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影评具有剧透:不得不说这片节奏很慢很慢,花费了很多时间去描写他们的旅行,可能导演想表达很多受害者本来的生活都是很快乐,很美妙的,却不幸遇上变态杀手,想感叹世事的无常...可是我看到后半部实在没耐性了,又不想放弃,只有快进地看了.....对这种拖时间的电影实在不感冒。
其实就是一个被时代淘汰的失业猎人,忘不了猎杀的滋味,把西澳人烟稀少的地方作为狩猎场所,把游客当动物来猎杀。
本片可以认为是澳洲版的德州电锯杀人狂以及前传,The hills have eyes 1/2,Wrong turn 1/2等等...只是故事发生的地方到了Western Australia的Wolf Creek National Park。
血腥和恐惧贯穿全剧...在来澳洲之前就看过此片,看过之后绝对没考虑过去WA做backpacker。
如果一定要去outback,请与多位彪悍人士共同组队,同时准备好家伙。
刚看完《狼溪》这个电影我也是快笑死了,终于知道豆瓣上为什么只给5.8分。
前半部分太长太无聊,我都快睡着了也没仔细看,三个背包客一男两女相约一起去狼溪&……*&()*然后他们终于到了狼溪,去了之后屁股还没坐热就天要黑了然后就准备走啊。
走的时候车居然坏了而且男主和女主之一他们两人的手表同时坏掉还停在一样的时间坏掉哈哈哈哈哈妈蛋没看过电影简介的我此时还以为这是一部科幻片,是由于什么超自然现象之类引起的。
往后看我才知道我错了。
这时候反派就华丽登场。
一贯的恐怖片风格,反派地一下总是干不死,主角补刀无用【这种时候我总是会下意识看一眼进度条发现还有一半多[呵呵]...注定要扑街的主角get到的车也是打不着火的,就算打着火了也跑不过反派的车。
女主一你太让我失望了,还以为最机智的你能坚持的久一些没想到回去之后就扑街。
反派追杀猎物的执着也是令人感动,脖子还挨了一枪从天黑追到天亮毫不松懈,于是女主二也扑街。
反而最后没什么搏斗镜头的男主顺利脱逃。
另外,袋鼠好可爱啊!!
好了不说了我看第二部去了
有介绍说有女观众从电影院中逃出,我想即使这样,她也算值回票价了,因为算得上恐怖的地方已经接近片子的尾声了,等她尖叫着跑出去在电影院门口把气喘匀了,电影也就散场了,她还是看了一部比较完整的无聊的澳大利亚风光片。
我觉得这片子也能叫惊悚恐怖片么?
一多半都是讲三个年轻人如何准备出发,出发前的狂欢,一路上打打闹闹,朦胧的爱情还有国家公园的大陨石坑,总算把变态杀手盼来了,我一看距离结束没有多长时间了,果然,这变态有如神助,被枪崩了脖子,就昏迷了大概五分多钟;女a回来偷车,又是在死人坑里尖叫,又是参观变态的储藏室,又是看DV,变态杀手也一直没出现,他在哪呢?
