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尼戴普飾演的認知科學家,真有所本他的名字是Ray Kurzweil這個電影從人物關係到科幻設定,通篇都是向Ray Kurzweil這位科學家的理論致敬Ray Kurzweil來頭不小在學術界貴為驕子多年,學則優而仕,轉戰google公司任職,打滾多年;如今是google的首席工程師,執掌Google Brain計畫.他對科技影響人類的未來也有諸多想法,多次發表他對科技未來的預測,次次命中,準確率高達86%之譜。
本片引介他的兩個預言:一,人腦雲端串連 Ray Kurzweil認為到2030年,人類血液中將會放入數以億萬計個血球細胞大小的奈米形式微小電腦,協助維持人體健康,甚至進入大腦,將大腦皮質和雲端網路相互連結。
所以人類在思考問題時,就可以透過大腦皮層連結。
二,永生進化 Ray Kurzweil將「永生」視為不斷前進的過程,他認為沒有所謂的永遠,我們真正談論的是人類走向下一個節點的道路: 第一階段人類會使用補品維持健康。
第二階段是生物技術上的革命,人類可以遠離疾病。
第三個階段是奈米技術上的革命。
到了那個時候,人們可以將極微小的奈米機器人植入血管、器官中,來增強免疫系統。
它能夠識別所有疾病,而且可以對抗新疾病。
預計到2045年,人類將可借助人工智慧獲得「永生」。
除了這些外他也提出過一個綜觀性的觀點,「人類-機器」,歸納人類未來的文明趨勢略為節錄關於這個觀點的訪談===============================================Google 工程主管 Ray Kurzweil:我們是一個「人類-機器」文明Kurzweil 將生命機理比作軟體的運作過程,而人類身體中運作的是過時的軟體。
我們身體中的胰島素受體基因讓我們能保存每一份熱量,這或許適用於一萬年以前,因為那時候每天攝入熱量少,所以要將其保存在脂肪細胞裡。
現在已經沒有必要這樣做了。
不久前,Google 創辦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 Calico,並邀請 Genetech 前任董事會主席 Arthur Levinson 擔任公司 CEO。
這家公司是 Google 的 Moon Shot 計畫,而且又是一個爭議性的話題。
透過發展人工智慧,Google 已經在構建科幻影片的天網,但對抗衰老與死亡的項目更加讓人不安。
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規律,也是社會新陳代謝的需要,一旦顛覆這個規則,誰知道會釋放出怎樣的能量?
不過,Google 涉足健康領域也並不令人意外。
在此之前,Google 已經請未來學家 Ray Kurzweil 擔任工程主管,一位提出奇點理論,相信人類思維可以永生的人。
雖然我們還不清楚 Ray Kurzweil 與 Calico 的關係如何,但他對生物科學的興趣顯然是濃厚。
近日,Ray Kurzweil 接受了 macleans 網站的採訪,談到許多生物科學方面的事情,或許我們也可以從中窺視一下 Google 未來的方向。
Kurzweil 將生命機理比作軟體的運作過程,而人類身體中運作的是過時的軟體。
我們身體中的胰島素受體基因讓我們能保存每一份熱量,這或許適用於一萬年以前,因為那時候每天攝入熱量少,所以要將其保存在脂肪細胞裡。
現在已經沒有必要這樣做了。
在 Joslin 糖尿病中心裡,實驗老鼠的這個基因關掉後,吃的很多,也沒有變得肥胖。
它們的壽命增長了 20%。
目前,該中心正和藥物公司合作,要把這種產品推向市場。
把健康和藥物當做軟體來規劃,人類的壽命將會不斷延長。
「我們將生物學,以及其外延的健康和藥物,當做資訊技術來對待。
我們從直覺上認為進步是直線型展開的,但是資訊技術呈現的是指數級成長。
」Kurzweil 將永生視作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我不能說,『我完成了,我會永遠活下去』,因為沒有什麼『永遠』。
我們真正談論的是走向下一個節點的道路」。
目前,他每天會使用 150 種補品,一切指標都很正常,但這種做法只是第一個橋樑。
第二個橋樑是生物技術上的革命,人類可以遠離疾病。
第三個橋樑是奈米技術上的革命。
到了那個時候,人們可以用奈米機器人來增強自身的免疫系統。
它能夠識別所有疾病,而且可以對抗新疾病。
正如手機的進化,這種技術一開始會很昂貴,只為少數人享有,而且並不很好用,但是它會逐漸普及到大眾之中,而且那時候也發展到很好用的程度了。
科技是一柄雙刃劍。
如果生物恐怖主義分子做出新病毒,我們能夠很快檢測並對其進行逆向工程。
「HIV 的基因序列排定花了 5 年,SARS 只花了 31 天的時間。
如今,我們可以在一天內對病毒進行基因序列排定。
在幾天的時間裡,我們就能夠檢測出新病毒,做基因序列排定,製造抵抗藥物,然後散播出去。
」目前,Kurzweil 在 Google 的主要工作是人工智慧方面。
他提到了 IBM 的超級機器人 Watson。
Watson 表現出很強大的智慧,是因為它能夠讀取大量自然語言的資訊。
「它讀取文件的本領不如你我,但是它大量的閱讀彌補了理解能力上的不足——我們不能去讀 2 億份的文件。
這就是人工智慧技術上的一個例子。
我們在 Google 所做的也是如此。
我們想要機器去閱讀文件的涵義,如同 Watson 那樣。
」這樣的話,機器將能夠更好地去搜尋和回答問題。
在 Kurzweil 看來,人類文明中的智力正在實現指數式的增長。
技術是文明的一部分。
人們會討論機器和人類的衝突,但是,「我們創造的機器並不是來自火星的入侵者,我們創造了工具,以擴展我們自身的能力。
」「我們是一個人類-機器文明。
機器是我們智力的一部分。
」 機器智力的部分會飛速成長,從而導致奇點的到來,人類的歷史也會改變。
那時候,人類將更加富有、更為長壽。
Kurzweil 說,他更關注是富有的方面。
富有並不只是財務上的,科技將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透過擴展我們的智力,人類表達的所有形式,藝術、科技等都將會得到擴展。
」(完)引用自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extend&exid=ften0220976406http://www.techbang.com/posts/15271-google-engineering-director-ray-kurzweil-we-are-a-human-machine-civilization=============================================相信看完這些網友們應該可以感覺到本片向Ray Kurzweil致敬多少東西了所以......別再說本片是裝逼了.編劇再吹棚再牛逼,也牛逼不過google才子的半片牛皮渣阿!
