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人生
Drift,漂流人生(港)
导演:陈哲艺
主演:辛西娅·埃里沃,阿莉雅·肖卡特,奥诺·斯温顿·伯恩,再纳·布贾,文森特·弗米尼翁,阿曼达·德鲁,多萝西娅·墨寇莉,乔纳森·罗德斯,易卜拉欣·巴,苏西·本巴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希腊,法国,英国语言:英语,希腊语年份:2023
简介:本片讲述一位利比里亚难民为躲避战争流落希腊爱琴海岛屿的故事。这个出身显赫的年轻女孩,如今身无分文,在异国他乡辗转求生。她深陷对过去的长久思忆,同时,意外相逢一位同样漂泊无根的旅游向导。两位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女性,缔结友谊,得以滋养继续生活的韧性。详细 >
节奏有点太慢了 1/22/23 @ Sundance
太惨了 除了留了眼泪没留下啥
25th SIFF #05『2.5』视听依然很细腻 情节力度靠恰到好处的剪辑节奏一点一点渗透出来 陈哲艺没有直接拍创伤本身的残忍 而是通过拍一个人经历创伤后此刻的状态 用眼神的悲哀 身体的颤动 让你慢慢感受到主角的痛苦程度。缺点是前半部分节奏过慢;手法纯熟,但未见新意。
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场观影。比起陈哲艺之前的两部作品还是差了很多,虽然母题仍然是“身份困境”,但是文化视角的跨度太大,处理起来不像之前那么娴熟、自然,只留下了一种工整。前面过度聚焦于人物状态,显得有些刻意,导致情绪起伏有些慢,后半段明显好于前半段。总体还是低于我对陈哲艺的期待,但还是会继续支持他。
#bjiff2023-10 命题作文。视听和情感都很好,但没真的进入,也太直白。映后的陈哲艺有自己的世界,不过显然是错轨的。
【4】动用了一个移民身份,再加结尾的恐怖回忆才让这电影的落脚点有了兜底,但也沦为跟很多的随大流的难民电影无异。两个女性之间的微妙且不可言说有一种端着的感觉,却远不如《燃冬》三人来的清澈自然,难怪陈哲艺那么在意《燃冬》了。确实完成度和情绪度这部外国片虽然置景正确,但表达错误。“漂流人生”没有“人生”,但“燃冬”一定有“燃”和“冬”。
稳得一批,非常优秀地交了一份国际拍摄的作业。导演非常知道对于这个题材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拍得如此自知而稳健。
原来在欧洲随随便便带瓶食用油就可以在海滩做按摩生意,收费5欧1分钟
饥饿,姨妈,脆弱,逃离,和孤独作伴,后面耗巨资请人吃饭,这些细节拍的真好。
#siff2023环贸百丽宫 3.5 陈哲艺的电影很容易被贴上某种取巧的匠气标签,一方面因为他的确聪明且执行力超强、总能在跨文化的语境下寻找到足够小的切口进入,另一方面他也野心十足、每次都希望故事能承载尽可能多而复杂的议题,which总会演化成花哨而繁冗的意象和隐喻。但如此的批判有失偏颇的是陈哲艺从未抛弃他的温度和人文关怀,也从未寻求某种标准、二元的答案,回退到廉价的治愈。就像《漂流人生》里(一如既往)无疾而终的情感和主人公高官之女/难民的双重身份,陈哲艺始终在意人和关于人的多数议题的复杂、多向和矛盾,也在尽力温柔地拥抱世界的无解。所以就算《爸妈不在家》的灵气可遇不可求,陈哲艺也依旧在职业导演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HKIFF
最喜欢音效的部分 / 能够体会陈哲艺在追求的留白,是有克制,但不够干净,节奏也觉得可以处理更好。但还是被触动了。 / 依然陈哲艺
同为陈离开本土创作环境后拍摄的电影,本片完全可以拿来和《燃冬》进行比较。 比起《燃冬》好的地方是这次起码还是是拍了病的,不再完全是无病呻吟的悬浮之作。但糟糕的地方也一样在于此。与以往最大不同的地方是陈这次选择的是大历史下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当作病根,然而非但一如往常的对病症的前因后果没有崭露丝毫兴趣,最后还要把伤口直接揭给你看。你不拍这段观众就猜不到发生了什么吗? 除了卖惨式的榨取观众的感情外这段真的有什么作用吗?这个真的可以用歹毒来形容了,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PTSD的表现技法很稀松平常。但算是get到了江姐的演技。没有美化流亡者的形象,直面了阶级坠落的那种不甘。
路走歪了陈兄
煞笔拍的燃冬跟💩一样,导演煞笔才能拍出来这么烂的剧
杰奎琳月经来袭而崩溃的那一刻,我恰好也在影院里感受到月经将至而坐立难安。如果说处理战争、国家这些议题时都显得工整而无特色,那么影片在表现女性之间的理解、尊重时投注的笔墨依然令我无比动容。
#BJIFF2023#陈哲艺映后,BJIFF意外喜欢的一部新片,在希腊实景拍摄,海边的绝美风景也掩盖不住残酷的现实(利比里亚被诅咒的荒蛮之地),脑海中闪现出许多安哲的难民题材电影,离开这里去另一片土地吧,即使感到孤独也不要回头……值得称道的是,这样纯正的英语片竟然是由一位新加坡导演创作的,而且自然安排了同性情谊(女主与女导游之间惺惺相惜还产生了隐约的情愫),在绝境中的互相救赎令人动容。ps,映后导演说了“留白”的重要性,如同一边写一边删(有共鸣),就怕直白了失去了回味空间。第一次觉得陈哲艺驾驭能力很强有成为国际大导的潜质,小伙子未来可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很喜欢,无论是双线叙事还是女性情谊,最后都融到了一个拥抱里。陈哲艺还是那个很会把握微小流动情感的导演啊。
陈哲艺的风格越来越内敛隐晦 从《热带雨》这种极为细腻的情感表达到《燃冬》这种不是很成功的尝试 这个故事通常情况下会更多注重在内心的创伤和生活的艰难 后半段两人的情感与其说相互欣赏救赎 观感上更多是陪伴 缺少了必要的情感动力 能够共情到归属感和灵魂的缺失 小说的很多情感搬到镜头中并不容易 也需要对镜头更深层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