别急,女a终于发现停车库,这都是以往受害者的车,她赶紧跑到一辆车那钻进去,慌乱的找钥匙,哈哈,咱们的变态先生在这呢,就在后座上,毫不犹豫的把刀刺进女a的身体里,变态先生有第六感,就等着送上门来,那么多车,他就知道女a肯定的上这辆车,然后他就出去找女b,也不费什么劲,女b刚跑到公路上,他就赶到了,心有灵犀呀,然后咱们的男主人公才醒来,睡的时间长点也有好处,虽然样子很狼狈,好在四肢还齐全,导演和变态先生故意留活口,男主人公一路无惊无险的就逃出来了,在荒地上昏迷了一夜也没冻死,咱们的变态先生也没用第六感找他,还被好心夫妇搭救了,然后就这样了,the end。
我觉得就像一个絮叨的人跟你讲怎么焖米饭,一定要花五十分钟从如何选稻秧开始讲起,中间还要插叙农民们辛苦劳动的事迹和劳动间隙的趣事,终于讲到大米被买回来了,他也觉得累了,于是用三十秒讲把米洗了,放到锅里,添水,插电,熟了就能吃了,最后你还是不知道怎么淘米,水放多少,但是这个讲述者已经讲得口干舌燥了,就像我一样,我也要去喝口水了…………
作为恐怖片(注意,鬼片除外)爱好者,我对这部被大家捧上天的破片子抱有幻想,虽然没想过会达到什么高度。
但至少感官满足和心理安慰是应该得到的。
但是这部片让我感慨万千。
且不说导演缓慢的叙事节奏和彻底空白的情节以及模仿纪录片又不像纪录片的拍摄手法。
那大力宣传的恐怖虐杀场面其实也就只有3次。
比起看惯的美式恐怖片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不过也应该在个人感情上感谢这部片子。
最近因为一些工作和学习的事情忙得昏天黑地,加上心情不佳,没有女朋友照顾,没有异性安慰而每天又极暗入睡,所以身心疲惫。
本来躺在床上吹着空调看这部片是想要让自己打起精神面对人生。
困意却如海啸般袭来。
睡醒之后已经现工作人员名单。
本以为错过了大好内容,但是返回去看的时候发现除了重复的澳洲沙漠景色之外基本没错过东西。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片头部分出现的emu creek酒吧里面的老流氓们对主角一行说后会有期。
这是什么意思?
设置悬念?
为何后面老流氓们又再也没有现过身?
还是刻画男主角不敢和他们对打的懦弱性格?
又或者是因为片中人类太少而安置几个角色说明这不是风光片?
失望得很,虽然催眠效果极佳。
本来天就是阴沉沉的,下午又看了《狼溪/Wolf Creek》。
这部被称为澳洲《德州链锯杀人狂》的电影让心里面更加灰暗。
对与恐怖片,日本的我坚决避而远之,不敢看。
日式恐怖是让你看完之后连续几天都心有余悸:看了《午夜凶铃》不敢接电话看电视,看了《咒怨》不敢一个人留在房间,看了《鬼水凶灵》不敢去卫生间……我宁愿选择好莱坞式的恐怖片,看的时候吓几跳,看完就忘了,权当锻炼了肾上腺素的分泌。
好莱坞恐怖片纯粹是为了满足现代人追求一时刺激的需求而产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深意。
《恐怖蜡像馆》是最近这类影片的代表。
但如果故事的结尾像《狼溪》和《德州链锯杀人狂》这样,最终不是坏人恶有恶报,会使人在观看之后“心里堵得厉害”,情绪十分低落。
更有甚者像《千尸屋》和《the Descent》,剧中的主人公最后没有一个能够逃脱,这让人看完之后有一种十分绝望的感觉。
而相对于这种杀人狂式的恐怖片,我更喜欢像《死神来了》、《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这样的惊悚片,尤其是青春惊悚片,因为在享受紧张的情节之余还有美女看。
这种片子的好处就在于最后总有一个帅哥或一个美女或一对帅哥美女活下来,以此来安慰观众,让大家觉得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影片开始展示的澳洲风光和后面的恐怖气氛同样令人震撼!
但前面的叙事太冗长了,甚至有些做作。
外国人好像特别喜欢一群年轻人在一起疯闹,作为东方人的我看得无可奈何,奇怪他们哪来的那股子兴致?
而且本人很不喜欢的一些人性陋习,男主角似乎都有---喜欢冷不丁地吓唬人、玩世不恭地说些刺激人的话(尤其还是对变态杀手说的),过于大大咧咧没有细节感。
总之有这样的男性伴游,本身就是添堵的。
容易制造麻烦,麻烦来了还不能不管他。
在悲剧刚开始时,短发女主角的机智果敢还是很让人惊喜的,但在她耽误半天时间勉强打了一枪放倒了变态杀手后,惊喜就基本结束了,真正的“悲剧”就开始了。
居然不会补上一枪,哪怕只是打在腿上让他无法行动也行啊!