先吐槽:transcendence译成“超验骇客”,一眼看过去就觉得是烂片。
如果担心观众不明白什么是“超验”,不如和台湾一样译作"全面进化"简单易懂。
就算有德普男神在,我也只能给个中规中矩的3星……实在觉得这是一部没什么突破的片子。
技术上没有什么亮点。
据说导演从前是诺兰的御用摄影师,但影片表现实在乏善可陈,更没有哪个镜头让人印象深刻了。
号称3D电影,其实仅仅是后期转制而已。
此片在其他地区均是2D放映,只在大陆供应3D版本,却没感觉到有什么技术优势。
前几天知乎上一个问答指出,3D摄影在技术上还是存在瓶颈,比如透视的障眼法不再有效,镜头不能太快,灯光风格选择少。
本片监制诺兰是电影3D化最大的反对者,《盗梦空间》以2D的电影语言呈现给观众纵深的科幻世界,不需要3D来“锦上添花”。
作为曾经诺兰的御用摄影师,此片导演本来也应如此,无论是远景中景还是近景,都没有看到使用3D,尤其是转制3D的必要。
不像《Gravity》重新定义了3D电影,这部片子的拍摄逻辑仍然停留在2D时代,何况影院不够好的3D眼镜降低了屏幕亮度,观影更加不愉快。
不得不恶意的揣测,在国内上映3D版本不过就是为了圈钱而已。
说起来也奇怪,这几年稍微偏商业的引进片基本都是3D,甚至不乏如《超验骇客》《钢铁侠3》这些所谓的“特供3D”片。
2D好像只能看国产片了(甚至很多国产“大片”也只有全3D)。
可是影院的3D片质量实在良莠不齐,固然有《地心引力》、《冰雪奇缘》这样在3D视听上有所突破的佳片,却有更多仅仅想以“3D”为噱头,提升票价的所谓“大片”。
才刚刚培养起来的观影习惯就这样被动辄上百的票价吓没了,长此以往很难说中国电影会不会走歪。
无论技术如何,电影毕竟还是用来讲故事的(至少传统电影如此)。
这部片子的故事讲得也不太好,故事线索过于简单,没有反复没有挣扎,一条直线的进行下去,看完开头就猜得到结尾。
一个早就被用烂的设定,早就被翻来覆去讨论过的科技伦理,似曾相识的场景构建,介于人与机器之间的造物……只要涉及到有关人工智能的影片大概都会用一用以上元素,不知道导演觉得此片的核心吸引力在哪里?
可能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都集中在一部片子里,反而显不出重点了。
先是想以男女主角的感情为线索,探讨一下机器的自我意识是否等同于人类的自我意识;接着又想探讨机器具有自我意识之后,究竟是否会站在人类的立场行事;之后又讨论了以技术方式改变人类本身的存在,是否符合伦理,人是否为人。
可惜的是这些思考都是蜻蜓点水一般,只触及表面,未深入实质,更别提让人深思了。
故事也没讲好,说教也不彻底。
既不是无脑的爆米花大片,也不是凭架构引人入胜的科幻史诗,更不是深刻的伦理片。
实在觉得此片的定位有些不尴不尬,片方难道真的觉得,凭借德普男神就能吸金上亿?
说到演员……喂德普你真的不是来打酱油的吗!
除了前20分钟是肉身出演,剩下的时间都在电脑屏幕里……而且都是半张着嘴、挂着一副圆框眼镜,一直没有睡醒的样子。
我想说,德普在此片中完全没有展现演技的地方,性格也很干瘪。
不仅男主角如此,剩下的角色也都被套入stereotype之中,别说没有个性了,连定位都不太准确……没有任何一个人物身上有冲突,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物给我深刻印象……一部技术无创新、剧本乏善可陈、演员没有亮点的片子,仅仅凭借明星、导演的噱头进行宣传,还能获得首映日拍片第一的地位,实在是……很典型的中国影坛嘛顺带吐一下中国投资方的槽。
本片中国投资方DMG向来以“特供3D”闻名。
《环形使者》、《钢铁侠3》之后,又一次包办了《超验骇客》的中国大陆“特供3D”片。
前期宣发上似乎得罪了不少同行,德普中国行时,作为接待方的DMG向多家媒体、娱乐台承诺能够有德普专访、粉丝见面会、演讲等等,最后全部放鸽子,原有的合作伙伴甚至喊出“DMG滚出娱乐圈”之类的话。
这也导致“超验骇客”上映前报道者寥寥,不知道透支了信用的DMG娱乐下一次再发行影片打算怎么办?
