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男,s:女,—:上床,- -:未上床;h1与h2表兄弟,s2与s3姐妹。
h1—s2、s2—h3,h1- -s3 —h4—s3 —h1;s1- -h6—s6,s1—h2 、h2—s4、s4- -h5、h5—s5,s7—h7 、h7—s8,h2—s4;h1—s1;h1—s2、s1—h2。
很少有两部法国电影同时让我兴奋。
一部是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眼泪之盐》,另一部是第73届戛纳电影节首次入围戛纳导演作品(提名)《所言所行》。
两部影片以法国人特有的节奏和思维方式,缓步前行。
两部影片的共性是都将世俗准则抛之脑后,导演似乎并不想评判人物行为的对错,任由男女主人公之间去碰撞。
看似复杂的关系只是表面,背后是对自我的挖掘,是对“本能”打出的一个问号。
在《所言所行》中,导演借人物之口探讨了爱情:“你跟一个人在一起,因为ta有这个有那个,那不是爱情,是资本的积累。
”
在《眼泪之盐》中,当一个女性被两个男性“共享”,观众却无法作出高下评判,也无权作出评判。
这种情况下,男女关系也被置于公开讨论中。
——正文——文章来源:Le Bleu Du Miroir(有删减)作者:Thomas Périllon翻译:凌霄公众号:抛开书本在新片《所言所行》中,埃马纽埃尔·穆雷将影片中角色的“言”和“行”置于同一层面。
在这次浪漫的闲逛中,导演兼编剧被人们声称的原则和行动之间存在的差距逗乐,他带着一种微妙的讽刺去审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种种矛盾。
这部电影像是为对“言”“行”不一致的褒奖,当情感来挑衅我们的立场时,我们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就会默许这种不一致。
导演用我们所熟知的调皮和细腻,为我们展现了马克西姆和达芙妮的相处过程。
当二人互相向对方讲述自己的经历时,和往常一样,导演在这些爱情故事中注入了额外的浪漫色彩,让这些故事变得更加令人不安,也更加动人。
爱与偶然的游戏有爱的存在就没有什么是确定的。
对好朋友的女友产生感情,被亲近之人的伴侣所吸引,为了年轻女人欺骗妻子,留恋于青梅竹马的爱情......浪漫主义让禁忌有了更强烈的吸引力,也让情感浓度倍增。
当克制或迟疑掺入这种情感,便造就了影片中“不可能的爱情”的戏剧性。
在银幕上,演员之间的碰撞非常奇妙。
Niels Schneider 带来了他的矜持和敏感,Vincent Macaigne 带来了他可爱的笨拙,而埃米莉-德肯Emilie Dequenne则带来了她的优雅和温柔。
Camelia Jordana 在这里贡献了她最惊艳的表演之一,既脆弱又感人,直击这个凄美的爱情华尔兹的心脏。
存在、欲望和情感的复杂性,在《所言所行》中一览无余。
埃马纽埃尔·穆雷在多重的情感唤醒中达到了艺术巅峰,优美的场面调度和抒情画面让人着迷,而精巧的语言和出色的演员们也让这部电影可看性非常高。
《眼泪之盐》影片介绍:卢克(洛根·安托弗莫 Logann Antuofermo 饰)是一名出身平凡的小镇青年,他只身一人前往巴黎求学,在那里邂逅了名为杰米拉(欧莱雅·阿玛拉 Oulaya Amamra 饰)的美丽女子,两人之间很快就发展出了一段浪漫的关系。
实际上,卢克在老家有一个交往多年的女友让娜(路易丝·舍维约特 Louise Chevillotte 饰),当卢克返回老家后,他和杰米拉渐渐疏远了,反倒是和让娜旧情重燃,不仅如此,让娜的腹中还怀上了他的骨肉。
一封录取通知书的到来意味着杰米拉必须离开让娜,返回巴黎继续深造,他抛弃了让娜,并且和一个名叫贝茜(Souheila Yacoub 饰)的女孩走进了一段新的关系中。
被抛弃的杰米拉将整件事情都告诉了卢克的父亲(安德烈·维尔姆斯 André Wilms 饰),与此同时,卢克发现贝茜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摘自豆瓣)
——正文——作者:Florent Boutet五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几乎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银幕。
