白天还在讨论昨晚的问题时,我顿悟了,剪辑有什么错,凭什么背导演和编剧的锅。
好好的历史古装剧被制片人和导演活生生的变成了一个快消品电视剧,我就真的很痛心如果观众都是抱着来了解真实历史的,那最后大家看到的都是些什么:去了一次战场被打了六十军棍就可以成为驰骋疆场的燕王朱棣;因为“调戏”了扩廓老婆就被削爵的蓝玉,每天只睡三个时辰却让太子殿下监国的朱元璋。
如果导演在片前加上“本故事纯属,如遇雷同纯属巧合”也就罢了,可是作为一个历史朝代的古装剧,完全不尊重历史,把观众当傻子的做法,究竟播放出来的意义在哪里,又或者说没有意义就是这部古装剧的意义呢?
如果豆瓣允许,我会给这部历史古装剧打负分!
(不接受任何反驳)
宣传期间以为有这么强大的演员阵容:陈宝国、 张丰毅 、王劲松 、张光北 、杜源 、 郑晓加持,以为又是一部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朱元璋》,结果失望透顶,槽点太多了,以下列举几个,仅供参考。
1:在父为子纲的年代,谁家子女敢直接摔父母的手上的饭碗?
如果是个纨绔子弟就算了,可这个人可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啊?
2:在君为臣纲,天地君亲师的年代,皇帝给臣下赐婚,你就算是不满意,当时拒绝就已经很劲爆了(毕竟确实有那么个有个性的臣下),但是你居然说这是你的鲜花插在皇帝的牛粪上?
你是曹操还是董卓啊?
如果是个白痴,没心眼的弱智就算了,一个这么能打仗的将军,能活到建国的将军,说得出这样的话?
3:开始前半集,哪两位将军来着,名字忘了,单独审一个女犯人,前元余孽,直接走上去碰人家肩膀是怎么一回事,那一瞬间我以为这女犯人是这个将军派遣进敌方的卧底呢?
更夸张的来了!!!
这个将军被女犯从鞋子里抽出手枪打死,咱不讨论那个时候有没有不用点火的火铳这种事(毕竟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就说,难道你们没听说过荆轲刺秦、鱼肠剑的故事吗?
审讯前不严密搜身,至少也得拿个麻绳捆了再送来吧?
莫非这是编剧的伏笔,军营里有前元内奸么?
4:记得毛泽东说过:“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 ”,然后在咱这部剧里,你们会看到一个天天挑灯夜读的朱棣以及会去抽背课文的朱元璋.........后面看不下去了,老演员们你们要洁身自好,千万不要晚节不保啊!!!!!
这剧打5.4分的各位,你们的事良心不会痛吗
表演风格很蠢!可比肩小时代的台词功底
不想认真拍历史就不要拍
也没有那么差,因为审批制度不得已被剪这么多集,一定会有跳戏接不上的地方,要怪就怪制度,不要怪人家剪辑师。但不得不说的是,很多不符合史实的改编,最好还是不要。张丰毅一如既往地好,何晟铭的太子特别惊喜,看完后很难不记住朱标。
北伐-打虎-靖难,帝王杰克苏Judy三幕剧。PS:国产剧区评分系统真的太乱了,建议新剧放完开分。
错漏百出,戏说吗?方孝孺宁海人,写成海宁,毕竟明代历史剧,不考证也算了,百度搜一下也不会吗?
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
好乱的剪辑
不架空就别糟蹋历史了。
看完第一遍又打开了第一集看第二遍。而且第二遍是认真看,还觉得比第一遍更好看。优点很多不注水完全不磨磨叽叽等等。几个缺点1剪辑谜,2要换演员就少年时让十几岁的少年演员演,这种换前换后年龄感差别不大的换有什么意义反而斩断情绪3男演员老了女演员老年妆却不老。还有加个白月光很膈应。4朱允文永远阴险样不好。但整体说很好看啊!但朱元璋被你们美化过了连杀李善长都要把李编得那么作死。呵呵/ps 老相国的演员好喜欢。全体演员好评!太子死也太难过了。还有夏冬春演技好评,竟然可以这么温婉。/这剧成功让我非常不喜欢徐达长子和铁铉。只限剧中。历史上铁铉和朱棣没有私交只是一位忠于朝廷的能臣。不像剧中这么令人讨厌。徐达长子不知道剧里真恶心都破城了还非要送一批人去白死,垃圾啊。
为了成毅看了九集,老戏骨的戏是真好,但是就是缺一些让人看下去的欲望
唉 国内 这些剧
第一集,剧作平淡。一开场就是战争大全景,这种开头很容易踩雷的。小女主立人设的事件是阻止父亲吃烤鸭(好像是烤鸭)。你不让吃就不让吃吧,干嘛要扔掉啊?太浪费了。事件选择非常不成功。还有就是,知道想突出帝王之“家”的感觉,但觉得烘托得有点过了。或者说,太突出帝王作为一个普通人,而非生杀予夺之人的身份了。没有平衡好,让人看着感觉整体氛围有点奇怪。————第二集,夜景外景打光色调有点奇怪,人物脸色青黑……朱棣被打40军棍那里,成毅演得一般(有一说一)。这部应该是在《长安诺》《琉璃》之前拍的吧?和《长安诺》里萧承煦被打棍、《琉璃》里情人咒发作差很多。有点好奇成毅是怎么练演技的了,进步速度好快
我没看完坚持不下去了。可能是没看过明史看不懂那个快节奏的情节变换,剪辑的有点害怕😟
有胡子的冯绍峰还是很帅的,可惜剧本稀烂,主次不分,重点不明,打仗PPT;白月光删得差不多了还时不时冒出来刷存在感,无语
冯绍峰演什么都像冯绍峰
剧情剪辑太差,乱七八糟的,删减太多了,经常看着看着感觉不知所云。那个加戏的元朝公主也实在是令人讨厌。看了六集,弃了。
22.5.2真是虎头蛇尾啊,但是听说删除了很多集,难怪有些剧情接不上,真服了当今审查机构,无语。
历史剧不就是该这样吗?制作精良,场面恢弘,演技在线。
布景、服道化真的很棒,每看一个造型都感叹:这衣服好漂亮啊!然而演员的演技却都那么差强人意,好像都没理解历史和剧情、没代入感情一样,表演上全像在隔靴搔痒,平平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