就算创始人后台够硬,也要偶尔考虑一下公众影响吧……
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意识还沉浸在电影里。
记得上次如此被震撼还是《我,机器人》和《骇客帝国》。
两部电影分别是2004年的和1999年的。
所以这部电影恐怕是10年来最好的科幻伦理电影了。
首先它是个伦理电影,其次是爱情故事,只不过以可科幻元素来帮助讨论而已。
所以,期待着呗科幻震撼的人大多感到失望,这不奇怪。
电影的核心主题有两个1.人的自我意识到底是怎样存在的。
又是如何影响人类行为的。
2.当科技的力量远远大于人类的智慧时,人类能否驾驭科技或者说人类能否跟得上科技的进步。
接下来有剧透。
故事讲述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人类已经能够将灵长类动物的脑电波用数字信号模拟,并以程序的形式在计算机上运行。
而后,主人公遭到激进的反人工智能组织的袭击,就快挂了。
于是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将自己的脑电波进行了程序化,并上载计算机。
以求在身死的情况下,意志得以保存(其原因是,男主角舍不得离开女主角,想要一直陪着她)。
这里出现了第一个人类与科技的冲突。
当计算机(主人公)宣告他要变得更加强大,要进入华尔街和所有的大学资料库时。
主人公的朋友感到困惑,并认为计算机知识模拟了主人公的意识,缺少最基本的人类感情,而主人公的意识并没有真正的在计算机上运行。
这在后来主人公朋友劝说其妻子时候说的很明白。
但是,请注意。
当时主人公,也就是计算机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的思维好像得到了解放”。
也就是说当人类的思维模式在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上以每秒几兆兆的速度运行时。
计算机的出的结果也许和人脑有着极大地不同。
同样的讨论出现于《我,机器人》,普通的就机器人能够完美的按照人类的构想,忠实的执行三大定律。
而在超级计算机WIKI上,根据同样的三条公理,却运行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在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的《计算机与人脑》中,他首次提出,人脑长于多维计算,也就是说同时处理多线的计算。
你的大脑不仅控制着你的思维,还保持身体平衡,控制动作,维持身体激素的分泌,几乎所有的身体反应都受到大脑控制。
而电子计算机却长于单线的快速计算。
例如你在电脑上多运行几个程序就开始变卡,但是计算一个公式或者运行某个程序时却有着人脑难以企及的速度。
所以,按照电影中的情节主人公在拥有计算机大脑之后,也就是在人类的计算模式之下以电脑的速度运行,它的思想或者说程序和所存储的信息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恐怕不是拥有人脑的我们能够了解的。
另一点,当政府官员和主人公的老师解除了主人公的基地之后,直接断定了主人公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以至于为了消灭这个危险,他们愿意放弃整个计算机文明甚至电气文明。
原因只有一个,主人公的纳米技术可以控制人的大脑。
曾经有个中国的摇滚歌手评价自己,他说“我的世界从来不宣扬别人的思想。
就算我活的像一条狗,我也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
”在走出电影院后我问自己,如果把这个植入纳米技术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会接受吗?
我的答案是,我不会。
就算好出再多,即使大部分时间我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动。
我也不愿他人控制我的大脑。
电影中最直白的接近伦理或者说哲学的问题是那句反复出现的“你能证明自己拥有自我意识吗?
”事实上虽然不知道这个问题是否能够证明,但是自我意识是有着明显的特征的。
即,1.自我保护意识 2.牺牲意识。
这两个意识恐怕都不是目前计算机能够运行出来的,也就是只有动物才有的。
这也许是自我意识最有别于其他计算程序的区别。
当人类意识到自我意识收到了威胁,也就是自己的存在受到威胁时,选择了消灭产生威胁的存在。
这是这世界上最正当的理由。
也是相同的原因,人们炮击主人公的基地,女黑客威胁要杀掉主人公的朋友。
自始至终人们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我意识而行动,保护“自己”这一存在不消失且不丧失意义。
而反观成为计算机的主人公。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妻子的愿望。
在最后遵从妻子的意愿,自愿上载了病毒。
这是牺牲意识的表现。
所以可以肯定,计算机上的主人公就是真实的主人公的意识,而非简单的计算机模拟程序。
在影片的最后,为了防止世界上的计算机终端受主人公控制,人类利用病毒切断了供电和网络。
告别了电气时代。
但是在最后的一个镜头中,主人公开发的纳米技术却保存了下来。
失去了电脑控制的纳米技术可以说是人类梦寐一切的科技,不受人为思想控制的纳米技术,把地球变成了天堂。
主人公最后实现了他妻子的愿望。
这是个完美的结局。
后记:看到网上评分那么低,评论中好多不理解电影得人大发牢骚。
觉得这个电影不该受到这样的待遇,从来不写影评的我第一次写影评
这是一部当时看觉得是烂片,但自己再思考回想的话就会发现它其实蛮值得思考的。
无论是从科技与人性的矛盾冲突、爱的执着,还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信任等众多方面。
我写不出什么有内涵的东西,所以想体会到电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还是亲自去看一看吧。
高科技什么的我不懂,又是德普叔的粉……你们懂。
不过在此之前我能吐槽一句这中译的电影名字吗,超验骇客,呵呵,还不如直译。
然后我就想到什么写什么吧,凑合看着。
---以下切正题,有剧透,慎入---我觉得这全程都是在虐德普叔,无论是他肉身存在于世间的时候,还是肉身毁灭之后在屏幕的那一边,亦或是创造出了新的肉体。
德普叔(威尔)全程在都在被虐啊啊啊,虐的简直通透。
威尔面对那么多人,站在台上,说他只是想了解世界。
他妻子伊芙琳却在之前说想改变世界。
在这彼此深爱的两人之间,似乎也就在这样两句话之间,奠定了后来悲剧的基调。
乍看之下,好像确实是人工智能威尔在不断进化,不断革新科技,不断发展纳米技术。
一开始治愈了不少人,甚至让那个天生白内障的人看到了东西,可最后竟然威胁到了全人类的安全,于是人工智能威尔成了罪大恶极的人,或者说东西。
就像他的好友马科斯问伊芙琳的一样,他真的是威尔吗?