只会用枪托象征性地砸了几下后背?
然后还把武器都留下?
这编导的设计也太弱了吧,太不合逻辑啊。
后来女主的折回也有道理,没有车确实很难逃出这个人迹罕至的荒野。
但正是她先前的愚蠢,注定葬送了她自己---这类恐怖片的模式嘛。
很郁闷的是,我不喜欢的男主角最终存活下来了。
不管怎样,还是学到不少极端情况下的救命知识,呵呵。
罗嗦倒是次要的。
关键是结局让人很生气.生了很久气.难道也是male chauvinism?是女人都笨?但是后来又想了下,为什么她会回去.首先,S,(短发女)为什么没有当即杀死变态呢?因为她以为是很SERIOUS的伤,或者她本身也是比较弱的女人,因为在后来反映出她不晓得怎么争分夺秒,所以她拉着L(长头发)跑了,狼狈地惊魂未定,结果,她突然发现把自己的男人忘记了。
伟大的女性在这个时候不顾性命又RETURE去救那个男人.可是,这次她背运了.编剧用了高度戏剧效果的方式来展示她的命中注定要死.是要告诉大家,如果在危险时候稍微迟疑或者方向错误,都是致命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L的命运就是白费力,跑了一大圈,结果还是逃不出5指山.而这2个女人的奋斗和抗争全是徒劳,这就是恐怖片的定义.再怎么都得死.像不像 死神来了?那边厢,那男人被钉成基督,因为2个女人的捣乱,延长了他的生命,2个女人为他争取了时间,这个叫掩护.这个男人想都没有想那2个女人,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跌跌撞撞地就找到了救兵.其实不是大男人主义.导演一直是在讴歌女性.同时强调宿命.ANYWAY,还是烂片!!!-已经是7年前看得了,细节几乎都忘记了---对于某些豆友的评价-1. 我的签名旁边是写的什么、我是写给我自己看的*一亿次 2.凭什么不能挑剔。
3.难道这世界上真的有人全知道,全懂自己所有看过的电影?
都7年前看的了,我当时不懂但我现在也不想懂。
4.如果你觉得不服气,我也是挑剔这部电影,没有挑剔你。
如果这电影是你拍的,你参与其中,那我跟你说声,对不起。
我不是那种7年前判断人事然后可以50年不变的人。
5.如果我有不同意见,我一定会另外开一帖,不会在原帖下说写奇怪的话。
6.我喜欢 CELUTEA的发言, 她解释清楚了我没有看懂的地方,而且没有说我装 呀,说我有本事去拍。
7.你们明显知道即便我有钱在中国大陆也不可能拍出的电影,去澳洲拍我也没那个钱。
8.我没有要误导任何人的意图,我不是职业影评人,我只是把我的观点拿出来。
如果大家的想法都一样,每部电影下的影评只有一张就OK了。
不是吗?
9.我非常讨厌 你怎么挑剔 你去做,你去演,你去干嘛干嘛。
10. 我更讨厌 装 这个字。
因为介绍这是一部根据发生在澳大利亚狼溪陨石坑的“背包族连环杀人案”改编的电影,忍不住看了,看完很郁闷,为什么恐怖电影里当受害者有机会干掉杀人狂魔的时候总是会不忍下手,最终又反被杀人狂魔干掉,还一脸懵逼的样子,当你从一幢满是尸体的房子里逃出来,手上拿着枪有什么理由不把杀人狂魔一枪崩了?
至少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当你有机会干掉坏人的时候一定不能手软。
《狼溪》的恐怖氛围确实营造的相当有效果,受这部电影影响,昆士兰—悉尼—墨尔本这个本为"背包一族"钟爱的经典旅游线路,自2006年以后便一蹶不振。
副标题-坏人全副武装, 好人不会使枪!