菲利普-加雷尔是法国电影的导师级人物,他是新浪潮时代的幸存者,他的诗意世界围绕着非叙事性的电影建立起来,情感和独特的色彩也从这里涌现出来。
提起他,影迷一定会想到《内心的伤痕》(1972年),他自己就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魔鬼。
72岁这年,他拍出了《眼泪之盐》,这是他十年来的第五部电影。
《内心的伤痕》剧照不平等的爱Renato Berta的黑白摄影之美,从剧照开始就深深地吸引着观众。
这种审美趋势在近几年反复出现,似乎想把镜头对准亲密关系和情侣身上。
这也是一种将动作凝固在一种令人不安的永恒性中,在一些场景中甚至达到了漫画式的程度。
第一幕呈现的是 Luc 的第一个征服者Djemila,他们的相遇十分平淡——在一个公交车站。
菲利普-加雷尔在寥寥数语和几分钟的时间里,成功建立了这两个角色之间的联系。
随之而来的是恋人间急促的呼吸,低声的话语,亦收亦放的感情。
然而害怕的她拒绝了他,正是有了这个临界点,Luc 的懦弱得以爆发出来,并且在接下去的关系中加剧。
如果说这部电影似乎是在展示爱情的面貌,以及面对爱情时的犹豫不决,那么我们很快就只能看到一个只花时间在自己身上而从不承担后果的男性的轮廓。
Luc是个善变的年轻人,他似乎在取笑他所遇到的女人的感情,而影片中穿插的旁白也让观众认识到一个事实:他是个懦夫。
随着故事的发展,这种人物性格越来越让人反感,甚至喘不过气。
Oulaya AmamraLuc 让每一个与他擦肩而过的女人都无法释怀。
让人疑惑的是,影片中呈现出多名女性的裸体,而男性却始终保持隐秘的状态,吕克的欲望除了通过他的遭遇来体现外,并无其他。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很难不对这个新的"加雷尔的"冒险感到失望,从它身上,我们很难相信它除了沉溺于老套的剧情之外,什么都不做。
人们更愿意记住Oulaya Amamra出彩的表演,她的敏感性和准确的情感表达,让她在被一个只存在于她想象中的爱情,被一个最卑劣的男性的折磨下屏住呼吸。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在法国乡间度假期间,已怀孕三个月的德芬要独自接待男朋友弗朗索瓦的表弟麦森,因为弗朗索瓦的同事生病,他要赶回巴黎代班。
在等待他回来的四天中,德芬和麦森逐渐熟络起来并开始互相分享一些非常私密的故事,二人亦因此愈来愈亲近……它关乎真相与谎言的博弈游戏,以及性别和话语的诱导诡计,最终皆是亦真亦幻难取舍的记忆。
男人与女人背负起这些,逐渐自缚而麻醉,欲望的梦醒往往是昙花一现而追悔莫及。
挺好看的,故事很精彩,认真看也流畅,以男女主分述的两条牵扯的爱情线,到最后男女主的情不自禁,复杂的是人啊,每个人都在背叛,每个人都说谎,谁都不忠诚,谁的头上都一片绿,都在找借口先灭火,没有爱就不能生活的法国人,爱不爱先滚床单再说,所言所行皆随性,在一起就是缘,不在一起也不恨,我爱你,你爱她,她爱他,转圈圈。
结局男女主分别时和再次相遇,差点毁了整部电影,应该在分别时男主跟女主讲了弗朗索瓦的故事,才没让女主跟着他跑,没有再掉进死循环中,我认为故事虽然是男女主为主,但却是在一个最重要的人身上体现电影本身,只有弗朗索瓦的前妻最善良可爱,电影里虽一的忠贞人物,做到了让所爱之人幸福,做到了整部电影决定性的作用,不然就没有这电影故事的开始。
估计导演只是想让我们知道,爱不是占有嫉妒,爱是退让成全吧!
可是能有几人看透做到
《所言所行》截图(Les Choses qu'on dit, les choses qu'on fait)2020首先,完整标题应该是 《当讨论到我们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与现代情爱纠葛的个人主义时我们应该讨论些什么》(笑)。
近两年看过的法国电影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这部《所言所行》。
诚然,这两年法国电影的题材颇多,新题材与新尝试不少。
从安乐死背景的欧荣新片《一切顺利》,到聚焦社会问题的《悲惨世界》,小清新的《巴黎夜旅人》,不乏优秀作品。
可唯有法国人刨根究底讨论爱情,才让我正襟危坐:嚯!