如果是威尔的话,他会这么做吗?
当然不会。
站在崖边上,马科斯说出了真相。
想改变世界的其实是伊芙琳,威尔只是想完成伊芙琳的愿望。
真相揭露的那一刻,到底是谁比较心碎呢?
我只知道,如果之前算是伊芙琳负气出走,那么现在伊芙琳是彻底动摇了,她不再相信威尔了,她相信威尔会毁了这个世界。
于是就跟一个烂摊子总要有人来收拾一样,英雄主义情结发难了,伊芙琳选择和马科斯他们站在一边,选择了毁灭人工智能威尔。
再回去,见到了早就烧成骨灰的威尔,他出现在伊芙琳面前,而他只是人工智能创造出来的,大概就是人造人之类的吧。
透过望远镜看到威尔的那一刻,FBI的人、威尔的故友、激进分子,所有人的恐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所有人的反应非常符合人类的行为,冻结→攻击→逃避。
他们选择进攻,当然也是要威尔感受到伊芙琳受到威胁而尽快上传伊芙琳的意识。
然后被威尔的纳米们完虐了一通,呵呵。
而人造人威尔被创造出来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只是因为当初伊芙琳安顿下来之后,黑胶唱片卡拉卡拉的响着,伊芙琳睡了,而人工智能威尔却无法触摸到爱人。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威尔创造出人造人威尔的初衷就是为了可以亲自和伊芙琳拥抱,而不用通过别人。
伊芙琳睡着时脸上还有微笑,可那时候人工智能威尔脸上分明的落寞,想起来都会觉得心痛。
而更加让人心痛的是,伊芙琳不再相信威尔了,威尔却依然深爱着伊芙琳。
人工智能威尔的纳米技术确实是会改变世界,但不是毁灭世界,是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枯萎的花草重新焕发,让被污染的水源可以随手捧起就喝,让生病的人可以很快就治愈。
只是因为伊芙琳不再相信威尔了,所以这一切就都要被毁灭。
简直有种被爱人背叛的感觉,人工智能会心痛吗?
一切的发生和一切的结束都是因为伊芙琳。
伊芙琳,伊芙琳,伊芙琳。
为什么是伊芙琳?
---我矫情了-威尔死之前对伊芙琳说别迷失了自己。
人工智能威尔说他要保护伊芙琳。
人工智能威尔说我以为这样你会觉得舒服点。
人工智能威尔说伊芙琳你变了,你不爱我了吗?
人工智能威尔说伊芙琳,别离开。
人造人威尔明知伊芙琳身体里有病毒还是上传了伊芙琳的意识,毁灭了自己。
你说这不是全程虐德普叔这是什么。
别说什么德普叔演技不好啊,难道只有他打扮的奇奇怪怪,演得疯疯癫癫才叫好吗?
这样没有特效装扮的就不好了吗?
不就是出镜率不太高么……哼。
以及,德普叔还有一个猪队友马科斯,作为一个哪边风大哪边倒的墙头草,马科斯真不愧为是本剧最欠骂的人物之一。
至于说摩根大爷扮演的那个人……大爷你演那种牛逼哄哄的花瓶是不是上瘾了- ----QAQ矫情得写不下去了,伊芙琳去死吧555---好吧我不写了,我弃了。
太难过。
不过作为德普叔的粉,我还是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德普叔的。
德普叔加油。
我不知道……现在到底是怎么个行情,到底什么样的电影叫好电影,什么样的电影叫烂片。
我确实不知道——这不是什么嘲讽。
我已经毕业三年多了,自从工作了就再也没有什么完整的时间去全神贯注的太过于认真的去看去体会一部电影,更少关注影评,更少关注大众的口味。
而即使是三年前,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更普通的业余电影爱好者,一个脑子有点抽的二逼大学生。
所以现在我变得更加困惑了,到底这片怎么招来了这么多骂声。
作为一个脑子常年浸泡在酒精和尼古丁里的人生输家,我总是怀着谦逊的态度首先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看懂,所以才没发现它到底有多烂。
可是我仔细的翻了十几页短评,部分长评,仍然没有找到什么符合逻辑的有力的发言指出它到底烂在哪儿。
所以最后我只能不那么谦逊的按照我自己的意愿给它一个四星。
是的,我觉得这片确实不够好,但是远远谈不上烂片。
可能目前豆瓣电影的行情是“骂一切新电影为烂片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逼格”,当然也可能只是少部分人没有理解这片到底要干什么,然后,你懂的,人云亦云。
当然,我也只是个没什么文化脑残的伪文艺真蠢货宅,所以我也已经做好准备写完这些东西招来的只有骂声——唔,没错,我一直是个极不讨人喜欢的人。
以前可能还好点,不过随着头发和青春一起离我而去,我就变得越来越不讨人喜欢了。
可能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这一条真理——毕竟,个人观点,我觉得我以前比现在更傻逼。
跑远了,虽然我说了我不是写影评来的,毕竟也是写在该写影评的地方了,多少还是要说点电影。
我不知道你们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约翰尼·德普!!