发生在澳洲的真是故事改编的, 介绍里面说 根据hump high way 上面的背包客的故事, 我肯定, 一号大反派,负面主人公应该是 ivan milat(真是的姓名), 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1980年代, 澳洲被看作是一个非常安全平静的 国家, 很多欧洲人来这里背包游, 一条经典的路线就是先去 悉尼, 住在红灯区的 青年旅馆, 然后 到hump highway 搭着去 墨尔本!
ivan milat(连续杀人狂) 就开着自己的 四驱车, 让背包客 搭车, 然后把他们 杀掉, 弃尸在 一片树林里面。
经过证实的有 至少7具 尸体, (一个去听音乐会的悉尼男孩和两个他的女朋友, 一个德国退役军人和他的女友,一个英国来的女孩和她的女朋友, 大概是这样,记不清楚了)另外警方怀疑还有 至少 14具尸体没有找到。
ivan milat 一直没有认罪,由于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他,所以现在还在狱中服刑!
警方怀疑 如果他没有共犯 很难同时控制 3个被害者(悉尼男孩和两个女生,应该也是这个电影的故事原型), 并且 一个背包客的 衣服 出现 在 ivan 的哥哥 divid milat 的照片里,他哥哥的女朋友 当时身穿这个衣服。
电视台去采访 david milat 他自己也不能自圆其说!
奇怪的是 警方没有起诉,案件就此终结!
影片中 的 ben 应该是 映射 一个 在被劫持的时候逃跑的男生,当时 ivan 把车停下, 到车后面 拿出手枪, 那个男生情急之下 打开车门就跑了, 幸好当时是在 那条主路上(hump highway), ivan 和男孩 扭打在一起, 最后男孩终于逃脱。
ivan 陆续有几辆来往的车, 就没有追赶。
ivan milat 和 snow town 连续杀人案是 澳洲 最 惊人的案件 !
这个案件虽然过去很多年了, 但是 还是 家喻户晓!
ps: 影片中 二号女主角被刀子 从背后刺入, 这个是 真是案件中 悉尼男孩的 死因, 犯罪现场的推理是, 凶手 先用匕首从 男孩的后背刺入脊柱使其瘫痪, 然后向 女孩A 头部连开 10枪, 然后奸尸。
兽性发作后,又将在一旁观看 手脚被困住的 女孩B 干掉。
至于这个犯罪过程怎么推理出来的, 我也不知道。
三具尸体 被树枝 草草的掩盖, 若干天后被 人发现。
连接是 对 凶手的 维基百科 资料http://en.wikipedia.org/wiki/Backpacker_Murdersbelanglo state forest 是 发现尸体的树林。
莉兹的死有点意外有点残忍,本以为女主都是小强不死的,还有金发女骂人的口音想起全片fuck的《死亡片场》。在外旅游不要相信陌生人,时刻有警戒心,更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看来被害妄想症还是很有必要的。 前边拖沓,后边蠢女人让人看着着急,最后还翘了我就fuck
有勇气看吗?
看得人恼火
剧情是硬伤。
我能说真的很不好看么?就因为是真人真事改编所以叙事就这么平铺直叙,剧情这么乏味冗长?还有金发女我对你的智商很捉急啊
非常不错的血浆片!
原来封面是三个主角的脸。我上一次这么绝望,还是看了迷雾之后。我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电影气氛真的太厉害,全程我不是在大喘气,就是屏住呼吸。逻辑什么的,别扯太多,自己遇到说不定早就死了。女二从车上下来的时候,我真的绝望到不能呼吸。电影讲的最大的道理就是,在外面,对任何人都要保持警惕!
给五星是因为无脑给低分的清高宗太多了,这个片子没那么差,还是可以一看
前面的铺垫太长了。女主还特别傻,多次放过了杀人魔。看在导演特别帅的份上给三颗星。
个人口味不爱血腥
真人真事。。。。
很恐怖
可怕,无人区最好不要去啊
腻歪。结束的时候气死。
没意思
第55分钟才开始正题,而后后40分钟基本是由纯嚎叫和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组成的。烂
1.鬼佬变态多2.当有机会干掉变态的时候你手软了 还不如赶快自杀来的痛快
老套情节
好绝望
我喜欢这种公路恐怖片