聊这个我可就不困了啊。
这部被电影手册评为2020年度十佳的《所言所行》,像是导演个人的情感投射。
不对,更像法国今日少男少女的投射。
像一个集齐了侯麦、伍迪艾伦、欧荣的当代缝合怪。
好像努力要从这些饱读文艺书籍、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年轻男女身上,刨挖出一些什么:你为什么爱上了她,她又为什么离开了他。
如果爱情也有意识形态冲突,法国人怕也能为此上街游行。
当我们能接受跟暧昧对象和她的现男友合租,再旧情复燃;当我们能花一整晚倾听哥哥嫂嫂的出轨故事,再爱上了自己的嫂子;当老公绿了自己,我却去找别人的老公扮演新欢成全旧爱。
爱情在这一刻,好像进化到了下一个时代。
可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当代人的爱情,只是我们少了一些drama,而法国人多了一些坦然。
有人说忠贞不渝的爱情是一种责任和能力,可在我看来,对情感收放自如也是一种能力,这不是与生俱来的,更多像是一种需要环境、需要练习、甚至需要积累的能力。
《所言所行》里的少男少女并不拥有这样的能力,他们更像被冥冥中的欲望拉扯,不断走向这样的过程。
《所言所行》电影截图拿男主角Maxime来说,他先是喜欢上年长的炮友,却被告知对方其实是有夫之妇;后来遇到发小,求爱而不得,却眼看她和自己的好哥们谈起了恋爱,还邀请Maxime合租;最后恋上了自己的嫂嫂,兜兜转转,仍然无疾而终。
你看,难点永远不是爱上一个人,而是如何在短暂的感情生活里,完成自洽,调整自己,成全他人。
比如你若是男主,在一夜春宵后,美女告诉你,别喜欢我,长久的感情是不能依赖于欲望和愉悦的。
你会不会脑袋一热,就开始死缠烂打,逼人离婚?
或是听到发小说,其实我小时候也喜欢你,但后来并不想跟你在一起了,因为我们俩人感情太好了,所有人都觉得我们会在一起,这很无趣。
你会不会又脑袋一热,非要与发小再续前缘,重拾旧好?
真这么干,恐怕就正中伍迪艾伦下怀了。
去讨论当代爱情的快速,讨论过往的忠贞不渝,讨论短暂地爱十个人与长久地爱一个人是不是一样。
总让我想到自动化的食品生产工厂,在b站这样的视频下,总有弹幕冒出来说:“这样的食物没有灵魂。
”爱情更甚,说短暂的爱没有灵魂的人不要太多。
我非常怀疑,是否大部分人都吃得出手切洋芋丝和机器切的区别,或者面条机与手擀面的区别。
但至少在情爱里,我分不出短暂且快速消亡的爱情,与长久陪伴里的爱情的区别——因为你无法从同一个人身上获得两种体验。
人不是土豆,不是一块牛排,不能红烧一半清蒸一半。
在被文艺男女视为爱情圣经的《爱在》系列*中,第一部结束,两人并没有直接走在一起,而是分隔9年,分别恋爱、结婚又离婚。
这样的设置一来其实成全了前述的两种爱情(短暂与长久),二来也很好地迎合了当代男女的恋爱态度:不愿一开始就在一棵树上吊死,必须有与其他人的、不一样的感情体验,但最终仍希望能与特定某人走完一生。
这也是《爱在》讨巧的地方,在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俩人乃是天赐良缘神仙眷侣。
于是这一路过来的坎坷、支流和不忠都变得可以接受了起来。
某种角度来说,这或许是爱情上的两极化思维。
就像小时候我们爱问,电视剧里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
在情爱片中我们也爱问,到底谁跟谁最后走在了一起,他们最后走到了一起吗?
好像确认了这样的锚点,才能更好地观看接下来的过程。
《所言所行》则彻底相反,在观影开始,我也不断用这样的惯性思维去思考:男主究竟会跟谁在一起?