)(我们看到了无数的约翰尼·德普的脑残粉!!
),好吧好吧,我们尽量避开约翰尼·德普来讨论这片。
(等等!
避开德普还有什么好讨论的!!
)先说说这个AI,关于AI我觉得大家看过足够多的人给你们标准的定义了,所以我就不多说了。
这个话题最早出现于1956年,具体出现在科幻小说里是哪一年我不太好确定,也懒得去百度。
但是关于AI的硬科幻小说真正成系统,成熟,是在2000年之后了。
尤其是国内,可能要推迟到2008年之后才开始有成熟的AI硬科幻。
前面说的是小说,在科幻电影里,AI也无数次出现过,但是(仅个人观点)在我的认知里,从来没有一部关于AI的电影称得上是硬科幻。
大部分,绝大部分的相关电影都是完全架空了技术,从一开始就莫名的出现了个AI——我更倾向于称之为披着机器人外皮的卖萌人类。
当然,这些电影里有很多拍的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只能称之为“以AI为噱头讨论人性”的电影。
超验骇客(什么鬼名字,还不如港台翻译的全面进化)其实也摆不脱这个范畴,它也算不上AI硬科幻,但是可能是科幻狗的个人偏好,对于这种在不完全架空的技术结构上以一个有可能实现的设想技术为核心开始的剧情,对于这么一个在逻辑上可以接受的开头,我很喜欢。
看的不难受,这已经让我足够欢欣鼓舞了。
至于后面的部分,中间有整整两年的时间给一个拥有全人类所有知识踩在历史上所有巨人的肩膀上的不需要任何休息的顶级大脑,出什么什么技术都是正常的。
(当然我也不否认后面有些地方的发展确实蠢得让人蛋碎,这也是为什么我只给四星)但是对于更多人来说似乎作为一部科幻电影,在那么一个适合出现“大场面”“大特效”的时机完全没有出现什么动人心魄的镜头,简直无法忍受。
对于这些在近些年被大特效宠坏了的眼睛,我没什么能解释的。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
至于扔掉科幻去看这片,这仍然是部好电影,作为一个愚蠢的前文艺青年,前德普脑残粉,我对于这片里的感情处理仍然非常满意。
男二号,男一号,女一号,都演的足够细腻了。
至少我觉得足够细腻了,因为我可以完全代入角色理解他们的表情和一言一行的意义所在。
但是,又是但是,这也完全不能否认除了这三个人以外的人,尤其是那个花瓶反派女,呆愚蠢木讷的演出。
(大哥们,你们也都是腕儿啊,不要因为戏不多就随便演演了好吗)不得不提的还有后半部分剧情的仓促。
可是作为科幻电影,它关于感情和人性的部分已经足够优秀了。
所以对于感情部分也给出四星。
再以及,还有些人说这片反科技?
这片完全没有反任何主义的意思,科技没有错,人性也没有错,这片里就没有坏人(不过确实有讨厌的人)。
我甚至觉得真正归类的话它简直应该归类为爱情婚姻片,嗯,信任,中年危机,“你变了”,什么的,你懂的。
最近在戒酒,而自从戒酒之后我脑子就完全一团糟了,所以写出来的东西更是一团糟。
很抱歉让大家看了这么一团糟的东西,所以想骂的就请尽情的骂我吧——反正我也不会看的。
这部片子不是普通的科幻片,我更喜欢把它定义为一个披着科幻外衣的爱情片,片中男女主角平淡但深厚的感情太感动了,其实德普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是人类不相信他,他过于超前的意识吓到了他们,也吓到了妻子,其实妻子从来都是支持他的,只是在跟电脑对话的过程中,她感受不到德普的身体和心灵,但是德普可以监视她的一切,她开始恐惧,开始害怕,开始怀疑自己所做的一切,继而怀疑丈夫的目的的纯洁性,影片最后的反转实在惊人,德普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妻子,而放弃一切和她同生共死,也是对妻子深厚的爱的必然结果。
片子最后要破坏他的人说:他没有伤害任何人。
这句话应该再突出一点,以让观众明白才对,剪辑师的问题。
所以到最后,他们都误解了他。
想了很久很久,最后脑海中回荡着的也只剩如标题的这一句话。
大抵就是我全部的观影感受了。
说实话有些惊讶这片子分居然这么低,可能我现在确实已经不适合混豆瓣了吧╮(╯▽╰)╭。。。
我很怀疑制片方是不是有人跟德普有仇,这片子从头到尾,几乎都是在欺负德普叔,我只想说,德普叔您辛苦了。。。
OTL当初上映的时候确实是被这标题给雷的不轻,而且国内这宣传……说实话我觉得你丫还不如不宣传,所以也就拖着没看。
一直到最近发现大B站居然更新高清版了才屁颠屁颠跑过来看了,没有传说中的恶劣国产伪3D的干扰,也可能是因为真的没有抱过高的期望,还真的是让我狠狠的感动了一把,最后给我虐的不轻。
好了我知道来嘲笑我吧,没错我就是给虐着了怎么着了吧。
我承认这主题不新颖,逻辑有漏洞云云,那有怎么样,可不影响情绪上来了不是?