可《所言所行》不屑这样的逻辑,甚至对这种惯性思维嗤之以鼻:当我为男主爱而不得而惋惜的时候,她却开始投怀送抱了;为男主暗度陈仓高兴的时候,他又开始爱情转移了。
在这样的世界,过错被无限淡化,原始冲动和爱意被奉为至上原则。
这像是情爱世界的新自由主义,人不再服务和遵守普世爱情守则,而是首当其冲尊重自主意识,为自己的冲动负责,为滥情买单。
没错,如果按善恶两极法去看这电影,那必定是自私自利的全员恶人没跑了。
《所言所行》电影截图造成这样的不适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太习惯抬高道德的闪光点,抬高道义与规则。
即便是在世界灾难题材电影里,都要安排人性的光辉——而且必定是这些光辉,引领人类走出末日与焦土。
可历史告诉我们,在混乱的黑暗之中,在欧洲中世纪与美国西部拓荒里,拼勇斗狠嗜血无情才更容易存活下来。
这也是我无法批判《所言所行》中新时代情爱行为的原因。
不单因为全员恶人之下,没有一个人是“高尚”与“道德”的。
更是因为感情本就无比复杂,爱之所以为爱,那是冲动、本能、性欲,是嫉妒、占有、崇拜、索取、放肆、愧疚与责任的总和。
我们习惯用不同词汇,去区隔不同程度的爱意:好感、喜欢、爱。
等两人在一起了,我们又用行为、表现、方式、目的、陪伴时长来评价爱意。
这是本末倒置的、主观诠释下的爱。
选择用行为反过来解释“爱”,是因为人类无法用理性的、达成共识的语言对“爱情”作描述。
爱是人类社会最悬而未决、却又切实存在的情感(或说事物)。
也因此,因为语言的匮乏,因为盲目的骄傲,我们总在否认爱意,否认自己的爱意,否认别人的爱意。
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了这匮乏,因这不自知的盲目追逐。
才让人相信“爱”之本身,是能穿越性别与种族,穿越时间与空间,甚至穿越生死而存在的。
同样,我不仅相信《所言所行》里疯狂愚昧的爱,相信他们爱而不得的苦闷,相信他们面对前任的内疚,也相信他们遭到背叛的心痛。
这是贯穿整部电影的角色闭环,也是世间感情行为的循环往复。
这些爱意、喜欢、冲动与激情,或是嫉妒与占有,索取与放肆,与《爱在》系列里完满的爱情不会有任何区别。
那只是人间情感在不同空间与时间的展现,而我们都在为这不知从何而起的爱意自我进化。
今日,我也想赞美《所言所行》里的爱情,这是情感生活的社会实验,是新时代的浪漫主义直觉,是个人主义下的思考,也是一种直面自身的勇气。
看完这个片子我最大的收获是女主重复两到三遍的话:我不该揣测你的想法。
整个片子就像一位敏感又多情的年轻作家(男主)定好了主题(精神出轨、自由恋爱)后把人物关系从自己开始,一个一个延伸出来,先构建了人物关系框架,然后一点一点填充细节,最后再放置到一个梦幻般朴素而美丽的环境背景中。
不可否认的,人类总是陷于情感、关系、责任当中,但这些都只是生活的背景,一个人不会每天早晨起床就处理这些东西,所以作者很聪明地把这个故事的背景设定成“度假”,这样就十分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结局时每个主要人物都没有得到自己真正爱的人,但他们也都还算拥有了稳定的幸福——或者是暂时稳定的幸福,谁知道后面又会怎样呢。
不去想它了,好麻烦。
越来越觉得很多事根本没有答案也没有正确选项,既然没有正确选项,那还不如交给运气。
下雨了,想去外面走走。
1.Victoria:长久的感情应该源自共同的兴趣,对未来组建家庭的共识,这和愉悦毫无关系.还有,我已经结婚了.2.妻子:然后突然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丈夫:奇怪的事情?妻子:我感觉到了平静,我的整个身体和思维都充斥着一种感觉,一种柔和温暖而且极为抚慰人心的感觉,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宁静,一种无限的感觉,但是温暖的.丈夫:我不明白,是什么让你有这种感觉?妻子:一个想法,一个绝妙的想法.一个拯救了我的想法,其实不是我想出来的,它来自一部你带回家的纪录片,关于一个我忘了名字的哲学家,我没法专心看电影.突然我的注意力被抓住了,"男人以为他在爱情中,但这往往并不是爱,其实他错了,他以为占有和嫉妒是爱的标志,但人不会为爱情去复仇,也不会为爱情去杀戮.真爱是只关乎对方的幸福,爱无关占有,爱一个人不占有任何东西,"短短几句话串在一起就能解决我们的问题. 你不觉得有趣吗?这几句话解放了我,我感觉到我有了选择,我不必再被动地受罪,我可以选择我爱你的方式.一切都会因为我的决定而发生改变.
Ce qu'on dit, ce qu'on fait. 一种所言与所行相悖的矛盾与困境。
说着不想要一段稳定关系的Victoria,畅谈着对未来的规划,最终却和Maxime走在了一起。
向好友隐瞒与Sandra关系的Maxime其实很难界定自己的感情,对每一段关系都模棱两可,就像对写作的态度一样,渴望却犹豫。
Sandra心底里渴望成为自己的祖母那样的人,从不忠贞却也能和祖父相爱一生。
Daphné一再表态自己不能同时爱两个人,不能承受破坏别人家庭的压力,其实也无法遵从自己的道德标准。
用给予的方式来爱丈夫的Louise, 用大爱的方式放过自己,也放过她的丈夫。
而知道真相的François,对Louise的爱便也回温了起来。
我们的所言所行往往相悖,却不自知。
欲望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一个欲望他者,欲他人之欲,是不自觉的模仿,是不自知的需求。
看完直呼厉害的电影。
后半程让我找到了微博销号无限循环但只能通过毁灭小号来成就大号的闭环,过程看似无限却最终实现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人一手机一个账号发言。
只记录电影几个印象深的桥段——📶Part1 达芙妮和弟弟她在互述之后参与了他描述的“秘密生活”,爱和吸引的界限 谁都分不清;一样的事情在弟弟身上重演,被迫听所有真相,爱上的时候离开,做情人的时候对方的伴侣变心/背叛。
可他永远也不是得到的那个,他可怜地饱受折磨。
📶Part2 弗朗西斯的前妻自白那段真的好,没有强烈的情绪爆发,流动地心境变化和行为;爱的确不是在爆发的时候失去,是在沉默的折磨中消亡的。
强烈的宁静,让他爱上你,再离开他,却轻描淡写,放他受折磨,是太安静宏大的复仇了。
这种爱是绝没法超越的,也至高无上地赢了。
但曾经你背叛的人,变成了你新关系里的情人,这比你任何时候,都要难熬。
📶Part 3 达芙妮追火车人永远不会满足,永远分不清什么是爱,但人一次次屈服的,跪倒在地的,是冲动和直觉。
你感觉到这是爱了,那这就是爱了。
无论它在哪个时空,那个维度,如何被定义着。
人是为了火花而活着。
——但比火花持久的,可能是一些永恒的看得到的选择(他妈的。
因为我看到她下火车了。
他妈的。
)📶Ending 再次遇见你永远也搞不清,看不懂自己看到的抹布的一角,但可能不需要你看清,生活已经在现实的选择中,给每个人排好了位置
在法国乡间度假期间,已怀孕三个月的德芬要独自接待男朋友方士华的表弟麦森,因为弗朗索瓦的同事生病,他要赶回巴黎代班。
在等待他回来的四天中,德芬和麦森逐渐熟络起来并开始互相分享一些非常私密的故事,二人亦因此愈来愈亲近……也只有法国人(再加个伍迪·艾伦?
)才能把偷情拍得如此理所当然而又饱含哲理了。
你偷我偷大家偷,每个人出轨每个人。
导演在婚姻和爱情中不断构建镜像和闭环,将庸俗的红白玫瑰话题轻巧转变为各种可能性的协奏曲,剧本文学性很强。
侯麦式的片子,但色彩,服装差远了。哥几个和姐几个按照编剧的排列组合倒来倒去,但觉得他(她)们没有分清啥是爱,喜欢,尊重,感动与欲望。最后再说一句,这TM也太狗血了吧!
关掉这廉价的配乐吧 sick!
看个开头以为是八倍速的侯麦,看到后面发现是花式爱情大全。全程像是在玩真心话大冒险,闭了眼做梦都能进入剧情。在用连续的wtf段落穷尽爱情激情的种种可能,并祭出一个有点《读者》的浮夸反转之后,编导已经无法收场了,用了一个糟糕的保守的结尾,毫无升华。片子整体是高开低走的,不过前三分之二那循环往复般的爱情组合的确非常有意思,这种去除了社会因素的提纯状态,更容易看见哲理。片子谈不上伟大,糖水片调色和耳熟能详的古典音乐也摆明了它并不追逐伟大,但它也不属于适合情侣一起看的传统爱情片,而是充分反映了当今怀疑主义盛行的时代特征,极其诚实地表现了人性的弱点。反正恋爱脑的朋友一定要看看哟。
渣男渣女
建议改名叫《隔锅香》。为啥就不干脆搞open relationship呢?