也可能跟最近的状态有关,看完以后全身充斥着那种无奈的孤独感。
作为一个常年耕读科幻世界的骚年,本片的设定可以说对我来说已经是相当的熟悉,而本片也对人类的愚蠢,无知,愚昧,自大进行了教科书一般的诠释。
最后那个一片荒芜的地球大概就是对这一切最冰冷的嘲笑。
而最让我无力的是,我内心却相信着,人类就是这么的顽固,无知。
纵观全片,德普的遭遇可以用两个字来总结:苦逼。
一个与世无争的科学家,安安静静做着自己的研究,还有一个同样高智商且性感美丽的老婆,本来小日子过得滋滋润润的,莫名其妙被一群激进分子袭击,吃了一枪,吃枪子儿了不要紧,可枪子儿居然还是涂满了毒药的子弹,舔一口就会死翘翘哟死也就罢了,人家虽然有点儿遗憾也没抱怨什么,却又让人给整进了自己研究的电脑里,弄了个变相的借尸还魂——额不对,应该叫附体重生。
挂在网络上之后,这下德普牛逼了!
获得了神一样的力量之后他干了什么?
买下美国边陲的一个荒芜小镇,造了一个研究室之后,搞起了科研……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其实有点儿囧,大哥,咱们都这么牛逼了,可不可以先考虑一下统治世界的事情,把科学研究的东西先放一放?
可是人家只是一个科学家,最无奈的问题也在于,他只是一个科学家。
就算拥有了最无敌的力量,可是他还是面临着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你如何证明你还是你自己呢?
他一直都是他自己,可悲哀的是,没有人愿意相信他。
人类,就是宁愿恐惧也不愿接受超越自己认知事物的这样一种悲哀的生物。
半被迫的,他进化了,获得了超越人类的力量,可人类却开始恐惧,开始排斥,渴望消灭他。
最好的朋友离他而去,宁肯跟手上沾满血腥的激进组织合作策划如何消灭他,哪怕这些人在不久之前刚刚杀害了他们的朋友,学生,同事。
哪怕是一直和他在一起的妻子,也不过是因为让他复活是她的执念,这只是一种盲目的一厢情愿,当他逐渐向她展现出越来越多的无所不能,恐惧终于战胜了爱情,她选择了逃离。
掌控了整个基地甚至说外面整个小镇所有人的他,如果真的不想让她离开,她根本走不掉。
可他没有,他只是喃喃地恳求着:“请你相信我,请不要走。
”当她头也不回地走掉的那一刻,无数的纳米机器升上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
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他侵略地球的第一步,而这其实只是一个伤心之人的哭泣。
所以说,人类总是重复着相同的悲剧。
伴随着原子能技术的出现,有的人看到的是近乎无穷无尽的能源,有的人看到的是威力无穷的武器。
当蒸汽机来到世间之时,无数的工人劳工愤怒地去摧毁了它们认为它们会毁掉自己的生活。
第一台照相机问世之时,有人相信它会摄取灵魂。
X光出现的时候,人们认为自己会被看穿。
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自己却潦倒一生。
真正的智者带着光明与温暖走来,说我领导你们走向未来,可众人却总是恐惧,向着恶意者聚拢,向着智者举起屠刀。
说真的,电影里人类的反攻是那么的可笑。
作为一个已经拥有如此高智能与能力的生命,德普会仅仅因为一段小小的源代码制造的病毒而死亡么?
轻松地计算一下就能够改变了吧?
他控制着全球的网络,仅仅是抛弃了电子产品就能够躲过追查了么?
不说别的,天上那么多卫星看着,你们能躲到哪儿去?
那个特工还要跟白宫通电话,这世界上哪一通电话他监听不到?
一个简单的铜罩就能屏蔽遥控?
为什么一定要用无线电?
现实生活中的科学家都已经开发出来声音传送信息了,德普他为什么不能就研究出一种可以越过铜罩屏蔽的技术?
为什么网上会出现关于他的消息?
为什么政府能够通过网络找到他?
只要他愿意,谁能够在网络上发现他的痕迹?
所有这一切可以称之为漏洞,bug的地方,或许也可以另作解释。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厢情愿,我觉得,这正是可以证明他还是他自己的地方,因为他不在乎,因为他还是那个科学家。
他一心一意地考虑着如何拯救地球,拯救人类,他说当人们感受到这些力量的好处,他们就会接纳了。
可他仍然低估了人类的愚蠢与蒙昧。
他用纳米技术救活了的人类,却被反而看做是控制与禁锢。
他救活了马丁,给了马丁全新的人生,人们却杀死了马丁,还通过马丁制造了杀死他的武器。
他发现生活在虚拟空间的自己终究还是和妻子之间有着距离,于是他全力地研究着人体再造的技术,却最终吓坏了自己的妻子。
有些事情或许人类不亲身体会,真的永远也无法相信。
终于,他最后又一次站在了她的面前,有了拥抱她的能力。
他面带微笑,眼神惆怅,说:“我终于又可以触摸到你了。
”她的身躯却在他面前被炮火击穿。
最后,他终于明白了自己不可能被世界所接受,至少是现在的这个世界,那就毁灭吧,至少,还有你与我一起。
他看着她,眼神中透露出洞悉一切的哀伤,上载了决定他命运的病毒,没有一丝反抗。
如果必须要用我的死亡来证明我的清白,那么就让我去死吧。
至少在最后一刻,会有一个人能够理解我,不,或许是两个。
于是他就这么死去了。
所有的纳米机器同时失灵,回复光明的人重新陷入了黑暗,好不容易站起来的人又倒了下去,那些反抗他,意图杀死他的人目瞪口呆,环顾四周,才明白过来,自始至终,不管哪一边,他都不曾伤害过任何一个人。
在意识上载的一瞬,她终于明白了一切,或许仅仅是出于愧疚,她问他道:“你还是你么?
”他回答道:“我一直都是。
”她留下眼泪,“对不起。
”他微笑,俯身亲吻了她,然后拥抱。
”没关系。
“
其实全篇看下来,很多人感觉主角谁来演都行,其实这还真是事实,不过不得不说,约翰尼·德普与身俱来的忧郁感给本来平白无趣的主角形象灌入了些许灵魂。
这片子其实打着科幻片的噱头,但并没有什么刺激惊险的场面。
实验室里的东西,基本就是人类未来科技的展望科教片。
想看场面的观众我建议这部片子就不用看了,说实话这片子在不在电影院看,其实没什么感受影响。
但就片子的剧情和构思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
“反人类”的人工智能没有伤害一个人,维护人类统治地位的,所谓有”人性“的人,倒是杀人不眨眼。
主角说:每个人都想创造一个上帝。
是啊,人人都希望拥有一个上帝,惩恶扬善,帮助人们安息上天堂。
但是这个上帝如果真正出现,人类又会自然而然的与之对抗。
叶公好龙这个故事不是没有由来。
最后我们知道,科技没有改变世界,人类脱离了科技文明,上帝不见了,因为上帝也拯救不了人类。
无论是黑客帝国还是超验骇客,人类每一次都是用自己的自大和愚昧毁灭了自己。
叔本华老是喊“上帝已死”,却不说,为何死,怎么死的。
《超验骇客》告诉我们,上帝(如果有的话)是如何被恐惧与不信任杀死的。
一开始以为是部普通的科幻伦理片。
差点以为戴普大叔死后变成人工智能电脑后,会随着俗套剧情心肠变坏,控制不住自己,导致世界进入崩溃等等,然而,幸好,没有被我猜中剧情,万幸,大叔的迷人眼睛还是那么迷人(咦,跑偏了)。
电影没有如此肤浅地理解人工智能,以及科技与人性之间是否真的充满矛盾且不可协调。
当人的意识可以侵入电脑变成人工智能,弥补了电脑没有自我认知与缺乏价值判断的缺陷,科技变成了新时代的“上帝”。
戴普大叔可以进入任何一个电脑系统获取信息,可以监控任何一个角落,他知晓一切,并且发明新的纳米技术——修复受损细胞、增强再生能力,治愈一切残疾……如此powerful and perfect的技能,使得部分人类觉得人性开始受到威胁(谢谢啊,这些充满缺陷的人类基因真不知道有什么值得固步自封的),开始展开围剿大叔行动。
当然,大叔是不care这些的,他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心爱的科学家老婆(其实也是老婆一手造就和毁灭了老公)。
当大叔的老婆被说服将电脑病毒注入自己体内,然后骗大叔把自己也变成人工智能双宿双栖,电脑病毒就能消灭大叔的技能。
但是,大叔已经具备知晓一切的能力,他当然明白人类的害怕与恐惧,也看出老婆对他的不信任了(好艾桑),心甘情愿将自己毁灭。
但是纳米修复技术保留了下来,通过江河、空气、尘土进入大自然,修复这个被人类自己摧残的地球。
和老婆一起死了。
那么,就像影片中问有人问大叔发明的人工智能pinn:“你如何证明你有自我认知能力?
”电影通过一个小细节残忍地表达出这个“一切看脸”的残忍世界的真相。
戴普大叔死后变成人工智能,一心想重生,他通过修复残疾的人将自己的意识注入对方体内,对方向老婆展示自己拥有大叔的意识时,老婆可吓坏了!
(当然啊,那个被修复者那么丑好吗?
)于是大叔开始谋划再造器官,最后全身而出时,老婆可开心了!
(唉,还是看脸啊)。
也许这个细节很多人忽略了,但影片通过如此展示,人工智能大叔,真的是死前的大叔。
“人会害怕一切不了解的事物。
”是的,当人脑进入电脑,它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人的恐惧开始占领心智,觉得这个东西拥有全知全能,会毁灭人类是轻而易举,因此人类自己先慌张,先采取了进攻,根本不去思考,信任才是一切的关键。
虽然人说,你不能保证人工智能如此全知全能后不做坏事,帮帮忙,人家真要做坏事,你能拦得住?
又说,最后人工智能不也被制伏毁灭了吗?