衣服配色,画面,美术....服化道真是高级,拍的赏心悦目。审美这东西,一比就见高低。
救命 俗就算了 还要故作高深
前半部分故事讲得太吸引人了:在座每个人都出轨。 后半部分落入俗套,结局更烂。
《论对法国人的刻板印象从何而来》眼瞅着几个角色的感情线通过一再出轨发展成食物链甚至生态圈🆘爱情究竟是一时激情还是长久的承诺?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被电影呈现了多种观点,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感情逻辑,而这也正是“爱情”这个概念最站不住脚的地方,明明是两个人之间的身心交流但全程看下来反而是个体的精神世界越来越鲜明,我抱着“看看哪两位才是真爱”的心态却发现每个人的心里只有自己。配乐疑似可以更考究(我这种不听古典的人都觉得耳熟那说明配乐选曲真的有点烂大街)。louise这个角色好迷人,不知是演员本人气质的作用、还是因为她是剧中难得从爱情的无解题里清醒了的人。
《所言所行》是一部完美践行着“模拟欲望”理论的电影。电影里的角色无不身处三角恋情中,从一者滑向另一者。“模拟欲望”由法国哲学家勒内•基拉尔提出。
演員都太熟了,所以看著偶爾會想到他們之前的角色,這說明了導演的一些問題。男人好幸福,哪個男人不想要這麼通情達理的前妻/女人?這部片的台詞/戲劇本質根本不是電影的,而且這種形式的東西90年代之前侯麥還有雷奈布列松都已玩爛了。另外女主角哪裡有問題,不停出戲。
本来以为是送绿帽侠没想到是接盘侠……所以本片探讨的不是爱情是什么,而是欲望之后该怎么控制新的欲望。有法国老一辈大师探讨爱情的感觉,配乐很棒
发现新宠了哈,这个集编导演于一身的导演。喜欢用故事来推动剧情,然后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感情升温,这部电影里有两三个爱情故事,它们彼此穿插融合,男女主角各自的三角恋融合在一个故事里,这结构和对爱情的探讨,完全展露了在爱情里,女性的真诚要大于男性,她们勇敢更多,包容更多,成长也更多。四星
被欲望牵着走的成年人……自制力呢?—— -……我屈服于她对我的吸引,结果背叛了朋友,又羞辱了自己。-书和电影里都说,我们在欲望面前太过渺小。不去抵抗,是人性的一部分。-不,人性不是这样。人性意味着有能力去抵抗。书和电影里也有不少人懂得怎么抵抗。我再也不想经历这种事了,再也不要了。→ 说出口的话,做到了吗?
看了半小时,弃。搞不懂那么轻易就出轨的乐趣在哪,而且是人人出轨、连轴出轨。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种感情存在方式,法国人爱咋咋吧,我理解不了,也没精力去理解。你们玩,have fun
3.5星。很有趣的爱情小品~ 这如果在影院里看,估计会笑声不断吧……虽说无巧不成书,不过这故事真的太巧了点,有缘人就是那么容易相遇啊。
法国人拍偷情的合理化真是愈加成熟,排列组合式的混乱虽然很戏剧但还是刻意了点。“要是我们没听过爱情这个概念,我们就不会爱上别人。”这个爱情悖论很喜欢。
像一则走火的法兰西移民广告。穆雷的故事完全可以看做是根据“模拟理论”造出的拟像,一个角色的欲望总是相对于第三人之欲望而产生,于是爱意像一道波纹,一串基因链条,一次蝴蝶振翅,将初始的欲望用它的回声无限地复制下去。
不能想象
有个值得回味的镜头,就是马克西姆和弗朗科站在野外的一堵墙的墙洞上讲弗朗科前妻的故事,那个墙洞就是一个大圆,暗喻着整个故事首尾相扣每人各得其所,虽然充满遗憾但所有人都得到了自己的那份团圆。很有辩证的美感。而看似小品般的剧情,因为各种古典乐和仿拟史诗似的肖像推拉的镜头语言的加持,又有种很奇妙的厚重感。这种张力可以说是“举轻若重”。“举轻若重”就是法国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