再帮帮忙哦,那是带有意识的人工智能已然了解了人类的情绪与恐惧,因而慈悲。
因为恐惧来自不信任,人类已经对科技智能不信任,大叔的毁灭只是迟早问题。
何苦要搞得兵刃相接。
我想,如果当年有上帝,全知全能,向世人展示神迹,恐怕局限的人类,也是一样的反应,因为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恐惧,断然不能够相信上帝。
所以,我认为所谓的“人性”,跟“科技”或者“智能”一样,都是一种缺陷与不完整,人有相信的能力,也有怀疑的本能,科技能带来便利,也能造就隔阂。
我愿意相信,曾经,也许真有上帝,被人类亲手毁灭;现在,我希望,每个人是上帝——全知自己、全能自己。
文/梦里诗书很难让人相信《超验骇客》是约翰尼·德普的作品,因为其在电影中平庸至极的表现,让任何一位能称之为演员的人几乎都可以胜任这一角色,若说《独行侠》中的德普其魅力尚一丝尚存,那么《超验骇客》里德普的只能用“行尸走肉”来形容。
这部电影除了拥有一个不错的超前人工智能故事概念之外,几乎一无是处,《超验骇客》予我的感觉更像是《黑客帝国》与《盗梦空间》的综合,但可惜的是电影既没有《黑客帝国》革命性的哲学思想,又不具备《盗梦空间》严丝合缝逻辑的严谨性,漏斗百出且沉重乏味的剧情,使约翰尼·德普这位以独特的另类幽默著称的影帝级人物都尽失光芒,其在电影中的表现,几乎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那个在《加勒比海盗》中亦正亦邪独领风骚的杰克船长,《超验骇客》中他的表现既无高潮又丝毫不惧哪怕一丝的“德普式魅力”,在这般平庸毫无生气的剧情中,电影还以过多的镜头寄希望讨论人工智能与人性之间的辩证思维,观众买票是来看科幻电影的,而不是来上哲学课的,这样的情节或许能暗合某些文青者的胃口,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部非常适合“睡觉”的电影,沃利•菲斯特这位诺兰的御用摄影师的处女作,用一个不错的剧本和德普证明了一个好的摄影师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一个好的导演,还是老老实实的回去扛摄影机吧。
每一部电影都有上映的权利,这本无可厚非,但一场伪3D特供中国的圈钱局却是令人无法接受的,《超验骇客》以德普主演作品和美式科幻巨作为电影的噱头,可就电影的成片来看,这是一部近乎毫无必要3D化的电影,在国外上映的该片也全部都是2D电影的形式放映,普通版下的科幻感都尚且不足,3D话的处理只能说这是一部戴眼镜与不带眼睛几乎毫无差别的作品,而在中国这部电影大借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噱头,不仅上映了3D版,更有IMAX版,这种对中国地区的“特供”绝非美国片方对中国的礼遇,只是把握了国人愿对美国好莱坞大片花钱的消费心里,至于这种专供中国3D与IMAX化处理的电影,其特效水平能有多高,自不多说,可想而知。
一部电影的成功和一个经典人物的塑造,绝非演员的个人功劳,而是整个剧组的集体智慧,电影切勿神话了演员对电影的决定性作用,难见德普,这位曾塑造了多部经典电影形象的他在《超验骇客》的败笔便是最好的例证。
(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闷闷闷
比较老套的AI统治地球+纳米不死部队的题材啊,后段纳米袭击的部分槽点比较多,不过还是比较惊悚的,主要是实在不明白德普叔这么做的意图在哪里是好是坏,她老婆到底是帮凶还是主谋。总结一句就是感情用事的女人多误事,善恶均在一念间。还有纸牌屋里的小记者实在喜欢无能,一脸苦瓜扑克相【UA】
除了3D坑,DMG坑,以科幻片的角度来看并没有那么差,不应过分要求德普。虽然是29买的票,但票根写的是79。德普,哥只能帮你到这了,毕竟你还不是凯奇,能拉一把就拉一把吧。
看一遍走神,看两遍补全细节,还行。这类片子,硬核科幻迷觉得老套又lowB,普通影迷觉得又闷又长,吃了很多亏。
不是格瓦拉送票绝壁不会去看这种烂片的首映 剧情幼稚故作玄虚漏洞百出 场面没有居然还弄个3dimax来骗钱 总之没花钱也是浪费时间
当神真的来到时 要怎么相信他是神而不是恶魔呢
我只是Depp粉
评分怎么这么低,我觉得还不错,虽然逻辑上有些bug,但是这样深沉压抑的片子才符合德普的风格,不是吗?
故事其实挺有趣的,拍的方式不对!结局处理的也挺莫明其妙的,我挺好奇之后人类被替代的世界,或者说进化后的世界,希望能和结尾的向日葵一样有个后续。
高科技版科学怪人衍生。比预想要好,不是烂片,只是真的很平庸。沃利·菲斯特其实很用心,这里有很多概念,如果拓展开都很有趣,不过就以这样的结尾去收这个故事,总有点莫名其妙。然后就是太闷了吧,一直都在铺些概念的东西,真正让节奏、情绪动起来的戏太少。最后,3D真心没必要。
我觉得还好看看
big bro is watching....
将灵魂上载到电脑,这部片子的主创绝对是受过日本动画 Ghost in the shell 的启发。联想到诺兰 Inception 对 今敏 的 呛红辣椒 有所借鉴,好莱坞这帮大叔应该在潜意识里对经典日本科幻动漫还是有着膜拜的态度吧。。
开题太大,下笔无力,再强的演员也没法挽救坑爹的剧情 -- 就是在大荧幕看POI SP的感觉,国内看3D的影迷们保重
我跟我爸妈去看的看完被嘲笑说那么难看的电影都会去看啊55其实一星吧,还有两星是赏给德普大叔的颜的~
德普戏份少的可怜 然而宣传处处打着他的旗号 甚至垃圾大母鸡的司马坑粉丝行为还要他背锅 真是惨到我要再怜爱阿普十年
1.5.大概是我太邪恶了。这个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邪恶,正反两边都无比邪恶。
女主实在太惹人厌,不然这剧情设定可以值四星的
四星给德普和整治雾霾!魂淡们、、、雾霾的解决就毁在你们手里了!!!
贾秀琰翻译,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